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olution of treatment options for 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
1
作者 Tao Ren Jia-Hui Guan +2 位作者 Yu Li Nan-Nan Li Zheng Li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24年第9期831-835,共5页
A recent study published in World J Clin Cases addressed the optimal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for 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JIA).Herein,we outline the progress in drug therapy of JIA.NSAIDs hav... A recent study published in World J Clin Cases addressed the optimal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for 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JIA).Herein,we outline the progress in drug therapy of JIA.NSAIDs have traditionally been the primary treatment for all forms of JIA.NSAIDs are symptom-relief medications,and well tolerated by patients.Additionally,the availability of selective NSAIDs further lower the gastrointestinal adverse reactions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NSAIDs.Glucocorticoid is another kind of symptom-relief medications with potent anti-inflammatory effect.However,the frequent adverse events limit the clinical use.Both NSAIDs and glucocorticoid fail to ease or pre-vent joint damage,and the breakthrough comes along with the 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DMARDs).DMARDs can prevent disease pro-gression and reduce joint destruction.Particularly,the emergence of biologic DMARDs(bDMARDs)has truly revolutionized the therapeutics of JIA,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synthetic DMARDs.As a newly developed class of drugs,the places of most bDMARDs in the management of JIA remain to be well estab-lished.Nevertheless,the continuous evolution of bDMARDs raises hopes of improving long-term disease outcomes for J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 TREATMENT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 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 EVOLUTION
下载PDF
纳米载药技术在几种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模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罗仁幸 王妍妍 黄功华 《中南药学》 2023年第7期1890-1896,共7页
自身免疫性疾病(AD)是由于自身抗原免疫耐受紊乱导致机体损害的一类疾病。大多数患者在临床诊断期间常出现组织破坏和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对AD的治疗主要包括广谱抗炎药物或非特异性的免疫抑制药物。然而,长期和广泛使... 自身免疫性疾病(AD)是由于自身抗原免疫耐受紊乱导致机体损害的一类疾病。大多数患者在临床诊断期间常出现组织破坏和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对AD的治疗主要包括广谱抗炎药物或非特异性的免疫抑制药物。然而,长期和广泛使用免疫抑制剂和细胞毒性药物会降低身体的正常免疫反应,并增加罹患癌症和感染的潜在风险。作为一项有巨大潜力的生物医学领域新技术,纳米载药技术具有可控、稳定和靶向性的特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AD等疾病的治疗中。本文综述了纳米载药技术在几种常见AD中的最新应用研究,旨在为后续基于纳米载药技术的治疗方法提供新的思路,并支持临床应用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载药 自身免疫性疾病 抗风湿药物
下载PDF
微创针刀镜联合DMARDs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关节液CCL19、 CXCL12、RANKL水平的影响
3
作者 张宏雁 张勇 张梦云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24期2933-2937,2948,共6页
目的 探讨微创针刀镜联合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DMARDs)治疗对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RRA)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膝关节关节液C-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19(CCL19)、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水平的... 目的 探讨微创针刀镜联合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DMARDs)治疗对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RRA)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膝关节关节液C-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19(CCL19)、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0例RR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接受DMARDs治疗,观察组在DMARDs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微创针刀镜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治疗前后的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定量表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及膝关节关节液中CCL19、CXCL12和RANKL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ESR、血清CRP水平、疼痛VAS评分及膝关节关节液CCL19、CXCL12、RANKL水平较治疗前降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定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的上述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创针刀镜联合DMARDs治疗RRA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DMARDs治疗,可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疾病活动度、炎症反应,这可能与其能够更有效地降低膝关节关节液中的CCL19、CXCL12、RANKL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 微创针刀镜 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 临床效果 膝关节 关节液 C-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19 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12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下载PDF
来氟米特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志宏 傅得兴 封宇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96-498,共3页
来氟米特(LEF)是一种具有抗感染和免疫抑制作用的异噁唑类抗风湿性药物(DMARD),现已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免疫介导性疾病。LEF活性代谢产物的t1/2较长(大约2周),即使在停药后,也可出现严重的... 来氟米特(LEF)是一种具有抗感染和免疫抑制作用的异噁唑类抗风湿性药物(DMARD),现已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免疫介导性疾病。LEF活性代谢产物的t1/2较长(大约2周),即使在停药后,也可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并且不良反应的消除时间也相应延长,因此LEF的不良反应和合理应用自上市就受到各国药品管理部门的关注。本文对LEF的不良反应及其合理应用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风湿药 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疗法 联合
下载PDF
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40例 被引量:4
5
作者 闵月 徐琴英 +5 位作者 王丽峰 宋晓翔 倪征 程江 封其华 李晓忠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082-1084,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全身型40例的临床和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6月~2004年6月住院的40例JIA全身型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等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有发热及关节炎症状,部分出现皮疹或内脏损... 目的探讨儿童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全身型40例的临床和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6月~2004年6月住院的40例JIA全身型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等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有发热及关节炎症状,部分出现皮疹或内脏损害。治疗以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为主,必要时加慢作用抗风湿药或激素,预后较好。结论对于长期反复发热,有内脏损伤,关节炎症状明显,或需大剂量激素才能缓解症状者,应尽早加用慢作用抗风湿药,有利于控制病情,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抗炎药 非甾体类 抗风湿药
下载PDF
蛋白激酶抑制剂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6
作者 罗兴燕 唐媚 +1 位作者 邹强 林治华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102-106,共5页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发病率高、患病人口多,目前抗风湿性关节炎疾病缓解药物(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DMARD)主要是针对关键细胞因子靶点的生物制剂,但生物制剂面临着患者需要反复注射、价格昂贵...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发病率高、患病人口多,目前抗风湿性关节炎疾病缓解药物(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DMARD)主要是针对关键细胞因子靶点的生物制剂,但生物制剂面临着患者需要反复注射、价格昂贵等不足而不能满足RA的治疗。新开发DMARD药物已有针对Janus激酶(Januskinase,JAK)、脾酪氨酸激酶(spleen tyrosine kinase,Syk)、p38激酶的抑制剂进入临床试验研究,蛋白激酶抑制剂的研发将为RA的治疗带来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抗风湿性关节炎疾病缓解药物 蛋白激酶抑制剂
下载PDF
治疗207例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利用及成本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朱秀美 郭代红 +2 位作者 任浩洋 张志萍 王东晓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2年第3期159-160,共2页
目的 :对目前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利用和费用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我院1999年1月~2000年6月类风湿关节炎住院患者的药物利用及成本消耗情况。结果 :在207例中 ,总有效率为99%。用药方式以四药联用最多 ,占31 ... 目的 :对目前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利用和费用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我院1999年1月~2000年6月类风湿关节炎住院患者的药物利用及成本消耗情况。结果 :在207例中 ,总有效率为99%。用药方式以四药联用最多 ,占31 40 % ;给药途径以口服最多 ,价格相对低廉。结论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药物以口服为主。治疗模式应根据具体病情和预后指征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治疗 药物利用 成本分析 非甾体抗炎药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8
作者 兰芬 阳凌燕 管剑龙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期38-42,共5页
近年来,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药物的研发有较大进展。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白介素(IL)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和改善病情抗风湿药都有新品种出现,并且在临床广泛应用。本文对上述药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做一综述。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抑制剂 肿瘤坏死因子 抑制剂 白介素 改善病情抗风湿药 综述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慢作用药治疗3年以上随访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肖征宇 曾庆馀 +1 位作者 黄少弼 许杰洲 《颈腰痛杂志》 1999年第3期170-171,共2页
目的:了解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雷公藤多甙以及三种药物联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远期疗效。方法:46 例活动性 A S 分别给予柳氮磺胺吡啶 、甲氨蝶呤、雷公藤多甙以及三种药物联合治疗3 年以上,通过观察晨僵、腰痛、实验室及... 目的:了解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雷公藤多甙以及三种药物联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远期疗效。方法:46 例活动性 A S 分别给予柳氮磺胺吡啶 、甲氨蝶呤、雷公藤多甙以及三种药物联合治疗3 年以上,通过观察晨僵、腰痛、实验室及放射学检查以及医师与患者全面评价的变化来确定疗效。结果:总临床疗效分别为显效8 26 % ,有效152 % 。有565 % 患者经单种慢作用药治疗可以控制病情发展,65 % 病例需应用两种以上慢作用药,尤其是“重症 A S”。37 % 患者疗程中因疗效、副作用、药源、经济等问题需要更换其他药物。结论: 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及雷公藤多甙对 A S 均有不同程度的远期疗效,不失为治疗 A S 的有效慢作用药。 A S 治疗应注意个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慢作用药 治疗随访
下载PDF
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不同组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0
作者 郭雨凡 武剑 王鸣军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3年第7期19-21,34,共4页
目的:比较应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不同组合短期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接受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单药或二联治疗的RA患者132例随访12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单药组31例和联合用药组101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活动性... 目的:比较应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不同组合短期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接受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单药或二联治疗的RA患者132例随访12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单药组31例和联合用药组101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活动性和疗效评价指标,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采用联合治疗方案占76.52%。各二联治疗组ACR20改善率相近;联合用药组疾病活动性高于单药组。大多数患者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差异,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组最高。结论:RA大多采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联合治疗,各种联合用药方案均安全有效;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不良反应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联合治疗 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 安全性 疗效
下载PDF
缓作用药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中的地位 被引量:2
11
作者 许杰州 曾庆馀 +2 位作者 黄少弼 肖征宇 林秋强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00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 探讨柳氮磺吡啶(SSZ)、雷公藤多甙(T2)、甲氨蝶呤(MTX)等缓作用抗风湿药在强直性脊柱炎(AS)治疗中的地位。方法 追踪230例AS0.5~8a治疗情况,观察其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等方面的变化。结果 单独和联合用药均可使临床和实验室... 目的 探讨柳氮磺吡啶(SSZ)、雷公藤多甙(T2)、甲氨蝶呤(MTX)等缓作用抗风湿药在强直性脊柱炎(AS)治疗中的地位。方法 追踪230例AS0.5~8a治疗情况,观察其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等方面的变化。结果 单独和联合用药均可使临床和实验室指标得到改善,部分病人骶髂关节炎得到控制甚至改善;髋关节受累者骶髂关节炎较重。结论 SSZ、T2、MTX均对AS有效,SSZ对中轴型AS也有效,联合用药可提高疗效;AS治疗应在3a以上;髋受累是病情严重性及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缓作用抗风湿药 药物疗法
下载PDF
抗风湿类中成药中添加糖皮质激素的检测 被引量:15
12
作者 刘金艳 赵春杰 王超众 《中国药品标准》 CAS 2008年第6期424-427,共4页
目的:建立检测抗风湿类中成药中可能添加5种糖皮质激素的定性、定量方法。方法:随机抽查市场上销售的十种抗风湿类中成药,采用TLC、HPLC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硅胶G薄层板上,以二氯甲烷-乙醚-甲醇-水(385∶60∶15∶2)为展开剂,喷... 目的:建立检测抗风湿类中成药中可能添加5种糖皮质激素的定性、定量方法。方法:随机抽查市场上销售的十种抗风湿类中成药,采用TLC、HPLC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硅胶G薄层板上,以二氯甲烷-乙醚-甲醇-水(385∶60∶15∶2)为展开剂,喷以碱性四氮唑蓝试液显色,供试品与醋酸泼尼松对照品呈相同位置与颜色斑点,Rf值为0.62。流动相:以乙腈-水为流动相,采用剃度洗脱,样品与对照品均实现基线分离。HPLC法对醋酸泼尼松定量分析,线性范围50~200mg·mL-1,R=0.9993。结论:本法简便、快速、分离效果好、精密度、准确度高,可用于中成药复杂化学环境中添加糖皮质激素的定性、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风湿中成药 醋酸泼尼松 HPLC法
下载PDF
7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断有效用药治疗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余静 冯林 《西部医学》 2006年第4期427-428,共2页
目的了解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中断改变病情药(DM ARD s)的原因,以提高对RA的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门诊及住院RA患者136例,记录人口统计学资料、临床资料、中断DM ARD s的原因:比较停药组与未停药组之间的差异,分析中断DM AR... 目的了解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中断改变病情药(DM ARD s)的原因,以提高对RA的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门诊及住院RA患者136例,记录人口统计学资料、临床资料、中断DM ARD s的原因:比较停药组与未停药组之间的差异,分析中断DM ARD s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患者中54.4%停用DM ARD s。停药原因依次为:自觉无效、担心药物副作用、症状减轻、出现药物副作用、经济困难、购药困难、患其它疾病。停药组与未停药组比较,在病程、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血沉(E sR)及类风湿因子水平(RF)、低经济收入、低教育程度及是否专科治疗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RA患者停用DM ARD s发生率高,其停药原因是多方面的,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中断用药 延误病情 专科治疗
下载PDF
抗风湿药物的肝损害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升云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8期622-626,共5页
目前风湿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较过去有了迅速的发展,随着新药物的不断出现及应用,药物的肝毒性愈发受到广泛的重视。在所有抗风湿药物中糖皮质激素的肝毒性发生率相对较低。几乎绝大多数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均可引起肝功能异常,如血... 目前风湿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较过去有了迅速的发展,随着新药物的不断出现及应用,药物的肝毒性愈发受到广泛的重视。在所有抗风湿药物中糖皮质激素的肝毒性发生率相对较低。几乎绝大多数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均可引起肝功能异常,如血清转氨酶轻度增高,但是有明显临床症状的肝损害非常少见,不同种类的NSAIDs引起肝损害确切的发生率尚不十分明确。改变病情抗风湿药多数存在一定肝毒性,因作用机制不同,副作用发生也各异,如环孢素肝毒性明显,而羟氯喹相对少见。对生物制剂肝毒性的报道目前不多,且生物制剂临床上往往与其他抗风湿药物同时应用,以致肝损伤的原因不易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风湿药物 肝损伤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联合抗风湿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54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婉 《中国药业》 CAS 2018年第1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抗风湿类药物(DMARD)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方法选择医院接受治疗的RA患者10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和联合组54例,均给予DMARD药物羟氯喹和来氟米特治疗,联合组患者加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泼尼松治疗。结果...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抗风湿类药物(DMARD)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方法选择医院接受治疗的RA患者10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和联合组54例,均给予DMARD药物羟氯喹和来氟米特治疗,联合组患者加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泼尼松治疗。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81%(χ~2=7.428,P<0.05);联合组患者RA彻底消失及药物治疗总时长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晨僵时间明显缩短,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及疾病活动性评分(DAS)均明显减小或降低,且联合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单纯DMARD治疗RA,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更明显,可更快地控制RA的炎性反应,缓解临床症状,有利于患者预后改善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抗风湿类药物 糖皮质激素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6
作者 苏雨荷 王刚 +2 位作者 文振华 田锋 李敬扬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857-862,共6页
目的了解类风湿关节炎(RA)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并总结相关文献,对国内外RA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RA的发病机制包括炎性细胞因子、炎性介质和自身抗体的介导及细胞内信号传递。RA的治疗药物有... 目的了解类风湿关节炎(RA)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并总结相关文献,对国内外RA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RA的发病机制包括炎性细胞因子、炎性介质和自身抗体的介导及细胞内信号传递。RA的治疗药物有糖皮质激素(GCs)、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传统合成的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csDMARDs)、生物类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bDMARDs)和靶向合成类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tsDMARDs)等。结论近年来,将csDMARDs与bDMARDs或tsDMARDs联用取得了更好的临床效果,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缓患者关节损伤的放射学进展,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RA) 糖皮质激素(GCS)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抗风湿药物
下载PDF
关于雷公藤多甙在抗风湿治疗地位的思考
17
作者 曾庆馀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1995年第1期40-42,共3页
关于雷公藤多甙在抗风湿治疗地位的思考曾庆馀关键词雷公藤,抗风湿药雷公藤制剂在风湿病治疗中的地位,即属慢作用缓解症状药,抑或有控制病情作用,尚无定论[1,2]。本文就临床所见典型病例进行讨论。[例1]女,7岁。因间歇发... 关于雷公藤多甙在抗风湿治疗地位的思考曾庆馀关键词雷公藤,抗风湿药雷公藤制剂在风湿病治疗中的地位,即属慢作用缓解症状药,抑或有控制病情作用,尚无定论[1,2]。本文就临床所见典型病例进行讨论。[例1]女,7岁。因间歇发热5年多,经皮肤、肌肉活检证实皮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抗风湿药 风湿疾病 症状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常用药物治疗方案及进展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金堂 王波 季卫平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3期193-196,共4页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非化脓性增生性滑膜炎为主的对称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最初会影响小关节,逐渐发展为大关节,最后影响皮肤、眼睛、心脏、肾脏和肺部。RA发病机制特殊,目前虽诊疗手段繁多,却暂无完美诊疗手段。现有的用于治疗RA...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非化脓性增生性滑膜炎为主的对称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最初会影响小关节,逐渐发展为大关节,最后影响皮肤、眼睛、心脏、肾脏和肺部。RA发病机制特殊,目前虽诊疗手段繁多,却暂无完美诊疗手段。现有的用于治疗RA的药物诸如甲氨蝶呤类慢性抗风湿类药物(DMARDs)、类固醇(GC)、非类固醇消炎药(NSAIDs),TNF因子抑制剂(TNF inhibitor)以及新型药剂载体如聚合物胶体(Polymer colloids)等。传统药物治疗上虽有明确控制症状及适应范围的优势,然具有较大毒副作用,以GCs尤为突出。除这些药物治疗RA之外,手术治疗及其他方式的治疗如心理干预治疗等有待研究。故本文参考各大文献数据库中最新的相关文献作一简短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类固醇消炎药 慢性抗风湿类药物 糖皮质激素 TNF因子抑制剂 聚合物胶体
下载PDF
抗风湿药物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5
19
作者 饶莉 崔刘福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12-1017,共6页
目的探讨抗风湿药物(DMARDs)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早发性动脉硬化的效果和机制,为减少RA患者心血管意外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72例早期RA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检测红细胞沉降速率(ESR)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评价患者炎症情... 目的探讨抗风湿药物(DMARDs)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早发性动脉硬化的效果和机制,为减少RA患者心血管意外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72例早期RA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检测红细胞沉降速率(ESR)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评价患者炎症情况,并监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以及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D-FMD)。在研究过程中使用疾病程度指数评级标准(DAS28)评估RA疾病严重程度,使用健康评估问卷-伤残指数(HAQ-DI)评级标准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根据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应用甲氨蝶呤(MTX)、羟氯喹(HCQ)和柳氮磺吡啶(SSZ)3种药物单独或者联合治疗。结果治疗1年后,ESR、hs-CRP、DAS28与HAQ-DI均有显著改善(均P<0.01),同时患者的血脂状况也有明显变化。体质量指数(BM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治疗1年后cIMT值(0.43±0.08)mm比基础水平(0.50±0.16)mm显著下降(P=0.002)。FMD%由基础水平5.26升高至7.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结论使用DMARDs对RA进行早期干预不仅能有效控制病情,而且可以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还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引起的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风湿药物 关节炎 风湿性 血脂 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关节病型银屑病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熊菲 杨青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7年第4期245-248,共4页
关节病型银屑病是一种累及皮肤和关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治疗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本文就其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综述。
关键词 关节型银屑病 抗风湿药 生物制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