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HASES AND STRUCTURE OF PREFORM DURING PREPARING PROCESS OF Al/TiCp COMPOSITES BY DIRECT REACTION SYNTHESIS
1
作者 S. Y Zeng B. Yang and E.L. Zhang(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01, China)M.Z. Ma(Jiamusi University, Jiamusi 154002, China )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1996年第6期545-548,共4页
Direct reaction synthesis(DR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self-propagating hightemperature synthesis (SHS), is a new method for preparing particulate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PMMCs). The effects of the temperature of ... Direct reaction synthesis(DR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self-propagating hightemperature synthesis (SHS), is a new method for preparing particulate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PMMCs). The effects of the temperature of the aluminum melt and the aluminum content in the preform on the phases and structure of the reacted preform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X-ray diffraction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It has been shown that TiC phase is prone to be synthesized with the increasing of the temperature of the aluminum melt and the decreasing of the aluminum powder content in the preform, and that the size of TiC particle becomes fine with the increasing of the temperature and the decreasing of the aluminum powder cont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rect reaction synthesis particulate composite Al/TiC
下载PDF
A review on direct synthesis of dimethoxymethane 被引量:2
2
作者 Jia Ren Feng Xin Yongsheng Xu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43-55,共13页
Polyoxymethylene dimethyl ethers are recognized as the prospective diesel additive to decrease the pollutant emission from the light-duty vehicles,which can be polymerize form the monomer of dimethoxymethane(DMM).The ... Polyoxymethylene dimethyl ethers are recognized as the prospective diesel additive to decrease the pollutant emission from the light-duty vehicles,which can be polymerize form the monomer of dimethoxymethane(DMM).The industrial synthesis of DMM is mainly involved two-step process:methanol is oxidized to form the formaldehyde in fixed bed reactor and then reacted with the generated formaldehyde through acetalization in continuous stirred-tank reactor.Due to huge energy consumption,this typical synthesis route of DMM needs to be upgraded and more green routes should be determined.In this review,four state-of-the-art one-step direct synthetic routes,including two upgrading routes(methanol direct oxidation and direct dehydrogenation)and two green routes(methanol diethyl ether direct oxidation and carbon oxides direct hydrogenation),have been summarized and compared.Combination with the reaction mechanism and catalytic performance on the different catalysts,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 nities for every synthetic route are proposed.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atalyst structu re and property in different synthesis strategy are also investigated and then the suggestions of the design of catalyst are given about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that efforts should be made in.Hopefully,this review can bridge the gap between newly developed catalysts and synthesis technology to realize their commercial applications in the near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methoxymethane(DMM) direct synthesis reaction mechanism CATALYST
下载PDF
In-situ synthesized (Al_3Zr+Al_2O_3)_p /A356 composites by direct melt reaction in Al-Zr-O system 被引量:1
3
作者 赵玉涛 李忠华 +2 位作者 程晓农 戴起勋 蔡兰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CSCD 2003年第4期769-773,共5页
A novel in situ reaction system Al Zr O was developed. In situ Al 3Zr and Al 2O 3 particulate reinforced A356 alloy matrix composites have been fabricated by direct melt react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 A novel in situ reaction system Al Zr O was developed. In situ Al 3Zr and Al 2O 3 particulate reinforced A356 alloy matrix composites have been fabricated by direct melt react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sizes of Al 3Zr and Al 2O 3 particulates synthesized in the system ZrOCl 2 A356 are 1 μm and 3 μm respectively, and they are well distributed in the matrix. The investigation shows that the Al 3Zr crystal is in the shape of polyhedron and rectangle. There is a faceted growth phenomenon on Al 3Zr crystal surface. It is firstly found that the Al 3Zr crystal grows in the mechanism of twinning. The twinning plane is (1 1 4), and the twinning direction is [2 2 1] . The crystal morphology of in situ α Al 2O 3 particulate is rectangle or sphere. Furthermore, (Al 3Zr+Al 2O 3) p/A356 composites have not only higher tensile strength at room temperature (376.2 MPa) but also higher yield strength (319.4 MPa) and higher tensile strength at elevated temperature (200 ℃) than those of the A356 alloy. The dry sliding wear test shows that the wear resistance of the (Al 3Zr+Al 2O 3) p/A356 composites is greatly enhanced with increasing particulate volume fr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金属基复合材料 熔融反应 Al-Zr-O系统 内生复合材料
下载PDF
酶促4+2和2+2环加成反应:区域与立体选择性的理解与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汤志军 胡友财 刘文 《合成生物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1-407,共7页
4+2和2+2环加成反应均是构筑环结构的重要有机化学反应,在复杂天然产物、手性药物的化学合成和生物合成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发现、发展包括4+2和2+2在内的酶促环加成反应,是当前化学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近期,国际、国内研究团队相继... 4+2和2+2环加成反应均是构筑环结构的重要有机化学反应,在复杂天然产物、手性药物的化学合成和生物合成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发现、发展包括4+2和2+2在内的酶促环加成反应,是当前化学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近期,国际、国内研究团队相继报道了多个酶促4+2和2+2环加成反应,解析了环化酶的蛋白结构和催化机制,设计了新的环化酶,或通过定向进化实现了不同类型环加成反应的区域和立体选择性调控。相关研究为采用合成生物学的策略设计和优化新型环加成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成功范例,有利于促进酶促反应在有机合成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2环加成反应 2+2环加成反应 化学合成和生物合成 环化酶 定向进化
下载PDF
钯纳米催化剂上过氧化氢直接合成理论研究
5
作者 张智淇 李攀 杨永鹏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75,共9页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二氧化钛载体和氧化程度对钯纳米催化剂在过氧化氢直接合成中催化性能的影响。利用极小跳跃全局搜索方法得到了不同氧化程度的Pd_(n)/TiO_(2)和(PdO_(0.5))_(n)/TiO_(2)(n=4、12和19)的全局最稳定结构。计算了氧...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二氧化钛载体和氧化程度对钯纳米催化剂在过氧化氢直接合成中催化性能的影响。利用极小跳跃全局搜索方法得到了不同氧化程度的Pd_(n)/TiO_(2)和(PdO_(0.5))_(n)/TiO_(2)(n=4、12和19)的全局最稳定结构。计算了氧化程度对H、O、H_(2)、O_(2)、OH、OOH和H_(2)O_(2)在Pd/TiO_(2)催化剂上吸附性质的影响。结果显示,负载型Pd_(12)和Pd_(19)团簇氧化后对H_(2)、H、O和OH的吸附能有所降低。研究了Pd_(n)/TiO_(2)和(PdO_(0.5))_(n)/TiO_(2)上过氧化氢直接合成的反应机理,发现在Pd_(4)/TiO_(2)和Pd_(19)O_(10)/TiO_(2)上,直接合成过氧化氢的决速步骤是O_(2)的第一次加氢,而在Pd_(4)O_(2)/TiO_(2)、Pd_(12)/TiO_(2)和Pd_(12)O_(6)/TiO_(2)上,决速步骤是OOH的加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钯纳米催化剂 二氧化钛 过氧化氢直接合成 反应路径
下载PDF
Recent progress on electrochemical production of hydrogen peroxide 被引量:1
6
作者 Aniqa Sehrish Romana Manzoor +2 位作者 Kai Dong Yuanyuan Jiang Yizhong Lu 《Chemical Reports》 2019年第2期81-101,共21页
Hydrogen peroxide (H2O2), first synthesized in 1818 through the acidification of barium peroxide (BaO2) with nitric acid, is a clear and colorless liquid which is entirely miscible with water and variety of organic so... Hydrogen peroxide (H2O2), first synthesized in 1818 through the acidification of barium peroxide (BaO2) with nitric acid, is a clear and colorless liquid which is entirely miscible with water and variety of organic solvents such as carboxylic acid and esters. Anthraquinone process (an old production process of H2O2), a batch process carried out in large facilities is an energy demanding process that requires large facilities, and involves oxidation of anthraquinone molecules and sequential hydrogenation. Moreover, the direct synthesis method enables production in a continuous mode as well as it permits small scale, decentralized production. Many drawbacks associated with these processes such as, energetic inefficiency and inherent disadvantages have motivated researchers, industry and academia to find out alternative for synthesis of H2O2. Electrochemical route based on catalyst selectively reduce oxygen to hydrogen peroxide. O2 is cathodically reduced to produce H2O2 via 2-electron pathway or 4-electron pathway to get H2O. Electrolysis of water has an important place in storage and electrochemical energy conversion process where problem is to choose a sufficiently stable and active electrode for anodic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Most commonly used catalysts on the cathode are carbon based materials such as carbon black, carbon nanotubes, graphite, carbon sponge, and carbon fiber. In perspective of expanding demand of production and usage of hydrogen peroxide we review the past literature to summarize different production processes of H2O2. In this review, we mainly focus on electrochemical production of hydrogen peroxide along with other alternatives, such as anthraquinone method for industrial H2O2 production and direct synthesis process. We also review the catalytic activity, selectivity and stability for enhanced yield of H2O2. From revision of last two decade’s literature including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data;we argue that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electrochemical H2O2 production can be realized on the basis of stable, active and selective cataly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gen PEROXIDE direct synthesis ELECTROCHEMICAL synthesis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CATALYTIC SELECTIVITY and activity
下载PDF
直接法合成二甲基二氯硅烷的反应机理与收率影响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鑫 《粘接》 CAS 2023年第11期118-121,共4页
直接法合成甲基氯硅烷是工业领域生产有机硅单体的重要方法。阐述了直接法合成二甲基二氯硅烷的反应机理与特点,分析了影响产物合成效率的因素,基于直接法设计了二甲基二氯硅烷的制备实验,探究了硅粉质量、硅粉粒径、一氯甲烷气流量对... 直接法合成甲基氯硅烷是工业领域生产有机硅单体的重要方法。阐述了直接法合成二甲基二氯硅烷的反应机理与特点,分析了影响产物合成效率的因素,基于直接法设计了二甲基二氯硅烷的制备实验,探究了硅粉质量、硅粉粒径、一氯甲烷气流量对二甲基二氯硅烷收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硅粉中杂质含量的增多会降低目标产物的含量,铁元素是影响产物收率的主要杂质,硅粉粒径越小,反应的诱导期越短。但由于粒径过小,反应后期散热受限,产物的收率反而降低,一氯甲烷气体流量减小时,有助于甲基氯硅烷的产生,产物的收率增加,但反应后期会因流速低、散热不良造成产物含量严重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物料 直接法合成 二甲基二氯硅烷 一氯甲烷 收率
下载PDF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合成基本原理Ⅰ.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合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大省 《合成纤维工业》 CAS 2023年第1期43-48,共6页
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BHET)是合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单体。简述了各类聚酯的合成技术路线,详细介绍了单体BHET的合成工艺路线、反应原理及影响因素。聚酯主要是以二元酸与二元醇为基本原料合成,或是由两种或多种二元酸、二元... 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BHET)是合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单体。简述了各类聚酯的合成技术路线,详细介绍了单体BHET的合成工艺路线、反应原理及影响因素。聚酯主要是以二元酸与二元醇为基本原料合成,或是由两种或多种二元酸、二元醇为原料合成。BHET的合成主要有两条工艺路线,即由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与乙二醇(EG)的酯交换工艺路线,以及由对苯二甲酸(PTA)与EG的直接酯化工艺路线。DMT与EG的酯交换反应必须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是一个可逆平衡反应,主要影响因素包括EG/DMT摩尔比、催化剂、反应温度及不断排除甲醇;而PTA的直接酯化反应是一个逐步反应过程,属酸自催化反应,无需催化剂,主要影响因素包括EG/PTA摩尔比、反应温度及脱除反应生成的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合成 反应原理 酯交换反应 直接酯化反应
下载PDF
甲醇气相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催化反应条件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王淑芳 赵新强 王延吉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9-35,共7页
 在较大范围内考察了催化剂预处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原料配比及原料中水含量等因素对PdCl2-CuCl2-KOAc/AC催化剂上甲醇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反应活性及选择性的影响。以含氯有机物对催化剂进行处理,可改变催化剂的表面组成,...  在较大范围内考察了催化剂预处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原料配比及原料中水含量等因素对PdCl2-CuCl2-KOAc/AC催化剂上甲醇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反应活性及选择性的影响。以含氯有机物对催化剂进行处理,可改变催化剂的表面组成,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最佳反应条件:反应温度140~160℃,反应压力0.3MPa,甲醇与一氧化碳和氧气的摩尔比为4:2:1。压力对反应有显著影响,提高反应压力可明显促进催化反应活性。当压力超过0.3MPa时,催化剂活性下降。XRD和XPS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草酸铜结晶的产生,是造成催化剂活性下降的主要原因。原料中过高的水含量会加速一氧化碳和甲醇的完全氧化副反应的发生,造成反应选择性下降。反应过程的水含量应控制在摩尔分率1%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气相合成法 碳酸二甲酯 催化反应工艺 反应条件 摩尔比 压力
下载PDF
A359-Zr(CO_3)_2体系反应合成复合材料的干滑动磨损性能 被引量:9
10
作者 江润莲 赵玉涛 +4 位作者 戴起勋 程晓农 纪嘉明 朱延山 冯钦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621-1626,共6页
研究了新型反应体系A359 Zr(CO3)2熔体反应法制备的(Al3Zr+Al2O3)p/A359复合材料干滑动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磨损量随着载荷的增大和时间的延长均远小于基体磨损量,由于颗粒的支撑和减磨作用,使得同一条件下复合材料的磨损量... 研究了新型反应体系A359 Zr(CO3)2熔体反应法制备的(Al3Zr+Al2O3)p/A359复合材料干滑动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磨损量随着载荷的增大和时间的延长均远小于基体磨损量,由于颗粒的支撑和减磨作用,使得同一条件下复合材料的磨损量随颗粒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减少;当载荷为98N时,12%(Al3Zr+Al2O3)P/A359复合材料的磨损量为20.2mg,而基体材料的磨损量为54.5mg,复合材料比基体材料耐磨性提高了2.5倍;由磨损表面SEM观察表明,基体A359合金存在严重粘着和变形,表现为粘着磨损和剥层磨损,复合材料的磨损类型表现为磨粒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3Zr+Al2O3)p/A359复合材料 熔体反应法合成 耐磨性 磨损机制
下载PDF
聚丁二酸乙二醇酯合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马楷 刘绍英 王公应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6,共6页
综述了直接酯化聚合法、丁二酸酐开环聚合法、酯交换聚合法、耦合反应法合成聚丁二酸乙二醇酯(PES)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丁二酸和乙二醇酯化聚合法合成PES的催化剂和工艺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PES及其合成工艺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聚丁二酸乙二醇酯 合成 直接酯化聚合法 丁二酸酐开环聚合法 酯交换聚合法 耦合反应法 催化剂 工艺
下载PDF
水介质中糖基胺-酸对直接Aldol反应的协同催化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康新平 金烈 周天 《化学试剂》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57-360,378,共5页
以Brnsted酸为催化剂,糖基对甲苯磺酰肼为助催化剂(胺),研究了芳香醛与酮在水介质中的直接Aldol反应。以对硝基苯甲醛和环己酮合成2-[羟基-(4-硝基苯基)]甲基环己酮为模型反应,考察了不同的酸、不同的糖基对甲苯磺酰肼、酸的用量、糖... 以Brnsted酸为催化剂,糖基对甲苯磺酰肼为助催化剂(胺),研究了芳香醛与酮在水介质中的直接Aldol反应。以对硝基苯甲醛和环己酮合成2-[羟基-(4-硝基苯基)]甲基环己酮为模型反应,考察了不同的酸、不同的糖基对甲苯磺酰肼、酸的用量、糖基对甲苯磺酰肼的用量、底物用量比r对模型反应的影响。在最佳反应条件(40 mol%乙酸为催化剂,30mol%葡萄糖基对甲苯磺酰肼为助催化剂(胺),水为溶剂,r=1∶5,于室温反应12 h)下,2-[羟基-(4-硝基苯基)]甲基环己酮的产率为93%。对反应底物进行扩展,结果表明,具有表面活性剂性质的葡萄糖基对甲苯磺酰肼与乙酸配合,能在水介质中有效地催化芳醛与环状酮的直接Aldol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介质 糖基对甲苯磺酰肼 直接ALDOL反应 合成 协同催化
下载PDF
氨合成塔轴向最大反应速率分布 被引量:1
13
作者 蒋柏泉 彭健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05年第2期67-70,共4页
通过关联氨合成反应的平衡方程、最佳温度和平衡温度相关方程、表观反应热与温度相关方程、速率方程、氨摩尔分率与床层高度相关方程和氨摩尔分率与转化率相关方程,建立了氨合成最大反应速率的数学模型,提出了模型的数值解方法和步骤,... 通过关联氨合成反应的平衡方程、最佳温度和平衡温度相关方程、表观反应热与温度相关方程、速率方程、氨摩尔分率与床层高度相关方程和氨摩尔分率与转化率相关方程,建立了氨合成最大反应速率的数学模型,提出了模型的数值解方法和步骤,并以三套管冷管并流式氨合成塔为例,计算和绘制了最大氨合成反应速率Rm与最佳氨摩尔分率yNH3,m(或转化率xm)、最佳反应温度Tm和催化床高度的的关系曲线Rm-yNH3,m(或Rm-xm)和Rm-Tm、Rm-L,比t-y(x)-R图更能直接、清楚地反映出在催化剂床层内氨合成最大反应速率随氨摩尔分率(或转化率)和反应温度变化的动力学规律以及轴向实际反应速率与最大反应速率的偏离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速率 轴向 氨合成塔 分布
下载PDF
离子液体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智 殷彤蛟 田鹏 《山东化工》 CAS 2017年第4期65-66,69,共3页
离子液体是阴离子为无机或有机阴离子,阳离子为有机阳离子,在室温温度上下状态为液体的盐类。离子液体在有机合成中具有着广泛应用,主要反应类型为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等。离子液体在有机合成中作为溶剂和催化剂有较好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离子液体 有机合成 反应类型 发展方向
下载PDF
由氢、氧直接合成过氧化氢研发新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胡长诚 《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 CAS 2008年第1期7-14,共8页
介绍了氢、氧直接合成过氧化氢过程中催化剂、反应介质、反应器(微反应器、膜反应器等)、操作方式等方面近2~3年来的研发新进展。重点介绍了Au-Pd负载催化剂研究应用情况,涉及不同载体、不同Au与Pd质量比等对过氧化氢生成速率、选择性... 介绍了氢、氧直接合成过氧化氢过程中催化剂、反应介质、反应器(微反应器、膜反应器等)、操作方式等方面近2~3年来的研发新进展。重点介绍了Au-Pd负载催化剂研究应用情况,涉及不同载体、不同Au与Pd质量比等对过氧化氢生成速率、选择性及浓度的影响。还较详细地介绍了无机酸和卤离子在不同条件下对合成反应结果(包括氢转化率、生成过氧化氢选择率及浓度等)的提高所起到的促进作用及其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合成 过氧化氢 催化剂 反应介质 反应器 无机酸 卤离子
下载PDF
氯甲烷气体含水量对直接法合成二甲基二氯硅烷反应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常秋连 《工业催化》 CAS 2013年第2期63-66,共4页
考察了直接法合成二甲基二氯硅烷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料氯甲烷气体含水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通过定量控制氯甲烷气体含水量,确定直接法合成反应所用氯甲烷气体的最大容忍含水量。结果表明,氯甲烷气体含水质量分数低于0.02%时,含水量对反应... 考察了直接法合成二甲基二氯硅烷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料氯甲烷气体含水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通过定量控制氯甲烷气体含水量,确定直接法合成反应所用氯甲烷气体的最大容忍含水量。结果表明,氯甲烷气体含水质量分数低于0.02%时,含水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不大,反应速率维持较稳定状态。继续增大氯甲烷气体含水量,水质量分数由0.023%增至0.032%时,反应速率降低30%。因此,实验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氯甲烷气体含水质量分数小于0.023%,一般约0.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学工程 直接法合成 二甲基二氯硅烷 氯甲烷含水量 反应速率
下载PDF
Ag9团簇上由H2和O2直接合成H2O2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17
作者 朱鹏 黎军 陆小华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14-519,共6页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对H2和O2在Ag9团簇上直接合成H2O2的可能性进行研究。计算H2和O2在Ag9团簇上的吸附性质以及由H2和O2生成H2O2的反应机制。结果表明:O2可以在Ag9团簇上稳定吸附,但H2很难与Ag9团簇作用,只有通过Ag—O键才能发生解离。生...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对H2和O2在Ag9团簇上直接合成H2O2的可能性进行研究。计算H2和O2在Ag9团簇上的吸附性质以及由H2和O2生成H2O2的反应机制。结果表明:O2可以在Ag9团簇上稳定吸附,但H2很难与Ag9团簇作用,只有通过Ag—O键才能发生解离。生成H2O2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首先解离两个H2分子形成第一个H2O2分子,其中裂解第二个H2分子为速度控制步骤,所需活化能为108.7kJ/mol;再吸附的O2分子夺取Ag9团簇上两个H原子形成第二个H2O2分子,其中OOH自由基夺取Ag9团簇上的H原子为速度控制步骤,活化能为124.7kJ/mol。与文献中Pd、Au和PdAu团簇上由H2和O2生成H2O2的理论研究结果相比,Ag9团簇具有促进H2和O2直接合成H2O2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法合成H2O2 Ag团簇 反应机制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
下载PDF
新型三维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水热法合成
18
作者 张丽娟 王崇臣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6期70-73,共4页
文中通过溶剂热法合成无机 有机杂化材料Co2 (bpp) 4 V4O12 ·4H2 O(bpp为 1,3 联 (4 吡啶基 )丙烷 ) ,对影响溶剂热反应的主要因素如反应物摩尔比、反应温度、pH值等进行系统研究 ,确定了合成这种新型化合物的最佳条件。同时还比... 文中通过溶剂热法合成无机 有机杂化材料Co2 (bpp) 4 V4O12 ·4H2 O(bpp为 1,3 联 (4 吡啶基 )丙烷 ) ,对影响溶剂热反应的主要因素如反应物摩尔比、反应温度、pH值等进行系统研究 ,确定了合成这种新型化合物的最佳条件。同时还比较说明刚性 4 ,4’ 联吡啶和柔性 1,2 二 (4 吡啶基 )乙烷和 1,3 二 (4 吡啶基 )丙烷对无机骨架的影响和Co2 (bpp) 4 V4O12 ·4H2 O晶体结构的新颖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有机杂化材料 二吡啶基配体 水热法 反应条件 结构导向作用
下载PDF
PES合成方法的研究现状
19
作者 臧国强 《聚酯工业》 CAS 2020年第5期17-20,共4页
综述了以1,4-丁二醇(BDO)[或丁二醇二甲酯(DS)、丁二酸酐]和乙二醇(EG)(或环氧乙烷)为原料,制备可生物降解材料聚丁二酸乙二醇酯(PES)的合成方法、研究现状,主要介绍了直接酯化聚合法、丁二酸酐开环聚合法、酯交换聚合法和耦合反应法的... 综述了以1,4-丁二醇(BDO)[或丁二醇二甲酯(DS)、丁二酸酐]和乙二醇(EG)(或环氧乙烷)为原料,制备可生物降解材料聚丁二酸乙二醇酯(PES)的合成方法、研究现状,主要介绍了直接酯化聚合法、丁二酸酐开环聚合法、酯交换聚合法和耦合反应法的特点,并展望了PES及其合成方法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丁二酸乙二醇酯 合成 开环聚合 直接酯化 酯交换 耦合反应 可生物降解
下载PDF
利用铟和磷直接反应合成InP纳米晶 被引量:1
20
作者 信春雨 刘振刚 +3 位作者 于美燕 赖泽锋 盖利刚 王琪珑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2-44,共3页
以金属铟和白磷为原料,在苯热条件下直接反应合成了InP纳米晶,研究了反应温度对InP纳米晶物相的影响。XRD和选区电子衍射测试结果证明样品为立方相InP纳米晶。微观形貌观测结果证明:在300℃合成的InP纳米晶体粒度均匀,而且团聚现象较少... 以金属铟和白磷为原料,在苯热条件下直接反应合成了InP纳米晶,研究了反应温度对InP纳米晶物相的影响。XRD和选区电子衍射测试结果证明样品为立方相InP纳米晶。微观形貌观测结果证明:在300℃合成的InP纳米晶体粒度均匀,而且团聚现象较少。当温度为200℃时,InP纳米晶的结晶质量较差,如果把温度升高到400℃,InP纳米晶的结晶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P纳米晶 溶剂热合成 元素直接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