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P22 fusion protein-based dominant negative mutant can inhibit hepatitis B virus replication
1
作者 Jun Yi Wei-Dong Gong +3 位作者 Ling Wang Rui Ling Jiang-Hao Chen Jun Yu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41期6429-6432,共4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VP22 fusion protein-based dominant negative (DN) mutant on Hepatitis Bvrus (HBV) replication. METHODS: Full-length or truncated fragment of VP22 was fused to C termin... AIM: To investigate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VP22 fusion protein-based dominant negative (DN) mutant on Hepatitis Bvrus (HBV) replication. METHODS: Full-length or truncated fragment of VP22 was fused to C terminal of HBV core protein (HBc), and subcloned into pcDNA3.1 (-) vector, yielding eukaryotic expression plasmids of DN mutant. After transfection into HepG2.2.15 cells, the expression of DN mutant was identified by 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DN mutant on HBV replication was indexed as the supernatant HBsAg concentration determined by RIA and HBV-DNA content by fluorescent quantification-PCR (FQ-PCR). Meanwhile, metabolism of HepG2.2.25 cells was evaluated by MTI- colorimetry. RESULTS: VP22-based DN mutants and its truncated fragment were expressed in HepG2.2.15 cells, and had no toxic effect on host cells. DN mutants could inhibit HBV replication and the transduction ability of mutantbearing protein had a stronger inhibitory effect on HBV replication. DN mutants with full length of VP22 had the strongest inhibitory effect on HBV replication, reducing the HBsAg concentration by 81.94%, and the HBV-DNA content by 72.30%. MTT assay suggested tha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ell metabolic activity between the groups. CONCLUSION: VP22-based DN mutant can inhibit HBV replication eff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itis B virus dominant negative mutant VP22
下载PDF
A dominant semi-dwarf mutant in rice
2
《Chinese Rice Research Newsletter》 2002年第1期7-8,共2页
In the winter of 1997, a semi-dwarf mutant was found inthe F6 population of M9056/ R8018 xuan in HainanProvince. In the spring of 1998, the seeds were sown inHefei, Anhui Province and the plant height of the popula-ti... In the winter of 1997, a semi-dwarf mutant was found inthe F6 population of M9056/ R8018 xuan in HainanProvince. In the spring of 1998, the seeds were sown inHefei, Anhui Province and the plant height of the popula-tion was measured at maturity. Results showed that29. 4% of the plants had the same height as the high par-ent had, and 70. 6% remained semi-dwarf. In the winterof 1998, the reciprocal crosses between the remained se-mi-dwarf line and the two wild-type parental lines we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 A dominant semi-dwarf mutant in rice
下载PDF
成骨细胞条件性视黄酸信号失活小鼠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3
作者 孙思远 刘媛琪 +4 位作者 崔怡雯 黄紫晗 梅李 代庆刚 江凌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6-686,共11页
目的·构建并验证可模拟维生素A缺乏症(vitamin A deficiency,VAD)导致的颅颌面骨畸形且出生后可存活的模型小鼠。方法·运用Cre-LoxP重组酶系统,通过将Osx^(Cre)与Rosa26dnRARα/dnRARα基因型的小鼠多代杂交,构建成骨细胞视... 目的·构建并验证可模拟维生素A缺乏症(vitamin A deficiency,VAD)导致的颅颌面骨畸形且出生后可存活的模型小鼠。方法·运用Cre-LoxP重组酶系统,通过将Osx^(Cre)与Rosa26dnRARα/dnRARα基因型的小鼠多代杂交,构建成骨细胞视黄酸受体α显性负突变体(dominant-negative retinoid acid receptorαmutation,dnRARα)条件性过表达小鼠Osx^(Cre);Rosa26^(dn/dn),实现成骨细胞视黄酸信号条件性失活以模拟VAD状态。取Osx^(Cre);Rosa26^(dn/dn)小鼠及其同窝对照小鼠股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与颅顶骨细胞,成骨诱导后,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验证成骨细胞中视黄酸受体α(retinoid acid receptorα,RARα)蛋白的表达水平。取Osx^(Cre);Rosa26^(dn/dn)小鼠及其同窝对照小鼠颅顶骨细胞经诱导形成的成骨细胞,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验证视黄酸信号通路抑制程度。同时分别应用表达Cre、eGFP的腺病毒(Ad-eGFP与Ad-Cre)感染Rosa26^(dn/dn)小鼠股骨BMSC与颅顶骨细胞,成骨诱导后运用相同方法评价显性负突变蛋白表达水平与视黄酸信号通路抑制程度。取6周龄小鼠颅骨,运用Micro-CT及三维重建技术验证Osx^(Cre);Rosa26^(dn/dn)模型小鼠颅颌面骨畸形表型。结果·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Osx^(Cre);Rosa26^(dn/dn)小鼠股骨及颅顶骨成骨细胞相较同窝对照小鼠表现出RARα蛋白水平上调。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Osx^(Cre);Rosa26^(dn/dn)小鼠成骨细胞的视黄酸反应元件(retinoid acid response element,RARE)活性相较同窝对照小鼠下调(P<0.05)。同时,Ad-Cre感染后Rosa26^(dn/dn)小鼠股骨及颅顶骨成骨细胞相较Ad-eGFP感染后表现出RARα蛋白水平上调,成骨细胞的RARE活性下调(P<0.05)。Micro-CT及三维重建结果显示,6周龄Osx^(Cre);Rosa26^(dn/dn)小鼠颅骨呈现长度缩短、骨发育不全等VAD样颅颌面骨畸形。结论·成功构建了成骨细胞条件性视黄酸信号失活小鼠模拟VAD所致颅颌面骨畸形,为未来VAD所致颅颌面骨畸形出生后致病机制与潜在靶点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模型与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A缺乏症 颅颌面骨畸形 成骨细胞 显性负突变基因条件性表达小鼠 视黄酸受体
下载PDF
Mutations of 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s in mNANOG generate dominant negative mutants
4
作者 ZHANG Juan ZHANG XiaoFei PEI DuanQi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9年第8期1361-1368,共8页
Mouse NANOG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maintaining self-renewal and pluripotency of embryonic stem cells.Yet,the precise mechanism of how mNANOG functions is still less known.Here,we report that mouse NANOG has two nucl... Mouse NANOG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maintaining self-renewal and pluripotency of embryonic stem cells.Yet,the precise mechanism of how mNANOG functions is still less known.Here,we report that mouse NANOG has two 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s(NLS,RKQKMR and RMKCKR) which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nuclear localization and transcriptional activity in the conserved homeobox domain.NLS mutants of mouse NANOG generate 3 mutants that are localized throughout the cells and lose the transactivation function.We further prove that all three NLS mutants may interact with the wild-type mouse NANOG like NANOG dimerization itself and inhibit the wild-type mouse NANOG activity,acting as dominant negative mutants.The NLS mutants of mouse NANOG may also inhibit activity of oct4 promoter in pluripotent cells,indicating that the NLS mutants can affect the endogenous mouse NANOG function in vivo.These data suggest that the NLS mutants of mouse NANOG may be used as a tool to regulate NANOG activity in pluripotent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定位信号 突变体 显性 NANOG 突变小鼠 胚胎干细胞 转录活性 职能作用
原文传递
一份玉米显性矮杆突变体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王益军 苗楠 +2 位作者 施亚婷 邓德祥 卞云龙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0-93,共4页
在玉米自交系Mo17的杂交后代中,发现了一份玉米矮杆突变材料,该突变材料表现为节间缩短、植株严重矮化、簇生、花器官发育异常。该突变株与不同核背景玉米自交系(Mo17、B73、B77和W22)杂交衍生的后代群体中,出现了矮杆株与株高正常株两... 在玉米自交系Mo17的杂交后代中,发现了一份玉米矮杆突变材料,该突变材料表现为节间缩短、植株严重矮化、簇生、花器官发育异常。该突变株与不同核背景玉米自交系(Mo17、B73、B77和W22)杂交衍生的后代群体中,出现了矮杆株与株高正常株两种类型,矮杆株数与株高正常株数的比例为1∶1。分离群体中株高正常的植株自交,后代株高均正常。鉴于突变表型是在F1出现,同时结合多年多点田间表型调查的数据,初步推断该矮杆性状是由显性单基因控制。利用SSR分子标记,将该基因定位于玉米第2染色体上,为该基因的克隆工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显性矮杆突变体 遗传
下载PDF
水稻显性半矮秆基因的SCAR标记及初步定位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斌美 吴跃进 +4 位作者 童继平 吴敬德 余增亮 张瑛 程灿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49-454,共6页
粳稻品系Y98149是从离子束诱变的后代中获得的显性半矮秆突变体,与野生型Y98148是1对株高近等基因系。将已经获得的3个与水稻显性半矮秆基因紧密连锁的RAPD标记分别克隆、测序,根据测序结果设计了3对特异性PCR引物,成功地将RAPD标记S104... 粳稻品系Y98149是从离子束诱变的后代中获得的显性半矮秆突变体,与野生型Y98148是1对株高近等基因系。将已经获得的3个与水稻显性半矮秆基因紧密连锁的RAPD标记分别克隆、测序,根据测序结果设计了3对特异性PCR引物,成功地将RAPD标记S1041525、S1076549和S1272403转化成更稳定的SCAR标记SCS1041498、SCS1076510和SCS1272388。通过Y98148×Y98149的F2代分离群体的分析,这3个SCAR标记与显性半矮秆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2.6cM、7.5 cM和16.3 cM,且位于基因的同一侧。序列同源性比较表明,标记S1272403为单拷贝,其核苷酸序列与水稻第7染色体上2个BAC克隆B1249D05(AP006451)和OJ1212-C12(AP005604)同源性为99%,B1249D05与OJ1212-C12有23 kb的重叠区域,标记S1272403位于这个重叠区域,据此初步将显性半矮秆基因定位,为进一步精确定位和图位克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半矮秆突变体 显性基因 SCAR 基因定位
下载PDF
基于统计占优分析的变异测试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功杰 巩敦卫 姚香娟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504-2520,共17页
为数众多的变异体产生的高昂测试代价严重影响了变异测试技术在实际程序中的应用.为了大幅度减少弱变异测试中变异体的数量,提出基于统计占优分析的变异体约简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变异前后的语句构造变异分支,并将所有变异分支集成到原... 为数众多的变异体产生的高昂测试代价严重影响了变异测试技术在实际程序中的应用.为了大幅度减少弱变异测试中变异体的数量,提出基于统计占优分析的变异体约简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变异前后的语句构造变异分支,并将所有变异分支集成到原程序中,形成新的被测程序;然后,通过统计测试用例对各个变异分支的覆盖信息,确定变异分支之间的占优关系;最后得到非被占优分支集,其对应的变异体就是约简后的变异体.将该方法用于8个程序的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约简平均90%的变异体,从而显著提高了变异测试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测试 变异测试 变异体约简 占优关系 统计占优分析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矮秆突变体bndf-1的遗传鉴定及利用潜力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李云 付绍红 +7 位作者 杨进 王继胜 邹琼 陈晓华 陶兰蓉 康泽明 唐蓉 张汝全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13期173-177,共5页
油菜矮秆资源的研究和利用是解决目前油菜品种易倒伏问题并实现机械化操作的有效途径之一。在甘蓝型油菜杂交选育后代中发现了一株高75cm左右、株型紧凑、1次分枝明显增多的矮秆突变体,暂命名为bndf-1(Brassica napusL.,dwarf-1)。该突... 油菜矮秆资源的研究和利用是解决目前油菜品种易倒伏问题并实现机械化操作的有效途径之一。在甘蓝型油菜杂交选育后代中发现了一株高75cm左右、株型紧凑、1次分枝明显增多的矮秆突变体,暂命名为bndf-1(Brassica napusL.,dwarf-1)。该突变体与高秆常规种品系0003、0826的正反交F1株高小于中亲值而偏向矮秆亲本,相应F2分离群体高矮株分离比符合1:3的期望比值,表明bndf-1的矮秆性状受一对不完全显性核基因控制。对正反交F1的产量性状分析表明,该矮秆资源具有较好的生产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秆 不完全显性遗传 产量性状 甘蓝型油菜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黄籽突变体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吴江生 石淑稳 刘后利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5-9,共5页
甘蓝型油菜显性黄籽突变体933044产生于甘蓝型黑籽油菜复合杂交第8代。通过933044与甘蓝型油菜黑籽双低品系93431和721—1杂交,研究种籽粒色性状遗传。在933044×93431杂交组合中,F1表现黄籽... 甘蓝型油菜显性黄籽突变体933044产生于甘蓝型黑籽油菜复合杂交第8代。通过933044与甘蓝型油菜黑籽双低品系93431和721—1杂交,研究种籽粒色性状遗传。在933044×93431杂交组合中,F1表现黄籽,F2黄籽株与黑籽株呈3∶1分离。在933044×721—1杂交组合中,F1表现黑籽,F2黄籽株与黑籽株比例3∶13。以上结果表明突变体的黄籽性状受1对显性黄籽基因和1对上位显性黑籽基因互作控制。用Yc—yc和Bc-bc表示2个基因座的2对等位基因,Yc为显性黄籽基因,Bc为上位显性黑籽基因。黄籽性状的广义遗传力h2B=69.88%~86.18%,表明突变体933044黄色种皮性状有较高的遗传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显性黄籽突变体 粒色遗传
下载PDF
一种新的CIITA显性负向突变体的构建和功能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路丽明 丁庆 +5 位作者 江阳 焦志军 辛利军 周芸 周晓荣 周光炎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6-120,共5页
II类反式激活因子(CIITA)参与MHC II类基因转录表达的调控,本研究采用RT-PCR等分子克隆技术构建含起始密码子和NLS序列,但是删除N和P/S/T结构域的CIITA突变体质粒pCDNA3.1(+)mCIITA,用脂质体转染法将上述突变体及pCDNA3.1(+)空载体转入... II类反式激活因子(CIITA)参与MHC II类基因转录表达的调控,本研究采用RT-PCR等分子克隆技术构建含起始密码子和NLS序列,但是删除N和P/S/T结构域的CIITA突变体质粒pCDNA3.1(+)mCIITA,用脂质体转染法将上述突变体及pCDNA3.1(+)空载体转入来源于BALB/c小鼠的1B4.B6细胞株,用流式细胞术和RT-PCR观察I-A分子表达的影响,并通过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观察C3H小鼠CD4+T细胞对转入突变体及空载体的1B4.B6细胞的免疫应答强度。结果在细胞和分子水平证实pCDNA3.1(+)mCIITA对1B4.B6细胞I-A的表达起明显抑制作用,强阳性克隆抑制率为90%以上。细胞已基本丧失了对受者CD4+T细胞的刺激能力。以上结果为减低同种异体/异种器官细胞性排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ⅡTA显性负向突变体 I-A 同种异基因应答
下载PDF
籼稻9311HR显性高秆突变体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才林 赵凌 +1 位作者 朱镇 张亚东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共4页
在9311导人bar基因的后代9311HR中发现了1个高秆突变体。与原品系相比,高秆突变体的株高增加70~120cm,各节间长度均有所增加。各节间的株高构成系数(各节间长度占株高的百分比),倒1节间比原品系低5—8个百分点;基部第1节间则比... 在9311导人bar基因的后代9311HR中发现了1个高秆突变体。与原品系相比,高秆突变体的株高增加70~120cm,各节间长度均有所增加。各节间的株高构成系数(各节间长度占株高的百分比),倒1节间比原品系低5—8个百分点;基部第1节间则比原品系高5~7个百分点;其余节间与原品系相近。该突变体穗长明显变长,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明显增加,一次枝梗数和结实率无明显差异。对该突变体进行遗传分析的结果表明,其高秆性状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显性高秆 突变体 遗传
下载PDF
显性负性突变体对AP2α转录因子及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毕杨 何昀 +3 位作者 龚敏 张赟 陈洁 李廷玉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11年第5期402-409,共8页
转录蛋白2α(activator protein-2α,AP2α)的转录活性可能是全反式视黄酸(all-trans-retinoic acid,ATRA)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神经分化的关键调控点,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显性负性突变是研究基因功能的... 转录蛋白2α(activator protein-2α,AP2α)的转录活性可能是全反式视黄酸(all-trans-retinoic acid,ATRA)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神经分化的关键调控点,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显性负性突变是研究基因功能的一个经典手段.以携带AP2α全长基因的pAd-AP2α质粒为模板,分别扩增缺失bHLH及缺失TAD区域的AP2α片段,采用AdEasy腺病毒包装系统获得两种AP2α缺失型显性负性突变体重组腺病毒Ad-dnAP2α-△bHLH及Ad-dnAP2α-△TAD,腺病毒感染ATRA诱导24 h的大鼠MSCs可观察到60%以上RFP阳性细胞.Real-time-PCR、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结果显示AP2α定位于MSCs细胞核,经A-TRA诱导24 h,AP2α的表达无变化,而其下游基因bcl-2及c-kit表达增高,两种缺失型显性负性突变体腺病毒感染MSCs对野生型AP2α的mRNA及蛋白表达没有影响,却能有效抑制AP2α对下游靶基因bcl-2和c-kit的转录激活作用.为进一步研究AP2α转录活性在ATRA诱导MSCs成神经分化中的作用提供重要的分子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蛋白2α 显性负性突变体 腺病毒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下载PDF
人EGFR显性负性突变体负调控内源性EGFR功能的机制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廖刚 王子卫 +2 位作者 赵林 张能 董浦江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10年第3期203-207,239,共6页
通过定向克隆法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DNEGFR,脂质体介导下转染体外培养的SGC-7901细胞,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DNEGFR-EGFP蛋白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DNEGFR-EGFP亚细胞结构定位检测;并经RT-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DNEGFR-... 通过定向克隆法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DNEGFR,脂质体介导下转染体外培养的SGC-7901细胞,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DNEGFR-EGFP蛋白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DNEGFR-EGFP亚细胞结构定位检测;并经RT-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DNEGFR-EGFP对内源性EGFRmRNA水平、蛋白及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成功检测到DNEGFR-EGFP蛋白的表达,DNEGFR-EGFP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膜,DNEGFR-EGFP能降低内源性EGFR蛋白磷酸化水平,而对内源性EGFR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无影响.研究证明DNEGFR通过降低内源性EGFR蛋白磷酸化水平负调控EGFR功能,为靶向EGFR显性负性策略在肿瘤生物治疗中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显性负性突变体 磷酸化水平 定向克隆 亚细胞结构定位
下载PDF
利用显性光子突变体N1进行陆地棉衣分性状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宋丽 郭旺珍 张天真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101-1106,共6页
棉花纤维产量与衣分呈高度正相关,因此对棉花衣分性状的遗传研究尤为重要。本研究用衣分差异较大的显性光子突变体N1和TM-1所配制的杂交组合对衣分性状进行了遗传研究。由F2的衣分频数分布以及P1、P2和F1的衣分数据推测,TM-1中高衣分性... 棉花纤维产量与衣分呈高度正相关,因此对棉花衣分性状的遗传研究尤为重要。本研究用衣分差异较大的显性光子突变体N1和TM-1所配制的杂交组合对衣分性状进行了遗传研究。由F2的衣分频数分布以及P1、P2和F1的衣分数据推测,TM-1中高衣分性状受一个显性主基因控制,与光子基因(N1)的显性方向相反。用SPSS11.5对F2群体的短绒和衣分性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衣分与光子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光子基因(N1)对衣分具有减效作用,可解释表型变异的24.44%。利用P1、P2、F1和F2等4个世代联合分离分析方法,对该组合的衣分性状进行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该组合中衣分的最适遗传模型为一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主基因和多基因遗传率分别是82.70%和5.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显性光子突变体N1 衣分 遗传分析
下载PDF
水稻显性半矮秆突变体及其衍生系的广亲和性鉴定 被引量:2
15
作者 程灿 刘斌美 +4 位作者 吴跃进 童继平 吴敬德 张瑛 袁勤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4-77,共4页
分别以水稻显性半矮秆突变体Y98149及其衍生系D3、D4、D5与4个籼稻和4个粳稻品种测交进行广亲和性鉴定。结果表明,D5与标准籼稻测验种(IR36、南京11号)测交F1结实率均值为78.7%,与标准粳稻测验种(巴利拉、秋光)测交F1结实率均值为77.9%... 分别以水稻显性半矮秆突变体Y98149及其衍生系D3、D4、D5与4个籼稻和4个粳稻品种测交进行广亲和性鉴定。结果表明,D5与标准籼稻测验种(IR36、南京11号)测交F1结实率均值为78.7%,与标准粳稻测验种(巴利拉、秋光)测交F1结实率均值为77.9%,具有较好的广亲和性;且D5与籼、粳品系测交在产量性状上均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而株高较矮,具有负向超亲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显性半矮秆突变体 广亲和性 亚种间杂种优势
下载PDF
ROCK-I蛋白表达或活性的改变对人卵巢癌细胞运动表型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韩志强 洪振亚 +4 位作者 陈彩虹 孙立石 卢运萍 周剑峰 马丁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61-564,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ROCK-I蛋白表达或活性改变对人卵巢癌细胞运动表型的影响。方法:将ROCK-I的反义寡核苷酸(ASODN)或其显性激活突变体p160Δ3用脂质体介导,转染人卵巢癌细胞系CAOV-3细胞,用RT-PCR与W estern blot印迹法检测转染前后ROCK-I和p160... 目的:探讨ROCK-I蛋白表达或活性改变对人卵巢癌细胞运动表型的影响。方法:将ROCK-I的反义寡核苷酸(ASODN)或其显性激活突变体p160Δ3用脂质体介导,转染人卵巢癌细胞系CAOV-3细胞,用RT-PCR与W estern blot印迹法检测转染前后ROCK-I和p160Δ3 mRNA和蛋白的表达;rhodam ine-phalloid in染色显示ROCK-I ASODN和p160Δ3对细胞骨架的影响;Transwell小室和划痕实验观察ROCK-I表达降低及其活性提高后卵巢癌细胞系CAOV-3运动能力的改变。结果:转染ROCK-I ASODN后,CAOV-3细胞内ROCK-I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少,最大抑制率可达49%;转染的p160Δ3在细胞内获得有效表达。转染ROCK-I ASODN后CAOV-3细胞伪足消失,肌动蛋白纤维减少且变得无序,而转染p160Δ3后细胞伪足增多变长,肌动蛋白纤维亦明显增多,且沿细胞长轴分布。伤口愈合实验显示,ROCK-I ASODN明显抑制了CAOV-3细胞的迁移,p160Δ3则显著增强了其迁移能力;转染10μmol/L或20μmol/L ROCK-I ASODN后细胞的随机运动能力分别为其对照组的(72.0±1.3)%和(55.9±2.5)%,定向运动能力分别为其对照组的(72.5±3.4)%和(54.5±1.9)%;转染p160Δ3后,与对照组相比细胞的随机运动能力提高(38.7±1.2)%,定向运动能力提高(40.2±2.6)%。结论:ROCK-I蛋白表达或活性改变与人卵巢癌细胞CAOV-3的运动能力密切相关,ROCK-I可能成为治疗卵巢癌肿瘤细胞转移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Ⅰ 寡核苷酸类 显性激活突变体 肿瘤转移 卵巢癌
下载PDF
Cdc42蛋白在牛卵母细胞中的表达分布及对其成熟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扬 银凤霞 +3 位作者 白春玲 魏著英 昝林森 李光鹏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74-585,共12页
【目的】探明Cdc42蛋白在牛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的表达及分布规律,并且研究抑制Cdc42活性对于牛卵母细胞成熟的影响。【方法】首先通过收集体外成熟不同时间(0—24 h)的牛卵母细胞,用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检测Cdc42蛋白在牛卵母细胞中... 【目的】探明Cdc42蛋白在牛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的表达及分布规律,并且研究抑制Cdc42活性对于牛卵母细胞成熟的影响。【方法】首先通过收集体外成熟不同时间(0—24 h)的牛卵母细胞,用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检测Cdc42蛋白在牛卵母细胞中的表达量变化情况,通过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检测Cdc42蛋白在牛卵母细胞中的分布及定位情况。根据GenBank公布的牛Cdc42基因(GenBank登录号:NM_001046332.1)的mRNA序列设计引物,并在正向和反向引物的末端分别加上KpnⅠ和EcoRⅠ酶切位点,用PCR的方法扩增牛Cdc42基因的CDS区,将PCR产物和pMD19T载体连接得到野生型的克隆载体pMD19T-Cdc42WT。用定点突变引物以pMD19T-Cdc42WT为模板进行PCR反应,得到Cdc42的显性负性突变体Cdc42T17N的克隆载体pMD19T-Cdc42T17N。将pMD19T-Cdc42WT和pMD19T-Cdc42T17N分别酶切后,将Cdc42WT(775 bp)和Cdc42T17N(775 bp)片段分别连接到pcDNA3.1(+)的多克隆位点区域,得到相应的原核表达载体pcDNA3.1(+)-Cdc42WT和pcDNA3.1(+)-Cdc42T17N。用体外转录的方法分别得到Cdc42WT和Cdc42T17N的cRNA,用显微注射的方法将相应的cRNA分别注入到牛GV期卵母细胞质内,检测其成熟率的变化。【结果】①Cdc42蛋白分别在牛卵母细胞中成熟培养0、4、8、12、16、20以及24 h时表达量没有明显差异,但是其分布规律随着减数分裂的进行发生着动态的变化:Cdc42蛋白在卵母细胞皮质区域集中分布的模式在生发泡(germinal vesicle,GV)期卵母细胞中很少出现,而在第一次减数分裂中期(metaphaseⅠ,MⅠ)卵母细胞中出现得最多也最为明显;Cdc42蛋白在染色体附近的皮质富集的现象开始出现于前中期(pro-metaphaseⅠ,pMⅠ),并且出现频率从pMⅠ期到第2次减数分裂中期(metaphaseⅡ,MⅡ)逐渐增多;Cdc42蛋白和纺锤体重叠定位的现象在第1次减数分裂后期(anaphaseⅠ,AⅠ)到末期(telophaseⅠ,TⅠ)的卵母细胞中占有有很高比例,而到MⅡ期时这种现象又很少出现。②从牛卵母细胞的总cDNA中扩增Cdc42基因得到785 bp的片段,构建的牛Cdc42的野生型及其显性负性突变体的克隆载体pMD19T-Cdc42WT和pMD19T-Cdc42T17N经酶切鉴定和以及测序比对后,符合预期结果,即成功克隆了牛野生型Cdc42基因并得到其显性负性突变体Cdc42T17N;③构建的相应的原核表达载体pcDNA3.1(+)-Cdc42WT和pcDNA3.1(+)-Cdc42T17N经酶切鉴定和测序比对,符合预期结果,经过体外转录均得到一个3079 bases和987 bases的RNA片段,符合预期结果,即成功构建了相应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获得相应的cRNA;④与正常成熟培养组和注射Cdc42WTcRNA的牛卵母细胞相比,注射Cdc42T17NcRNA的成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卵母细胞在卵泡发育过程中就已经积累了足够的Cdc42蛋白,而在减数分裂过程中Cdc42可以在卵母细胞的皮质以及纺锤体的位置发挥作用,而且正常的Cdc42活性是牛卵母细胞完成成熟过程并排出第一极体所必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C42 免疫细胞化学 显性负性突变体 体外转录 显微注射
下载PDF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显性负性突变体诱导胃癌细胞发生G0/G1期阻滞 被引量:2
18
作者 廖刚 王子卫 +2 位作者 张能 董浦江 汤为学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30-435,共6页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显性负性突变体(dominant negativ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DNEGFR)对胃癌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选用2株人胃癌细胞,分为如下6组:SGC-7901细胞未转染组(US组)、SGC-7901细胞pEG...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显性负性突变体(dominant negativ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DNEGFR)对胃癌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选用2株人胃癌细胞,分为如下6组:SGC-7901细胞未转染组(US组)、SGC-7901细胞pEGFP-N1质粒转染组(ES组)、SGC-7901细胞pEGFPN1-DNEGFR质粒转染组(DS组)、NCI-N87细胞未转染组(UN组)、NCI-N87细胞pEGFP-N1质粒转染组(EN组)和NCI-N87细胞pEGF-PN1-DNEGFR质粒转染组(DN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2(CDK2)、cyclin D1、Ser9位点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GSK-3β(Ser9)]、p21和p27蛋白水平。结果:转染pEGFPN1-DNEGFR质粒的人胃癌细胞株出现G0/G1期阻滞,CDK2、cyclin D1和p-GSK-3β(Ser9)蛋白水平降低,p21和p27蛋白水平则升高。结论:DNEGFR通过激活GSK-3β使cyclin D1蛋白水平降低,并降低CDK2蛋白水平,上调p21和p27蛋白水平,最终导致胃癌细胞发生G0/G1期阻滞。这一结果将为胃癌生物治疗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显性负性突变体 胃肿瘤 细胞周期
下载PDF
热休克转录因子1及其突变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梁秋娟 张华莉 +1 位作者 涂自智 肖献忠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205-208,共4页
热休克因子1(HSF1)是一种转录因子,在正常时不活化,应激时活化而具有反式激活能力。在其蛋白质结构中含有DNA结合域、三聚结构域、调节结构域、转录活化结构域等,它们在HSF1活化过程中各自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改变HSF1的结构构建其突变体... 热休克因子1(HSF1)是一种转录因子,在正常时不活化,应激时活化而具有反式激活能力。在其蛋白质结构中含有DNA结合域、三聚结构域、调节结构域、转录活化结构域等,它们在HSF1活化过程中各自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改变HSF1的结构构建其突变体,能特异地引起或阻碍HSF1的活化。这些突变体已应用于心血管疾病、肿瘤、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因子1 显性正性突变体 显性负性突变体
下载PDF
RhoC/ROCK-Ⅰ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对卵巢癌细胞恶性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洪振亚 韩志强 +4 位作者 肖敏 孙立石 周晓曦 卢运萍 周剑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21-425,共5页
目的探讨RhoC/ROCK-Ⅰ的过度激活对卵巢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RhoC及ROCK-Ⅰ在卵巢癌细胞SW626、Skov-3、A2780和Caov-3中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将携带ROCK-Ⅰ组成性激活突变体p160ROCK-ⅠΔ3的质粒(pCA... 目的探讨RhoC/ROCK-Ⅰ的过度激活对卵巢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RhoC及ROCK-Ⅰ在卵巢癌细胞SW626、Skov-3、A2780和Caov-3中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将携带ROCK-Ⅰ组成性激活突变体p160ROCK-ⅠΔ3的质粒(pCAG-myc-p160ROCK-ⅠΔ3)以脂质体介导,转染上述4株人卵巢癌细胞,划痕试验和Boyden小室检测转染前后4种卵巢癌细胞的体外迁移与侵袭能力的变化,MTT比色法测定p160ROCK-ⅠΔ3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RhoC和ROCK-Ⅰ在4种卵巢癌细胞中呈不同程度表达,其中RhoC的表达水平与癌细胞侵袭力和迁移能力呈正相关(r=0.95,P<0.01),转染pCAG-myc-p160ROCK-ⅠΔ3后,4株细胞的侵袭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分别提高31.1%、33.0%、24.5%和39.4%;迁移能力分别提高33.9%、33.0%、25.0%和40.2%。各株细胞的增殖能力未显示出明显的变化。结论RhoC/ROCK-Ⅰ信号通路的活性与卵巢癌细胞的体外侵袭和迁移能力相关,ROCK-Ⅰ活性的提高可显著增强卵巢癌肿瘤细胞的体外侵袭和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OC ROCK-Ⅰ 组成性激活突变体 卵巢肿瘤 肿瘤转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