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clear Astrophysics Experiments in Collaboration with Ruhr University
1
作者 曾晟 F. RAIOLA +4 位作者 T. SPILLANE 连刚 王宝祥 颜胜权 C. ROLFS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6期492-495,共4页
This paper reports on two nuclear astrophysics experiments performed in collabora- tion with Ruhr University. In a 12C+2C fusion reaction, the 12C(12C, a)20e and 12C(12C, p)23Na reactions were studied in the ener... This paper reports on two nuclear astrophysics experiments performed in collabora- tion with Ruhr University. In a 12C+2C fusion reaction, the 12C(12C, a)20e and 12C(12C, p)23Na reactions were studied in the energy range of E = 2.10 MeV to 4.75 MeV using -y-ray spectroscopy. The deduced astrophysical S(E)* factor exhibited a new, strong resonance at E -= 2.14 MeV, which lay at the high-energy tail of the Gamow peak. The resonance increased the reaction rate of the ^-channel by a factor of five near T = 8 ~ l0s K. The electron screening in d(d, p)t was stud- ied for a series of deuterated metal, insulator and semiconductor targets. Compared with the measurements performed with a gaseous D2 target, a large effect was observed in most metals, while a comparatively small effect was found in the insulators and semiconductors. Subsequently the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the electron screening in the d(d, p)t reaction was studied for the deuterated metals Pt and Co. Enhanced electron screening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tempera- ture. These data represent the first observations of the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a nuclear cross s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clear astrophysics 12C+12C fusion reaction direct measurement electron screening
下载PDF
现代纳米集成电路质子单粒子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何安林 郭刚 +4 位作者 沈东军 刘建成 史淑廷 范辉 宋雷 《现代应用物理》 2015年第2期118-124,共7页
近年来,随着半导体工艺技术的迅速发展,质子单粒子效应研究的重要性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综述了国际上纳米集成电路质子单粒子效应研究的主要进展,如低能质子成为纳米集成电路单粒子效应和软错误率的主要贡献因素,中高能质子与新型器... 近年来,随着半导体工艺技术的迅速发展,质子单粒子效应研究的重要性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综述了国际上纳米集成电路质子单粒子效应研究的主要进展,如低能质子成为纳米集成电路单粒子效应和软错误率的主要贡献因素,中高能质子与新型器件材料(如钨)核反应研究成为质子单粒子效应新的热点问题,介绍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在纳米集成电路低能质子实验方面开展的相关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 单粒子效应 核反应 直接电离
下载PDF
^(10)B的中子非弹性散射的理论计算
3
作者 解文方 《纺织基础科学学报》 1993年第3期203-206,214,共5页
根据直接作用模型,采用DWBA方法,对^(10)B的快中子非弹性散射的一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获得了与实验数据比较符合的结果及一组参数.由所得的参数计算了^(10)B(n,n')^(10)B~* 0.717 MeV激发态和入射中子能量在7.54 MeV~20 MeV区间的... 根据直接作用模型,采用DWBA方法,对^(10)B的快中子非弹性散射的一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获得了与实验数据比较符合的结果及一组参数.由所得的参数计算了^(10)B(n,n')^(10)B~* 0.717 MeV激发态和入射中子能量在7.54 MeV~20 MeV区间的非弹性散射的积分截面和角分布,补充了实验缺少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10 中子 非弹性散射 理论计算 核反应数据
下载PDF
Silicon detector array for radioactive beam experiments at HIRFL-RIBLL 被引量:4
4
作者 Fang-Fang Duan Yan-Yun Yang +16 位作者 Bi-Tao Hu Jian-Song Wang Zhi-Hao Gao Xing-Quan Liu Dipikap Patel Peng Ma Jun-Bing Ma Shu-Ya Jin Zhen Bai Qiang Hu Guo Yang Xin-Xin Sun Nan-Ru Ma Li-Jie Sun Hui-Ming Jia Xin-Xing Xu Cheng-Jian Lin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11期271-278,共8页
A new and innovative detector system based on a silicon strip detector dedicated to the study of the reaction induced by lighter radioactive beams is described herein.The detector system consists of five sets of three... A new and innovative detector system based on a silicon strip detector dedicated to the study of the reaction induced by lighter radioactive beams is described herein.The detector system consists of five sets of three types of telescopes,which are successfully used to measure the angular distributions of both elastic scattering and breakup simultaneously, on the Radioactive Ion Beam Line in Lanzhou at Heavy Ion Research Facility in Lanzhou. This silicon detector array is used to measure the elastic scattering angular distributions of ^(11) Be on a ^(208) Pb target at E_(lab) = 140 and 209 MeV. A comparison of the Monte Carlo simulations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s a reasonable consist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rect nuclear reactionS SILICON detector array RADIOACTIVE ion beams MONTE Carlo simulation
下载PDF
5~10MeV能区γ本底对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反应测量的影响探究
5
作者 盛耀德 苏俊 +8 位作者 何建军 张立勇 张昊 王泺欢 谌阳平 李志宏 郭冰 连刚 柳卫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27-732,共6页
天体物理感兴趣能区(伽莫夫窗口)的带电粒子核反应截面极小,在地面进行测量会受到宇宙射线诱发本底的严重干扰.进行地下实验室核反应测量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实验(JUNA)装置是我国首个地下核天体反应测量设施... 天体物理感兴趣能区(伽莫夫窗口)的带电粒子核反应截面极小,在地面进行测量会受到宇宙射线诱发本底的严重干扰.进行地下实验室核反应测量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实验(JUNA)装置是我国首个地下核天体反应测量设施,为开展恒星核合成关键反应直接测量提供了绝佳机遇.本工作测量了锗酸铋(BGO)探测阵列和溴化镧(LaBr)探测器在JUNA装置上的γ本底能谱,并通过减小符合时间、点火数选择、粒子甄别等技术,进一步压低了5~10 MeV能区的γ本底,同时讨论了探测器本底对部分JUNA计划开展的核天体反应测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天体反应直接测量 地下实验室 BGO探测阵列 LaBr3探测器 γ本底
下载PDF
纳米SRAM质子单粒子翻转错误率预估
6
作者 赵雯 陈伟 +3 位作者 王忠明 罗尹虹 沈忱 赵军 《现代应用物理》 2021年第3期103-111,共9页
计算分析了高能质子与硅材料核反应产生次级粒子的种类、线性能量传输值和射程,仿真研究了低能质子直接电离的能量沉积与单粒子翻转的内在关联;阐述了质子核反应导致单粒子翻转错误率的预估方法,讨论了低能质子直接电离导致单粒子翻转... 计算分析了高能质子与硅材料核反应产生次级粒子的种类、线性能量传输值和射程,仿真研究了低能质子直接电离的能量沉积与单粒子翻转的内在关联;阐述了质子核反应导致单粒子翻转错误率的预估方法,讨论了低能质子直接电离导致单粒子翻转错误率预估面临的问题;针对不同种类的纳米SRAM预估了3种典型轨道上质子核反应导致的单粒子翻转错误率,研究了轨道环境、太阳活动和器件翻转敏感特性对质子核反应导致的单粒子翻转错误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 单粒子翻转 预估 核反应 直接电离 SRAM
下载PDF
核天体反应直接测量中的γ加和谱解析方法
7
作者 王泺欢 盛耀德 +9 位作者 苏俊 何建军 张立勇 李子铭 张昊 谌阳平 李志宏 郭冰 连刚 柳卫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48-754,共7页
带电粒子辐射俘获反应是核天体物理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对了解恒星核合成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恒星温度(伽莫夫窗口)下这些反应的截面极小,γ射线产额非常低,实验需要结合高效率的γ加和探测技术进行测量.本文基于贝叶斯理论和相关分... 带电粒子辐射俘获反应是核天体物理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对了解恒星核合成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恒星温度(伽莫夫窗口)下这些反应的截面极小,γ射线产额非常低,实验需要结合高效率的γ加和探测技术进行测量.本文基于贝叶斯理论和相关分析程序,发展了一种对加和型γ探测阵列能谱的解析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实验项目测量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验证了该解析方法的有效性,并显著减小了γ加和峰探测效率的误差,进一步提高了γ加和探测技术的测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电粒子辐射俘获反应 深地核天体反应直接测量 γ加和探测技术 贝叶斯分析方法 首次γ跃迁分支比 γ加和峰探测效率
下载PDF
轻丰中子核的奇特结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楼建玲 叶沿林 +2 位作者 杨再宏 李奇特 许金艳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04-1015,共12页
不稳定核的奇特结构,例如集团结构、闯入态等,是放射性核束物理研究的热点方向之一.直接核反应实验是研究丰中子核奇特结构的重要手段之一.本课题组自主研发了适用于放射性束流在质子和氘靶上发生直接核反应实验研究的带电粒子探测阵列... 不稳定核的奇特结构,例如集团结构、闯入态等,是放射性核束物理研究的热点方向之一.直接核反应实验是研究丰中子核奇特结构的重要手段之一.本课题组自主研发了适用于放射性束流在质子和氘靶上发生直接核反应实验研究的带电粒子探测阵列.利用该高精度、大立体角、模块化、多用途的探测阵列,我们在轻丰中子核的奇特结构实验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从实验上确认了^(14)C的π型线性链状分子转动带;发现了丰中子核^(16)C的π2σ2构型线性链状分子结构,^(14)C的一个共振态可能有“3α呈线性排列”的线链超形变结构.我们定量研究了^(12)Be、^(13)B等N=8附近丰中子核的s波和d波闯入强度,结果表明:^(12)Be基态中s波占19%,远远小于^(11)Be(~80%),而d波成分却高达57%,是主要的闯入成分;^(13)B基态中的s(d)波闯入成分约为12%(5%),处于从Be到C的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核反应 集团结构 闯入态 不变质量 缺失质量
原文传递
^(10)B中子非弹性散射的理论计算
9
作者 解文方 《核物理动态》 CSCD 1993年第2期46-49,共4页
本文介绍了根据直接作用模型,采用DWBA方法,对^(10)B快中子非弹性散射的一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获得了与实验数据符合较好的理论结果及一组参数,由所得参数,计算了入射中子能量为7.54~20MeV的^(10)B(n,n′)^(10)B~★0.717MeV激发态非弹... 本文介绍了根据直接作用模型,采用DWBA方法,对^(10)B快中子非弹性散射的一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获得了与实验数据符合较好的理论结果及一组参数,由所得参数,计算了入射中子能量为7.54~20MeV的^(10)B(n,n′)^(10)B~★0.717MeV激发态非弹性散射的积分截面和角分布,补充了实验所缺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 非弹性散射 角分布 积分截面
原文传递
双中子集团结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肖军 叶沿林 +2 位作者 游海波 杨再宏 孙叶磊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17-326,共10页
回顾了晕核发现以来双中子集团结构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可能的发展方向。系统的理论研究表明,在原子核的表面和低密度核物质中,空间紧密关联的2n集团的出现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但在较重原子核表面出现2n集团的机制与核物质或轻晕核中的机... 回顾了晕核发现以来双中子集团结构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可能的发展方向。系统的理论研究表明,在原子核的表面和低密度核物质中,空间紧密关联的2n集团的出现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但在较重原子核表面出现2n集团的机制与核物质或轻晕核中的机制很不一样,前者是由有限核的平均场造成的尺度效应(size effect),而后者主要是由低密度下对相互作用(或对能隙)的增强造成的。另外,在轻晕核或有限核表面,2n集团的均方根半径与它们到核芯的距离(或背景密度)有关,最小值普遍可以达到2~3fm,然而在核物质中2n集团最小只能到~5fm。实验方面,在重靶上的库仑激发强度,能够比较准确地给出2n系统到核芯的平均距离。但到目前为止尚没有有效的实验方法给出基态中两个中子之间的间距,主要原因是中子发射过程中末态相互作用(共振态或虚粒子态)造成的两步过程的干扰,这个问题在库仑激发破碎(重靶)或核作用破碎(轻靶)中都出现。"拖出"反应和敲出核芯反应是下一步可以考虑的路径。双中子的关联测量通常效率比较低,尤其是需要有效排除中子串扰(CT)事件。为此,需要发展特殊设计的中子关联测量装置,在提高探测效率的同时,能够通过运动学关系以及其他方法有效排除中子CT信号。在数据处理阶段,通过反复迭代给出的双中子关联函数,经验证明是比较有效的关联状态表达方式,从中可以直接提取出双中子分布均方根半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中子 对关联 直接核反应 中子串扰
原文传递
HIRFL-CSR气体内靶核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曾奇 张景涛 +1 位作者 岳珂 涂小林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6期3395-3404,共10页
近年来,基于重离子冷却储存环气体内靶,在逆运动学下,发展出了开展轻粒子诱发直接核反应的新实验技术.该技术弥补了常规实验的一些缺陷,具有低动量灵敏、高探测效率和低本底的特点,适合于开展物理化学性质易变材料和放射性同位素的研究... 近年来,基于重离子冷却储存环气体内靶,在逆运动学下,发展出了开展轻粒子诱发直接核反应的新实验技术.该技术弥补了常规实验的一些缺陷,具有低动量灵敏、高探测效率和低本底的特点,适合于开展物理化学性质易变材料和放射性同位素的研究.本文介绍了国际上该类研究的现状,阐述了2016年以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依托大科学装置兰州重离子冷却储存环(cooler-storage ring at the heavy ion research facility in Lanzhou,HIRFLCSR)开展气体内靶核反应研究取得的进展,着重描述了储存环气体内靶核反应谱仪关键探测单元的研发和利用谱仪开展的首次质子在^(58)Ni上的低动量转移弹性散射实验.最后,介绍了开展碱金属^(133)Cs核物质密度分布半径测量的意义,以及未来HIRFL-CSR气体内靶核反应谱仪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核反应 重离子冷却储存环 气体内靶 核物质分布半径
原文传递
放射性核束物理研究中的一些热点问题
12
作者 曹中鑫 叶沿林 《物理》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33-739,共7页
文章介绍了放射性核束物理的现状和进展,给出了一些目前热点的研究问题和方向,比如垒下融合反应、费米能区和高能区直接核反应、滴线核性质、非稳定核区的新幻数和新的集体运动模式等.
关键词 放射性核束 垒下融合 直接核反应 核幻数
原文传递
氘核削裂反应理论研究及其进展
13
作者 许祎萍 庞丹阳 楼建玲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29-243,共15页
氘核削裂反应作为单核子转移反应的一种,在原子核的单粒子结构研究中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作为典型的三体核反应,它也是直接核反应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本文简述了氘核削裂反应的研究历史,侧重介绍其反应理论的演进,以及... 氘核削裂反应作为单核子转移反应的一种,在原子核的单粒子结构研究中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作为典型的三体核反应,它也是直接核反应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本文简述了氘核削裂反应的研究历史,侧重介绍其反应理论的演进,以及平面波玻恩近似(Plane Wave Born Approximation,PWBA)、扭曲波玻恩近似(Distorted Wave Born Approximation,DWBA)、连续态离散化耦合道理论(Continuum Discretized Coupled Channels,CDCC)、绝热波近似理论(Adiabatic Wave Approximation,ADWA)和法捷耶夫方程组(Faddeev equations)方法之间的差别与联系。本文讨论了当前及未来氘核削裂反应理论研究的若干热点问题,包括中高能条件下的氘核削裂反应、转移到剩余核连续态的理论、色散光学势以及非定域光学势在氘核削裂反应中的应用等。本文展示了我们对中高能条件下的氘核削裂反应理论计算的一些初步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反应 氘核削裂反应 原子核单粒子结构 直接核反应理论 三体模型 光学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