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erpreting Dose-Response Relation for Exposure to Multiple Sound Impulses in the Framework of Immunity 被引量:5
1
作者 Hongyun Wang Wesley A. Burgei Hong Zhou 《Health》 2017年第13期1817-1842,共26页
Hearing loss is a common military health problem and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exposures to impulse noises from blast explosions and weapon firings. In a study based on test data of chinchillas and scaled to humans (Mi... Hearing loss is a common military health problem and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exposures to impulse noises from blast explosions and weapon firings. In a study based on test data of chinchillas and scaled to humans (Military Medicine, 181: 59-69), an empirical injury model was constructed for exposure to multiple sound impulses of equal intensity. Building upon the empirical injury model, we conduct a mathematical study of the hearing loss injury caused by multiple impulses of non-uniform intensities. We adopt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viewing individual sound exposures as separate injury causing events, and in that framework, we examine synergy for causing injury (fatigue) or negative synergy (immunity) or independence among a sequence of doses. Starting with the empirical logistic dose-response relation and the empirical dose combination rule, we show that for causing injury, a sequence of sound exposure events are not independent of each other. The phenomenological effect of a preceding event on the subsequent event is always immunity. We extend the empirical dose combination rule, which is applicable only in the case of homogeneous impulses of equal intensity, to accommodate the general case of multiple heterogeneous sound exposures with non-uniform intensities. In addition to studying and extending the empirical dose combination rule, we also explore the dose combination rule for the hypothetical case of independent events, and compare it with the empirical one. We measure the effect of immunity quantitatively using the immunity factor defined as the percentage of decrease in injury probability attributed to the sound exposure in the preceding event. Our main findings on the immunity factor are: 1) the immunity factor is primarily a function of the difference in SELA (A- weighted sound exposure level) between the two sound exposure events;it is virtually independent of the magnitude of the two SELA values as long as the difference is fixed;2) the immunity factor increases monotonically from 0 to 100% as the first dose is varied from being significantly below the second dose, to being moderately above the second dose. The extended dose-response formulation developed in this study provide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assessing the injury risk in realistic situ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sk of Significant Injury Logistic dose-response relation SELA (A-Weighted SOUND Exposure Level) Effective SELA for MULTIPLE Heterogeneous SOUND IMPULSES Fatigue and IMMUNITY
下载PDF
High prevalence of vitamin A deficiency in Crohn's disease patients according to serum retinol levels and the relative dose-response test 被引量:4
2
作者 Márcia Soares-Mota Tianny A Silva +6 位作者 Luanda M Gomes Marco AS Pinto Laura MC Mendon?a Maria Lúcia F Farias Tiago Nunes Andrea Ramalho Cyrla Zaltma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5年第5期1614-1620,共7页
AIM:To assess the vitamin A status of patients with Crohn's disease(CD) by evaluating serum retinol levels and the relative dose response(RDR) test(liver retinol stores).METHODS:Vitamin A nutritional status was me... AIM:To assess the vitamin A status of patients with Crohn's disease(CD) by evaluating serum retinol levels and the relative dose response(RDR) test(liver retinol stores).METHODS:Vitamin A nutritional status was measured by serum retinol obtained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d the RDR test for evaluation of the hepatic stores.Body composition was performed by densitometry by 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Vitamin A dietary intake was assessed from a semiquantitative food frequency questionnaire.RESULTS:This study included 38 CD patients and 33 controls.Low serum retinol concentrations were detected in 29% of CD patients vs 15% in controls(P < 0.005).The RDR test was positive in 37% of CD patients vs 12% in controls,which indicated inadequate hepatic vitamin A stores(P < 0.005).Individuals with hypovitaminosis A had lower BMI and body fat compared with those without this deficiency.There was no association between vitamin A deficiency and its dietary intake,ileal location,presence of disease activity and prior bowel resections.CONCLUSION:Patients with CD have higher prevalence of vitamin A deficiency,as assessed by two independent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hn's disease Vitamin A Serum retinol relative dose response test Body composition
下载PDF
Dose-Injury Relation as a Model for Uncertainty Propagation from Input Dose to Target Dose
3
作者 Hongyun Wang Wesley A. Burgei Hong Zhou 《American Journal of Operations Research》 2018年第5期360-385,共26页
We study a general framework for assessing the injury probability corresponding to an input dose quantity. In many applications, the true value of input dose may not be directly measurable. Instead, the input dose is ... We study a general framework for assessing the injury probability corresponding to an input dose quantity. In many applications, the true value of input dose may not be directly measurable. Instead, the input dose is estimated from measurable/controllable quantities via numerical simulations using assumed representative parameter values. We aim at developing a simple modeling framework for accommodating all uncertainties, including the discrepancy between the estimated input dose and the true input dose. We first interpret the widely used logistic dose-injury model as the result of dose propagation uncertainty from input dose to target dose at the active site for injury where the binary outcome is completely determined by the target dose. We specify the symmetric logistic dose-injury function using two shape parameters: the median injury dose and the 10 - 90 percentile width. We relate the two shape parameters of injury function to the mean and 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dose propagation uncertainty. We find 1) a larger total uncertainty will spread more the dose-response function, increasing the 10 - 90 percentile width and 2) a systematic over-estimate of the input dose will shift the injury probability toward the right along the estimated input dose. This framework provides a way of revising an established injury model for a particular test population to predict the injury model for a new population with different distributions of parameters that affect the dose propagation and dose estimation. In addition to modeling dose propagation uncertainty, we propose a new 3-parameter model to include the skewness of injury function. The proposed 3-parameter function form is based on shifted log-normal distribution of dose propagation uncertainty and is approximately invariant when other uncertainties are added. The proposed 3-parameter function form provides a framework for extending skewed injury model from a test population to a target population in ap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se INJURY relation dose Propagation Uncertainty MEDIAN INJURY dose 10 - 90 Percentile Width SKEWNESS Mapping INJURY MODEL from One Population to Another
下载PDF
身体活动与青少年代谢综合征风险的“剂量-效应”关系 被引量:13
4
作者 关尚一 朱为模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1-216,共6页
目的身体活动与健康之间的"剂量-效应"关系对于阐明减少疾病风险、增进健康所需要的最适身体活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合理的数学统计模型阐明客观性方法测量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量与青少年代谢综合征风险之间的"剂... 目的身体活动与健康之间的"剂量-效应"关系对于阐明减少疾病风险、增进健康所需要的最适身体活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合理的数学统计模型阐明客观性方法测量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量与青少年代谢综合征风险之间的"剂量-效应"关系。方法选取2003—2004,2005—2006两次美国健康营养调查中12~17岁的青少年801名,其中男430名,女371名,测量受试者的身高、体质量、腰围、血压、血糖、血脂以及膳食摄入情况等,并用Actigraph加速度计测定受试者连续7 d的体力活动水平,采用Fractional polynomial回归模型分析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与代谢综合征风险之间的关系,从而拟合出它们之间的"剂量-效应"关系曲线。结果青少年代谢综合征风险随着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的增加,曲线呈下降趋势。每天15 min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患代谢综合征的危险比是每天1 min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的0.68,而每天30 min、45 min和60 min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对应的危险比分别为0.45、0.34和0.23。结论中高强度身体活动量与青少年代谢综合征风险之间存在着"剂量-效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活动 代谢综合征 "剂量-效应"关系 青少年
下载PDF
尼可地尔超极化心脏停搏心肌保护剂量-效应关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志有 景华 +5 位作者 张石江 李德闽 李忠东 周建峰 顾卫东 高声甫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139-145,共7页
目的 :对不同浓度尼可地尔心肌麻痹液超极化心脏停搏心肌保护的剂量 -效应关系进行研究 ,选择最适心肌保护剂量。 方法 :实验分 6组 ,即对照组 (去极化心脏停搏组 )、5种不同浓度 (2 5、5 0、10 0、12 5和 15 0 μm ol/L)尼可地尔超极... 目的 :对不同浓度尼可地尔心肌麻痹液超极化心脏停搏心肌保护的剂量 -效应关系进行研究 ,选择最适心肌保护剂量。 方法 :实验分 6组 ,即对照组 (去极化心脏停搏组 )、5种不同浓度 (2 5、5 0、10 0、12 5和 15 0 μm ol/L)尼可地尔超极化心脏停搏组。 4℃心肌麻痹液 (40 ml/kg)诱停离体鼠心 ,每隔 30 min重复灌注心肌麻痹液 (2 0 m l/kg) ,(15± 1)℃心脏停搏 12 0 m in后再灌注 ,离体心工作 30 min。记录心脏机械停搏时间、再灌注后心脏复跳情况、心功能恢复 (左室发展压、主动脉流量及左室压力微分 )、冠状循环灌注平均流量、心肌丙二醛 (MDA )含量、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 结果 :尼可地尔心肌麻痹液心肌保护呈类似抛物线形的剂量 -效应关系。尼可地尔浓度为 10 0μmol/L时 ,L VDP的恢复率最佳 ,心肌保护效果最好。 结论 :尼可地尔超极化心脏停搏心肌保护的最适心肌保护剂量为 10 0μm ol/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可地尔 心肌保护 超极化心脏停搏 剂量-效应关系 治疗
下载PDF
间生态学说与针刺有效刺激量、补泻、时间及疗程 被引量:20
6
作者 龚彪 李长清 杨里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4-186,共3页
间生态学说清楚地阐述了刺激的变化过程,即均等相、反常相和抑制相,它能很清楚地说明有效刺激量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刺激的补泻与疗程的设定,即有效刺激量大为泻法,有效刺激量小为补法.在临床具体应用中,对于虚证、慢性病,针刺有效刺激强... 间生态学说清楚地阐述了刺激的变化过程,即均等相、反常相和抑制相,它能很清楚地说明有效刺激量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刺激的补泻与疗程的设定,即有效刺激量大为泻法,有效刺激量小为补法.在临床具体应用中,对于虚证、慢性病,针刺有效刺激强度宜小,留针宜20~30分钟;对于实证、急性病,针刺的有效刺激强度宜大,留针时间宜延长.在针刺治疗时,穴位应当分组轮流交替应用和设定疗程间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刺激量 疗程 学说 生态 补泻 刺激强度 具体应用 留针时间 针刺治疗 交替应用 慢性病 急性病 设定
下载PDF
不同灸法、灸量对家兔全血组胺含量的影响及其意义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京英 刘农虞 +1 位作者 杨兆民 张蕊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27-29,共3页
为了解不同灸法、灸量在灸法中的作用,本文观察了艾炷、艾条的强弱不同刺激对家兔全血组胺含量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强刺激艾条灸可使家兔全血组胺含量明显升高;而小艾炷灸可使家兔全血组胺含量明显降低;弱刺激艾条灸及大艾炷灸则... 为了解不同灸法、灸量在灸法中的作用,本文观察了艾炷、艾条的强弱不同刺激对家兔全血组胺含量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强刺激艾条灸可使家兔全血组胺含量明显升高;而小艾炷灸可使家兔全血组胺含量明显降低;弱刺激艾条灸及大艾炷灸则对家兔全血组胺含量变化的影响不大。提示,艾灸的不同方法、刺激量的强弱在灸法中起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胺 血液 灸法 剂量效应关系 针灸疗法
下载PDF
多因素量化参数电针对大鼠炎症痛镇痛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17
8
作者 蒯乐 杨华元 +1 位作者 蒋洁 陈颢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29-832,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大鼠炎症痛最适宜的电针参数方案。方法:将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12组,即正常空白对照组(空白组)、模型组、10个电针组,电针组分别为A1B1C1、A1B1C2、A1B2C1、A1B2C2、A2B1C1、A2B1C2、A2B2C1、A2B2C2(A12Hz,A2100Hz...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大鼠炎症痛最适宜的电针参数方案。方法:将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12组,即正常空白对照组(空白组)、模型组、10个电针组,电针组分别为A1B1C1、A1B1C2、A1B2C1、A1B2C2、A2B1C1、A2B1C2、A2B2C1、A2B2C2(A12Hz,A2100Hz;B1连续波,B2断续波;C10.1mA,C20.2mA)、A3B3C1(4/20Hz、疏密波、0.1mA)和A3B3C2(4/20Hz、疏密波、0.2mA)。电针组按实验条件分别选取电针参数,每天电针治疗1次,连续6d。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等方法比较不同频率、波型和电流强度电针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镇痛作用,以痛阈和炎症局部组织中β-内啡肽(β-EP)的含量为观察指标。结果:电针治疗提高痛阈的优化参数方案为:100Hz、0.1mA、断续波。电针升高局部组织β-EP含量,100Hz优于2Hz。4/20Hz、疏密波、0.1mA与100Hz、断续波、0.1mA电针对大鼠炎症痛镇痛作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治疗炎症痛时,最佳参数为100Hz、0.1mA、断续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针刺镇痛 炎症 剂量效应关系 针灸 大鼠 WISTAR
下载PDF
针刺提插和捻转手法运针频率在得气与非得气状态的差异 被引量:28
9
作者 丁光宏 沈雪勇 +5 位作者 戴建华 刘辉 王彩虹 魏建子 姚伟 李信安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679-681,共3页
目的 :通过实时定量检测手段和频谱分析方法得到了临床常用 6种针刺手法的运针主频率。方法 :采用笔者研制的临床针灸针体实时受力监测系统 ,分别检测了在人活体和新鲜猪肉上运用提插和捻转等 6种手法时针体的受力状况。结果 :在人体曲... 目的 :通过实时定量检测手段和频谱分析方法得到了临床常用 6种针刺手法的运针主频率。方法 :采用笔者研制的临床针灸针体实时受力监测系统 ,分别检测了在人活体和新鲜猪肉上运用提插和捻转等 6种手法时针体的受力状况。结果 :在人体曲池穴上运用这些基本针刺手法的主频率参数较为集中 ,范围为 0 6 0~ 1 80Hz ,平均值约为 1 2 0Hz。补法与泻法在主频率上有较大的差异。在人体上的主频率平均值约为 1 2 0Hz ,在猪肉上的仅为 0 5 0Hz左右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1 2 0Hz这个频率平均值 ,可以认为是一个有规律的得气指标和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插 捻转 得气 剂量效应关系 针灸
下载PDF
石学敏院士针刺手法量学的概念及核心 被引量:221
10
作者 卞金玲 张春红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87-289,共3页
介绍了石学敏院士率先提出的针刺手法量学理论,对捻转补泻手法确定了新定义和量化操作,即作用力的方向是决定补和泻的重要因素之一;捻转补泻与作用力的大小有直接关系;施行捻转补泻手法所持续时间的最佳参数为每个穴位操作1~3分钟;两... 介绍了石学敏院士率先提出的针刺手法量学理论,对捻转补泻手法确定了新定义和量化操作,即作用力的方向是决定补和泻的重要因素之一;捻转补泻与作用力的大小有直接关系;施行捻转补泻手法所持续时间的最佳参数为每个穴位操作1~3分钟;两次施术间隔时间的最佳参数为3~6小时等四大要素。使针刺疗法更具有规范性、可重复性、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学敏 针刺手法 剂量效应关系 捻转补泻手法
下载PDF
体力活动与青少年心血管代谢健康风险的“剂量—效应”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1
作者 关尚一 李良鸣 +3 位作者 廖八根 朱为模 卢健 邹亮畴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0-105,128,共7页
体力活动与健康的研究是制定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体育活动量的重要依据,目前有关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与青少年心血管代谢健康风险之间"剂量—效应"关系的研究已经成为当今体育科研的很重要课题之一。通过文献综述法,对儿童青... 体力活动与健康的研究是制定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体育活动量的重要依据,目前有关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与青少年心血管代谢健康风险之间"剂量—效应"关系的研究已经成为当今体育科研的很重要课题之一。通过文献综述法,对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与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等心血管代谢健康风险之间"剂量—效应"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量、体力活动强度、体力活动频率与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等心血管代谢健康风险之间存在"剂量-效应"关系,但研究证据还存在着许多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力活动 代谢综合征 “剂量-效应”关系 青少年
下载PDF
不同灸质、灸量对动物血中5-羟色胺、组织胺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12
作者 刘农虞 张京英 +3 位作者 张蕊 杨兆民 卞慧敏 姜天真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29-30,共2页
对健康家兔、利血平化类似"脾阳虚"大鼠采用不同灸质、灸量刺激"足三里"穴后,观察血中5-羟色胺、组织胺含量的变化。结果:各种灸刺激对健康家兔血中5-羟色胺、组织胺含量无明显影响(P>0.05),而对"脾阳虚"大鼠血中... 对健康家兔、利血平化类似"脾阳虚"大鼠采用不同灸质、灸量刺激"足三里"穴后,观察血中5-羟色胺、组织胺含量的变化。结果:各种灸刺激对健康家兔血中5-羟色胺、组织胺含量无明显影响(P>0.05),而对"脾阳虚"大鼠血中5-羟色胺、组织胺含量有明显调节作用,其调节功能的强弱又与灸质、灸量有关。提示:灸效的产生除腧穴特性外,与机体功能状态、灸质、灸量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素 血液 组胺 灸法 剂量效应关系
下载PDF
剂量反应关系Meta分析在Stata软件中的实现 被引量:19
13
作者 罗美玲 林希建 +6 位作者 刘如春 刘浩 陈田木 胡强 陈水连 王冕 周权 《循证医学》 CSCD 2014年第3期182-187,共6页
目的介绍在Stata软件中实现剂量反应关系的Meta分析。方法在Stata软件中,应用实例数据进行Meta分析。利用glst程序包进行剂量反应的Meta分析,并绘制非线性(和)或线性剂量反应曲线。结果应用Stata软件可以实现线性和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M... 目的介绍在Stata软件中实现剂量反应关系的Meta分析。方法在Stata软件中,应用实例数据进行Meta分析。利用glst程序包进行剂量反应的Meta分析,并绘制非线性(和)或线性剂量反应曲线。结果应用Stata软件可以实现线性和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Meta分析,分析结果显示饮酒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且存在线性的剂量反应关系。结论 Stata软件可以实现剂量反应关系的Meta分析,且功能强大,实用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剂量反应关系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STATA软件
下载PDF
“水沟”穴最佳刺激参数的筛选研究 被引量:33
14
作者 樊小农 王舒 +7 位作者 李雅洁 刘健 钱宇斐 张亚男 魏媛媛 张雪 武慧群 石学敏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913-917,共5页
目的:了解针刺参数对针效的影响,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中水沟穴最佳刺激参数。方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以针刺频率的慢、中、快(1、2、3次/秒)和针刺时间的短、中、长(5 s、60 s、180 s)的两因素三水平针刺参... 目的:了解针刺参数对针效的影响,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中水沟穴最佳刺激参数。方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以针刺频率的慢、中、快(1、2、3次/秒)和针刺时间的短、中、长(5 s、60 s、180 s)的两因素三水平针刺参数搭配组合9种针刺方法刺激"水沟"穴,以脑血流量为效应指标,通过正交试验、析因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综合分析不同针刺手法作用于"水沟"穴对MCAO大鼠脑血流量的影响。结果:针刺效应受针刺频率、时间以及它们两者的交互作用影响,其中,针刺时间影响作用最大。尽可能长时间地应用最快频率针刺,可取得最佳针刺效应。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中"水沟"穴的操作是快频率、足够长时间的针刺(雀啄手法以眼球湿润为度),可取得最佳效应。此法是"水沟"穴最佳刺激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剂量效应关系 针灸 醒脑开窍 水沟 大鼠 Wistar 脑缺血
下载PDF
电针不同穴位、频率对胃粘膜保护作用的观察 被引量:11
15
作者 于天源 张露芬 +5 位作者 孙承琳 唐丽亭 刘春梅 马惠芳 孙丽萍 任秀君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667-669,共3页
目的 :研究电针的不同频率作用于不同穴位时 ,在保护胃粘膜效应上的差别。方法 :利用正交实验设计安排实验并进行统计。结果和结论 :同一穴位对于不同的指标 (LI、SOD、MDA)有不同的调整作用 ,不同的刺激量对于各指标的调整结果亦不相... 目的 :研究电针的不同频率作用于不同穴位时 ,在保护胃粘膜效应上的差别。方法 :利用正交实验设计安排实验并进行统计。结果和结论 :同一穴位对于不同的指标 (LI、SOD、MDA)有不同的调整作用 ,不同的刺激量对于各指标的调整结果亦不相同 ,“足三里”在保护胃粘膜方面的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剂量效应关系 胃粘膜 电针 足三里穴 穴位电流疗法
下载PDF
罗哌卡因3mg加入舒芬太尼鞘内注射对分娩镇痛量效反应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徐子锋 韩光炜 +2 位作者 沈浩 李士通 马正良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05-407,共3页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3 mg加入舒芬太尼鞘内注射对舒芬太尼分娩镇痛量效反应关系的影响。方法50名单胎、初产妇,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罗哌卡因3 mg联合舒芬太尼鞘内注射,B组仅予舒芬太尼鞘内注射。采用Dixo...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3 mg加入舒芬太尼鞘内注射对舒芬太尼分娩镇痛量效反应关系的影响。方法50名单胎、初产妇,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罗哌卡因3 mg联合舒芬太尼鞘内注射,B组仅予舒芬太尼鞘内注射。采用Dixon and massey序贯法求出两组舒芬太尼分娩镇痛的半数有效剂量(ED_(50))及95%可信区间(95%CI),记录两组用药后的运动阻滞情况、不良反应及新生儿出生后1、5 min时Apgar评分。结果A组舒芬太尼ED_(50)为2.4μg,95%CI为1.5~3.4;B组舒芬太尼ED_(50)为3.3μg,95%CI为2.2~4.5。两组产妇的运动阻滞情况、不良反应及新生儿出生后1、5 min的Apgar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罗哌卡因3 mg联合舒芬太尼鞘内注射用于分娩镇痛可减少舒芬太尼的用量,并且对产妇运动阻滞的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鞘内注射 分娩镇痛 量效反应关系
下载PDF
不同电针刺激频率对脑卒中患者脑血流灌注和脑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6
17
作者 欧阳钢 贾少微 +2 位作者 王凡 石宇 高宙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76-778,共3页
目的:寻找治疗脑卒中的适宜电针刺激频率。方法:47例脑卒中患者电针头皮运动区,根据其频率分为2Hz、2/15Hz、100Hz组,应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观察3组患者电针前和电针中脑血流灌注和脑功能的变化。结果:三种不同的电针刺激... 目的:寻找治疗脑卒中的适宜电针刺激频率。方法:47例脑卒中患者电针头皮运动区,根据其频率分为2Hz、2/15Hz、100Hz组,应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观察3组患者电针前和电针中脑血流灌注和脑功能的变化。结果:三种不同的电针刺激频率均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局部脑血流灌注和脑细胞功能活动,2/15Hz和100Hz组较2Hz组为强。结论:在刺激强度固定的条件下,2/15Hz、100Hz的刺激频率治疗脑卒中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剂量效应关系 针灸 脑血管意外/针灸疗法 血液灌注/针灸效应 脑/针灸效应
下载PDF
针刺与运动疗法不同干预次序组合对卒中偏瘫患者即时SEP波幅的影响 被引量:16
18
作者 黄冬娥 吴强 +3 位作者 林忠荣 林栋 申芳芳 刘建忠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69-872,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疗法间干预次序组合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将卒中偏瘫康复期患者分为先电针患侧曲池合谷、后Bobath握手上举运动组,先Bobath握手上举运动、后电针患侧曲池合谷组,记录并比较患侧半球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变化情况。结果:①单... 目的:观察不同疗法间干预次序组合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将卒中偏瘫康复期患者分为先电针患侧曲池合谷、后Bobath握手上举运动组,先Bobath握手上举运动、后电针患侧曲池合谷组,记录并比较患侧半球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变化情况。结果:①单纯电针或运动都能提升患侧SEP波幅,与针刺或运动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而且二者之间的升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②先针刺后运动组或先运动后针刺组不仅与治疗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且这两组间的波幅差值也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在脑卒中患者的恢复期,电针及运动疗法均可即刻改善患侧SEP,但电针及运动疗法二者不同干预次序的组合对患侧SEP的影响不同,以先针刺后运动组合对脑卒中患者脑功能改善更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治疗 诱发电位/针灸效应 运动疗法 剂量效应关系 针灸
下载PDF
从手法歧义看补泻手法的实质 被引量:14
19
作者 吴强 靳瑞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9-131,共3页
从补泻手法的歧义、矛盾及临床实际应用看出 ,补泻手法虽然是调节刺激量值的手段之一 ,但与补泻效应无对应关系。古人对手法的误解并已将手法神化 ,使后人的研究不能摆脱强调具体招式 ,这是补泻手法研究多年来无重大进展的根本原因。补... 从补泻手法的歧义、矛盾及临床实际应用看出 ,补泻手法虽然是调节刺激量值的手段之一 ,但与补泻效应无对应关系。古人对手法的误解并已将手法神化 ,使后人的研究不能摆脱强调具体招式 ,这是补泻手法研究多年来无重大进展的根本原因。补泻效应的产生是医者的刺激量值与患者的感应量值相匹配的结果。医者的刺激量值段是相对固定的 ,所以应将注意力集中到探寻患者的感应量值上 ,并建立患者个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补泻 针灸剂量效应关系 针刺感应 补泻手法 捻转补泻 平补平泻
下载PDF
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慢性炎症痛的适宜参数探讨之二:不同强度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2
20
作者 刘红香 刘承 +1 位作者 罗非 韩济生 《中国针灸》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1-114,共4页
通过比较观察不同强度的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对慢性单发性关节炎症痛的疗效,借以寻找较适宜的TENS治疗强度。结果:刺激强度可影响多次TENS治疗慢性痛的效果。在每周1次和每周2次治疗的安排下,对3种刺激强度的疗效进行比较,发现:多次TEN... 通过比较观察不同强度的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对慢性单发性关节炎症痛的疗效,借以寻找较适宜的TENS治疗强度。结果:刺激强度可影响多次TENS治疗慢性痛的效果。在每周1次和每周2次治疗的安排下,对3种刺激强度的疗效进行比较,发现:多次TENS治疗慢性炎症痛时,较弱刺激的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 针灸疗法 疼痛 剂量效应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