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我国古籍整理的几个重点 被引量:8
1
作者 郑杰文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0-123,共4页
从文献流传形式和保存形式来划分,我国古文献可分为世传古文献、出土文献、民间古文献、域外古汉籍四大类。世传古文献的整理已受到普遍重视,但其中"古佚书"的整理尚未全面展开,应开展前人所辑古佚书的全面整理和古佚书新辑... 从文献流传形式和保存形式来划分,我国古文献可分为世传古文献、出土文献、民间古文献、域外古汉籍四大类。世传古文献的整理已受到普遍重视,但其中"古佚书"的整理尚未全面展开,应开展前人所辑古佚书的全面整理和古佚书新辑工作。近百年来出土文献约百七十余批,原文披露者和整理发布者尚为少数,应加强出土文献的基础性整理和研究工作。复制、整理域外古汉籍应不断加强。民间古文献数量众多,收藏分散,急需抢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籍整理 世传古文献 出土文献 民间古文献 域外古汉籍
下载PDF
中国古代制书研究(下) 被引量:2
2
作者 赵彦昌 黄娜 《山西档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6-21,共6页
制书是皇帝的专用文书。始创于秦代,终结于清朝,时间跨度达两千年之久,代表着封建皇权,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文章以朝代为线索,按照制书发展的时间顺序考证制书的变迁情况,分析制书在各个朝代的功能、体式、工作制度、处理程... 制书是皇帝的专用文书。始创于秦代,终结于清朝,时间跨度达两千年之久,代表着封建皇权,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文章以朝代为线索,按照制书发展的时间顺序考证制书的变迁情况,分析制书在各个朝代的功能、体式、工作制度、处理程序等变化发展,探究制书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书 中国古代 文书
下载PDF
中国古代制书研究(上)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彦昌 黄娜 《山西档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13,共4页
制书是皇帝的专用文书。始创于秦代,终结于清朝,时间跨度达两千年之久,代表着封建皇权,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文章以朝代为线索,按照制书发展的时间顺序考证制书的变迁情况,分析制书在各个朝代的功能、体式、工作制度、处理程... 制书是皇帝的专用文书。始创于秦代,终结于清朝,时间跨度达两千年之久,代表着封建皇权,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文章以朝代为线索,按照制书发展的时间顺序考证制书的变迁情况,分析制书在各个朝代的功能、体式、工作制度、处理程序等变化发展,探究制书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书 中国古代 文书
下载PDF
古代纸质文献防霉措施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霍艳芳 何思源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7年第6期100-104,共5页
自从纸张和印刷术普及以来,纸质文献成为文化和文明的重要载体,然而在影响其耐久性的众多因素中,霉变一直是不容忽视的。古人为了使纸质文献得以长久保存和利用,有意或无意地在防霉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对之进行研究,可以消除今人关于... 自从纸张和印刷术普及以来,纸质文献成为文化和文明的重要载体,然而在影响其耐久性的众多因素中,霉变一直是不容忽视的。古人为了使纸质文献得以长久保存和利用,有意或无意地在防霉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对之进行研究,可以消除今人关于古人只防蠹不防霉的误解,可以更清楚地认识防蠹和防霉的关系,而且其中有些仍然值得今天的纸质文献保护工作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质文献 文献保护 防霉措施 古代
下载PDF
古代纸质文献防蠹措施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霍艳芳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50-54,共5页
自从纸张和印刷术普及以来,纸质文献成为文化和文明的重要载体,然而在影响其耐久性的众多因素中,蠹虫对它的破坏作用极大。古人为了使纸质文献得以长久保存和利用,在防蠹方面采取许多有效措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些仍然值得今天的纸质... 自从纸张和印刷术普及以来,纸质文献成为文化和文明的重要载体,然而在影响其耐久性的众多因素中,蠹虫对它的破坏作用极大。古人为了使纸质文献得以长久保存和利用,在防蠹方面采取许多有效措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些仍然值得今天的纸质文献保护工作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质文献 文献保护 防蠹措施 古代
下载PDF
道教与中国古代通俗小说中的天书 被引量:9
6
作者 王立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91-99,共9页
天书 ,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一个惯常意象母题 ,含有多重文化因子 ,又在频繁出现时呈现出较为稳定的内蕴和较强的结构功能 ,值得予以探讨。
关键词 天书 道教 仙化 母题 讽劝
下载PDF
基于时令和火候的古代纸质文献保护措施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霍艳芳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8-114,共7页
古人对于纸质文献的保护工作非常重视,采取很多措施尽可能地增强它的耐久性,使其得以长久保存,其中有不少措施对时令和火候有所依赖。本文从造纸原料的选择、纸质文献保存过程、纸质文献修裱过程等方面探讨涉及时令的保护经验,对浸料、... 古人对于纸质文献的保护工作非常重视,采取很多措施尽可能地增强它的耐久性,使其得以长久保存,其中有不少措施对时令和火候有所依赖。本文从造纸原料的选择、纸质文献保存过程、纸质文献修裱过程等方面探讨涉及时令的保护经验,对浸料、蒸煮、施胶、装裱用浆糊等方面涉及火候的保护经验进行归纳,以期为现今的纸质文献保护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质文献 文献保护 时令 火候 古代
下载PDF
上古楚语研究述评 被引量:1
8
作者 谢荣娥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0-13,共4页
上古楚语的研究呈现出由记录性、零散性、单一性逐步转向考证性、系统性、多角度性的趋势,其研究材料与研究方法都有所拓展,但有许多方面仍需加强,突出表现为:史籍所载楚语资料穷尽性的梳理工作,楚地楚人作品中楚语成分的考证,出土的楚... 上古楚语的研究呈现出由记录性、零散性、单一性逐步转向考证性、系统性、多角度性的趋势,其研究材料与研究方法都有所拓展,但有许多方面仍需加强,突出表现为:史籍所载楚语资料穷尽性的梳理工作,楚地楚人作品中楚语成分的考证,出土的楚地文献的充分利用与详尽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 楚语 出土文献 传世文献
下载PDF
中国古代公文名称演变及其分类 被引量:3
9
作者 胡明波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44-47,共4页
现在通用的"公文"这个名称,出现于秦汉之后。但当时仅指适宜作发布的公务文书,作为总称,是后来逐步形成的;古代公文,具有政治权威性、专任性及保密性,有自身的风格;各个时期都有对公文的分类研究。
关键词 古代公文 名称演变 本质特征 分类研究
下载PDF
上古汉语人称代词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红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2016年第2期311-319,共9页
上古汉语人称代词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问题.本文从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两个角度梳理了百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在总结成绩的同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未来上古汉语人称代词研究的建议.
关键词 上古汉语 人称代词 传世文献 出土文献 综述
下载PDF
中国古代仕女画概说 被引量:2
11
作者 段伟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91-94,共4页
仕女画是人物画的一种,从起源、形成到发展,经历了二千多年漫长的演变过程,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文章从古代不同时期仕女画的代表作入手,对其作者、内容,风格、收藏情况一一阐述,使我国古代仕女画风格的流变及其时代特征简约明了... 仕女画是人物画的一种,从起源、形成到发展,经历了二千多年漫长的演变过程,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文章从古代不同时期仕女画的代表作入手,对其作者、内容,风格、收藏情况一一阐述,使我国古代仕女画风格的流变及其时代特征简约明了,为现代绘画者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仕女画 文献 收藏
下载PDF
从传世之作论郑珍书画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良津 《贵州文史丛刊》 CSSCI 2011年第3期115-118,共4页
郑珍是贵州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不仅在经学、文字学、史学、诗歌等方面著述宏富,而且在书画创作上,也有较深的造诣,本文试以他的传世之作,来论述他在这方面的成就。
关键词 郑珍 传世之作
下载PDF
中国古代蚕桑业的时空变迁--以蚕书为视角 被引量:1
13
作者 夏如兵 童肖 《昆明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41-47,共7页
中国古代蚕桑业和蚕书发展在时空特征上具有一致性。北宋以前蚕书多出自黄河流域,南宋时南方蚕书首超北方,元代前期黄河流域蚕书数量有显著增长,明清时期江浙稳居蚕书出版中心地位。蚕桑业变化轨迹与之类似,宋以前全国蚕桑业中心在黄河... 中国古代蚕桑业和蚕书发展在时空特征上具有一致性。北宋以前蚕书多出自黄河流域,南宋时南方蚕书首超北方,元代前期黄河流域蚕书数量有显著增长,明清时期江浙稳居蚕书出版中心地位。蚕桑业变化轨迹与之类似,宋以前全国蚕桑业中心在黄河流域,南宋时逐步南移,元代前期北方蚕桑业出现短暂复兴,至明清蚕桑业中心则完全移到江南。但二者并非完全同步。乾隆和光绪年间北方蚕书由于政府推广政策驱动兴盛,而北方蚕桑生产依然困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蚕桑业 发展变迁 蚕书 蚕桑文献 编著出版
下载PDF
论云南古代旅游文献的文献学价值
14
作者 成瑶 段国伟 +2 位作者 范明泉 李新 李群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11年第11期63-66,共4页
云南古代旅游文献是云南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献学价值突出,具体表现在集纳古籍、广采博收;考证依据、相互印证;考辨异同、见解独到;按类编排、逐一记述等。能为云南古代文献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彰显古代文献的... 云南古代旅游文献是云南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献学价值突出,具体表现在集纳古籍、广采博收;考证依据、相互印证;考辨异同、见解独到;按类编排、逐一记述等。能为云南古代文献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彰显古代文献的现代意义,是非常值得保护和研究的重要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古代 旅游文献 文献学
下载PDF
“五至”、“三无”说新释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建伟 《中国文字研究》 CSSCI 2015年第1期93-96,共4页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与传世文献中都有关于"五至"、"三无"的记载。从文字训诂和真实反映孔子思想的角度来看,《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所记载的"五至"更可信,而传世文献中所载的"五至"则有不可信之处。楚...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与传世文献中都有关于"五至"、"三无"的记载。从文字训诂和真实反映孔子思想的角度来看,《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所记载的"五至"更可信,而传世文献中所载的"五至"则有不可信之处。楚竹书中的"五至"很好地体现了孔子"仁"的思想、"为政以德"的思想。楚竹书与传世文献中所载的"三无"是一致的,"三无"是孔子为我们勾勒出的理想社会的蓝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至 三无 上博简二 传世文献
下载PDF
试论“阴德阳报”说与汉代儒释道三家思想的交互影响与融合——兼论先秦汉传世文献相关文字的可信度 被引量:1
16
作者 邹旻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36-42,共7页
“阴德阳报”说是一种宣扬现世行善即可造福自身乃至后世子孙的福报理论,是汉代以来糅合了传统儒家“德报”理论、两汉之际传入中国的释教“报应”思想以及民间流传的道教“承负”学说的产物,体现了儒释道三家思想在汉代的交互影响与融... “阴德阳报”说是一种宣扬现世行善即可造福自身乃至后世子孙的福报理论,是汉代以来糅合了传统儒家“德报”理论、两汉之际传入中国的释教“报应”思想以及民间流传的道教“承负”学说的产物,体现了儒释道三家思想在汉代的交互影响与融合。先秦汉传世文献中涉及“阴德阳报”说的时间上限,最早不会早于汉武帝天汉元年;在此之前,凡是关于“阴德阳报”说的文字,可能都是出自后人的增入或改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德阳报 汉代 儒释道 传世文献 可信度
下载PDF
上古语类文献的生成方式及其文化意义
17
作者 夏德靠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1-135,166,共6页
语类文献是上古时期一种载录"善言"的文体,它们因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而致使其生成方式存在差异。最初的语类文献大都源于仪式,但周初经过周公制礼作乐之后,导致宗教仪式蕴涵更多的理性因素,《尚书》是其典型。周代政治实践... 语类文献是上古时期一种载录"善言"的文体,它们因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而致使其生成方式存在差异。最初的语类文献大都源于仪式,但周初经过周公制礼作乐之后,导致宗教仪式蕴涵更多的理性因素,《尚书》是其典型。周代政治实践特别重视道德理性,盛行规谏风尚,于是出现政典型语类文献《国语》。春秋时期的学术发生重大的变化,一方面私学盛行,导致教学型语类文献《论语》的出现;一方面私人撰述风气流行,于是产生著述型语类文献《老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语类文献 生成方式 仪式型 政典型 教学型 著述型
下载PDF
两周金文中的“勉”义词——兼论先秦汉语中的“勉”义词
18
作者 武振玉 易佳妮 《中国文字研究》 2019年第2期65-73,共9页
表达"勉"义的词,两周金文中有"懋、薄、农、■、敏、肈、享、勤"八词,传世先秦文献中有"懋、农、敏、肈、劝、勉、明、勖、励、勤、劭、蘉、黾勉" 13个词。将两者加以比较,可以看出"勉"义场成... 表达"勉"义的词,两周金文中有"懋、薄、农、■、敏、肈、享、勤"八词,传世先秦文献中有"懋、农、敏、肈、劝、勉、明、勖、励、勤、劭、蘉、黾勉" 13个词。将两者加以比较,可以看出"勉"义场成员的历时替代变化,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厘清各词词义引申和消亡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周金文 先秦文献 “勉”义词
下载PDF
《诗经·大雅·下武》“媚兹一人,应侯顺德”新证
19
作者 王冰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82-85,共4页
学界对《诗经·大雅·下武》"媚兹一人,应侯顺德"有不同的理解。其中关于"媚兹一人",多数学者将"媚"看作动词,释为"爱、爱戴",也有学者认为应释为"好";"应侯顺德"... 学界对《诗经·大雅·下武》"媚兹一人,应侯顺德"有不同的理解。其中关于"媚兹一人",多数学者将"媚"看作动词,释为"爱、爱戴",也有学者认为应释为"好";"应侯顺德"之"应侯"有学者将其看作专有名词,理解为"应国之君",另一些学者却将它们分别看作两个词。故训资料、《诗经》句法特点及中古出土文献材料表明,"媚"当释为"好","兹"与"哉"同;"侯"与"乃"同,"应"通"膺",有"承、当"之义。"媚兹一人,应侯顺德",相当于"媚哉一人,膺乃顺德",意即"多好啊这个人,承受了先王美好的道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应侯 中古出土文献
下载PDF
秦汉以前汉语复音词研究综述
20
作者 杜航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67-71,共5页
社会属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社会的变革,导致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必然推动汉语词汇从以单音节词为主逐渐发展为以复音词为主,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水平,满足人们准确表意的需要。秦汉以前是汉语词汇复音化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复音词在数量... 社会属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社会的变革,导致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必然推动汉语词汇从以单音节词为主逐渐发展为以复音词为主,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水平,满足人们准确表意的需要。秦汉以前是汉语词汇复音化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复音词在数量上和构词方式上迅猛发展的时期,对于这一时期复音词的研究也就成为了汉语词汇史研究的一大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音词 传世专书 出土文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