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认识儿童的“科学”进路及其批判 被引量:4
1
作者 孙爱琴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30,共10页
19世纪末20世纪初,心理学范式下的儿童研究运动,开启了揭示儿童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路径,形成科学主义儿童认识论。这一认识倾向,基于年龄分期、“发现”儿童、定义儿童的未成熟性等,逐渐建构起一系列关于儿童的现代性概念。但现代儿... 19世纪末20世纪初,心理学范式下的儿童研究运动,开启了揭示儿童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路径,形成科学主义儿童认识论。这一认识倾向,基于年龄分期、“发现”儿童、定义儿童的未成熟性等,逐渐建构起一系列关于儿童的现代性概念。但现代儿童的主体性境况并不客观,对象化和他者化比较突出。“发现”儿童的同时,也发现了成人,发现了儿童—成人二分的认识框架,致使儿童的自由和幸福岌岌可危。现代教育的积极努力,也偏偏造就出更加贫穷和无助的儿童。祛魅与隐忧并存,这是科学主义儿童认识论的典型症候,也是新的迷魅。反思科学主义的儿童认识论,作为弱者的儿童,依然在反抗,在教育中聆听儿童,就能获得一个富有的儿童。儿童话语的形成促成“新”儿童的诞生,同时,也促成“新”的成人、“新”的教育学的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认识论 科学主义 祛魅 迷魅 隐忧
下载PDF
祛魅与存真——人工智能时代的艺术存在方式探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高迎刚 李成蹊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93-101,共9页
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更新迭代,艺术的存在方式也重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人工智能时代的艺术存在方式,其最核心的内容依然是亘古常新的艺术与技术之间的关系问题。如果说19世纪以来摄影与录像、扫描与复制等技术的不断进步,已经促... 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更新迭代,艺术的存在方式也重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人工智能时代的艺术存在方式,其最核心的内容依然是亘古常新的艺术与技术之间的关系问题。如果说19世纪以来摄影与录像、扫描与复制等技术的不断进步,已经促使人们对传统艺术的存在方式产生了越来越深的怀疑;那么20世纪中后期以来逐渐发展起来的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方兴未艾的人工智能技术,则彻底颠覆了人们对传统艺术存在方式的认知。伴随着技术性因素的不断发展,艺术的本质属性也在“祛魅”与“存真”的变迁与坚持中愈发清晰。未来的人工智能技术能否具备艺术创意的能力,已经不是技术本身的问题。艺术之为艺术,归根结底并不取决于技术性因素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艺术 存在方式 祛魅 存真
下载PDF
祛魅与返魅:太极拳技击的理性审视
3
作者 刘金钟 米靖 黄康辉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74,共8页
太极拳技击的发展演进是太极拳技击形象从祛魅走向返魅的逻辑进程。以马克斯·韦伯的祛魅理论为切入点,运用文献资料、历史研究、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理性审视传统太极拳技击的祛魅历程及其所引发的危机,进而提出现代太极拳技击形... 太极拳技击的发展演进是太极拳技击形象从祛魅走向返魅的逻辑进程。以马克斯·韦伯的祛魅理论为切入点,运用文献资料、历史研究、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理性审视传统太极拳技击的祛魅历程及其所引发的危机,进而提出现代太极拳技击形象的返魅路径。研究认为:(1)“克力斯玛”光环加持、操化传习与对抗的“缺席”以及技击的“求巧”指向使得传统太极拳技击的祛魅化发展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2)学术祛魅与实践祛魅共同构成了两条太极拳技击的演进脉络,并引发了对太极拳技击的信任崩塌、技击技术至上主义盛行等危机。(3)现代太极拳技击形象的返魅理路应以太极推手项目为抓手,彰显太极拳技击之门内形象;以综合格斗竞技场、警务实战为应用平台,重塑太极拳技击之门外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魅 返魅 太极拳技击 太极推手 综合格斗 警务实战
下载PDF
尴尬的台湾“民意”——论台湾政治中“民意”的祛魅
4
作者 陈星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24年第2期1-17,共17页
中国台湾民意顶着“神圣”的光环,俨然是中国台湾政治的正当性基础。不过现实政治中公共意志的价值意涵不断遭到挤压,工具意涵却无限扩张。“民意表达”事实上被转化成为大规模动员后的观点呈现,民意呈现也因此变成了技术问题而不是价... 中国台湾民意顶着“神圣”的光环,俨然是中国台湾政治的正当性基础。不过现实政治中公共意志的价值意涵不断遭到挤压,工具意涵却无限扩张。“民意表达”事实上被转化成为大规模动员后的观点呈现,民意呈现也因此变成了技术问题而不是价值问题。进而,民意呈现成为可引导、可塑造的观点产制过程。“观念茧房”的建构与强化加强了民意引导与塑造的效果,导致社会理性反思能力的进一步萎缩。民意对政治结构与政治生态的制约作用逐步减弱,政治系统内部的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意志 祛魅 大众观点 民意产制 观念茧房
下载PDF
祛魅·复魅·共生:《三体》中的后人类生态伦理
5
作者 鲁亚萍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3-128,共6页
《三体》末世危机中呈现的后人类生存状态不仅是叙事主线,也是人类面对各种生存危机的多重伦理反思。小说在毁灭和新生的语境中,描述了地球人、星舰人和外星人的生存环境和状态,构建了一种全新的后人类生态伦理,展现了人文主义的祛魅,... 《三体》末世危机中呈现的后人类生存状态不仅是叙事主线,也是人类面对各种生存危机的多重伦理反思。小说在毁灭和新生的语境中,描述了地球人、星舰人和外星人的生存环境和状态,构建了一种全新的后人类生态伦理,展现了人文主义的祛魅,自然和物质的复魅,以及人与机器和谐共生的可能性。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下,为人类所面临的环境污染、生态崩坏、人工智能威胁等,提供了一种新的应对策略,强调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机器之间合作共生的后人类生态伦理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魅 复魅 共生 《三体》 后人类生态伦理
下载PDF
城市设计之魅:“乱糟糟”的日常
6
作者 胡兴 《建筑师》 CSSCI 2024年第3期25-30,共6页
通过将魅惑不清、高度混杂的日常生活,视为城市设计中难以被理性化的处理对象,本文分别从认识论与方法论上讨论了设计师应该如何理解并拥抱这种日常之魅。
关键词 日常生活 城市设计 祛魅
下载PDF
数字拜物教的赋魅、祛魅及超越
7
作者 王阳阳 《理论建设》 2024年第5期81-92,共12页
在数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数字化作为一种“新质料”被运用到生产经营之中,其目的在于更好地满足资本增殖的需求;这一过程伴随的是拜物教新形态的产生,即数字拜物教。数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数字生产力诸要素结合起来的社会形式,从中... 在数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数字化作为一种“新质料”被运用到生产经营之中,其目的在于更好地满足资本增殖的需求;这一过程伴随的是拜物教新形态的产生,即数字拜物教。数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数字生产力诸要素结合起来的社会形式,从中可以看出数字拜物教之“魅”何以展现自身及其生成机理,进而可以揭示数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如何以“迂回”的方式表现数字生产关系并满足资本增殖需求。因此,设计超越资本主义数字拜物教的解决方案,就应从数字技术、制度和资本三个层次入手,以尊重和维护劳动者的权益为落脚点,规范数字技术应用,规范和限制数字资本的作用范围,使人们公平共享占有数字资源。中国数字化实践则为消除数字拜物教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拜物教 资本批判 赋魅 祛魅 超越
下载PDF
“乡愁乌托邦”的祛魅叙事——论黄锦树和他的马华文学
8
作者 骆江瑜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82-89,共8页
黄锦树对原乡神话的警惕使他跳出“故国三千里”的思乡之情和“乡关何处”的弃儿心态,以坚实的本土认同和深情地在地书写指向马华族裔深层的文化心理——落叶生根,祛“乡愁乌托邦”之魅。从南洋风物的复刻到文化心理的回溯,从重振华语... 黄锦树对原乡神话的警惕使他跳出“故国三千里”的思乡之情和“乡关何处”的弃儿心态,以坚实的本土认同和深情地在地书写指向马华族裔深层的文化心理——落叶生根,祛“乡愁乌托邦”之魅。从南洋风物的复刻到文化心理的回溯,从重振华语文学到重塑家国想象脉络,黄锦树作为新生代的代表人物,积极革新马华文学,呈现出与前生代、中生代决然割裂的先锋姿态。在写作技巧和表现内容上大胆进行再造,坚持地域书写,重塑文化心理,在马华文学的现代性转型中取得了不容忽视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华文学 乡愁乌托邦 祛魅 黄锦树
下载PDF
人类音乐的“祛魅”与“复魅”——评《音乐人类:一种地球上的生命史》
9
作者 杨宗颖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8-68,共11页
《音乐人类:一种地球上的生命史》是迈克尔·斯皮策(Michael Spitzer)撰写的一部全面而深刻的音乐历史类著作,旨在以全球视野探究人类与音乐、自然的互动关系。通过梳理全书的写作逻辑和章节布局,可试图从中挖掘出该书“去中心化”... 《音乐人类:一种地球上的生命史》是迈克尔·斯皮策(Michael Spitzer)撰写的一部全面而深刻的音乐历史类著作,旨在以全球视野探究人类与音乐、自然的互动关系。通过梳理全书的写作逻辑和章节布局,可试图从中挖掘出该书“去中心化”的写作基调;通过对本书所采用的多学科视角进行评述,可以看出作者追溯了音乐在人类生命、历史和进化中的作用和意义,从而实现对传统音乐史观的“祛魅”。此外,通过展示音乐如何在互动中影响和定义人类自身,不仅为我们理解音乐在人类生命中的意义提供了新的视角,也看出作者试图对人类自然音乐性进行“复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迈克尔·斯皮策 《音乐人类:一种地球上的生命史》 祛魅 复魅
下载PDF
康德崇高美学思想对网络文化审美主体建构的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付丽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3-36,共4页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文化迅速发展起来。然而,网络不但承载优秀进步作品,也展现并传播低俗、有害的内容,这造成了网络文化主体的审美困境。康德关于崇高的美学思想独具内蕴,具有许多合理成分,因而应该重返康德,借助其崇高美学...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文化迅速发展起来。然而,网络不但承载优秀进步作品,也展现并传播低俗、有害的内容,这造成了网络文化主体的审美困境。康德关于崇高的美学思想独具内蕴,具有许多合理成分,因而应该重返康德,借助其崇高美学思想进行新的祛魅,从而使网络文化审美主体成功实现自身理性审美主体的建构。面对网络文化,审美主体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心意能力";应该充分借鉴康德认为崇高感的根源在道德的思想,发挥道德在审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应该真正把人作为目的,高扬人文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化 网络文化审美主体 康德崇高美学思想 祛魅(disenchantment)
下载PDF
生活政治学的发端及关注的问题——政治学研究的祛魅与解咒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丽江 刘婧 郭凡路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1-35,共5页
全球化条件下丰富的生活政治将激活社会各个层面和生活世界的各种微观权力的话语和力量,形成多元差异和互动的社会调控体系,形成生活政治学产生的条件;生活政治学将揭示生活政治的规律特点及对人们当代生活的巨大价值。生活政治学在当... 全球化条件下丰富的生活政治将激活社会各个层面和生活世界的各种微观权力的话语和力量,形成多元差异和互动的社会调控体系,形成生活政治学产生的条件;生活政治学将揭示生活政治的规律特点及对人们当代生活的巨大价值。生活政治学在当前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具有特别意义,因为社会需要用个体的方案来解决系统的矛盾,使人们能够在孤独、普遍焦虑的现代社会中,建立个人的社会支持网络,逐步靠近自由人联合体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政治学 全球 个体 祛魅
下载PDF
网络文学的审美特征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哲平 涂苏琴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2-118,共7页
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学样式,网络文学不仅完全打破了有史以来纸介质印刷文学独占文坛的垄断格局,而且以其迥异于纸介质印刷文学的创作方式、存在方式、传播方式、接受方式及价值取向,呈现出自由言说的快乐审美、虚拟世界的临场审美和读写... 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学样式,网络文学不仅完全打破了有史以来纸介质印刷文学独占文坛的垄断格局,而且以其迥异于纸介质印刷文学的创作方式、存在方式、传播方式、接受方式及价值取向,呈现出自由言说的快乐审美、虚拟世界的临场审美和读写交互的动态审美等审美特征,进而向传统文学发起了挑战。由“第四媒体”引发的文学革命,则有可能从整体上改变文学格局,乃至打造出崭新的文学社会学和文学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审美 祛魅 虚拟 交互
下载PDF
试论小儿纯阳学说地位的演变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凯文 陈晓涵 +1 位作者 王晓聪 李成卫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230-233,共4页
纯阳学说是中医对小儿体质的理论归纳,“纯阳”先由术数范畴进入道教术语体系,由道教引入中医学领域;唐末内丹学的兴起为纯阳学说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土壤;金元时期,医家以纯阳学说为理论依据,用药多以寒凉为主,确立纯阳学说的权威性,是典... 纯阳学说是中医对小儿体质的理论归纳,“纯阳”先由术数范畴进入道教术语体系,由道教引入中医学领域;唐末内丹学的兴起为纯阳学说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土壤;金元时期,医家以纯阳学说为理论依据,用药多以寒凉为主,确立纯阳学说的权威性,是典型的“赋魅”过程;明清时期,医家对纯阳学说的无限扩大提出质疑,并提出“稚阴稚阳”学说作为重新诠释纯阳学说的新思路,是一个“祛魅”过程。文章引入“赋魅”“祛魅”的概念,分析探讨小儿纯阳学说学术地位演变过程,深入理解各时期中医理论认知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阳学说 赋魅 祛魅 内丹学 稚阴稚阳
下载PDF
祛魅、复魅与社会秩序的重建 被引量:24
14
作者 任剑涛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4-144,共11页
按照马克斯.韦伯对现代精神特质的概括,现代就是"理性祛除巫魅"。祛魅作为现代处置神性信仰与公共秩序二元化方略的准确反映,长期以来被人们解读为一种反对宗教介入公共生活的现代姿态。其实,这种偏狭的"现代"忽略... 按照马克斯.韦伯对现代精神特质的概括,现代就是"理性祛除巫魅"。祛魅作为现代处置神性信仰与公共秩序二元化方略的准确反映,长期以来被人们解读为一种反对宗教介入公共生活的现代姿态。其实,这种偏狭的"现代"忽略了信仰对于人类生活的意义,并因此无法完整理解现代生活公私两个世界的互动关系。20世纪50年代开始至今,宗教的复兴运动促使人们在祛魅之外看到由复魅象征着的人类另一种生活模式。由此人们可以认识到宗教之于人心秩序、理性之于社会秩序的高度相关性。宗教的价值就此再获肯定。而掌握世俗权力的人们,也就不再具有以无神论的方式处置有神论问题的理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魅 复魅 社会秩序 无神论 有神论
下载PDF
魔法与科学:人工智能的教育迷思及其祛魅 被引量:24
15
作者 杨欣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31,共14页
面对人工智能这类划时代的伟大技术,人们若完全无视它的科学传承,甚至将其视作“魔法”来欣赏和接受,就会产生典型的教育迷思:高估人工智能带来的教育变革;高估人工智能独立于人的教育功能;将人工智能视作“因材施教”的完美载体;将人... 面对人工智能这类划时代的伟大技术,人们若完全无视它的科学传承,甚至将其视作“魔法”来欣赏和接受,就会产生典型的教育迷思:高估人工智能带来的教育变革;高估人工智能独立于人的教育功能;将人工智能视作“因材施教”的完美载体;将人工智能包装成“万能解药”。究其原因:一是人工智能与公众认知的科学鸿沟;二是人工智能届历来盛行的“浮夸风”;三是“教育+人工智能”内涵的不确定性;四是不负责任的漫谈却言之无物。未来要祛除人工智能的教育迷思,亟需秉持科学的“求真”精神,超越“喜怒哀乐”的情绪和技术应用的狭隘,逻辑、理性、批判地在“教育+人工智能”问题上观察现象、试验方法、比较结果、收集证据以及凝练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教育迷思 祛魅 科学
下载PDF
形象的祛魅——论本雅明的视觉思想 被引量:10
16
作者 周计武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2-140,共9页
视觉文化转向使视觉形象日益成为文化研究中的核心问题。形象之所以具有魔力是因为它拥有光韵。光韵具有不可接近的神圣性、此时此地的本真性和凝神静观的视觉性。在本雅明的形象思考中,以波德莱尔、普鲁斯特、卡夫卡等为代表的先锋艺... 视觉文化转向使视觉形象日益成为文化研究中的核心问题。形象之所以具有魔力是因为它拥有光韵。光韵具有不可接近的神圣性、此时此地的本真性和凝神静观的视觉性。在本雅明的形象思考中,以波德莱尔、普鲁斯特、卡夫卡等为代表的先锋艺术是一种形象被"祛魅"了的艺术,即"后光韵"艺术。"形象的祛魅"有两个层面的内涵:一是形象的去神圣化,即打碎笼罩在形象周围的神圣光环,使其人性化、世俗化;二是形象的去审美化,即打破美的形式规范,使形象变形、扭曲、夸张,以碎片化的形式呈现"片段的、谜一样的视觉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文化转向 光韵 形象的祛魅 讽喻 拯救性批判
下载PDF
世界的“祛魅”与现代精神世界的重建——由马克斯·韦伯展开的思考 被引量:8
17
作者 韩升 李筱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7-56,共10页
对于韦伯而言,世界的“祛魅”意味着人类认知和理解世界方式的重大转变,以理性化为本质特征的科学话语取代了以信仰为本质特征的宗教话语成为最重要的世界叙事方式。世界的“祛魅”是现代性启蒙精神的重要表现,为人类实现自我解放和社... 对于韦伯而言,世界的“祛魅”意味着人类认知和理解世界方式的重大转变,以理性化为本质特征的科学话语取代了以信仰为本质特征的宗教话语成为最重要的世界叙事方式。世界的“祛魅”是现代性启蒙精神的重要表现,为人类实现自我解放和社会解放提供了思想前提,但也引发了人类价值取向领域内的“诸神之争”,造成了社会的体制化、非人化和彻底的官僚化,抹杀了西方文明中提倡的自主个性。众多西方思想家对世界“祛魅”引发的社会隐忧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性反思,中国传统的儒家伦理也为现代精神世界的重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面对“祛魅”带来的精神困顿和意义迷失,现代人要积极致力于建构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斯·韦伯 祛魅 理性化 精神世界 现代性启蒙
下载PDF
中国早期流行歌曲与女性书写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伟 李琼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5-91,共7页
从女性对新价值观的呼唤、女性情怀的抒发以及女性书写的美学价值与社会意义三个维度,探析中国1927—1949年流行歌曲的女性主题这一内涵。中国早期流行歌曲对时代女性的书写,开拓和建立了流行歌曲与城市女性互相言说的一种契合关系,这... 从女性对新价值观的呼唤、女性情怀的抒发以及女性书写的美学价值与社会意义三个维度,探析中国1927—1949年流行歌曲的女性主题这一内涵。中国早期流行歌曲对时代女性的书写,开拓和建立了流行歌曲与城市女性互相言说的一种契合关系,这种契合对都市文化走向性别双性化文化的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的双性别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创造了一个"双性和谐"的都市文化空间,并积极推动了社会文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歌曲 女性觉醒 女性视角 双性和谐 都市文化
下载PDF
“祛魅”与“赋魅”:工程的伦理之思 被引量:10
19
作者 梁军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8-62,共5页
工具理性为世界"祛魅"所依赖的载体经历了科学——技术——工程的发展路径,以现代科技为手段的工程以及工程活动日益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成为工具理性"祛魅"的重要渊薮。失去价值理性的工程必将指向一条没有... 工具理性为世界"祛魅"所依赖的载体经历了科学——技术——工程的发展路径,以现代科技为手段的工程以及工程活动日益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成为工具理性"祛魅"的重要渊薮。失去价值理性的工程必将指向一条没有主体性的不归路,从价值理性出发的工程伦理,是通过工程为世界"赋魅"的重要维度。马克思、恩格斯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科学发展观,为工程伦理纠偏工程活动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魅 赋魅 工具理性 价值理性 科学发展观
下载PDF
现代人的精神追求 被引量:6
20
作者 柳延延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22-30,共9页
  在科学技术的时代,人类精神生活的“单向度化”带给人极大的困惑,现代人对尊严、公正和有意义的生活的渴望实际上比任何时代都强烈。这反映在当代学术对所谓“现代性”的批判(被统称为“后现代批判”)反思中,表面上看来这是对现代文...   在科学技术的时代,人类精神生活的“单向度化”带给人极大的困惑,现代人对尊严、公正和有意义的生活的渴望实际上比任何时代都强烈。这反映在当代学术对所谓“现代性”的批判(被统称为“后现代批判”)反思中,表面上看来这是对现代文化的“俗性”之性质的不满,实际上却深刻地反映了现代人对超越的精神生活的强烈追求,表现出的是对当代大行其道的科学理性用“求真”(“实然”)、用“工具”遮蔽了“求善”、淡化了“意义”的神性之向度(“应然”)的高度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生活意义 科学世界观 人生价值 现代人 精神追求 文化 宗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