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ice slurry production by direct contact heat transfer of air and water solution 被引量:2
1
作者 Xue-jun ZHANG Ke-qing ZHENG +3 位作者 Ling-shi WANG Wei WANG Min JIANG Sheng-ying ZHAO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8期583-588,共6页
In this paper, a novel system using direct contact heat transfer between air and water solution was proposed to generate ice slurry. The heat transfer process and the system performance were studied; energy efficiency... In this paper, a novel system using direct contact heat transfer between air and water solution was proposed to generate ice slurry. The heat transfer process and the system performance were studied; energy efficiency coefficients of 0.038, 0.053, and 0.064 were obtained using different solutions. An empir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olumetric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U v and the main parameters was obtained by fitting the experimental data. The U v calculated from the empirical formula agre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U v quite well with a relative error of less than 15%. Based on the empirical formula, a laboratory-scale direct contact ice slurry generator was then constructed, with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mind. If the air flow rate is fixed at 200 m 3 /h, the ice production rate will be 0.091 kg/mi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the cold energy consumption of the air compressor accounted for more than half of the total amount. To improve the system energy efficiency coefficient, it is necessary to increase the air pipes insulation and the solution's thermal capacity, and also it is appropriate to utilize the free cold energy of liquefied natural gas (L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接触传热 生产速率 空气管 冰浆 溶液 实验数据 效率系数
原文传递
Transient Heat Transfer Study of Direct Contact Condensation of Steam in Spray Cooling Water 被引量:2
2
作者 Yiping Wang Yunfa Hu +1 位作者 Qunwu Huang Yong Cui 《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 EI CAS 2018年第2期131-143,共13页
We conducted a transient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steam–water direct contact condensation in the absence of noncondensible gas in a laboratory-scale column with the inner diameter of 325 mm and the height of 104... We conducted a transient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steam–water direct contact condensation in the absence of noncondensible gas in a laboratory-scale column with the inner diameter of 325 mm and the height of 1045 mm. We applied a new analysis method for the steam state equation to analyze the molar quantity change in steam over the course of the experiment and determined the transient steam variation. We also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 of flow rates and temperatures ofcooling water on the efficiency ofsteam condensation. Our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appropriate increasing of the cooling water flow rate can significantly accelerate the steam condensation. We achieved a rapid increase in the total volumetric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by increasing the flow rate of cooling water, which indicated a higher thermal convection between the steam and the cooling water with higher flow rates. We found that the temperature ofcooling water did no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on steam condensation. This method was confirmed to be effective for rapid recovering ofste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rect contact CONDENSATION STEAM SPRAY cooling water Transient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STEAM state equation VOLUMETRIC heat transfer coeffi cient
下载PDF
A Cell Model to Describe and Optimize Heat and Mass Transfer in Contact Heat Exchangers 被引量:2
3
作者 Vadim Mizonov Nickolay Yelin Piotr Yakimychev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2011年第2期144-149,共6页
A cell model to describe and optimize heat and mass transfer in contact heat exchangers for utilization of exhaust gases heat is proposed. The model 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Markov chains and allows calculating heat ... A cell model to describe and optimize heat and mass transfer in contact heat exchangers for utilization of exhaust gases heat is proposed. The model 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Markov chains and allows calculating heat and mass transfer at local moving force of the processes in each cell. The total process is presented as two parallel chains of cells (one for water flow and one for gas flow). The corresponding cells of the chains can exchange heat and mass, and water and gas can travel along their chains according to their transition ma-trices. The results of numerical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 most part of heat transfer occurs due to moisture condensation from gas and the most intense heat transfer goes near the inlet of gas.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of the model showed a good correlation between calculated and experimental data for an industrial contact heat exchanger if appropriate empirical equations were used to calculate heat and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 It was also shown that there exists the optimum height of heat exchanger that gave the maximum gain in heat energy util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rect contact heat EXCHANGER heat and Mass transfer CONDENSATION State VECTOR Transition Matrix Optimization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Direct-contact Condensation from a Supersonic Steam Jet in Subcooled Water 被引量:14
4
作者 Ajmal Shah Imran Rafiq Chughtai Mansoor Hameed Inayat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4期577-587,共11页
直接接触的冷凝作用的现象,在驾驶的蒸气使用喷气注射者,核反应堆紧急情况核心冷却系统和直接接触的热 exchangers,被在使过冷的水里为蒸气的直接接触的冷凝作用介绍一个热平衡模型计算地调查。介绍的冷凝作用模型是在接口的双方上... 直接接触的冷凝作用的现象,在驾驶的蒸气使用喷气注射者,核反应堆紧急情况核心冷却系统和直接接触的热 exchangers,被在使过冷的水里为蒸气的直接接触的冷凝作用介绍一个热平衡模型计算地调查。介绍的冷凝作用模型是在接口的双方上照顾热转移过程并且使用一条可变蒸气水泡直径的二个抵抗模型。在使过冷的水坦克的超声的蒸气喷气的注射用 Euler-Euler 多相的流动模型被模仿流畅与冷凝作用模型一起的 6.3 代码合并了。模拟与出版试验性的数据和相当好的同意相比的计算液体动力学(CFD ) 的调查结果被观察在之间二,因此验证冷凝作用模型。为羽毛从 2.73-7.33 改变的蒸气的无尺寸的穿入长度的 CFD 模拟的结果,当冷凝作用热转移系数从 0.75-0.917 MW 汯敹桴牥?晬湯 ? 变化时 ???? 琠楲敭潳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凝结水 直接接触式 超音速射流 蒸汽驱动 数值模拟 过冷 计算流体动力学 热平衡模型
下载PDF
SV型直接接触换热器换热过程的数值模拟
5
作者 胡翔 耿健 +1 位作者 赵爽 黄峻伟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7-153,共7页
为研究SV静态混合器对液-液直接接触沸腾换热过程混合及传热的影响规律,分析了相同高度下SV静态混合器长径比对直接接触沸腾换热过程的影响。搭建了直接接触换热实验平台,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的可行性与准确性。结果表明,实验结果与模拟... 为研究SV静态混合器对液-液直接接触沸腾换热过程混合及传热的影响规律,分析了相同高度下SV静态混合器长径比对直接接触沸腾换热过程的影响。搭建了直接接触换热实验平台,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的可行性与准确性。结果表明,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误差在3%以内;与长径比为0.5和2.0的2种混合器相比,长径比为1.0的SV静态混合器压力降最高降低了18 Pa,湍流动能大于0.002 m2/s2,容积换热系数最高提高了9.7%;压力降和容积换热系数随着长径比的减小而增大,存在最佳长径比1.0使湍流动能达到最大值。综上所述,适当减小SV混合元件长径比有利于增强换热,对直接接触换热器结构参数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V静态混合器 长径比 压力降 湍流动能 容积换热系数 数值模拟 直接接触换热
下载PDF
A simplified model of direct-contact heat transfer in desalination system utilizing LNG cold energy 被引量:4
6
作者 Qingqing SHEN Wensheng LIN +1 位作者 Anzhong GU Yonglin JU 《Frontiers in Energy》 CSCD 2012年第2期122-128,共7页
With the increasingly extensive utilization of liquefied natural gas (LNG) in China today, sustainable and effective using of LNG cold energy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this paper, the utilization of LNG... With the increasingly extensive utilization of liquefied natural gas (LNG) in China today, sustainable and effective using of LNG cold energy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this paper, the utilization of LNG cold energy in seawater desalination system is proposed and analyzed. In this system, the cold energy of the LNG is first transferred to a kind of refrigerant, i.e., butane, which is immiscible with water. The cold refrigerant is then directly injected into the seawater. As a result, the refrigerant droplet is continuously heated and vaporized, and in consequence some of the seawater is simultaneously frozen. The formed ice crystal contains much less salt than that in the original seawater. A simplified model of the direct-contact heat transfer in this desalination system is proposed and theoretical analyses are conducted, taking into account both energy balance and population balance. The number density distribution of two-phase bubbles, the heat transfer between the two immiscible fluids, and the temperature variation are then deduced. The influences of initial size of dispersed phase droplets, the initial temperature of continuous phase, and the volumetric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are also clarified. The calculated results are in reasonable agreement with the available experimental data of the R114/water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quefied natural gas (LNG) cold energy utilization DESALINATION direct-contact heat transfer
原文传递
减压塔空塔喷淋技术与应用
7
作者 于福东 王辰涯 +1 位作者 李和杰 杜翔 《广州化工》 CAS 2023年第2期200-203,共4页
论述了减压拔出率的影响因素和提高减压拔出率的技术措施,包括模拟方法改进与工艺参数优化、高效低压降填料和塔内件、空塔喷淋传热技术,通过改造实例说明了空塔喷淋传热技术设计方案和实施效果。在减压塔顶循段采用双层实心锥喷淋代替... 论述了减压拔出率的影响因素和提高减压拔出率的技术措施,包括模拟方法改进与工艺参数优化、高效低压降填料和塔内件、空塔喷淋传热技术,通过改造实例说明了空塔喷淋传热技术设计方案和实施效果。在减压塔顶循段采用双层实心锥喷淋代替原填料和内件,可以显著降低减压塔压降,显著提高减压塔拔出率,减压塔顶绝压由1.9~2.2 kPa降低到1.3~1.5 kPa,减压渣油500℃馏出量平均值由5.1 mL降低到4.06 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压塔 减压拔出率 空塔喷淋换热 喷嘴
下载PDF
蒸汽在过冷液体喷雾上直接接触相变换热过程实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黄安阳 罗祎青 +1 位作者 张会书 袁希钢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7-66,共10页
以水为工质,通过实验研究了饱和水蒸汽与过冷水喷雾逆流直接接触冷凝换热过程,考察了不同入口液相温度下液膜厚度及破碎长度变化、液膜轴向及径向的温度分布;基于实验数据计算出了液膜局部传热系数及总传热系数。实验研究的结果表明,直... 以水为工质,通过实验研究了饱和水蒸汽与过冷水喷雾逆流直接接触冷凝换热过程,考察了不同入口液相温度下液膜厚度及破碎长度变化、液膜轴向及径向的温度分布;基于实验数据计算出了液膜局部传热系数及总传热系数。实验研究的结果表明,直接接触冷凝换热过程中,低入口液相温度时的液膜厚度和破碎长度更大;液膜在径向方向上存在温度梯度变化,液膜表面的温度较高,中心存在1个最低温度;随着液膜运动轴向距离的增大,液膜温度逐渐升高,喷嘴出口处液膜的温升最快,在整个喷雾的冷凝换热过程中,液膜温升占喷雾换热总温升的80%~85%,因此相比液滴,液膜起主要换热作用;喷嘴出口处的局部传热系数最大,并随着轴向距离增大逐渐减小。实验得到总传热系数的值远大于传统的膜状冷凝传热系数,体现了蒸汽-过冷液体喷雾这类直接接触换热方式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接触冷凝传热 液膜 喷嘴 温度分布 传热系数
下载PDF
基于R290工质的直接接触冷凝器内流动与传热数值研究
9
作者 宁静红 杨挺然 +2 位作者 刘华阳 贾永勤 刘兴华 《绿色科技》 2023年第2期230-236,共7页
为探究直接接触冷凝器内传热传质特性,针对R290直接接触冷凝制冷系统中R290过热蒸气与R290过冷液直接接触冷凝过程,提出了3种不同尺寸的筒型正交混合式冷凝器,采用Fluent软件对其进行了气液两相热质传递的数值模拟。结果发现:在相同冷... 为探究直接接触冷凝器内传热传质特性,针对R290直接接触冷凝制冷系统中R290过热蒸气与R290过冷液直接接触冷凝过程,提出了3种不同尺寸的筒型正交混合式冷凝器,采用Fluent软件对其进行了气液两相热质传递的数值模拟。结果发现:在相同冷凝工况下,体积较小的A型冷凝器内部流型为环状流,体积较大的B、C型冷凝器内部流型为泡状流;A型冷凝器内几乎不发生传热传质;在产生泡状流的冷凝器中,冷凝器体积越大,传热传质效果越好;冷凝器体积传热系数随体积增大而减小;在相同冷凝热负荷的情况下,直接接触冷凝器所需换热面积仅为间壁式冷凝器的8%~14%。研究结果可为直接接触冷凝器设计优化提供可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接触 冷凝器 气液两相流 传热传质
下载PDF
直接接触传热性能综合测试平台的搭建及应用
10
作者 黄峻伟 王伟超 +1 位作者 和婷 马彦花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3年第17期52-55,共4页
为了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强化学生创新思维,针对直接接触换热过程设计了传热性能综合测试平台。利用实验平台可开展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出口工质蒸发量、罐体温度场、容积换热系数及换热流型图像等测量实验,还可... 为了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强化学生创新思维,针对直接接触换热过程设计了传热性能综合测试平台。利用实验平台可开展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出口工质蒸发量、罐体温度场、容积换热系数及换热流型图像等测量实验,还可根据实验教学需求增加间壁式换热器并联管路进行拓展实验。实践应用表明,实验平台既可让教师进行直接接触换热特性教学和科研研究,又可让学生直观体验、学习科研过程和方法,在高校实验室中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接触传热 容积换热系数 流型图像 实践教学
下载PDF
吸收式热泵及直接接触换热在燃气锅炉全热回收中的应用 被引量:47
11
作者 祝侃 夏建军 +1 位作者 谢晓云 江亿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1-115,共5页
从天然气特性和锅炉热效率影响因素出发,分析了实现燃气锅炉烟气全热回收的理论要求。总结了国内外已有的关于燃气锅炉烟气冷凝热回收的研究,指出实现烟气全热回收的关键技术是获得低温的冷源和保证充足的换热能力。针对北京市集中供暖... 从天然气特性和锅炉热效率影响因素出发,分析了实现燃气锅炉烟气全热回收的理论要求。总结了国内外已有的关于燃气锅炉烟气冷凝热回收的研究,指出实现烟气全热回收的关键技术是获得低温的冷源和保证充足的换热能力。针对北京市集中供暖系统回水温度较高的现状,提出了一种使用吸收式热泵和直接接触式换热技术的热回收系统,该系统能有效回收烟气中的显热和冷凝热资源,并能克服以往热回收技术存在的问题。实际案例分析表明,该技术具有有效性和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式热泵 直接接触式换热 燃气锅炉 全热回收冷凝热
下载PDF
直接接触式蓄冷传热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章学来 李瑞阳 郁鸿凌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9,共5页
设计了直接接触式蓄冷试验台,观察了蓄冷罐内的蓄冷现象,对直接接触式蓄冷系统蓄冷罐内的传热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试验对蓄冷罐水位、制冷节流阀的开度、罐内水的初温及系统充灌量对蓄冷罐内容积换热系数及温度分布迸行了研究,研究表明... 设计了直接接触式蓄冷试验台,观察了蓄冷罐内的蓄冷现象,对直接接触式蓄冷系统蓄冷罐内的传热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试验对蓄冷罐水位、制冷节流阀的开度、罐内水的初温及系统充灌量对蓄冷罐内容积换热系数及温度分布迸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蓄冷罐内的容积换热系数随罐内水位升高而降低,随初始水温的升高而增加,制冷节流阀的开度的增大将会增大蓄冷罐内的容积换热系数,而制冷剂的充罐量对容积换热系数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接触式蓄冷 传热特性 蓄冷空调技术 制冷 放冷 蓄冷罐
下载PDF
ORC直接接触式蒸发器传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黄峻伟 王辉涛 +2 位作者 王华 徐建新 葛众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69-973,共5页
为分析低温余热发电ORC直接接触式蒸发器内分散相在连续相中的传热性能,分别选用新型环保有机工质R245fa和THERMINOL66导热油作为分散相和连续相,进行ORC直接接触式蒸发器传热性能的研究,分析了初始传热温差、工质体积流量和导热油质... 为分析低温余热发电ORC直接接触式蒸发器内分散相在连续相中的传热性能,分别选用新型环保有机工质R245fa和THERMINOL66导热油作为分散相和连续相,进行ORC直接接触式蒸发器传热性能的研究,分析了初始传热温差、工质体积流量和导热油质量流量对ORC直接接触式蒸发器容积传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容积传热系数随着传热时间的增加先呈增大趋势,然后逐渐减小并趋于平稳,但大于传热开始阶段的容积传热系数;在工质体积流量和初始传热温差为定值的情况下,为获得较大的容积传热系数,导热油质量流量应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接触式传热 容积传热系数 有机朗肯循环 传热性能
下载PDF
酒精液滴在蔗糖溶液中汽化冷却传热及其结晶过程 被引量:8
14
作者 齐涛 刘春祥 沈自求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7-42,共6页
在一汽升式循环管中于减压条件下研究了冷剂酒精在高粘度高浓度的蔗糖水溶液中直接接触汽化传热过程,讨论了冷剂流量、冷剂进口温度和蔗糖溶液的粘度和浓度等操作条件对体积传热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冷剂流量Vd=0.9~1.9... 在一汽升式循环管中于减压条件下研究了冷剂酒精在高粘度高浓度的蔗糖水溶液中直接接触汽化传热过程,讨论了冷剂流量、冷剂进口温度和蔗糖溶液的粘度和浓度等操作条件对体积传热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冷剂流量Vd=0.9~1.9ml/min,冷剂进口温度为45~60℃时,传热效果较好。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酒精汽化冷却法制取蔗糖晶核的过程,利用显微照相技术分析了晶核的外观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接触传热 结晶 蔗糖晶核 酒精汽化法
下载PDF
直接接触换热热水锅炉原理及应用 被引量:11
15
作者 康子晋 郑蕾 赵钦新 《节能技术》 CAS 2003年第5期17-20,共4页
本文在分析了直接接触换热特点及原理的基础上 ,阐述了影响和制约接触换热热效率的因素 。
关键词 直接接触换热 燃气热水锅炉 冷凝 排烟温度
下载PDF
接触式烟气冷凝换热器的换热性能 被引量:36
16
作者 刘华 周贤 付林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7-100,15,共5页
通过求解烟气与水表面之间的热质交换基本方程,得出了烟气与水换热的解析解,并分析了接触式烟气与水处理过程热质交换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烟气与水换热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气比、换热器高度、喷水雾化粒径,而烟气流速的影响相... 通过求解烟气与水表面之间的热质交换基本方程,得出了烟气与水换热的解析解,并分析了接触式烟气与水处理过程热质交换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烟气与水换热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气比、换热器高度、喷水雾化粒径,而烟气流速的影响相对较小。搭建了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实验台,验证了理论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 冷凝 余热回收 直接接触 水气比 换热效率 实验
下载PDF
液-液循环流化床制冰过程的火用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梁坤峰 彭正标 袁竹林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74-779,共6页
采用水与另一种非相溶载冷流体直接接触换热结冰的液液循环流化床是一种新型动态制取流体冰方法.针对该方法建立了研究床内多相流动与传热过程的数值模拟平台,以热力学第二定律为基础提出了液液循环流化床制冰过程的火用损失计算模型.... 采用水与另一种非相溶载冷流体直接接触换热结冰的液液循环流化床是一种新型动态制取流体冰方法.针对该方法建立了研究床内多相流动与传热过程的数值模拟平台,以热力学第二定律为基础提出了液液循环流化床制冰过程的火用损失计算模型.采用数值试验方法探讨了水滴直径、载冷液体入口温度和速度对系统的制冰能力和火用损失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减小水滴直径和入口温度可以不断提高循环流化床的制冰能力,但减小入口速度的作用有限,而减小水滴直径是兼顾制冰能力和过程火用损失的最有利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制冰 直接接触换热 [火用]分析 液-液循环流化床 多相流动与传热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利用直接接触换热强化聚光光伏电池的热量散失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丽 王一平 +2 位作者 孙勇 方振雷 尹兆江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25,共4页
提出了一种将太阳电池直接浸没到绝缘液体中,利用直接接触换热实现电池高效冷却的方式。设计了小型实验装置,在辐照度约为50,70 kW/m2的条件下,研究了硅光电池组件的液浸散热特性。液浸方式下电池组件表面的对流传热系数为900 W/(m2.K)... 提出了一种将太阳电池直接浸没到绝缘液体中,利用直接接触换热实现电池高效冷却的方式。设计了小型实验装置,在辐照度约为50,70 kW/m2的条件下,研究了硅光电池组件的液浸散热特性。液浸方式下电池组件表面的对流传热系数为900 W/(m2.K),表面散热量为43.3 kW/m2,组件温度低于50℃,表明液浸散热方式可实现聚光条件下太阳电池的高效使用。液浸聚光条件下,组件开路电压随温度升高约呈线性下降,短路电流随光强增加而增加,实验后,组件开路电压没有明显变化,但短路电流产生了永久性衰减,主要为普通晶硅电池在高倍聚光条件下的使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光光伏 直接接触换热 液浸冷却 太阳电池
下载PDF
液-液循环流化床传热与制冰特性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9
作者 梁坤峰 王志远 袁竹林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6期24-27,56,共5页
提出一种新型的液-液循环流化床动态制取流体冰方法,该方法采用水在另一种非相溶载冷液体中雾化形成细小水滴,水滴的运动主要受载冷液体的携带作用,水滴在循环流化床内流动过程中两相直接接触换热,水滴冻结实现制取颗粒流体冰目的。针... 提出一种新型的液-液循环流化床动态制取流体冰方法,该方法采用水在另一种非相溶载冷液体中雾化形成细小水滴,水滴的运动主要受载冷液体的携带作用,水滴在循环流化床内流动过程中两相直接接触换热,水滴冻结实现制取颗粒流体冰目的。针对水雾化成水滴后循环流化床内水滴、载冷液体、冰颗粒所构成的三相系统,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建立了颗粒轨道模型,模型考虑了相间能量、动量耦合。根据所建立的模型,对循环流化床内的多相流动与传热过程展开研究,获得了循环流化床运行参数对制冰过程的传热量和制冰量的影响规律,所得结果为定量预测液-液循环流化床传热与制冰性能及运行参数的合理选取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制冰 直接接触换热 液-液循环流化床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直接接触式蓄冷中相变问题的物理模型 被引量:2
20
作者 章学来 涂淑平 +2 位作者 李瑞阳 束鹏程 孙文哲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1-65,共5页
基于直接接触式蓄冷中的相变现象,提出了考虑扩散相汽泡晃动的物理模型,并分析了其在连续相中生长问题;物理模型综合考虑了直接接触式蓄冷中扩散相两相汽泡在连续相中流动、换热及晃动的实际情况,其分析解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得到的分... 基于直接接触式蓄冷中的相变现象,提出了考虑扩散相汽泡晃动的物理模型,并分析了其在连续相中生长问题;物理模型综合考虑了直接接触式蓄冷中扩散相两相汽泡在连续相中流动、换热及晃动的实际情况,其分析解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得到的分析解预示了各种因素对两相汽泡生长换热的影响:m越大,两相汽泡增长越慢,汽泡的增长速率在其开始阶段特快,而后迅速下降。相对于m来说,Pef对两相汽泡的生长的影响要小,Pef越大,汽泡增长越慢;有关理论模型将在新建的直接接触式蓄冷实验台上作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冷 直接接触式换热 相变 物理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