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intaining healthy rivers and lakes through water diversion from Yangtze River to Taihu Lake in Taihu Basin 被引量:4
1
作者 Wu Haoyun Hu Yan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I CAS 2008年第3期36-43,共8页
On the basis of the Taihu water resources assessment, an analysis of the importance and rationality of the water diversion from the Yangtz,e River to Taihu Lake in solving the water problem and establishing a harmonio... On the basis of the Taihu water resources assessment, an analysis of the importance and rationality of the water diversion from the Yangtz,e River to Taihu Lake in solving the water problem and establishing a harmonious eco-environment in the Taihu Basin is performed. The water quantity and water quality conjunctive dispatching 'decisi"ofi-makifig support system, which ensures flood control, water supply and eco-aimed dispatching, is built by combining the water diversion with flood control dispatching and strengthening water resources monitoring and forecasting. With the practice and effect assessment, measures such as setting the -integrated basin management format, further developing water diversion and improving the hydraulic engineering projects system and water monitoring system are proposed in order to maintain healthy rivers and guarante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society in the Taihu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ihu Basin water resources distribution water diversion from the yangtze River to Taihu Lake healthy rivers and lakes
下载PDF
Unraveling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lake expansion from 2001 to 2020 and its impact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a typical alpine basin on the Tibetan Plateau 被引量:2
2
作者 Chang-chang Fu Xiang-quan Li Xu Cheng 《China Geology》 CAS CSCD 2023年第2期216-227,共12页
Yanhu Lake basin(YHB)is a typical alpine lake on the nor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TP).Its continuous expansion in recent years poses serious threats to downstream major projects.As a result,studies of the mechanisms u... Yanhu Lake basin(YHB)is a typical alpine lake on the nor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TP).Its continuous expansion in recent years poses serious threats to downstream major projects.As a result,studies of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lake expansion are urgently needed.The elasticity method within the Budyko framework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water balance in the Yanhu Lake basin(YHB)and the neighboring Tuotuo River basin(TRB).Results show intensification of hydrological cycles and positive trends in the lake area,river runoff,precipitation,and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Lake expansion was significant between 2001 and 2020 and accelerated between 2015 and 2020.Precipitation increase was the key factor underlying the hydrological changes,followed by glacier meltwater and groundwater.The overflow of Yanhu Lake was inevitable because it was connected to three other lakes and the water balance of all four lakes was positive.The high salinity lake water diverted downstream will greatly impact the water quality of the source area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permafrost base of the traffic corrid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tribution analysis Budyko framework Climate change Lake expansion water balance diverting water to the yangtze River Hydrogeology survey engineering Tibetan Plateau
下载PDF
Distinguishing different subclasses of water bodies for long-term and large-scale statistics of lakes:a case study of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from 2008 to 2018
3
作者 Jin Luo Zeqiang Chen Nengcheng Che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Earth》 SCIE 2021年第2期202-230,共29页
Long-term and large-scale lake statistics are meaningful for the study of environment change,but many of the existing methods are labourintensive and time-consuming.To overcome this problem,a novel method for long-te... Long-term and large-scale lake statistics are meaningful for the study of environment change,but many of the existing methods are labourintensive and time-consuming.To overcome this problem,a novel method for long-term and large-scale lake extraction by shape-factorsand machine-learning-based water body classification is proposed.A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extract the lakes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YRB)from 2008 to 2018 with the Joint Research Centre’s Global Surface Water Dataset(JRC GSW)data and OSM data.The results show:1)The proposed method is automatically and successfully executed.2)The number of river–lake complexes is between 3008 and 4697,representing 3.56%–5.70%of the total water bodies.3)The areas of the lakes and rivers in the YRB were obtained,and the accuracy of water classification in each year was stable between 90.2%and 93.6%.Comparing the 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random forest,and support vector machine models,we found that the three machine learning models have similar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for the scenario.4)Fragmented and incomplete small rivers in the JRC GSW data,unchecked training samples,and overlapped shape factors are the three error sources.Future work will focus on addressing these three error 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ke extraction water bodies classification the yangtze River shape metrics machine learning
原文传递
基于耳石微化学的长江禁捕前后鄱阳湖都昌水域刀鲚群体动态变化研究
4
作者 姜涛 杨健 +2 位作者 刘洪波 陈修报 薛竣仁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26,共9页
为了解长江禁捕对鄱阳湖都昌南部水域刀鲚(Coilia nasus)资源的影响,利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EPMA)分别对该水域禁捕前(2014年)和禁捕后(2019年)刀鲚的洄游生态学特征开展了研究。结果显示,所有刀鲚个体耳石自核心至边缘均依次具有锶钙比(... 为了解长江禁捕对鄱阳湖都昌南部水域刀鲚(Coilia nasus)资源的影响,利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EPMA)分别对该水域禁捕前(2014年)和禁捕后(2019年)刀鲚的洄游生态学特征开展了研究。结果显示,所有刀鲚个体耳石自核心至边缘均依次具有锶钙比(Sr/Ca×1000)<3、3~7以及<3的生境履历特征,表现为典型的溯河洄游履历。禁捕后刀鲚数量(17尾)明显多于禁捕前(2尾),体长[(28.1±2.3)cm]也长于禁捕前[(21.3±4.7)cm],且长于禁捕前的已有报道。此外,刀鲚耳石边缘低值区呈现多样化特征[2014年(125.0±63.6)μm、80~170μm,2019年(173.5±73.6)μm、20~290μm],表现出多个上溯群体在该水域混栖的现象。结合该水域多数个体性腺尚未成熟,且都昌南部水域(大矶山至和合乡水域)是刀鲚群体自江湖通道出入鄱阳湖中部和南部湖区及通湖河流(如饶河、信江等)的必经之路,得出都昌水域主要行使刀鲚洄游通道的生态功能,亟须加强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鲚 耳石 电子探针微区分析 长江禁渔 鄱阳湖 都昌水域
下载PDF
长江-涨渡湖水系沉积物微塑料分布与赋存特征
5
作者 董纯 时玉龙 +5 位作者 刘宏高 杨志 陈威 周连凤 金瑶 李博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0-177,共8页
探究微塑料在涨渡湖水系的分布和赋存特征,可为湖泊沉积物微塑料老化及生物毒性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在阻隔湖泊涨渡湖、七湖、陶家大湖、邻近长江干支流和连通水道设置11个采样点,通过采集表层沉积物,分析了长江-涨渡湖水系沉积物微... 探究微塑料在涨渡湖水系的分布和赋存特征,可为湖泊沉积物微塑料老化及生物毒性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在阻隔湖泊涨渡湖、七湖、陶家大湖、邻近长江干支流和连通水道设置11个采样点,通过采集表层沉积物,分析了长江-涨渡湖水系沉积物微塑料丰度、尺寸、形状和种类组成。结果显示,长江-涨渡湖水系所有采样点沉积物中均有微塑料存在,其干物质中微塑料平均丰度为2602.25 n/kg,其中涨渡湖的微塑料丰度最高,为5687.69 n/kg。微塑料尺寸主要分布在[20,50]μm,占微塑料总颗粒数的59.04%;尺寸大于100μm时,微塑料丰度随尺寸的增大而减小;薄膜状微塑料最多,占微塑料总颗粒数的56.06%;微塑料种类主要为聚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氟橡胶和氯化聚乙烯。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湖泊微塑料赋存现状及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表层沉积物 空间分布 长江-涨渡湖水系
下载PDF
不同调水方式对巢湖水质影响模拟
6
作者 易雨君 魏震 +3 位作者 郭玉明 刘泓汐 刘培 徐俏 《水力发电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2,共12页
引调水工程是目前用来改善湖泊水质的重要手段,然而引调水的调水路线、来水水量以及来水水质对湖泊水质改善效果都至关重要。本文以“引江济巢”工程为例,针对巢湖的浅水湖泊特征,考虑引调水入湖后不仅对水量和水质有直接改善作用,还可... 引调水工程是目前用来改善湖泊水质的重要手段,然而引调水的调水路线、来水水量以及来水水质对湖泊水质改善效果都至关重要。本文以“引江济巢”工程为例,针对巢湖的浅水湖泊特征,考虑引调水入湖后不仅对水量和水质有直接改善作用,还可能因为湖区水动力条件改变及内源释放影响水质,通过构建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模拟不同调水路线、水量下湖区水动力条件,进一步考虑不同来水水质和底泥释放对水质改善的影响。结果显示,调水对流场的扰动在丰水年较弱、枯水年较强,流量对湖区水质影响随流量增大而增强,来水水质的优劣是决定湖区水体水质是否改善的关键。整体而言,西湖区受调水影响较小,东湖区能够对全湖水质变化起到指示作用。调水方案应基于湖泊实际水量与水质状态综合考虑调水流量与水质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江济巢”工程 巢湖 MIKE21 调水路线 水环境治理
下载PDF
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水量调度
7
作者 何立新 高炳享 +3 位作者 夏浩顺 龙岩 王超 何中政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6-908,共13页
江水北调工程以向江苏境内工农业及城乡生活供水为主,同时保障改善洪泽湖、骆马湖生态,但工程运行现状存在运行成本高、湖泊弃水量大等不足。为此,采用模拟和优化技术相结合的方式,以供水缺额最小、湖泊水位超限制最小和泵站运行成本最... 江水北调工程以向江苏境内工农业及城乡生活供水为主,同时保障改善洪泽湖、骆马湖生态,但工程运行现状存在运行成本高、湖泊弃水量大等不足。为此,采用模拟和优化技术相结合的方式,以供水缺额最小、湖泊水位超限制最小和泵站运行成本最低为优先级设定目标函数,构建江水北调工程年水量调度概化模型,开展不同水平年、不同补湖水位以及高水低用3种调度情景分析。结果表明:骆马湖调蓄库容小,调水运行期使得水位波动频繁,中运河泵站会同频开启补湖,且容易达到输水能力上限;适当降低洪泽湖补湖水位,可充分利用湖泊富余水量,使调水成本降低;完全禁止骆马湖高水低用会加重洪泽湖以下梯级线路供水任务的运行负担,同时增加骆马湖的弃水量,适当允许高水低用可使成本减小,减少泵站抽水任务。建立的模型以及相关研究成果可为江水北调工程调度运行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水北调 调水工程 水资源调度 湖泊调蓄 多目标
下载PDF
不同营养水平调水对贡湖湾湖区水质及浮游藻类影响的模拟研究
8
作者 杨倩倩 吴时强 +3 位作者 吴修锋 戴江玉 吕学研 薛万云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17,共10页
为探究“引江济太”工程调水给受水湖区水体带来的生态效应,采用水生微宇宙模型进行为期11 d的室内模拟实验,以太湖贡湖湾湖区为受水水体,引入3组设定好的不同营养盐水平(贫营养水平O、中营养水平M、富营养水平E)的望虞河河水,研究在不... 为探究“引江济太”工程调水给受水湖区水体带来的生态效应,采用水生微宇宙模型进行为期11 d的室内模拟实验,以太湖贡湖湾湖区为受水水体,引入3组设定好的不同营养盐水平(贫营养水平O、中营养水平M、富营养水平E)的望虞河河水,研究在不同营养盐水平调水影响下,受水水体水生态环境的动态响应过程。结果表明:整个实验过程中,中营养和贫营养调水组的水体TN、NO_(3)^(-)-N、NH4_(+)-N、TP、SRP、TOC含量下降明显,富营养调水组影响效果较中营养和贫营养调水组差;调水提高了受水水体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均匀度水平,硅藻等非蓝藻细胞密度增加,蓝藻细胞生长受到竞争胁迫,中营养和贫营养调水的影响作用效果好于富营养水平。RDA分析结果表明,受水水体的pH、DO、SiO_(3)^(2-)-Si、TDS、NO_(3)^(-)-N、SRP是本实验水体影响藻类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江济太”工程 贡湖湾 水生微宇宙模型 浮游藻类群落 环境因子
下载PDF
1955-2021年期间长江中游枝城至螺山河段与三口洪道水沙输移变化规律
9
作者 姚仕明 郭小虎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72-1587,共16页
长江与洞庭湖之间存在复杂的江湖水沙交换关系,水沙变化引起江湖冲淤变化,从而对长江中游区域防洪、水资源利用、航运及水生态环境等产生较大影响。本文利用实测资料较为系统地分析了荆江与洞庭湖水沙输移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55-2021... 长江与洞庭湖之间存在复杂的江湖水沙交换关系,水沙变化引起江湖冲淤变化,从而对长江中游区域防洪、水资源利用、航运及水生态环境等产生较大影响。本文利用实测资料较为系统地分析了荆江与洞庭湖水沙输移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55-2021年期间枝城、沙市、螺山站年径流量变化趋势不明显,监利站年径流量增幅为17.4%,三口分流洪道与七里山站均以减少为主;1955-1989年期间枝城与沙市站年输沙量变化趋势不明显,监利站明显增加,三口分流洪道与七里山站明显减少,1990-2021年期间各站均显著减少,其中三峡工程运用后荆江河段(枝城站)、三口分流洪道、洞庭湖出湖及城螺河段年输沙量分别减少90.1%、90.2%、22.5%及76.6%;受水库下泄径流过程改变的影响,荆江河段、荆江三口分流洪道、洞庭湖出湖与城螺河段年内径流过程均呈不同程度的坦化,枯水期平均流量均显著增加,消落期平均流量稍有增加,汛期出现一定程度的减少,蓄水期稍有减少,下泄径流过程坦化以及2006、2011年特枯水年分别引起荆江三口年均分流量减少41.2亿和32.4亿m~3。随着三峡上游水库群陆续建成运用,荆江河段、三口分流洪道、洞庭湖出湖及城螺河段径流量将进一步坦化,由于干流河床泥沙补给逐渐减少,输沙量将进一步减少,预计长江与洞庭湖水沙输移变化规律将基本保持现有变化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工程 长江 洞庭湖 荆江 水沙输移
下载PDF
长江泰州段引排水量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10
作者 王胜艳 王品勇 马林敏慧芝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24年第4期5-8,共4页
长江引排水是泰州市水资源的重要来源,本文选取长江泰州段的17个主要口门,统计了1959—2022年的引排水量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受经济社会发展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引排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总体上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但近年来... 长江引排水是泰州市水资源的重要来源,本文选取长江泰州段的17个主要口门,统计了1959—2022年的引排水量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受经济社会发展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引排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总体上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但近年来呈现波动趋势;受区域降水、季节性农灌用水和长江潮位等因素影响,沿江口门引排水量年内分配不均;高港水利枢纽的建成对区域水资源的分配影响较大。研究成果可为长江大保护、优化口门调度方案、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及计划用水等管理工作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泰州段 引排水量 高港水利枢纽 时空分布
下载PDF
基于耳石微化学特征的鄱阳湖刀鲚永修群体的关键栖息地识别
11
作者 肖百义 杨健 +2 位作者 姜涛 刘洪波 陈修报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70-880,共11页
随着长江禁渔国策的持续实施,长江干流和沿线通江湖泊中刀鲚资源及其关键栖息地将有可能得到恢复。为了确证长江禁渔后的2020年在鄱阳湖永修瓢头水域所采集到21尾刀鲚的洄游履历和资源类型,本研究采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EPMA)对其耳... 随着长江禁渔国策的持续实施,长江干流和沿线通江湖泊中刀鲚资源及其关键栖息地将有可能得到恢复。为了确证长江禁渔后的2020年在鄱阳湖永修瓢头水域所采集到21尾刀鲚的洄游履历和资源类型,本研究采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EPMA)对其耳石元素锶(Sr)和钙(Ca)的微化学特征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所有个体耳石的Sr/Ca值变化较为复杂。自耳石核心至边缘Sr/Ca值分别出现了对应淡水生境的低值(<3)和对应河口半咸水或海水生境的中高值(>3),最后边缘部分再次出现了对应洄游返回淡水生境的低Sr/Ca值(<3)。Sr含量面分析图中也呈现出了对应淡水—河口半咸水—海水—淡水的蓝色—黄绿色、红色—蓝色变化的图谱;证明上述个体均具有明显的江海洄游特征,为典型溯河洄游型刀鲚。鄱阳湖永修瓢头水域是一处尚未曾正式报道过的洄游型刀鲚分布区。根据性成熟度和摄食情况可将瓢头水域刀鲚分为产卵场群体和非产卵群体两类。通过与鄱阳湖其他水域刀鲚情况的比较分析可以推定,两类刀鲚可能起源于鄱阳湖内两个不同区域的产卵场。对于产卵场群体而言,瓢头水域可能更主要起到产卵场的作用;而对于非产卵群体来说,瓢头水域更多地起到洄游通道的作用。本研究可为了解长江禁渔对刀鲚资源和关键栖息地的恢复效果提供最新的基础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鲚 耳石微化学 鄱阳湖 永修水域 长江禁渔 溯河洄游
下载PDF
黄河上中游地区能源生产及其水足迹变化特征
12
作者 郭媛媛 郭英 +3 位作者 刘峰贵 申一林 李开梅 沈彦俊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6-864,908,共10页
为揭示黄河上中游地区能源生产及其水足迹变化特征,基于能源统计数据,利用水足迹理论在市级尺度上定量分析能源产量、能源结构以及能源生产蓝水足迹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0-2020年黄河上中游一次能源生产总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从... 为揭示黄河上中游地区能源生产及其水足迹变化特征,基于能源统计数据,利用水足迹理论在市级尺度上定量分析能源产量、能源结构以及能源生产蓝水足迹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0-2020年黄河上中游一次能源生产总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从1.5亿t标准煤增至17.1亿t标准煤,全国占比由13.7%增到41%,空间上能源生产更加集中且重心向上游转移;近30年,黄河上中游能源生产结构中原煤比重呈下降态势,由93.3%减少至88%,天然气比例增加显著,以原煤为主的城市数量明显减少,清洁能源在其能源生产结构中的比重提升;能源生产蓝水足迹由1990年的4.64亿m^(3)增至2010年为25.18亿m^(3),随着能源生产用水效率的提高和清洁能源比重的提升,能源生产蓝水足迹减少至2020年的24.24亿m^(3),其中能源加工蓝水足迹是能源生产蓝水足迹的主要组成部分,空间上能源生产蓝水足迹高值区向水资源短缺的“几字弯”地区集中,加剧了该区域的水资源供需矛盾。研究结果可为黄河上中游地区用水效率提升、能源生产结构优化以及能-水系统协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及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结构 水足迹 黄河上中游 能-水关联关系 能源安全
下载PDF
长江苏州段水质变化及七浦塘引水对阳澄湖水质影响分析
13
作者 谢茂嵘 刘帅 +5 位作者 吕文 孙捷琼 史书 白瑞泉 沈逸 张冲 《环境科学导刊》 2024年第3期61-66,共6页
根据2019—2022年长江苏州段水质各指标数据,分析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全年7月份的水质质量最差,超标主要项目为氨氮和溶解氧;夏季的水质较其他季节稍差,超标主要项目为溶解氧;2022年水质较前几年好转,Ⅱ类水断面占比上升,不达标月份减少... 根据2019—2022年长江苏州段水质各指标数据,分析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全年7月份的水质质量最差,超标主要项目为氨氮和溶解氧;夏季的水质较其他季节稍差,超标主要项目为溶解氧;2022年水质较前几年好转,Ⅱ类水断面占比上升,不达标月份减少,测次达标率集中在90%以上。溶解氧、总磷、总氮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溶解氧和总氮的含量冬春较高,夏秋较低;总磷变化规律则相反,冬春较低,夏秋较高。七浦塘引水工程对周边地区水质改善明显,七浦塘与阳澄湖引水期溶解氧、氨氮和总磷均显著优于排水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季节性变化 七浦塘引水 阳澄湖水质 长江苏州段
下载PDF
Elevation of basal lacustrine sediments along the mid-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Holocene water levels
14
作者 Shuchun YAO Chunhai LI Bin XUE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9期2924-2936,共13页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a primary region for freshwater lakes in China,have undergone significant transformations throughout the Holocene.These changes,driven by factors such as sea-level ris...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a primary region for freshwater lakes in China,have undergone significant transformations throughout the Holocene.These changes,driven by factors such as sea-level rise,climate change,and human activities,have led to the progressive elevation of water levels in this area.As a result,a floodplain has emerged,characterized by the formation of numerous shallow lakes along the river course.However,the pattern of water-level changes in the main channel of the Yangtze River during the Holocene remains unclear.This gap in knowledge poses challenges for understanding sediment transport dynamics,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river and its adjacent lakes,and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flood disasters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To shed light on these issues,our study compiled data on the surface elevation and water depth of 81 lakes in the mid-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basin.Additionally,we analyzed historical water-level records from the 1900s to the 1970s at eight gauging stations from Shashi to Jiangyin along the river’s main stream.Our findings reveal that,particularly along the Jingjiang section,the basal elevation of most lakes is lower than the Yangtze River’s water level during the dry season.Conversely,the water level of the main stream exceeds that of both the floodplain and the lakes enclosed by the Jingjiang embankment.In the tidal reach,especially within the Taihu Lake basin,the basal elevation of lakes typically falls below sea level.Meanwhile,lakes located along the section from Chenglingji to Wuhu exhibit basal elevations that correspond with the Yangtze River’s annual average and dry season water levels.Given the widespread presence of lakes along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our study introduces a new proxy for reconstructing the mean water level of the mid-lower Yangtze River in the Holocene.By analyzing sediments from Nanyi Lake and Chenyao Lake in the lower Yangtze River,we attempted to reconstruct the water level of the Yangtze River’s main channel since 8 ka 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ddle and lower yangtze River HOLOCENE water level Floodplain lakes Basal sediment elevation
原文传递
菜子湖线有机磷酸酯污染及其与微生物群落特征相关性的初步分析
15
作者 黄风云 马昆 +4 位作者 谷鹏飞 王李耘 谈凯 宋婧 赵凯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7-389,共13页
有机磷酸酯(organophosphate esters,OPEs)的广泛应用导致其在环境累积并凸显其日益严峻的生态毒性问题。研究有机磷酸酯对引江济淮工程菜子湖流域沉积物微生物群落及其功能基因的影响,有助于我们认识这类新型污染物的生态风险并制定有... 有机磷酸酯(organophosphate esters,OPEs)的广泛应用导致其在环境累积并凸显其日益严峻的生态毒性问题。研究有机磷酸酯对引江济淮工程菜子湖流域沉积物微生物群落及其功能基因的影响,有助于我们认识这类新型污染物的生态风险并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本研究通过实地采样分析了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间菜子湖线流域水体中OPEs的时空分布特征,并运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沉积物微生物进行分析,结合主坐标分析(PCoA)和冗余分析(RDA),探究了OPEs浓度变化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关系,同时借助PICRUSt预测了微生物功能基因。研究表明,菜子湖线水域ΣOPEs浓度均值从2021年11月的167.55 ng·L^(-1)上升至2022年11月的177.48 ng·L^(-1)。氯代类OPEs如磷酸三氯乙酯(TCEP)和磷酸三氯丙酯(TCPP)为主要污染成分,浓度分别达到数百ng·L^(-1)级别。在微生物群落方面,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在较高OPEs浓度下相对丰度显著增加,其中相对应的菌属与OPEs含量呈正相关。通过FAPROTAX预测功能分析,结果显示微生物群落具有化学异养、需氧化学异养、芳香化合物降解及硫化合物暗氧化等功能活性,暗示了该水域微生物可能具备对OPEs及其他有机污染物的降解能力。同时,结合PICRUSt预测数据,微生物组功能主要涉及氨基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等关键通路,进一步表明微生物可能通过这些途径参与OPEs的生物转化过程。本研究表明,菜子湖线水域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受到OPEs污染影响,特定菌门的丰度变化可能反映出其对OPEs的潜在降解能力,为进一步探讨OPEs的环境行为及微生物修复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Es 微生物群落 引江济淮 16S rRNA高通量测序 功能预测
下载PDF
“引江济太”影响下太湖贡湖湾湖流时空变化
16
作者 马明 殷燚杰 +4 位作者 石亚东 沈骁腾 吴东浩 陈鹏 任俊宏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22-1932,共11页
“引江济太”作为流域骨干调水工程,对贡湖湾湖流的影响一直受到较多关注。2022年夏季(8月25日9月5日)和2023年冬季(1月18日2月28日),在贡湖湾布设9个站点,开展“引江济太”和风场共同影响下的贡湖湾湖流运动特征研究。通过监测氯离子... “引江济太”作为流域骨干调水工程,对贡湖湾湖流的影响一直受到较多关注。2022年夏季(8月25日9月5日)和2023年冬季(1月18日2月28日),在贡湖湾布设9个站点,开展“引江济太”和风场共同影响下的贡湖湾湖流运动特征研究。通过监测氯离子浓度分布来分析“引江济太”作用下江水入贡湖湾后输移规律,并建立数值模型,基于示踪粒子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夏季和冬季贡湖湾垂向平均流速均呈现出河口区和交界断面区高、中间过渡区低的特点,河口区湖流主要受“引江济太”影响,中间过渡区、交界断面区湖流主要受风场影响。贡湖垂向平均流场可分为顺时针、逆时针、中间进两岸出、中间出两岸进4种类型。“引江济太”一定程度上会加快贡湖部分水域的流速,贡湖中轴线处流速的改善作用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江济太” 贡湖湾 流场 示踪离子 原位观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洞庭湖近30年水环境演变态势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5
17
作者 王丽婧 田泽斌 +5 位作者 李莹杰 陈建湘 李利强 汪星 赵艳民 郑丙辉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40-1149,共10页
水量、泥沙和污染物交换作为河流与湖泊之间的关键过程,对湖泊生态环境演变具有复杂而深远的影响.以长江中游典型通江湖泊洞庭湖为研究对象,着眼于"江湖""河湖""人湖"三重作用关系变化,从水文情势、水质... 水量、泥沙和污染物交换作为河流与湖泊之间的关键过程,对湖泊生态环境演变具有复杂而深远的影响.以长江中游典型通江湖泊洞庭湖为研究对象,着眼于"江湖""河湖""人湖"三重作用关系变化,从水文情势、水质、富营养化3个层面剖析了近30年洞庭湖水环境演变态势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①"江湖"关系变化影响了洞庭湖水沙交换及其年内分配,是湖泊枯水期提前和延长、水沙关系突变等现象的主控因素;"河湖""人湖"关系变化协同加剧了该现象.②"河湖"关系的失衡和"河湖"统筹管理措施缺位,造成入湖河流长期输送大量营养物质,是湖体氮磷污染较重的根源;"江湖""人湖"关系变化协同影响着营养盐分布格局,但影响范围及程度有限.③在"江湖""河湖"作用关系复合影响下,藻类生长条件更为有利,增加了洞庭湖富营养化及水华风险.为保障洞庭湖水环境安全,建议:针对"江湖"作用主导的低枯水位问题,以水资源调控为核心,推进长江与流域上游水库联合生态调度,保障湖泊生态流量;针对"河湖"作用主导的水质恶化问题,以水污染防治为核心,强化流域污染控制,统筹"河湖"一体化监测管理模式,保障湖泊水环境质量;对于"人湖"作用主导的生态破坏问题,以生态空间管控为核心,划定并坚守生态红线,保障生态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 通江湖泊 水环境 演变态势 “江湖”关系 “河湖”关系
下载PDF
2009年环太湖入出湖河流水量及污染负荷通量 被引量:74
18
作者 燕姝雯 余辉 +2 位作者 张璐璐 徐军 王振平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55-862,共8页
通过对2009年环太湖水文巡测及同步水质监测数据整理,得到2009年环太湖河流入出湖水量以及污染负荷,并将之与前期文献资料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2009年环太湖河道入出湖水量分别为88.40×108m3、93.27×108m3.入湖水量超过5... 通过对2009年环太湖水文巡测及同步水质监测数据整理,得到2009年环太湖河流入出湖水量以及污染负荷,并将之与前期文献资料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2009年环太湖河道入出湖水量分别为88.40×108m3、93.27×108m3.入湖水量超过5×108m3的依次为陈东港、大浦港、梁溪河、太滆运河、望虞河.出湖水量最大两条河为太浦河、长兜港,水量超过20×108m3.宜兴地区入湖污染物负荷较大,应加强治理;悬浮颗粒物出湖通量大于入湖通量,且绝大多数从太湖南部地区出湖;总氮滞留率在下降的同时入湖通量在逐年增加;引江济太对太湖总体水质改善有积极作用,与湖内污染数据对比分析表明出入湖河流水质对太湖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水量 污染物通量 滞留率 引江济太
下载PDF
引江济巢对巢湖的水环境影响分析 被引量:29
19
作者 谢兴勇 钱新 +2 位作者 张玉超 钱瑜 田丰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97-901,共5页
建立了巢湖一维水质模型DYRESM-CAEDYM,并利用2005年的实测水质、水文、气象等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参数率定,确立了适用于巢湖水环境特征的水质模型参数.应用该模型模拟了调水对巢湖TN,TP和Chl-a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年调水量为9.57×1... 建立了巢湖一维水质模型DYRESM-CAEDYM,并利用2005年的实测水质、水文、气象等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参数率定,确立了适用于巢湖水环境特征的水质模型参数.应用该模型模拟了调水对巢湖TN,TP和Chl-a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年调水量为9.57×108m3时可使巢湖的ρ(TN)和ρ(TP)下降约16%和19%,ρ(Chl-a)峰值从51.42μg/L降至38.96μg/L,ρ(Chl-a)超过30μg/L的天数从26 d减少到16 d,对巢湖夏季蓝藻暴发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对比分析了流域污染综合治理对巢湖水环境的改善效果,结果显示,如果各支流的入湖污染负荷能够削减5%,同时开展底泥清淤工作,可使巢湖的ρ(TN)和ρ(TP)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与没有治理的情况相比分别降低约24.9%和33.3%,使巢湖夏季的ρ(Chl-a)峰值从51.42μg/L降至32.72μg/L,ρ(Chl-a)超过30μg/L的天数从26 d减少到7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江济巢 巢湖 模拟 DYRESM—CAEDYM
下载PDF
夏季短期调水对太湖贡湖湾湖区水质及藻类的影响 被引量:31
20
作者 杨倩倩 吴时强 +3 位作者 戴江玉 吴修锋 薛万云 刘方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4-43,共10页
贡湖湾作为"引江济太"工程长江来水进入太湖的第一站,湖湾水体生态环境的变化是对调水工程净水效果的最好响应,因此本文针对贡湖湾一次夏季短期调水展开调查研究,分别取2013年7月24日(调水前)和2013年8月18日(短期调水后)两... 贡湖湾作为"引江济太"工程长江来水进入太湖的第一站,湖湾水体生态环境的变化是对调水工程净水效果的最好响应,因此本文针对贡湖湾一次夏季短期调水展开调查研究,分别取2013年7月24日(调水前)和2013年8月18日(短期调水后)两次监测水样的水体理化指标和浮游藻类群落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浮游藻类群落与环境因子做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受来水影响,短期调水后监测区水体的p H略有下降,溶解氧、浊度、硝态氮、总氮、总磷以及高锰酸盐指数等水体理化指标浓度均较调水前有所升高;其中受调水影响最为显著的区域为望虞河的入湖口区、湾心区.两次监测调水前后湖区水体优势藻种属未发生变化,仍以微囊藻为主,但蓝藻种属比例有所下降,绿藻和硅藻等种属比例则有所上升.望虞河入湖口区和贡湖湾湾心区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受调水的影响升高.同时,浮游藻类群落结构与受水水体理化参数的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此次监测的短期调水后,太湖贡湖湾监测湖区水体p H、溶解氧、硝态氮、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等环境因子与浮游藻类的群落分布呈显著相关,是影响受水水体中藻类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江济太” 贡湖湾 太湖 藻类群落 富营养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