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SBAS-InSAR技术的西南山区铁路沿线地表形变监测方法研究
1
作者 高永琪 胡亚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8-64,85,共8页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SAR)是一种新兴的对地观测手段,因其不受昼夜、云雨限制,被广泛应用于地表形变监测等领域。然而,受大气误差与失相干影响,InSAR技术仍然存在一些局限,尤其在植...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SAR)是一种新兴的对地观测手段,因其不受昼夜、云雨限制,被广泛应用于地表形变监测等领域。然而,受大气误差与失相干影响,InSAR技术仍然存在一些局限,尤其在植被茂密的西南山区,以SBAS-InSAR为代表的时间序列InSAR方法存在观测点不足的问题,难以开展山区变形监测。针对以上问题,考虑西南山区气候特征,设计改进的SBAS-InSAR时间序列处理方法,对干涉相位进行优化。丽香铁路是我国云南省境内一条连接丽江市与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的电气化铁路,是西部铁路网中滇藏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障丽香铁路安全稳定,同时验证上述方法的可用性,以丽香铁路段沿线的某段为研究区,利用星载SAR卫星存档影像数据对其周边地表开展历史形变探测,计算研究区近6.5年(2015年05月16日至2021年12月10日)的历史形变时间序列,并分析其影响范围、形变因素、变化规律等信息。最后将提出的改进后的SBAS-InSAR方法与常规InSAR方法比较,充分证明了所提出方法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铁路 地表形变监测 SBAS-Insar 雷达差分干涉测量 相位估计优化 变形分析
下载PDF
地表形变D-InSAR监测方法及关键问题分析 被引量:30
2
作者 葛大庆 王艳 +3 位作者 范景辉 刘圣伟 郭小方 王毅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7年第4期14-22,共9页
总结和分析了地表形变D-InSAR监测的主要方法和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常规D-InSAR技术中大气相位和低相干区域相位解缠,分别介绍了基于Delaunay三角网的不规则格网解缠方法、累积干涉纹图处理方法(Stack ing Interferogram s)、永... 总结和分析了地表形变D-InSAR监测的主要方法和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常规D-InSAR技术中大气相位和低相干区域相位解缠,分别介绍了基于Delaunay三角网的不规则格网解缠方法、累积干涉纹图处理方法(Stack ing Interferogram s)、永久性散射体(PS)技术以及角反射器干涉测量(CR-InSAR)方法,分析了各自的适用条件和优缺点。此外,对有限数据量条件下低相干区域大气相位校正和相干目标识别等问题进行了重点讨论。立足于工程应用需要,分别对D-InSAR测量地表形变的参数要求、测量结果的精度验证、D-InSAR测量值与形变的关系、大区域处理以及形变场时空演变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nsar 地表形变 失相干 大气波动 相干目标
下载PDF
基于D-InSAR的彬长矿区沉陷变形监测 被引量:11
3
作者 姚顽强 马飞 +2 位作者 龚云 汤伏全 朱庆伟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63-568,共6页
差分雷达干涉测量(D-InSAR)技术能够监测沉陷区空间连续曲面的形变,具有精度高、连续监测、成本低等特点,是对现有矿区地表沉陷监测方法有益的补充。以陕西彬长矿区为例,根据获取的雷达影像图开展干涉测量的研究,将形变前后2幅干涉图相... 差分雷达干涉测量(D-InSAR)技术能够监测沉陷区空间连续曲面的形变,具有精度高、连续监测、成本低等特点,是对现有矿区地表沉陷监测方法有益的补充。以陕西彬长矿区为例,根据获取的雷达影像图开展干涉测量的研究,将形变前后2幅干涉图相位差分得到地表形变,对照矿区的实际情况,分析去相干源影响,并对其误差作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D-InSAR技术,能够准确反映出矿区沉陷的位置和下沉程度,尤其在黄土高原,地质地貌条件比较复杂的条件下,更展示出D-InSAR技术在矿区地面沉降监测适用性、优越性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雷达干涉测量 彬长矿区 沉陷变形 形变监测
下载PDF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技术在形变监测中的应用概述 被引量:24
4
作者 马超 单新建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10-418,共9页
本文综述了地球表面形变的主要类型 (包括开采沉陷、地表沉降、地壳运动、地震形变、火山运动、冰川运动及山体滑坡等 )及其在我国的分布状况 ,结合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包括InSAR及D InSAR ,统称InSAR技术 )的技术原理及特点 ,介绍... 本文综述了地球表面形变的主要类型 (包括开采沉陷、地表沉降、地壳运动、地震形变、火山运动、冰川运动及山体滑坡等 )及其在我国的分布状况 ,结合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包括InSAR及D InSAR ,统称InSAR技术 )的技术原理及特点 ,介绍了国内外InSAR技术近年来在形变监测领域的应用与发展。通过与传统形变监测及GPS监测技术的对比后指出 ,由于InSAR特有的技术特点 ,使其在各类形变监测应用中具有传统方法无可比拟的技术优势 ,必将对形变监测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差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形变监测
下载PDF
典型区域气候下的D-InSAR大气形变误差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孙方 朱庆林 +3 位作者 刘琨 赵振维 康士峰 董翔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23-1027,共5页
利用单站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精密单点定位原理(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解算天顶方向的对流层大气天顶延迟,并对其一天内的变化进行统计平均,结合经典的Kolmogorov-Obukhov"2/3&qu... 利用单站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精密单点定位原理(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解算天顶方向的对流层大气天顶延迟,并对其一天内的变化进行统计平均,结合经典的Kolmogorov-Obukhov"2/3"扰动理论和随机场理论,基于对流层天顶延迟与大气折射率的时变相关性获得大气结构常数的平方C^2_n,通过计算我国北京、上海、昆明、乌鲁木齐四个典型区域在不同时间的C^2_n,评估各区域大气环境的湍流特性对不同基线长度的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y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D-InSAR)系统形变误差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基线距离较长的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系统来说,大气湍流的影响不容忽略,尤其是当大气结构常数的数量级在10^(-14)m^(-2/3)以上时,形变误差基本会达到厘米级.准确获取雷达成像时间内的大气结构常数,对进一步降低D-InSAR系统的形变误差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结构常数 大气湍流 对流层延迟 差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形变误差
下载PDF
“二轨法”D-InSAR的误差特性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影 张继东 姚博强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4期22-25,共4页
"二轨法"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地表形变监测手段.该技术在实用中受多种误差的影响,其中基线误差、相位误差和已知数字高程的误差是三个主要的误差来源,严重影响形变检测精度.在准确"二轨法"合成孔... "二轨法"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地表形变监测手段.该技术在实用中受多种误差的影响,其中基线误差、相位误差和已知数字高程的误差是三个主要的误差来源,严重影响形变检测精度.在准确"二轨法"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完整的差分干涉处理流程,推导得出了三种主要误差的误差传递系数,并对误差特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利用仿真实验对所得结论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差分干涉 基线 相位 数字高程 误差
下载PDF
KEY TECHNOLOGY OF D-INSAR AT X-BAND FOR MONITORING LAND SUBSIDENCE IN MINING AREA AND ITS APPLICATION 被引量:5
7
作者 Li Xinglin Liu Donglie +2 位作者 Song Hongjun Chen Runpu Li Hongyu 《Journal of Electronics(China)》 2014年第5期441-452,共12页
In theory, land subsidence measurement results with high accuracy can be obtained by using the 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y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D-InSAR) at X-band. In practice, however, the measuring accuracy of D... In theory, land subsidence measurement results with high accuracy can be obtained by using the 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y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D-InSAR) at X-band. In practice, however, the measuring accuracy of D-InSAR at X-band has been seriously affected by some factors, e.g., decorrelation and high deformation gradient. In this work, the monitoring capability of D-InSAR for coal-mining subsidence is evaluated by using SAR data acquired by TerrraSAR-X system. The SAR image registration method for low coherence image pairs, the denoising phase filter for high noise level interferogram and atmospheric effects mitigation method are the key technical aspects which directly influence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of D-InSAR at X-band. Thus, a robust image registration method, an improved phase filter method and an atmospheric effects mitigation method are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e proposed image registration method successfully achieves InSAR coregistration, while the amplitude cross-correlation cannot properly coregister low coherence SAR image pairs. Moreover, the time complexity of the proposed image registration method is obviously slighter than that of the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 method. The comparing experiment results and the unwrapping phas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proved Goldstein filter is more effective than the original Goldstein filter in noise elimination. The atmospheric influence correction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land subsidence areas with atmospheric influence correction are more clarified than that of without atmospheric influence correction. In summary, the presented methods directly improved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of D-InSAR at X-b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y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d-insar) Mining area Land subsidence monitoring DECORRELATION Atmospheric effects High deformation gradient
下载PDF
D-InSAR技术在地面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陈雷 《山西建筑》 2016年第16期220-221,共2页
描述了D-In SAR技术的相关原理,分析了差分干涉测量的整个处理流程,并根据伊朗巴姆地区地震前后的地面形变情况,利用ENVISAT雷达数据,获取了SAR影像的干涉条纹,通过两轨差分干涉测量方法得到实验区域的地面沉降数据,验证了合成孔径雷达... 描述了D-In SAR技术的相关原理,分析了差分干涉测量的整个处理流程,并根据伊朗巴姆地区地震前后的地面形变情况,利用ENVISAT雷达数据,获取了SAR影像的干涉条纹,通过两轨差分干涉测量方法得到实验区域的地面沉降数据,验证了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在地表变形监测方面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干涉测量 地面沉降 二轨差分 sar影像
下载PDF
影响三轨法D-InSAR形变测量的相位测量误差定量分析
9
作者 胡剑 胡艳 《全球定位系统》 2013年第6期50-53,89,共5页
从三轨法D-InSAR基本原理和数据处理流程出发,分析讨论了相位测量误差对三轨法D-InSAR形变测量精度的影响,详细给出了相位测量误差对三轨法形变测量影响的定量关系式。从定量分析中可以看出,基线比是造成相位测量误差对三轨法形变测量... 从三轨法D-InSAR基本原理和数据处理流程出发,分析讨论了相位测量误差对三轨法D-InSAR形变测量精度的影响,详细给出了相位测量误差对三轨法形变测量影响的定量关系式。从定量分析中可以看出,基线比是造成相位测量误差对三轨法形变测量精度影响的一个关键因素,同时,卫星视角也是影响三轨法形变测量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nsar 三轨法d-insar 相位测量误差 定量分析
下载PDF
基于InSAR的西安地面沉降与地裂缝发育特征研究 被引量:40
10
作者 赵超英 张勤 +2 位作者 丁晓利 彭建兵 杨成生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89-393,共5页
西安地区长期遭受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灾害。采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对该区域1992年至今的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的时空特征进行了监测。主要分3个阶段进行,在每一阶段尤其对InSAR处理过程中的干涉图滤波进行了迭代自适应处理和相... 西安地区长期遭受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灾害。采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对该区域1992年至今的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的时空特征进行了监测。主要分3个阶段进行,在每一阶段尤其对InSAR处理过程中的干涉图滤波进行了迭代自适应处理和相位解缠进行了顾及粗差的改正,通过与同期水准和GPS监测结果比较可得InSAR精度达1 cm。从3个时间段的InSAR成果可以看出在空间分布上,西安市的东郊和南郊是沉降严重的区域;从时间发育来看,最大沉降阶段发生在1996年,最大沉降量达21 cm,而2006年的最大沉降量减少到8 cm,且沉降中心转移到西南郊;3个阶段均探测到活动地裂缝两侧的不均匀沉降,地裂缝的南侧沉降均大于北侧。该研究将为西安地区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的解释和减灾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地裂缝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 监测 西安
下载PDF
PS-DInSAR公共主影像的优化选取 被引量:27
11
作者 陈强 丁晓利 刘国祥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95-399,共5页
在充分顾及DInSAR时空基线跨度及多普勒质心频率差异3个因素对干涉相关性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一种PS-DInSAR公共主影像的优化选取算法,采用综合相关测度作为总体干涉相关性的衡量指标,给出具体的综合相关函数模型及其求解方法。借助欧洲... 在充分顾及DInSAR时空基线跨度及多普勒质心频率差异3个因素对干涉相关性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一种PS-DInSAR公共主影像的优化选取算法,采用综合相关测度作为总体干涉相关性的衡量指标,给出具体的综合相关函数模型及其求解方法。借助欧洲空间局(ESA)ERS-1/2卫星从1992-2002年间飞越上海地区所获取的25幅C波段SAR影像作为源数据,开展了PS-DInSAR公共主影像的优化选取实验。计算结果与分析表明,综合相关系数模型用于PS公共主影像的优化选取是有效的和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主影像 优化选取 永久散射体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
下载PDF
基于SAR干涉点目标分析技术的城市地表形变监测 被引量:49
12
作者 张永红 张继贤 +1 位作者 龚文瑜 LU Z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82-487,493,共7页
通过深入研究干涉点目标的相位模型,提出基于空间搜索的邻近点目标干涉相位差解缠方法,用以计算点目标的地形残差和线性形变,以及分离点目标大气延迟相位和非线性形变相位的时空域滤波方法,解决干涉点目标分析中的关键问题。最后,以苏... 通过深入研究干涉点目标的相位模型,提出基于空间搜索的邻近点目标干涉相位差解缠方法,用以计算点目标的地形残差和线性形变,以及分离点目标大气延迟相位和非线性形变相位的时空域滤波方法,解决干涉点目标分析中的关键问题。最后,以苏州地区地表沉降监测为应用试验,利用形成的SAR干涉点目标形变信息提取技术,获取苏州市区1992—2002年间的地表沉降信息。研究结果与已有文献记录保持比较好的一致性,证明SAR干涉点目标技术完全可以发展成为应用于城市地表形变监测的实用化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点目标 差分干涉测量 形变监测 城市地面沉降
下载PDF
山西清徐地裂缝形变的InSAR监测分析 被引量:18
13
作者 赵超英 张勤 张静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0-75,共6页
山西清徐地裂缝是近年汾渭盆地中活动最为剧烈的地裂缝之一,对耕地、道路和建筑物均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为了监测该地裂缝的活动特征并推测其活动原因,采用差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对该区域的地表形变进行了面状监测。由于受农田覆... 山西清徐地裂缝是近年汾渭盆地中活动最为剧烈的地裂缝之一,对耕地、道路和建筑物均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为了监测该地裂缝的活动特征并推测其活动原因,采用差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对该区域的地表形变进行了面状监测。由于受农田覆盖导致的严重时间去相干的影响,本文采用2007年时隔仅为70d的两景EnvisatASAR数据进行了解算,获取了该时间段清徐地区的整体地表形变,特别是清徐地裂缝两侧的形变梯度信息。结果显示:清徐地裂缝南侧有一个长轴约为2km的地面沉降区域。进一步通过两条平行于地裂缝的剖线和多条垂直于地裂缝的剖线对该地裂缝形变的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清徐地裂缝南侧为主要的形变区域,地裂缝最大的影响宽度达100m,而且地裂缝的不同地段的活动强度也不同,70d的最大差异形变达5 cm。从地裂缝与断裂的空间来看,该地裂缝位置受到交城断裂的控制,而推测近年地裂缝的异常活动则源于地裂缝南侧沉降中心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裂缝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 监测
下载PDF
SAR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在地震区域形变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谭衢霖 付卓 胡吉平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8-32,共5页
合成孔径雷达(SAR)差分干涉测量是一种最新的大地形变测量遥感技术方法.利用欧洲空间局1996年4月15日获取的地球资源卫星ERS-1数据和4月16日获取的ERS-2数据,以及1997年12月2日获取的ERS-2数据,应用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对发生于1997年11月... 合成孔径雷达(SAR)差分干涉测量是一种最新的大地形变测量遥感技术方法.利用欧洲空间局1996年4月15日获取的地球资源卫星ERS-1数据和4月16日获取的ERS-2数据,以及1997年12月2日获取的ERS-2数据,应用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对发生于1997年11月8日的西藏玛尼地震进行了提取区域形变场的应用研究.从得到的变化检测条纹图中可识别出地表破裂带,并可定量推算震中周围和两条断裂带附近的变形情况.分析结果表明:断裂为左行平移性质,断裂带南侧水平错动的最大变形量至少超过2.8m,北侧水平错动的最大变形量至少超过1.75m.差分干涉测量分析结果与地面调查及已有的相关研究资料符合得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差分干涉技术 地表形变 测量
下载PDF
机载差分干涉SAR的误差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钟雪莲 向茂生 +1 位作者 岳焕印 郭华东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41-947,共7页
该文就机载差分干涉中影响精度的几个重要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为开展机载差分干涉应用提供理论基础。首先考虑机载差分干涉算法流程中引入的误差,指出必须利用外部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计算本地视角才能实现高精度的形变反演... 该文就机载差分干涉中影响精度的几个重要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为开展机载差分干涉应用提供理论基础。首先考虑机载差分干涉算法流程中引入的误差,指出必须利用外部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计算本地视角才能实现高精度的形变反演。随后,重点讨论了影响差分干涉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的几个重要影响因素:系统参数误差、相干性和大气效应。系统参数中基线和基线角的误差对差分干涉的精度影响最大,由此对机载残余运动的补偿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相干性分析又对机载差分干涉中形变像对的基线长度提出了严格的限制条件。和星载SAR一样,机载SAR同样受到大气的影响。通过计算这些因素的对机载差分干涉精度的影响,给出了机载差分干涉精度的表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sar差分干涉 精度 大气效应 相干性
下载PDF
聚类分析用于序列SAR干涉像对选取 被引量:4
16
作者 潘斌 舒宁 《应用科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01-506,共6页
该文分析了干涉像对选取过程,提出一种利用聚类分析进行序列SAR干涉像对选取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去相干因素构建特征空间,将序列SAR影像所有干涉组合的去相干因素映射到该特征空间,从而将干涉像对选取问题转换为特征空间的聚类分析.根据... 该文分析了干涉像对选取过程,提出一种利用聚类分析进行序列SAR干涉像对选取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去相干因素构建特征空间,将序列SAR影像所有干涉组合的去相干因素映射到该特征空间,从而将干涉像对选取问题转换为特征空间的聚类分析.根据干涉像对选取原则设计合适的聚类方法对去相干因素进行聚类,聚类结果对应于符合要求的干涉像对,实现序列SAR干涉像对的选取.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类分析 sar差分干涉测量(d-insar) 时间序列 sar干涉像对选取
下载PDF
InSAR相位分解及其在生成DEM和研究地震形变场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罗小军 黄丁发 刘国祥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4-209,F0002,共7页
InSAR是极具发展潜力的微波遥感新技术,可应用于数字高程模型的产生、制图和大范围微小地表形变的测量。考虑参考面、地形和地表形变等因素,本文从几何角度分析和讨论了In-SAR的相位分解,并给出了各相位分量的函数表达式,阐述了地表高... InSAR是极具发展潜力的微波遥感新技术,可应用于数字高程模型的产生、制图和大范围微小地表形变的测量。考虑参考面、地形和地表形变等因素,本文从几何角度分析和讨论了In-SAR的相位分解,并给出了各相位分量的函数表达式,阐述了地表高程和形变信息提取的基本原理。最后以JERS和ENVISAT卫星数据为例,展示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在生成数字高程模型和提取地震形变场中的应用及其数据处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 差分干涉 干涉相位分解 数字高程模型 地震
下载PDF
机载差分干涉SAR双轨法和三轨法的误差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焱磊 梁兴东 丁赤飚 《雷达学报(中英文)》 CSCD 2013年第3期326-333,共8页
机载差分干涉SAR(D-InSAR)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地表形变监测技术,该文对该技术中经常使用的双轨法和三轨法两种工作模式的误差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过程中根据互相独立的原则对各种误差进行分解和归类,并且考虑了运动误差与其它误差因素之... 机载差分干涉SAR(D-InSAR)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地表形变监测技术,该文对该技术中经常使用的双轨法和三轨法两种工作模式的误差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过程中根据互相独立的原则对各种误差进行分解和归类,并且考虑了运动误差与其它误差因素之间的耦合关系,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两种工作模式下形变测量误差的解析表达式。结果表明:当运动误差幅度较小的时候,三轨法可以降低对外部地形数据的要求,相对于双轨法,它的优势非常显著;当运动误差幅度较大的时候,三轨法需要使用高精度的地形数据,它相对于双轨法的优势就不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干涉 机载sar 误差分析 双轨法 三轨法
下载PDF
差分InSAR处理中的误差传播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希龙 余安喜 梁甸农 《雷达科学与技术》 2008年第1期35-38,共4页
D-InSAR受多种误差的影响,其中基线误差与相位误差是其中两个主要的误差来源,严重影响形变检测精度。首先将基线误差归结到雷达平台位置误差上来,在准确的差分干涉模型基础上,考虑完整的差分干涉处理流程,对仅有垂直向形变情况下的差分I... D-InSAR受多种误差的影响,其中基线误差与相位误差是其中两个主要的误差来源,严重影响形变检测精度。首先将基线误差归结到雷达平台位置误差上来,在准确的差分干涉模型基础上,考虑完整的差分干涉处理流程,对仅有垂直向形变情况下的差分InSAR检测中雷达平台位置误差与相位误差的传播特性进行分析,并利用实验对所得结论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差分干涉 基线误差 位置误差 相位误差 误差传播特性
下载PDF
基于差分干涉SAR的煤田火区地表形变监测 被引量:5
20
作者 黄昭权 张登荣 +2 位作者 王帆 党福星 李志忠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10年第4期85-90,共6页
煤田火区地表形态变化是煤火监测和分析的可用指标之一。由于矿区地表严重的去相干噪声,使得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应用于煤田火区地表形变检测比较困难。结合煤田火区地表形变特点,利用L波段的ALOS PALSAR数据进行差分干涉处理... 煤田火区地表形态变化是煤火监测和分析的可用指标之一。由于矿区地表严重的去相干噪声,使得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应用于煤田火区地表形变检测比较困难。结合煤田火区地表形变特点,利用L波段的ALOS PALSAR数据进行差分干涉处理,利用干涉条纹频率精确估计基线,并用自适应滤波方法降低去相干噪声的影响。在去除平地相位和参考地形相位后,获取煤田火区的地表形变。研究表明:地表形变与煤火燃烧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通过地表形变分析有助于对地下煤火燃烧情况的判断;利用差分干涉SAR技术检测煤田火区地表形变,进而对煤火进行监测和分析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干涉sar 煤田火区 形变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