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Mechanism of Cortico-Striato-Thalamo-Cortical Neurocircuitry in Response Inhibition and Emotional Responding in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with Comorbid Disruptive Behavior Disorder 被引量:12
1
作者 Yuncheng Zhu Xixi Jiang Weidong Ji 《Neuroscience Bulletin》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3期566-572,共7页
The neurocircuitries that constitute the corticostriato-thalamo-cortical(CSTC) circuit provide a framework for bridging gaps between neuroscience and executive function in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 The neurocircuitries that constitute the corticostriato-thalamo-cortical(CSTC) circuit provide a framework for bridging gaps between neuroscience and executive function in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 but it has been difficult to identify the mechanisms for regulating emotional problems from the understanding of ADHD comorbidity with disruptive behavior disorders(DBD). Research based on "cool'' and "hot''executive functional theory and the dual pathway models,which are thought of as applied response inhibition and delay aversion, respectively, within the neuropsychological view of ADHD, has shed light on emotional responding before and after decontextualized stimuli, while CSTC circuit-related domains have been suggested to explain the different emotional symptoms of ADHD with or without comorbid DBD. This review discusses the role of abnormal connections in each CSTC circuit, especially in the emotion circuit, which may be responsible for targeted executive dysfunction at the neuroscience level. Thus, the two major domains – abstract thinking(cool) and emotional trait(hot) – trigger the mechanism of onset of ADH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disruptive behavior disorder Emotion Executive function
原文传递
利培酮和阿立哌唑治疗学龄前儿童DBD和ADHD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赵娜 程海燕 +1 位作者 张娟 曲彩丽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年第3期285-288,共4页
目的比较利培酮和阿立哌唑在治疗患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合并破坏性行为障碍(DBD)的学龄前儿童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36名3~6岁ADHD合并DBD的儿童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8人,分别给予利培酮和阿立哌唑进行为期8周的临床治疗,治... 目的比较利培酮和阿立哌唑在治疗患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合并破坏性行为障碍(DBD)的学龄前儿童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36名3~6岁ADHD合并DBD的儿童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8人,分别给予利培酮和阿立哌唑进行为期8周的临床治疗,治疗开始和治疗后第2、第4、第8周末根据临床总体印象(CGI)和Conners量表的检测标准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各阶段的Conne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第2周两组多动评分(利培酮组:t=2.988,P<0.05;阿立哌唑组:t=2.682,P<0.05)、注意力不集中(利培酮组:t=2.988,P<0.05;阿立哌唑组:t=2.130,P<0.05)、ADHD(利培酮组:t=2.881,P<0.05;阿立哌唑组:t=3.756,P<0.05)、ODD(利培酮组:t=2.988,P<0.05;阿立哌唑组:t=2.247,P<0.05)及耐受性(利培酮组:t=6.255,P<0.05;阿立哌唑组:t=5.889,P<0.05)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4周和第8周的测量指标与第2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终点两组的体重和空腹血糖(FBS)增加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终点利培酮组血清泌乳素水平增加量较阿立哌唑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087,P<0.05)。结论利培酮和阿立哌唑在减轻ADHD合并DBD症状方面的临床疗效相似,安全性相当;但两种药物出现副作用的概率均较高,临床用药需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培酮 阿立哌唑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破坏性行为障碍
下载PDF
中国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病率的Meta分析 被引量:44
3
作者 李福轮 谢晴牧 +7 位作者 赵乾龙 陈军义 魏水珍 李爱书 贺婧 李晶 郭建康 杨静 《临床荟萃》 CAS 2017年第12期1079-1083,共5页
目的了解我国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患病情况,为国内ADHD治疗干预提供一定依据。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PubMed及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MB)等数据库,收集关于中国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病... 目的了解我国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患病情况,为国内ADHD治疗干预提供一定依据。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PubMed及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MB)等数据库,收集关于中国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病率的文献,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文最终纳入文献33篇,累计样本总量为132 204例;经Meta分析国内儿童ADHD总患病率为5.5%(95%CI=4.8%~6.2%);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男孩的患病率高于女孩;西部地区的患病率高于中部、东部;ADHD-I在3种类型中患病率最高为3.4%(95%CI=2.5%~4.3%)。结论我国儿童ADHD的患病率较高,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和分裂性行为障碍 儿童 META分析
下载PDF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4
作者 钱秋谨 杨莉 王玉凤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3-328,共6页
关键词 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 注意缺陷和破坏性行为障碍 儿童
下载PDF
5-HT1D基因多态与共患破坏性行为障碍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相关性 被引量:7
5
作者 李君 王玉凤 +3 位作者 周儒伦 张浩波 汪冰 杨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92-495,共4页
目的:探讨共患和不共患破坏性行为障碍(DBD)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与5-HT1D受体基因(HTR1D)1350T>C和1236A>G两种多态之间的关联。方法:检测90个共患DBD的ADHD核心家系和182个不共患DBD的ADHD核心家系的1350T>C和1236A&... 目的:探讨共患和不共患破坏性行为障碍(DBD)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与5-HT1D受体基因(HTR1D)1350T>C和1236A>G两种多态之间的关联。方法:检测90个共患DBD的ADHD核心家系和182个不共患DBD的ADHD核心家系的1350T>C和1236A>G两种多态,并分别进行传递不平衡(TDT)检验和单体型分析。结果:在共患DBD的家系中,1350T等位基因(χ2=3.67,P=0.055)和G/T单体型(χ2=3.84,P=0.050)优先传递,1350C等位基因(χ2=3.67,P=0.055)和G/C单体型(χ2=5.22,P=0.022)传递减少。在不共患DBD的家系中未发现任何等位基因和单体型的传递不平衡现象。结论:ADHD共患DBD与否在HTR1D受体基因多态水平存在遗传差别,遗传在共患DBD的ADHD中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和分裂性行为障碍 受体 血清素 基因 连锁不平衡 单元型
下载PDF
平衡功能与共患破坏性行为障碍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丰雷 王玉凤 王娟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47-251,共5页
目的:探讨共患破坏性行为障碍(DBD)是否增加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平衡功能损害的程度,平衡功能损害严重的患儿中共患DBD的比例是否增多。方法:使用平衡功能测试仪(Balance Master)对按照性别、年龄配对的单纯ADHD、ADHD+DBD和正... 目的:探讨共患破坏性行为障碍(DBD)是否增加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平衡功能损害的程度,平衡功能损害严重的患儿中共患DBD的比例是否增多。方法:使用平衡功能测试仪(Balance Master)对按照性别、年龄配对的单纯ADHD、ADHD+DBD和正常对照儿童各20例的平衡功能进行评价。同时以正常儿童各项指标晃动速率的第85位百分位数值作为临界值,比较各组儿童晃动速率高于该临界值者所占的比例。结果:单纯ADHD组在固定平面睁眼[(0.65±0.26)°/s]、固定平面闭眼[(0.65±0.30)°/s]、海绵垫平面睁眼[(0.95±0.29)°/s]、海绵垫平面闭眼[(1.70±0.49)°/s]状态下的晃动速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47±0.18)°/s,(0.43±0.19)°/s,(0.76±0.21)°/s和(1.27±0.38)°/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HD+DBD组在海绵垫平面睁眼[(1.00±0.33)°/s]和闭眼[(1.78±0.66)°/s]状态下的晃动速率也大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DHD患儿在各种状态下的晃动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纯ADHD组在固定平面睁眼(50%)、闭眼(50%)和海绵垫平面闭眼(50%)状态下的晃动速率高于临界值者所占的比例均显著高于正常儿童(分别为10%、5%和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共患组和正常儿童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在固定平面闭眼状态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纯ADHD组比例(50%)高于共患组(10%)。结论:单纯ADHD患儿本身就存在平衡功能异常,共患DBD并不加重ADHD患儿平衡功能受损的程度,平衡功能受损明显的患儿中共患DBD的比例也未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 注意缺陷和破坏性行为障碍 肌肉骨骼平衡
下载PDF
多巴胺D4受体基因多态与共患破坏性行为障碍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管丽丽 王玉凤 +3 位作者 李君 汪冰 杨莉 钱秋谨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3-236,共4页
目的:探讨共患和不共患破坏性行为障碍(DBD)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与多巴胺D4受体(DRD4)基因上游调控区-521C/T多态之间的关联。方法:对401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中国汉族ADHD患儿(包含... 目的:探讨共患和不共患破坏性行为障碍(DBD)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与多巴胺D4受体(DRD4)基因上游调控区-521C/T多态之间的关联。方法:对401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中国汉族ADHD患儿(包含284个完整核心家系)进行-521C/T多态的基因型检测,采用卡方检验和传递不平衡检验(TDT)分别对共患和不共患DBD的ADHD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ADHD共患DBD组(n=143)T等位基因(χ2=6.778,P=0.009,OR=1.485)和TT基因型(χ2=6.292,P=0.012,OR=1.729)的频率明显高于不共患DBD组(n=258);(2)在共患DBD的ADHD核心家系(n=100)中,T等位基因优先传递(χ2=3.868,P=0.049);在不共患DBD的ADHD家系(n=184)中,未观察到任何等位基因的传递不平衡现象(χ2=0.223,P=0.637)。结论:DRD4基因-521C/T多态与共患DBD的ADHD存在关联。ADHD共患DBD与否可能存在遗传学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和破坏性行为障碍 受体 多巴胺 基因
下载PDF
共患破坏性行为障碍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男孩的执行功能特点 被引量:15
8
作者 帅澜 王玉凤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41-246,共6页
目的:探讨共患破坏性行为障碍(DBD)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男孩的执行功能特点。方法:以年龄匹配的、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ADHD合并对立违抗性障碍(ODD)或品行障碍(CD),单纯ADHD和正常对照各1... 目的:探讨共患破坏性行为障碍(DBD)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男孩的执行功能特点。方法:以年龄匹配的、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ADHD合并对立违抗性障碍(ODD)或品行障碍(CD),单纯ADHD和正常对照各19例男孩为研究对象,采用Stroop色词命名任务、Rey复杂图形测试(RCFT)、数字广度、连线测试、汉诺塔任务和言语流畅性任务对其执行功能的各个层面进行评估。结果:(1)两病例组的Stroop 2,4试耗时,4试错误数,Rey复杂图形测试的延迟回忆结构得分、即时和延迟记忆的细节得分,汉诺塔任务中犯规步数的测验成绩均明显差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病例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单纯ADHD组的Stroop 2试错误数、3试耗时及错误数、字义干扰时,Rey复杂图形测试的即时记忆结构得分,数字字母连线时间和错误数、转换时间,汉诺塔操作总时间和总步数的测验成绩均明显差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ADHD共患DBD组的Stroop 2试耗时(P=0.044)和4试错误数(P=0.022)的测验成绩优于单纯ADHD组。结论:ADHD共患DBD组儿童与正常儿童相比,在反应抑制、工作记忆和定势切换的执行功能层面上存在明显受损;但与单纯ADHD组儿童相比,其执行功能的受损范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 注意缺陷和破坏性行为障碍 执行功能
下载PDF
5-羟色胺1D基因多态与共患学习困难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相关性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君 王玉凤 +3 位作者 周儒伦 杨莉 张浩波 汪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35-538,共4页
目的:探讨共患学习困难(LD)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与5-羟色胺1D受体基因(HTR1D)1350T>C和1236A>G两种多态之间的关联。方法:就91个共患LD的ADHD核心家系和181个不共患LD的ADHD核心家系的1350T>C和1236A>G两种多态进... 目的:探讨共患学习困难(LD)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与5-羟色胺1D受体基因(HTR1D)1350T>C和1236A>G两种多态之间的关联。方法:就91个共患LD的ADHD核心家系和181个不共患LD的ADHD核心家系的1350T>C和1236A>G两种多态进行检测,并分别进行传递不平衡(TDT)检验和单体型分析。结果:在不共患LD的家系中1236A等位基因(χ2=5.306,P=0.021,传递和未传递的次数分别为115和82)传递次数明显增加。在共患LD的家系中未发现任何等位基因和单体型的传递不平衡现象。结论:ADHD共患LD与否在HTR1D受体基因多态水平存在遗传差别,遗传在不共患LD的ADHD中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和分裂性行为障碍 受体 血清素 基因 连锁不平衡 单元型
下载PDF
原发性夜间遗尿症儿童注意缺陷的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于兵 郭启勇 +3 位作者 麻宏伟 范国光 王璐 刘娜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59-262,共4页
目的评价原发性夜间遗尿症(PNE)患儿的注意/记忆水平,探讨单纯PNE患儿大脑主要投射、联络和连合纤维的扩散张量成像(DTI)部分各项异性(FA)值与正常对照儿童的差异。资料与方法12例右利手PNE患儿(试验组)以及12例正常对照组儿童(对照组)... 目的评价原发性夜间遗尿症(PNE)患儿的注意/记忆水平,探讨单纯PNE患儿大脑主要投射、联络和连合纤维的扩散张量成像(DTI)部分各项异性(FA)值与正常对照儿童的差异。资料与方法12例右利手PNE患儿(试验组)以及12例正常对照组儿童(对照组)采用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进行智力测试,计算言语智商(VIQ)、操作智商(PIQ)、总智商(FIQ)、记忆/不分心(M/C)因子等,行DTI扫描,采用基于像素的分析方法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的FA值。结果 PNE患儿FIQ、VIQ和PIQ均在正常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NE患儿M/C因子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NE患儿右侧胼周额部深部白质(PCF)、右侧内囊前肢(AIC)和左侧小脑中脚(MCP)FA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原发性夜间遗尿症儿童存在注意、记忆缺陷,右侧PCF、右侧AIC和左侧MCP功能障碍可能与这种功能缺陷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遗尿症 注意缺陷和分裂性行为障碍 记忆障碍 磁共振成像 弥散 弥散张量成像 儿童
下载PDF
伴与不伴对立违抗性障碍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脑α波竞争图比较 被引量:5
11
作者 孙黎 王玉凤 +1 位作者 何华 陈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2-256,共5页
目的:探讨伴与不伴对立违抗性障碍(ODD)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脑α波竞争图特点及其神经生理机制。方法:以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并按照性别、年龄及ADHD亚型配对的单纯ADHD、ADHD共患ODD... 目的:探讨伴与不伴对立违抗性障碍(ODD)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脑α波竞争图特点及其神经生理机制。方法:以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并按照性别、年龄及ADHD亚型配对的单纯ADHD、ADHD共患ODD及正常儿童各46例为研究对象,应用脑电超慢涨落分析仪,采集并分析处理三组儿童的脑电信号α波。结果:(1)单纯ADHD儿童8 Hz全脑平均优势几率(28.07%±15.57%)明显高于正常儿童(18.72%±1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ADHD共患ODD组8 Hz全脑平均优势几率(24.78%±13.31%)与单纯ADHD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ADHD共患ODD组在右额、右中央、双侧枕部的熵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ADHD儿童脑发育迟缓,ADHD共患ODD儿童右脑有序度差,提示两组儿童可能具有不同的神经病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 注意缺陷和破坏性行为障碍 Α节律
下载PDF
父母培训对共患对立违抗性障碍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作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津 王玉凤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0-314,共5页
目的:探讨Russell Barkley父母培训八步法对共患对立违抗性障碍(ODD)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疗效,以及该方法在中国的适用性。方法:以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30例共患ODD的ADHD患儿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Russell Barkley父母培训八步法对共患对立违抗性障碍(ODD)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疗效,以及该方法在中国的适用性。方法:以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30例共患ODD的ADHD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家长进行每周1次、为期10周的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有:孩子产生对抗行为的原因,关注和表扬孩子,用极为系统的代币方法奖励或惩罚孩子,在公共场所监管孩子以及纠正孩子在学校的不良行为的方法。结果:经过培训后,患儿的所有症状数、ADHD症状数、注意缺陷症状数、多动冲动症状数和ODD症状数都比培训前明显下降(P<0.01)。总体有效率为80.0%,ADHD有效率为76.7%,注意缺陷有效率为80.0%,多动冲动有效率为66.7%,ODD有效率为80.0%,各有效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36,P=0.692)。在24例总体有效的患儿中,注意缺陷症状数的减少率为(47±23)%,多动冲动症状数的减少率为(60±37)%,ODD症状数的减少率为(61±56)%,ODD症状数的减少率显著高于注意缺陷症状数的减少率(Z=-2.949,P=0.003)。培训后符合诊断标准的ADHD或ODD的病例数分别下降57%和80%,且ODD病例数有继续减少的趋势(χ2=3.774,P=0.052)。93%的家长对父母培训感到非常满意或满意,87%的家长愿意把学到的方法介绍给其他家长。父母的主观满意度与培训前的总症状数、ADHD症状数、注意缺陷症状数和多动冲动症状数均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439,-0.478,-0.447,-0.523;P均<0.05)。父母向其他家长宣传该方法的热情与培训前的ODD症状数和ODD症状减少率呈正相关(r=0.466,0.398,P均<0.05),与培训后的ODD症状数呈负相关(r=-0.391,P<0.05)。家长普遍反映父母培训的内容适合中国的文化和社会现状。结论:父母培训适合中国的文化和社会现状,可改善ADHD及ODD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 注意缺陷和破坏性行为障碍 干预性研究 心理学 社会
下载PDF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共患对立违抗性障碍的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津 王玉凤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7-260,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共患对立违抗性障碍(ODD)的危险因素。方法:以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并按照性别、年龄及ADHD亚型匹配的单纯ADHD及ADHD共患ODD儿童各43例为研究对象,由家长... 目的:探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共患对立违抗性障碍(ODD)的危险因素。方法:以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并按照性别、年龄及ADHD亚型匹配的单纯ADHD及ADHD共患ODD儿童各43例为研究对象,由家长填写健康史、生活环境及家族史等。比较两组间在各变量上的差异,以ADHD+ODD诊断为因变量,以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用向后删除法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ADHD+ODD组与ADHD组患儿相比,精神病阳性家族史(16%vs2%,P=0.058,OR=8.167)、父母长期冲突(23%vs7%,P=0.035,OR=4.040)、有持久而严厉的父母训导(51%vs28%,P=0.027,OR=2.706)的比例高;ADHD+ODD组患儿出生时缺氧/青紫的比例低于ADHD组(0vs12%,P=0.055,OR=0.469)。(2)经两步筛选,保留在模型中的自变量有1个,即持久而严厉的父母训导(P=0.054,OR=2.879)。回归方程的灵敏度为53.5%,特异度为83.7%,总正确率为68.6%。结论:教育方式不当是ADHD共患ODD的危险因素。父母长期冲突和精神病阳性家族史也可能对ADHD共患ODD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 注意缺陷和破坏性行为障碍 危险因素 儿童
下载PDF
5-羟色胺4受体基因多态与共患破坏性行为障碍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君 王玉凤 +3 位作者 周儒伦 杨莉 张浩波 汪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7-240,共4页
目的:探讨共患及不共患破坏性行为障碍(DBD)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与5-羟色胺4受体基因(HTR4)83097C>T、83198A>G及-36C>T三种多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152个共患DBD的ADHD核心家系和173个不共患DBD的ADHD核心家系的83... 目的:探讨共患及不共患破坏性行为障碍(DBD)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与5-羟色胺4受体基因(HTR4)83097C>T、83198A>G及-36C>T三种多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152个共患DBD的ADHD核心家系和173个不共患DBD的ADHD核心家系的83097C>T、83198A>G及-36C>T三种多态进行检测,并分别进行传递不平衡(TDT)检验和单体型分析。结果:在共患DBD的家系中,单体型T/G/T呈现传递增多的趋势(χ2=3.470,P=0.062),而在不共患DBD的家系中,单体型C/G/T(χ2=4.568,P=0.032)和C/G/C(χ2=5.333,P=0.021)均传递减少。无论在共患DBD的家系,还是在不共患DBD的家系中均未发现等位基因的传递不平衡现象。结论:ADHD共患DBD与否在HTR4多态水平存在遗传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和破坏性行为障碍 受体 血清素 基因 连销不平衡 单元型
下载PDF
儿童注意缺陷与破坏性行为障碍的8年随访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徐改玲 甄龙 +3 位作者 田红军 李涛 李刚 徐灵敏 《精神医学杂志》 2017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注意缺陷与破坏性行为障碍(ADDBD)的自愈率、其他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及持续性。方法对2005年在河南唐河县22所小学中诊断出的ADDBD儿童,于8年后依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进行ADDBD及其他精神障碍的诊断... 目的探讨儿童注意缺陷与破坏性行为障碍(ADDBD)的自愈率、其他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及持续性。方法对2005年在河南唐河县22所小学中诊断出的ADDBD儿童,于8年后依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进行ADDBD及其他精神障碍的诊断。结果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对立违抗性障碍(ODD)、品行障碍(CD)、ADHD合并ODD(ADHD+ODD)及ADHD合并ODD合并CD(ADHD+ODD+CD)的自愈率分别为81.7%、65.0%、83.3%、44.4%及0,ADHD高于ODD(P<0.05)。ADHD、ODD及CD之间无诊断转换。ADHD、ODD、CD、ADHD+ODD及ADHD+ODD+CD其他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11.7%、13.6%、33.3%、38.9%及50.0%,ADHD、ODD、CD及ADHD+ODD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愈率男女无明显差异,其他精神障碍发生率女性高于男性(P<0.05);进入成年期后27.78%的患者未愈。结论注意缺陷与破坏性行为障碍儿童自愈率高,其中ADHD较为明显;注意缺陷与破坏性行为障碍儿童出现其它精神障碍的发生率较高,其中女性和合并症者较为明显;儿童期ADDBD可能持续至成年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注意缺陷与破坏性行为障碍 随访 合并症 自愈率
下载PDF
儿童冲动的性别、年龄特征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晓华 徐改玲 +2 位作者 甄龙 杨建立 杨桂伏 《精神医学杂志》 2013年第2期99-102,共4页
目的研究儿童冲动症状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趋势及与破坏性行为障碍的关系。方法对1 500名6~15岁的在校儿童(学生组)和在医院收集的114例破坏性行为障碍儿童(行为组)进行儿童Barratt冲动量表的测量,并按年龄分组,分析量表得分。结果不同性... 目的研究儿童冲动症状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趋势及与破坏性行为障碍的关系。方法对1 500名6~15岁的在校儿童(学生组)和在医院收集的114例破坏性行为障碍儿童(行为组)进行儿童Barratt冲动量表的测量,并按年龄分组,分析量表得分。结果不同性别间量表分比较学生组运动维度(t=2.081,P=0.038)及总分(t=2.114,P=0.043)男生高于女生,行为组计划维度(t=-2.283,P=0.024)男生低于女生,都主要表现在10~11岁或14~15岁年龄段;不同年龄段的量表分比较学生组运动维度(F=3.845,P=0.009)14~15岁年龄段高于其余三个年龄段,注意维度(F=3.846,P=0.009)和总分(F=3.372,P=0.018)6~9岁年龄组均低于其余三个;行为组各年龄段间无差异。结论冲动的性别特征明显,男生高于女生,主要表现10~11岁年龄段;冲动的发展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呈现多变性,一般人群中的冲动随年龄而增加,尤其在运动维度。冲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很多时候仅是儿童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儿童行为特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冲动行为 性别 年龄 破坏性行为障碍
下载PDF
哌醋甲酯治疗前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语义工作记忆功能MRI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卢又燃 耿道颖 +1 位作者 赵志民 杜亚松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15,共6页
目的:研究哌醋甲酯治疗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完成语义工作记忆任务下脑区功能状态的改变,评价fMRI用于研究ADHD治疗机制的可行性。方法:ADHD组儿童6例,男性4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12.50±1.87岁,符合DSM-IV诊断标准。ADHD儿... 目的:研究哌醋甲酯治疗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完成语义工作记忆任务下脑区功能状态的改变,评价fMRI用于研究ADHD治疗机制的可行性。方法:ADHD组儿童6例,男性4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12.50±1.87岁,符合DSM-IV诊断标准。ADHD儿童在治疗前后(检查前3h口服哌醋甲酯,0.2~0.3mg/kg)两种情况下进行行为学评估和功能MRI检查,两次间隔2~4周。刺激任务采用N-BACK模式下的语义工作记忆任务,BLOCK设计方法。fMRI扫描采用GE3.0T磁共振机,采用配对t检验统计方法。结果:ADHD患儿治疗后脑功能区的激活多于治疗前,1-BACK任务下左侧额中回、双侧额下回、左顶下小叶、双侧基底节等脑区激活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2-BACK任务下同时有左颞叶和扣带回激活不同,与认知测试成绩改善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哌醋甲酯能增加ADHD患儿的工作记忆功能脑区的激活,fMRI是研究哌醋甲酯治疗ADHD机制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磁共振成像 工作记忆
下载PDF
河南苍台镇儿童注意和破坏性行为障碍调查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改玲 王长虹 +2 位作者 杨桂伏 徐广明 甄龙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1年第4期255-257,共3页
目的:探讨农村儿童注意和破坏性行为障碍(ADBD)的发生状况及特征。方法:用量表对1550名儿童进行筛查,阳性者进行当面会谈,按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诊断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对立违抗性障碍(ODD)及品行障碍(CD)儿童;同... 目的:探讨农村儿童注意和破坏性行为障碍(ADBD)的发生状况及特征。方法:用量表对1550名儿童进行筛查,阳性者进行当面会谈,按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诊断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对立违抗性障碍(ODD)及品行障碍(CD)儿童;同时随机抽查相匹配的正常儿童作为对照,比较一般人口学资料表。结果:ADBD、ADHD、ODD、CD患病率分别为10.71%、6.68%、6.21%、2.64%。ADHD儿童男性多于女性(χ2=9.060,P=0.003)。ADHD儿童学习成绩差于正常儿童(χ2=10.241,P=0.006)。结论:农村儿童破坏性行为障碍明显存在,应给予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注意和破坏性行为障碍 农村 患病率 家庭环境
下载PDF
利培酮口服液治疗儿童破坏性行为障碍42例临床分析
19
作者 徐莉萍 殷青云 +1 位作者 冯容妹 谢永标 《山东精神医学》 2006年第3期175-177,共3页
目的了解利培酮口服液治疗儿童破坏性行为障碍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42例破坏性行为障碍的儿童(5周岁~14周岁)接受每日0.02mg~0.06mg/kg利培酮口服液治疗6周,以Conner’s儿童行为评定量表评定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及实验室监... 目的了解利培酮口服液治疗儿童破坏性行为障碍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42例破坏性行为障碍的儿童(5周岁~14周岁)接受每日0.02mg~0.06mg/kg利培酮口服液治疗6周,以Conner’s儿童行为评定量表评定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及实验室监测评估安全性。结果利培酮口服液平均治疗量为1.5mg/d,基本痊愈19.0%(8/42),显效28.6%(12/42),好转35.7%(15/42)和无效16.7%(7/42),Conner’s儿童行为评定量表品行问题分量表、冲动多动分量表评分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期间常见的副反应为头痛和嗜睡。锥外反应发生率约2%(1/42),多为轻微反应。结论利培酮口服液可以有效治疗儿童破坏性行为障碍且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破坏性行为障碍 利培酮口服液 安全性
下载PDF
学龄期共患ADHD的ASD与单纯ASD破坏性行为障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叶慧清 丁家畅 +2 位作者 陈壮桂 周静雯 梁亚勇 《新医学》 2018年第8期562-564,共3页
目的比较学龄期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患儿与单纯ASD患儿破坏性行为障碍患病率的差异。方法应用Vanderbilt ADHD评定量表对确诊为ASD的90例学龄期患儿进行评估,其中共患ADHD 44例,比较共患ADHD的ASD患儿(ASD+... 目的比较学龄期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患儿与单纯ASD患儿破坏性行为障碍患病率的差异。方法应用Vanderbilt ADHD评定量表对确诊为ASD的90例学龄期患儿进行评估,其中共患ADHD 44例,比较共患ADHD的ASD患儿(ASD+ADHD组)及单纯ASD患儿(单纯ASD组)破坏性行为障碍的患病率。结果 ASD+ADHD组44例中合并破坏性行为障碍者28例,患病率为63.6%;而单纯ASD组46例中合并破坏性行为障碍19例,患病率为41.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龄期共患ADHD的ASD患儿破坏性行为障碍的患病率比单纯ASD患儿的患病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闭症谱系障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破坏性行为障碍 患病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