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the effect of ground motion direction on the response of engineering structure 被引量:1
1
作者 Sun Menghan Fan Feng +1 位作者 Sun Baitao Zhi Xudong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16年第4期649-656,共8页
Due to the randomness of earthquake wave magnitude and direction, and the uncertain direction of strong axis and weak axi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ngineering structures, the effect of the direction of ground motion on... Due to the randomness of earthquake wave magnitude and direction, and the uncertain direction of strong axis and weak axi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ngineering structures, the effect of the direction of ground motion on a structure are studied herein. Ground motion records usually contain three vertical ground motion data, which are obtained by sensors arrang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W (East -West) direction, NS (South- North) direction and perpendicular to the surface (z) direction, referring to the construction standard of seismic stations. The seismic records in the EW and NS directions are converted to Cartesian coordinat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otation of θ = 0°-180°, and consequently, a countless group of new ground motion time histories are obtained. The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ound motion time history and response spectrum of each group were studied, resulting in the following observations: (1) the peak and phase of ground motion are changed with the rotation of direction θ, so that the direction θ of the maximum peak ground motion can be determined; (2) response spectrum values of each group of ground motions change along with the direction θ, and their peak, predominant period and declining curve are also different as the changes occur; then, the angle θ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maximum peak value or the widest predominant period can be determined; and (3)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structures with different directions of ground motion inputs has been analyzed under the same earthquake record, and the results show the difference. For some ground motion records, such as the Taft seismic wave, these differences are significant. Next, the Lushan middle school gymnasium structure was analyzed and the calculation was checked using the proposed method, where the internal force of the upper space truss varied from 25% to 28%. The research results presented herein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in choosing the ground motion when checking the actual damage to structures following earthquakes and explaining the seismic damage. Meanwhile, it also provides a reference value for research into the most severe ground mo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rection of grotmd motion structure effect coordinate transformation response spectrum
下载PDF
Simplified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Soil Liquefaction on the Earthquake Pile Response
2
作者 Kotaro Kojima Kohei Fujita Izuru Takewaki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4年第3期289-301,共13页
关键词 土壤液化 简化分析 地震响应 桩基 反应谱法 液化过程 时程反应 计算负荷
下载PDF
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高桩码头地震效应组合方法研究
3
作者 高树飞 荆范礼 冯云芬 《水运工程》 2024年第1期22-30,共9页
高桩码头在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会出现扭转效应,我国码头设计规范对此并无具体规定,但国内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和国外码头设计规范一般是将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单向水平地震作用效应进行组合来处理类似问题。为验证规范中的组合方法对码头... 高桩码头在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会出现扭转效应,我国码头设计规范对此并无具体规定,但国内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和国外码头设计规范一般是将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单向水平地震作用效应进行组合来处理类似问题。为验证规范中的组合方法对码头的适用性和准确性,选取30组双向水平地震动记录,对码头案例进行时程分析和振型分解反应谱分析。按规范的组合方法计算反应谱分析得到的桩基内力,再计算组合值与时程分析所得内力之比,并进行统计分析。对内力比均值进行回归分析,以提出桩基内力修正系数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1)双向地震作用下桩基内力比单向地震作用下大得多,抗震分析时应考虑双向地震的影响。2)相较于国外码头设计规范所用的组合方法,采用国内建筑规范中的平方和方根法组合得到的内力与时程分析结果的相关性更好,所得内力比服从对数正态分布且均值接近1,离散程度较小,建议将此法用于码头抗震分析。3)对于长周期码头结构,组合方法会低估地震反应,应使用所提出的公式对桩基内力予以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桩码头 双向水平地震作用 时程分析 振型分解反应谱分析 扭转效应
下载PDF
汶川Ms8.0地震四川及邻区数字强震台网记录 被引量:14
4
作者 周荣军 赖敏 +4 位作者 余桦 龙承厚 王世元 亢川川 梁明剑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850-1858,共9页
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特大地震是龙门山构造带逆冲–右旋错动的结果,四川数字强震台网共获取133组三分向加速度记录,结合陕西、甘肃部分台站观测结果,根据原始记录绘制的加速度峰值等值线呈长轴为NE方向的不规则椭圆形,与地震影响烈... 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特大地震是龙门山构造带逆冲–右旋错动的结果,四川数字强震台网共获取133组三分向加速度记录,结合陕西、甘肃部分台站观测结果,根据原始记录绘制的加速度峰值等值线呈长轴为NE方向的不规则椭圆形,与地震影响烈度分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进一步分析发现,该次地震的加速度记录具有比较明显的方向性效应和断层上盘效应,即沿破裂传播的NE方向加速度峰值衰减显著慢于SW方向;而处于断层NW上盘的地震动峰值衰减明显慢于SE下盘,出现系统性偏高现象,且在发震断裂的映秀—北川段更为显著,与震源破裂的方式和过程具相关性。另一个现象是近发震断裂的竖向(UD)与水平向(H)地震动峰值的比值明显高于远场,在近断层附近比值在1.0左右,与现行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的比值2/3存在较大差异。随断层距的增加,加速度反应谱峰值逐渐移向长周期,当断层距大于200km时更为显著,但在近断层100km时存在速度大脉冲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震学 汶川地震 强震记录 方向性效应 断层上盘效应 竖向效应 加速度反应谱
下载PDF
近断层地震动破裂向前方向性与滑冲效应对隔震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6
5
作者 杨迪雄 赵岩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79-587,共9页
选择台湾集集地震和美国北岭地震的近断层地震动记录作为输入,考察了近断层地震动破裂向前方向性与滑冲效应引起的两种不同速度脉冲运动对单自由度体系和长周期橡胶支座隔震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反应谱分析表明,破裂向前方向性与滑... 选择台湾集集地震和美国北岭地震的近断层地震动记录作为输入,考察了近断层地震动破裂向前方向性与滑冲效应引起的两种不同速度脉冲运动对单自由度体系和长周期橡胶支座隔震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反应谱分析表明,破裂向前方向性与滑冲效应对工程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是随结构周期变化的.在中短周期段,含破裂向前方向性效应地震动的谱加速度值大于含滑冲效应地震动的谱加速度值;而在长周期段,含滑冲效应地震动的谱加速度大于含破裂向前方向性效应的谱加速度值.并且,与无脉冲地震动作用相比,含破裂向前方向性与滑冲效应脉冲的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隔震建筑的地震响应显著增大.滑冲效应引起的速度脉冲使隔震建筑底部的层间变形和楼层剪力明显增大,这意味着滑冲效应脉冲比向前方向性效应脉冲对长周期建筑结构的破坏更具危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地震动 破裂向前方向性效应 滑冲效应 速度脉冲 反应谱 隔震建筑动力响应
下载PDF
近断层方向性效应地震动双规准组合反应谱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洪智 刘秀明 徐龙军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7-22,共6页
为了给近断层设计谱的确定提供新的方法和参考依据,考虑场地条件的影响,分析了53条具有典型近断层方向性效应特征的地震动记录的双规准组合反应谱的特征.相比传统的地震动加速度、速度和位移反应谱,组合反应谱的谱值与地震动的幅值相关... 为了给近断层设计谱的确定提供新的方法和参考依据,考虑场地条件的影响,分析了53条具有典型近断层方向性效应特征的地震动记录的双规准组合反应谱的特征.相比传统的地震动加速度、速度和位移反应谱,组合反应谱的谱值与地震动的幅值相关性更强;双规准组合谱具有更低的统计变异性.最后,给出了基于双规准组合谱特征的近断层区场地相关设计谱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地震动 方向性效应 双规准组合反应谱 抗震设计谱
下载PDF
芦山地震数字强震动观测记录及其初步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赖敏 朱建钢 朱永莉 《四川地震》 2014年第2期6-11,共6页
利用芦山地震获取的数字强震动记录资料在地震学和地震工程学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尝试,得到如下结论:①使用近场加速度可以计算地震震级、震中位置以及震源深度;②在芦山地震中计算的仪器烈度与考察烈度误差小于±1°;③芦山地震... 利用芦山地震获取的数字强震动记录资料在地震学和地震工程学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尝试,得到如下结论:①使用近场加速度可以计算地震震级、震中位置以及震源深度;②在芦山地震中计算的仪器烈度与考察烈度误差小于±1°;③芦山地震中的地震动方向性效应特征比较明显的是地震烈度以及地震峰值加速度的衰减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器烈度 反应谱 地震方向性效应
下载PDF
近断层地震动运动特征对组合隔震体系减震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荣强 吴东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CAS 2015年第3期213-218,共6页
输入近断层地震记录,考察了破裂向前方向性和滑冲效应脉冲对组合隔震体系减震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滑冲效应脉冲比破裂向前方向性脉冲对组合隔震结构更具有破坏性,在破裂向前方向性脉冲地震作用下,LRB隔震体系的隔震效果比组合隔震体系... 输入近断层地震记录,考察了破裂向前方向性和滑冲效应脉冲对组合隔震体系减震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滑冲效应脉冲比破裂向前方向性脉冲对组合隔震结构更具有破坏性,在破裂向前方向性脉冲地震作用下,LRB隔震体系的隔震效果比组合隔震体系的效果稍好.在滑冲效应脉冲地震作用下,采用组合隔震体系可有效减小隔震层的位移幅值,但隔震结构的顶层加速度峰值和基底剪力略有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地震动 组合隔震 破裂方向性效应 滑冲效应 反应谱
下载PDF
集集地震近断层速度脉冲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罗全波 陈学良 +2 位作者 高孟潭 李宗超 李铁飞 《国际地震动态》 2019年第10期2-11,共10页
初步分析了近断层速度脉冲的成因和特点,主要包括方向性效应、滑冲效应和上盘效应,并通过集集地震中27个近断层强震台的脉冲记录分析了断层破裂方向和滑移大小对地面运动峰值速度的影响。采用最小二乘法对速度脉冲的分布范围进行了回归... 初步分析了近断层速度脉冲的成因和特点,主要包括方向性效应、滑冲效应和上盘效应,并通过集集地震中27个近断层强震台的脉冲记录分析了断层破裂方向和滑移大小对地面运动峰值速度的影响。采用最小二乘法对速度脉冲的分布范围进行了回归分析,大于50 cm/s的速度脉冲主要聚集在断层距为10 km的近断层区域。对不同区域的三分量平均速度反应谱进行统计分析,表明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具有较大的特征周期和谱值,其中在垂直于断层走向的水平分量上尤为显著,这与断层剪切位错辐射效应的特征基本相符。针对脉冲型地震造成近断层地质灾害频发的现象,由共振效应分析了速度脉冲对边坡岩体的影响。近断层速度脉冲的研究可能对防震减灾、地震预警、震害评估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速度脉冲 方向性效应 滑冲效应 上盘效应 峰值速度 速度反应谱
下载PDF
振型分解法中的三维反应谱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董昊 王树和 《山西建筑》 2007年第7期9-10,共2页
介绍了结构抗震的三维反应谱分析法,并通过具体算例与国外的“百分法组合法则”相比较,得出三维反应谱法的准确性和弊端,最后分析讨论了中国规范对三维反应谱法的改进效果。
关键词 三维反应谱分析 地震作用方向 方向组合
下载PDF
地震作用最大方向的确定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剑 陈岱林 《建筑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6-20,共5页
抗震设计分析中,随着地震作用输入方向的不同,结构内的地震效应值随之变化,地震作用方向是设计分析的重要参数。本文讨论了确定地震效应量最大值,以及对应的地震作用方向的方法,并提出了应用的建议。
关键词 地震作用最大方向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振型组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