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traction and Dynamic Spatial-Temporal Changes of Grassland Deterioration Research Hot Regions in China 被引量:4
1
作者 胡云锋 韩月琪 +1 位作者 张云芝 庄园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17年第4期352-358,共7页
The authors use a web crawler to retrieve all periodical articles from CNKI between the 1950 s and 2016 and then parse the abstracts of 293368 articles about grassland deterioration by word segmentation, location matc... The authors use a web crawler to retrieve all periodical articles from CNKI between the 1950 s and 2016 and then parse the abstracts of 293368 articles about grassland deterioration by word segmentation, location matching and other methods. The authors also construct a research hot regions extraction model of grassland deterioration in China based on a comprehensive research hot regions index of toponyms and then analyze the spatial pattern and dynamic change in research hot regions of grassland deterioration in China. The research shows the following:(1) The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grassland deterioration in China can be effectively described by a model of grassland deterioration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research hot regions index.(2) The research hot regions of grassland deterioration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most regions of Inner Mongolia, Xinjiang, Qinghai, Tibet, Gansu and other provinces. The northeastern region of Inner Mongolia(such as Hulunbeier) and the eastern region of Inner Mongolia(such as Xilin Gol, Chifeng and Wulanchabu) are significant hot regions in the study of grassland deterioration.(3) The number of high research hot regions increases from 81 in the 1950 s to 99 in the 2000s; the area increases from 1.038 million km2 to 1.146 million km2. The degree of hot for grassland deterioration research in 197 counties showed an upward trend. This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gion of research hot regions and the region of grassland deterioration and then indicat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in time matching, space matching and concept match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nowledge engine hot regions analysis grassland deterioration region extraction spatial distribution dynamic change
原文传递
高分遥感影像震害提取的变化检测算法改进 被引量:4
2
作者 张伟 王晓青 +3 位作者 孙国清 丁香 袁小祥 郭建兴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7-95,共9页
本文针对遥感多时相变化检测应用于地震灾害信息提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算法,通过搜索震后影像上建筑物在震前影像上对应区域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影像相关性最大值(区域寻优)来代替传统上严格对应像元的相关系数值,以减少因配准精... 本文针对遥感多时相变化检测应用于地震灾害信息提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算法,通过搜索震后影像上建筑物在震前影像上对应区域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影像相关性最大值(区域寻优)来代替传统上严格对应像元的相关系数值,以减少因配准精度、摄影方位、地表高程、建筑物高度等造成的同名地物变形对变化检测结果的影响,提高基于相关系数变化检测的精度。以都江堰市城区在2008年汶川地震震前的QuickBird影像和震后的航空遥感影像为实验对象,采用本文方法进行了震害变化检测实验,并与传统方法进行了比较,表明改进的算法能够提高震害信息提取的精度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系数 变化检测 震害信息提取 区域寻优方法
下载PDF
地理国情普查时点核准作业方法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赵永亮 高明 张佳彬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6年第2期173-174,179,共3页
通过核实从数据采集到标准时点阶段发生变化的内容,补充新增内容,消除普查前阶段由于资料时效性和外业局限性等导致的现势性不统一现象,对变化的地理国情信息进行核准,使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成果在时间上达到统一,是开展地理国情监测的基础。
关键词 时点核准 变化区域的发现与提取 外业调查与核查 元数据生产
下载PDF
用水化学动力学方法分析评价苏锡常地区孔隙Ⅱ承压水超采状态下补给条件的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郑丽春 缪晓图 +4 位作者 薛宁菊 高梅 陆美兰 储兆君 黄科军 《地质学刊》 CAS 2012年第2期180-191,共12页
基于孔隙承压水属性,研究了苏锡常地区孔隙Ⅱ承压水超采状态下最大水位埋深期(1994年、1998年)地下水动态(水位、水质)监测资料与水文地质条件。论述水位动态虽能直观反映开采状态下水资源衰竭与水位变化特征,但对补给条件及水动力机制... 基于孔隙承压水属性,研究了苏锡常地区孔隙Ⅱ承压水超采状态下最大水位埋深期(1994年、1998年)地下水动态(水位、水质)监测资料与水文地质条件。论述水位动态虽能直观反映开采状态下水资源衰竭与水位变化特征,但对补给条件及水动力机制不清楚,则会给超采状态下水文地质条件认识及评价带来视觉上的偏颇。采用水化学动力参数则能很好地反映不同水源补给空间的变化规律,用其常量水化学组分(K+、Na+、Ca2+、Mg2+、Cl-、HCO-3、CO2-3、SO2-4)计算的离子强度(I)、主要离子活度(aHCO-3、aNa+、aCa2+)参数划分了长江渗压侧向补给、古生界地层断块凸起山体区大气降水入渗侧向补给及止水不严井"天窗"补给的范围;进行了超采状态下开采资源消耗属性分区。为进一步深化孔隙Ⅱ承压水开采条件、可开采资源评价、水位动态预测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动力学方法 孔隙Ⅱ承压水 超采 补给条件 分析评价 应用 苏锡常
下载PDF
基于DMSP/OLS数据的城市建成区变化信息提取方法——以陕西省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甘斌 杨耘 《城市勘测》 2014年第3期5-9,共5页
针对地区发展不平衡现象导致DMSP/OLS数据提取城市建成区时全局最佳阈值分割法精度不高的问题,基于DMSP/OLS非辐射定标夜间灯光平均强度数据提出一种分区最佳阈值分割方法进行城市建成区面积的估算。利用陕西省1992、1997、2002、2007及... 针对地区发展不平衡现象导致DMSP/OLS数据提取城市建成区时全局最佳阈值分割法精度不高的问题,基于DMSP/OLS非辐射定标夜间灯光平均强度数据提出一种分区最佳阈值分割方法进行城市建成区面积的估算。利用陕西省1992、1997、2002、2007及2012共5个年份的DMSP/OLS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与统计数据相比,该方法对各年份建成区面积估算误差均小于1.27%;与全局最佳阈值法相比,其平均误差降低0.49%。而且,该方法估算的建成区面积变化速率与统计数据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MSP/OLS数据 城市建成区 阈值分割 变化信息提取 陕西
下载PDF
基于多特征指标和层次聚类分析的河源区范围自动划分方法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邓雅文 侯鹏 +3 位作者 蒋卫国 彭凯锋 荔琢 邓越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69-482,共14页
河源区边界是重要的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之一,但除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外的我国大部分其他中小流域仍缺乏确切的河源区边界信息,需要科学划定河源区边界以支持流域水生态保护相关政策的规划与实施。对此,本文在确立河源区划分原则、明确... 河源区边界是重要的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之一,但除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外的我国大部分其他中小流域仍缺乏确切的河源区边界信息,需要科学划定河源区边界以支持流域水生态保护相关政策的规划与实施。对此,本文在确立河源区划分原则、明确划分依据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多特征指标和层次聚类分析法的河源区边界划定方法。以沁河流域为研究案例,首先利用均值变点分析法计算沁河流域子流域提取的最佳汇流累积量分位数阈值为0.15%,再基于子流域的多特征指标运用层次聚类分析法最终确定河源区范围边界,并将该方法应用于长江、黄河流域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1)基于多特征指标和层次聚类分析提取的沁河流域河源区范围处于河底比降法、水文站点方法得到的源区范围面积之间;(2)该方法在长江、黄河流域河源区划分结果的交并比分别达到85.40%和79.99%,侧面验证了本文方法进行河源区边界划分的合理性与适用性。基于多特征指标和层次聚类分析的河源区边界自动划分方法可以简捷高效地识别缺乏明确河源区边界信息的流域河源区范围,为我国河源区生态安全屏障识别、水资源保护相关政策的规划和实施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源区边界 多特征指标 层次聚类分析 均值变点分析 子流域提取 多源数据 范围识别 多要素综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