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Dong Ethnic Group
1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1996年第6期40-45,共6页
关键词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dong ethnic group
下载PDF
The Rich Relics of the Dong Ethnic Group at Sanmentang
2
作者 Wu Zhengguang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2000年第6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The Rich Relics of the dong ethnic group at Sanmentang
下载PDF
Farming Ritual and Festival Folk Custom of Dong Ethnic Minority Group
3
作者 蒋星梅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0年第3期92-94,共3页
In order to pray for harvest and express gratitude, Dong ethnic arranged sacrifices of farming in accordance with periodicity of rice production and its requirements to festivals and calendar. Meanwhile, New Year, Pra... In order to pray for harvest and express gratitude, Dong ethnic arranged sacrifices of farming in accordance with periodicity of rice production and its requirements to festivals and calendar. Meanwhile, New Year, Pray in Spring and Return in Autumn not only play significant roles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but also evolve to farming holidays which are enriched with more social connotations. Centered on husbandry and production, some folklore that is rich in local color has been formed in Dong society. The writer introduced some farming ritual of Dong ethnic group, such as, sowing, Kai Yang Men, Rain-praying, Chang Xin, reaping and Lunar New Year, summarized their belief in the land worship, festival ritual, ancestor ritual and ceres ritual. It is concluded that sacrifice is a production-related folklore, which is formed by repeated operation and constant practice. Some taboos were also prohibited in agricultural sacrifice because people were not able to change the unfavorable reality of farming with their insufficient experience and knowledge; however, they resorted to witchcraft for the purpose of harvest.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activity of sacrifice will also be kept in the life of Dong ethnic group due to their dependency on agriculture and the l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ng ethnic minority group Farming ritual FESTIVAL Folk custom
下载PDF
蜘蛛纹与侗族民族形象建构研究
4
作者 李莉 毛子晗 谭珍珍 《湖南包装》 2024年第1期56-61,共6页
立足新时代国家形象战略,探索文化认同视域下侗族民族形象的构建策略。运用文献研究、田野调查、实证分析和归纳演绎,挖掘侗族纹样的精神内涵,探析侗族形象建构的底层逻辑、价值意蕴与实践策略。以增强文化认同为基点、深化民族形象为宗... 立足新时代国家形象战略,探索文化认同视域下侗族民族形象的构建策略。运用文献研究、田野调查、实证分析和归纳演绎,挖掘侗族纹样的精神内涵,探析侗族形象建构的底层逻辑、价值意蕴与实践策略。以增强文化认同为基点、深化民族形象为宗旨,从自塑、他塑与共塑深入剖析蜘蛛纹之侗族形象建构的路径和方法,归纳侗族形象建构策略,洞察侗族形象之未来发展方向。以蜘蛛纹为据,提炼新时代侗族民族形象建构策略,推进侗族民族文化本真性传承,发挥侗族纹样符号的形象功能,打造广泛认同的文化标识,凸显侗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对侗族民族形象进行民族化、重复化、现时化的展示与传播,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读懂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 蜘蛛纹 民族形象 形象建构
下载PDF
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侗族传统民居
5
作者 程娟 《凯里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6-22,共7页
侗族主要居住在我国西南地区,具有独特自然景观、环境意象、精神空间等历史文化特色。因为缺乏文字记载和图纸记录,聚落民居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生活的主体一直是研究的难点。本文以文化人类学的视野重新审视侗寨传统民居所承载的文化信息... 侗族主要居住在我国西南地区,具有独特自然景观、环境意象、精神空间等历史文化特色。因为缺乏文字记载和图纸记录,聚落民居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生活的主体一直是研究的难点。本文以文化人类学的视野重新审视侗寨传统民居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内涵,有助于我们了解建筑和村落的形式起源,追溯建筑语言与自然环境、社会生活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 文化人类学 传统村落 民居
下载PDF
仪式与形式——通道侗族芦笙衣的演变与转向
6
作者 成竹 成雪敏 《怀化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5-72,共8页
芦笙衣,又名百鸟衣,为侗族传统的服饰之一,普遍出现在侗族的重大节日或者祭典仪式上,其中湖南通道、贵州黎平、广西三江的侗族芦笙衣最具代表性。通道侗族芦笙衣集多元文化之基因,以物化的形式成为侗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侗族的... 芦笙衣,又名百鸟衣,为侗族传统的服饰之一,普遍出现在侗族的重大节日或者祭典仪式上,其中湖南通道、贵州黎平、广西三江的侗族芦笙衣最具代表性。通道侗族芦笙衣集多元文化之基因,以物化的形式成为侗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侗族的历史人文信息。多元文化与民族工艺的碰撞,文化基因与造物者意识形态的融合,铸就通道侗族芦笙衣丰富的审美意蕴及艺术特征,并深刻诠释了其文化形态特征和衍变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 芦笙衣 演变与转向
下载PDF
基于STEAM理念的非遗研学旅行课程教学设计——以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陈红玲 丁芹 李雯佳 《中国校外教育》 2024年第3期93-104,共12页
国家将研学旅行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核心范畴,强调将非遗文化融入国民教育体系。非遗研学旅行课程基于STEAM理念,依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价值共创理论,将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作为课程开发资源,设计兼具教育价值和非遗传承意义的研... 国家将研学旅行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核心范畴,强调将非遗文化融入国民教育体系。非遗研学旅行课程基于STEAM理念,依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价值共创理论,将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作为课程开发资源,设计兼具教育价值和非遗传承意义的研学旅行课程。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框架、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课程设计。在设计课程过程中需要注意:增加课前预学环节,优化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提升评价效力;结合本地特色开发校外非遗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AM理念 非遗 研学旅行 教学设计 侗族木构建筑
下载PDF
浅谈侗族元素在柳州土特产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余湛 郭立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2期36-38,共3页
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价值的保护和传承变得尤为重要。柳州土特产作为地方特色产品,其包装设计不仅要满足市场的需求,更应体现地域文化特色。侗族元素作为柳州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将侗族元素应用... 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价值的保护和传承变得尤为重要。柳州土特产作为地方特色产品,其包装设计不仅要满足市场的需求,更应体现地域文化特色。侗族元素作为柳州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将侗族元素应用于土特产包装设计中,不仅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还能满足土特产市场的发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 土特产 包装设计
下载PDF
侗族乡村规约对廉洁文化建设的启示--以从江占里村为例
9
作者 王召侠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6-152,156,共8页
贵州从江县占里村侗族乡村规约^(①)继承侗族款约文化中的传统廉洁文化精神,体现为侗族传统廉洁文化建设的主体大众化和组织公共性。呈现大众化的廉洁文化教育、融入生活习俗、民主自治、惩戒震慑、涵养美德的家庭教化五种建设模式,为... 贵州从江县占里村侗族乡村规约^(①)继承侗族款约文化中的传统廉洁文化精神,体现为侗族传统廉洁文化建设的主体大众化和组织公共性。呈现大众化的廉洁文化教育、融入生活习俗、民主自治、惩戒震慑、涵养美德的家庭教化五种建设模式,为我国乡村廉洁文化建设提供了以传统文化的数字化方式促进廉洁文化教育、内化为生活而形成廉洁习惯与习俗、完善和健全廉洁治理制度、形成廉洁的法治惩戒震慑力、家风传承铸牢廉洁思想根基的新时代乡村廉洁文化建设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江占里村 侗族 乡村规约 廉洁文化
下载PDF
三江侗族服饰纹样解析与丝巾设计应用
10
作者 王爽 娄琳 +1 位作者 秦梦琪 蒋令仪 《设计》 2024年第23期48-51,共4页
侗族服饰纹样拥有着丰富的造型和艳丽的色彩,是侗族人民的生活方式、精神信仰与审美风格的集中体现,同时也作为一种符号,延续并发展他们有关历史文化生活与精神信仰,其对侗族文化传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传统的侗族服饰纹样与当今时... 侗族服饰纹样拥有着丰富的造型和艳丽的色彩,是侗族人民的生活方式、精神信仰与审美风格的集中体现,同时也作为一种符号,延续并发展他们有关历史文化生活与精神信仰,其对侗族文化传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传统的侗族服饰纹样与当今时尚流行相结合,设计出既符合现代审美,又能体现传统文化元素的设计作品,对弘扬侗族服饰文化以及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侗族服饰纹样进行整理归纳,分别从造型特征、艺术特色、文化内涵3个层面展开对纹样的深层解析,并通过丝巾设计进行视觉化的构思与艺术创意的表达,可实现对侗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并依托国家政策的支持与旅游经济的开放式,积极促进三江侗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产品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以及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侗族 服饰纹样 纹样解析 丝巾设计 民族传统文化
下载PDF
“黎峒”社会历史文化发展与海南黎族形成研究
11
作者 赵龙成 阎根齐 《学术探索》 CSSCI 2024年第6期102-111,共10页
唐宋以前海南黎族的经济社会发展处于“黎峒”为主要组织形式的奴隶社会时期,直到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生产方式才占统治地位。自然岩洞是早期人类的第一居所。海南岛的黎族历史悠久,始于居住在自然岩洞“黎峒”的早期人类。“黎峒”便是早... 唐宋以前海南黎族的经济社会发展处于“黎峒”为主要组织形式的奴隶社会时期,直到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生产方式才占统治地位。自然岩洞是早期人类的第一居所。海南岛的黎族历史悠久,始于居住在自然岩洞“黎峒”的早期人类。“黎峒”便是早期黎族居住地的总称。海南岛的“黎峒”社会历史文化产生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旧石器时代,形成于新石器时代,发展于秦汉时期并奠定了海南黎族称谓产生的基础,繁荣于唐宋时期并形成了海南黎族称谓,至明末以后逐渐衰落,直至民国时期才消失,并催生了“黎族”和黎族文化。本文就唐宋以前的中国古代“黎峒”社会历史文化与海南黎族产生形成作初步探讨,以期对进一步开展海南岛热带雨林地域特征生态环境条件下黎族先民的“黎峒”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和价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峒 社会历史文化 海南黎族 黎族称谓
下载PDF
贵州从江侗族Y-DNA及线粒体DNA序列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齐晓岚 谢渊 +8 位作者 单可人 褚迅 刘烜 李毅 赵艳 吴昌学 马骄 修瑾 任锡麟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0-34,共5页
为分析贵州从江侗族父系及母系遗传结构,探讨其起源及迁徙,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 RFLP),研究贵州从江侗族无亲缘关系个体由10个单核苷酸位点(SNPs)组成的Y染色体单倍型及11个单核苷酸位点组成的线粒体DNA单倍群... 为分析贵州从江侗族父系及母系遗传结构,探讨其起源及迁徙,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 RFLP),研究贵州从江侗族无亲缘关系个体由10个单核苷酸位点(SNPs)组成的Y染色体单倍型及11个单核苷酸位点组成的线粒体DNA单倍群频率。结果显示,从40份男性样本的Y SNP基因分型中,得到H6、H11、H14共3种单倍型;H11的频率为92.5%;通过对线粒体DNA基因分型,得到6种单倍群,有75%的个体能明确分类其所携带的单倍群特征,说明贵州从江侗族父系遗传构成相对简单。通过主成分分析,证明贵州从江侗族与其他的壮侗语族人群相聚,母系遗传结构复杂,无C单倍群分布可能为该民族特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侗族 Y染色体单倍型 线粒体DNA单倍型
下载PDF
清水江文书侗字释例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明 韦天亮 姚小云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70-73,共4页
清水江文书是苗侗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透露了苗侗民族传统社会的诸多历史信息。笔者在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水江文书整理与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清水江文书·天柱卷》中就有不少汉字记侗族语言的单字和词汇。本文... 清水江文书是苗侗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透露了苗侗民族传统社会的诸多历史信息。笔者在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水江文书整理与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清水江文书·天柱卷》中就有不少汉字记侗族语言的单字和词汇。本文精选20份契约文书并从中选取具有典型特点的10个侗字,结合地方史志,具体考证并分析这些侗字的本身意义,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清水江文书提供必要的侗族语言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江文书 侗族 侗字
下载PDF
新发现贵州清水江侗族鱼鳞册评介 被引量:11
14
作者 陈洪波 龙泽江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3-108,共6页
鱼鳞册是明清土地管理的地籍清册,遗留至今的数量很少,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遗存尤为罕见。贵州清水江下游天柱县新发现的贵州清水江侗族鱼鳞册共4册,较为完整的记录了一个侗族村落在清代晚期的土地占有关系,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与民族特... 鱼鳞册是明清土地管理的地籍清册,遗留至今的数量很少,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遗存尤为罕见。贵州清水江下游天柱县新发现的贵州清水江侗族鱼鳞册共4册,较为完整的记录了一个侗族村落在清代晚期的土地占有关系,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与民族特色,如以"稨""籽"为田地产量和面积的计量单位,丰富、生动而形象的田块形状描述词汇等,是研究侗族社会经济结构和赋税制度的重要史料。与徽州鱼鳞图册相比,侗族鱼鳞册在形式上较为简化,但在明晰土地产权、保证赋税征收方面,其功能与徽州鱼鳞图册是相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鳞册 清水江 侗族 土地制度
下载PDF
广西侗族成人皮褶厚度的年龄变化 被引量:14
15
作者 黄世宁 浦洪琴 +1 位作者 潘含义 李洁贞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771-774,共4页
目的探讨广西侗族体脂发育水平和年龄变化。方法测量广西侗族成人4个部位皮脂厚度值,并探讨了皮褶厚度随年龄而变化的特征。结果女性皮下脂肪厚于男性,躯干皮下脂肪厚于四肢;男性皮褶厚度随年龄增长而缓慢增长,女性皮褶厚度增长到最大值... 目的探讨广西侗族体脂发育水平和年龄变化。方法测量广西侗族成人4个部位皮脂厚度值,并探讨了皮褶厚度随年龄而变化的特征。结果女性皮下脂肪厚于男性,躯干皮下脂肪厚于四肢;男性皮褶厚度随年龄增长而缓慢增长,女性皮褶厚度增长到最大值后,随年龄增加而下降(P<0.01),男、女性别间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广西侗族皮褶厚度随年龄增长呈波浪式变化,其介于布依族和乌孜别克族、达斡尔族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侗族 成年人 皮脂 皮肤壁厚度 年龄因素
下载PDF
侗族村寨聚居模式的空间结构与文化表征 被引量:4
16
作者 姜又春 禹四明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17年第3期82-87,共6页
人类聚落首先是一个物理的空间,具备物质的客观特性,同时,聚落又是人类活动以及创造文化的载体,能够被抽象为文化与精神的主观范畴。文章以侗族村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侗族聚居模式的空间结构和文化表征。侗族的聚落空间从家庭到村寨形... 人类聚落首先是一个物理的空间,具备物质的客观特性,同时,聚落又是人类活动以及创造文化的载体,能够被抽象为文化与精神的主观范畴。文章以侗族村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侗族聚居模式的空间结构和文化表征。侗族的聚落空间从家庭到村寨形成了五个不同层次的空间划分,而且每个空间具有文化功能的象征转换。建立在农耕文明的基础上,侗族村寨聚居空间的"萨崇拜""鼓楼""款组织"等文化表征符号将村内与村外连结成相互关联的文化整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 聚居模式 空间结构 文化表征
下载PDF
论民族地区传统社会组织的创造性转化——以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为例 被引量:13
17
作者 彭庆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3-89,共7页
目前,许多民族地区仍保留着许多传统的社会组织。"寨老"、"侗款"是侗族地区主要的传统社会组织,在传统的侗乡村寨治理中居于主导地位。通过对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的调查发现,在国家介入的推动下,传统的"寨老&qu... 目前,许多民族地区仍保留着许多传统的社会组织。"寨老"、"侗款"是侗族地区主要的传统社会组织,在传统的侗乡村寨治理中居于主导地位。通过对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的调查发现,在国家介入的推动下,传统的"寨老"、"侗款"在经过结构功能的创造性转化后,变成了与现代乡村治理相契合的"老年人协会",这对于其他民族地区的乡村治理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社会组织 创造性转化 侗族
下载PDF
侗族款文化与现代法治的冲突及互补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世中 陈家达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14,共7页
侗款文化是我国侗族地区的特色文化。侗款文化的核心侗款在本质上是民间法、习惯法,能够起到社会控制的作用。侗族款文化虽然包含了很多积极因子,但是由于民间法、习惯法本身与现代法治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因而侗族款文化与现代法治之... 侗款文化是我国侗族地区的特色文化。侗款文化的核心侗款在本质上是民间法、习惯法,能够起到社会控制的作用。侗族款文化虽然包含了很多积极因子,但是由于民间法、习惯法本身与现代法治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因而侗族款文化与现代法治之间并不完全吻合,两者之间存在习惯法与国家法冲突的一切表征。当然,这种冲突与矛盾并非不能化解。如果能够有效地化解两者的矛盾冲突,则能够进一步发挥侗族款文化的积极意义,与现代法治形成互补作用,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法治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 款文化 习惯法 法治 冲突 互补
下载PDF
侗族糯稻种植的历史变迁——以黔东南黎、榕、从为例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杨筑慧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3-61,共9页
侗族及其先民在历史上曾以种植糯稻为主,在此基础上所建构起来的文化体系是侗族特有的社会文化景观。然而,历史上,自从中央王朝的统治逐渐深入,侗族及其先民的糯稻种植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尤其是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政府一系列&qu... 侗族及其先民在历史上曾以种植糯稻为主,在此基础上所建构起来的文化体系是侗族特有的社会文化景观。然而,历史上,自从中央王朝的统治逐渐深入,侗族及其先民的糯稻种植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尤其是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政府一系列"糯改籼"政策的实施,侗族的糯稻种植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种植面积不断减少,由此使侗族的传统社会文化发展趋势发生转向,许多民间传统育种方式和糯稻品种也此过程中消失,侗族完全被裹协至现代性的发展轨迹。在环境人类学的理论范式下,对侗族糯稻种植演变的这一历史过程进行梳理,旨在说明知识与权利对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 糯稻 历史变迁
下载PDF
侗族传统聚落气候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颀 赖筱书 +1 位作者 黄琼 张安晓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2023年第1期141-146,共6页
侗族传统聚落在有限的资源与技术条件下,运用独特的生态自然观,获得宜人居址。本文以山地隘口、河谷平坝两种不同类型侗族传统聚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测与数值模拟等方法,归纳其适应地域气候的规律及经验。研究表明,山地隘口聚落与河谷... 侗族传统聚落在有限的资源与技术条件下,运用独特的生态自然观,获得宜人居址。本文以山地隘口、河谷平坝两种不同类型侗族传统聚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测与数值模拟等方法,归纳其适应地域气候的规律及经验。研究表明,山地隘口聚落与河谷平坝聚落选址及空间布局的气候适应性各有特点。山地隘口聚落以山地地形为气候适应前提,通过地势高差调节微气候环境;河谷平坝聚落以“背山面水”选址作为获得良好聚落方位的前提,通过合理布局建筑朝向及街巷空间适应当地气候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传统聚落 山水环境 气候适应性 聚落空间 海拔高度 街巷空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