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春秋时期龟卜的传播功能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卫中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0-76,共7页
在春秋时期 ,龟卜作为传达神灵意志的媒介被淡化了 ,而在贵族阶级的政治传播、人际交往中却频频发挥作用。在许多时候 ,它实际上是一种服务于人事的政治装饰品 ,与传统“礼”法相通。贵族阶级在信息传通中把它借用来作为文饰的幌子 ,以... 在春秋时期 ,龟卜作为传达神灵意志的媒介被淡化了 ,而在贵族阶级的政治传播、人际交往中却频频发挥作用。在许多时候 ,它实际上是一种服务于人事的政治装饰品 ,与传统“礼”法相通。贵族阶级在信息传通中把它借用来作为文饰的幌子 ,以增强传播的效果。卜官地位的衰落以及对自身职业的否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时期 龟卜 传播 媒介
下载PDF
试论龟卜与京房五行易思维模式 被引量:1
2
作者 乔宗方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18,共5页
西汉易学家京房建立了复杂而精密的易学体系。他认为六十四别卦和卦爻都具有五行属性。这样别卦的五行就与卦爻五行发生了复杂的关系。我们通过对龟卜的探索,发现这种思想与龟卜法有些相似。这表明京房的这种思维模式并不是无源之水,无... 西汉易学家京房建立了复杂而精密的易学体系。他认为六十四别卦和卦爻都具有五行属性。这样别卦的五行就与卦爻五行发生了复杂的关系。我们通过对龟卜的探索,发现这种思想与龟卜法有些相似。这表明京房的这种思维模式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古人在构筑这种体系的时候或许受到古老的龟卜法的启迪或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卜 五行易 思维模式
下载PDF
从《龟策列传》看汉代的占卜观 被引量:2
3
作者 方坚伟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67-74,共8页
《龟策列传》是《史记》中专门反映先秦两汉数术内容的篇章,体现了汉人对先秦至汉武帝时期占卜观念的理解。从《龟策列传》可以看出,汉人的占卜观念主要表现为延续先秦筮龟占卜方法,但龟卜渐趋衰落,而筮占更为盛行,且占卜思维抽象化和... 《龟策列传》是《史记》中专门反映先秦两汉数术内容的篇章,体现了汉人对先秦至汉武帝时期占卜观念的理解。从《龟策列传》可以看出,汉人的占卜观念主要表现为延续先秦筮龟占卜方法,但龟卜渐趋衰落,而筮占更为盛行,且占卜思维抽象化和象数结合的趋势更明显;此外,出现了龟卜与日占相融合,但相较而言,汉代更重视日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策列传》 占卜观 龟卜 筮占 日占
下载PDF
上古时称大采、小采命名之义初探 被引量:1
4
作者 雷紫翰 《殷都学刊》 2002年第1期19-24,共6页
殷卜辞中使用过的时间术语-大采、小采,大约在战国末至汉代以前失传了。因此,后人长期不得其解,或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鉴于古文献中保留下来的相关资料十分稀罕,本文首先通过逐一考察自古及今有关的各种解说,梳理出问题之脉络与症结... 殷卜辞中使用过的时间术语-大采、小采,大约在战国末至汉代以前失传了。因此,后人长期不得其解,或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鉴于古文献中保留下来的相关资料十分稀罕,本文首先通过逐一考察自古及今有关的各种解说,梳理出问题之脉络与症结;进而,运用文化语言学的阐释方法,对诸如本义采摘、采集的“采”为何被用作了时间术语?大采、小采相对时序位置后面蕴藏着什么样的自然背景和人文习俗等问题逐层予以探索和考证,初步揭示了大采、小采作为时称的“命名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卜辞 大采 小采 时称 命名之义
下载PDF
《易经·颐卦》考释
5
作者 臧守虎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2-49,共8页
本文在对《颐卦》“口实”、《易传》“养”之义考释和对殷周之人对龟卜的态度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对《颐卦》卦爻辞进行解释。认为《颐卦》“口实”当取借口、依据之义,经传“养”当训为“象”、“相”,卦辞“观颐,自求口实”是“观察人... 本文在对《颐卦》“口实”、《易传》“养”之义考释和对殷周之人对龟卜的态度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对《颐卦》卦爻辞进行解释。认为《颐卦》“口实”当取借口、依据之义,经传“养”当训为“象”、“相”,卦辞“观颐,自求口实”是“观察人的面部表情动作所传达的意见.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借口”之义,爻辞“朵颐”、“颠颐”、“拂经于丘颐”、“拂颐”、“拂经”、“虎视眈眈,其欲逐逐”等都是一些暗示人不同意见的面部表情语言、动作语言。全卦实际上反映了商周之际人们思想的转变以及在人意、龟卜结果之间取舍的矛盾复杂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实 龟卜
下载PDF
甲骨文中的七言诗
6
作者 刘奉光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70-72,共3页
甲骨文中不但有大量记录占卜的档案诗 ,还有文人专门创作的“整齐对应偶句韵七言四句工散体诗”。
关键词 七言诗 甲骨文 占卜 祭祀 四方神 韵诗 诗歌 档案诗
下载PDF
花东卜甲钻凿布局型式新研
7
作者 韩燕彪 朱彦民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8-123,共6页
钻凿布局是近年新兴的研究课题之一。我们按照“整体研究”的理念,将花东390版龟腹甲的钻凿布局分为五式,千里路两侧各有2列(第一式)、3列(第二式)、4列(第三式)、5列(第四式)、6列(第五式)钻凿。中甲部位的钻凿共有16种布局型式,特例... 钻凿布局是近年新兴的研究课题之一。我们按照“整体研究”的理念,将花东390版龟腹甲的钻凿布局分为五式,千里路两侧各有2列(第一式)、3列(第二式)、4列(第三式)、5列(第四式)、6列(第五式)钻凿。中甲部位的钻凿共有16种布局型式,特例有圆钻朝向龟甲外缘和2个长凿与圆钻的组合形态。龟背甲的钻凿布局有二式,整体呈4列或5列,属于密集型布局。花东卜甲的钻凿布局体现了子家族的卜法,钻凿与卜兆排列规整,记事刻辞被钻凿打破,钻凿对称分布形成了对贞卜问,卜甲的钻凿未必全部灼用,钻凿布局的特例决定了卜兆显示的变例,组钻凿与组卜兆等。目前,著录书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甲骨钻凿布局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东 卜甲 钻凿布局 型式 卜法
下载PDF
安阳殷墟出土易卦卜甲上的鸡卦符号解读——从壮族及其先民鸡卦看《易》之起源 被引量:1
8
作者 黄懿陆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5-102,共8页
本文从甲骨文“”符号锲入,以《史记》等古籍记载的“越人鸡卜”及其后裔之一——壮族至今仍在流传使用的鸡卦为例,通过对文献记载、考古文物和民俗材料方面的比较研究,提出易经数字卦源于先越鸡卦的新观点。
关键词 壮族鸡卦 安阳殷墟 易卦卜甲
下载PDF
中国史前龟文化研究综论 被引量:7
9
作者 范方芳 张居中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9-75,120,共8页
本文主要从史前龟甲器的用途、龟灵崇拜的内涵、龟卜文化三个方面对目前中国龟文化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对中国龟文化今后的研究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 龟文化 龟灵崇拜 龟卜 龟甲器
原文传递
殷商旅行诹日卜辞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常耀华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1-88,共8页
"诹日"又称"诹吉",是古代选择吉日的一种方术。其发源莫知其涯。甲骨文中有诹日卜辞,学界对此业已达成共识,但对诹日产生的具体时代尚有分歧。有人认为武丁时代无诹日,诹日观念产生于廪辛、康丁时期;有学者主张武... "诹日"又称"诹吉",是古代选择吉日的一种方术。其发源莫知其涯。甲骨文中有诹日卜辞,学界对此业已达成共识,但对诹日产生的具体时代尚有分歧。有人认为武丁时代无诹日,诹日观念产生于廪辛、康丁时期;有学者主张武丁时代不仅诹日,且"已有日书之实"。本文赞成武丁时代诹日说,并论证了"出入、田猎、征伐"三种典型旅行诹日卜辞,指出商代诹日不分刚、柔,载籍所谓外事"刚日"、内事"柔日"完全是周人的观念。本文不认为商代有"日书",因为殷商和西周时代的诹日没有脱离龟卜筮占而独立存在,"日书"产生的前提条件尚不具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 诹日卜辞 殷商旅行 龟卜筮占 日书
原文传递
论甲骨占卜的发展历程及卜骨特点 被引量:2
11
作者 慧超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8-55,共8页
20世纪,甲骨学已成为一门“国际性”的显学,成为探讨华夏文明传统文化渊源的前沿窗口。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甲骨占卜研究仍是一个较薄弱的环节。本文旨在对甲骨占卜发展历程及卜骨的特点进行有益的梳理,以便对该领域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 甲骨学 甲骨占卜 卜骨特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