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oil moisture,salinity and organic matter in Manas River watershed,Xinjiang,China 被引量:9
1
作者 Jilili ABUDUWAILI Yang TANG +2 位作者 Mireban ABULIMITI DongWei LIU Long MA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2012年第4期441-449,共9页
With the classical statistical and geostatistical methods, the study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its in- fluence factors of soil water, salinity and organic matter was carried out for 0-70 cm soil layers in Manas ... With the classical statistical and geostatistical methods, the study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its in- fluence factors of soil water, salinity and organic matter was carried out for 0-70 cm soil layers in Manas River watersh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oil moisture data from all soil layers exhibited a normal distribution, with average values of 14.08%-21.55%. Geostatistical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content of soil moisture had a moder- at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with the ratios of nugget/sill ranging from 0.500 to 0.718, which implies that the spatial pattern of soil moisture is influenced by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structural factors and random factors. Remarkable spatial distributions with stripped and mottled features were found for soil moisture in all different soil layers. The landform and crop planting had a relatively big influence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oil moisture; total soil salinity was high in east but low in west, and non-salinized soil and lightly salinized soil appeared at the northwest and southwest of the study area. Under the effect of reservoir leakage, the heavily salinized soil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study area. The areas of the non-salinized and lightly salinized soils decreased gradually with soil depth increment, which is contrary to the case for saline soils that reached a maximum of 245.67 km2 at the layer of 50-70 cm. The types of soil salinization in Manas River watershed were classified into four classes: the sulfate, chloride-sulfate, sulfate-chloride and chloride. The sulfate salinized soil is most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surface layer. The areas of chloride-sulfate, sulfate-chloride, and chloride salinized soils increased gradually along with the increment of soil depth; the variation range of the average values of soil organic matter content was be- tween 7.48%-11.33%. The ratios of nugget/sill reduced gradually from 0.698 to 0.299 with soil depth increment, which shows that the content of soil organic matter has a moderat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The soil organic matter in all soil layers met normal distribution after logarithmic transformati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soil or- ganic matter and soil moisture were similar; the areas with high organic matter contents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south of the study area, with the lowest contents in the midd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water and salt organic matter spatial distribution Manas River watershed
下载PDF
Driving forces and their interactions of soil erosion i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regionalization at the county scale with a high cultivation rate
2
作者 LUO Bang-lin LI Jiang-wen +2 位作者 GONG Chun-ming ZHONG Shou-qin WEI Chao-fu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3年第9期2502-2518,共17页
Soil erosion control based on county scal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Regionalization(SWCR)is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China'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In SWCR,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spatia... Soil erosion control based on county scal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Regionalization(SWCR)is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China'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In SWCR,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spatial heterogeneity and driving factors of soil erosion among different regions is still lacking.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soil erosion control to deeply examine the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soil erosion(natural,land use,and socioeconomic factors)and their interaction at the county and regional levels.This study focused on a highly cultivated area,Hechuan District of Chongqing in the Sichuan Basin.The district(with 30 townships)was divided into four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regions(Ⅰ-Ⅳ)using principal component and 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The driving factors of soil erosion were identified using the geographical detector model.The results showed thatⅰ)the high cultivation rate was a prominent factor of soil erosion,and the sloping farmland accounted for 78.4%of the soil erosion in the study area;ⅱ)land use factors demonstrated the highest explanatory power in soil erosion,and the average interaction of land use factors explained 60.1%of soil erosion in the study area;ⅲ)the interaction between natural factors,socioeconomic factors,and land use factors greatly contributes to regional soil erosion through nonlinear-enhancement of double-factor enhancement.This study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giving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effects of land use factors on soil erosion at the county scale,particularly in mountainous and hilly areas with extensive sloping farmland and a high cultivation 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Regionalization Driving factors soil erosion Geographical detector model spatial heterogeneity
下载PDF
PRIMARY ANALYSIS ON GROUNDWATER,SOIL MOISTURE AND SALINITY IN FUKANG OASIS OF SOUTHERN JUNGGAR BASIN 被引量:5
3
作者 GUFeng-xue ZHANGyuan-dong +2 位作者 CHUYu SHIQing-dong PANXiao-li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2年第4期333-338,共6页
Soil salinity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vegetation distribution,and the secondary salinization has affected the development of oasis agriculture.In arid areas the spatial variation of soil moisture and sa... Soil salinity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vegetation distribution,and the secondary salinization has affected the development of oasis agriculture.In arid areas the spatial variation of soil moisture and sa lt content is marked-ly affected by groundwater,irratio nal irrigation in artificial oasis.By analyzing the soil moisture,salt content and groundwa-ter table in different areas of old oasis,new oasis and desert in Fukang Oa sis,it is shown that topography and l and use ar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change of groundwater table,the redistribution of soil moisture and salt cont ent.When undis-turbed by human,the groundwater tab le rises from mountain to belt of grou nd water spillage,the groundwater t able rises mightily in plain because of the artificial irrigation,and the secondary salinization of soil is very seriou s.In oasis the ground-water table raises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natural desert at the same latitude.In old oasis of upper reaches o f river salt has not been concentrated too much in rhizosphere because this area is the belt of groundwater drainage,soil t exture is coarse,the groundwater table is very low,and the salt in soil is drained i nto the groundwater.The new oasis has been the areas of salt accumulation becau se of the artificial irrigation,the salt content in soil is higher than th at in old oasis,so some cultivated fields here had to be thrown out because of the serious s econdary salin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kang oasis ground water soil moisture pH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spatial distribution
下载PDF
基于Oracle Spatial的水土保持监测空间数据管理方法
4
作者 程燕妮 赵院 《河北林果研究》 2007年第3期279-282,共4页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中包含了大量的空间数据,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组织管理这些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促进水土保持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成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水土保持工作中的空间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中包含了大量的空间数据,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组织管理这些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促进水土保持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成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水土保持工作中的空间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了几种空间数据管理的方法,采用基于Oracle 9i数据库平台的Oracle Spatial存储水土保持空间数据,实现了水土保持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一体化存储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ACLE spatial 水土保持监测 信息系统
下载PDF
海河流域水土流失空间分布特征及防治对策
5
作者 李子轩 曹文华 《海河水利》 2024年第6期8-13,共6页
基于2020年海河流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计算县级行政区土壤侵蚀严重指数,分析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及分布特征等,提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对策。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20.84%,占山区土地面积的34.21%;土壤侵蚀严重的县级行政区有5... 基于2020年海河流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计算县级行政区土壤侵蚀严重指数,分析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及分布特征等,提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对策。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20.84%,占山区土地面积的34.21%;土壤侵蚀严重的县级行政区有5个,较严重的有63个;水土流失分布主要集中在永定河上游黄土丘陵区、太行山土石山区、冀北燕山石质山区和燕山北部坝上风沙区等区域。水土流失发生重点地类以旱地、有林地、其他草地、灌木林地和天然牧草地为主,呈现面积不大但相对集中、危害大的特点;生产活动频繁导致水土流失仍然严重,土壤侵蚀强度不高,但治理难度大。当前,水土流失依然是海河流域主要生态问题之一,水土流失防治应结合区域水土流失特点科学布局,系统配置各类措施,推进流域水土流失治理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河流域 水土流失 空间分布 防治对策
下载PDF
中条山中段生态公益林典型森林群落天然更新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晓虎 宁鹏 +2 位作者 高润梅 张雨晴 赵润泽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94,共9页
明确森林更新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提高森林涵养水源与水土保持效能有重要意义。中条山林区水土大量流失,植被退化严重。选取中条山中段7种典型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从树种组成、数量特征和空间分布格局方面综合分析林下更新特征,并探究... 明确森林更新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提高森林涵养水源与水土保持效能有重要意义。中条山林区水土大量流失,植被退化严重。选取中条山中段7种典型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从树种组成、数量特征和空间分布格局方面综合分析林下更新特征,并探究影响林下天然更新的关键因子。结果表明:1)7种群落更新树种组成差异显著(P<0.05),辽东栎为更新优势种,华山松次之。辽东栎林除外,各群落林下更新不良,更新密度最低仅为38株/hm^(2)。林下更新在2 m×2 m尺度上总体呈聚集分布,聚集强度指数最高3.36。2)枯落物与土壤厚度是影响幼苗更新的关键因子,其他因子只在特定林分发挥显著作用。山杨辽东栎混交林中,幼苗密度与枯落物厚度显著正相关(P<0.05),枯落物厚度2.7~3.7 cm时,幼苗密度较大(200~450株/hm^(2));油松辽东栎混交林中,幼苗密度与土壤厚度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厚度15~24 cm时,幼苗密度较大(250~675株/hm^(2))。3)同一林分内,幼树对林分密度变化的响应更敏感。后续森林经营中可通过清理枯落物、林窗补植,加快演替进程。研究结果可为该区植被的合理经营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林 天然更新 更新能力 分布格局
下载PDF
长江泰州段引排水量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7
作者 王胜艳 王品勇 马林敏慧芝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24年第4期5-8,共4页
长江引排水是泰州市水资源的重要来源,本文选取长江泰州段的17个主要口门,统计了1959—2022年的引排水量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受经济社会发展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引排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总体上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但近年来... 长江引排水是泰州市水资源的重要来源,本文选取长江泰州段的17个主要口门,统计了1959—2022年的引排水量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受经济社会发展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引排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总体上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但近年来呈现波动趋势;受区域降水、季节性农灌用水和长江潮位等因素影响,沿江口门引排水量年内分配不均;高港水利枢纽的建成对区域水资源的分配影响较大。研究成果可为长江大保护、优化口门调度方案、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及计划用水等管理工作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泰州段 引排水量 高港水利枢纽 时空分布
下载PDF
基于SOFM与随机森林的大别山区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分区
8
作者 常耀文 杜晨曦 +4 位作者 刘霞 郭家瑜 张春强 黎家作 姚孝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50-258,共9页
水土保持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分区是水土流失区域科学治理的前提与关键。然而,目前水土保持管控区域划分研究还未形成成熟的空间划定方法,且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空间管控研究较少。为探索水土保持空间... 水土保持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分区是水土流失区域科学治理的前提与关键。然而,目前水土保持管控区域划分研究还未形成成熟的空间划定方法,且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空间管控研究较少。为探索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分区的方法,落实差别化保护治理措施,该研究利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USLE)计算研究区潜在土壤侵蚀模数与实际土壤侵蚀模数,并通过随机森林确定了土壤侵蚀的主要影响因子,基于小流域单元的土壤侵蚀及其影响因子利用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self-organizing feature map,SOFM)确定了大别山区的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分区。结果显示:1)大别山区的平均潜在土壤侵蚀为84 415.7 t/(km^(2)·a),平均实际土壤侵蚀为210.25 t/(km^(2)·a)。小流域的实际土壤侵蚀主要分布于0~300 t/(km^(2)·a),小流域尺度上潜在土壤侵蚀与实际土壤侵蚀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一致,高值区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中部与东部海拔较高的山区腹地;2)植被覆盖度、坡度分别为小流域尺度上潜在土壤侵蚀与实际土壤侵蚀的主要影响因子,植被覆盖度、坡度与土壤侵蚀呈显著正相关(P<0.01)。高植被覆盖区主要分布于林地占比较高的大别山区腹地,坡度较大的区域沿大别山山脊线自西向东分布。3)SOFM结果显示,小流域尺度上的大别山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区域划分为重点预防区、一般预防区与其他区域,其中重点预防区涉及小流域710个,面积15 287.4 km^(2)。一般预防区共890个小流域,面积18 874.4 km^(2)。两个预防区面积共占研究区61.2%。各区域间的实际土壤侵蚀、潜在土壤侵蚀与坡度差异明显,可作为大别山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各区域的主要划分指标。研究结果为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分区提供了思路,为分区域进行水土保持空间管控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大别山区 SOFM 随机森林 水土保持空间管控
下载PDF
基于中国水土保持区划的江苏省植被盖度监测点布局
9
作者 谭露 郭红丽 +4 位作者 刘霞 吴芳 张雪 蒙雯婷 陈建鹏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1-181,共11页
植被盖度是土壤侵蚀监测与评价的重要因子。植被空间分异性是影响植被盖度分布的主要因素。以江苏省为研究区,以全国水土保持区划的三级区为控制单元,采用多源数据空间分析、分层抽样和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植被类型、林种与树种... 植被盖度是土壤侵蚀监测与评价的重要因子。植被空间分异性是影响植被盖度分布的主要因素。以江苏省为研究区,以全国水土保持区划的三级区为控制单元,采用多源数据空间分析、分层抽样和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植被类型、林种与树种的空间分异性,提出植被盖度监测点布局方案。结果表明:1)鲁中南低山丘陵土壤保持区(Ⅲ-4-2t)、黄泛平原防沙农田防护区(Ⅲ-5-3fn)及淮北平原岗地农田防护保土区(Ⅲ-5-4nt)地带性植被为栎类落叶林;江淮丘陵岗地农田防护保土区(V-1-2nt)、江淮下游平原农田防护水质维护区(V-1-1ns)、沿江丘陵岗地农田防护人居环境维护区(V-1-5nr)以及太湖丘陵平原水质维护人居环境维护区(V-1-4sr)北部地带性植被从含有常绿灌木的落叶阔叶林演变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V-1-4sr南部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2)研究区用材林占53.45%,其次为防护林和经济林,分别占26.06%和13.10%,各水土保持三级区林种、树种的比例结构差异较大,自北向南用材林和防护林由杨树、侧柏等转变为马尾松、杉木、香樟以及以麻栎、栓皮栎、枫香、青冈等为优势树种的阔叶混交林等,经济林由苹果、梨、板栗、银杏等转变为茶、桃、柑橘等;3)基于水土保持三级区林种与树种的空间分异性,以17个县(区)为抽样区获取96个抽样监测点,通过野外调查确定49个植被盖度监测点,涵盖各区划的主要林种与树种。研究结果可为江苏省开展植被盖度监测提供技术支撑,也可为其他区域布设植被盖度监测点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盖度 空间分布 植被类型 水土保持区划 水土流失监测
下载PDF
沿黄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生态空间分布特征及时空演化——以山西省柳林县为例
10
作者 侯雪楠 吕春娟 +3 位作者 屠程泓 王郁惠 焦昱华 姜成刚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14-1926,共13页
黄河中游是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的核心区域,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加强中游水土保持工作对于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选择沿黄河中游丘陵沟壑区典型县域——山西省柳林县为研究区,基于水源涵养空间、土壤保持... 黄河中游是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的核心区域,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加强中游水土保持工作对于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选择沿黄河中游丘陵沟壑区典型县域——山西省柳林县为研究区,基于水源涵养空间、土壤保持空间及水土流失敏感性识别和分级,对水土保持生态空间进行划定分区,并采用冷热点分析、标准差椭圆的方法揭示研究区水土保持生态空间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2000—2020年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柳林县水源涵养空间的功能等级总体呈由北向南逐渐降低的趋势,高等级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5.2%;土壤保持强度以低等级为主,集中分布在研究区的西部及中部。2)2000—2020年柳林县水土流失高度敏感区占比一直在40%以上且面积持续增加,不敏感区、轻度敏感区及中度敏感区面积持续减少。3)柳林县水土保持生态空间分布整体呈南—北走向,无成片连续分布,主要集中在丘陵沟壑区的沟间区域,其中重点区与核心区交错分布在沟道陡坡区,一般区主要分布在河流或沟道沿岸坡度较缓的区域。4)2000—2020年,核心区面积一直呈减小趋势,一般区、重点区及核心区的标准差椭圆重心均向西南方向移动,以向南移动为主。柳林县的水土保持生态空间识别与时空演变趋势研究结果可为其水土保持的差别化治理提供参考,有效保持水土资源,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生态空间 空间格局 空间分区 沿黄丘陵沟壑区
下载PDF
基于GIS的土壤墒情信息采集与监测系统
11
作者 沈师清 刘宾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38,共6页
文章详细描述一个由微控制器建立的农田土壤墒情监测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STM8S系列微控制器、土壤湿度传感器、DS18B20温度传感器、4G网络模块、北斗导航模块以及环境传感器等部分,能够实时收集农田土壤和空气的温湿度以及大气压力数据... 文章详细描述一个由微控制器建立的农田土壤墒情监测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STM8S系列微控制器、土壤湿度传感器、DS18B20温度传感器、4G网络模块、北斗导航模块以及环境传感器等部分,能够实时收集农田土壤和空气的温湿度以及大气压力数据。该系统通过网络模块将收集的传感器信息传输至服务器,并用北斗系统对采集地点进行卫星定位。通过GIS软件,系统能实时追踪土壤湿度状况,并构造出土壤墒情的空间分布图。农户可通过手机APP实时查看土壤墒情信息,并通过APP的数据分析来确定农田的供给情况,并做出反应。经过实际测试,该系统操作简洁、性能稳定,可以帮助农户管理农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墒情 信息采集 信息监测 GIS 北斗导航 空间分布 SQL数据库
下载PDF
废弃矿区氨氮污染及其空间分布情况研究
12
作者 曲志超 曹耕硕 《科技资讯》 2024年第10期189-191,共3页
为了对废弃矿区的氨氮污染及其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研究选取了江西省一座废弃的稀土矿作为研究区域,并进行土壤和水采样点的设置。研究对样品中的氨氮含量进行了测量,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氨氮污染进行评价,并对该污染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 为了对废弃矿区的氨氮污染及其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研究选取了江西省一座废弃的稀土矿作为研究区域,并进行土壤和水采样点的设置。研究对样品中的氨氮含量进行了测量,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氨氮污染进行评价,并对该污染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土壤样品氨氮含量最大值为492.8134 mg·kg^(-1),最小值为0.9595 mg·kg^(-1)。水样品氨氮含量的最大值71.54 mg·L^(-1),最小值为0.32 mg·L^(-1)。研究区域积液地及其附近地区地表水氨氮污染和土壤氨氮污染更加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矿区 氨氮污染 空分布 地表水 土壤
下载PDF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水土保持无人机遥感监测方法
13
作者 吕青青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24年第2期29-32,共4页
通过无人机遥感监测技术,可以实现对项目区域水土保持情况的全面、高效、准确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和长期运行,促进可持续发展,为此研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水土保持无人机遥感监测方法。结合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通过无人机遥感监测技术,可以实现对项目区域水土保持情况的全面、高效、准确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和长期运行,促进可持续发展,为此研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水土保持无人机遥感监测方法。结合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所处环境的地势构造,分别从航向重叠度和旁向重叠度两个角度对无人机轨迹进行规划,以无人机与区域地面之间的相对高度为基准对飞行高度进行具体设计。通过分析遥感影像数据中同位测点的偏移量和侵蚀模数确定具体的水土流失量,从而实现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水土保持无人机遥感监测。在测试结果中,设计监测方法对应的参数与实际人工检验的参数结果一致性最高,单一项目单元的水土流失量监测误差稳定在0.05 t以内,项目整体水土流失量监测误差稳定在0.15 t以内,监测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水土保持 无人机遥感监测
下载PDF
西南喀斯特区域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及其空间分异特征 被引量:110
14
作者 凡非得 王克林 +3 位作者 熊鹰 宣勇 张伟 岳跃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6353-6362,共10页
西南喀斯特地区碳酸盐岩酸不溶物含量很低,成土速率慢、土壤允许流失量小,加上地形起伏大、植被破坏严重,导致该地区水土流失敏感性及其空间分异的独特特征。选取降雨侵蚀力、地形起伏度、土壤类型、植被类型及土壤允许流失量等5个指标... 西南喀斯特地区碳酸盐岩酸不溶物含量很低,成土速率慢、土壤允许流失量小,加上地形起伏大、植被破坏严重,导致该地区水土流失敏感性及其空间分异的独特特征。选取降雨侵蚀力、地形起伏度、土壤类型、植被类型及土壤允许流失量等5个指标,应用GIS技术对西南喀斯特区水土流失敏感性进行单因子和多因子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西南喀斯特区水土流失敏感性普遍很高,中度敏感以上区域占西南喀斯特区总面积的82.8%,不敏感区域所占面积比例为6.4%;水土流失中度敏感以上区域主要分布于贵州全境、广西峰丛洼地区、云南东南部、重庆东北部、东南部、湖北西南部及湖南西北部等区域;随着岩石中酸不溶物含量的增加,水土流失极敏感和高度敏感区面积比例减少,中度敏感区比例增加。研究结果有助于指导西南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防治及退化喀斯特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水土流失 敏感性 空间分异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对西北旱区土壤微生物空间分布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45
15
作者 李彤 王梓廷 +3 位作者 刘露 廖允成 刘杨 韩娟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59-870,共12页
【目的】保护性耕作在中国西北旱区已得到了广泛应用,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技术措施。探析保护性耕作对土壤肥力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有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本试验从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相结合的角度,探讨保护性耕作对土... 【目的】保护性耕作在中国西北旱区已得到了广泛应用,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技术措施。探析保护性耕作对土壤肥力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有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本试验从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相结合的角度,探讨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微生物空间结构的影响,以及旱作麦田微生物群落丰度和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为推广保护性耕作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持。【方法】以中国西北旱区土壤为研究对象,常规耕作翻耕(PT)为对照,设计深松耕(CPT)和免耕(ZT)两种保护性耕作方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度和土壤理化性质指标,并分析微生物群落空间分布与土壤理化性质和保护性耕作之间的关系。【结果】长期应用保护性耕作已对旱作麦田的环境产生显著影响,不同的耕作方式对土壤真菌和细菌群落丰度有不同的影响,两者对3种耕作方式均有不同程度的响应;在不同的耕作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空间分布不均,连续性较差,空间变异程度较高,表现出强烈的空间聚集分布。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也有显著的影响,与传统翻耕相比,深松耕和免耕方式能显著提高土壤黏粒、水分、全氮、铵态氮含量和脲酶、蔗糖酶活性。典范主分量分析(CPCA)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度和理化性质变化主要受到耕作方式的影响,并且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度与理化性质密切相关,在免耕方式下,土壤黏粒、水分和铵态氮含量等显著影响土壤细菌群落分布;在深松耕方式下,土壤可溶性碳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等显著影响土壤真菌群落分布。【结论】旱作麦田采用保护性耕作,可以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度和空间分布,并且显著影响土壤理化性质,进而影响土壤微生物空间结构。同时,土壤水分和碳氮含量分别显著影响土壤细菌和真菌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土壤微生物 空间分布 群落丰度 土壤理化性质 西北旱区
下载PDF
基于1∶100万土壤空间数据库的有机碳储量估算研究——以中国东北三省为例 被引量:31
16
作者 孙维侠 史学正 +2 位作者 于东升 王库 王洪杰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68-572,共5页
以最近建成的中国1∶100万土壤空间数据库以及《中国土种志》和省级土种志的土壤属性为基础,共收集东北三省736个土壤剖面理化分析数据,估算出该地区土壤有机碳总储量,并分析讨论了土壤有机碳密度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东北三... 以最近建成的中国1∶100万土壤空间数据库以及《中国土种志》和省级土种志的土壤属性为基础,共收集东北三省736个土壤剖面理化分析数据,估算出该地区土壤有机碳总储量,并分析讨论了土壤有机碳密度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土壤有机碳密度平均为16.13kg/m2,在空间分布上的总趋势为东北部高,西南部低,密度较高的有机碳主要分布在原始森林、湿地及部分农业耕作区中。土壤有机碳密度最高的土类为泥炭土和沼泽土等土类,最低的为石质土、风沙土等土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数据库 土壤有机碳储量 土壤有机碳密度 空间分布
下载PDF
元阳梯田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王妍 张超 +2 位作者 宋维峰 和弦 张少东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3-107,共5页
通过野外调查和GIS地形分析,获取元阳梯田的基本分布特征,旨在为进一步明晰元阳梯田的分布和形成格局,为现代梯田的管理和保护提供理论参考和指导。结果表明:元阳梯田现有面积26 363.02hm2,集中在1hm2左右,尤以小于1hm2的分布最为常见,... 通过野外调查和GIS地形分析,获取元阳梯田的基本分布特征,旨在为进一步明晰元阳梯田的分布和形成格局,为现代梯田的管理和保护提供理论参考和指导。结果表明:元阳梯田现有面积26 363.02hm2,集中在1hm2左右,尤以小于1hm2的分布最为常见,梯田常见分布在海拔1 000~1 300m,坡度为15°~25°的西北、东北和北向山地。哀牢山特有的植被垂直分布特征和当地少数民族生存地分布特征,造就了元阳梯田的空间分布特征;低纬度干热河谷区常年出现的高温和高山"阴湿高寒区"受到冷气团的冷却和压迫,进而保障了元阳梯田水源充足,两者的结合造就了哈尼梯田特有的农耕文化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坡度分析 元阳梯田 空间分布
下载PDF
滴灌苜蓿田间土壤水盐及苜蓿细根的空间分布 被引量:22
18
作者 鲁为华 任爱天 +3 位作者 杨洁晶 于磊 马春晖 张前兵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128-137,共10页
为了明确滴灌苜蓿土壤水、盐运移,细根分布及细根生物量动态,该文对苜蓿进行滴灌和漫灌试验,结果表明,漫灌水分集中在15 cm浅层土壤内且分布均匀,含水率在19.5%~20.5%之间。滴灌水分高值区集中在水平方向距滴头15 cm,深度为40 cm的土层... 为了明确滴灌苜蓿土壤水、盐运移,细根分布及细根生物量动态,该文对苜蓿进行滴灌和漫灌试验,结果表明,漫灌水分集中在15 cm浅层土壤内且分布均匀,含水率在19.5%~20.5%之间。滴灌水分高值区集中在水平方向距滴头15 cm,深度为40 cm的土层中,含水率达到18.0%~20.0%。漫灌对0~25 cm深度土层盐分淋洗作用明显,土水比1:5土壤水提液的电导率由灌前的0.4~0.5 m S/cm下降到0.3 m S/cm以下;滴灌可使根区盐分下降至0.2 m S/cm,显著低于灌溉初始的盐分含量(P〈0.05)。与漫灌比较,滴灌苜蓿细根集中分布在水平方向距滴头0~30 cm,垂直深度0~50 cm范围内。生长季各时间节点滴灌细根总量高于漫灌,其平均值分别为211.6和198.3 g/m2。滴灌和漫灌各时间节点细根量表现出明显的波动,其范围分别在193.2~243.6和182.7~219.1 g/m2之间。在整个生长期内,滴灌活根量高于漫灌,且生长前期滴灌死根量变化较漫灌平稳。活细根和死细根之间的周转使得两者呈现出此消彼涨的状态,表明细根具有生长-凋亡-再生长的周期性。该研究可为滴灌技术在苜蓿栽培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土壤 盐分 滴灌苜蓿 水盐分布特征 苜蓿细根 空间分布和生物量动态
下载PDF
桂西北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 被引量:17
19
作者 罗俊 王克林 +1 位作者 陈洪松 张伟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79-584,共6页
由于碳酸盐岩的可溶蚀性、所形成土壤的不稳定性及碳酸盐岩植被的脆弱性等特征,在碳酸盐岩区水土流失的风险较非碳酸盐岩区更大,水土流失敏感性受岩性的影响比非碳酸盐岩地区更明显。作为生态功能区划的基础性工作,针对桂西北喀斯特地... 由于碳酸盐岩的可溶蚀性、所形成土壤的不稳定性及碳酸盐岩植被的脆弱性等特征,在碳酸盐岩区水土流失的风险较非碳酸盐岩区更大,水土流失敏感性受岩性的影响比非碳酸盐岩地区更明显。作为生态功能区划的基础性工作,针对桂西北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特征,以河池市为例,分别建立了碳酸盐岩区域和非碳酸盐岩区域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以碳酸盐岩区岩性的差异为主导指标,在GIS技术支持下,对研究区水土流失敏感性进行评价,并分析其空间分布格局。结果显示:桂西北河池市水土流失敏感区面积比例在99%以上,其中碳酸盐岩区域水土流失敏感性明显高于非碳酸盐岩区域;从全市来看,水土流失敏感程度较高,其中高度敏感和极度敏感面积比例分别达到了31%和23.7%;水土流失重要敏感区主要分布于河池市南部的都安大化和中北部岩溶山原区,这些地区应加强生态环境防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水土流失敏感性 空间分布 桂西北
下载PDF
猕猴桃果园不同采样密度下土壤含水率空间变异性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邢旭光 赵文刚 +1 位作者 柳烨 马孝义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38-145,共8页
为揭示小区尺度乃至微尺度土壤含水率的空间变异性,在杨凌地区猕猴桃果园选取40 m×40 m区域,并在此基础上再以8、2 m为间距进行网格划分,基于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理论,对不同采样密度条件下0-6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的空间分布特征... 为揭示小区尺度乃至微尺度土壤含水率的空间变异性,在杨凌地区猕猴桃果园选取40 m×40 m区域,并在此基础上再以8、2 m为间距进行网格划分,基于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理论,对不同采样密度条件下0-6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空间变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40 m×40 m(L)、8 m×8 m(M)和2 m×2 m(S)3种尺度,0-60 cm深度各土层土壤含水率在水平方向上的变异强度表现为弱变异至中等(偏弱)变异,且随尺度减小和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且所有取样点处0~60 cm深度内土壤含水率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异强度表现为弱变异至中等(偏弱)变异。在3种尺度中,土壤含水率存在强烈的空间相关性,表征土壤含水率空间分布形态的半方差函数因尺度不同存在较大差异,L尺度可采用球状和指数模型,M尺度可采用线性模型,S尺度可采用高斯、指数、线性模型。L尺度合理取样数较实际少,而M和S尺度合理取样数较实际多,对于3种尺度,基本表现出0-30 cm土层合理取样数较实际多、30~60 cm土层合理取样数较实际少,表明取样点的合理性分布有待进一步优化。由于地形原因导致当地果园内南北侧土壤含水率空间分布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率 微尺度 空间变异 土壤水分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