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non-Archie electrophysical property of saturated rock with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 被引量:2
1
作者 Yue Wenzheng Tao Guo +1 位作者 Liu Dongming Yang Wendu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1期24-28,共5页
The electrophysical property of saturated rocks is very important for reservoir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In this paper, the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 (LBM) was used to study the electrophysical property of rock... The electrophysical property of saturated rocks is very important for reservoir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In this paper, the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 (LBM) was used to study the electrophysical property of rock saturated with fluid because of its advantages over conventional numerical approaches in handling complex pore geometry and boundary conditions. The digital core model was constructed through the accumulation of matrix grains based on their radius distribution obtained by the measurements of core samples. The flow of electrical current through the core model saturated with oil and water was simulated on the mesoscopic scale to reveal the non-Archi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istivity index and water saturation (I-Sw). The results from LBM simulation and laboratory measuremen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I-Sw relation in the range of low water saturation was generally not a straight line in the log-log coordinates as described by the Archie equation. We thus developed a new equation based on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physical experiments. This new equation was used to fit the data from laboratory core measurements and previously published data. Determination of fluid saturation and reservoir evaluation could b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by using the new equ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Archie relation digital core model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 numerical simulation rock physical experiment
下载PDF
We Are Living in a Computer Simulation 被引量:1
2
作者 Ding-Yu Chung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2016年第10期1210-1227,共18页
This paper posits that we are living in a computer simulation to simulate physical reality which has the same computer simulation process as virtual reality (computer-simulated reality). The computer simulation proces... This paper posits that we are living in a computer simulation to simulate physical reality which has the same computer simulation process as virtual reality (computer-simulated reality). The computer simulation process involves the digital representation of data, the mathematical computation of the digitized data in geometric form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in space-time, and the selective retention of events in a narrative. Conventional physics cannot explain physical reality clearly, while computer-simulated physics can explain physical reality clearly by using the computer simulation process consisting of the digital representation component, the mathematical computation component, and the selective retention component. For the digital representation component, the three intrinsic data (properties) are rest mass-kinetic energy, electric charge, and spin which are represented by the digital space structure, the digital spin, and the digital electric charge, respectively. The digital representations of rest mass and kinetic energy are 1 as attachment space for the space of matter and 0 as detachment space for the zero-space of matter, respectively, to explain the Higgs field, the reverse Higgs field, quantum mechanics, special relativity, force fields, dark matter, and baryonic matter. The digital representations of the exclusive and the inclusive occupations of positions are 1/2 spin fermion and integer spin boson, respectively, to explain spatial translation by supersymmetry transformation and dark energy. The digital representations of the allowance and the disallowance of irreversible kinetic energy are integral electric charges and fractional electric charges, respectively, to explain the confinements of quarks and quasiparticles. For the mathematical computation component, the mathematical computation involves the reversible multiverse and oscillating M-theory as oscillating membrane-string-particle whose space-time dimension (D) number oscillates between 11D and 10D and between 10D and 4D to explain cosmology. For the selective retention component, gravity, the strong force, electromagnetism, and the weak force are the retained events during the reversible four-stage evolution of our universe, and are unified by the common narrative of the ev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uter simulation physical Reality Virtual Reality digital Computer Computer-simulated physics digital Representation Selective Retention M-THEORY Space Structure Higgs Field Reverse Higgs Field Fractional Electric Charge Spin MULTIVERSE COSMOLOGY Force Fields Cyclic Universe
下载PDF
DIGITAL CIRCUIT MACROMODELING WITH PSPICE
3
作者 To Ching Nai Chou Sek Mak Peng Kin(Facul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Macao, Macao) 《Journal of Electronics(China)》 1999年第3期269-276,共8页
Ordinary algebra is used to represent Boolean algebra on logic variables with states 0 and 1, so to achieve a unify approach to simulated both digital and analog circuit in PSPICE. Result on mixed A/D simulation shows... Ordinary algebra is used to represent Boolean algebra on logic variables with states 0 and 1, so to achieve a unify approach to simulated both digital and analog circuit in PSPICE. Result on mixed A/D simulation shows a save in memory but generally longer run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xED A/D simulation digital CIRCUIT MACROMODELING
下载PDF
基于Simulink和C/C++混合编程的战术导弹稳定控制系统仿真 被引量:9
4
作者 董锡君 罗志军 洪兴昌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9期1229-1231,共3页
在战术导弹稳定控制系统的仿真研究中,为了方便数学模型的建立,利用已有的程序资源,提高编程的效率,本文通过利用Simulink和C/C++混合编程技术完成仿真系统的建立,这样可以充分融合Simulink和C/C++语言各自的优点和长处,实现高度可视化... 在战术导弹稳定控制系统的仿真研究中,为了方便数学模型的建立,利用已有的程序资源,提高编程的效率,本文通过利用Simulink和C/C++混合编程技术完成仿真系统的建立,这样可以充分融合Simulink和C/C++语言各自的优点和长处,实现高度可视化和高运行效率的全数字仿真试验。该方法不但适用于系统的全数字仿真,而且通过增加适当的配套软件和硬件,可以推广至战术导弹稳定控制系统的半实物仿真试验,有着良好的工程实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mulINK 混合编程 战术导弹 稳定控制系统 仿真 C语言 C++语言
下载PDF
基于Process Simulate的工业机器人信息物理融合系统 被引量:7
5
作者 朱文华 陶涵 +2 位作者 蔡宝 顾鸿良 王佳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13,共5页
工业机器人在进行新工艺开发时一般存在周期长、调试复杂等常见问题。以ABB的IRB120型工业机器人作为研究对象,基于Process Simulate工业仿真平台,采用了工业机器人信息物理融合的方法,实现了工业机器人实体与虚拟模型深度融合的功能,... 工业机器人在进行新工艺开发时一般存在周期长、调试复杂等常见问题。以ABB的IRB120型工业机器人作为研究对象,基于Process Simulate工业仿真平台,采用了工业机器人信息物理融合的方法,实现了工业机器人实体与虚拟模型深度融合的功能,通过数据的通信、采集与传输实现了二者的同步运动功能,进一步分析了虚拟模型相对于实体工业机器人的时间延迟误差。分析结果表明,二者的时间延迟误差在工业允许范围内,说明该技术可为智能制造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可大幅缩短工艺开发周期、降低工艺开发成本,同时该技术也是数字孪生概念下的具体工程应用,技术本身具有较高的工程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Process simulate 信息物理融合 数字孪生
下载PDF
风电机组运行动态数字孪生建模及半物理仿真
6
作者 胡阳 王蔚然 +3 位作者 房方 宋子秋 许昱涵 刘吉臻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6-648,共13页
面向数字孪生技术所提出的精准映射与实时仿真需求,针对大型风电机组复杂非线性运行特性,提出了一种多输入-多输出(multi-input multi-output,MIMO)有限差分域-混合半机理(finite difference domain-hybrid semi-mechanical,FDD-HSM)数... 面向数字孪生技术所提出的精准映射与实时仿真需求,针对大型风电机组复杂非线性运行特性,提出了一种多输入-多输出(multi-input multi-output,MIMO)有限差分域-混合半机理(finite difference domain-hybrid semi-mechanical,FDD-HSM)数字孪生建模方法,建立了含物理控制器的风电机组数字孪生半物理仿真系统。推导机组集成动态MIMO-FDD-HSM模型结构;定义可表征机组运行工况的有限差分回归向量,完成全工况下有限差分空间紧致凸划分、参数模型辨识以及非参数模型训练;联合物理控制器搭建风电机组数字孪生仿真系统,开展硬件在环实时仿真。结果表明:该仿真系统具有高精度、实时逼近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数字孪生 混合半机理 有限差分域 半物理仿真
下载PDF
信息化视域下公共体育校本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以高职院校为例
7
作者 曾石山 李立平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第30期178-181,共4页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其公共体育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该文以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校本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的重要性为切入点,构建了公共体育校本数字资源建设的具体内容:构建校...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其公共体育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该文以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校本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的重要性为切入点,构建了公共体育校本数字资源建设的具体内容:构建校本体育教学内容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开发在线学习平台、应用虚拟仿真技术、开发移动学习应用、加强教师培训与技术扶持、收集并分析数据。根据当前实际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普及与培训、合理利用数字化教学平台、灵活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推广虚拟现实技术、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评估与反馈方案等应用路径,期望高职院校可以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公共体育校本数字教育资源体系,为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和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公共体育 校本数字教育资源 数字化 虚拟仿真
下载PDF
数字化教育背景下大学物理实验MOOC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8
作者 裴艺丽 张师平 +3 位作者 陈森 李莉 谢子昂 吴平 《物理与工程》 2024年第2期136-145,共10页
本文以北京科技大学“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为例,通过不断探索和教学反馈形成了数字化背景下大学物理实验MOOC教学模式;利用MOOC、仿真实验、实时数据后测系统、报告系统等线上手段最终形成了针对本校学生的线上异步SPOC课程与线下同步实... 本文以北京科技大学“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为例,通过不断探索和教学反馈形成了数字化背景下大学物理实验MOOC教学模式;利用MOOC、仿真实验、实时数据后测系统、报告系统等线上手段最终形成了针对本校学生的线上异步SPOC课程与线下同步实验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线上线下混合式实验教学的操作模式。该操作模式有机融合了学生预习、交互式学习、操作个性化指导、数据检验、报告提交、线上答疑等各个方面,并实行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多样评价和过程跟踪的考核方式,实现学生智慧学习的个性化、数字化和交互式,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质量。此外,针对外校学生和社会学习者的MOOC与仿真结合的同步教学模式,行之有效,让实践课程可以突破校园边界,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教育 大学物理实验 慕课 仿真实验 教学模式
下载PDF
面向冷链智能立体仓库的数字孪生系统构建 被引量:1
9
作者 胡斌 郭慧 陶雄杰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1-200,共10页
目的当前冷链物流行业立体仓库存在货品损耗率高、失温严重、信息化水平低等问题,确保冷链智能立体仓库的食品质量安全,并实现降本增效。方法面向冷链智能立体仓库的运行场景,设计全映射与多维仿真的数字孪生五维模型,通过对多源异构数... 目的当前冷链物流行业立体仓库存在货品损耗率高、失温严重、信息化水平低等问题,确保冷链智能立体仓库的食品质量安全,并实现降本增效。方法面向冷链智能立体仓库的运行场景,设计全映射与多维仿真的数字孪生五维模型,通过对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实现立体仓库全要素的状态实时可视化与监测预警,并提出一种支持系统联动决策的模型优化策略,对立体库负载与温控区热力分布进行智能调节,最大限度提高运行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结果构建了一套冷链智能立体仓库数字孪生系统,通过对优化前后仓库运行数据进行对比,同等仓储环境条件下生鲜蔬菜的食品保鲜度损耗率同比下降了25%~30%,实现了冷链智能立体仓库实时数据与动态虚拟模型的精准映射与联动运转。结论以广东某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佛山智能冷链仓储物流中心的冷链立体仓库为实践对象,形成了冷链智能立体仓库一体化管控新模式。为冷链智能立体仓库运营管理、调度联动决策与协同作业提供了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参考,为建立更完善的保鲜产品包装与冷链食品质量安全提供了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链物流 多维仿真 数字孪生 虚实联动
下载PDF
外置视觉监测的机器人数字孪生系统研究
10
作者 张旭东 王国庆 +4 位作者 刘平利 杨嘉龙 覃波 石振宇 Njaramba Winnie Nyokabi 《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 2024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前,在直角坐标机器人的数字孪生系统研究中,存在数字端对物理端真实情况反应不足的问题。针对此问题,采用外置视觉和数字孪生系统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基于半物理仿真技术建立数字端模型,并构建了直角坐标机器人数字孪生系统,设计了结合... 目前,在直角坐标机器人的数字孪生系统研究中,存在数字端对物理端真实情况反应不足的问题。针对此问题,采用外置视觉和数字孪生系统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基于半物理仿真技术建立数字端模型,并构建了直角坐标机器人数字孪生系统,设计了结合外置视觉的数字孪生系统模型,并就构建数字孪生系统所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包括数字端模型、控制器、外置视觉监测等。实现了对直角坐标机器人数字孪生系统的开发,完成了相关功能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角坐标机器人 数字孪生 外置监测 半物理仿真
下载PDF
民用飞机数字压调激励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1
作者 梁鹏 王波 马刚 《自动化应用》 2024年第3期160-162,共3页
对于安全性较高的民用航空机载系统,其验证方法是研究重点。为此,介绍了一种数字式座舱压调激励测试系统。该系统能模拟飞机外界大气环境、座舱环境和执行机构,在全实物环境和半实物环境等工况下通过模式配置实现不同环境下的测试场景,... 对于安全性较高的民用航空机载系统,其验证方法是研究重点。为此,介绍了一种数字式座舱压调激励测试系统。该系统能模拟飞机外界大气环境、座舱环境和执行机构,在全实物环境和半实物环境等工况下通过模式配置实现不同环境下的测试场景,可应用于数字压调系统的调试、试验、验收提交及地面联试等工作。其中,半实物仿真验证功能尤为重要,能大大降低系统试验验证的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用航空 安全性 激励测试系统 数字压调 半实物仿真验证
下载PDF
产品数字孪生体的内涵、体系结构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429
12
作者 庄存波 刘检华 +3 位作者 熊辉 丁晓宇 刘少丽 瓮刚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53-768,共16页
数字孪生技术被认为是实现信息物理系统的核心关键技术,作为数字孪生技术在产品研发过程具体应用的产品数字孪生体,目前其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且缺乏系统性。为此首先回顾了数字孪生体的产生背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数字... 数字孪生技术被认为是实现信息物理系统的核心关键技术,作为数字孪生技术在产品研发过程具体应用的产品数字孪生体,目前其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且缺乏系统性。为此首先回顾了数字孪生体的产生背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数字孪生技术的概念,然后对产品数字孪生体的内涵进行了系统阐述,建立了产品数字孪生体的体系结构,并给出了产品数字孪生体在产品设计阶段、制造阶段和服务阶段的实施途径,最后指出了产品数字孪生体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技术 数字孪生体 虚实融合 数字纽带 智能制造 信息物理系统 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建模与仿真
下载PDF
基于变电站数字物理混合仿真技术的多级联合仿真培训系统 被引量:20
13
作者 黄文涛 魏文辉 +2 位作者 吴季浩 徐正清 张海青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95-98,102,共5页
介绍了作者研发的基于变电站数字物理混合仿真技术的多级联合仿真培训系统总体结构、关键技术及实现方法。该系统对变电站内监控系统、保护及测控装置、五防系统等采用现场真实物理设备,而变电站一次设备及其邻近电网采用数字仿真,同时... 介绍了作者研发的基于变电站数字物理混合仿真技术的多级联合仿真培训系统总体结构、关键技术及实现方法。该系统对变电站内监控系统、保护及测控装置、五防系统等采用现场真实物理设备,而变电站一次设备及其邻近电网采用数字仿真,同时采用电磁暂态与全动态电网联合仿真技术,这样既能详细而真实地反映变电站一次设备的行为,又能逼真地再现大电网各类动态过程对变电站的影响。应用该系统可以进行调度、集控站以及变电站运行人员的联合培训和反事故演习,特别是能够有效提高变电站运行人员实际操作的训练效果,并加强变电站人员的电网概念和全局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联合仿真培训 变电站仿真 实时仿真 数字与物理混合仿真
下载PDF
NETOMAC在电力系统实时仿真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14
作者 郑三立 韩英铎 +1 位作者 雷宪章 D.Retzmann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8-21,29,共5页
基于电力系统仿真软件包NETOMAC和实时数字仿真器RTDS,提出了先进的集成混合实时仿真系统。此系统利用实时数字混合接口,将NETOMAC的机电暂态计算和RTDS的电磁暂态计算相结合,为大系统及包含多个灵活交流输电设备和高压直流输电的复杂... 基于电力系统仿真软件包NETOMAC和实时数字仿真器RTDS,提出了先进的集成混合实时仿真系统。此系统利用实时数字混合接口,将NETOMAC的机电暂态计算和RTDS的电磁暂态计算相结合,为大系统及包含多个灵活交流输电设备和高压直流输电的复杂系统的实时仿真提供了一个经济可行的解决方案。利用NETOMAC与实际的控制器和继电保护装置相结合构成的新型数字-物理混合动态仿真系统,可进行控制器和继电保护装置的实时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实时仿真 NETOMAC 计算机仿真 高压直流输电 灵活交流输电
下载PDF
电力系统数模混合实时仿真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20
15
作者 郑三立 黄梅 张海红 《现代电力》 2004年第6期29-33,共5页
电力系统实时数字仿真与物理模拟相结合可以达到优势互补、优化模拟的效果。模拟仿真器与实时数字仿真系统之间能量与信号的交换 ,是数模混合实时仿真接口的主要问题。利用替代定理 ,两者之间可以通过戴维南等值电路和诺顿等值电路进行... 电力系统实时数字仿真与物理模拟相结合可以达到优势互补、优化模拟的效果。模拟仿真器与实时数字仿真系统之间能量与信号的交换 ,是数模混合实时仿真接口的主要问题。利用替代定理 ,两者之间可以通过戴维南等值电路和诺顿等值电路进行相互表述。实时数字仿真系统与HVDC原型模拟换流器构成的混合实时仿真系统在天—广高压直流控制与保护系统测试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实时数字仿真系统与动模机组的硬件连接则需要开发背靠背变流器。提出了先进的集成混合实时仿真系统的架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实时仿真 数字仿真 混合仿真 物理模拟
下载PDF
数—模综合仿真接口算法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梅成林 张立冬 +5 位作者 邵稳 张硕廷 张步涵 毛承雄 曾杰 陈迅 《广东电力》 2012年第7期22-26,共5页
针对微电网的推广应用还面临着诸多技术难题的问题,将电力系统数字仿真与物理模拟各自的优点与不足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便可形成数模综合仿真模型,该模型将在微电网技术研究中发挥重大的作用。数模综合仿真接口是数模综合仿真系... 针对微电网的推广应用还面临着诸多技术难题的问题,将电力系统数字仿真与物理模拟各自的优点与不足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便可形成数模综合仿真模型,该模型将在微电网技术研究中发挥重大的作用。数模综合仿真接口是数模综合仿真系统的核心部件,而接口算法的选取是数模综合仿真接口设计的基础。在总结现有算法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理想变压器模型的稳定性,提出加强稳定性的有效措施及不稳定情况的处理方案。最后,通过算例仿真验证了各措施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仿真 物理模拟 数模综合仿真 接口算法
下载PDF
面向智慧物联网的新型嵌入式仿真技术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伯虎 柴旭东 +9 位作者 张霖 卿杜政 施国强 林廷宇 郭丽琴 杨晨 谷牧 贾政轩 公慧 唐震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19-441,共23页
当前我们正步入新时代、正面临新态势、正迈进新征程,人类社会国民经济、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等各领域系统的模式、技术和业态正在向数字化、网络化、云化、智能化的“智慧物联网”新模式、新技术和新业态发生重大变革。智慧物联网的发... 当前我们正步入新时代、正面临新态势、正迈进新征程,人类社会国民经济、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等各领域系统的模式、技术和业态正在向数字化、网络化、云化、智能化的“智慧物联网”新模式、新技术和新业态发生重大变革。智慧物联网的发展迫切需要面向智慧物联网的新型嵌入式仿真技术,使智慧物联网能具备在线、持续的分析、认知、学习、决策、运行与优化的能力。简要概述了智慧物联网,在分析嵌入式仿真技术相关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智慧物联网的新型嵌入式仿真技术的内涵、特征与应用模式,系统阐述了新型嵌入式仿真系统的体系架构、技术体系和九大关键技术,简要介绍了新型嵌入式仿真系统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和军事智能方面的应用范例。对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并提出新型嵌入式仿真技术的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物联网 建模仿真 嵌入式仿真 普适仿真 云仿真 高性能仿真 信息物理系统 数字孪生
下载PDF
基于NI-PXI的分布式发电数模混合仿真系统 被引量:8
18
作者 付超 王丹 +1 位作者 王毅 石新春 《电力电子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7-59,共3页
分布式发电(Distributed Generation,简称DG)技术是解决未来能源和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方向。这里提出一种分布式发电数模混合仿真系统的设计方案,用于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s,简称DERs)并网相关技术的研究。该方案采用... 分布式发电(Distributed Generation,简称DG)技术是解决未来能源和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方向。这里提出一种分布式发电数模混合仿真系统的设计方案,用于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s,简称DERs)并网相关技术的研究。该方案采用NI-PXI为实时数字仿真平台完成分布式电源数字模型部分的实时计算,通过基于双PWM换流器的可控功率源模拟分布式电源的功率输出,作为混合仿真接口实现数字部分和物理部分之间信息交互,从而实现数/模混合实时仿真的目的。此处以双馈风力发电系统为例,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为研究分布式发电并网运行控制提供了良好、通用且便捷的实验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发电 数模混合仿真 换流器
下载PDF
IEC 61850数字化保护动模测试系统设计与实现(英文) 被引量:7
19
作者 高厚磊 马凯 +2 位作者 邹贵彬 王涛 王大鹏 《南方电网技术》 2009年第4期10-14,共5页
IEC61850标准的应用给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带来了重大变革。在此类变电站中,保护装置可以直接从电子式互感器处获取所需的电流、电压数字量信息,并向智能开关控制器发送数字化跳闸命令。这种数字化保护与传统的微机型保护在硬件结构和信号... IEC61850标准的应用给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带来了重大变革。在此类变电站中,保护装置可以直接从电子式互感器处获取所需的电流、电压数字量信息,并向智能开关控制器发送数字化跳闸命令。这种数字化保护与传统的微机型保护在硬件结构和信号处理方面都存在差异,传统的保护测试方法将不再适用。文章分析了基于IEC61850的数字化保护装置的测试要求,提出通过对传统的物理模拟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建立符合要求的测试系统。根据这一思路,该新型测试系统在山东大学电力系统动态模拟实验室的基础上开发而成。初步试验结果表明,测试平台能够提供所需要的二次接口特征和测试环境,可以对不同种类的IEC61850保护装置进行动模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EC 61850 数字化保护 保护测试 物理模型 动态模拟
下载PDF
RH真空精炼过程循环流量与混合特性的物理模拟 被引量:6
20
作者 韩杰 王晓冬 巴德纯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75-979,共5页
以某钢厂180 t的RH真空精炼装置为研究原型,依据相似准则建立物理模拟试验装置,进行2因素(喷吹角度和供气流量)作用下3水平的水模型正交试验研究,深入揭示RH真空精炼过程中循环流动状态变化规律,并为其工艺和操作参数的确定提供技术依据... 以某钢厂180 t的RH真空精炼装置为研究原型,依据相似准则建立物理模拟试验装置,进行2因素(喷吹角度和供气流量)作用下3水平的水模型正交试验研究,深入揭示RH真空精炼过程中循环流动状态变化规律,并为其工艺和操作参数的确定提供技术依据.结果表明:供气流量及喷吹角度均会影响精炼效率,供气流量影响更显著;存在最优的吹氩方案,即流量为2.0 m3/h,喷吹角度为45°时,混匀时间最短;在不同供气流量下,循环流量增加幅度随喷吹角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最佳喷吹角度在25°~35°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真空精炼 循环流量 混合特性 混匀时间 物理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