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4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mobilization of Penicillin G Acylase on Calcined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
1
作者 Evans D.G.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24-329,共6页
A hydrotalcite-like Mg 2+ /Al 3+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LDH) material was prepared by means of a modified coprecipitation method involving a rapid mixing step followed by a separate aging process. LDH calci... A hydrotalcite-like Mg 2+ /Al 3+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LDH) material was prepared by means of a modified coprecipitation method involving a rapid mixing step followed by a separate aging process. LDH calcined at 500 ℃, denoted as CLDH, was characterized by XRD, IR and BET surface area measurements. CLDH has a poor crystalline MgO-like structure with a high surface area and porosity. CLDH was used as a support for the immobilization of penicillin G acylase(PGA). The effect of varying the immobilization conditions, such as pH, contact time and the ratio of enzyme to support, on the activity of the immobilized enzyme in the hydrolysis of penicillin G has been studi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activity of the immobilized enzyme decreased slightly with decreasing pH and reached a maximum after a contact time of 24 h. The activity of the immobilized enzyme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the ratio of enzyme to support. It was found that the adsorption of PGA inhibited the expected reaction of CLDH with an aqueous medium to regenerate a LDH phase. Its original activity(36%) after 15 cycles of reuse of the immobilized enzyme was retained, but no further loss in the activity was obser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mobilized enzyme Penicillin G acylase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 CALCINATION
下载PDF
Preparation and evaluation of enzyme encapsulated hydrogels(single gels and double network gels) and enzyme immobilized magnetic beads
2
作者 闵俊哲 秋本真友子 +2 位作者 李翠苓 加藤大 豊岡利正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2011年第3期226-234,共9页
In the present research,enzyme encapsulated hydrogels(single gels and double network gels)and enzyme immobilized magnetic beads,which allow high-throughput screening,were fabricated and evaluated in terms of the pre... In the present research,enzyme encapsulated hydrogels(single gels and double network gels)and enzyme immobilized magnetic beads,which allow high-throughput screening,were fabricated and evaluated in terms of the preservation,precision, and repeatability of enzyme activity.The fabricated gels and magnetic beads were analyzed in a 96-well microassay plate.Trypsin was successfully encapsulated in both types of gels and immobilized to the magnetic beads.However,pepsin,either encapsulated in the gels or immobilized to the magnetic beads,could not react with its substrates.The adaptability to various enzymes (e.g.,trypsin,β-glucuronidase,and CYP1A1)in the single gels and magnetic beads was superior to that in double network gels.However,the soak out of the enzymes was observed in the single gels.The double network gels could encapsulate trypsin,whereas the fabrication of the other enzymes(e.g.β-glucuronidase,CYP1A1,and pepsin)failed because of the inactivation of the enzymes by acryl amide and ammonium peroxodisulfate,which are the components of the gel formulation. The enzyme reaction in the magnetic beads exhibited the highest efficiency among the three fabrication methods.Furthermore, the stability of the enzymes immobilized to the magnetic beads was better than that fabricated by the other methods,and the activities of trypsin andβ-glucuronidase did not decline for up to one week.In addition,in the magnetic beads,the activities of trypsin andβ-glucuronidase can be well repeated.Hence,although the adaptability of the double network gels to various enzymes is currently limited,the efficiency of the enzyme encapsulation can be improved by optimizing the formulation of acryl amide g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mobilized enzyme Encapsulated enzyme Single gel double network gel Magnetic bead Trypsin β-Glucuronidase CYP1A1
原文传递
Breeding of Brassica napus Cultivar Zhongshuang9 with High-Resistance to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and Dynamics of Its Important Defense Enzyme Activity 被引量:5
3
作者 WANG Han-zhong, LIU Gui-hua, ZHENG Yuan-ben, WANG Xin-fa and YANG Qing(Institute of Oil Crops Research ,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 Wuhan 430062 , P. R. China)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1192-1197,共6页
Zhongshuang9, a new semi-winter Brassica napus variety with high resistance to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and lodging, high-yield, double-low quality and extensive adaptability, was bred by multiple crossing and microsp... Zhongshuang9, a new semi-winter Brassica napus variety with high resistance to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and lodging, high-yield, double-low quality and extensive adaptability, was bred by multiple crossing and microspore culture technique. It was registered and released in China in 2002. In regional trial of Hubei Province in China, Zhongshuang9 yielded 2 482. 2 kg ha-1 averagely in 2000 - 2002, 15. 33%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variety Zhongyou821. Erucic acid, glucosinolates and oil contents of Zhongshuang9 were 0.23%, 22.69 μmol g-1(in meal)and 42%, respectively. In field assessment of resistance to S. Sclerotiorum , the disease incidence and disease index of Zhongshuang9 averaged 13.31 % and 6.47,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Zhongyou821 by 28% and 36%, respectively. After inoculation of detached leaves with mycelia, the lesion size of Zhongshuang9 was 4. 709 cm2,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mid-resistant variety Zhongyou821(5. 933 cm2). The stem lesion length of Zhongshuang9 after match-stick inoculation was 1.275 cm,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Zhongyou821(1.943 cm). The possible mechanism of resistance to S. sclerotiorum was studied through comparing the activities of 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PAL), exo-chitinase, β-1, 3-glucanase, peroxidase(POD)and polyphenoloxidase(PPO)in Zhongshuang9 with those in other resistant, mid-resistant and susceptible cultiv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ssica napus Zhongshuang9 Resistance to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double-LOW Defense enzyme DYNAMICS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优化双酶同步酶解的全豌豆乳的稳定性及营养特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肖丹虹 李萍 +6 位作者 邓媛元 刘光 赵志浩 王佳佳 钟立煌 廖娜 张名位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5-246,共12页
豌豆作为一种大宗豆类,具有营养价值高及低致敏性等特点,但全豌豆乳体系易絮凝失稳,限制其在食品中的应用。本文以脱皮豌豆为原料,采用高压均质耦合生物酶解(中温α-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处理,通过离心沉淀率等指标,以及Box-Behnken设计优... 豌豆作为一种大宗豆类,具有营养价值高及低致敏性等特点,但全豌豆乳体系易絮凝失稳,限制其在食品中的应用。本文以脱皮豌豆为原料,采用高压均质耦合生物酶解(中温α-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处理,通过离心沉淀率等指标,以及Box-Behnken设计优化酶解工艺条件,揭示最优工艺下全豌豆乳的稳定性和营养特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过滤、单一酶解、双酶分步酶解等方法,中温α-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双酶同步酶解制备的全豌豆乳稳定性更优,最佳的酶解工艺参数为:中温α-淀粉酶:纤维素酶为4.5:5.5(酶活力比,U/g淀粉),添加总量为12 U/g,酶解时间为65 min,该条件下制得的全豌豆乳的离心沉淀率最低(27.70%),在不经过滤和不添加稳定剂的情况下,贮藏60 d内无明显的沉淀分层。与传统单体营养素复配工艺得到的豌豆乳相比,该优化工艺下制得的全豌豆乳稳定性显著提高,淀粉的消化程度降低了12.74%,蛋白质的消化程度提高了16.41%。研究结果为浓浆类的植物乳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豌豆乳 响应面法 双酶同步酶解 稳定性 消化特性
下载PDF
不同酶解路线大米蛋白肽的制备、表征及抗氧化活性
5
作者 李铃东 陈军 +4 位作者 邓利珍 耿勤 李俶 刘成梅 戴涛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0-19,共10页
为探究双酶不同酶解路线制得大米蛋白肽的性质差异,研究采用胰蛋白酶(A)和碱性蛋白酶(B)按不同酶解路线对大米蛋白进行酶解,制备了5种大米蛋白肽(A^(1)B^(1)、A^(1)B^(2)、A^(2)B^(1)、A^(1*)B^(2)、A^(2)B^(1*)),对其水解度、基本成分... 为探究双酶不同酶解路线制得大米蛋白肽的性质差异,研究采用胰蛋白酶(A)和碱性蛋白酶(B)按不同酶解路线对大米蛋白进行酶解,制备了5种大米蛋白肽(A^(1)B^(1)、A^(1)B^(2)、A^(2)B^(1)、A^(1*)B^(2)、A^(2)B^(1*)),对其水解度、基本成分、氨基酸组成、微观结构、二级结构、分子量分布、风味和体外抗氧化活性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2)B^(1)组的蛋白含量最高达到90.69%,肽含量高达72.73%;各路线的水解度大于17.60%,水解较为完全;微观结构均由不规则块状变为球体状,A1B2组和A^(1*)B^(2)组球体壁较厚,A^(2)B^(1)组和A^(2)B^(1*)组球体壁较薄,A^(1)B^(1)组为球体碎片;各路线的必需氨基酸含量比大米蛋白低,A1B2组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二级结构以多种构象并存,各路线二级结构均以β-转角为主,占二级结构的44.62%~47.18%;各路线酶解产物多为低分子量的多肽,分子量低于5 k Da的多肽占92.09%~93.71%;A1B2样品鲜味最强,涩味最弱,A^(2)B^(1)样品咸味和苦味最弱;相比于A^(1)B^(1)组、A1B2组和A^(1*)B^(2)组,A^(2)B^(1)组和A^(2)B^(1*)组的抗氧化活性更强。通过对双酶不同酶解路线大米蛋白肽的性质研究,综合基本成分、肽含量、氨基酸组成、风味和抗氧化活性评价,A^(2)B^(1)组的品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蛋白肽 双酶 不同酶解路线 表征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人C-反应蛋白磁微粒化学发光酶免疫测定法的建立
6
作者 罗梦洁 肖铎 +5 位作者 曾璇 谭楚帆 徐叶 钟志宏 刘如石 郑姣 《生命科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135-142,151,共9页
人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炎症以及各种相关疾病如病毒感染、心血管疾病等诊断、治疗和预后的临床检测指标。为了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CRP定量免疫测定方法,将表达纯化的重组CRP作为抗原免疫小鼠,获得了5株稳定分泌抗体... 人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炎症以及各种相关疾病如病毒感染、心血管疾病等诊断、治疗和预后的临床检测指标。为了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CRP定量免疫测定方法,将表达纯化的重组CRP作为抗原免疫小鼠,获得了5株稳定分泌抗体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double antibody sandwich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DAS-ELISA)初步鉴定筛选的抗人CRP单克隆抗体,并分别选择mAb 9D6和mAb 9G4作为捕获抗体与检测抗体,建立用于人CRP检测的化学发光酶免疫测定法(chemiluminescence enzyme immunoassay,CLEIA),最后通过测定分析临床血清CRP样本,评价CLEIA的性能。结果显示,基于9D6/9G4-AP单克隆抗体对的CLEIA测定范围为0.1767~500μg/L(可扩展至100 mg/L);所建立的CLEIA与医院采用的免疫散射比浊法(R^(2):0.9496,P<0.0001)表现出良好的相关性,且Bland-Altman分析中96.36%(106/110)的点在95%一致性界限范围内显示两种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果初步表明,建立的分析方法在临床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CRP) 单克隆抗体(mAb) 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DAS-ELISA) 化学发光酶免疫测定法(CLEIA)
下载PDF
“双免”模式下不同播种密度对寒地水稻秧苗素质及酶活性的影响
7
作者 张家智 赵羽涵 +5 位作者 杨晓贺 姚亮亮 张茂明 邱磊 王自杰 丁俊杰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1-6,共6页
为有效缓解当前寒地水稻生产成本高、用工难、生产效率低等问题,促进节本增效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垦粳8号为供试品种,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播种量设4个水平处理(B_(1)、B_(2)、B_(3)和B_(4)干种子量分别为100,200,250和300 g·盘... 为有效缓解当前寒地水稻生产成本高、用工难、生产效率低等问题,促进节本增效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垦粳8号为供试品种,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播种量设4个水平处理(B_(1)、B_(2)、B_(3)和B_(4)干种子量分别为100,200,250和300 g·盘^(-1)),常规处理(CK,100 g·盘^(-1)),研究“双免”技术下不同播种密度对水稻出苗率、秧苗素质、α-淀粉酶活性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免”模式下,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水稻苗期出苗率、成苗率、胚乳残留量,B_(3)处理较CK处理出苗率、成苗率和胚乳残留量2年平均增加10.77%、13.16%和46.19%;但随着播种量的增加,秧苗的茎基宽、根数、第一叶耳间距以及地上部干物质量均呈降低趋势。“双免”模式下水稻苗期α-淀粉酶活性破胸期-立针期极显著高于常规对照,1.1叶期-2.1叶期极显著低于常规对照;随着播种密度的升高α-淀粉酶活性(立针期-2.1叶期)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且随着种子的萌发生长α-淀粉酶活性呈逐渐降低趋势。水稻苗期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双免”模式均低于常规对照,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趋势一致,均随着播种密度的升高呈逐渐降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双免”模式 播种密度 秧苗素质 酶活性
下载PDF
清华简中的几个双声符字
8
作者 刘洪涛 卢义乐 《出土文献》 CSSCI 2024年第3期60-72,170,171,共15页
文章考释清华简中的几个双声符字。一是《成人》17号简“”字,“■”“主”皆声,简文“窃义■”应读为“窃义抇庸”;上文之“道■”当读为“道拖阊曳”。二是《乃命二》10号简“”字,“去”“于”皆声,简文“盍不善”应读为“弆盖不善... 文章考释清华简中的几个双声符字。一是《成人》17号简“”字,“■”“主”皆声,简文“窃义■”应读为“窃义抇庸”;上文之“道■”当读为“道拖阊曳”。二是《乃命二》10号简“”字,“去”“于”皆声,简文“盍不善”应读为“弆盖不善”。三是《五纪》89、91号简“”字,“十”“惪”皆声,简文用作“十”;《汤在啻门》“惪以光之”当读为“十以广之”。四是《成人》26号简“”字,“”旁是一个双声符字,所从“矛”“夢”皆声,“矛”或是“柔”之省,“夢”或是“夒”之讹,简文“秀一时”应读为“抽柔一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双声符字
下载PDF
基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反应液葡萄糖含量预测
9
作者 庄殿铮 薛飞 关学铭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160-166,共7页
目的建立皮尔逊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PCC)和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 term memory,LSTM)神经网络的反应液葡萄糖含量预测模型用以实时预测葡萄糖酸锌生产过程中反应液葡萄糖含量。方法通过葡萄糖酸锌制备实验,结合PC... 目的建立皮尔逊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PCC)和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 term memory,LSTM)神经网络的反应液葡萄糖含量预测模型用以实时预测葡萄糖酸锌生产过程中反应液葡萄糖含量。方法通过葡萄糖酸锌制备实验,结合PCC理论确定对反应液葡萄糖含量有较大影响的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数据采集并将其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变量,采集反应液葡萄糖含量数据并进行处理,将其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出变量,进而建立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和LSTM神经网络的反应液葡萄糖含量预测模型。结果通过100次模型迭代训练,对照BP反应液葡萄糖含量预测模型可以看出LSTM反应液葡萄糖含量预测模型在测试集的误差约为0.45%,误差较小,准确度较高。结论基于LSTM反应液葡萄糖含量预测模型显著提高了预测精度,相比现有检测方法更加智能高效,能够有效辅助生产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酶法 葡萄糖酸锌 反应液葡萄糖含量 皮尔逊相关系数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下载PDF
手性中间体(R)-4-氰基-3-羟基丁酸乙酯制备工艺改进
10
作者 徐斌 柴多武 洪治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6期39-41,共3页
开发了一种绿色环保的阿托伐他汀手性中间体(R)-4-氰基-3-羟基丁酸乙酯的制备工艺。该工艺采用双固定化酶法合成,以4-氯乙酰乙酯为起始原料,先用ADH酶还原生成(S)-(-)-4-氯-3-羟基丁酸乙酯,然后在脱卤酶的催化下与氰化钠反应制得(R)-4-... 开发了一种绿色环保的阿托伐他汀手性中间体(R)-4-氰基-3-羟基丁酸乙酯的制备工艺。该工艺采用双固定化酶法合成,以4-氯乙酰乙酯为起始原料,先用ADH酶还原生成(S)-(-)-4-氯-3-羟基丁酸乙酯,然后在脱卤酶的催化下与氰化钠反应制得(R)-4-氰基-3-羟基丁酸乙酯。该制备工艺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原子经济性高,其总收率可达到8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手性中间体 (R)-4-氰基-3-羟基丁酸乙酯 双固定化酶法合成 脱卤酶
下载PDF
麦棉两熟复合根系群体对棉花根际非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31
11
作者 孟亚利 王立国 +5 位作者 周治国 陈兵林 王瑛 张立桢 卞海云 张思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04-910,共7页
在麦棉两熟双高产条件下,设置麦棉自然根系(根系和肥水均可相互通过)、麦棉纱网隔根(肥水可相互通过,根系不能相互通过)和麦棉塑膜隔根(根系和肥水均不能相互通过)3种套种复合根系群体,研究麦棉两熟复合根系对棉花根际和非根际土壤酶活... 在麦棉两熟双高产条件下,设置麦棉自然根系(根系和肥水均可相互通过)、麦棉纱网隔根(肥水可相互通过,根系不能相互通过)和麦棉塑膜隔根(根系和肥水均不能相互通过)3种套种复合根系群体,研究麦棉两熟复合根系对棉花根际和非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麦棉共生期,与麦棉塑膜隔根相比,麦棉自然根系和纱网隔根复合群体中棉花根际非根际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蛋白酶的活性均有所提高,其中以麦棉纱网隔根处理的土壤酶活性最高。同时,麦棉自然根系复合群体中棉花根际非根际土壤的养分含量降低,纱网隔根处理减缓了小麦根系对棉花根系营养的竞争,同时又可能是小麦根系分泌物的作用使其养分含量最高。到棉花盛蕾期,小麦已收获,麦棉复合群体根际和非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状况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其中以麦棉自然根系复合群体的改善程度最大,其土壤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达到最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超过塑膜隔根,但仍低于纱网隔根。麦棉套作地下部不仅存在小麦对棉花营养竞争的不利一面,同时还存在小麦根系促进棉花根际非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提高的有利一面,且此效应将持续影响套作棉花一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棉两熟 棉花 根际土壤 非根际土壤 酶活性 土壤养分 复合根系群体
下载PDF
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1
12
作者 闫慧荣 曹永昌 +2 位作者 谢伟 和文祥 田霄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77-184,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玉米秸秆还田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秸秆还田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采自陕西杨凌农田的土娄土为供试土样,采用室内模拟恒温培养方法,研究玉米秸秆不同还田量(0,6,12,18,24g/kg)处理下,影响碳、氮循环及微生... 【目的】研究不同玉米秸秆还田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秸秆还田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采自陕西杨凌农田的土娄土为供试土样,采用室内模拟恒温培养方法,研究玉米秸秆不同还田量(0,6,12,18,24g/kg)处理下,影响碳、氮循环及微生物活性的主要土壤酶类(蔗糖酶、纤维素酶、脲酶、脱氢酶和荧光素二乙酸酯(FDA)水解酶)活性在不同培养时间(1,4,7,15,30,60d)的变化规律,并引入"倍增剂量"的概念评价酶活性的变化幅度。【结果】玉米秸秆还田后5种土壤酶活性均增强,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土壤蔗糖酶和纤维素酶活性总体呈减少趋势;脲酶和FDA水解酶酶活性总体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土壤脱氢酶活性培养初期较低,随着培养时间延长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至培养60d时明显降低。拟合结果显示,5种土壤酶活性与玉米秸秆还田量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酶活性的倍增剂量在不同培养时间下的变化有所差异。5种土壤酶中,以土壤FDA水解酶活性对玉米秸秆腐解过程最为敏感;当玉米秸秆还田量为10g/kg时土壤总体酶活性较高。同时,玉米秸秆还田后,5种土壤酶活性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其变化是密切相关的。【结论】玉米秸秆还田对5种土壤酶活性均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从土壤总体酶活性角度得到当地玉米秸秆还田的最佳用量是10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土壤酶 FDA水解酶 玉米 倍增剂量
下载PDF
酶法由罗非鱼加工废弃物制取调味料的研究 被引量:36
13
作者 吴燕燕 李来好 +4 位作者 岑剑伟 周婉君 杨贤庆 陈胜军 刁石强 《南方水产》 2006年第1期49-53,共5页
为了解决大量的罗非鱼加工废弃物的出路,采用酶技术将罗非鱼加工废弃物进行酶解,制备营养型高档调味料。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以菠萝酶和Flavourzyme混合水解,其最适条件为:固液比1∶1,自然pH,50℃下,菠萝酶(酶活力6·8万U·g-1... 为了解决大量的罗非鱼加工废弃物的出路,采用酶技术将罗非鱼加工废弃物进行酶解,制备营养型高档调味料。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以菠萝酶和Flavourzyme混合水解,其最适条件为:固液比1∶1,自然pH,50℃下,菠萝酶(酶活力6·8万U·g-1)加入量为2250U·g-1,水解3h,再加入Flavourzyme(酶活力0·37万U·g-1),加入量为750U·g-1水解2h,水解度达到80%。将酶解液30%与淀粉6·5%,黄原胶0·2%、老抽酱油8%等辅料相调配,制成风味独特,高附加值的新型营养调味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加工废弃物 双酶水解 调味料
下载PDF
抗菌核病双低油菜新品种中双9号选育及其重要防御酶活性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34
14
作者 王汉中 刘贵华 +2 位作者 郑元本 王新发 杨庆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3-28,共6页
中双 9号是采用复合杂交和小孢子培养技术选育的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 ,具有高抗菌核病、高抗倒伏、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品质优良、适应性广等优点。 2 0 0 2年油菜中双 9号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 2 0 0 0~ 2 0 0 ... 中双 9号是采用复合杂交和小孢子培养技术选育的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 ,具有高抗菌核病、高抗倒伏、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品质优良、适应性广等优点。 2 0 0 2年油菜中双 9号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 2 0 0 0~ 2 0 0 2年湖北省区域试验中该品种平均单产 2 4 82 .2kg·ha-1,比对照中油 82 1增产 15 .33%。中双 9号种子芥酸含量 0 .2 3% ,商品籽硫甙含量 2 2 .6 9μmol·g-1(饼 ) ,含油量 4 2 %。经大田自然侵染鉴定 ,中双 9号平均菌核病发病率为 13.31% ,比对照中油 82 1降低 2 8% ,病情指数为 6 .4 7,降低 36 %。经离体叶菌丝接种鉴定 ,中双 9号病斑面积仅为 4 .70 9cm2 ,显著小于中抗品种中油 82 1(5 .933cm2 ) ;经牙签接种鉴定 ,中双 9号病斑扩展长度仅为1.2 75cm ,极显著小于中抗品种中油 82 1(1.94 3cm)。还研究了不同抗性油菜品种在接种菌核病菌丝后植株体内苯丙氨酸解氨酶、几丁质酶、β 1,3 葡聚糖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变化规律 ,探讨了中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核病 双低油菜 新品种 中双9号 选育 酶活性 变化规律
下载PDF
冬季作物种植对双季稻根系酶活性及形态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6
15
作者 于天一 逄焕成 +6 位作者 任天志 李玉义 唐海明 杨光立 肖小平 汤文光 陈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7894-7904,共11页
基于湖南长沙7a定位试验,以冬闲为对照,研究了冬种马铃薯、紫云英及油菜为前茬作物对早、晚稻根系酶活性、形态指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冬闲相比,冬种作物后早、晚稻根系丙二醛(MDA)含量增加,但其根系的活性氧清除能力更强(SOD、... 基于湖南长沙7a定位试验,以冬闲为对照,研究了冬种马铃薯、紫云英及油菜为前茬作物对早、晚稻根系酶活性、形态指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冬闲相比,冬种作物后早、晚稻根系丙二醛(MDA)含量增加,但其根系的活性氧清除能力更强(SOD、POD和CAT活性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膜脂过氧化作用带来的伤害;冬种不同作物对早晚稻根系形态的影响表现不一。冬种马铃薯和紫云英处理在早稻生育后期的根系优势明显,并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晚稻根系生长,双季稻总产量较对照分别增加6.29%和7.76%,而冬种油菜抑制了晚稻根系生长,导致晚稻产量及双季稻总产分别降低6.31%和1.96%;相关性分析表明,灌浆期较高的根长、根数、根体积和根表面积是冬种作物改善双季稻产量的主要原因。综合来看,冬种马铃薯和紫云英对于促进双季稻根系生长,提高稻谷产量具有重要作用,而冬种油菜则不利于提高双季稻的稻谷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作物 双季稻 根系酶活性 根系形态 产量
下载PDF
罗非鱼下脚料双酶法提取呈味物质的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志翔 杨青 +2 位作者 官庭辉 李丹 万端极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8-21,共4页
研究了胰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复合蛋白酶对罗非鱼下脚料的水解条件;并且研究了复合蛋白酶-风味酶双酶法的水解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蛋白酶的最佳水解条件为:加酶量为3%,pH值为7.5,时间为2 h,温度为50℃;在最佳水解条件下,复合蛋白... 研究了胰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复合蛋白酶对罗非鱼下脚料的水解条件;并且研究了复合蛋白酶-风味酶双酶法的水解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蛋白酶的最佳水解条件为:加酶量为3%,pH值为7.5,时间为2 h,温度为50℃;在最佳水解条件下,复合蛋白酶水解罗非鱼下脚料所得的水解液的水解度最高。风味酶的二次酶解的最佳水解条件是:加酶量为1%,pH值为7,时间为1 h,温度为50℃,此条件下的双酶解的水解度可以达到2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酶量 PH值 双酶 温度 时间
下载PDF
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检测法测定蓖麻毒素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杨运云 牟德海 +2 位作者 童朝阳 穆唏惠 郝兰群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39-442,共4页
建立了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蓖麻毒素的方法。优化了最佳蓖麻毒素多克隆抗体包被浓度和包被方法、蓖麻毒素单克隆抗体工作浓度、酶标记二抗体工作浓度和显色时间等实验条件。方法的线性范围在1.2-10.0μg/L之间,线性回归方程y=0.05x... 建立了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蓖麻毒素的方法。优化了最佳蓖麻毒素多克隆抗体包被浓度和包被方法、蓖麻毒素单克隆抗体工作浓度、酶标记二抗体工作浓度和显色时间等实验条件。方法的线性范围在1.2-10.0μg/L之间,线性回归方程y=0.05x+0.42,相关系数为0.9962,检出限为0.2μg/L。将该方法用于检测实际水样蓖麻毒素加标样品,回收率为91.7%-104.0%;检测实际土壤加标样品,回收率为83.3%-98.0%;检测奶粉加标样品,回收率为83.3%~94.0%;检测实际血液加标样品,回收率为75.0%-8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毒素 酶联免疫 双抗体夹心
下载PDF
酶法制备大豆肽的相对分子量分布及降压作用研究 被引量:21
18
作者 王升光 于帅 +6 位作者 孟凡刚 李秉润 宋晓光 刘国飞 王广录 代龙 高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6-51,共6页
目的:为了研究双酶复合酶解大豆分离蛋白制备大豆肽的相对分子量分布及活性片段对实验性高血压大鼠的降压效果。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优选,采取正交实验优化复合酶的酶解工艺,以酶解液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率为指标优选最佳工艺;... 目的:为了研究双酶复合酶解大豆分离蛋白制备大豆肽的相对分子量分布及活性片段对实验性高血压大鼠的降压效果。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优选,采取正交实验优化复合酶的酶解工艺,以酶解液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率为指标优选最佳工艺;通过超滤、纳滤后得到最佳分子量片段,应用左硝基精氨酸(L-NNA)诱导大鼠高血压模型,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活性片段进行实验。结果:双酶复合酶解的最佳条件为:在料液比为1∶20 g/m L的情况下,酶解温度50℃,酶底比3.0%,酶解p H7.0条件下先用菠萝蛋白酶酶解2 h后,再以酶底比4.0%加入胰蛋白酶,控制温度为40℃、酶解p H为8.0条件下酶解4 h,大豆分离蛋白的水解度35.31%。经过高效液相对酶解液的相对分子量分布得出,大豆分离蛋白原液含有的蛋白质及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主要区间在5000~1.0×10~5Da,在双酶复合酶解下,酶解液的蛋白质及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主要区间均在500~4000 Da;通过超滤得出最佳活性片段为1000~3000 Da,药理实验表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各组血压均有降低,且大豆肽剂量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大豆肽高剂量组和卡托普利组相当。结论:双酶复合酶解制备的大豆肽相对分子量较小,活性片段对高血压大鼠模型降压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双酶复合酶解 大豆肽 降压
下载PDF
套作棉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养分的变化 被引量:40
19
作者 孟亚利 王立国 +5 位作者 周治国 王瑛 张立桢 卞海云 张思平 陈兵林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076-2080,共5页
在棉麦两熟双高产条件下研究了棉花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套作棉土壤脲酶、蔗糖酶、蛋白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生育进程的变化趋势与单作棉表现一致,但整个生育期套作棉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各种酶活性均明显高... 在棉麦两熟双高产条件下研究了棉花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套作棉土壤脲酶、蔗糖酶、蛋白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生育进程的变化趋势与单作棉表现一致,但整个生育期套作棉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各种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单作棉.套作棉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在麦棉共生期低于单作棉或差异较小,而在麦收后则显著高于单作棉.套作棉土壤养分含量随生育进程的变化趋势与单作棉大体相同,但一些养分的吸收高峰晚于单作棉.无论套作棉还是单作棉,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养分含量高于非根际.土壤各养分含量与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蛋白酶活性呈显著(P=0.05,n=32)或极显著(P=0.01,n=32)相关,与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相关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棉两熟 棉花 根际和非根际 土壤酶活性 土壤养分含量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及金属酶基因检测 被引量:16
20
作者 李艳华 刘文恩 +3 位作者 简子娟 谷秀梅 李虹玲 李艳明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抗菌药物敏感性及金属酶流行情况,以期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收集2010年11月—2011年4月临床分离非重复铜绿假单胞菌200株,所有菌株均经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与药敏试验分析系统进行鉴定... 目的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抗菌药物敏感性及金属酶流行情况,以期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收集2010年11月—2011年4月临床分离非重复铜绿假单胞菌200株,所有菌株均经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与药敏试验分析系统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双纸片协同试验作为金属酶表型初筛试验,初筛阳性菌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IMP、VIM、SPM和NDM4种金属酶基因型以及Ⅰ类整合酶基因。结果 200株铜绿假单胞菌分离自ICU患者55株,占27.5%。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美罗培南耐药率最低(8.5%),对庆大霉素耐药率最高(38.5%)。6株铜绿假单胞菌金属酶初筛试验阳性,检出率3.0%,经基因检测发现IMP型阳性菌株2株(2株均产IMP-1菌株),未检出VIM、SPM及NDM型金属酶,且这6株铜绿假单胞菌Ⅰ类整合酶基因均为阳性。结论该院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较低,主要金属酶基因型为IMP-1。铜绿假单胞菌耐药仍较严重,但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金属酶基因 亚胺培南 双纸片协同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