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伤寒论》身重病因病机
1
作者
张元熙
《河南中医》
2024年第1期9-12,共4页
《伤寒论》中的身重病机有风寒外束,里热炽盛,气机郁滞,水湿不化,阳气受损,精气亏虚等,其最后转归均为经脉受邪,失于濡养。风寒外束,阳气闭塞,寒性收引,表闭不开,阳郁不伸,四肢经脉失养,则发为身重,用大青龙汤解表清热;阳明里热炽盛,伤...
《伤寒论》中的身重病机有风寒外束,里热炽盛,气机郁滞,水湿不化,阳气受损,精气亏虚等,其最后转归均为经脉受邪,失于濡养。风寒外束,阳气闭塞,寒性收引,表闭不开,阳郁不伸,四肢经脉失养,则发为身重,用大青龙汤解表清热;阳明里热炽盛,伤津耗气,周身经脉失于濡养则身重,用大承气汤破实攻满,或用白虎汤清阳明之热;少阳枢机不利,气机失于条达,运行不畅,经脉失养,发为身重,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疏通三焦气机,驱阳达表;少阴病肾阳虚损,水湿不化,浸于四肢,导致四肢沉重疼痛,用真武汤温阳利水;表邪不解误用灸法,表闭阳郁,火性炎上,上实下虚,故见下肢沉重麻木,用肉桂、附子等温通下焦阳气,龙骨、牡蛎等潜镇在上之浮阳,表邪不解误用下法,阳气受损,经脉失养,可见身体困重,治疗当以补益扶正为主,方用小建中汤或补中益气汤;伤寒后正气亏虚,行房事更耗伤精气,四肢失于濡养,形气两伤,故身重,治疗应以扶正为主,方用烧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重
风寒外束
里热炽盛
气机郁滞
水湿不化
阳气受损
精气亏虚
《伤寒论》
张仲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倪青应用风药分期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经验
被引量:
1
2
作者
刘旭菲
倪青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3期1902-1907,共6页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一种以多系统代谢亢进为主要表现的常见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可见心慌、手抖等症状,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倪青教授抓住甲状腺与肝生理特征及病理特点的相似性,紧扣“风气通于肝”理论,认为甲亢主要与肝脏相...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一种以多系统代谢亢进为主要表现的常见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可见心慌、手抖等症状,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倪青教授抓住甲状腺与肝生理特征及病理特点的相似性,紧扣“风气通于肝”理论,认为甲亢主要与肝脏相关,其病机早期以肝郁气滞、阴虚阳亢为主,中期以气阴两虚为主,后期以痰瘀互结为主,“风”可贯穿疾病始终,临床常结合甲亢病因病机和临床症状的特点从肝论治,并善于配伍风药分期治疗甲亢,临床效果满意,常有增效之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风药
肝
病证结合
分期治疗
瘿病
祛散外风
平息内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内外风合病论治咳嗽变异性哮喘
被引量:
21
3
作者
陈燕
朱佳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2-114,共3页
从内外风合病论治咳嗽变异性哮喘,认为风为主因,肺虚风邪留恋为基本病机。急性期重在祛外风、息内风,兼顾祛痰;缓解期调理脏腑以息内风,平时还宜调摄体质,增强正气。
关键词
咳嗽变异性哮喘
内外风合病
祛外风
息内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风药在内科疑难杂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
7
4
作者
龚杰
刘红权
《河南中医》
2021年第12期1790-1794,共5页
风药或具风之象,或感风之气,或禀风之性,具有升发清阳、调畅气机、胜湿、活血、引经报使、增效等作用。内科疑难杂症致病因素为"湿、郁、痰、瘀、虚",风药可用于内科疑难杂症的治疗中。郁证病机为气机不畅,风药轻扬升发,疏肝...
风药或具风之象,或感风之气,或禀风之性,具有升发清阳、调畅气机、胜湿、活血、引经报使、增效等作用。内科疑难杂症致病因素为"湿、郁、痰、瘀、虚",风药可用于内科疑难杂症的治疗中。郁证病机为气机不畅,风药轻扬升发,疏肝理气,畅达一身周流之气,气顺则郁自散。头痛致病因素为风、痰、瘀,风药祛风除邪,引药上行,使气血筋络通畅,通则不痛。风邪为哮病发病关键,治疗以熄风止痉平喘为大法。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湿胜则泄,以风药升举清阳,清阳得升则飧泄自愈。水肿致病因素为风、湿、瘀,风药畅通气机,调节玄府间的水液流通,助肾气化,气行则水肿自消。痹病病机为气血不通,以风药升举阳气,调畅气机,气行则血行,气血调和则痹病自除。风善行,风胜则动,故痿证辨证时应考虑风邪,在补肝肾、健脾胃的同时佐风药以增效。肿瘤病机为正气不足,邪气踞之,风药具有引经之效,可引药物直达病所,在肿瘤的治疗中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药
风邪
内风
外风
内科疑难杂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风六经辨证论治体系构建
被引量:
6
5
作者
丁元庆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6期719-728,共10页
以六经统营卫而钤百病与“郁损六经血脉”原理为指导构建中风六经辨证体系。六经通脑而能救脑是中风六经辨证根本所在。六经病变是中风发病基础,鼓舞六经气化、通调营卫、畅达血脉是中风证治之本。依据中风发病机制,强调临证应着眼于局...
以六经统营卫而钤百病与“郁损六经血脉”原理为指导构建中风六经辨证体系。六经通脑而能救脑是中风六经辨证根本所在。六经病变是中风发病基础,鼓舞六经气化、通调营卫、畅达血脉是中风证治之本。依据中风发病机制,强调临证应着眼于局部以治中风,从整体以调六经,建立以营卫失常为纲、六经病证为目的中风六经辨证体系。急性中风,籍六经通脉救脑,救脑护髓以六经为基础,调气通脉着手于通调营卫;病情稳定,则六经与脑同治。中风证治立足整体,通过调六经气机、气化、通调营卫,以修复局部之血脉、脑髓、神机损伤。借鉴古今医家中风诊疗经验,根据六经病损邪实正虚之异,邪实注重风火痰瘀湿热诸邪损脉伤脑,正虚辨其营卫、气血、阴阳亏虚,构建以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病变为基础的中风六经证治体系。该体系较之当今通用之中风辨证体系虽然复杂,但可以更广泛地概括中风发病本质,涵概中风基础病变证治。同时,强调临证诊治中风当多措并举,将中风防治融为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外风
内风
脑血管病
六经通脑
脑统六经
辨证论治
六经救脑
六经辨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探析从风论治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
被引量:
2
6
作者
吴童
李杰
+3 位作者
李靖
刘丽婷
于子洋
黄明明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310-314,共5页
[目的]探析从风论治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CTD-ILD)的辨证思路,以期提高临床疗效。[方法]基于风邪致病特点"风为百病之长,善行数变,有内外之分",结合...
[目的]探析从风论治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CTD-ILD)的辨证思路,以期提高临床疗效。[方法]基于风邪致病特点"风为百病之长,善行数变,有内外之分",结合古籍文献及现有文献资料,考究风邪致病源流,从风邪致病的角度分析CTD-ILD病因病机,研究风药的有效性,并探讨对CTD-ILD的论治。[结果]CTD-ILD的临床症状、病情发展与风邪特点相契合,风邪是CTD-ILD的重要致病因素",外风犯肺"兼"内风伏肺"为疾病始动环节,内外风共同起病。疾病本质为虚,风与虚、痰、瘀、毒为病机演变的关键。临床和实验研究均证明风药治疗此病有效。病程可分为早、中、晚三期,进行分期论治,早期以疏风为主,中期以搜风为宜,晚期以息风为要,治疗时应针对病情急缓、病性虚实、正气强弱,有侧重地选用风药。[结论]"风邪致病"贯穿CTD-ILD整个病程,治疗应抓住早、中、晚三期风邪致病特点,根据虚、痰、瘀、毒等辨证施用风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
肺痹-体痹
风邪
风药
内风
外风
分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伏风理论在肺系疾病中临床运用
被引量:
1
7
作者
于明霞
王妍妍
+1 位作者
张艺
崔红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92-99,共8页
“伏风”有先天伏风和后天伏风,先天伏风与体质有关,后天伏风又可分为内风和外风。伏风作为“伏邪”的一种,既有伏邪的致病特点,又有风邪的发病方式。正气不足是伏风形成的必要条件,外邪、情志、饮食、劳累是伏风发病的常见诱因,郁热伤...
“伏风”有先天伏风和后天伏风,先天伏风与体质有关,后天伏风又可分为内风和外风。伏风作为“伏邪”的一种,既有伏邪的致病特点,又有风邪的发病方式。正气不足是伏风形成的必要条件,外邪、情志、饮食、劳累是伏风发病的常见诱因,郁热伤阴是发病之必然转归。伏风内潜,外邪引触,内外相引致气机升降失常,三焦失序,影响气血津液代谢,产生的风、痰、火、瘀交织又成为迁延不愈的致病因素。课题组认为伏风发病,总以“扶正固本、透风达邪”为治疗原则,根据兼夹邪气不同,配合散寒、清热、解毒、润燥、滋阴、柔肝、健脾、益肾之法。课题组根据伏风之先后天、内外属性及兼夹之邪不同将伏风致病分为外邪侵袭、三焦失调和正虚不固三大类型,其中伏风内潜,外邪侵袭又可根据兼夹之邪不同分为风寒袭肺、风热犯肺、风火炽盛、风燥伤肺、肺热阴伤;伏风内动,三焦失调根据伏风潜伏脏腑不同分为肝风内动,上焦失序、脾风内伏,中焦失运、肾风内藏,下焦失济;先天伏风,正虚不固因其自身禀赋特点归于第三类,并对不同证型给予不同方药辨证论治。充分理解伏风理论,有利于对肺系外内合邪、反复发作,缠绵不愈的病机特点作出合理解释。通过对“伏风”致病的病机、治疗原则及辨证施治的详细论述,阐明了“伏风”在肺系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以期启发临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风内潜
内风
外风
透风达邪
肺系疾病
原文传递
题名
《伤寒论》身重病因病机
1
作者
张元熙
机构
天津中医药大学
出处
《河南中医》
2024年第1期9-12,共4页
基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GZY-KJS-2022-045-3)。
文摘
《伤寒论》中的身重病机有风寒外束,里热炽盛,气机郁滞,水湿不化,阳气受损,精气亏虚等,其最后转归均为经脉受邪,失于濡养。风寒外束,阳气闭塞,寒性收引,表闭不开,阳郁不伸,四肢经脉失养,则发为身重,用大青龙汤解表清热;阳明里热炽盛,伤津耗气,周身经脉失于濡养则身重,用大承气汤破实攻满,或用白虎汤清阳明之热;少阳枢机不利,气机失于条达,运行不畅,经脉失养,发为身重,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疏通三焦气机,驱阳达表;少阴病肾阳虚损,水湿不化,浸于四肢,导致四肢沉重疼痛,用真武汤温阳利水;表邪不解误用灸法,表闭阳郁,火性炎上,上实下虚,故见下肢沉重麻木,用肉桂、附子等温通下焦阳气,龙骨、牡蛎等潜镇在上之浮阳,表邪不解误用下法,阳气受损,经脉失养,可见身体困重,治疗当以补益扶正为主,方用小建中汤或补中益气汤;伤寒后正气亏虚,行房事更耗伤精气,四肢失于濡养,形气两伤,故身重,治疗应以扶正为主,方用烧裩散。
关键词
身重
风寒外束
里热炽盛
气机郁滞
水湿不化
阳气受损
精气亏虚
《伤寒论》
张仲景
Keywords
heavy body
wind
-cold
external
restraint
excessive
internal
heat
qi movement stagnation
water dampness failing to trans-form
damaged yang
deficient essential qi
Treatise on Cold Damage
disease
s
Zhang Zhongjing
分类号
R2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倪青应用风药分期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经验
被引量:
1
2
作者
刘旭菲
倪青
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出处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3期1902-1907,共6页
基金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开放课题-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重点项目(JD2019SZXZD08)
北京市中医药科技发展资金项目(JCZX-2020-08)
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CI2021A01610)。
文摘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一种以多系统代谢亢进为主要表现的常见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可见心慌、手抖等症状,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倪青教授抓住甲状腺与肝生理特征及病理特点的相似性,紧扣“风气通于肝”理论,认为甲亢主要与肝脏相关,其病机早期以肝郁气滞、阴虚阳亢为主,中期以气阴两虚为主,后期以痰瘀互结为主,“风”可贯穿疾病始终,临床常结合甲亢病因病机和临床症状的特点从肝论治,并善于配伍风药分期治疗甲亢,临床效果满意,常有增效之用。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风药
肝
病证结合
分期治疗
瘿病
祛散外风
平息内风
Keywords
Hyperthyroidism
wind
-dispelling drug
Liver
Combination of
disease
and
syndrome
Treatment by stages
Goiter
Dispelling
external
wind
Extinguishing
internal
wind
分类号
R249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R259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内外风合病论治咳嗽变异性哮喘
被引量:
21
3
作者
陈燕
朱佳
机构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出处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2-114,共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473609)
文摘
从内外风合病论治咳嗽变异性哮喘,认为风为主因,肺虚风邪留恋为基本病机。急性期重在祛外风、息内风,兼顾祛痰;缓解期调理脏腑以息内风,平时还宜调摄体质,增强正气。
关键词
咳嗽变异性哮喘
内外风合病
祛外风
息内风
Keywords
cough variant asthma
disease arising from bo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wind
dispelling
external
wind
removing
internal
wind
分类号
R256.11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风药在内科疑难杂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
7
4
作者
龚杰
刘红权
机构
南京中医药大学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出处
《河南中医》
2021年第12期1790-1794,共5页
文摘
风药或具风之象,或感风之气,或禀风之性,具有升发清阳、调畅气机、胜湿、活血、引经报使、增效等作用。内科疑难杂症致病因素为"湿、郁、痰、瘀、虚",风药可用于内科疑难杂症的治疗中。郁证病机为气机不畅,风药轻扬升发,疏肝理气,畅达一身周流之气,气顺则郁自散。头痛致病因素为风、痰、瘀,风药祛风除邪,引药上行,使气血筋络通畅,通则不痛。风邪为哮病发病关键,治疗以熄风止痉平喘为大法。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湿胜则泄,以风药升举清阳,清阳得升则飧泄自愈。水肿致病因素为风、湿、瘀,风药畅通气机,调节玄府间的水液流通,助肾气化,气行则水肿自消。痹病病机为气血不通,以风药升举阳气,调畅气机,气行则血行,气血调和则痹病自除。风善行,风胜则动,故痿证辨证时应考虑风邪,在补肝肾、健脾胃的同时佐风药以增效。肿瘤病机为正气不足,邪气踞之,风药具有引经之效,可引药物直达病所,在肿瘤的治疗中具有一定优势。
关键词
风药
风邪
内风
外风
内科疑难杂症
Keywords
wind
medicine
wind
pathogen
internal
wind
external
wind
difficult
and
miscellaneous
disease
s in
internal
medicine
分类号
R285.1 [医药卫生—中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风六经辨证论治体系构建
被引量:
6
5
作者
丁元庆
机构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出处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6期719-728,共10页
基金
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第二轮建设项目(批文号:国中医药人教函〔2019〕62号)
2018年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批文号:鲁卫中发展字〔2018〕1号)
+2 种基金
齐鲁医派中医学术流派建设项目齐鲁丁氏脑科六经心法中医药特色技术(批文号:鲁卫函〔2020〕132号)
2020年度山东省中医药科技项目(批文号:鲁卫函〔2021〕46号)
2021年度齐鲁医派中医学术流派传承项目(批文号:鲁卫函〔2021〕45号)。
文摘
以六经统营卫而钤百病与“郁损六经血脉”原理为指导构建中风六经辨证体系。六经通脑而能救脑是中风六经辨证根本所在。六经病变是中风发病基础,鼓舞六经气化、通调营卫、畅达血脉是中风证治之本。依据中风发病机制,强调临证应着眼于局部以治中风,从整体以调六经,建立以营卫失常为纲、六经病证为目的中风六经辨证体系。急性中风,籍六经通脉救脑,救脑护髓以六经为基础,调气通脉着手于通调营卫;病情稳定,则六经与脑同治。中风证治立足整体,通过调六经气机、气化、通调营卫,以修复局部之血脉、脑髓、神机损伤。借鉴古今医家中风诊疗经验,根据六经病损邪实正虚之异,邪实注重风火痰瘀湿热诸邪损脉伤脑,正虚辨其营卫、气血、阴阳亏虚,构建以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病变为基础的中风六经证治体系。该体系较之当今通用之中风辨证体系虽然复杂,但可以更广泛地概括中风发病本质,涵概中风基础病变证治。同时,强调临证诊治中风当多措并举,将中风防治融为一体。
关键词
中风
外风
内风
脑血管病
六经通脑
脑统六经
辨证论治
六经救脑
六经辨证
Keywords
stroke
external
wind
internal
wi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six-meridian relating to brain
brain governing six-meridia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six-meridian rescuing brain
six-meridia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分类号
R255.2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探析从风论治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
被引量:
2
6
作者
吴童
李杰
李靖
刘丽婷
于子洋
黄明明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出处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310-314,共5页
基金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2018-1-4192)。
文摘
[目的]探析从风论治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CTD-ILD)的辨证思路,以期提高临床疗效。[方法]基于风邪致病特点"风为百病之长,善行数变,有内外之分",结合古籍文献及现有文献资料,考究风邪致病源流,从风邪致病的角度分析CTD-ILD病因病机,研究风药的有效性,并探讨对CTD-ILD的论治。[结果]CTD-ILD的临床症状、病情发展与风邪特点相契合,风邪是CTD-ILD的重要致病因素",外风犯肺"兼"内风伏肺"为疾病始动环节,内外风共同起病。疾病本质为虚,风与虚、痰、瘀、毒为病机演变的关键。临床和实验研究均证明风药治疗此病有效。病程可分为早、中、晚三期,进行分期论治,早期以疏风为主,中期以搜风为宜,晚期以息风为要,治疗时应针对病情急缓、病性虚实、正气强弱,有侧重地选用风药。[结论]"风邪致病"贯穿CTD-ILD整个病程,治疗应抓住早、中、晚三期风邪致病特点,根据虚、痰、瘀、毒等辨证施用风药。
关键词
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
肺痹-体痹
风邪
风药
内风
外风
分期
Keywords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
-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CTD-ILD)
the combination of pulmonary impediment
and
body impediment
wind
pathogen
wind
drug
internal
wind
external
wind
stages
分类号
R273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伏风理论在肺系疾病中临床运用
被引量:
1
7
作者
于明霞
王妍妍
张艺
崔红生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
出处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92-99,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2074390)。
文摘
“伏风”有先天伏风和后天伏风,先天伏风与体质有关,后天伏风又可分为内风和外风。伏风作为“伏邪”的一种,既有伏邪的致病特点,又有风邪的发病方式。正气不足是伏风形成的必要条件,外邪、情志、饮食、劳累是伏风发病的常见诱因,郁热伤阴是发病之必然转归。伏风内潜,外邪引触,内外相引致气机升降失常,三焦失序,影响气血津液代谢,产生的风、痰、火、瘀交织又成为迁延不愈的致病因素。课题组认为伏风发病,总以“扶正固本、透风达邪”为治疗原则,根据兼夹邪气不同,配合散寒、清热、解毒、润燥、滋阴、柔肝、健脾、益肾之法。课题组根据伏风之先后天、内外属性及兼夹之邪不同将伏风致病分为外邪侵袭、三焦失调和正虚不固三大类型,其中伏风内潜,外邪侵袭又可根据兼夹之邪不同分为风寒袭肺、风热犯肺、风火炽盛、风燥伤肺、肺热阴伤;伏风内动,三焦失调根据伏风潜伏脏腑不同分为肝风内动,上焦失序、脾风内伏,中焦失运、肾风内藏,下焦失济;先天伏风,正虚不固因其自身禀赋特点归于第三类,并对不同证型给予不同方药辨证论治。充分理解伏风理论,有利于对肺系外内合邪、反复发作,缠绵不愈的病机特点作出合理解释。通过对“伏风”致病的病机、治疗原则及辨证施治的详细论述,阐明了“伏风”在肺系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以期启发临证。
关键词
伏风内潜
内风
外风
透风达邪
肺系疾病
Keywords
internal
accumulation of latent
wind
internal
wind
external
wind
ventilating
wind
to expel pathogen
pulmonary
disease
s
分类号
R2-0 [医药卫生—中医学]
R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R242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R287 [医药卫生—中药学]
R563 [医药卫生—呼吸系统]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伤寒论》身重病因病机
张元熙
《河南中医》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倪青应用风药分期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经验
刘旭菲
倪青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从内外风合病论治咳嗽变异性哮喘
陈燕
朱佳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2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风药在内科疑难杂症中的应用
龚杰
刘红权
《河南中医》
2021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中风六经辨证论治体系构建
丁元庆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探析从风论治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
吴童
李杰
李靖
刘丽婷
于子洋
黄明明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伏风理论在肺系疾病中临床运用
于明霞
王妍妍
张艺
崔红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