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similatory iron reduction contributes to anaerobic mineralization of sediment in a shallow transboundary lake 被引量:2
1
作者 Yuxiang Yuan Cong Ding +10 位作者 Haitao Wu Xue Tian Min Luo Weiyi Chang Lei Qin Liang Yang Yuanchun Zou Kaikai Dong Xiaoyan Zhu Ming Jiang Marinus L.Otte 《Fundamental Research》 CSCD 2023年第6期844-851,共8页
Dissimilatory iron reduction(DIR)coupled with carbon cycling is increasingly being recognized as an influential process in freshwater wetland soils and sediments.The role of DIR in organic matter(OM)mineralization,how... Dissimilatory iron reduction(DIR)coupled with carbon cycling is increasingly being recognized as an influential process in freshwater wetland soils and sediments.The role of DIR in organic matter(OM)mineralization,however,is still largely unknown in lake sediment environments.In this study,we clarified rates and pathways of OM mineralization in two shallow lakes with seasonal hydrological connectivity and different eutrophic situations.We found that in comparison with the domination of DIR(55%)for OM mineralization in Lake Xiaoxingkai,the contribution of methanogenesis was much higher(68%)in its connected lake(Lake Xingkai).The differences in rates and pathways of sediment OM mineralization between the two lakes were attributed to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carbonate associated iron oxides(Fecarb)in Lake Xiaoxingkai compared to Lake Xingkai(P=0.002),due to better deposition mixing,more contributions of terrigenous detrital materials,and higher OM content in Lake Xiaoxingkai.Results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howed that Fecarb and total iron content(TFe)regulated 25%of DIR in Lake Xiaoxingkai and 76%in Lake Xingkai,accompanied by a negative effect of TFe on methanogenesis in Lake Xingkai.The relative abundance and diversity of Fe-reducing bacteria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lakes,and showed a weak effect on sediment OM mineralization.Our findings emphasize the role of iron minerals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s in regulating rates and pathways of OM mineralization,and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carbon cycling in lake sedi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similatory iron reduction Organic matter mineralization Methane production iron oxides Carbon cycling
原文传递
纳米Fe_(3)O_(4)/生物炭促进红壤性水稻土中六氯苯厌氧脱氯作用研究
2
作者 刘翠英 郁李鑫 +2 位作者 杨超 樊建凌 宋洋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10-1322,共13页
为明确磁铁矿(Fe_(3)O_(4))与生物炭对厌氧土壤中六氯苯(HCB)还原脱氯降解的影响及其机理,首先制备并表征了纳米Fe_(3)O_(4)、生物炭及纳米Fe_(3)O_(4)/生物炭复合材料,采用红壤性水稻土的泥浆进行厌氧培养试验,分析反应体系的pH、Eh、... 为明确磁铁矿(Fe_(3)O_(4))与生物炭对厌氧土壤中六氯苯(HCB)还原脱氯降解的影响及其机理,首先制备并表征了纳米Fe_(3)O_(4)、生物炭及纳米Fe_(3)O_(4)/生物炭复合材料,采用红壤性水稻土的泥浆进行厌氧培养试验,分析反应体系的pH、Eh、吸附态和溶解态Fe(Ⅱ)与HCB脱氯降解过程之间的内在关系。结果发现,灭菌对照处理的HCB脱氯降解作用很弱,表明HCB还原脱氯主要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添加生物炭可通过降低土壤的酸性、增强反应体系的还原性且促进生成吸附态Fe(Ⅱ)而加速HCB还原脱氯降解;纳米Fe_(3)O_(4)促进HCB还原脱氯的效果较生物炭更强,主要归因于添加纳米Fe_(3)O_(4)使反应体系中生成更多的吸附态Fe(Ⅱ);纳米Fe_(3)O_(4)/生物炭复合材料促进HCB还原脱氯的效果较纳米Fe_(3)O_(4)更强,是因为Fe_(3)O_(4)/生物炭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更大且纳米Fe_(3)O_(4)的分散性更好,更有利于反应体系中的电子传递过程。因此,与纳米Fe_(3)O_(4)和生物炭相比,纳米Fe_(3)O_(4)/生物炭复合材料是一种更加理想的HCB污染土壤的修复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态亚铁 厌氧还原脱氯 异化铁还原 电子转移
下载PDF
不同铁矿物对酱香型白酒封窖泥厌氧消化的影响
3
作者 杨亚飞 陈贺振 +5 位作者 周建国 高小旭 陈笔 杨帆 王岩 王莉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93,共6页
通过向废弃窖泥厌氧消化系统中分别添加强氧化性的水铁矿和弱氧化性但有导电性的磁铁矿,考察Fe(Ⅱ)、有机物、微生物群落结构等的变化,探究不同类型Fe(Ⅲ)矿物对窖泥厌氧消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水铁矿组富集铁还原菌,Fe(Ⅱ)含量第12天迅... 通过向废弃窖泥厌氧消化系统中分别添加强氧化性的水铁矿和弱氧化性但有导电性的磁铁矿,考察Fe(Ⅱ)、有机物、微生物群落结构等的变化,探究不同类型Fe(Ⅲ)矿物对窖泥厌氧消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水铁矿组富集铁还原菌,Fe(Ⅱ)含量第12天迅速增加至900 mg/L,表明水铁矿发生了异化铁还原。磁铁矿组与对照组中Fe(Ⅱ)含量几乎一致,说明磁铁矿没有发生异化铁还原。水铁矿组和磁铁矿组中COD去除量分别比空白组增加了16.1%和4.9%,表明水铁矿和磁铁矿均促进了有机物的去除。磁铁矿组富集了Geobacter和Methanosarcina,促进了直接种间电子传递(DIET),增加了23.4%的甲烷产量,而水铁矿抑制甲烷化,降低了32.2%的甲烷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消化 Fe(Ⅲ)矿物 直接种间电子传递 异化铁还原
下载PDF
沉积物异化铁还原耦合植酸去磷酸化
4
作者 乐静全 江伟欣 +2 位作者 潘伟杰 钱毅光 李思悦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59,共7页
研究沉积物中微生物驱动的异化铁还原与有机磷降解转化的耦合作用,对深入阐明水体富营养化发生机制、控制环境磷污染和应对潜在的全球性磷危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研究以沉积物异化铁还原与有机磷降解转化耦合的环境效应为切入点,探... 研究沉积物中微生物驱动的异化铁还原与有机磷降解转化的耦合作用,对深入阐明水体富营养化发生机制、控制环境磷污染和应对潜在的全球性磷危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研究以沉积物异化铁还原与有机磷降解转化耦合的环境效应为切入点,探究了异化铁还原促进植酸有机磷去磷酸化的可行性。首先通过对武汉东湖自然沉积物中有机磷与亚铁含量的监测,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在以有机质降解为驱动力的早期成岩过程中,三价铁逐渐被还原为亚铁,同时伴随着有机磷含量的降低,揭示沉积物中铁的异化还原可能促进有机磷的降解转化;接着利用富集的沉积物内源微生物群落在实验室构建“异化铁还原微生物群落+水铁矿+植酸”微宇宙模拟系统,开展了铁还原微生物群落驱动异化铁还原对植酸有机磷降解转化作用的研究,进一步证实铁的异化还原能促进植酸有机磷的去磷酸化并生成PO_(4)^(3-),很可能是诱导水体富营养化的潜在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化铁还原 植酸 去磷酸化 沉积物 内源有机磷
下载PDF
微生物异化还原铁氧化物体系对硝基苯的降解作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许超 董军 +2 位作者 马小兰 牛波 娄权正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472-1476,共5页
对地下环境中铁氧化物的生物异化还原作用及其降解硝基苯的特性和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铁还原菌对硝基苯具有一定的降解能力,100h后硝基苯降解率>68.5%.微生物异化还原铁氧化物过程对硝基苯具有较好的降解作用,当针铁矿浓度... 对地下环境中铁氧化物的生物异化还原作用及其降解硝基苯的特性和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铁还原菌对硝基苯具有一定的降解能力,100h后硝基苯降解率>68.5%.微生物异化还原铁氧化物过程对硝基苯具有较好的降解作用,当针铁矿浓度为0.3mg/L时,协同降解效果最好,硝基苯降解率为78.5%.微生物的生长与铁氧化物的还原及硝基苯的降解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异化还原 铁氧化物 硝基苯 降解
下载PDF
Geobacter metallireducens异化还原铁氧化物三种方式 被引量:11
6
作者 冯雅丽 周良 +2 位作者 祝学远 连静 李少华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24-529,共6页
异化金属还原菌通过络和剂、电子传递中间体、直接接触三种方式异化还原金属氧化矿.以Geobactermetallireducens还原铁氧化物为实验体系,利用微生物燃料电池考察了以上三种方式对异化还原铁氧化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异化还原铁氧化... 异化金属还原菌通过络和剂、电子传递中间体、直接接触三种方式异化还原金属氧化矿.以Geobactermetallireducens还原铁氧化物为实验体系,利用微生物燃料电池考察了以上三种方式对异化还原铁氧化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异化还原铁氧化矿时,NTA,AQDS在初始阶段显著加速铁氧化物的还原,但也加速磁铁矿的生成,阻碍反应继续进行;直接接触方式起着重要作用,吸附形成的生物膜是一个关键因素,其形成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生物膜的形成阻碍电子传递中间体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氧化物 铁还原 异化金属还原菌 微生物燃料电池
下载PDF
三峡库区土壤铁异化还原及其对铁形态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王图锦 吉芳英 +3 位作者 何强 叶姜瑜 黎司 曹琳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0-104,共5页
采用三峡库区紫色土和黄壤在N2覆盖下进行淹水恒温(25℃)厌氧培养,对土壤淹水铁异化还原及其对铁形态转变的影响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土壤淹水厌氧培养过程,pH向中性转变,体系从氧化环境转入还原环境,黄壤氧化还原转换趋势更为明显... 采用三峡库区紫色土和黄壤在N2覆盖下进行淹水恒温(25℃)厌氧培养,对土壤淹水铁异化还原及其对铁形态转变的影响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土壤淹水厌氧培养过程,pH向中性转变,体系从氧化环境转入还原环境,黄壤氧化还原转换趋势更为明显。黄壤Fe(Ⅱ)增加趋势明显,Fe(Ⅱ)含量达到3 495.21mg/kg,紫色土为536.44mg/kg,而无菌对照土壤Fe(Ⅱ)含量无增加趋势,证实铁的异化还原过程是受微生物活动驱动。土壤铁从Res-Fe向Oxide-Fe活化,同时土壤Fe(Ⅱ)的含量与Oxide-Fe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说明铁形态的改变是受铁的异化还原作用所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土壤 铁异化还原 氧化铁 化学形态
下载PDF
地下环境中铁氧化物生物异化还原耦合降解硝基苯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马小兰 丁琳洁 +3 位作者 董军 孙杨 何正坤 许超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09-1114,共6页
通过静态实验模拟地下水厌氧环境,研究了碳源、电子受体、初始微生物量和硝基苯浓度等因素对地下环境中微生物异化铁还原作用耦合降解硝基苯的影响。实验选取乙酸铵、葡萄糖、柠檬酸铵为碳源,针铁矿、赤铁矿为电子受体,进行异化铁还原... 通过静态实验模拟地下水厌氧环境,研究了碳源、电子受体、初始微生物量和硝基苯浓度等因素对地下环境中微生物异化铁还原作用耦合降解硝基苯的影响。实验选取乙酸铵、葡萄糖、柠檬酸铵为碳源,针铁矿、赤铁矿为电子受体,进行异化铁还原协同耦合降解硝基苯。结果表明:乙酸铵为碳源时硝基苯的降解率最高为78.5%;针铁矿作电子受体时硝基苯降解效果比赤铁矿好,且0.3 mg·L-1效果最好;微生物量对耦合体系中硝基苯降解率有影响但并不显著,最适宜的初始微生物量为4×108cells·mL-1;硝基苯质量浓度在50~150 mg·L-1时,硝基苯浓度与降解率呈负相关,其中对50 mg·L-1的初始硝基苯质量浓度降解效果最好。因此,碳源和电子受体对地下环境中微生物异化铁还原作用耦合降解硝基苯具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化铁还原 硝基苯 铁矿
下载PDF
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异化还原Fe(Ⅲ)介导的As(Ⅲ)氧化转化 被引量:14
9
作者 汪明霞 王娟 司友斌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368-2373,共6页
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了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作用下Fe(III)还原和As(III)氧化动力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Fe(III)被还原为Fe(II)的同时伴随着As(III)氧化为As(V);S.oneidensis MR-1在含低浓度As(III)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在高... 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了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作用下Fe(III)还原和As(III)氧化动力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Fe(III)被还原为Fe(II)的同时伴随着As(III)氧化为As(V);S.oneidensis MR-1在含低浓度As(III)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在高浓度培养基上生长被抑制;As(III)通过制约菌体的生长与活性来抑制Fe(III)异化还原.同样,适量浓度的Fe(III)含量对As(III)氧化转化有很强的促进作用,但是过高浓度的Fe(III)浓度使得溶液中产生过多的Fe(II),从而对As(III)氧化转化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此外,弱碱环境更有利于As(III)氧化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异化还原 氢氧化铁 As(Ⅲ Ⅴ) 氧化还原
下载PDF
根系活动对湿地植物根际铁异化还原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0
作者 罗敏 黄佳芳 +1 位作者 刘育秀 仝川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6-166,共11页
根系活动是影响湿地植物根际铁异化还原速率的关键因素之一。以往国内外湿地铁异化还原的研究多为分析和比较各类中宏观生境中铁异化还原能力的差异。近年来,湿地植物根际微域铁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也日益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综述了... 根系活动是影响湿地植物根际铁异化还原速率的关键因素之一。以往国内外湿地铁异化还原的研究多为分析和比较各类中宏观生境中铁异化还原能力的差异。近年来,湿地植物根际微域铁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也日益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综述了根际铁异化还原研究概况,梳理了根系活动对根际铁异化还原关键因子的作用机制,分析了根际铁异化还原和其他有机质代谢途径的竞争关系,探讨了根际铁异化还原对根系活动动态变化和异质性的响应,提出了根际铁异化还原的概念模型,并指出了未来我国湿地植物根际铁异化还原研究应加强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异化还原 湿地植物 根际 根系活动
下载PDF
不同Fe(Ⅲ)对活性污泥异化铁还原及除磷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亚娥 冯娟娟 李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93-998,共6页
以SBBR反应器活性污泥作为铁还原菌菌种来源,采用兼性厌氧/严格厌氧恒温培养试验,投加不同Fe(Ⅲ)考察各条件下的异化铁还原能力,同时比较对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2种条件下Fe(Ⅲ)还原能力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依次为:Fe(OH)3>氧化铁皮&... 以SBBR反应器活性污泥作为铁还原菌菌种来源,采用兼性厌氧/严格厌氧恒温培养试验,投加不同Fe(Ⅲ)考察各条件下的异化铁还原能力,同时比较对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2种条件下Fe(Ⅲ)还原能力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依次为:Fe(OH)3>氧化铁皮>青矿>红矿,其中严格厌氧条件下较好.同时,除磷效果与其呈正相关,富集培养至7d,Fe(OH)3及氧化铁皮体系出水磷浓度均达到2mg/L以下,之后继续降低,最终达到0.5mg/L以下.结合异化铁还原除磷机理,可以证明,不同Fe(Ⅲ)表面吸附作用对TP的去除贡献较小,其主要作用为铁还原菌驱动下的化学沉淀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异化Fe(Ⅲ)还原 铁还原菌 富集培养 除磷
下载PDF
异化金属还原菌还原赤铁矿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冯雅丽 王李娟 +3 位作者 李浩然 张茜 张士元 毕耜超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754-1759,共6页
以实验室自制氢氧化铁为电子受体,醋酸钠为电子供体,从厌氧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异化金属还原菌。将赤铁矿代替氢氧化铁作为电子受体对微生物进行驯化。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好氧、厌氧条件及pH、温度对反应过程的影响,并对反应机理进行研... 以实验室自制氢氧化铁为电子受体,醋酸钠为电子供体,从厌氧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异化金属还原菌。将赤铁矿代替氢氧化铁作为电子受体对微生物进行驯化。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好氧、厌氧条件及pH、温度对反应过程的影响,并对反应机理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赤铁矿颗粒逐渐由红色变深至棕黑色并具有磁性,分析表明异化金属还原菌可将赤铁矿中的Fe(Ⅲ)还原成Fe(Ⅱ),但反应不完全。反应生成的棕黑色颗粒物质主要成分为Fe3O4与Fe2O3的混合物;厌氧条件优于好氧条件,在温度为30℃,振荡速度为160 r/min,接种量为10%,pH为5.0,赤铁矿加入量为1.0 g/L的条件下,20 d后,Fe(Ⅱ)的浓度可达1.87 mmol/L,赤铁矿中的部分Fe(Ⅲ)还原为Fe(Ⅱ),在矿物颗粒表面沉积并与其结合反应生成磁铁矿(Fe3O4),增强了原矿的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铁矿 异化金属还原菌 异化还原 磁化
下载PDF
电子穿梭物质对异化Fe(Ⅲ)还原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孙丽蓉 曲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92-198,共7页
选择采自吉林(JL)、四川(SC)、江西(JX)和浙江(ZJ)的水稻土样品,采用微生物混合培养和土壤泥浆厌氧恒温培养的方法,研究了电子穿梭物质蒽醌-2,6-二磺酸盐(AQDS)对异化铁还原的影响。用Logistic方程对异化铁还原过程进行模拟,并对异化铁... 选择采自吉林(JL)、四川(SC)、江西(JX)和浙江(ZJ)的水稻土样品,采用微生物混合培养和土壤泥浆厌氧恒温培养的方法,研究了电子穿梭物质蒽醌-2,6-二磺酸盐(AQDS)对异化铁还原的影响。用Logistic方程对异化铁还原过程进行模拟,并对异化铁还原特征及Fe(Ⅲ)还原的最大累积量(a)、反应速率常数(c)、最大反应速率(Vmax)等参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微生物混合培养试验中。添加AQDS能够明显加速Fe(Ⅲ)的还原,随着AQDS浓度的增大,Fe(Ⅱ)产生的速率越大,且在铁还原反应中不同来源微生物对AQDS的敏感性不同。在土壤泥浆培养中,添加AQDS可明显增大Fe(Ⅱ)累积量,并且随着AQDS浓度增大,在JX和ZJ水稻土中表现出a值不断增大,其中JX水稻土的增加幅度最大,而JL和SC水稻土的a值则随AQDS浓度增大而减小;除JL水稻土外,其他水稻土中铁还原速率常数均随着AQDS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表明过量的AQDS对土壤中的铁还原反应具有一定的毒害作用。试验证明AQDS不仅能促进微生物对土体中易还原氧化铁的还原,而且也能使部分较难还原的晶体氧化铁被还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穿梭物质 异化铁还原 水稻土
下载PDF
苯系物作为唯一碳源对异化铁还原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硕 曲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1-106,112,共7页
以水稻土浸提液为接种液、人工合成的无定形氧化铁为唯一的电子受体、添加的苯系物(甲苯、苯胺、苯酚、苯甲酸)为唯一碳源,在适量无机N,P,K营养供给条件下,采用厌氧恒温混合培养方法,研究了厌氧微生物对氧化铁还原的影响。结果表明,由... 以水稻土浸提液为接种液、人工合成的无定形氧化铁为唯一的电子受体、添加的苯系物(甲苯、苯胺、苯酚、苯甲酸)为唯一碳源,在适量无机N,P,K营养供给条件下,采用厌氧恒温混合培养方法,研究了厌氧微生物对氧化铁还原的影响。结果表明,由水稻土中提取的微生物可以利用苯系物作为唯一碳源,在厌氧降解的同时将电子转移给F e(Ⅲ),使其还原为F e(Ⅱ);利用不同苯系物的铁还原过程难易程度有所差异,铁还原率表现为苯甲酸最高(53.99%),甲苯最低(19.55%),利用苯系物的铁还原率均低于以葡萄糖为碳源时的铁还原率(71.16%);不同浓度苯系物对氧化铁还原过程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苯系物浓度的增加其对氧化铁还原过程具有促进作用,而高浓度苯系物则对氧化铁还原过程表现出抑制趋势;以2.0 mm o l/L苯系物作为碳源时,蒽醌-2,6二-磺酸盐(AQDS)可明显增加F e(Ⅱ)的累积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化铁还原 苯系物 水稻土 蒽醌-2 6-二磺酸盐
下载PDF
不同重金属离子对异化铁(Ⅲ)还原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贝贝 曲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15-120,共6页
以水稻土土壤浸提液作微生物接种液,人工合成的F e(OH)3为唯一电子受体,测定了厌氧培养过程中F e(Ⅱ)浓度的变化,探讨了添加Cu2+,Zn2+,Pb2+,Cd2+,Hg2+和A s5+对铁还原过程的影响及添加不同浓度Cu2+和Hg2+对F e(Ⅱ)浓度的影响,并以土壤... 以水稻土土壤浸提液作微生物接种液,人工合成的F e(OH)3为唯一电子受体,测定了厌氧培养过程中F e(Ⅱ)浓度的变化,探讨了添加Cu2+,Zn2+,Pb2+,Cd2+,Hg2+和A s5+对铁还原过程的影响及添加不同浓度Cu2+和Hg2+对F e(Ⅱ)浓度的影响,并以土壤中添加不同浓度的Cu2+试验作为对比。结果表明,不同重金属对异化铁还原影响不同,在同一浓度的几种重金属中,Cu2+和Hg2+对异化铁还原抑制最强;不同浓度Cu2+和Hg2+对异化铁还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主要表现在增加异化铁还原发生前的时间,减慢异化铁还原的速率,当Cu2+和Hg2+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异化铁还原几乎不发生;水稻土中含有大量铜时,铁还原也会被抑制;添加外源氧化铁可以减轻铜对水稻土铁还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异化铁还原 重金属
下载PDF
厌氧环境下Cr(Ⅵ)的微生物还原能力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松 曲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7-112,共6页
通过接种土壤微生物的混合培养及土壤泥浆培养试验,测定了厌氧培养过程中C r(Ⅵ)和F e(Ⅱ)浓度的变化,研究了不同浓度铬酸盐的微生物还原能力及不同浓度铬酸盐对水稻土中氧化铁还原的影响。结果表明,由水稻土中提取的微生物虽然能够直... 通过接种土壤微生物的混合培养及土壤泥浆培养试验,测定了厌氧培养过程中C r(Ⅵ)和F e(Ⅱ)浓度的变化,研究了不同浓度铬酸盐的微生物还原能力及不同浓度铬酸盐对水稻土中氧化铁还原的影响。结果表明,由水稻土中提取的微生物虽然能够直接还原C r(Ⅵ),但其还原速率和还原程度有限,且C r(Ⅵ)浓度越高,微生物的还原能力越差;不同来源的土壤微生物对C r(Ⅵ)的还原能力有所差异,其中四川水稻土中微生物对C r(Ⅵ)的还原能力均大于江西水稻土;在厌氧培养的水稻土中,添加的C r(Ⅵ)可以较迅速地还原,其中土壤氧化铁的微生物还原过程对C r(Ⅵ)还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C r(Ⅵ)的存在导致F e(Ⅱ)生成的时间出现滞后,且C r(Ⅵ)浓度越大生成F e(Ⅱ)的滞后时间越长;F e(Ⅱ)产生滞后的时间与C r(Ⅵ)还原结束的时间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Cr(Ⅵ)还原 异化Fe(Ⅲ)还原 水稻土
下载PDF
溶液培养条件下腐殖酸对铁异化还原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丽娜 李忠佩 车玉萍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92-796,共5页
腐殖酸对土壤和水体环境中铁(Fe)的还原过程有重要影响。本文采用从山西大同风化煤、河南巩县褐煤、云南昆明滇池底泥中提取制备的腐殖酸,通过布置培育试验并接种土壤悬液,研究了不同来源的腐殖酸对无定形氧化铁异化还原的影响。结果表... 腐殖酸对土壤和水体环境中铁(Fe)的还原过程有重要影响。本文采用从山西大同风化煤、河南巩县褐煤、云南昆明滇池底泥中提取制备的腐殖酸,通过布置培育试验并接种土壤悬液,研究了不同来源的腐殖酸对无定形氧化铁异化还原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添加腐殖酸对氧化铁的还原几乎没有影响;而当同时添加腐殖酸与葡萄糖时,培养基质中氧化铁的还原过程显著加强;腐殖酸浓度越高对氧化铁还原的促进作用越明显。不同来源的腐殖酸因其复杂程度和结构不同,对氧化铁还原的促进作用有明显差异,其中山西大同风化煤提取的腐殖酸促进作用最大,云南昆明滇池底泥和河南巩县褐煤提取的腐殖酸之间则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酸 异化还原
下载PDF
土壤异化铁还原及其在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永奎 张一敏 +1 位作者 周克成 孙剑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7-81,共5页
铁是土壤环境中氧化还原反应重要的变价元素.异化铁还原是自然界中铁还原的主要方式.异化铁还原与有机污染物的转化、重金属的老化、固定及营养物质的转化过程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环境效应.本文较为详细地综述了土壤异化铁还原的机制、... 铁是土壤环境中氧化还原反应重要的变价元素.异化铁还原是自然界中铁还原的主要方式.异化铁还原与有机污染物的转化、重金属的老化、固定及营养物质的转化过程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环境效应.本文较为详细地综述了土壤异化铁还原的机制、影响因素及污染控制应用研究现状,并提出了今后研究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异化铁还原 铁还原菌 污染控制 应用
下载PDF
土壤微团聚体中氧化铁的异化还原能力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丽蓉 曲东 王旭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47-50,共4页
 选取有代表性的吉林、湖南、四川和广东4个省份的水稻土,采用超声波分散提取不同粒级的微团聚体,通过30℃恒温厌氧培养,测定培养过程中Fe( )产生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土壤中铁还原程度大小与土壤的地带性分布有一定关系,吉林和四...  选取有代表性的吉林、湖南、四川和广东4个省份的水稻土,采用超声波分散提取不同粒级的微团聚体,通过30℃恒温厌氧培养,测定培养过程中Fe( )产生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土壤中铁还原程度大小与土壤的地带性分布有一定关系,吉林和四川水稻土中铁还原量大,而湖南和广东水稻土中铁还原量较小;对不同大小的微团聚体来说,除广东水稻土外,不同大小的微团聚体之间的铁还原程度均表现为:<0.001mm的微团聚体(14~35mg/g)>0.001~0.05mm的微团聚体(5~15mg/g)>0.05~0.25mm的微团聚(<6mg/g);不同组分中的铁还原主要由盐酸可溶性氧化铁的数量决定,不同土壤及不同团聚体中铁还原差异主要是由不同组分中氧化铁的化学形态决定。对于广东水稻土,其<0.001mm和0.05~0.25mm的微团聚体中的有机质数量可能是限制铁还原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土 微团聚体 氧化铁 异化还原能力
下载PDF
针铁矿促进剩余污泥厌氧消化中的脱氮除碳 被引量:2
20
作者 肖灿灿 杨亚飞 张耀斌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6689-6697,共9页
剩余污泥厌氧消化因其较低的能源转化率使其发展有所受限,且污泥中高浓度有机质也会影响脱氮效果。理论上,在含铁(Ⅲ)(氢)氧化物的厌氧消化系统中,微生物能通过异化铁还原去除有机物和氨氮(Feammox),但两者同步去除还有待验证。因此本... 剩余污泥厌氧消化因其较低的能源转化率使其发展有所受限,且污泥中高浓度有机质也会影响脱氮效果。理论上,在含铁(Ⅲ)(氢)氧化物的厌氧消化系统中,微生物能通过异化铁还原去除有机物和氨氮(Feammox),但两者同步去除还有待验证。因此本研究通过向污泥厌氧消化系统中添加针铁矿,探究铁(Ⅲ)(氢)氧化物对同步脱氮除碳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针铁矿添加量的增加,反应器中有机物浓度逐渐减少。当添加50mmol/L针铁矿时,甲烷累积产量达到695.1mL,相较于没有添加针铁矿的厌氧系统提升了30.3%;TS/VS去除率也提升了21.1%/33.8%,说明针铁矿可有效促进污泥减量化。添加针铁矿的反应器中总氮去除率也有一定提升,当针铁矿添加50mmol/L时,去除率达到21.0%。以上结果表明,添加针铁矿可以在污泥厌氧消化中起到同时脱氮除碳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针铁矿 异化铁还原 异化铁还原耦合厌氧氨氧化 脱氮除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