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foundation rocking and uplifting on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 factor 被引量:4
1
作者 Mohammad Khanmohammadi Vahid Mohsenzadeh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18年第3期511-525,共15页
Prediction of displacement demand to assess seismic performance of structures is a necessary step where nonlinear static procedures are followed.While such predictions have been well established in literature for fixe... Prediction of displacement demand to assess seismic performance of structures is a necessary step where nonlinear static procedures are followed.While such predictions have been well established in literature for fixed-base structures,fewer bodies of research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on the effect of rocking and uplifting of shallow foundations supported by soil,on such prediction.This paper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oil structure interaction on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 factor C1 using the beam on nonlinear Winkler foundation concept.A practical range of natural period,force reduction factors,and wide range of anticipated behavior from rocking,uplifting and hinging are considered and using thousands nonlinear time history analysis,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 factors are evaluate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uggested equations in current rehabilitation documents underestimate displacement demands in the presence of foundation rocking and uplift.Finally,using regression analyses,new equations are proposed to estimate mean values of C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rocking and uplifting foundations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 factor
下载PDF
Inelastic displacement ratio of low-to mid-rise BRBFs designed under variable levels of seismicity 被引量:1
2
作者 Hamdy Abou-Elfath Mostafa Ramada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23年第3期763-775,共13页
Buckling-restrained braces(BRBs)have shown their capability to provide building structures with stiffness,strength,and ductility.Estimating the seismic drifts of buckling-restrained braced frames(BRBFs)is an important... Buckling-restrained braces(BRBs)have shown their capability to provide building structures with stiffness,strength,and ductility.Estimating the seismic drifts of buckling-restrained braced frames(BRBFs)is an important design step to control structural and non-structural damage.In current practice of seismic design,the estimation of seismic drifts of BRBFs is performed by using empirical calculations that are independent upon either the type of the structural system or the design level of seismicity.In these empirical calculations,the seismic drifts are estimated by amplifying the reduced elastic drifts obtained under design lateral loading with a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 factor(DAF).The value of DAF is considered equal to the product of the response modification factor R and the inelastic displacement ratioρ.The goal of the current research is to assess the value ofρfor low-to mid-rise BRBFs designed under low and high levels of seismicity.This goal has been achieved by conducting a series of elastic and inelastic time-history analyses pertaining to an ensemble of earthquake records on 3-,6-and 9-story BRBF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ρ-ratio increases with an increase in design seismic intensity and an increase in experienced inelasticity.The range ofρfor low seismicity designs ranges from 0.63 to 0.9,while for high seismicity designs this range stretches from 0.83 to 1.29.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consideration of a generalρ-ratio of 1.0 is a reasonable estimation for the design of the BRBFs considered in this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 factor inelastic displacement ratio SEISMICITY buckling-restrained brace seismic drift seismic design
下载PDF
竖向荷载对高承台群桩基础侧向位移影响规律的振动台试验
3
作者 曹志鹏 王晓磊 +3 位作者 刘历波 刘润 刘理腾 许登钰 《中国科技论文》 CAS 2024年第6期660-667,694,共9页
基于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以高承台群桩为研究对象,模拟了地震作用下高桩承台基础的振动响应,通过超静孔压比(简称孔压比)、加速度和地基土位移研究饱和砂土液化场地竖向荷载对桩基侧向位移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近桩区域受桩基竖向荷载... 基于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以高承台群桩为研究对象,模拟了地震作用下高桩承台基础的振动响应,通过超静孔压比(简称孔压比)、加速度和地基土位移研究饱和砂土液化场地竖向荷载对桩基侧向位移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近桩区域受桩基竖向荷载影响最为显著,孔压比与竖向荷载呈负相关关系,桩基两侧孔压比差值与地基土浅层加速度是造成桩基侧向位移的主要原因;地基土对台面输出加速度主要起放大作用,且随着竖向荷载的增加,加速度放大系数显著减小;在振动输入与竖向荷载相同的条件下,地基土在地震动作用下引起的侧向流动及显著变形极大影响了桩基的侧向位移;竖向荷载为9%桩基极限承载力条件下,桩基倾斜角为4.80°,侧向位移较小,结合地基土抗液化能力,桩基抗倾覆能力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液化场地 高承台群桩基础 竖向荷载 孔压比 加速度放大系数 侧向位移
下载PDF
Simultaneous photo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 of dual microRNAs by capturing CdS quantum dots and methylene blue based on target-initiated strand displaced amplification
4
作者 Jiafu Chang Wenxin Lv +2 位作者 Jiahui Wu Haiyin Li Feng Li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2期775-778,共4页
Herein,we propose a novel photoelectrochemical(PEC) biosensor for dual microRNAs(miRNAs) highly sensitive and simultaneous biosensing based on strand displaced amplification(SDA) reaction.The recognition of HmiR-21 an... Herein,we propose a novel photoelectrochemical(PEC) biosensor for dual microRNAs(miRNAs) highly sensitive and simultaneous biosensing based on strand displaced amplification(SDA) reaction.The recognition of HmiR-21 and Hlet-7 a by microRNA-21 and let-7 a leads to their change in hairpin structures,subsequently initiating the immobilization of abundant CdS quantum dots(CdS QD s) and methylene blue(MB) based on SDA reaction.The immobilized CdS QDs and MB produce both high PEC currents under430 nm light and 627 nm light illumination,respectively,and the generated PEC currents are closely relied on target miRNAs amounts.Thus,highly sensitive and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microRNA-21 and let-7 a was readily achieved with detection limit at 6.6 fmol/L and 15.4 fmol/L based on 3σ,respectively.Further,this PEC biosensor was applied in simultaneous analysis of miRNA-21 and let-7 a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serum with acceptable results.We expect this biosensor will find more useful application in diagnosis of miRNA-related dis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C cdS QDs Methylene blue Multiple microRNAs Strand displaced amplification Simultaneous biosensing
原文传递
基于数值方法的不稳定斜坡地震响应研究
5
作者 白雪松 赵洲 杨泽 《能源与环保》 2023年第12期204-210,共7页
地震作用是引起斜坡失稳的重要因素,而处于蠕动变形状态的不稳定斜坡对地震荷载具有更强的敏感性。为探究蠕滑型斜坡的地震响应问题,选取了位于陕南山区的一处不稳定斜坡为研究对象,采用Geo-Studio数值模拟方法,在多级地震强度下对斜坡... 地震作用是引起斜坡失稳的重要因素,而处于蠕动变形状态的不稳定斜坡对地震荷载具有更强的敏感性。为探究蠕滑型斜坡的地震响应问题,选取了位于陕南山区的一处不稳定斜坡为研究对象,采用Geo-Studio数值模拟方法,在多级地震强度下对斜坡的稳定性、坡体变形、PGA放大系数等要素展开研究。模拟结果显示,该斜坡发生蠕动变形后稳定性大幅下降,地震惯性力随高程不断增加并在坡面出现最大值,PGA放大系数在滑带处产生突变,增强了斜坡地震响应,极大弱化了坡体抗滑能力;随着地震强度不断增大,坡体中积累了更大的永久位移以及显著变形,最后将导致斜坡会在大于0.1g峰值加速度时沿滑带下滑失稳。研究结果可为午子山不稳定斜坡的抗震设防、治理以及该类斜坡的地震响应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滑变形 地震响应 斜坡稳定性 Newmark位移 PGA放大系数
下载PDF
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求解人字形中心支撑钢框架的结构影响系数和位移放大系数(Ⅰ)——方法 被引量:11
6
作者 杨俊芬 顾强 +1 位作者 何涛 彭奕亮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4-71,共8页
结构影响系数是基于强度的抗震设计中确定设计地震作用的关键,也是基于性态抗震设计理论的基础。位移放大系数则是根据结构的弹性位移估算弹塑性位移的关键参数。本文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求解结构影响系数和位移放大系数,并结合具体算... 结构影响系数是基于强度的抗震设计中确定设计地震作用的关键,也是基于性态抗震设计理论的基础。位移放大系数则是根据结构的弹性位移估算弹塑性位移的关键参数。本文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求解结构影响系数和位移放大系数,并结合具体算例详细说明了基于增量动力分析求解结构影响系数和位移放大系数的实施步骤。该方法能反映结构的动力特征,并能考虑高阶振型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量动力分析 结构影响系数 位移放大系数 性能点
下载PDF
用位移反应谱研究长周期设计地震反应谱 被引量:16
7
作者 李恒 李龙安 冯谦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7-53,共7页
利用美国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NGA数据库,分析了滤波低频截止周期(Tc)对位移反应谱的影响。选择较小的Tc将严重抑制长周期位移反应谱幅值。本文选用可靠使用周期不小于10 s的强地面运动加速度记录,研究了位移反应谱的长周期特性。结... 利用美国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NGA数据库,分析了滤波低频截止周期(Tc)对位移反应谱的影响。选择较小的Tc将严重抑制长周期位移反应谱幅值。本文选用可靠使用周期不小于10 s的强地面运动加速度记录,研究了位移反应谱的长周期特性。结果表明,位移反应谱峰点周期是长周期地震反应谱的关键控制参数,受场地条件和震级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与震中距基本呈线性增长关系,而动力放大系数最大值波动范围较小,设计中可视为常数。建议在现行抗震设计规范谱的基础上,在速度控制段与位移控制段之间增加一个过渡段,以体现位移反应谱的有峰特征,并给出了控制参数的建议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周期 位移反应谱 滤波低频截止周期 震中距 动力放大系数
下载PDF
自由场地土体非线性地震响应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杨繁 王敏 +2 位作者 王国波 陈波 高飞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7-122,共6页
为了开展地下结构地震时安全性评估,有必要准确了解场地土体的非线性地震响应特点和规律。基于经典的SHAKE程序,建立4种地基土体的计算模型,探讨实际分层土体、等效匀质单层土体、线性与非线性地震响应以及不同地震荷载等因素对自由场... 为了开展地下结构地震时安全性评估,有必要准确了解场地土体的非线性地震响应特点和规律。基于经典的SHAKE程序,建立4种地基土体的计算模型,探讨实际分层土体、等效匀质单层土体、线性与非线性地震响应以及不同地震荷载等因素对自由场地土体地震响应的影响。分析表明:土体的线性和非线性地震响应的差别显著,而且分层土与等效匀质单层土的动力特性有较大差别,实际计算分析时不可简单地将实际分层土体简化为等效匀质单层土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场地 非线性 地震响应 位移模式 放大系数
下载PDF
基于Pushover分析的群桩基础抗震性能分析方法 被引量:23
9
作者 叶爱君 鲁传安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8-94,共7页
把桥梁群桩基础作为一个整体构件,基于Pushover分析,提出群桩基础的抗震性能分析方法,建立承台底荷载模型和非线性群桩基础结构模型(弹塑性桩身模型、非线性边界条件),并提出衡量群桩基础抗震性能的双指标(位移延性系数和抗力增大系数)... 把桥梁群桩基础作为一个整体构件,基于Pushover分析,提出群桩基础的抗震性能分析方法,建立承台底荷载模型和非线性群桩基础结构模型(弹塑性桩身模型、非线性边界条件),并提出衡量群桩基础抗震性能的双指标(位移延性系数和抗力增大系数)。根据这一方法,选取一个实际的桥梁群桩基础作为背景建立群桩基础的非线性结构模型以及一系列的荷载工况,计算各种荷载水平对应的群桩基础推倒曲线,并采用本文建议的位移延性系数和抗力增大系数进行抗震性能评价。结果表明:承台底的轴力和弯矩水平虽然对群桩基础的屈服状态和极限状态对应的水平力和位移有显著影响,但对整体抗震性能指标影响很小;在各种荷载水平下,群桩基础的位移延性系数和抗力增大系数都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桩基础 抗震性能 PUSHOVER分析 荷载模型 位移延性系数 抗力增大系数
下载PDF
基于增量动力分析和人工神经网络计算结构影响系数和位移放大系数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俊芬 顾强 苏明周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15-822,共8页
为考察不同的数据处理方式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利用ANSYS的瞬态动力分析功能对六层三跨的人字形、V形和SX形中心支撑钢框架进行增量动力分析(IDA).分别采用多项式最小二乘法和人工神经网络原理拟合增量动力分析的数据,得到结构的IDA能力... 为考察不同的数据处理方式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利用ANSYS的瞬态动力分析功能对六层三跨的人字形、V形和SX形中心支撑钢框架进行增量动力分析(IDA).分别采用多项式最小二乘法和人工神经网络原理拟合增量动力分析的数据,得到结构的IDA能力曲线并计算结构影响系数和位移放大系数.结果表明:数据处理方式对结果有一定影响,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原理进行结构IDA能力曲线的拟合,能够得到更真实的能力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量动力分析(IDA) 人工神经网络 结构影响系数 位移放大系数
下载PDF
近场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桥墩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 被引量:13
11
作者 黄建文 朱晞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4-90,共7页
用387条近场地震记录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了强度折减系数, 计算了与美国UBC97规范动力放大系数谱相容的弹性位移设计谱, 并建立了相应的基于结构破坏性能的非弹性位移设计谱。探讨了钢筋混凝土墩柱基于割线刚度法的迭代设计过程和改进的不... 用387条近场地震记录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了强度折减系数, 计算了与美国UBC97规范动力放大系数谱相容的弹性位移设计谱, 并建立了相应的基于结构破坏性能的非弹性位移设计谱。探讨了钢筋混凝土墩柱基于割线刚度法的迭代设计过程和改进的不需要迭代且能实现期望设计目标延性的基于非线性位移设计谱的两种抗震设计方法, 对这两种基于不同设计谱方法的设计结果进行了比较并用非线性时程分析进行验算, 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在近场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桥墩以位移为基础抗震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地震 动力放大系数 强度折减系数 位移反应谱 基于位移抗震设计 非线性时程分析
下载PDF
基于动力能力谱法的RC结构位移放大系数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伟宏 蒋认 +1 位作者 崔双双 吴波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39-44,58,共7页
结构位移放大系数是预测结构在某一地震设防水准作用下的最大弹塑性变形,从而指导结构设计的参数。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尚未引入结构位移放大系数。考虑6、7、8三个设防烈度,设计了3、5、8、10、12层共15个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立其... 结构位移放大系数是预测结构在某一地震设防水准作用下的最大弹塑性变形,从而指导结构设计的参数。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尚未引入结构位移放大系数。考虑6、7、8三个设防烈度,设计了3、5、8、10、12层共15个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立其有限元模型,并采用结构振动台试验对有限元模型进行验证,进而对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进行分析。采用文中提出的动力能力谱方法,研究按我国抗震设计规范设计的RC框架结构在不同设防水准下的位移放大系数需求值,并与传统静力能力谱法得到的位移放大系数需求值进行对比分析。6、7、8度设防的RC框架结构的位移放大系数需求值在中震作用下分别为0.51-1.91、0.49-1.93、0.56-2.24;在大震作用下分别为1.28-4.82、1.40-4.89、1.37-5.56。中震作用下,按我国抗震设计规范设计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未发生整体屈服,表明我国抗震设计规范比较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能力谱方法 静力能力谱方法 结构位移放大系数 需求值 RC框架结构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位移放大系数能力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伟宏 崔双双 +1 位作者 吕大刚 李雁军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7-55,共9页
结构位移放大系数能力值是预测结构最大变形能力,确定结构之间最小距离,防止结构在地震作用时因相互碰撞而发生倒塌的关键设计参数。但是目前我国结构抗震规范中并没有引入结构位移放大系数的概念。考虑不同设防烈度,不同层数严格按现... 结构位移放大系数能力值是预测结构最大变形能力,确定结构之间最小距离,防止结构在地震作用时因相互碰撞而发生倒塌的关键设计参数。但是目前我国结构抗震规范中并没有引入结构位移放大系数的概念。考虑不同设防烈度,不同层数严格按现行抗震规范设计了17个典型RC框架结构,采用OpenSees进行有限元建模与分析,并采用结构振动台试验数据和拟静力试验数据对有限元模型进行验证。分别采用非线性静力方法和非线性动力方法,对所设计典型结构的地震反应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按现行抗震规范所设计结构的位移放大系数能力值的取值及其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结构位移放大系数能力值,可以预测结构临界倒塌状态时的结构最大弹塑性变形。按我国现行抗震规范设计的VI、VII、VIII度RC框架结构,位移放大系数能力值的最小值分别为15、10、5,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结构位移放大系数与结构反应修正系数的比值(Cd/R)在0.8~1.2范围内,这和NEHRP推荐条文中的取值相近,但稍微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位移放大系数能力值 结构振动台试验 钢筋混凝土结构 非线性静力分析方法 非线性动力分析方法
下载PDF
夹角型纵振变幅杆的有限元设计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海岛 贺西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9-42,共4页
对夹角型纵振动变幅杆进行了有限元设计,计算了不同尺寸变幅杆纵振动谐振状态下的放大系数与纵振动位移分布。结果显示:放大系数主要受变幅杆输入杆与输出杆的长度及半径的影响,输入杆与输出杆间的夹角对放大系数影响不大。而纵振动位... 对夹角型纵振动变幅杆进行了有限元设计,计算了不同尺寸变幅杆纵振动谐振状态下的放大系数与纵振动位移分布。结果显示:放大系数主要受变幅杆输入杆与输出杆的长度及半径的影响,输入杆与输出杆间的夹角对放大系数影响不大。而纵振动位移分布与节点位置则受角度影响较大。加工了5个不同尺寸变幅杆并利用激光测振仪测量其振型与纵振动放大系数,测试显示纵振动可由输入端传递至输出端上,放大系数测试结果与有限元计算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角 变幅杆 有限元 放大系数 位移分布
下载PDF
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确定人字形中心支撑钢框架的结构影响系数和位移放大系数(Ⅱ)——算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俊芬 顾强 +1 位作者 万红 彭奕亮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6-95,共10页
基于增量动力分析方法计算了6个人字形中心支撑钢框架的结构影响系数R和位移放大系数Cd。结果表明:对于不超过12层的人字形中心支撑钢框架,层数和跨数对各系数的影响都很小;结构超强系数RΩ所占的比重要明显大于结构延性折减系数Rμ。... 基于增量动力分析方法计算了6个人字形中心支撑钢框架的结构影响系数R和位移放大系数Cd。结果表明:对于不超过12层的人字形中心支撑钢框架,层数和跨数对各系数的影响都很小;结构超强系数RΩ所占的比重要明显大于结构延性折减系数Rμ。建议取Rμ=1.19,RΩ=3.98,R=4.71,Cd=5.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量动力分析 结构影响系数 位移放大系数 人字形中心支撑钢框架
下载PDF
套索式黏滞阻尼器位移放大系数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岳焱超 陈唐兵 +3 位作者 王雁 刘卫平 王新娣 刘卓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34-1339,I0006,共7页
考虑了支撑杆弹性变形的影响,提出了精确计算套索式黏滞阻尼器位移放大系数的方法;借助SAP2000分析软件,研究了套索式黏滞阻尼器在不同工况下放大系数的变化情况,并通过试验对理论分析和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套索式黏滞阻... 考虑了支撑杆弹性变形的影响,提出了精确计算套索式黏滞阻尼器位移放大系数的方法;借助SAP2000分析软件,研究了套索式黏滞阻尼器在不同工况下放大系数的变化情况,并通过试验对理论分析和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套索式黏滞阻尼器的实际位移放大系数小于刚性理论计算值,支撑杆的弹性变形应予以考虑;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位移放大系数随加载频率的增大而减小。本文提出的方法考虑了支撑杆件的刚度,能够更加合理地计算套索式黏滞阻尼器的位移放大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索式黏滞阻尼器 附加阻尼 位移放大系数
下载PDF
交错桁架体系结构影响系数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亮 秦成 +2 位作者 郭宏 张大鹏 耿少波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84-88,共5页
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并未给出交错桁架结构的结构影响系数的具体数值。为明确其结构影响系数的取值,依据相应的规范设计了3个层数为4层、8层和12层的交错桁架结构模型,通过MIDAS Gen软件中的推覆(Pushover)分析得... 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并未给出交错桁架结构的结构影响系数的具体数值。为明确其结构影响系数的取值,依据相应的规范设计了3个层数为4层、8层和12层的交错桁架结构模型,通过MIDAS Gen软件中的推覆(Pushover)分析得出结构的能力谱曲线,再通过能力谱法得出弹塑性需求谱曲线。将结构的能力谱曲线和弹塑性需求谱曲线族绘制于同一坐标系中,通过试算确定结构的目标位移及求解结构影响系数和位移放大系数的相关点的坐标。根据性能点处的指标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并求出结构影响系数的值。研究表明:对于选取适当构件截面的交错桁架结构在设防烈度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均满足抗规要求;建议交错桁架结构的结构影响系数和位移放大系数宜分别取值为3.0和5.0;通过塑性铰分析,交错桁架空腹处的梁对结构的性能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错桁架体系 结构影响系数 位移放大系数 PUSHOVER分析
下载PDF
等强度折减下延性结构的位移放大系数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永峰 童根树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7-110,共4页
为方便地由弹性位移计算最大弹塑性位移反应,对等强度折减的双折线弹塑性滞回模型的单自由度(SDOF)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位移响应进行分析,得到不同标准化周期、场地类型、强度折减系数、阻尼比、后期刚度和二阶效应等不同参数组合... 为方便地由弹性位移计算最大弹塑性位移反应,对等强度折减的双折线弹塑性滞回模型的单自由度(SDOF)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位移响应进行分析,得到不同标准化周期、场地类型、强度折减系数、阻尼比、后期刚度和二阶效应等不同参数组合的位移放大系数Cd2谱.结果表明,Cd2在固定周期处各强度折减系数所对应的数据点均服从对数正态分布;Cd2随着阻尼比(除短周期)的减小而减小,随着后期刚度的增大而减小;二阶效应的存在将导致Cd2显著增加.为分析不同滞回模型对Cd2的影响,又计算反向加载时刚度退化的修正克拉夫(MC)滞回模型、剪切滑移(SSP)和无任何耗能能力的双线性弹性(BIL)模型下的Cd2谱,与理想弹塑性(EPP)下的Cd2进行对比,发现EPP的Cd2在4类模型中是最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设计 位移放大系数 强度折减系数 双折线弹塑性滞回模型 场地特征周期
下载PDF
动力P-Δ效应位移增大系数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魏斌 蒋娜芳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13,7,共7页
位移增大系数法是弹性状态下考虑P-Δ效应对结构位移放大作用的有效简化分析方法,但地震作用下的P-Δ效应是一个复杂的动力几何非线性及材料非线性问题,目前还没有成熟统一的考虑方法。本文对地震作用下P-Δ效应稳定指标的合理选取进行... 位移增大系数法是弹性状态下考虑P-Δ效应对结构位移放大作用的有效简化分析方法,但地震作用下的P-Δ效应是一个复杂的动力几何非线性及材料非线性问题,目前还没有成熟统一的考虑方法。本文对地震作用下P-Δ效应稳定指标的合理选取进行了讨论,以等效线性化法为理论基础提出了改进的P-Δ效应位移增大系数公式。作为验证,选取单墩体系进行了大量的参数分析工作,统计分析得到了动力P-Δ效应对结构位移反应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桥梁稳定指标的选取应与桥墩所处的反应阶段相适合,弹性反应阶段与弹塑性反应阶段应选取不同的稳定指标;提出的理论公式与有限元参数分析结果比较吻合,利用等效线性化方法可以合理地进行P-Δ效应分析,所提公式可为规范的进一步修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Δ效应 桥梁 地震分析 稳定指标 位移增大系数 等效线性化
下载PDF
偏压小间距隧道施工力学行为及围岩破坏规律 被引量:6
20
作者 柳厚祥 庞昌秀 +2 位作者 查焕奕 朱性彬 李涛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3-120,共8页
为研究偏压小间距隧道施工力学行为及围岩破坏规律。在CD法施工下,通过建立偏压小间距隧道有限元模型,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在不同开挖顺序及不同隧道间距下对偏压小间距隧道施工过程进行了动态模拟与分析,基于强度折减法基本原理,探讨... 为研究偏压小间距隧道施工力学行为及围岩破坏规律。在CD法施工下,通过建立偏压小间距隧道有限元模型,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在不同开挖顺序及不同隧道间距下对偏压小间距隧道施工过程进行了动态模拟与分析,基于强度折减法基本原理,探讨了不同隧道间距下围岩塑性破坏规律,确定了合理隧道间距。研究结果表明:①在不同开挖顺序下,先行左洞开挖方式要优于先行右洞:②随着隧道间距的增加,左洞围岩位移不断减小,右洞围岩位移先减小后增加;③随着隧道间距的增加,沿中间岩柱竖向中心线的水平位移逐渐减小;竖向应力则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的规律;④右洞开挖完成后,两洞初期支护中右拱腰处的弯矩明显大于拱顶处,而轴力则反之;⑤随着隧道间距的增加,中间岩柱塑性贯通程度逐渐弱化,安全系数不断提高,等效塑性应变逐渐减小。研究结果可为偏压小间距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围岩位移 破坏规律 隧道间距 中间岩柱 中隔壁(cd)法 等效塑性应变 安全系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