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通路引起的肢体远端缺血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曹雪玲 廖洁 虞丽利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3期219-222,共4页
目的分析血管通路引起的肢体远端缺血征(hemodialysis access-induced distal ischemia,HAIDI)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在荣县人民医院肾病内科首次行动静脉内瘘手术进行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根据患者手术后是... 目的分析血管通路引起的肢体远端缺血征(hemodialysis access-induced distal ischemia,HAIDI)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在荣县人民医院肾病内科首次行动静脉内瘘手术进行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根据患者手术后是否出现HAIDI相关症状分为HAIDI组与非HAIDI组;收集并比较2组临床资料,通过组间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导致HAIDI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并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量化,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70例患者,其中HAIDI组15例,非HAIDI组55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AIDI组年龄≥60岁、女性、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炎、透析龄>1年、血管通路类型(移植物动静脉内瘘、肱动脉自体动静脉内瘘比例)均高于非HAIDI组(χ^(2)/t分别为4.419、4.272、4.904、6.360、10.972、7.231、5.657、18.670,P分别为0.036、0.039、0.027、0.012、0.001、0.007、0.017、<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女性、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炎、透析龄长、移植物动静脉内瘘及高位动静脉内瘘是导致HAIDI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OR分别为0.286、3.353、0.274、0.224、0.051、0.074、4.111、0.055、0.049;95%CI分别为0.086~0.954、1.030~10.920、0.084~0.895、0.066~0.755、0.005~0.500、0.007~0.775、1.223~13.818、0.010~0.303、0.007~0.321,P分别为0.042、0.045、0.032、0.016、0.011、0.030、0.022、0.001、0.002)。结论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炎、透析龄及血管通路类型是HAIDI的危险因素,对于HAIDI高危人群进行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有助于减少血管通路引起的HAIDI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肢体远端缺血征 危险因素 预防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联合肢体远端缺血预处理对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有肺保护作用:160例随机对照试验
2
作者 杨杨 刘刚 +1 位作者 欧毅 鹿文琪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4-490,共7页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联合肢体远端缺血预处理对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的肺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择期行胸腔镜手术的肺癌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40)、艾司氯胺酮组(SK组,n=40)、肢体远端缺血预处理组(R组,n=40)、艾...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联合肢体远端缺血预处理对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的肺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择期行胸腔镜手术的肺癌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40)、艾司氯胺酮组(SK组,n=40)、肢体远端缺血预处理组(R组,n=40)、艾司氯胺酮联合肢体远端缺血预处理组(SKR组,n=40)。在麻醉诱导前,SK组以艾司氯胺酮0.5 mg/kg(稀释成10 mL)静脉注射;R组于左下肢腘窝上1~2 cm绑止血带,阻断一侧下肢血流5 min,然后恢复血流5 min,重复3次;SKR组联合上述两组处理方法;C组静脉给10 mL生理盐水,并仅于左下肢腘窝上1~2 cm绑止血带(无压力)30 min。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单肺通气0.5 h(T0.5)、单肺通气1 h(OLV T1)、双肺通气后1 h(T3),抽取患者动脉血,测定动脉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I)、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采集静脉血样,ELISA测定法检测诱导前(T0)、OLV 1 h(T1)、OLV 2 h(T2)、双肺后1 h(T3)、术后24 h(T4)时间点患者血清肺表面活性物质(SP-D),克拉拉细胞蛋白16(CC-1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并记录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肺部并发症情况。结果最终C组有35例患者,R组33例患者,SK组34例患者,SKR组32例患者纳入分析。与C组相比,SK组、R组及SKR组的CC-16、SP-D、TNF-α浓度更低(P<0.05);与SK组及R组相比,SKR组的CC-16、SP-D、TNF-α浓度更低(P<0.05);与C组相比,SK组、R组及SKR组住院时间短,肺部感染、肺不张发生率低,且SKR组住院时间较SK组及R组更短,肺部感染、肺不张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联合肢体远端缺血预处理可能通过增强抗炎反应,减轻急性肺损伤,缩短肺癌术后患者住院时间、减少肺部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肢体远端缺血预处理 肺癌 肺损伤 肺保护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
下载PDF
静脉-动脉体外膜氧合置入7 F血管鞘行下肢远端灌注治疗下肢缺血的效果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
3
作者 王小雨 罗小波 +1 位作者 黄勇 夏玉萍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5期590-594,603,共6页
目的探讨静脉-动脉体外膜氧合(V-A ECMO)置入7 F血管鞘行下肢远端灌注治疗下肢缺血的效果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于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20例经股静脉-动脉(V-A)插管建立ECMO并置入7 F血管鞘行下肢远端... 目的探讨静脉-动脉体外膜氧合(V-A ECMO)置入7 F血管鞘行下肢远端灌注治疗下肢缺血的效果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于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20例经股静脉-动脉(V-A)插管建立ECMO并置入7 F血管鞘行下肢远端灌注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效果的不同将其分为缓解组(n=8)与未缓解组(n=12),随访6个月后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n=13)和死亡组(n=7),分析影响下肢缺血发生情况及预后情况的因素。结果治疗6 h,未缓解组患者血流量、血流速度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及缓解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 h,两组患者脑利钠肽(BNP)均高于本组治疗前,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CK)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未缓解组患者MYO、CK水平均高于缓解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6 h的MYO水平、CK水平、血流量、血流速度均不是患者发生下肢缺血的影响因素(P﹥0.05)。缓解组与未缓解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的性别、治疗6 h BNP水平、治疗前及治疗6 h MYO水平、体重指数(BM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6 h的BNP水平是影响患者预后情况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V-A ECMO置入7 F血管鞘行下肢远端灌注可有效缓解下肢缺血症状,但治疗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需综合干预,治疗6 h后的BNP水平对患者预后影响较大,可作为V-A ECMO置入7 F血管鞘行下肢远端灌注患者预后预测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鞘 下肢远端灌注 下肢缺血 并发症 静脉-动脉体外膜氧合
下载PDF
缺血预适应联合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远隔器官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石伯生 黄涌 邓宏平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720-725,共6页
目的评估缺血预适应联合右美托咪定对老年单侧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缺血再灌注后远隔器官功能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5月—2021年4月南通市中医院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缺血预适应联合右美托咪定... 目的评估缺血预适应联合右美托咪定对老年单侧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缺血再灌注后远隔器官功能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5月—2021年4月南通市中医院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缺血预适应联合右美托咪定组(I+D组)、缺血预适应组(I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25例。于止血带使用前(T0)、撤止血带15 min后(T1)、出室后6 h(T2)抽取动脉血。测定各组氧化应激反应相关指标水平,包括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同时测定T0、T1、T2时反映器官功能的相关指标,包括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结果I+D组、I组、D组患者T1时点MDA、TNF-α、IL-1、IL-6、ALT、AST均显著低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D组、I组、D组患者T2时点MDA、ALT、AST显著低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单侧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缺血预适应和右美托咪定均可对抗下肢缺血再灌注所致的氧化应激反应和肝脏损伤,但二者联合应用保护效果并未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适应 右美托咪定 膝关节置换术 缺血再灌注损伤 远隔器官 氧化应激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对应导联ST段下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席锐 刘霞 陆国平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4年第4期268-271,共4页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可出现ST段抬高 ,而在这些ST段抬高的患者中可同时出现梗死对应导联ST段下移。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认为对应导联ST段下移有助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 ,帮助判断冠状动脉阻塞位点和分析危险程度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可出现ST段抬高 ,而在这些ST段抬高的患者中可同时出现梗死对应导联ST段下移。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认为对应导联ST段下移有助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 ,帮助判断冠状动脉阻塞位点和分析危险程度 ;镜象变化、远端缺血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本文对急性心肌梗死对应导联ST段下移的临床意义及发生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研究进展 对应导联ST段下移 心电图 发生机制
下载PDF
下肢远端动脉旁路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缺血 被引量:3
6
作者 谷涌泉 张建 +7 位作者 齐立行 俞恒锡 李建新 李学锋 郭连瑞 崔世军 罗涛 汪忠镐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96-199,共4页
目的探讨治疗糖尿病下肢缺血动脉旁路移植的方法和疗效。方法从2000年7月至2004年7月,应用下肢远端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治疗了82例2型糖尿病病人的96条下肢。主要方式为股动脉-腘动脉人工血管+小腿动脉自体血管旁路移植术31条(32.3%),腘动... 目的探讨治疗糖尿病下肢缺血动脉旁路移植的方法和疗效。方法从2000年7月至2004年7月,应用下肢远端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治疗了82例2型糖尿病病人的96条下肢。主要方式为股动脉-腘动脉人工血管+小腿动脉自体血管旁路移植术31条(32.3%),腘动脉-小腿动脉旁路移植22条(22.9%),髂动脉支架+股动脉-腘动脉人工血管+小腿动脉自体血管旁路移植术12条(12.5%),股动脉-小腿动脉旁路移植10条(10.4%)。结果82例中,3例全麻手术病人(4条下肢)于术后死亡,病死率为3.7%;手术成功率为96.3%,总有效率为93.7%;救肢成功率为98.9%;足部创面愈合率37.3%。76例患者(96.2%)被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3.5个月,移植血管通畅率为92.2%;死亡率为3.9%;总有效率为87.6%;截肢率为4.5%,保肢率为95.5%。93.8%(30/32)下肢创面分别于出院2~10个月(平均6个月)后愈合。结论糖尿病下肢缺血行远端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可以使大多数患者得到有效治疗,从而挽救肢体或降低截肢平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下肢缺血 动脉旁路移植 下肢远端动脉 桡动脉
下载PDF
光电容积描记法在血液透析通路相关肢端缺血征诊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赖艳红 胡普平 +3 位作者 杨涛 刘音 刘静 王玉柱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0-224,228,共6页
目的:探讨光电容积描记法(photoplethysmography,PPG)在血液透析通路相关肢端缺血征(hemodialysis access-induced distal ischemia,HAIDI)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肾内科首次行动静脉内瘘... 目的:探讨光电容积描记法(photoplethysmography,PPG)在血液透析通路相关肢端缺血征(hemodialysis access-induced distal ischemia,HAIDI)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肾内科首次行动静脉内瘘术的终末期肾病患者69例,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在术前(0~48h)、术后1天(12~24h)、术后1月、术后3月对所有患者双侧肢体行PPG检查,测定指标包括基础指压(basal digital pressure,BDP)、指肱指数(digital to contralateral brachial index,DBI)及压闭内瘘后指压变化(change in digital pressure with access compression,CDP)。术后1月和3月行HAIDI问卷调查,并根据患者是否出现HAIDI症状进行分组。结果:69例患者中有62例完成随访研究,其中15例(21.7%)例出现HAIDI,其中5例术后3月缺血症状有所缓解。术后各时段HAIDI组BDP及DBI均明显低于非HAIDI组(P<0.001),术后1月和3月HAIDI组CDP高于非HAIDI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段BDP及DBI均明显低于术前(P<0.001),HAIDI组DBI从0.90降至0.51,术后3月小幅回升至0.59,非HAIDI组DBI 0.94降至0.72,术后3月小幅回升至0.83,且HAIDI组下降幅度较非HAIDI组大。术后1月和3月HAIDI组缺血问卷调查(hand ischemic questionnaire,HIQ)评分明显高于非HAIDI组(107.33±54.96 vs 5.74±11.75、104.00±39.24 vs 5.32±10.18,P<0.001)。结论:PPG可作为HAIDI诊断的工具,BDP及DBI的诊断准确性高于CDP,诊断HAIDI各指标的临界值为:BDP<94 mmHg(灵敏度66.7%,特异度93.6%)、DBI<0.6(灵敏度80%,特异度83%)、CDP>65 mmHg(灵敏度53.3%,特异度9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通路相关肢端缺血征 动静脉内瘘 光电容积描记法
下载PDF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四肢远端动脉缺血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凯 傅麒宁 赵渝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5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在急性四肢远端动脉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总结和分析2012年01月至2015年04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使用替罗非班持续微量泵入治疗急性四肢远端动脉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在急性四肢远端动脉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总结和分析2012年01月至2015年04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使用替罗非班持续微量泵入治疗急性四肢远端动脉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7例急性四肢远端动脉缺血患者均使用替罗非班进行非手术治疗,所有患者肢端缺血状况明显改善甚至完全缓解,降低了截指(趾)率,且未出现严重出血等相关并发症,出院后继续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随访结果良好。结论:替罗非班治疗无法手术的急性四肢远端动脉缺血疗效好,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远端动脉缺血 替罗非班 安全性 有效性
下载PDF
非侵袭性远端肢体缺血后适应对后循环缺血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阚培林 李晓燕 +7 位作者 孙静 杨小娟 张晓霏 陈艳 胡彦红 申晓琳 杨海燕 王玉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非侵袭性远端肢体缺血后适应(NRLIP)对后循环缺血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60例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随机分为NRLIP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入组患者给予常规内科治疗,NRLIP组加用NRLIP。采用欧洲头晕评估量表(EEV)评价入院时及... 目的探讨非侵袭性远端肢体缺血后适应(NRLIP)对后循环缺血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60例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随机分为NRLIP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入组患者给予常规内科治疗,NRLIP组加用NRLIP。采用欧洲头晕评估量表(EEV)评价入院时及入院治疗7 d后的神经功能,同时检测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血糖(FPG)水平。结果 NRLIP组治疗第7 d EEV评分及hs-CRP、D-D、FIB水平显著低于入院时(均P<0.05),空腹GLU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第7 d时EEV评分显著低于入院时(P<0.01),hs-CRP、D-D、FIB、FP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NRLIP组及对照组入院时EEV评分及hs-CRP、D-D、FIB、FP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NRLIP组治疗第7 d时hs-CRP水平显著降低,NRLIP组EEV评分、hs-CRP及FIB水平差值显著升高(均P<0.01),EEV评分、D-D水平、FIB水平、FPG水平、D-D水平差值、FPG水平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NRLIP对后循环缺血患者神经功能改善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后循环缺血 非侵袭性远端肢体缺血 缺血后适应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后远离区心肌缺血患者出院后随访与分析
10
作者 高太有 王锦凤 +2 位作者 王育勤 余洪军 赵霞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6年第2期77-78,共2页
通过62例急性心肌梗塞(AMI)后有远离区心肌缺血患者和55例无远离区心肌缺血患者的随访资料分析,显示前者再次梗塞(13例)、左心衰竭(31例)与猝死(15例)等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后者(分别为3例、6例和4例,P<0.... 通过62例急性心肌梗塞(AMI)后有远离区心肌缺血患者和55例无远离区心肌缺血患者的随访资料分析,显示前者再次梗塞(13例)、左心衰竭(31例)与猝死(15例)等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后者(分别为3例、6例和4例,P<0.05~0.005)。提示远离区心肌缺血可显著影响AMI患者的预后。作者指出,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是改善远离区心肌的缺血性改变及早期防治冠心病易患因素,并及时防治梗塞后心绞痛、室性早搏与左心衰竭等。如内科防治措施不奏效时,应考虑外科或介入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心肌缺血 预后
下载PDF
长春西汀注射液在小鼠永久性脑缺血小胶质细胞表型转化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青芳 赵顺英 +6 位作者 温少红 董雯 刘文倩 龚婷 陈文涛 刘向荣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11期1156-1163,共8页
目的研究长春西汀注射液对小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远端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及小胶质细胞表型转化的影响。方法36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永久性脑缺血组6只、生理盐水组12只、长春西汀组12只和假手术组6只,前三组用高频电刀凝断小鼠右... 目的研究长春西汀注射液对小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远端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及小胶质细胞表型转化的影响。方法36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永久性脑缺血组6只、生理盐水组12只、长春西汀组12只和假手术组6只,前三组用高频电刀凝断小鼠右侧大脑中动脉远端,制作永久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大脑中动脉远端,不凝断血管。模型成功后,生理盐水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每次150μL,每天1次,持续14 d;长春西汀组尾静脉注射长春西汀注射液,每次150μL(4.55 mg/kg),每天1次,持续14 d。模型成功后3 d、5 d、7 d、9 d、11 d和14 d进行改良加西亚评分和转棒测试评价小鼠感觉和运动神经功能;模型成功后14 d用免疫荧光标记神经元,评价各组神经元损伤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梗死周围小胶质细胞表型标志物Iba1、CD16/32和CD206的表达,评价M1型(Iba1及CD16/32阳性)和M2型(Iba1及CD206阳性)小胶质细胞表型转化情况。结果长春西汀组小鼠模型成功后11 d和14 d的改良加西亚评分和14 d的转棒测试中的时间及速度测试结果均优于永久性脑缺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长春西汀组14 d时神经元损伤较永久性脑缺血组(P=0.008)和生理盐水组(P=0.037)减轻。永久缺血组(P<0.001)和生理盐水组(P=0.005)M1型小胶质细胞表达高于假手术组;长春西汀组M1型小胶质细胞表达低于永久缺血组(P<0.001)和生理盐水组(P=0.038)。长春西汀组M2型小胶质细胞表达高于假手术组、永久性脑缺血组和生理盐水组(均P<0.001)。结论长春西汀注射液可能通过促进小胶质细胞表型由促炎向抗炎转变,减少神经元损伤,从而在小鼠永久性脑缺血后发挥神经保护和促进功能恢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长春西汀 大脑中动脉远端栓塞 小胶质细胞极化 小鼠
下载PDF
经股动静脉体外膜肺氧合下肢并发症的防治及管理策略 被引量:18
12
作者 郭剑 卢安东 +1 位作者 苗莉霞 闵凯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9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总结分析经股动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A ECMO)期间,下肢缺血及血栓并发症的防治及管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5月至2018年3月,因循环衰竭行V-A ECMO辅助治疗的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下肢远端灌注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22例... 目的总结分析经股动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A ECMO)期间,下肢缺血及血栓并发症的防治及管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5月至2018年3月,因循环衰竭行V-A ECMO辅助治疗的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下肢远端灌注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22例V-A ECMO辅助治疗患者中13例成功脱机(59.1%)。2014年至2016年均常规经股浅动脉放置远端灌注管(17例); 2017年至今常规不放置远端灌注管,后根据临床情况及下肢超声血流决定是否放置(共5例,未放置3例,后放置2例),其中3例发生下肢肿胀,经调整后好转;花斑2例,在超声引导下置远端灌注管后好转,无1例发生下肢缺血坏死。结论 V-A ECMO是治疗急性循环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下肢并发症对其预后影响较大。根据病情及辅助检查,合理安置远端灌注,做好抗凝及远端流量管理,减少致残率,提高V-A ECMO成功率及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下肢并发症 远端灌注 缺血 静脉血栓
下载PDF
医源性下肢缺血再灌注致远端器官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卢孙山 陈星同 顾健腾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共4页
下肢手术中止血带的应用容易造成医源性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缺血再灌注致远端器官损伤是围手术期器官功能保护的研究重点。目前研究聚焦于下肢缺血再灌注对远端重要器官,例如心脏、肺脏、肝脏、肾脏和脑的影响。虽然缺血再灌注影响的... 下肢手术中止血带的应用容易造成医源性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缺血再灌注致远端器官损伤是围手术期器官功能保护的研究重点。目前研究聚焦于下肢缺血再灌注对远端重要器官,例如心脏、肺脏、肝脏、肾脏和脑的影响。虽然缺血再灌注影响的远端器官种类存在差异,但是最关键的致伤机制大体一致。下肢缺血再灌注致远端器官损伤的机制主要包括中性粒细胞聚积、氧自由基生成、钙离子超载、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炎性介质激活及级联反应发生。明确IRI机制为保护围手术期器官功能提供了指导思路、潜在器官靶点和细胞通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下肢 远端器官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经胫后动脉逆行性远端灌注的临床效果分析
14
作者 李坤 丁丹丹 +4 位作者 马瑞科 韩佃明 高宗炜 杜沂峰 尚庆娟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39-1443,共5页
目的总结分析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 ECMO)经胫后动脉放置下肢灌注管(DPC)以逆行性远端灌注的方式与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于本院接受V-A ECMO治疗并施行经胫后动脉放置DPC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V-... 目的总结分析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 ECMO)经胫后动脉放置下肢灌注管(DPC)以逆行性远端灌注的方式与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于本院接受V-A ECMO治疗并施行经胫后动脉放置DPC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V-A ECMO置管方式均为经皮穿刺置管,并均行手术切开经胫后动脉留置逆行性DPC:预防性置管6例,补救性置管9例,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3.33%,导管型号以6F鞘管为主(66.67%),预防性置管无ALI发生,补救性置管中发生1例骨筋膜室综合征,置管时间为(20.73±3.47)min。结论在V-A ECMO中,经胫后动脉放置DPC以逆行性远端灌注的方式是完全可行的,且具有较高的置管成功率,可预防或治疗下肢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 下肢灌注管 胫后动脉 逆行性远端灌注 顺行性远端灌注 下肢缺血 经皮穿刺置管 手术切开置管
原文传递
远端动脉旁路移植附加动静脉吻合治疗严重下肢缺血21例 被引量:17
15
作者 谷涌泉 张建 +9 位作者 齐立行 汪忠镐 俞恒锡 李建新 李学锋 郭连瑞 崔世军 罗涛 陈兵 董宗俊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78-580,共3页
目的探讨严重下肢动脉病变伴有远端流出道动脉不通畅的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方法,以避免截肢或降低截肢平面。方法分析2000年7月至2004年12月采用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并辅助远端吻合口处的动静脉吻合治疗的21例(21条患肢)下肢远端流出道动脉不... 目的探讨严重下肢动脉病变伴有远端流出道动脉不通畅的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方法,以避免截肢或降低截肢平面。方法分析2000年7月至2004年12月采用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并辅助远端吻合口处的动静脉吻合治疗的21例(21条患肢)下肢远端流出道动脉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患者中,除1例因为远端动脉的“虚灌”而再次手术外,其余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成功率95·2%。出院时血管通畅率100%,足部创面的愈合率33·3%。结论伴有远端流出道动脉不良的严重缺血,在下肢动脉血流重建中采用远端吻合口的动静脉吻合可以明显提高血管的通畅率,可以达到避免截肢或降低截肢平面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动脉旁路移植术 动静脉吻合 下肢缺血 截肢手术 动脉闭塞性疾病
原文传递
股动-静脉体外膜肺氧合放置下肢灌注管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锋伟 闫炀 +3 位作者 宋艳 郜扬 王雪 刘锋锋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21年第9期609-613,共5页
目的:总结股动-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A ECMO)放置下肢灌注管(DPC)的经验。方法:收集本院自2018年1月-2019年8月期间完成V-A ECMO患者的病例数据,回顾性分析留置下肢灌注管的时机、方式以及预防下肢缺血的效果。结果:34例患者接受V-A ECM... 目的:总结股动-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A ECMO)放置下肢灌注管(DPC)的经验。方法:收集本院自2018年1月-2019年8月期间完成V-A ECMO患者的病例数据,回顾性分析留置下肢灌注管的时机、方式以及预防下肢缺血的效果。结果:34例患者接受V-A ECMO辅助,ECMO平均转机时间105.5 h,共出现下肢缺血并发症患者3例,总发生率约8.8%,均发生在预防性放置DPC组(29例),而在未预防性放置DPC组(5例)(补救性放置DPC 2例,未放置DPC 3例),却未发生下肢缺血。在31例放置DPC患者中,出现DPC堵塞7例(22.5%),DPC置入静脉1例(3.2%),DPC脱落1例(3.2%)。结论:预防性放置PDC并不能完全预防下肢缺血并发症。对于预防性留置DPC的患者,仍需要依赖于严密的床旁监测与临床评估才能有效预防下肢缺血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下肢灌注管 下肢缺血
原文传递
远端肢体缺血预处理联合乌司他丁对单肺通气患者肺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瑜 刘洪珍 +2 位作者 杨承祥 王汉兵 周桥灵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9期1164-1167,共4页
目的 观察远端肢体缺血预处理联合乌司他丁静脉输注对单肺通气(OLV)患者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单侧肺叶切除术或食管癌根治术行OLV患者60例。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C组)、缺血预处理组(IP组)、乌司他丁组(W组)、缺血预处理... 目的 观察远端肢体缺血预处理联合乌司他丁静脉输注对单肺通气(OLV)患者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单侧肺叶切除术或食管癌根治术行OLV患者60例。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C组)、缺血预处理组(IP组)、乌司他丁组(W组)、缺血预处理联合乌司他丁组(IPW组),每组15例。四组患者术中均行OLV。IP组采用下肢缺血预处理,W组采用乌司他丁静脉输注处理,IPW组联合应用下肢缺血预处理及乌司他丁静脉输注处理,C组不作处理。记录手术情况。于气管插管后5 min(T0),OLV后30 min(T1)、60 min(T2)、120 min(T3),恢复双肺通气30min(T4)时采集血标本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血清丙二醛(MDA)浓度;术后12、24、48、72 h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及两者比值(FEV1/FVC),同时监测动脉氧分压(Pa 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 CO2)。结果 与T0比较,C组、W组、IP组T1~T4时点及IPW组的T3时点的GPX及CAT活性下降,MDA及SP-A浓度上升;与C组比较,W组、IP组T2~T4时点及IPW组的T1~T4时点的GPX及CAT活性上升,MDA及SP-A浓度下降;W组、IP组及IPW组术后12、24、48、72 h的FVC(%)、FEV1(%)及FEV1/FVC(%)上升;与W组及IP组分别比较,IPW组的T2~T4时点的GPX及CAT活性升高,MDA及SP-A浓度降低,IPW组术后48、72 h的FVC(%)、FEV1(%)及FEV1/FVC(%)上升。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缺血预处理或者乌司他丁处理对OLV的肺损伤有保护作用,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损伤 远端肢体缺血预处理 乌司他丁 单肺通气 用力肺活量 第一秒用力肺活量 内源性抗氧化酶 肺表面活性蛋白
原文传递
布托啡诺预给药对下肢远端骨折患者缺血再灌注诱发心肌损伤的预防效果 被引量:1
18
作者 武娟 《中国实用医刊》 2019年第19期40-42,共3页
目的 分析下肢远端骨折患者采取布托啡诺预给药对于缺血再灌注诱发的心肌损伤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2月诊治的90例下肢远端骨折缺血再灌注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 目的 分析下肢远端骨折患者采取布托啡诺预给药对于缺血再灌注诱发的心肌损伤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2月诊治的90例下肢远端骨折缺血再灌注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于术中采取布托啡诺预给药,对照组改为等剂量生理氯化钠溶液静脉注射.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及应用止血带前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丙二醛(MDA)、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止血带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在松开止血带后5 min、2 h、12 h及24 h的CK-MB、MDA、cTnI、TNF-α均高于用止血带之前(P<0.05);观察组松开止血带后5 min、2 h、12 h、24 h,CK-MB高于用止血带之前(P<0.05),而MDA、cTnI、TNF-α在用止血带之前和松开止血带后24 h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用止血带前及松开止血带后5 min、2 h、12 h、24 h,观察组CK-MB、MDA、cTnI、TNF-α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布托啡诺预给药对下肢远端骨折患者缺血再灌注所诱发的心肌损伤可产生良好的保护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远端骨折 缺血再灌注 布托啡诺 心肌损伤
原文传递
远端灌注导管对VA-ECMO患者肢体缺血和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晓玲 方强 陈琨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61-1366,共6页
目的观察远端灌注导管(DPC)对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动脉导管相关性肢体缺血发生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医学数据库、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数据库、荷兰医学文摘Embase系统、Scopus数据库、Co... 目的观察远端灌注导管(DPC)对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动脉导管相关性肢体缺血发生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医学数据库、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数据库、荷兰医学文摘Embase系统、Scopus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Google学术等中英文数据库从建库至2019年2月发表的有关DPC对VA-ECMO患者动脉导管相关性肢体缺血影响的文献,检索词为体外膜肺氧合、肢体缺血、limb ischemia、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distal perfusion cannula。结局指标包括肢体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由2名评价员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敏感性分析检验Meta分析结果的稳定性;采用漏斗图分析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其中11篇为病例系列研究、2篇为技术描述研究、4篇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共1850例患者,其中预防性置入DPC 1180例,未预防性置入DPC 670例。Meta分析显示,与未预防性置入DPC组比较,预防性置入DPC组肢体缺血发生率明显降低〔相对危险度(RR)=0.48,95%可信区间(95%CI)为0.37~0.62,P<0.0001〕,但两组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优势比(OR)=1.41,95%CI为0.70~2.87,P<0.0005〕。漏斗图分析显示,纳入文献分布基本对称,提示发表偏倚较小。结论预防性置入DPC可降低VA-ECMO患者动脉导管相关肢体缺血发生率,但对病死率无影响。由于研究数量较少,且存在研究人群异质性等因素的影响,仍需要进行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肢体缺血 远端灌注导管 病死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