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sociation Between Diurnal Temperature Range and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被引量:10
1
作者 GE Wen Zhen XU Feng +2 位作者 ZHAO Zhuo Hui ZHAO Jin Zhuo KAN Hai Dong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3期222-225,共4页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asses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emergency-room visits fo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RTI) with diurnal temperature range (DTR), a weather parameter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urbanizati...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asses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emergency-room visits fo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RTI) with diurnal temperature range (DTR), a weather parameter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urbanization and global climate change. Methods We conducted a semiparametric time-series analysis to estimate the percentage increase in emergency-room visits for RTI associated with changes in DTR after adjustment for daily weather conditions (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and outdoor air pollution. Results DTR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daily emergency-room visits for RTI. An increase of 1 ~C in the current-day (LO) and in the 2-day moving average (L01) DTR corresponded to a 0.94%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0.34%-1.55%] and 2.08% (95% CI, 1.24%-2.93%) increase in emergency-room visits for RTI,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DTR wa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of RTI. More studies are needed to understand the impact of DTR on respiratory heal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diurnal temperature range time-series
下载PDF
鳄蜥日活动起始时间与天亮、日出时间的关系
2
作者 秦旭东 孙涛 +4 位作者 何家松 李松宁 张小丽 武正军 陈泽柠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4-160,共7页
受光照或内源性激素变化的影响,生物的一些生理现象和行为会呈现昼夜性的波动。为深入了解环境的光周期如何影响鳄蜥的日活动起始时间,于广西大桂山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鳄蜥苏醒睁眼时间及苏醒后初次活动时间与天亮、日出时间的关... 受光照或内源性激素变化的影响,生物的一些生理现象和行为会呈现昼夜性的波动。为深入了解环境的光周期如何影响鳄蜥的日活动起始时间,于广西大桂山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鳄蜥苏醒睁眼时间及苏醒后初次活动时间与天亮、日出时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鳄蜥苏醒睁眼在日出前完成,且睁眼时间与天亮时间(y=1.0986 x-0.0700,R^(2)=0.0295;P=0.168)、日出时间呈线性关系(y=1.2026 x-0.4911,R^(2)=0.0294;P=0.169),但相关性皆为不显著;(2)鳄蜥苏醒睁眼时间与初次活动时间呈显著正相关(y=0.9921 x+0.1151,R^(2)=0.9585;P<0.001);(3)降水(有雨无雨)对鳄蜥睁眼时间、初次活动时间无影响(睁眼时间:F=2.033,P=0.159;活动时间:F=3.353,P=0.0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夜节律 时间分配 日活动 光周期 松果体 鳄蜥
下载PDF
从时间因素诊治风湿病的临床思路 被引量:1
3
作者 董泓 刘娟 李振彬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3年第1期12-14,共3页
基于中医学“因时制宜”理论,探讨从时间因素诊断和治疗风湿免疫疾病的临床思路。时间因素包括非周期时间因素和周期性时间因素。在非周期时间因素方面,根据发病时间特点有助于某些风湿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病程长短,则有利于分析风... 基于中医学“因时制宜”理论,探讨从时间因素诊断和治疗风湿免疫疾病的临床思路。时间因素包括非周期时间因素和周期性时间因素。在非周期时间因素方面,根据发病时间特点有助于某些风湿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病程长短,则有利于分析风湿病的病机特点。在周期性时间因素方面,风湿病的发病和病情变化具有季节和昼夜变化,据此进行时间治疗和时间预防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因素 风湿病 痹证 因时制宜 季节 昼夜节律
下载PDF
京津冀及周边一般性降水与短时强降水特征对比 被引量:5
4
作者 刘菲凡 郑永光 +2 位作者 罗琪 张恒进 公衍铎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19-629,共11页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为我国北方强降水的多发区域。基于1966—2021年87个国家级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对比分析暖季5—9月一般性降水和短时强降水的空间分布及年际变化,并基于1980—2021年298个气象站分析日变化等特征。结果表明:京津冀及...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为我国北方强降水的多发区域。基于1966—2021年87个国家级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对比分析暖季5—9月一般性降水和短时强降水的空间分布及年际变化,并基于1980—2021年298个气象站分析日变化等特征。结果表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渤海西侧平原区域存在短时强降水强度极端性显著区域。渤海西侧平原以外区域两类降水平均小时降水量、强度和降水时次百分比均呈增长趋势,但短时强降水的增幅更高,而渤海西侧平原区域趋势则均不明显。渤海西侧平原区域和渤海西侧平原以外区域的一般性降水平均小时降水量和降水时次百分比日变化幅度显著弱于短时强降水;7—9月渤海西侧平原区域降水夜发性更明显,且相比另一区域半峰持续时间多出约2 h。2005年后渤海西侧平原区域和渤海西侧平原以外区域短时强降水平均小时降水量和降水时次百分比下午时段均明显减弱,但午夜后至清晨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般性降水 短时强降水 年际变化 日变化
下载PDF
广西扶绥黑叶猴活动节律和日活动时间分配 被引量:35
5
作者 黄乘明 周岐海 +2 位作者 李友邦 蔡湘文 魏辅文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0-386,共7页
2002年8月至2003年7月,对生活在完全被周围农田隔离的石山中的一群黑叶猴的昼夜活动节律和日活动时间分配进行研究。采用以群为单位的焦点动物观察法和连续记录法,每月对猴群连续10d跟踪观察。结果表明:3月至10月,黑叶猴的昼夜活动节律... 2002年8月至2003年7月,对生活在完全被周围农田隔离的石山中的一群黑叶猴的昼夜活动节律和日活动时间分配进行研究。采用以群为单位的焦点动物观察法和连续记录法,每月对猴群连续10d跟踪观察。结果表明:3月至10月,黑叶猴的昼夜活动节律由8个环节组成,11月至2月由9个环节组成,移动、觅食和休息在活动节律中重复出现,晒太阳仅出现在11月至翌年2月。休息占黑叶猴日活动时间的比例最大,其次是觅食、移动、晒太阳和理毛。黑叶猴的日活动时间分配具有明显的月变化规律,相关性分析表明,环境温度、栖息地的食物丰富度和光照强度是影响黑叶猴日活动时间分配的主要因素。进一步分析认为,黑叶猴的活动时间分配体现了叶食性灵长类的特点,更体现了黑叶猴对北热带喀斯特石山环境的适应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叶猴 昼夜活动节律 日活动时间分配
下载PDF
人工饲养条件下蜡皮蜥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节律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力军 于丰军 +2 位作者 洪美玲 吴山 陈旭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13,共5页
2003年5月~2004年5月,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和全事件观察法对人工饲养条件下蜡皮蜥(Leiolepis reevesii)的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昼间不同天气下蜡皮蜥行为时间分配中,休息行为占有绝对的比例,其次为运动... 2003年5月~2004年5月,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和全事件观察法对人工饲养条件下蜡皮蜥(Leiolepis reevesii)的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昼间不同天气下蜡皮蜥行为时间分配中,休息行为占有绝对的比例,其次为运动、晒太阳、警戒、摄食和其他行为.晴天其休息、运动和晒太阳行为分别占94.73%±0.01%、3.24%±0.01%和1.56%±0.01%,而阴天休息、运动和晒太阳分别占97.03%±0.02%、1.31%±0.01%、0.89%±0.01%.晴天和阴天蜡皮蜥的运动、警戒、休息和晒太阳等行为在时间分配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雄、雌和亚成体的行为时间分配上,只有雌雄之间的警戒行为存在差异性(P<0.05).在活动节律方面,晴天和阴天蜡皮蜥只有在行为发生的起始和持续时间上有差异,晴天其晒太阳的高峰期在10:00~11:00,运动高峰期在11:00~14:00,休息低谷期在10:00~13:00,而阴天晒太阳的高峰期出现在11:00~12:00、运动高峰期11:00~15:00,其休息未表现出明显的低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晒太阳 行为 休息 运动 高峰期 活动节律 初步研究 人工饲养条件 阴天 成体
下载PDF
长江江豚哺乳期母豚昼间行为和时间的分配 被引量:13
7
作者 束家宽 蒋文华 +2 位作者 郑邦友 韩德民 于道平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0-27,共8页
2006年7~11月,在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半自然水域采用随机取样法和焦点动物取样法对哺乳期长江江豚母豚昼间行为和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母豚用于摄食的时间占61.2%;其次是母幼联系和移动,分别为18.8%和7.6%;用于休息和... 2006年7~11月,在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半自然水域采用随机取样法和焦点动物取样法对哺乳期长江江豚母豚昼间行为和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母豚用于摄食的时间占61.2%;其次是母幼联系和移动,分别为18.8%和7.6%;用于休息和社会行为的时间较少,分别为6.1%和5.2%;其它行为的时间极少,仅占1.1%;摄食和母幼联系是其主要的行为。在活动规律方面,其各种行为在强度、出现和持续的时间上存在较大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在哺乳期不同阶段长江江豚母豚的母幼联系差异极显著(P<0.01),摄食和社会行为存在显著差异(P<0.05),移动、休息和其它行为则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此期间在不同活动区域以上各种行为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说明其对栖息环境具有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江豚 半自然水域 哺乳期 昼间时间分配 行为
下载PDF
蒙古野驴(Equus hemionus)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初探 被引量:5
8
作者 刘伟 杨维康 +5 位作者 黄怡 徐文轩 林杰 夏参军 徐峰 David Blank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07-614,共8页
于2007年和2010年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研究了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保护区蒙古野驴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共采集行为数据460 h,观察蒙古野驴2 760头次,将蒙古野驴昼间行为分为采食、移动、警戒、休息和"其他"5类... 于2007年和2010年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研究了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保护区蒙古野驴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共采集行为数据460 h,观察蒙古野驴2 760头次,将蒙古野驴昼间行为分为采食、移动、警戒、休息和"其他"5类。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季节各种行为时间分配,结果表明:季节因素对蒙古野驴行为时间分配存在极显著影响(χ2=79.06,df=12,P<0.01)。采用ANOVA分析同季节不同行为间差异,结果表明,春季:移动、警戒、"其他"两两间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两两间差异显著(P<0.05);夏季:仅移动与"其他"间无显著差异(P>0.05);秋冬季:仅警戒与"其他"间无显著差异(P>0.05)。对蒙古野驴昼间活动节律研究结果表明,蒙古野驴采食时间比例在春季各时段均较高(>45%),仅中午(14:00~15:00)有1个低谷(27.62%),夏秋季则为晨昏采食模式,冬季采食峰值(87.85%)在中午时段(13:00~14:00)。休息和采食高峰在各季节交叉出现,呈现此消彼长的趋势。各季节移动主要发生在晨昏时段。蒙古野驴以特定的行为时间分配模式和活动节律适应环境条件季节性变化,如气候条件、食物资源、人为干扰、生理期、昼间长度、捕食风险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野驴 季节 昼间行为 时间分配 活动节律
下载PDF
圈养獐春夏季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节律 被引量:7
9
作者 马飞雁 余晓俊 +3 位作者 陈珉 刘超飞 张志明 叶建华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8-34,共7页
2008年3~7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华夏公园进行獐重引入试点,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和全事件记录法,对圈养条件下24只獐(12雌,12雄)春夏季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节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休息是春夏季最主要的行为方式,其次是摄食和运动。... 2008年3~7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华夏公园进行獐重引入试点,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和全事件记录法,对圈养条件下24只獐(12雌,12雄)春夏季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节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休息是春夏季最主要的行为方式,其次是摄食和运动。獐的昼间行为具有明显的节律性,以晨昏活动为主,主要活动时间集中在06:00~08:00和16:00~18:00。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 Aanalysis)和Mann-Whitney U检验表明,在时间分配上,春、夏季休息、站立、排遗、梳理和运动行为差异极显著;雌雄间休息、站立、反刍、梳理和警戒行为差异极显著。雌性春、夏季站立、排遗、梳理、运动和社会行为差异极显著,摄食差异显著;雄性春、夏季休息、摄食、梳理、警戒和社会行为差异极显著,站立、反刍、排遗和运动行为差异显著。本研究结果表明重引入獐的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与野生种群相似,动物福利得到较好满足,对下一步在上海地区的种群复壮和迁地野放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间行为 时间分配 活动节律
下载PDF
圈养林麝夏季昼夜活动节律及时间分配 被引量:10
10
作者 戚文华 汪小方 +4 位作者 杨承忠 蒋雪梅 李旭鑫 张修月 岳碧松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22,共4页
2011年、2012年的5~7月每月定期8天,每天00:00~24:00采用行为取样法在米亚罗养麝场观察记录54只林麝(15只成体雌麝,9只成体雄麝,10只亚成体雌麝,5只亚成体雄麝,15只幼麝)的行为。夏季共记录林麝83种行为,分成5种行为类型,即摄食、运... 2011年、2012年的5~7月每月定期8天,每天00:00~24:00采用行为取样法在米亚罗养麝场观察记录54只林麝(15只成体雌麝,9只成体雄麝,10只亚成体雌麝,5只亚成体雄麝,15只幼麝)的行为。夏季共记录林麝83种行为,分成5种行为类型,即摄食、运动、休息、反刍及其他行为。夏季林麝具有明显的昼夜活动节律性,晨昏出现2个活动高峰期,分别为5:30~8:00和18:00~21:00,白昼活动率低于夜间。根据夏季林麝各行为累计时间和频率比较,表明圈养林麝的休息行为较高,尤其是幼体(65.38%±5.39%vs16.41h/d±1.29h/d),其次是摄食和运动行为。成体雌麝摄食行为比率高于成体雄麝、亚成体和幼体,这与夏季成体雌麝哺乳所需的能量较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 行为 昼夜节律 时间分配 频率
下载PDF
安徽省江淮地区气温日较差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郁家成 黄小燕 +2 位作者 郁阳 梁邦云 郭秀云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7-242,共6页
根据安庆、霍山、合肥、蚌埠和亳州五站1954~2007年共54年逐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对江淮地区气温日较差年内变化和年际变化的基本特征和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淮地区平均气温日较差四季变化呈"高—低... 根据安庆、霍山、合肥、蚌埠和亳州五站1954~2007年共54年逐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对江淮地区气温日较差年内变化和年际变化的基本特征和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淮地区平均气温日较差四季变化呈"高—低—高—低"趋势、各月变化呈"双峰型",并且各站气温日较差都是春秋季大于冬夏季;江淮地区各站历年平均气温日较差随时间推移均呈逐渐减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地区 气温日较差 时间变化 特征分析
下载PDF
典型表层岩溶泉水短时间尺度动态变化规律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李林立 况明生 +4 位作者 张远瞩 王建力 谢世友 蒋勇军 刘玉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2-226,共5页
通过多功能自动化监测记录仪CTDP300,对金佛山表层岩溶泉碧潭泉物理化学性质的昼夜变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短时间尺度监测表明,岩溶动力系统对环境变化比较敏感,响应及时,水的物理化学性质昼夜动态变化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有不同表现。在无... 通过多功能自动化监测记录仪CTDP300,对金佛山表层岩溶泉碧潭泉物理化学性质的昼夜变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短时间尺度监测表明,岩溶动力系统对环境变化比较敏感,响应及时,水的物理化学性质昼夜动态变化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有不同表现。在无雨条件下,水温的变化与气温基本一致,电导率峰值区滞后温度数小时,这可能与植被从光合作用向呼吸作用转变导致大气CO2浓度产生较大的梯度变化有关,而这种梯度十分有利于岩溶作用的进行,但由于植被覆盖和地质构造等因素的差异,滞后时间有较大不同;在暴雨期间,虽有植被和土壤的阻挡和调蓄作用,降雨对碧潭泉岩溶水还是有较强的稀释作用,但开始降雨后数小时左右,表层岩溶带高裂隙率和渗透性开始发挥作用,水动力作用和CO2效应逐渐占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岩溶带 岩溶泉 短时间尺度 昼夜动态变化
下载PDF
不同给药时间对非杓型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影响的探讨 被引量:7
13
作者 魏豫东 童素梅 +1 位作者 于桂香 张晓庆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2021-2023,共3页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和指导用药获得合理有效的给药时间,从而有效控制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方法对30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分别采用不同时间给予Ca2+通道阻滞剂和ACEI类药物进行治疗。先清晨服用Ca2+通道阻滞剂和ACEI类...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和指导用药获得合理有效的给药时间,从而有效控制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方法对30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分别采用不同时间给予Ca2+通道阻滞剂和ACEI类药物进行治疗。先清晨服用Ca2+通道阻滞剂和ACEI类长效制剂,随后改为清晨(6:00~7:00)服用Ca2+通道阻滞剂,晚上(20:00~21:00)服用ACEI类长效制剂。两种给药方式均在实施4周后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开给药后患者血压均得到了有效控制,分时段给药后24h平均压,nDBP,夜间平均压,dDBP,白昼平均压都显著降低,自身血压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采用分时段给药可以达到有效平稳降压,从而有助于保护靶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最大程度地减少高血压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杓型高血压 昼夜节律 给药时间 护理
下载PDF
时差对海洋磁力测量地磁日变改正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磊 边刚 +1 位作者 任来平 吴太旗 《海洋测绘》 2011年第6期39-41,共3页
为研究时差对磁测的影响,基于站间同步地磁日变曲线的特征,尝试采用同步比对法和相关分析法计算两站的时差。结论表明:同步比对法和相关分析法能反映站间真实的时差,当测区范围较小时(至少是在本文实例的两个地磁日变站之间),时差对地... 为研究时差对磁测的影响,基于站间同步地磁日变曲线的特征,尝试采用同步比对法和相关分析法计算两站的时差。结论表明:同步比对法和相关分析法能反映站间真实的时差,当测区范围较小时(至少是在本文实例的两个地磁日变站之间),时差对地磁日变改正的影响很小,海洋磁力测量地磁日变改正时可以忽略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磁力测量 地磁日变改正 时差
下载PDF
不同季节鹅喉羚昼间行为时间分配特征 被引量:5
15
作者 夏参军 徐文轩 +2 位作者 乔建芳 杨维康 刘伟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4-150,共7页
2007年11月至2008年10月在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保护区研究了鹅喉羚的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共观察鹅喉羚有效个体1917只,采集行为数据时间319.5h,将鹅喉羚的昼间行为分为采食、移动、警戒、休息和"其它"5类。结果表明:... 2007年11月至2008年10月在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保护区研究了鹅喉羚的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共观察鹅喉羚有效个体1917只,采集行为数据时间319.5h,将鹅喉羚的昼间行为分为采食、移动、警戒、休息和"其它"5类。结果表明:春季雌性5种行为分配时间所占比例分别为67.5%、2.5%、2.7%、25.9%、1.4%,雄性分别为63.5%、3.4%、4.3%、27.5%、1.3%;夏季,雌性:43.7%、7.7%、5.6%、42.1%、1.0%;雄性:51.9%、1.7%、3.1%、41.4%、1.9%;秋季,雌性:66.3%、5.1%、4.3%、23.6%、0.7%;雄性:68.9%、6.0%、4.2%、20.7%、0.3%;冬季,雌性:68.0%、5.0%、7.0%、19.6%、0.4%;雄性:29.6%、20.6%、19.2%、29.3%、1.3%。采用卡方检验、秩和检验、方差分析比较同季节不同性别各自行为时间分配、同季节雌雄间行为时间分配、同性别不同季节的行为时间分配。结果表明:四季中雌雄各自5种行为的时间分配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比较两性间行为时间分配发现,在春夏季,雌雄间各行为时间分配无差异(P>0.05),秋季移动差异显著(P<0.05),而冬季5种行为间均差异显著(P<0.05);季节因素对雌雄行为时间分配的影响显著。鹅喉羚以特定的行为时间分配模式适应季节更替或变化的生理周期,如温度、性别、水分状况、繁殖期、哺乳期等,满足能量及营养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喉羚 季节 昼间 行为时间分配
下载PDF
人工饲养朱鹮种群繁殖前期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炜 申琦 +4 位作者 马清义 李新春 张强 田瑞 陈宏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1-123,156,共4页
为了增强朱鹮种群的人工繁殖能力和有效的保护这种濒危物种,2007年2月中下旬,在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内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和全事件取样法对笼养的61只朱鹮的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规律进行了观察。结论为:(1)在朱鹮繁殖... 为了增强朱鹮种群的人工繁殖能力和有效的保护这种濒危物种,2007年2月中下旬,在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内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和全事件取样法对笼养的61只朱鹮的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规律进行了观察。结论为:(1)在朱鹮繁殖前期的日活动中,静栖约占55%,运动占15%,其次为取食12%、理羽10%和其他8%。(2)朱鹮静栖的高峰时间在13:00~14:00;取食有2个较为明显的高峰,分别出现在9:00~10:00和14:00~15:00;运动的高峰在10:00~11:00;理羽的高峰在9:00~11:00;其他行为主要分布在10:00~12:00。(3)朱鹮的活动节律呈现上午强下午弱的趋势。(4)朱鹮繁殖前期交尾的高峰期在上午和下午,中午的交尾次数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鹮 笼养 昼间活动节律 时间分配
下载PDF
水稻植株对稻田CH_4排放日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马静 徐华 +1 位作者 蔡祖聪 八木一行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59-862,共4页
2005年采用静态箱法,在水稻分蘖期天气晴朗的条件下,全天观测了有、无水稻植株两种情况下稻田CH4的排放.结果表明:无论水稻种植与否,稻田CH4排放通量的昼夜变化均表现为单峰模式,极大值出现在下午14点;稻田CH4排放的昼夜变化与5cm处土... 2005年采用静态箱法,在水稻分蘖期天气晴朗的条件下,全天观测了有、无水稻植株两种情况下稻田CH4的排放.结果表明:无论水稻种植与否,稻田CH4排放通量的昼夜变化均表现为单峰模式,极大值出现在下午14点;稻田CH4排放的昼夜变化与5cm处土温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有水稻植株处理稻田CH4日平均排放通量显著高于无水稻植株处理(p<0.05);有水稻植株处理的稻田CH4排放通量最佳观测时间在上午8~10点,无水稻植株处理的最佳观测时间则在傍晚18点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4排放 日变化 最佳观测时间 水稻植株
下载PDF
高原山鹑越冬后期日节律及行为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阙品甲 王楠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7-31,共5页
2010年3~4月,在四川省稻城县对高原山鹑Perdix hodgsoniae越冬后期的昼间行为进行了初步观察,包括其活动规律、时间分配、日行为节律、群体解散过程、社群行为、交配行为、天敌及反捕行为等,并与近缘种及相关研究进行了对比。其活动时... 2010年3~4月,在四川省稻城县对高原山鹑Perdix hodgsoniae越冬后期的昼间行为进行了初步观察,包括其活动规律、时间分配、日行为节律、群体解散过程、社群行为、交配行为、天敌及反捕行为等,并与近缘种及相关研究进行了对比。其活动时间分配如下:取食占69.31%±2.33%,休整占20.06%±2.26%,防卫占7.10%±0.71%,移动占3.53%±0.47%。每日10:00~14:00、15:00~16:00为高原山鹑取食行为的高峰,清晨、傍晚以及中午14:00~15:00为取食行为的低谷;休整行为的节律与之相反,清晨和傍晚是休整的高峰,中午为小高峰;清晨、傍晚及中午14:00~15:00防卫行为的频率稍高。高原山鹑群体大小为(11.39±0.97)只(1~30,n=41),群体间具有领域行为,相互间有攻击行为。群体自3月末开始逐渐解散。最早观察到的交配行为是在3月22日,多发生在上午和中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山鹑 行为 日节律 时间分配 瞬时扫描
下载PDF
江苏省最大日降水量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统计拟合 被引量:13
19
作者 肖卉 姜爱军 +1 位作者 沈 彭海燕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7-182,共6页
本文根据江苏省内60个观测站1961-2000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省域日最大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年度变化,建立了省内日最大降水的概率分布模式,从而推算分析出现大降水的概率。研究结果表明皮尔逊Ⅲ型概率分布模式能够较好的拟合大暴... 本文根据江苏省内60个观测站1961-2000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省域日最大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年度变化,建立了省内日最大降水的概率分布模式,从而推算分析出现大降水的概率。研究结果表明皮尔逊Ⅲ型概率分布模式能够较好的拟合大暴雨的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日降水量 时空分布 分布模式拟合
下载PDF
圈养普氏野马夏季高温期昼间活动时间分配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吉晟男 杨亮亮 +5 位作者 葛兴芳 王伯君 张文博 曹杰 张颜豹 胡德夫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76-683,共8页
2011至2012年的7~8月,在新疆野马繁育中心采用全事件取样法和目标动物取样法相结合,研究了圈养普氏野马不同组间夏季昼间的主要行为。结果表明,圈养普氏野马在不同高温应激条件下的主要行为存在一定差异,符合动物正常的生物学特性,经双... 2011至2012年的7~8月,在新疆野马繁育中心采用全事件取样法和目标动物取样法相结合,研究了圈养普氏野马不同组间夏季昼间的主要行为。结果表明,圈养普氏野马在不同高温应激条件下的主要行为存在一定差异,符合动物正常的生物学特性,经双因素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检验,得出不同组间在采食行为时间分配上,带驹雌马显著高于其他组群(F3,68=131.144,P=0.000),而幼驹显著低于其他组群(F3,68=131.144,P=0.000);在饮水行为时间分配上,带驹雌马低于其他组群,且与雌马的差异达显著水平(F3,68=1.825,P=0.049);在站醒行为时间分配上,带驹雌马显著低于其他组群(F3,68=41.438,P=0.000;P=0.010),而幼驹显著高于其他组群(F3,68=41.438,P=0.000);在休息行为时间分配上,幼驹高于其他组群,且与雄马(F3,68=7.068,P=0.040)、带驹雌马(F3,68=7.068,P=0.006)的差异达显著水平;在运动行为时间分配上,雄马显著高于(F3,68=24.781,P=0.021;P=0.000)而带驹雌马显著低于(F3,68=24.781,P=0.000;P=0.003)其他组群;在修饰行为时间分配上,雌马显著高于其他组群(F2,51=14.967,P=0.017;P=0.001);在其他行为时间分配上,幼驹显著高于(F3,68=217.107,P=0.000)而雌马则显著低于(F3,68=217.107,P=0.000)其他组群。总体上,圈养普氏野马在高温季节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行为应答,建议针对新疆夏季高温期,对野马分组分圈进行管护,防止出现由高温造成的意外伤害。同时,行为观测的研究方法可作为监测普氏野马夏季高温期生存状况的有效工具,为人工管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氏野马 圈养 夏季高温期 昼间主要行为 时间分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