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nuclei ambiguus and dorsal motor nuclei of vagus on gastric H^+ and HCO_3^- secretion in rats 被引量:5
1
作者 Xue-Ying Zhang Hong-Bin Ai Xi-Yun Cu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20期3271-3274,共4页
AIM: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nucleus ambiguus (NA) and dorsal motor nuclei of vagus (DMV) on gastric acid and bicarbonate secretion in rats. METHODS: NA and DMV in rats were electrically ... AIM: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nucleus ambiguus (NA) and dorsal motor nuclei of vagus (DMV) on gastric acid and bicarbonate secretion in rats. METHODS: NA and DMV in rats were electrically stimulated. Pylorus ligation or esophagus perfusion was used to collect the gastric secretion. The titratable H+ quantum, H+ concentration, HCO3- secretion quantum were measured. RESULTS: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NA had no effects on the volume of gastric juice, titratable acidity and acid concentration, but elicited a pronounced increase in the total bicarbonate. Howeve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DMV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titratable acidity, the volume of gastric juice and the acid concentration. Similarly,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either NA or DMV decreased the respiratory frequency and sinus bradycardia. CONCLUSION: NA in rats can not control the secretion of gastric acid but the secretion of bicarbonate in gastric juice, while DMV controls the secretion of gastric aci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 背部动力 胃酸 病理机制
下载PDF
下丘脑室旁核神经元多重神经支配的电镜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朱长庚 张喜京 +2 位作者 刘庆莹 蔡秋云 魏瑛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23-127,T004,5,共7页
为了探讨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的突触调控机制,本文用电镜细胞化学与免疫电镜双标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大鼠下丘脑室旁核神经元的多重神经支配。即先用6-OHDA损毁CA能神经末梢,再于振动切片上用包埋前免疫电镜法,分别以DA... 为了探讨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的突触调控机制,本文用电镜细胞化学与免疫电镜双标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大鼠下丘脑室旁核神经元的多重神经支配。即先用6-OHDA损毁CA能神经末梢,再于振动切片上用包埋前免疫电镜法,分别以DAB和TAB为呈色剂先后对肽能(OT或SP)神经元和GABA神经元进行双重标记。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在下丘脑室旁核内存在肽能(OT、SP)和氨基酸(GABA)能神经元及CA神经末梢;OT神经元通过轴一树突触接受GABA和CA神经支配;SP神经元通过轴-树突触接受CA和SP神经支配;GABA神经元则可通过轴-树突触接受OT、SP、CA和GABA等神经支配。本研究首次得到了下丘脑神经元接受多重神经支配的超微结构证据,其意义在于为同时研究下丘脑神经内分泌活动的多种突触调控提供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丘脑 室旁核 神经内泌 神经元
下载PDF
蛋白酶激活受体在炎性肠病大鼠模型迷走神经背侧运动核的表达及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王辉 黄美近 +4 位作者 康亮 张炜真 汪建平 吴晓滨 Michael W.Mulholland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98-1003,共6页
目的:研究炎性肠病大鼠模型的迷走神经背侧运动核(DMNV)蛋白酶激活受体(PAR-1,PAR-2)存在的情况,并阐明该受体激活的机制。方法:制备20只炎性肠病的大鼠模型中取DMNV组织检测PAR-1和PAR-2;培养新出生的大鼠DMNV原代细胞,利用钙离子荧光... 目的:研究炎性肠病大鼠模型的迷走神经背侧运动核(DMNV)蛋白酶激活受体(PAR-1,PAR-2)存在的情况,并阐明该受体激活的机制。方法:制备20只炎性肠病的大鼠模型中取DMNV组织检测PAR-1和PAR-2;培养新出生的大鼠DMNV原代细胞,利用钙离子荧光探针Fura-2-AM检测PAR-1和PAR-2及各种影响因素对细胞钙内流的影响。结果:凝血酶和其类似物PARP-1可以分别激活PAR-1出现最大钙离子内流223.3%±23.5%和145.6%±17.2%;胰蛋白酶和其类似物PARP-2分别激活PAR-2出现最大钙离子内流242.7%±28.7%和236.7%±19.8%。使用1μmol/L磷脂酶C抑制剂U73312可以降低PAR-1激活的细胞钙离子内流140.1%±16.5%到20.7%±2.5%;降低PAR-2激活的钙离子内流225.4%±20.5%到45.4%±5.6%。钙离子抑制剂2APB可以降低PAR-1和PAR-2激活钙离子内流149.7%±13.4%和195.1%±21.5%分别到63.2%±4.3%和75.3%±13.5%。结论:在DMNV中存在PAR-1和PAR-2,它们激活后通过磷脂酶C激活和1,4,5-三磷酸肌醇信号通路参与进行调解钙离子内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蛋白酶激活 炎性肠疾病 迷走神经背侧运动核
下载PDF
针刺夹脊穴对大鼠胃肠动力障碍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6
4
作者 魏峰 宋艳华 +2 位作者 程斌 于慧娟 张莉莉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针刺夹脊穴对大鼠胃肠动力障碍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针刺+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拮抗剂组、针刺+γ-氨基丁酸(GABA)受体拮抗剂组,每组9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各组皮下... 目的探讨针刺夹脊穴对大鼠胃肠动力障碍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针刺+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拮抗剂组、针刺+γ-氨基丁酸(GABA)受体拮抗剂组,每组9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各组皮下注射硫酸阿托品注射液建立胃肠动力障碍模型。针刺+NMDAR拮抗剂组给予迷走神经背核(DMV)微量注射犬尿烯酸,针刺+GABAR拮抗剂组给予荷苞牡丹碱、法克罗芬,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注射无菌水。微量注射10 min后,针刺组、针刺+NMDAR组、针刺+GABAR拮抗剂组给予夹脊穴针刺,并接电针刺激30 min。针刺结束10 min,处死大鼠,取胃及小肠组织,计算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低(P均<0. 01),针刺组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较模型组高(P均<0. 05)。针刺+GABAR拮抗剂组与针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针刺+NMDAR组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较针刺组低(P均<0. 05)。结论针刺夹脊穴可促进大鼠胃肠运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DMV中的NMDAR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动力障碍 夹脊穴 针刺 迷走神经背核 Γ-氨基丁酸 大鼠
下载PDF
蓝斑核、中缝大核和迷走神经背核在胃运动调节中的关系 被引量:6
5
作者 乔卉 安书成 徐畅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4-128,共5页
目的:探讨蓝斑(LC)、中缝大核(NRM)和迷走神经背核(DMV),及其相关递质和受体对胃运动的调节途径及机制,阐明它们在调节胃运动中的相互关系。方法:实验采用了核团定位电刺激、损毁和核团微量注射等实验方法,以记录胃内压,统计胃收缩幅度... 目的:探讨蓝斑(LC)、中缝大核(NRM)和迷走神经背核(DMV),及其相关递质和受体对胃运动的调节途径及机制,阐明它们在调节胃运动中的相互关系。方法:实验采用了核团定位电刺激、损毁和核团微量注射等实验方法,以记录胃内压,统计胃收缩幅度作为胃运动变化的指标。结果:①刺激LC显著降低胃收缩幅度(P<0.01),损毁DMV可以减弱此效应,而阻断DMV上的肾上腺素能α受体,可以反转此抑胃效应。②刺激NRM显著降低胃收缩幅度(P<0.01),损毁DMV后此效应被消除;阻断DMV上的5-HT2A受体使胃收缩幅度大幅度降低(P<0.01),此时再刺激NRM不能进一步的抑制胃运动;而损毁LC后刺激NRM,可消除NRM的抑胃效应,在LC注射5-HT2A受体阻断剂也可以消除该效应。结论:①LC可能通过DMV的5-HT2A受体和α受体对生理条件下正常胃的运动起着重要的双向调节作用;②NRM通过LC上的5-HT2A受体而发挥其对胃运动的抑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斑核 中缝大核 迷走神经背核 胃运动
下载PDF
双侧黑质注射脂多糖引起大鼠迷走神经背核胆碱能标志物降低和便秘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悦 郑丽飞 +3 位作者 宋瑾 樊瑞芳 陈长亮 朱进霞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566-571,共6页
目的黑质内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制备帕金森模型大鼠(LPS大鼠),观察LPS大鼠排便情况及迷走运动背核(dorsal motor nucleus of the vagus,DMV)中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和胆碱乙酰转移酶(choline acetyltra... 目的黑质内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制备帕金森模型大鼠(LPS大鼠),观察LPS大鼠排便情况及迷走运动背核(dorsal motor nucleus of the vagus,DMV)中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和胆碱乙酰转移酶(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ChAT)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胞体及神经纤维的分布特点。方法通过双侧黑质内注射LPS获得LPS大鼠;免疫荧光组织化学用于检测TH和ChAT免疫阳性神经元在DMV的分布。结果 LPS大鼠摄食和饮水情况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粪便湿质量减轻,粪便内含水量显著减少,即出现便秘情况。LPS大鼠黑质内神经元大量丢失,并伴有胶质细胞增生、TH免疫阳性(IR)明显降低;而DMV内的TH-IR显著增强、ChAT-IR明显减弱。结论与黑质内注射六羟多巴相似,黑质内注射LPS可以引起大鼠出现便秘,该结果可能与LPS大鼠DMV中TH增多和ChAT降低导致胃肠动力紊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帕金森模型 便秘 迷走运动背核 胆碱乙酰转移酶
下载PDF
迷走神经背核内胃副交感节前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及联系 被引量:3
7
作者 程世斌 罗天锡 卢光启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225-229,共5页
将CB-HRP注入大鼠胃壁,电镜下证实迷走神经背核(DMV)内支配胃的副交感节前神经元可分为超微结构不同的大、中、小三型细胞。在DMV内,胃副交感节前神经元(PPNS)存在着轴-树、轴-体突触及嵴突触联系,PPNS树突还分别与孤束核神经元的树突... 将CB-HRP注入大鼠胃壁,电镜下证实迷走神经背核(DMV)内支配胃的副交感节前神经元可分为超微结构不同的大、中、小三型细胞。在DMV内,胃副交感节前神经元(PPNS)存在着轴-树、轴-体突触及嵴突触联系,PPNS树突还分别与孤束核神经元的树突和轴突以及最后区神经元的轴突存在着纤维联系。同时证实了PPNS可通过最后区窦状隙与脑脊液接触。本文还对最后区的超微结构作了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背核 副交感节 神经元
下载PDF
大鼠胃不同部位副交感节前神经元的中枢定位 被引量:6
8
作者 程世斌 卢光启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51-56,T007,共7页
用高灵敏度的HRP-TMB法,发现大鼠胃副交感节前神经元位于迷走神经背核(DMV)、疑核(AM)、DMV与AM两者间的网状结构(RF)、头侧腹外侧网状核(RVL)、外侧小细胞网状核(LRP)、迷走神经背核旁室管膜部(PEV)、中介核(IC)、疑后核(RA)。在DMV闩... 用高灵敏度的HRP-TMB法,发现大鼠胃副交感节前神经元位于迷走神经背核(DMV)、疑核(AM)、DMV与AM两者间的网状结构(RF)、头侧腹外侧网状核(RVL)、外侧小细胞网状核(LRP)、迷走神经背核旁室管膜部(PEV)、中介核(IC)、疑后核(RA)。在DMV闩头侧0.30~160mm范围内存在一个特定的胃代表区,且在该区存在着胃不同部位的定位关系,即该区外侧部主要支配前胃;内侧部主要支配胃窦幽门部;内侧中间部主要支配胃体。DMV左右侧对前胃、胃窦幽门部的支配无差别,而对胃体的支配以右侧为主。RF主要支配前胃、胃体;而RVL、RA只支配前胃,AM、LRP、PEV及IC均支配前胃、胃体和胃窦幽门部。本文首次探讨了DMV不同类型细胞与胃不同部位的关系。前胃、胃体及胃窦幽门部均主要由DMV中型细胞支配,大细胞主要支配胃体,小细胞主要支配胃窦幽门部。同时证实了DMV标记细胞树突可直接与脑脊液接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 迷走神经
下载PDF
6-羟多巴损伤黑质导致迷走神经背核乙酰胆碱转移酶和酪氨酸羟化酶表达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连辉 蔡青青 王志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1754-1757,共4页
目的观察6-羟多巴(6-hydroxydopamine,6-OHDA)损伤大鼠黑质后迷走神经背核(dorsal motor nucleus ofthe vagus,10N)中乙酰胆碱转移酶(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ChAT)和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含量的变化。方法 16只SD... 目的观察6-羟多巴(6-hydroxydopamine,6-OHDA)损伤大鼠黑质后迷走神经背核(dorsal motor nucleus ofthe vagus,10N)中乙酰胆碱转移酶(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ChAT)和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含量的变化。方法 16只SD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6-OHDA大鼠组和对照组。6-OHDA大鼠组双侧黑质(substantia nigra,SN)内注射6-OHDA,对照组双侧SN内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6周后断头取脑,Nissl染色观察SN和10N中的Nissl小体,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检测SN内TH和10N内ChAT与TH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6-OHDA大鼠组SN内TH阳性细胞数量从(54±5)个减少至(13±2)个(P<0.05),蛋白表达水平从0.62±0.13降低至0.34±0.11(P<0.05),10N中ChAT阳性细胞数量从(37±3)个减少到(26±5)个(P<0.05),TH阳性细胞数量从(6±3)个增加到(13±2)个(P<0.05),背侧延髓内ChAT的蛋白表达水平从0.07±0.02下降至0.05±0.02(P<0.05),TH蛋白表达水平从0.08±0.05增高到0.13±0.04(P<0.05)。结论 6-OHDA大鼠10N中ChAT和TH表达变化可能与帕金森病患者的胃排空障碍存在一定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羟多巴 迷走神经背核 乙酰胆碱转移酶 酪氨酸羟化酶
下载PDF
迷走神经背核对消化间期小肠肌电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娜 刘江 +5 位作者 齐巍 李冉 王小君 杨秀红 秦丽娟 王茜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24-528,共5页
目的:研究迷走神经背核(the dorsal motor nucleus of vagus,DMV)对大鼠小肠消化间期肌电活动的影响,探讨DMV对胃肠道功能活动的调控。方法:建立大鼠DMV电刺激模型,采用双极法测定大鼠空肠的消化间期复合肌电(IMC)。分析刺激后慢波频率... 目的:研究迷走神经背核(the dorsal motor nucleus of vagus,DMV)对大鼠小肠消化间期肌电活动的影响,探讨DMV对胃肠道功能活动的调控。方法:建立大鼠DMV电刺激模型,采用双极法测定大鼠空肠的消化间期复合肌电(IMC)。分析刺激后慢波频率和振幅的变化、活动期的总持续时间及活动期与周期比值(A/T比值)的变化,刺激即时慢波与动作电位出现概率的变化。结果:电刺激DMV后大鼠空肠慢波的平均频率和平均振幅均增加(P<0.05),活动期总持续时间延长(P<0.01),A/T比值增大(P<0.05)。刺激即时,慢波的平均频率降低、平均振幅增加(P<0.01),快波出现概率增加(P<0.001)。结论:电刺激致DMV兴奋,可导致大鼠小肠肌电的活动异常,这可能是DMV机能损伤引发胃肠道功能紊乱的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背核 肌电活动 慢波 消化间期复合肌电 动作电位
下载PDF
大鼠迷走神经损伤对中枢核团神经元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海洋 常业恬 戴茹萍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76-1579,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外周迷走神经主干离断后对中枢迷走背核神经元的影响。方法应用尼氏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成熟雄性SD大鼠迷走神经主干离断后中枢背核神经元形态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及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表达的变化... 目的观察大鼠外周迷走神经主干离断后对中枢迷走背核神经元的影响。方法应用尼氏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成熟雄性SD大鼠迷走神经主干离断后中枢背核神经元形态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及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表达的变化。结果迷走神经离断后1d和5 d右侧背核神经元形态与对照组及同时间点左侧背核相比有明显改变,神经元细胞数量有明显减少;右侧迷走神经离断后5 d大鼠右侧背核区均可见大量iNOS染色阳性神经元;右侧迷走神经离断后5 d大鼠右侧背核区均可见较多NADPH染色阳性神经元。结论大鼠单侧迷走神经离断后可导致同侧迷走中枢背核发生逆行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背核 迷走神经离断术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
下载PDF
大鼠脑干星形胶质细胞在应激性胃黏膜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秦雪 刘真 +2 位作者 王璟 仝令印 孙海基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8-174,共7页
研究大鼠迷走神经背核(DMV)和孤束核(NTS)星形胶质细胞在应激性胃黏膜损伤中的作用。将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束缚-浸水应激组(RWIS 0.5、1、2、3、5h),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将12只雄... 研究大鼠迷走神经背核(DMV)和孤束核(NTS)星形胶质细胞在应激性胃黏膜损伤中的作用。将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束缚-浸水应激组(RWIS 0.5、1、2、3、5h),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将1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L-AA(星形胶质细胞的抑制剂)组,束缚-浸水应激1 h,检测Fos蛋白和GFAP蛋白的表达及胃黏膜损伤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应激组大鼠在DMV和NTS的不同区段GFAP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束缚-浸水应激条件下,星形胶质细胞抑制剂L-AA可显著抑制GFAP的表达及神经元的Fos蛋白的表达,同时胃黏膜损伤明显减轻。星形胶质细胞可能通过调节神经元的激活,参与了束缚-浸水应激,影响了胃肠机能,导致胃黏膜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 星形胶质细胞 FOS 孤束核 迷走神经背核
下载PDF
电刺激大鼠迷走神经背核与小肠电活动的相关性解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娜 赵霞 +3 位作者 刘江 张伟 王艳蕾 王小君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466-467,共2页
①目的探讨电刺激大鼠迷走神经背核对大鼠小肠肌电活动的影响及其机制。②方法应用RM6240B型多道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电刺激前后大鼠消化间期的空肠电活动。③结果刺激10分钟后大鼠空肠慢波频率增加(P<0.05),振幅增加(P<0.05)。... ①目的探讨电刺激大鼠迷走神经背核对大鼠小肠肌电活动的影响及其机制。②方法应用RM6240B型多道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电刺激前后大鼠消化间期的空肠电活动。③结果刺激10分钟后大鼠空肠慢波频率增加(P<0.05),振幅增加(P<0.05)。刺激1分钟内,慢波频率降低(P<0.01),振幅增加(P<0.01)。④结论电刺激致迷走神经背核兴奋可引起大鼠空肠电活动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背核 肌电活动 慢波
下载PDF
α-黑素细胞刺激素对原代DMNV细胞钙离子通路及凋亡的影响
14
作者 王辉 梁景琳 +3 位作者 黄美近 汪建平 张炜真 Michael W. Mulholland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564-1569,共6页
目的:以体外培养的大鼠原代迷走神经运动背核(DMNV)细胞为对象,探讨α-黑素细胞刺激素(α-MSH)对原代DMNV细胞钙离子通路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大鼠原代DMNV细胞培养以及[Ca2+]i测量、实时荧光定量PCR、ELISA细胞凋亡实验等方法... 目的:以体外培养的大鼠原代迷走神经运动背核(DMNV)细胞为对象,探讨α-黑素细胞刺激素(α-MSH)对原代DMNV细胞钙离子通路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大鼠原代DMNV细胞培养以及[Ca2+]i测量、实时荧光定量PCR、ELISA细胞凋亡实验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正常大鼠DMNV组织中存在黑素细胞刺激素受体-4(MC4R)mRNA的表达;NDP-MSH激活MC4R可以促进原代DMNV细胞钙离子内流;NDP-MSH可以降低凝血酶(PAR-1,thrombin)和胰蛋白酶(PAR-2,trypsin)对原代DMNV细胞凋亡。结论:α-MSH可以激发原代DMNV细胞钙离子内流,降低原代DMNV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素细胞刺激素 迷走神经运动背核 钙离子内流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脂多糖损伤黑质导致迷走神经背核DR1和DR2表达变化
15
作者 连辉 张毅敏 +1 位作者 付升旗 王志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6-290,共5页
目的观察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损伤大鼠黑质(substantia nigra,SN)后迷走神经背核(dorsal motor nucleus of the vagus,DMV)中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和多巴胺受体1(dopamine receptor 1,DR1)和多巴胺受体2(do... 目的观察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损伤大鼠黑质(substantia nigra,SN)后迷走神经背核(dorsal motor nucleus of the vagus,DMV)中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和多巴胺受体1(dopamine receptor 1,DR1)和多巴胺受体2(dopamine receptor 2,DR2)的表达变化。方法 30只SD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LPS大鼠组和对照组。LPS大鼠组双侧SN内注射LPS,对照组双侧SN内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6周后进行转棒实验,检测胃排空能力,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检测SN内TH和DMV内TH、DR1和DR2的表达。结果经鉴定LPS组大鼠造模成功,胃排空能力降低,DMV中TH阳性细胞数量从(7±3)个增加到(12±2)个(P<0.05),DR1阳性细胞数量从(28±5)个减少到(18±6)个(P<0.05),DR2阳性细胞数量从(20±3)个增加到(33±4)个(P<0.05)。背侧延髓内,TH蛋白表达水平从(0.16±0.02)增多到(0.43±0.04)(P<0.05),DR1的蛋白表达水平从(0.78±0.05)下降至(0.36±0.03)(P<0.05),DR2的蛋白表达水平从(0.43±0.03)增加至(0.58±0.07)(P<0.05)。结论 LPS大鼠DMV中TH、DR1和DR2表达变化可能与帕金森病患者的胃排空障碍存在一定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迷走神经背核 多巴胺受体1 多巴胺受体2
下载PDF
神经降压素对迷走运动背核神经元兴奋作用的离体研究
16
作者 段树民 清水宣明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427-433,共7页
用细胞内微电极记录方法在大鼠离体脑片中研究了神经降压素(NT)对迷走运动背核(DMV)神经元的作用机制。滴注或灌流NT使88%DMV神经元产生剂量依赖性去极化反应,并伴有膜阻抗的增加。去极化反应的翻转电位约-82mV,反应幅度受灌流液中钾... 用细胞内微电极记录方法在大鼠离体脑片中研究了神经降压素(NT)对迷走运动背核(DMV)神经元的作用机制。滴注或灌流NT使88%DMV神经元产生剂量依赖性去极化反应,并伴有膜阻抗的增加。去极化反应的翻转电位约-82mV,反应幅度受灌流液中钾离子浓度的影响。用高镁无钙液或含河豚毒素的灌流液阻断突触传递后,去极化反应仍然存在。研究结果提示NT通过突触后机制直接兴奋DMV神经元,此去极化兴奋作用可能与钾通道的关闭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降压素 迷走运动背核 神经元
下载PDF
大鼠胃的神经支配——荧光双标记法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罗政良 董新文 单红英 《解剖学报》 CAS 1987年第4期379-386,455,共9页
采用荧光双标记法,研究大鼠胃体与幽门的神经支配。延髓迷走神经背核(DmnX)、疑核(nA)和孤束核(nTs)均有标记神经元,部分标本脊髓胸段(T_(6-9))灰质后角V层、脊神经节(T_(6-9))和胸交感链中亦有标记神经元。结合观察结果,对胃的神经支... 采用荧光双标记法,研究大鼠胃体与幽门的神经支配。延髓迷走神经背核(DmnX)、疑核(nA)和孤束核(nTs)均有标记神经元,部分标本脊髓胸段(T_(6-9))灰质后角V层、脊神经节(T_(6-9))和胸交感链中亦有标记神经元。结合观察结果,对胃的神经支配和外周神经标记的荧光染料选择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根据DmnX标记细胞的情况分析,表明胃体与幽门分别有迷走神经分支支配,部分神经纤维既有末梢分布于胃体,亦有末梢分布于幽门。支配胃体的神经纤维密度远较幽门部为大。根据胸交感链中存在标记神经元的情况,提出支配胃的节前交感纤维有部分是在交感链中换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体与幽门的神经 迷走神经背核 荧光双标记
下载PDF
SNAP94847经腹侧被盖区至迷走神经背侧运动核对焦虑大鼠胃黏膜损伤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颜君 郭菲菲 +7 位作者 张娜娜 李俊姝 姚守恒 任翔 王怡茹 马鑫奇 尚高昊 刘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78-987,共10页
目的:探究黑色素浓集激素(MCH)受体1(MCHR1)拮抗剂SNAP94847能否作用于腹侧被盖区至迷走神经背侧运动核(VTA-DMV)神经通路,进而参与调控大鼠应激性焦虑所致胃黏膜损伤及其潜在机制。方法:采用荧光金逆行追踪结合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V... 目的:探究黑色素浓集激素(MCH)受体1(MCHR1)拮抗剂SNAP94847能否作用于腹侧被盖区至迷走神经背侧运动核(VTA-DMV)神经通路,进而参与调控大鼠应激性焦虑所致胃黏膜损伤及其潜在机制。方法:采用荧光金逆行追踪结合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VTA-DMV的MCHR神经通路(n=10);采用单细胞外放电记录法检测大鼠VTA微量注射MCH或SNAP94847对多巴胺(DA)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n=30);1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生理盐水(NS)组、焦虑+NS组和焦虑+SNAP94847组,观察VTA微量注射SNAP94847后大鼠行为学变化、胃黏膜炎症损伤及相关炎症指标的变化(n=6);24只焦虑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损毁+NS组、假损毁+SNAP94847组、电损毁+NS组及电损毁+SNAP94847组,观察电损毁DMV后VTA微量注射SNAP94847对胃黏膜炎症损伤相关炎症指标的影响(n=6)。结果:逆行追踪结合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VTA可见部分MCHR和荧光金双重标记神经元;MCH可改变大鼠VTA内DA神经元放电活动,且对焦虑模型大鼠的影响更显著(P<0.05);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焦虑+SNAP94847组进入闭合臂次数和时间百分比显著增加(P<0.05);焦虑模型大鼠炎症标志物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显著降低(P<0.05),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显著升高(P<0.05),VTA微量注射SNAP94847可显著减轻焦虑模型大鼠胃黏膜炎症损伤(P<0.05);与假损毁+SNAP94847组相比,电损毁+SNAP94847组焦虑模型大鼠CAT活性和GSH-Px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MPO活性及MDA、TNF-α和IL-6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VTA-DMV的MCHR信号通路可能参与应激所致焦虑大鼠胃黏膜炎症损伤及焦虑样行为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侧被盖区 迷走神经背侧运动核 黑色素浓集激素受体 SNAP94847 焦虑
下载PDF
大鼠内吗啡肽2和μ阿片受体参与内脏感觉和运动调控的形态学证据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小莉 牛乐 +3 位作者 吕伯昌 张婷 高晓群 李云庆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3-238,共6页
目的:寻找内吗啡肽2(EM2)和μ阿片受体(MOR)在内脏感觉和运动调控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形态学证据。方法:(1)麦芽糖凝集素(WGA)示踪与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相结合的多重标记方法;(2)用稀盐酸刺激胃,制作内脏痛动物模型;(3)免疫荧光组织... 目的:寻找内吗啡肽2(EM2)和μ阿片受体(MOR)在内脏感觉和运动调控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形态学证据。方法:(1)麦芽糖凝集素(WGA)示踪与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相结合的多重标记方法;(2)用稀盐酸刺激胃,制作内脏痛动物模型;(3)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多重染色方法。结果:(1)将WGA注入大鼠胃壁,在结状神经节(NG)内可见WGA标记神经元和WGA/EM2/MOR三标神经元;在孤束核(NTS)可见WGA跨节标记的纤维和终末以及WGA/EM2/MOR三标纤维和终末;在迷走神经运动背核(DMV)可见WGA逆标神经元和WGA/MOR双标神经元及其与EM2阳性纤维或终末形成的紧密接触。(2)将稀盐酸注入胃后,NG和NTS神经元内的FOS表达明显增多;在NG内可见EM2/FOS双标神经元;在NTS内可见EM2阳性纤维和终末与SP受体/FOS双标神经元形成紧密接触。结论:EM2和MOR可能影响内脏感觉和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吗啡肽2 Μ阿片受体 内脏感觉 内脏运动 结状神经节 孤束核 迷走神经运动背核 大鼠
下载PDF
DVC微量注射VIP对大鼠GMBF放大和电针调整效应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永兴 许冠荪 +3 位作者 沈德凯 朱庆丰 刘涌 张道芹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38-40,共3页
目的 :采用中枢迷走神经背核复合体 (DVC)微量注射血管活性肠肽 (VIP) ,观察胃黏膜血流量 (GMBF)变化和电针对GMBF的调整作用。方法 :采用脑立体定位仪对大鼠中枢进行定位和注射 ,电针足三里穴 ,用氢气清除法测定GMBF ;放射免疫法测量... 目的 :采用中枢迷走神经背核复合体 (DVC)微量注射血管活性肠肽 (VIP) ,观察胃黏膜血流量 (GMBF)变化和电针对GMBF的调整作用。方法 :采用脑立体定位仪对大鼠中枢进行定位和注射 ,电针足三里穴 ,用氢气清除法测定GMBF ;放射免疫法测量外周血中VIP含量。结果 :DVC微量注射VIP后 ,血中VIP含量增加 (P <0 .0 1) ,GMBF明显增加 (P <0 .0 1)。电针 (EA)足三里穴加强了GMBF放大效应。结论 :DVC注射VIP对GMBF有放大效应 ,证实在神经 内分泌 免疫网络系统 (NEIS)中VIP是重要的神经肽 ,DVC是VIP作用的神经中枢特异性部位之一 ,电针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背核复合体 血管活性肠肽 胃黏膜血流量 电针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