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膨胀阻燃体系对水性超薄钢结构防火涂料性能影响的研究
1
作者 蒋友珺 陈中华 朱远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CAS 2024年第1期1-4,36,共5页
研究了膨胀阻燃体系对水性超薄钢结构防火涂料的防火性能和耐水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密胺树脂包覆聚磷酸铵(MF-APP)、双季戊四醇(DPER)、季戊四醇笼状磷酸酯(PEPA)以及三聚氰胺(MEL)具有较低的水溶性。通过模拟大板燃烧、耐水测试对比... 研究了膨胀阻燃体系对水性超薄钢结构防火涂料的防火性能和耐水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密胺树脂包覆聚磷酸铵(MF-APP)、双季戊四醇(DPER)、季戊四醇笼状磷酸酯(PEPA)以及三聚氰胺(MEL)具有较低的水溶性。通过模拟大板燃烧、耐水测试对比了四种膨胀阻燃体系涂料的性能,结果表明,MF-APP/DPER/MEL体系的耐水性能明显优于其它体系,其涂层耐水时间高达42h,浸水48h后涂层质量损失率仅为5.22%;热重分析表明其涂层浸水前后的组分含量变化不大,原有的防火性能从而得到保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超薄钢结构防火涂料 密胺树脂包覆聚磷酸铵 双季戊四醇 耐水性能
下载PDF
膨胀型类磷酸酯蜜胺盐阻燃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26
2
作者 王雪峰 吴荣梁 +2 位作者 孙春梅 王幸宜 苏勇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630-634,共5页
以双季戊四醇(DPE)、五氧化二磷、水和三聚氰胺为原料,合成了膨胀型环状类磷酸酯蛮胺盐阻燃 剂。通过实验提出了合成该阻燃剂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双季戊四醇(DPE)、五氧化二磷、水和三聚氰胺反应物 料摩尔配比为1/2.5/2.0/3.45、反应时... 以双季戊四醇(DPE)、五氧化二磷、水和三聚氰胺为原料,合成了膨胀型环状类磷酸酯蛮胺盐阻燃 剂。通过实验提出了合成该阻燃剂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双季戊四醇(DPE)、五氧化二磷、水和三聚氰胺反应物 料摩尔配比为1/2.5/2.0/3.45、反应时间4h和反应温度120℃。红外吸收图谱分析表明该阻燃剂具有环状 结构,在热重分析和差热分析中该阻燃剂显示出优异的热稳定性和很高的成碳性。以该阻燃剂掺入聚丙烯 中,阻燃效果显著,经测试阻燃聚丙烯的极限氧指数(LOI)为33.6,烟密度等级(SDR)为44.25,通过了 UL94V-0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剂 蜜胺 双季戊四醇 膨胀型 磷酸酯 合成 三聚氰胺 摩尔配比 最佳反应条件 反应物
下载PDF
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的合成 被引量:12
3
作者 贺楚华 刘传湘 +1 位作者 付仕福 赵文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0-41,共2页
研究了以双季戊四醇和丙烯酸为原料合成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考察了催化剂、阻聚剂的种类及其用量、溶剂用量、酸醇摩尔比等因素的影响,得到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对甲苯磺酸4.0g,阻聚剂YD为1.6g,甲苯70ml,酸醇摩尔比7.2∶1,反应时间4h,双... 研究了以双季戊四醇和丙烯酸为原料合成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考察了催化剂、阻聚剂的种类及其用量、溶剂用量、酸醇摩尔比等因素的影响,得到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对甲苯磺酸4.0g,阻聚剂YD为1.6g,甲苯70ml,酸醇摩尔比7.2∶1,反应时间4h,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收率达7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 合成 双季戊四醇 丙烯酸
下载PDF
二季戊四醇磷酸酯三聚氰胺盐的合成及阻燃性能测试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凤英 赵辉 +2 位作者 牟东兰 陈立娇 杨冰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7-121,共5页
以磷酸、季戊四醇、三聚氰胺为原料,通过酸醇直接酯化和烘焙中和两步反应合成膨胀型阻燃剂二季戊四醇磷酸酯三聚氰胺盐,并对烘焙中和反应条件及其在聚乙烯中的阻燃性能进行了研究。确定最佳合成条件∶n(二季戊四醇磷酸酯)∶n(三聚氰胺)=... 以磷酸、季戊四醇、三聚氰胺为原料,通过酸醇直接酯化和烘焙中和两步反应合成膨胀型阻燃剂二季戊四醇磷酸酯三聚氰胺盐,并对烘焙中和反应条件及其在聚乙烯中的阻燃性能进行了研究。确定最佳合成条件∶n(二季戊四醇磷酸酯)∶n(三聚氰胺)=1∶1;反应温度130-140℃;反应时间3-4h。将此阻燃剂添加到聚乙烯中,样品重量35%时阻燃级别可达UL94V-0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季戊四醇磷酸酯三聚氰胺盐 膨胀型阻燃剂 合成 阻燃性能
下载PDF
二季戊四醇磷酸酯的合成、表征及阻燃性能测试 被引量:4
5
作者 赵辉 唐勇 +2 位作者 陈立娇 韩迎春 杨冰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21-524,共4页
以磷酸和季戊四醇为原料,采用直接酯化法合成阻燃剂二季戊四醇磷酸酯,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对合成工艺及其在聚烯烃中的阻燃性能进行了研究。确定最佳合成条件:二甲苯为带水剂;反应温度180-200℃;反应时间6-7h。将此阻燃剂与聚磷酸铵按40... 以磷酸和季戊四醇为原料,采用直接酯化法合成阻燃剂二季戊四醇磷酸酯,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对合成工艺及其在聚烯烃中的阻燃性能进行了研究。确定最佳合成条件:二甲苯为带水剂;反应温度180-200℃;反应时间6-7h。将此阻燃剂与聚磷酸铵按40/60(质量比)复配添加到聚烯烃中,样品比重30%时阻燃级别可达UL94V-0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季戊四醇磷酸酯 合成 表征 阻燃性能
下载PDF
微波辐射下润滑油类双季戊四醇六酯的合成 被引量:8
6
作者 张凤秀 张光先 魏世强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360-1364,共5页
Polyol esters of lubricating oil were synthesized by dipentaerythritol(di-PE)with n-Valeric acid,n-Hexanoic acid,n-Heptanoic acid and n-Caprylic acid(C5 to C8 carboxylic acids)under microwave radiation.The best sy... Polyol esters of lubricating oil were synthesized by dipentaerythritol(di-PE)with n-Valeric acid,n-Hexanoic acid,n-Heptanoic acid and n-Caprylic acid(C5 to C8 carboxylic acids)under microwave radiation.The best synthetical conditions of di-PE with C5 to C8 carboxylic acids were investigated under microwave radiation.The best molar ratio of C5 to C8 carboxylic acids vs di-PE was 8∶1.The best microwave power was between 300W and 320W.The best composite catalyst was selected,and the ratio of composite catalyst(vitriol oil vs P-Toluene Sulphonic acid)was from 1∶2.5 to 1∶3.0.The esterifiable temperatures of dipentaerythritol hexa-valerianate,dipentaerythritol hexa-caproate,dipentaerythritol hexa-heptylate,dipentaerythritol hexa-caprylate were respectively 114℃~116℃、126℃~128℃、134℃~136℃、140℃~142℃.The yields were at least 93% within 9~10min.The viscosity coefficients were determined by Ubbelohde viscosimeter at 31℃±0.05℃ and were respectively 66.4mm2/s,70.8mm2/s,75.3mm2/s,78.1mm2/s.With the increase of carbon atom number of carboxylic acids,the esterifiable temperatures and viscosities of 3a-3d gradually went up.The structures of 3a-3d were identified by 1H NMR,13C NMR and IR spectra.The refractive indexs of 3a-3d were determined with ZWA-J refractometer.This method is fast,efficient and high-yielding,and may provide a new researchful orientation for traditional technology improvement of esters lubricating o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射 合成 双季戊四醇 一元羧酸 酯类润滑油
下载PDF
双季戊四醇在3种混合溶剂中的固-液相平衡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涛 沙娇 +4 位作者 赵瑞 张鹏帅 刘士琪 李玉 任保增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45-253,共9页
采用动态平衡法,在293.15~332.80 K、常压下,测定了双季戊四醇(DPE)在水+(甲醇、乙醇、异丙醇)三种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数据。结果表明:DPE在不同质量分数的水+(甲醇、乙醇、异丙醇)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随体系温度升高而增大;同一温度下,... 采用动态平衡法,在293.15~332.80 K、常压下,测定了双季戊四醇(DPE)在水+(甲醇、乙醇、异丙醇)三种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数据。结果表明:DPE在不同质量分数的水+(甲醇、乙醇、异丙醇)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随体系温度升高而增大;同一温度下,其在所选取溶剂体系中的溶解度随着甲醇、乙醇或异丙醇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λh方程、两参数方程与Apelblat方程均能够对所测定的溶解度数据进行较好的关联;通过修正的van’t Hoff方程计算得到DPE在所选取溶剂体系中ΔsolH0、ΔsolS0和ΔsolG0均大于零,表明DPE在所选取溶剂体系中的溶解过程为吸热、熵增的非自发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戊四醇 固-液相平衡 溶解度 关联 热力学性质
下载PDF
单季戊四醇与双季戊四醇的分离工艺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春香 王幸宜 胡广侠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3-86,共4页
研究了单季戊四醇(Pentarerythritol,以下简称PE)、双季戊四醇(Dipentaerythritol,以下简称DPE)混合物的分离工艺。结果表明,在PE∶DPE=1.2∶1(mol∶mol)的条件下,PE与DPE的分离率不仅与结晶温度有关,而且结晶时间也有很大影响。30... 研究了单季戊四醇(Pentarerythritol,以下简称PE)、双季戊四醇(Dipentaerythritol,以下简称DPE)混合物的分离工艺。结果表明,在PE∶DPE=1.2∶1(mol∶mol)的条件下,PE与DPE的分离率不仅与结晶温度有关,而且结晶时间也有很大影响。30°C时,分离率随结晶时间的变化出现了最佳值,而0°C时分离率在一段结晶时间内保持不变,为80%左右;在0°C、30°C时,分离率随结晶时间出现极小值和极大值,这种复杂的关系与PE和DPE之间形成的复合物的种类有关。研究还表明,在分离过程中,DPE的结晶颗粒也发生了变化,结晶时间短,颗粒小,时间延长,小颗粒和大颗粒并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工艺 结晶时间 单季戊四醇 双季戊四醇 颗粒度 结晶温度 结晶法
下载PDF
星形聚丙烯酸钠的合成及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盈海 张荣月 +3 位作者 张建平 周玮琪 李胜贤 邓奎林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6-89,共4页
以二羟基二过碘酸合铜(Ⅲ)钾(简称DPC)为氧化剂与季戊四醇二聚体(简称DPE)组成氧化还原体系,在碱性介质中引发丙烯酸钠(简称AA-Na)通过自由基聚合得到了星形聚丙烯酸钠(简称SSPAA-Na)。合成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35℃,反应时间1 h,单体浓... 以二羟基二过碘酸合铜(Ⅲ)钾(简称DPC)为氧化剂与季戊四醇二聚体(简称DPE)组成氧化还原体系,在碱性介质中引发丙烯酸钠(简称AA-Na)通过自由基聚合得到了星形聚丙烯酸钠(简称SSPAA-Na)。合成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35℃,反应时间1 h,单体浓度c(AA-Na)=1.0 mol/L,氧化剂浓度c(DPC)=1.4×10-3mol/L,还原剂浓度c(DPE)=1.0×10-4mol/L,反应体系pH=13.0。测定不同反应条件对聚合反应速率和动力学的影响,得到聚合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为:Rp=kc(AA-Na)2.0c(DPC)1.97c(DPE)0.31,反应活化能为38.6 kJ/mol。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等对聚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羟基二过碘酸合铜(Ⅲ)钾 丙烯酸钠 季戊四醇二聚体 氧化还原引发 星形聚合物
下载PDF
含硅改性磷-氮阻燃剂和双季戊四醇协同阻燃聚乙烯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固霞 董庭轩 +5 位作者 栗照帅 王哲 喻迎春 李丹 周鹏 郭生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9-69,共11页
以正硅酸四乙酯(TEOS)和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A-151)对聚磷酸铵(APP)和三聚氰胺尿酸盐(MCA)进行改性,制备了Si-MAPP和Si-MMCA,解决了APP和MCA疏水性差的问题。将Si-MAPP和Si-MMCA与双季戊四醇(DPER)复配得到一种新的膨胀型阻燃剂(IFR)并... 以正硅酸四乙酯(TEOS)和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A-151)对聚磷酸铵(APP)和三聚氰胺尿酸盐(MCA)进行改性,制备了Si-MAPP和Si-MMCA,解决了APP和MCA疏水性差的问题。将Si-MAPP和Si-MMCA与双季戊四醇(DPER)复配得到一种新的膨胀型阻燃剂(IFR)并用于LDPE阻燃。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热重分析证明了APP和MCA成功被TEOS和A-151涂层修饰。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极限氧指数仪、UL-94垂直燃烧试验和锥形量热试验测试了LDPE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经TEOS和A-151涂层修饰后,Si-MAPP和Si-MMCA疏水性能优异,与LDPE相容性好。加入含Si-MAPP/DPER/Si-MMCA的IFR大幅提高了LDPE复合材料的阻燃性。当加入质量分数43.75%的Si-MAPP/DPER/Si-MMCA后,复合材料极限氧指数为30.3%并达到V-0级别,拉伸强度达12.92 MPa,比同比例无Si-MMCA的LDPE/IFR高出了3.79%,比质量分数为41.6%无Si-MAPP的LDPE/IFR高出了6.81%。烟密度试验表明,Si-MAPP和Si-MMCA的加入有效提高了LDPE复合材料的残炭量和热稳定性,并使烟气排放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氮阻燃剂 双季戊四醇 改性 协同 低密度聚乙烯
下载PDF
酰氯法合成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 被引量:7
11
作者 贺楚华 付仕福 +1 位作者 刘传湘 赵文 《化工时刊》 CAS 2003年第4期45-46,共2页
研究了以丙烯酸、二氯亚矾、双季戊四醇为原料合成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的方法,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酸醇物质的量比等因素的影响,获得的最佳反应条件是: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3h,酸醇物质的量比6.8:1,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收率达... 研究了以丙烯酸、二氯亚矾、双季戊四醇为原料合成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的方法,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酸醇物质的量比等因素的影响,获得的最佳反应条件是: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3h,酸醇物质的量比6.8:1,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收率达7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氯法 合成 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 丙烯酸 二氯亚矾 双季戊四醇
下载PDF
二季戊四醇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白景瑞 赵翠华 东惠茹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43-245,共3页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采用 15 0mm× 4.6 0mmLUNA 5 μC1 8色谱柱和示差折光检测器 ,以超纯水为流动相 ,分析样品中二季戊四醇的质量分数 ,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线性相关系数为 0 9997,变异系数为 0 1%~ 0 3%
关键词 二季戊四醇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单、双季戊四醇的合成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健伟 赫广田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0-42,46,共4页
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甲醛与乙醛的配比等因素对单、双季戊四醇收率的影响。利用正交实验确定了合成单、双季戊四醇的最佳反应条件。在此工艺条件下,单、双季戊四醇的收率均在20%以上。
关键词 单季戊四醇 双季戊四醇 正交实验 甲醛 乙醛
下载PDF
双季戊四醇收率与反应条件依赖关系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又文 吴海霞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31-33,30,共4页
利用均匀设计法,通过少量实验,使用计算机回归出双季戊四醇收率与反应条件间的依赖关系:Y=4.1418+0.089x_1-10.08x_2+83.018x_3-0.129x_4-29.638x,其表明增加反应温度和降低... 利用均匀设计法,通过少量实验,使用计算机回归出双季戊四醇收率与反应条件间的依赖关系:Y=4.1418+0.089x_1-10.08x_2+83.018x_3-0.129x_4-29.638x,其表明增加反应温度和降低甲醛与乙醛配比都可以增加双季戊四醇的收率,结果与实验相吻合。用回归方程得到的优化条件进行实验得到的双季戊四醇收率为25.4%,与预测值很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匀设计法 双季戊四醇 季戊四醇 反应条件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季戊四醇和二季戊四醇 被引量:1
15
作者 曾庆荣 景丽洁 +2 位作者 刘放 王春红 孙丽静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72-273,共2页
建立了分离测定季戊四醇和二季戊四醇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在C18烷基键合相分离柱上,以乙腈∶水[5∶95(V/V)]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紫外检测波长为196nm,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季戊四醇和二季戊四醇分别为2.4%和4.5%。加标... 建立了分离测定季戊四醇和二季戊四醇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在C18烷基键合相分离柱上,以乙腈∶水[5∶95(V/V)]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紫外检测波长为196nm,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季戊四醇和二季戊四醇分别为2.4%和4.5%。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6.36%和95.78%。方法用于二季戊四醇生产工艺条件的选择和反应液浓度的控制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法 季戊四醇 二季戊四醇 流速 加标回收率 反应液浓度
下载PDF
双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阻燃剂的合成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浩 王丹 +2 位作者 张士磊 职慧珍 杨锦飞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10年第2期48-52,共5页
以双季戊四醇(DPE)、亚磷酸三苯酯(TPP)为原料,氢氧化钠为催化剂,通过酯交换反应得到双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阻燃剂.用正交法讨论了原料物质的量之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种类和用量对反应的影响,确定了反应的最佳条件:催化剂为... 以双季戊四醇(DPE)、亚磷酸三苯酯(TPP)为原料,氢氧化钠为催化剂,通过酯交换反应得到双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阻燃剂.用正交法讨论了原料物质的量之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种类和用量对反应的影响,确定了反应的最佳条件:催化剂为氢氧化钠,其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1%,n(P(OPh)3)∶n(C10H22O7)为2.06∶1,反应温度为100℃~110℃,反应时间为10 h,双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收率为86.3%.采用红外吸收光谱和元素分析初步证实了产品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戊四醇 亚磷酸三苯酯 酯交换 二亚磷酸酯 阻燃剂
下载PDF
双季戊四醇辛醇酯的合成及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庆丰 冯胜山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6-58,共3页
合成了己二酸和邻苯二甲酸的双季戊四醇辛醇酯,通过HAAKE流变仪、颜色测定仪研究了双季戊四醇辛醇酯与钙锌热稳定剂并用时的热稳定性,重点考察了双季戊四醇辛醇酯的结构和酯化度对PVC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双季戊四醇辛醇己二酸... 合成了己二酸和邻苯二甲酸的双季戊四醇辛醇酯,通过HAAKE流变仪、颜色测定仪研究了双季戊四醇辛醇酯与钙锌热稳定剂并用时的热稳定性,重点考察了双季戊四醇辛醇酯的结构和酯化度对PVC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双季戊四醇辛醇己二酸酯的辅助热稳定效果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戊四醇 酯化 聚氯乙烯 热稳定剂
下载PDF
锐钛型纳米TiO2/UV催化双季戊四醇庚酸六酯光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段建田 张凤秀 +1 位作者 魏世强 张光先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7-72,共6页
以锐钛型纳米TiO2为光催化剂研究了不同影响因素对润滑油类羧酸酯-双季戊四醇庚酸六酯(di-PEHECA)的光解效果和光解动力学规律.结果表明:锐钛型纳米TiO2对di-PEHECA光解催化效果显著,当di-PEHECA浓度为5.0184g/L时,纳米TiO2用量... 以锐钛型纳米TiO2为光催化剂研究了不同影响因素对润滑油类羧酸酯-双季戊四醇庚酸六酯(di-PEHECA)的光解效果和光解动力学规律.结果表明:锐钛型纳米TiO2对di-PEHECA光解催化效果显著,当di-PEHECA浓度为5.0184g/L时,纳米TiO2用量为25.07mg的效果最佳,降解率高达93.1%.di-PEHECA在强酸性、中性和强碱性条件光解效果好,其降解率为93.0%~98.0%;而在弱酸性和弱碱性条件下降解效果较差,降解率只有85%~89%.H202对di-PEHECA的光解有促进作用,当H202浓度为2.0~3.0mol/L时,di-PEHECA的光降解效率从75%提高到95%,产生一个突变,超过3.0mol/L时,光解率提高幅度不大.不同pH值、不同用量纳米TiO2及不同浓度H2O2对di—PEHECA的降解均遵循反应一级动力学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钛 紫外光 光降解 双季戊四醇庚酸六酯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酐与季戊四醇缩聚反应模型的统计处理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松军 陈华林 刘白玲 《合成化学》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15-319,共5页
首次用统计方法对邻苯二甲酸酐与季戊四醇缩聚反应进了严格处理 ,获得了缩聚物的数量分布和重量分布函数 ,数均和重均分子量的表达式。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酐 季戊四醇 缩聚反应 统计处理 凝胶化 反应模型
下载PDF
膨胀阻燃体系对水性超薄钢结构防火涂料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中华 朱远 《中国涂料》 CAS 2018年第10期30-35,共6页
研究了膨胀阻燃体系对水性超薄钢结构防火涂料的防火性能和耐水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密胺树脂包覆聚磷酸铵(MF-APP)、双季戊四醇(DPER)、季戊四醇笼状磷酸酯(PEPA)以及三聚氰胺(MEL)具有较低的水溶性。通过模拟大板燃烧、耐水测试对比... 研究了膨胀阻燃体系对水性超薄钢结构防火涂料的防火性能和耐水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密胺树脂包覆聚磷酸铵(MF-APP)、双季戊四醇(DPER)、季戊四醇笼状磷酸酯(PEPA)以及三聚氰胺(MEL)具有较低的水溶性。通过模拟大板燃烧、耐水测试对比了4种膨胀阻燃体系涂料的性能,发现MF-APP/DPER/MEL体系的耐水性能明显优于其他体系,其涂层耐水时间高达42 h,浸水48 h后涂层质量损失率仅为5.22%,热重分析表明其涂层浸水前后的组分含量变化不大,原有的防火性能从而得到保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超薄钢结构防火涂料 密胺树脂包覆聚磷酸铵 双季戊四醇 耐水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