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Improved Modulation Strategy for Single-phase Three-level Neutral-point-clamped Converter in Critical Conduction Mode
1
作者 Ning Li Yujie Cao +4 位作者 Xiaokang Liu Yan Zhang Ruotong Wang Lin Jiang Xiao-Ping Zhang 《Journal of Modern Power Systems and Clean Energy》 SCIE EI CSCD 2024年第3期981-990,共10页
Two-level totem-pole power factor correction(PFC)converters in critical conduction mode(CRM)suffer from the wide regulation range of switching frequency.Besides,in highfrequency applications,the number of switching ti... Two-level totem-pole power factor correction(PFC)converters in critical conduction mode(CRM)suffer from the wide regulation range of switching frequency.Besides,in highfrequency applications,the number of switching times increases,resulting in significant switching losses.To solve these issues,this paper proposes an improved modulation strategy for the single-phase three-level neutral-point-clamped(NPC)converter in CRM with PFC.By optimizing the discharging strategy and switching state sequence,the switching frequency and its variation range have been efficiently reduced.The detailed performance analysis is also presented regarding the switching frequency,the average switching times,and the effect of voltage gain.A 2 k W prototype is built to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odulation strategy and analysis 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totem-pole PFC converter,the switching frequency regulation range of the three-level PFC converter is reduced by 36.48%and the average switching times is reduced by 45.10%.The experimental result also shows a 1.2%higher efficiency for the three-level PFC converter in the full load r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tical conduction mode(CRM) on-board charger switching frequency range switching times power factor correction(PFC) three-level converter
原文传递
Effect of holes on in-plane shear(Mode Ⅱ) crack sub-critical propagation of rock 被引量:1
2
作者 谢海峰 饶秋华 +2 位作者 谢强 黎纵宇 王志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8年第S1期453-456,共4页
Shear-box(i.e.compression-shear) test and newly designed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adhesive method were used to measure shear crack sub-critical propagation time and rate of sandstone specimen.Different cubic specimens ... Shear-box(i.e.compression-shear) test and newly designed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adhesive method were used to measure shear crack sub-critical propagation time and rate of sandstone specimen.Different cubic specimens with and without holes were test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holes on the shear crack sub-critical propagation.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ree independent variables of hole,the interval distance S,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center of hole and the crack tip L,and hole radius R,have different contribution to the ratio of stress intensity factor of the specimen with holes to that of the specimen without hole,KⅡ/KⅡ0.Increasing S and decreasing L and R will result in the decrease of KⅡ/KⅡ0 and help crack arrest.The weight relation of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s for KⅡ/KⅡ0 is S>L>R.The specimen DH3 with the largest value of S and the smallest values of L and R has the longest sub-critical crack propagation time and the smallest sub-critical crack propagation rate.Adding two suitable holes symmetrically to the original crack plane in rock specimen is considered to be a potential method for crack arrest of ro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critical CRACK PROPAGATION hole shear(mode Ⅱ) fracture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adhesive ROCK
下载PDF
In-plane shear(ModeⅡ) crack sub-critical propagation of rock at high temperature 被引量:1
3
作者 饶秋华 谢海峰 谢强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8年第S1期402-405,共4页
In-plane shear crack sub-critical propagation of rock at high temperature was studied by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shear-box(i.e.compression-shear) test with newly designed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adhesive method.Nume... In-plane shear crack sub-critical propagation of rock at high temperature was studied by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shear-box(i.e.compression-shear) test with newly designed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adhesive method.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normalized shear(Mode Ⅱ) stress intensity factors,K ⅡT/KT0 is decreased as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s because high temperature can improve stress distribution at crack tip and reduce the Mode Ⅱ stress intensity factor.Microscopic features of fractured surface are of little pits and secondary micro-cracks in the vicinity(1.5-4.0 mm) of the crack tip.The chevron-shape secondary cracks gradually merge in the length of about 4-5 mm and disappear along the direction of crack propagation.Stable shear crack propagation time i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temperature while the stable shear crack propagation rate is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temperature,since high temperature can increase the shear(Mode Ⅱ) fracture toughness and prevent the crack growth.It is necessary to ensure the ligament of specimen long enough to measure the maximum unstable crack propagation rate of ro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critical CRACK PROPAGATION temperature shear(mode Ⅱ) fracture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adhesive ROCK
下载PDF
一种新型的CRM-Boost APFC控制方法
4
作者 陈明城 张卫平 +2 位作者 刘元超 史本元 张晓强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9-146,共8页
介绍了Boost-APFC电路工作在临界导通模式下的优势。针对传统单相CRM-Boost APFC电压模式控制方法存在PI参数调试时间较长、调节效果较差、不稳定因素增加等不足,提出了一种有静态工作点的单相CRMBoost APFC电压模式控制方法,并通过PSI... 介绍了Boost-APFC电路工作在临界导通模式下的优势。针对传统单相CRM-Boost APFC电压模式控制方法存在PI参数调试时间较长、调节效果较差、不稳定因素增加等不足,提出了一种有静态工作点的单相CRMBoost APFC电压模式控制方法,并通过PSIM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优点。针对新型交错控制方法存在PI参数调试时间较长、不稳定因素增加等不足和需要额外使用一个电压控制电流源的情况,提出了一种改进型两相交错并联CRM-Boost APFC电压模式控制方法,并且完成了PSIM仿真,功率因数高达99.96%。制作了一台4kW的两相交错并联CRM-Boost APFC实验样机,并进行了实验调试,功率因数达到了99.66%,效率为98.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ost-APFC 临界导通模式 静态工作点 两相交错并联
下载PDF
一种Boost PFC电路改进VOT控制策略研究
5
作者 关震 林维明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4年第4期22-29,共8页
为了解决恒定导通时间(COT)控制策略下负向谐振电流和输入滤波电容引起功率因数(PF)和总谐波失真(THD)性能变差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变导通时间(VOT)的控制策略。通过自适应增加导通时间以抵消负向谐振电流,减小相位差,使电感平均电流在... 为了解决恒定导通时间(COT)控制策略下负向谐振电流和输入滤波电容引起功率因数(PF)和总谐波失真(THD)性能变差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变导通时间(VOT)的控制策略。通过自适应增加导通时间以抵消负向谐振电流,减小相位差,使电感平均电流在工频周期内接近正弦波,并分析其工作原理与控制过程。结合主电路设计关键参数,研制1台额定功率320 W的样机,进行COT控制策略和改进VOT控制策略的对比实验。计算机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改进VOT控制策略在265 V高电压输入20%负载工作时,PF值由0.726提升至0.801,THD由27.92%降低至18.4%;在40%~100%负载时满足PF>0.9、THD<15%的要求,验证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因数校正 临界导通模式 改进变导通时间控制 网侧特性
下载PDF
一种低谐波高效率CRM BOOST PFC变换器
6
作者 邓洲 刘光军 +1 位作者 张恒 吴思齐 《电子器件》 CAS 2024年第2期384-390,共7页
为了在解决临界导通模式(CRM)中Boost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半负载时输入电流总谐波失真率(THD)与变换器运行效率之间的性能矛盾问题,在传统谐振时间控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部分谐振时间控制方法,分析了部分谐振时间控制法对输入电流THD及... 为了在解决临界导通模式(CRM)中Boost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半负载时输入电流总谐波失真率(THD)与变换器运行效率之间的性能矛盾问题,在传统谐振时间控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部分谐振时间控制方法,分析了部分谐振时间控制法对输入电流THD及变换器运行效率的改进效果;通过适当调整反向谐振时间,并由数字信号处理器DSP28032发出控制信号,决定开关管的开通时刻。最后搭建了一台400 W单相CRM Boost PFC变换器实验样机,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控制方法能在有效降低THD值的同时保证变换器的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C变换器 临界导通模式 电流谐波 部分谐振时间控制
下载PDF
单相控制型软开关逆变器的最小复位电流控制
7
作者 吴超 张犁 +1 位作者 郑仲舒 王一鸣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3-160,共8页
基于电感电流临界导通模式(critical conduction mode,CRM)的控制型软开关技术可实现开关管零电压开通(zero voltage switching,ZVS),但传统恒定电流复位方法的反向电流大,开关管通态损耗高。文中以单相三电平中点箝位型(three-level ne... 基于电感电流临界导通模式(critical conduction mode,CRM)的控制型软开关技术可实现开关管零电压开通(zero voltage switching,ZVS),但传统恒定电流复位方法的反向电流大,开关管通态损耗高。文中以单相三电平中点箝位型(three-level neutral point clamped,3L-NPC)逆变器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具有最小电感复位电流的控制方法。首先,分析开关管ZVS的实现条件,建立谐振等效电路分析模型,推导出电感复位电流理论最小值,在保证整个工频周期内开关管ZVS的同时,降低复位电流导致的开关管通态损耗。然后,建立逆变器损耗分析模型,将文中方法与传统恒定电流复位方法进行损耗计算与对比。最后,搭建一台1 kW的单相3L-NPC逆变器样机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方法相比于传统恒定电流复位方法,降低了损耗,最高变换效率提升约0.5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开关 零电压开通(ZVS) 临界导通模式(CRM) 逆变器 宽禁带器件 效率优化
下载PDF
采用耦合电感的交错并联电流临界连续Boost PFC变换器 被引量:18
8
作者 杨飞 阮新波 +2 位作者 杨洋 季清 叶志红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15-224,共10页
电流临界连续模式(CRM)的Boost功率因数校正(PFC)变换器具有输入功率因数高,二极管零电流截止等优点,采用交错并联技术可以有效降低输入电流脉动和输出电容电流有效值,有利于输入滤波器的设计,提升变换器的效率。本文将两路交错并联的CR... 电流临界连续模式(CRM)的Boost功率因数校正(PFC)变换器具有输入功率因数高,二极管零电流截止等优点,采用交错并联技术可以有效降低输入电流脉动和输出电容电流有效值,有利于输入滤波器的设计,提升变换器的效率。本文将两路交错并联的CRM Boost PFC变换器的两个独立电感反向耦合,以进一步减小电感的体积和重量。本文首先介绍耦合电感的基本原理,分析耦合电感对变换器开关频率、输入电流纹波已经磁链的影响,然后讨论了满足最低频率限制和电感不饱和的条件下,耦合电感的设计方法。耦合后最低开关频率仍满足要求且电感匝数可以减小。最后进行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临界连续模式 功率因数校正 交错并联 耦合电感
下载PDF
变导通时间控制临界连续模式反激PFC变换器 被引量:19
9
作者 阎铁生 许建平 +2 位作者 张斐 何圣仲 董政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7期60-68,10,共9页
提出了一种变导通时间(variable on-time,VOT)控制临界连续模式(critical conduction mode,CRM)反激功率因数校正(power factor correction,PFC)变换器的控制策略。引入输入电压和反激变压器辅助绕组电压参与CRM反激PFC变换器开关管的... 提出了一种变导通时间(variable on-time,VOT)控制临界连续模式(critical conduction mode,CRM)反激功率因数校正(power factor correction,PFC)变换器的控制策略。引入输入电压和反激变压器辅助绕组电压参与CRM反激PFC变换器开关管的导通时间控制,解决了传统恒定导通时间(constant on-time,COT)控制CRM反激PFC变换器功率因数(power factor,PF)低和总谐波畸变(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THD)高的问题。分析传统COT控制CRM反激PFC变换器和VOT控制CRM反激PFC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VOT控制CRM反激PFC变换器比传统COT控制CRM反激PFC变换器具有更高的PF值和更低的TH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连续模式 反激变换器 总谐波畸变 功率因数校正 变导通时间
下载PDF
采用耦合电感的交错并联电流临界连续Boost PFC变换器输入差模EMI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杨飞 阮新波 +1 位作者 季清 叶志红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02-214,共13页
对采用耦合电感的两路交错电流临界连续模式Boost PFC变换器的前级差模传导电磁干扰(EMI)进行分析。首先给出了变换器输入电流的脉动幅值和频率表达式,分析了脉动电流谐波幅值的变化,然后通过接收机数学模型计算出传导差模干扰频谱,并... 对采用耦合电感的两路交错电流临界连续模式Boost PFC变换器的前级差模传导电磁干扰(EMI)进行分析。首先给出了变换器输入电流的脉动幅值和频率表达式,分析了脉动电流谐波幅值的变化,然后通过接收机数学模型计算出传导差模干扰频谱,并分析其变化规律,确定了最恶劣频谱出现的条件。依据数学上电流脉动幅值和干扰值的关系,提出一种计算最恶劣的干扰频谱出现条件的方法。最后通过实际测试验证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临界连续模式 交错并联 耦合电感 EMI滤波器
下载PDF
一种高效率无桥双谐振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 被引量:15
11
作者 殷刚 许建平 陈章勇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01-207,共7页
在无桥Flyback功率因数校正(PFC)变换器中引入二次侧谐振电路,提出一种无桥双谐振PFC变换器。该变换器利用变压器二次侧漏感与谐振电容的谐振,减小了开关管关断电流,从而降低了开关管的关断损耗。同时,二次侧二极管实现零电流关断,有效... 在无桥Flyback功率因数校正(PFC)变换器中引入二次侧谐振电路,提出一种无桥双谐振PFC变换器。该变换器利用变压器二次侧漏感与谐振电容的谐振,减小了开关管关断电流,从而降低了开关管的关断损耗。同时,二次侧二极管实现零电流关断,有效抑制二极管的电压尖峰和振荡。接着分析变换器工作于临界连续模式(CRM)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特性,给出变换器关键参数的设计原则。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因数校正 谐振 零电流关断 临界连续模式
下载PDF
反激PFC变换器输出电压纹波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阎铁生 许建平 +1 位作者 张斐 周国华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41-46,共6页
详细分析了断续导电模式(DCM)反激功率因数校正(PFC)变换器和临界连续导电模式(CRM)反激PFC变换器实现功率因数校正的工作原理。通过推导DCM和CRM反激PFC变换器的输入电流的表达式,证明2种变换器都可以实现PFC功能。进一步推导DCM和CRM... 详细分析了断续导电模式(DCM)反激功率因数校正(PFC)变换器和临界连续导电模式(CRM)反激PFC变换器实现功率因数校正的工作原理。通过推导DCM和CRM反激PFC变换器的输入电流的表达式,证明2种变换器都可以实现PFC功能。进一步推导DCM和CRM反激PF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纹波峰峰值的表达式,揭示了工作模式对PF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纹波的影响,发现CRM反激PF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纹波峰峰值比DCM反激PF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纹波峰峰值小。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出电压 纹波 断续模式 临界连续模式 功率因数校正 变换器 反激
下载PDF
影响高功率光导开关临界频率热因素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赵越 谢卫平 +4 位作者 李洪涛 刘金锋 刘宏伟 赵士操 袁建强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778-2782,共5页
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对非线性模式面结构砷化镓光导开关的热传导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光导开关临界频率与电流丝位置、半径、数量、芯片尺寸、环境温度等参数的关系。研究表明:临界频率随电流丝半径、数量的增加,呈指数上升... 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对非线性模式面结构砷化镓光导开关的热传导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光导开关临界频率与电流丝位置、半径、数量、芯片尺寸、环境温度等参数的关系。研究表明:临界频率随电流丝半径、数量的增加,呈指数上升趋势;临界频率随着电流丝深度、芯片厚度的增加,呈指数下降趋势;临界频率在一定范围内随环境温度的增加呈线性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导开关 砷化镓 非线性模式 电流丝 临界频率 热传导
下载PDF
开关电源近场辐射效应分析与模型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和军平 郑宝堂 王毅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20,42,共6页
本文实验考察了一台功率因数校正器(PFC)主电路产生的辐射电磁场对传导干扰发射的影响,细致分析了PFC与EMI滤波器、电源输入线缆间的电磁耦合效应,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包含电场耦合效应的传导干扰电路模型并加以验证。基于电源共模传导干... 本文实验考察了一台功率因数校正器(PFC)主电路产生的辐射电磁场对传导干扰发射的影响,细致分析了PFC与EMI滤波器、电源输入线缆间的电磁耦合效应,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包含电场耦合效应的传导干扰电路模型并加以验证。基于电源共模传导干扰简化模型,提出了临界耦合距离概念并进行了实测,该参数可为开关电源早期阶段的EMC布局设计提供参考。最后,提出了几种辐射效应抑制新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关电源 电场耦合 临界耦合距离 共模传导干扰模型
下载PDF
临界连续模式单电感双输出Buck-Boost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雪山 许建平 +2 位作者 王楠 陈章勇 贺明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2379-2387,共9页
针对传统两级结构的多路输出功率因数校正(power factor correction,PFC)变换器成本高、体积大的问题,提出临界连续模式单电感双输出Buck-Boost PFC变换器及其控制策略,分析其工作特性,通过对电感的分时复用控制,实现了两个输出支路的... 针对传统两级结构的多路输出功率因数校正(power factor correction,PFC)变换器成本高、体积大的问题,提出临界连续模式单电感双输出Buck-Boost PFC变换器及其控制策略,分析其工作特性,通过对电感的分时复用控制,实现了两个输出支路的独立控制。相对于传统两级结构的多路输出变换器,减少了电感与控制器的数量,降低了变换器的体积与成本,提高了变换器的效率。实验结果验证了变换器高效率、高功率因数、低总谐波失真及两个输出支路的高输出精度控制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电感双输出 功率因数校正 分时复用 临界连续模式 单级结构
下载PDF
电流临界连续模式Boost PFC变换器最恶劣传导电磁干扰频谱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季清 阮新波 叶志红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32-41,7,共10页
由于开关频率在工频周期内变化,CRM Boost PFC变换器的传导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频谱诊断和滤波器设计十分困难。通过分析CRM Boost PFC变换器开关管漏源极电压的谐波频谱,揭示开关频率变化对传导EMI峰值、准峰... 由于开关频率在工频周期内变化,CRM Boost PFC变换器的传导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频谱诊断和滤波器设计十分困难。通过分析CRM Boost PFC变换器开关管漏源极电压的谐波频谱,揭示开关频率变化对传导EMI峰值、准峰值和平均值频谱的影响,指出传导EMI频谱低频段的好坏取决于共模和差模干扰的基波幅值。依据占空比与开关管漏源极电压基波幅值的关系,推导CRMBoost PFC变换器原始传导电磁干扰频谱最恶劣时的输入电压和负载条件,证明在该条件下变换器的传导电磁干扰频谱是相同的,并通过实验验证理论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导电磁干扰 EMI频谱 EMI滤波器 功率因数校正 电流临界连续模式
下载PDF
临界导电模式PFC电路的稳态特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树林 刘卫平 刘健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96-499,506,共5页
以PFCboost电路为例,近似认为电感电流线性变化,得出了临界导电模式PFC电路的输入电流和输入电压的关系,基于能量守恒原理进一步得出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和开关导通时间的关系,讨论了变换器损耗的影响。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 以PFCboost电路为例,近似认为电感电流线性变化,得出了临界导电模式PFC电路的输入电流和输入电压的关系,基于能量守恒原理进一步得出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和开关导通时间的关系,讨论了变换器损耗的影响。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导电模式 功率因数校正 开关变换器 稳态特性 PFC电路 电网
下载PDF
临界连续模式单电感双输出Buck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雪山 许建平 王楠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4-69,82,共7页
提出了一种临界连续模式(CRM)单电感双输出(SIDO)Buck功率因数校正(PFC)变换器及其控制策略,并分析了其工作特性。通过对电感的分时复用控制,实现了2个输出支路的独立控制。在输入电压接近各输出支路电压情况下,控制器限制了开关管的最... 提出了一种临界连续模式(CRM)单电感双输出(SIDO)Buck功率因数校正(PFC)变换器及其控制策略,并分析了其工作特性。通过对电感的分时复用控制,实现了2个输出支路的独立控制。在输入电压接近各输出支路电压情况下,控制器限制了开关管的最小关断时间,解决了工作于CRM时电感在输入电流过零点附近难以分时复用控制的问题,并抑制了电感在输入电流过零点附近的复用频率。相对于传统两级结构的多路输出PFC变换器,CRM SIDO Buck PFC变换器减少了控制器与电感的数量,降低了变换器的体积与成本,并提高了变换器的效率。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变换器高效率、高功率因数以及2个输出支路的高输出精度控制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CK 变换器 功率因数校正 单电感双输出 临界连续模式 单级结构 分时复用控制
下载PDF
MPPT控制Boost变换器的一种软开关实现策略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雪晴 杜豪杰 《电子器件》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73-477,共5页
提出了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控制Boost变换器的一种软开关实现策略:将MPPT控制Boost变换器设计在断续导通模式DCM(Dis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下。首先推导了MPPT控制Boost变换器的等效负载,然后借助... 提出了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控制Boost变换器的一种软开关实现策略:将MPPT控制Boost变换器设计在断续导通模式DCM(Dis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下。首先推导了MPPT控制Boost变换器的等效负载,然后借助工作模式分析推导得到输入电感的临界值。设计输入电感为临界值就可以使得变换器在全输入电压范围内工作在DCM模式下,开关器件实现自然的软开关。最后,在PSIM软件中完成了仿真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OST变换器 软开关 断续导通模式 临界电感
下载PDF
基于单片机实现的有源功率因数校正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光荣 唐耀宗 章剑雄 《电源技术应用》 2010年第3期26-29,共4页
本文给出了一种基于单片机ATg0PWM2B的BOOST升压型临界电流模式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的实现方法。在70W可调光荧光灯电子镇流器上的实用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该方法可以推广到电子镇流器和开关电源等对功率因数要求较高的电... 本文给出了一种基于单片机ATg0PWM2B的BOOST升压型临界电流模式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的实现方法。在70W可调光荧光灯电子镇流器上的实用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该方法可以推广到电子镇流器和开关电源等对功率因数要求较高的电力电子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 BOOST升压 临界电流模式 ATg0PWM2B PSC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