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and orderly distribution of whole petroleum system in marine carbonate rocks of Sichuan Basin,SW 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GUO Xusheng HUANG Renchun +3 位作者 ZHANG Dianwei LI Shuangjian SHEN Baojian LIU Tianjia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CIE 2024年第4期852-869,共18页
Based on the situation and progress of marine oil/gas exploration in the Sichuan Basin,SW China,the whole petroleum system is divided for marine carbonate rocks of the basin according to the combinations of hydrocarbo... Based on the situation and progress of marine oil/gas exploration in the Sichuan Basin,SW China,the whole petroleum system is divided for marine carbonate rocks of the basin according to the combinations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elements,especially the source rock.Th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whole petroleum system are analyzed,the patterns of integrated conventional and unconventional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are summarized,and the favorable exploration targets are proposed.Under the control of multiple extensional-convergent tectonic cycles,the marine carbonate rocks of the Sichuan Basin contain three sets of regional source rocks and three sets of regional cap rocks,and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Cambrian,Silurian and Permian whole petroleum systems.These whole petroleum systems present mainly independent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containing natural gas of affinity individually.Locally,large fault zones run through multiple whole petroleum systems,forming a fault-controlled complex whole petroleum system.Th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sequence of continental shelf facies shale gas accumulation,marginal platform facies-controlled gas reservoirs,and intra-platform fault-and facies-controlled gas reservoirs is common in the whole petroleum system,with a stereoscopic accumulation and orderly distribution pattern.High-quality source rock is fundamental to the formation of large gas fields,and natural gas in a whole petroleum system is generally enriched near and within the source rocks.The development and maintenance of large-scale reservoirs are essential for natural gas enrichment,multiple sources,oil and gas transformation,and dynamic adjustmen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rine petroleum accumulation,and good preservation conditions are critical to natural gas accumulation.Large-scale marginal-platform reef-bank facies zones,deep shale gas,and large-scale lithological complexes related to source-connected faults are future marine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targets in the Sichuan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huan Basin margin oil/gas whole petroleum system carbonat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hydrocarbon distribution law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target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双河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地层水化学特征分布规律
2
作者 侯宾东 李爱荣 +6 位作者 杨怡青 郭远智 姬伟华 陈兵兵 尹帅 刘梦 赵凯丽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5期10635-10644,共10页
致密油藏油水关系复杂,地层水化学组分及其分布规律对指导致密油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对双河地区长6油层组地层水化学组成、矿化度、水化学特征参数与沉积微相、有效厚度及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双河地区地层水... 致密油藏油水关系复杂,地层水化学组分及其分布规律对指导致密油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对双河地区长6油层组地层水化学组成、矿化度、水化学特征参数与沉积微相、有效厚度及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双河地区地层水类型主要为CaCl_(2)型,地层水的矿化度主要分布在2201.2~153670.9 mg/L,平均为53947.2 mg/L。矿化度在50000 mg/L之前,含油饱和度随着矿化度的增加而降低的,而在50000 mg/L之后,含油饱和度随着地层水矿化度的增加而增加。这是由于,较高的矿化度代表好的保存条件,利于油气长期大规模聚集,因而含油饱和度较高;而当目的层矿化度处于10000~20000 mg/L相对低的范围时,主要对应3~5 m薄层单砂体组成的复合砂体,因而含油饱和度也相对较高。分析认为,目的层矿化度、钠氯系数、镁钙系数特征均表明目的层处于相对封闭的沉积环境,有利于油气的保存,这些水化学参数均与致密油藏聚集及产能有较为显著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双河地区 长6油层组 地层水 水化学参数 分布规律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区块油气水分布及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胡永章 卢刚 +2 位作者 王毅 王洪辉 段新国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8-132,共5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杭锦旗区块油气水层测井响应特征的研究,建立油气水层的测井识别标志。在应用多组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对油气水层进行划分的基础上,对单井油气水层的纵、横向分布特征以及横向展布规律进行研究,指出有利的油气富集区...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杭锦旗区块油气水层测井响应特征的研究,建立油气水层的测井识别标志。在应用多组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对油气水层进行划分的基础上,对单井油气水层的纵、横向分布特征以及横向展布规律进行研究,指出有利的油气富集区,得出储集层的岩性、生储盖的组合配置关系、局部构造的发育情况以及断层分布是影响研究区内油气水层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杭锦旗 油气水分布 控制因素
下载PDF
高含水油田注水后油藏参数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刘天鹤 郭莉 左毅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5年第2期42-44,48,共4页
应用注水模拟实验、环境扫描电镜、水淹层测井解释等研究技术,分析了储层参数变化机理,较全面地分析了高含水期的高孔高渗油藏、中孔中渗油藏和稠油油藏注水后储层结构的变化规律,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水淹层测井解释、地质模型的重新修... 应用注水模拟实验、环境扫描电镜、水淹层测井解释等研究技术,分析了储层参数变化机理,较全面地分析了高含水期的高孔高渗油藏、中孔中渗油藏和稠油油藏注水后储层结构的变化规律,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水淹层测井解释、地质模型的重新修订、数值模拟调参、剩余油分布预测和油层防砂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项研究可为类似油田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油田 油藏参数 变化规律 孔隙结构 非均质性 剩余油分布
下载PDF
不同驱替方式下复模态微观孔隙原油动用规律——以克拉玛依油田530井区八道湾组油藏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张菁 谭锋奇 +3 位作者 王晓光 秦明 黎宪坤 谭龙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8-65,共8页
通过一系列室内物理模拟驱油实验,结合微米CT扫描结果,对克拉玛依油田砾岩油藏水驱与聚合物驱的微观孔隙原油动用规律及剩余油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驱主要动用大于20μm孔隙的原油,对小孔隙原油的动用程度比较低,水驱后剩余油... 通过一系列室内物理模拟驱油实验,结合微米CT扫描结果,对克拉玛依油田砾岩油藏水驱与聚合物驱的微观孔隙原油动用规律及剩余油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驱主要动用大于20μm孔隙的原油,对小孔隙原油的动用程度比较低,水驱后剩余油主要以连片状分布为主,赋存在小于20μm的孔隙中,水驱油效率为41.4%;聚合物驱主要动用8~20μm孔隙中的原油,对小孔隙原油的动用程度比较高,聚驱后连片状剩余油大量减少,主要以孔隙角隅状剩余油为主,赋存在小于10μm的孔隙中,聚合物驱油效率达到79.4%。在水驱油的基础上可以将油藏采收率提高38%。聚合物驱对水驱后小孔隙原油的有效动用是提高油藏采收率的主要方式,成为注水老油田稳产增产的重要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 聚合物驱 驱油规律 剩余油分布 提高采收率 砾岩油藏
下载PDF
利用复杂孔隙结构参数研究储层油水分布规律 被引量:9
6
作者 张士奇 张美玲 曾科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1-74,共4页
葡萄花油层组油水关系复杂,不但存在上油下水、油水同层的情况,而且存在低电阻率油层。因此,首先从泥质、钙质含量等方面分析了葡萄花油藏孔隙结构客观存在的复杂性,然后利用压汞实验数据证实储集层孔隙结构是油气聚集成藏的重要条件。... 葡萄花油层组油水关系复杂,不但存在上油下水、油水同层的情况,而且存在低电阻率油层。因此,首先从泥质、钙质含量等方面分析了葡萄花油藏孔隙结构客观存在的复杂性,然后利用压汞实验数据证实储集层孔隙结构是油气聚集成藏的重要条件。最后,通过建立储层孔隙结构参数与含油性质关系揭示了葡萄花油层油水分布特征,形成的规律性认识为研究区葡萄花油层的识别、开发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分布规律 复杂孔隙结构 识别图版 葡萄花油层组 卫星油田
下载PDF
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及挖潜技术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冯仁鹏 何同均 +3 位作者 周兴 乐平 杨建 周双飞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6期26-29,共4页
经过长期注水开采油田进入高含水期,油层内油、气、水交错渗流,剩余油的挖潜难度加大。高含水剩余油分布研究主要从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剩余油分布特征、剩余油分布控制因素三方面进行。总结目前剩余油分布及挖潜技术研究的国内外研究... 经过长期注水开采油田进入高含水期,油层内油、气、水交错渗流,剩余油的挖潜难度加大。高含水剩余油分布研究主要从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剩余油分布特征、剩余油分布控制因素三方面进行。总结目前剩余油分布及挖潜技术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和最新进展,提出周期注水、降压开采等剩余油挖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 剩余油 分布规律 挖潜
下载PDF
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研究现状 被引量:44
8
作者 刘吉余 马志欣 吕靖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7年第3期61-63,共3页
高含水后期油田稳产的关键在于对剩余油分布规律的深入了解和再认识。剩余油分布研究主要分三个方面:剩余油分布的研究方法;剩余油分布规律;剩余油分布影响因素或控制因素。总结了目前剩余油分布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和新进展,阐述了剩... 高含水后期油田稳产的关键在于对剩余油分布规律的深入了解和再认识。剩余油分布研究主要分三个方面:剩余油分布的研究方法;剩余油分布规律;剩余油分布影响因素或控制因素。总结了目前剩余油分布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和新进展,阐述了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期 剩余油 分布规律 影响因素 研究方法
下载PDF
葡北油田东部地区葡萄花油层油水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4
9
作者 闫明 李易霖 王宇盟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4-60,126,共8页
葡北油田东部地区葡萄花油层油水分布较为复杂.通过分析试油试采、油水井生产及地质静态等资料,研究油水在平面和垂向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油水分布在平面上具有分带特征,以东西两个区带为主要富油区;在垂向上具有分异特征,以葡Ⅰ3—葡... 葡北油田东部地区葡萄花油层油水分布较为复杂.通过分析试油试采、油水井生产及地质静态等资料,研究油水在平面和垂向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油水分布在平面上具有分带特征,以东西两个区带为主要富油区;在垂向上具有分异特征,以葡Ⅰ3—葡Ⅰ5小层为主要富油区.油水分布的主控因素包括:构造单元控制油水的分布规律,表现为研究区在平面上油水具有分带特征;在三角洲前缘相的沉积背景下,分流河道沉积砂岩层是葡萄花油层的优质储层;以北北西向为主的断层与葡萄花油层水下河道沉积砂体相互匹配,且断块式与反向正断层式的匹配样式对控油最有利.该研究结果为葡北油田后续勘探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分布 分布规律 主控因素 葡萄花油层 葡北油田
下载PDF
大庆葡南油田黑帝庙油层油气水分布规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姜福聪 李忠权 +1 位作者 李洪奎 龙伟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71-678,共8页
针对大庆葡萄花油田南部黑帝庙油层油气水分布规律复杂、缺乏油气水层测井解释标准的情况,充分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在现有的岩心、试油和测井资料的基础上,开展储层"四性"关系研究,建立适应标准电测图和横向测井图的油气水识... 针对大庆葡萄花油田南部黑帝庙油层油气水分布规律复杂、缺乏油气水层测井解释标准的情况,充分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在现有的岩心、试油和测井资料的基础上,开展储层"四性"关系研究,建立适应标准电测图和横向测井图的油气水识别图版,从而对研究区的标准曲线进行油层与水层识别,确定黑帝庙油层油水分布的范围和特点;综合天然气模糊识别及AVO烃类检测方法,确定葡南油田黑帝庙油层油气分布区域;在综合分析黑帝庙油层油气水宏观分布规律的基础上,优选有利布井区,部署评价井。在黑帝庙油层油气水分布规律的基础上,优选出油气有利区15.22km2,部署评价井18口,已实施钻井13口,预测结果与实钻井的符合率达到92.3%。研究表明,葡南油田黑帝庙油层构造高部位、深大断裂附近或断裂密集带、储层较发育的地区是油气富集的有利区。油层主要发育在黑帝庙一组下部的4、5和6号层,气层主要发育在黑帝庙二组顶部的1号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性”关系 油气水识别 油气水分布规律 黑帝庙油层
下载PDF
塔南凹陷19区块南二段油水的分布特征与成藏模式 被引量:3
11
作者 胡玉双 董桂彤 王鹏 《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404-408,共5页
塔木察格盆地断裂复杂,物源来自多个方向,受多期次的构造运动影响,断层复杂,构造破碎,有着很强的非均质性,对于油水分布规律与成藏模式的研究难度较大。通过研究塔南凹陷的构造格局与生、储、盖条件,建立了油气沿反向断层垂向至高部位... 塔木察格盆地断裂复杂,物源来自多个方向,受多期次的构造运动影响,断层复杂,构造破碎,有着很强的非均质性,对于油水分布规律与成藏模式的研究难度较大。通过研究塔南凹陷的构造格局与生、储、盖条件,建立了油气沿反向断层垂向至高部位聚集成藏的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局部构造是油气重点潜力区,反向断层控制油气聚集成藏,高部位是油气富集区,反向断层下降盘仍有一定的含油潜力。油气运移是油气充注以高部位“呈伞状”优先充注,其中,烃源内,排烃强大,构造高部位优先成藏;烃源外,油源条件相对有限,油源断层、砂体、不整合面长距离运移聚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模式 塔木察格盆地 南二段 油水分布规律
下载PDF
“双高期”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挖潜对策 被引量:39
12
作者 温静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0-53,共4页
利用物理模拟驱油机理实验、岩心观察油层水洗状况、微观驱油实验、示踪迹监测、碳氧比、中子寿命测试以及数值模拟结果 ,建立断块各小层砂体水淹模式图及剩余油饱和度等值图 ,从定性认识到定量分析 ,详细研究了该断块的水淹特征及剩余... 利用物理模拟驱油机理实验、岩心观察油层水洗状况、微观驱油实验、示踪迹监测、碳氧比、中子寿命测试以及数值模拟结果 ,建立断块各小层砂体水淹模式图及剩余油饱和度等值图 ,从定性认识到定量分析 ,详细研究了该断块的水淹特征及剩余油分布规律 ,并探索出针对“双高期”老油田不同剩余油潜力区分布特点进行挖潜对策的综合调整模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高期”油藏 水淹特征 剩余油分布规律 挖潜对策 数值模拟 马20断块
下载PDF
新肇油田古628区块葡萄花油层油水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6
13
作者 夏青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5-33,共9页
新肇油田古628区块葡萄花油层为典型的低含油饱和度油藏,油水同层发育,油水分布关系复杂,油水分布控制因素不明确。在厘清本区油水分布规律基础上,从构造、沉积、岩性、物性和微观孔隙结构5个方面展开了主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 新肇油田古628区块葡萄花油层为典型的低含油饱和度油藏,油水同层发育,油水分布关系复杂,油水分布控制因素不明确。在厘清本区油水分布规律基础上,从构造、沉积、岩性、物性和微观孔隙结构5个方面展开了主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的断裂密集带控制着油水分布的宏观格局,油源断层与优质储层的最佳匹配构成油气运移的主要输导通道,在反向断层的下盘和顺向断层的上盘构成最佳油气富集区;在同一构造圈闭内部,沉积微相对油气分布具有明显控制作用;油层、油水同层主要分布在水下分流河道和主体席状砂相带中;差油层、水层、干层主要分布在非主体席状砂相带中;微观孔隙结构控制了研究区油水分布规律和产出性质,是重要的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肇油田 葡萄花油层 低含油饱和度油藏 油水分布规律 主控因素 微观孔隙结构
下载PDF
宋芳屯油田芳135区块葡萄花油层油水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2
14
作者 姜美玲 张云峰 +2 位作者 曹玮建 王超群 娜子布林 《能源与环保》 2017年第4期94-98,共5页
宋芳屯油田芳135区块内发育着大量的断层,导致葡萄花油层的油水分布较为复杂。基于试油试采、油水井生产及地质静态等资料进一步研究,得出了平面和垂向上的油水分布规律:油水分布在平面上主要分布在区块的中部和东部地区,该区域分布较... 宋芳屯油田芳135区块内发育着大量的断层,导致葡萄花油层的油水分布较为复杂。基于试油试采、油水井生产及地质静态等资料进一步研究,得出了平面和垂向上的油水分布规律:油水分布在平面上主要分布在区块的中部和东部地区,该区域分布较多的断层,受构造控制形成大范围的断层遮挡和断层岩性油藏;在垂向上,油水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异特征,以PI2_1—PI3小层为主要的含油层位。油水分布的主控因素包括:平面油水分布具有分带的特征,油水的平面分布受构造控制明显;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为葡萄花油层的优质储层,而葡萄花水层主要分布于薄层席状砂中;断层与砂体高角度相交的匹配样式对控油最有利。研究结果可为大庆油田采油八厂宋芳屯芳135区块的后续勘探开发和有利区块的预测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分布 分布规律 主控因素 葡萄花油层 沉积环境
下载PDF
特高含水期马20断块剩余油分布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占红 《断块油气田》 CAS 2007年第4期49-51,共3页
兴隆台油田马20断块兴隆台层组构造复杂,开发历史长,作业措施频繁,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剩余油分布状况异常复杂。为解决此难点,采取了优选主力目标层,精细储量复算,优化网格,建立精细地质模型,岩石流体物性控制,精细动态数据控制,... 兴隆台油田马20断块兴隆台层组构造复杂,开发历史长,作业措施频繁,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剩余油分布状况异常复杂。为解决此难点,采取了优选主力目标层,精细储量复算,优化网格,建立精细地质模型,岩石流体物性控制,精细动态数据控制,精细历史拟合等数值模拟研究技术措施,建立了各小层砂体剩余油饱和度等值图,定量分析了平面、纵向的水淹状况和剩余油分布规律,探索出针对特高含水期老油田不同剩余油潜力区分布特点进行可行性挖潜对策调整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期 油藏数值模拟 剩余油分布规律 挖潜对策 马20断块
下载PDF
长81-1区块油水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吉余 侯鹏飞 +1 位作者 刘佳 杨玉华 《中国锰业》 2019年第6期68-74,共7页
利用岩心,地震和测井等基础数据,分析沉积相演化,研究油水在垂向和平面的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由于研究区的主要特征是"多油气来源,多期充注",并且区域有大量密集断裂带,断裂切割和砂层的断续分布,断裂的纵横分布具有导流作用... 利用岩心,地震和测井等基础数据,分析沉积相演化,研究油水在垂向和平面的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由于研究区的主要特征是"多油气来源,多期充注",并且区域有大量密集断裂带,断裂切割和砂层的断续分布,断裂的纵横分布具有导流作用,全区油水在垂向上没有统一的油水界面和明显的分布规律。通过利用分断裂系统的方法研究油水分布规律,平面上油水分布规律明显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研究区的西北部和中东部。整个研究区没有统一的油水界面,但从南往北,油水相对的界面越来越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余油层 油水分布 分布规律 主控因素
下载PDF
永乐油田葡49区块油水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明学 李金宝 王志勇 《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 2022年第1期27-32,共6页
为研究永乐油田葡49区块油气成藏机理与油水分布特征,利用测井、录井、生产动态等资料,研究油气疏导的动态空间模式,分析葡49区块油气成藏机理及构造高部位含水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横向上油水分布具有分区特点,同断块内油水分布遵循... 为研究永乐油田葡49区块油气成藏机理与油水分布特征,利用测井、录井、生产动态等资料,研究油气疏导的动态空间模式,分析葡49区块油气成藏机理及构造高部位含水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横向上油水分布具有分区特点,同断块内油水分布遵循“上油下水”变化规律,相邻断块间油水分布差异较大;垂向上具有“下油上水”的特征,供烃不足是井区高含水的关键所在;地垒周围下降盘优先成藏、地垒周围反向断层成藏、油源断层不同部位垂直断距差异是导致高部位含水的主要原因。该研究可为油田下一步勘探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乐油田 油水分布规律 高部位含水 成藏模式
下载PDF
长期水驱层内剩余油主控因素及分布模式 被引量:1
18
作者 薛永超 杜琬姝 李顺明 《复杂油气藏》 2022年第2期78-83,共6页
针对高含水期油藏层内剩余油,定量分析不同储层非均质条件(不同夹层模式、不同韵律模式)对剩余油形成的控制作用。综合驱油效率和渗流速度,划分剩余油分布模式。首先根据驱油效率,将剩余油分布模式划分为高度分散零星状剩余油、中等波... 针对高含水期油藏层内剩余油,定量分析不同储层非均质条件(不同夹层模式、不同韵律模式)对剩余油形成的控制作用。综合驱油效率和渗流速度,划分剩余油分布模式。首先根据驱油效率,将剩余油分布模式划分为高度分散零星状剩余油、中等波及朵状剩余油、低波及团块状剩余油以及未波及片状剩余油;其次根据流速界限,进一步划分高速微观剩余油、高速低丰度零星剩余油、中速中丰度朵状剩余油、中速中丰度团状剩余油、低速中高丰度片状剩余油、低速高丰度片状剩余油。针对不同模式剩余油,分析主控成因,并提出相应的挖潜措施。结合层内剩余油模式划分结果,根据盈亏平衡原理,对不同模式剩余油、不同挖潜措施进行了经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油藏 层内剩余油 分布规律 主控因素 经济评价
下载PDF
胡七北块剩余油分布规律与开发
19
作者 吕立爽 邓金华 +4 位作者 丁海霞 康艳琴 田东明 薛红妍 吕晓芹 《海洋石油》 CAS 2013年第2期68-72,共5页
随着开发的深入,胡七北块进入高含水期,开采难度日益增大,寻找剩余油富集区带迫在眉睫。以沉积学、构造地质学、采油工程原理为指导,立足现有井网,总结胡七北块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发现胡七北块剩余油分布有两种类型:一是在水驱难以到... 随着开发的深入,胡七北块进入高含水期,开采难度日益增大,寻找剩余油富集区带迫在眉睫。以沉积学、构造地质学、采油工程原理为指导,立足现有井网,总结胡七北块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发现胡七北块剩余油分布有两种类型:一是在水驱难以到达的构造边缘地带及构造高部位富集;二是在水驱动用程度较低的低渗储层中富集。通过部署新井、侧钻老井、转注对应井、完善注采井网、选择脉冲注水、采油工程技术,提高水驱效率,采用压裂措施,改善储层物性,以期达到油藏稳定、经济、高效开发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七北块 高含水期 剩余油分布规律 采油工程技术 水驱效率
下载PDF
块状边底水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20
作者 刘卫丽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17-27,共11页
某油田B油藏为边底水发育的中孔、中高渗透储层,夹层发育。经过较长时期的高速开发后,剩余油分布十分复杂,底水锥进是开发面临的最大问题,而夹层存在又控制着油水在油藏中的运动,特别是控制着底水向上运动,因此认识油水运动规律非常困难... 某油田B油藏为边底水发育的中孔、中高渗透储层,夹层发育。经过较长时期的高速开发后,剩余油分布十分复杂,底水锥进是开发面临的最大问题,而夹层存在又控制着油水在油藏中的运动,特别是控制着底水向上运动,因此认识油水运动规律非常困难。B油藏目前处于中–低含水开发阶段,本文采用4种宏观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研究,开展动静态综合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精细剩余油分布研究。通过剩余油分布规律认识,从平面上分井区细化,纵向上分小层落实了剩余潜力,研究成果为优化开发调整方案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为今后同类型相近开发阶段的油田提供了一套科学合理的精细油藏描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底水油藏 剩余油 分布规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