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adhesively-bonded surface of tapered double cantilever specimen made of aluminum foam affected with shear force
1
作者 孙洪鹏 CHO Jae-u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2期4521-4527,共7页
Aluminum foam is widely used in diverse areas to minimize the weight and maximize the absorption of shock energy in lightweight structures and various bio-materials.It presents a number of advantages,such as low densi... Aluminum foam is widely used in diverse areas to minimize the weight and maximize the absorption of shock energy in lightweight structures and various bio-materials.It presents a number of advantages,such as low density,incombustibility,non-rigidity,excellent energy absorptivity,sound absorptivity and low heat conductivity.The aluminum foam with an air cell structure was placed under the TDCB Mode II tensile load by using Landmark equipment manufactured by MTS to examine the shear failure behavior.The angle of the tapered adhesively-bonded surfaces of specimens was designated as a variable,and three models were developed with the inclined angles differing from one another at 6°,8° and 10°.The specimens with the inclined angles of 6°,8° and 10° have the maximum reaction forces of 168 N,194 N when the forced displacements are 6,5 and 4.2 mm respectively.There are three specimens with the inclined angles of 10°,8° and 6° in the order of maximum reaction force.As the analysis result,the maximum equivalent stresses of 0.813 MPa and 0.895 MPa happened when the forced displacements of 6 mm and 5 mm proceeded at the models of 6° and 8°,respectively.A simulation was carried out on the basis of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the experimental design.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 and the simulation analysis are shown not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significantly.Thus,only a simulation could be confirmed to be performed in substitution of an experiment,which is costly and time-consuming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shearing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made of aluminum foam with artificial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HESIVE DISPLACEMENT force reaction shearing fracture characteristic tapered double cantilever beam(Tdcb)
下载PDF
一种双简支―悬臂梁反共振隔振器设计分析与试验
2
作者 张赣波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0-277,共8页
[目的]为探究三元件型反共振隔振器的实现形式,提出一种由一根悬臂端含质量块的双简支-悬臂梁与一根双支撑梁所组成的机械装置(BAVI)。[方法]首先,分析双简支-悬臂梁的动态特性,推导其阻抗方程;然后,根据驱动点阻抗函数综合其低阶模型... [目的]为探究三元件型反共振隔振器的实现形式,提出一种由一根悬臂端含质量块的双简支-悬臂梁与一根双支撑梁所组成的机械装置(BAVI)。[方法]首先,分析双简支-悬臂梁的动态特性,推导其阻抗方程;然后,根据驱动点阻抗函数综合其低阶模型是单惯容与单弹簧二元件的串联结构,并解析低阶模型的等效参数;最后,通过装置试件设计与试验,验证其反共振特性和理论方法有效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装置刚度特性及不同阻尼形式的效果。[结果]结果表明,当跨度比共振隔振器结构,具有“高静低动”刚度特性;在双简支-悬臂梁上采取阻尼措施后,可实现隔振区传递率以最大速率衰减的同时抑制共振峰的效果。[结论]所提机械装置证明了三元件型反共振隔振器的可实现性,提供了一种简易可行的工程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简支-悬臂梁 三元件型反共振隔振器 “高静低动”刚度 窄带吸振 宽带隔振
下载PDF
谐振式耦合悬臂梁力传感器设计与检测性能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发光 杨威 +3 位作者 李东发 刘晨 刘汉彪 李磊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0-198,共9页
谐振式力传感器的检测性能取决于谐振敏感元件的几何尺寸、结构形式和传感机制,目前,单纯依靠减小尺寸提高检测性能的方法已经处于瓶颈期。为了研究发展新型谐振式力传感器,协调非线性振动与谐振结构检测性能之间的矛盾,从而探索灵敏度... 谐振式力传感器的检测性能取决于谐振敏感元件的几何尺寸、结构形式和传感机制,目前,单纯依靠减小尺寸提高检测性能的方法已经处于瓶颈期。为了研究发展新型谐振式力传感器,协调非线性振动与谐振结构检测性能之间的矛盾,从而探索灵敏度更高的传感机制,提高其检测性能,提出了一种压电驱动的谐振式磁耦合悬臂梁力传感器。首先,对磁耦合悬臂梁的结构进行了设计和理论建模,通过理论分析了外界压力对磁耦合悬臂梁结构振动特性的影响,随着压力增大,磁耦合悬臂梁之间的距离减小,谐振频率增大。其次,实验验证了分岔跳跃动力学行为的优点,相比单根谐振梁共振时的最大振幅提高了2.8倍,然后研究了基于分岔跳跃特性和基于倍频响应的两种压力检测方案,分别利用分岔跳跃时的临界频率与模态耦合时高阶响应频率实现了压力检测,并对灵敏度和线性度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分岔跳跃特性的检测方案振幅变化明显,是基于倍频特性检测方案的5倍左右,易于检测,克服了非线性因素带来的不良影响;基于倍频响应的检测方案输出灵敏度高,是基于分岔跳跃检测方案的4倍左右,信噪比大,为设计不同检测原理的谐振式力传感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耦合悬臂梁 压电驱动 模态耦合 分岔跳跃 倍频响应 压力检测
下载PDF
大跨度钢桁梁桥中跨双悬臂施工稳定性研究
4
作者 王盛慧颖 《山西建筑》 2024年第20期161-164,169,共5页
大跨度钢桁架以其材料利用率高、自重轻、跨越能力强等优势被广泛应用在桥梁施工技术中。文章依托夏深铁路某特大桥双悬臂对称施工项目,详细介绍了主桥中跨钢桁架双悬臂架设的总体布置方案和施工方法,通过Midas Civil有限元软件对中跨... 大跨度钢桁架以其材料利用率高、自重轻、跨越能力强等优势被广泛应用在桥梁施工技术中。文章依托夏深铁路某特大桥双悬臂对称施工项目,详细介绍了主桥中跨钢桁架双悬臂架设的总体布置方案和施工方法,通过Midas Civil有限元软件对中跨双悬臂对称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了最不利荷载下钢桁架的应力、支座反力和节点受力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施工中应采用墩旁托架和临时杆件固定钢梁,注意杆件安装后的吊机迁移、不平衡荷载控制和挠度监测,以确保施工安全。在横向和纵向风荷载作用下,主梁结构应力分布存在明显差异,最大应力出现在上弦杆和下弦杆的特定位置。此外,临时杆和墩旁托架的内力分布表明,无论横向或纵向风载,内力极值总出现在外侧结构处,需要对其进行加固处理。研究结果为大跨度连续钢桁桥主梁悬臂施工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钢桁梁 双悬臂 稳定性 内力分析
下载PDF
复合材料圆柱壳体的层间断裂韧性分析
5
作者 贾力伟 李武胜 《科技资讯》 2024年第12期81-83,共3页
针对复合材料圆筒的层间性能分析,通过双悬臂梁试验(Double Cantilever Beam,DCB),得到了复合材料I型层间开裂与载荷对应关系,并根据GIC计算公式得到了材料I型断裂韧性。通过三点弯试验(EndNotched Flexure,ENF),计算了材料II型断裂韧... 针对复合材料圆筒的层间性能分析,通过双悬臂梁试验(Double Cantilever Beam,DCB),得到了复合材料I型层间开裂与载荷对应关系,并根据GIC计算公式得到了材料I型断裂韧性。通过三点弯试验(EndNotched Flexure,ENF),计算了材料II型断裂韧性。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将I型断裂韧性、II型断裂韧性代入材料本构模型参数,对该结构层间性能设计与评估提出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层间强度 断裂韧性 双悬臂梁试验 三点弯曲试验
下载PDF
一种高灵敏度在线式MEMS微波功率传感器 被引量:2
6
作者 金叶 王德波 《微电子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4-309,共6页
为了改善在线式MEMS微波功率传感器的灵敏度特性,设计了一种新型双悬臂梁结构的MEMS微波功率传感器。该结构将测试电极和锚区设计在中心信号线的两侧。建立了双悬臂梁集总电路等效模型,研究了双悬臂梁结构的微波功率传感器的微波特性。... 为了改善在线式MEMS微波功率传感器的灵敏度特性,设计了一种新型双悬臂梁结构的MEMS微波功率传感器。该结构将测试电极和锚区设计在中心信号线的两侧。建立了双悬臂梁集总电路等效模型,研究了双悬臂梁结构的微波功率传感器的微波特性。构建了枢纽式双悬臂梁静力学模型,研究并分析了新型悬臂梁结构的过载功率与灵敏度。结果表明,相比于测试电极和锚区位于信号线同侧的传统单悬臂梁结构,新型双悬臂梁结构的灵敏度提升了6~8倍。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电容式微波功率传感器检测灵敏度较低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功率传感器 电容式 双悬臂梁结构 灵敏度 MEMS
下载PDF
基于数字图像相关的粘接界面内聚力模型参数反演识别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弘凡 李达 +2 位作者 夏焕雄 刘检华 敖晓辉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14-19,共6页
胶接装配具有结构简单、质量小、尺寸小、工艺性好等优点,但脱胶破坏等界面失效形式的出现对胶接结构的使用提出了挑战。内聚力模型可以有效表征粘接界面的损伤失效过程,其参数的准确获取对粘接结构的可靠性分析和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文... 胶接装配具有结构简单、质量小、尺寸小、工艺性好等优点,但脱胶破坏等界面失效形式的出现对胶接结构的使用提出了挑战。内聚力模型可以有效表征粘接界面的损伤失效过程,其参数的准确获取对粘接结构的可靠性分析和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有限元模拟计算和智能优化算法相结合的内聚力模型参数反演识别方法。首先,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获取双悬臂梁试件在拉伸断裂过程中的粘接区域位移场;其次,基于双线性内聚力模型,建立双悬臂梁试件拉伸断裂的有限元模型,并仿真获得双悬臂梁试件粘接界面开裂过程的位移场信息;最后,采用人工鱼群优化算法迭代试算双线性内聚力模型参数,直至有限元仿真的位移场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获取的位移场之间的误差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聚力模型 数字图像相关 参数反演 人工鱼群算法 双悬臂梁试验
下载PDF
环境介质及充氢时间对40CrNi2Si2MoVA钢应力腐蚀行为的影响
8
作者 程法嵩 康会峰 +3 位作者 田文明 陈芳芳 李忠磊 李艳霞 《失效分析与预防》 2023年第2期112-118,共7页
采用双悬臂(DCB)试样和恒载荷拉伸应力腐蚀试验,研究环境介质及充氢时间对40CrNi2Si2MoVA超高强度钢应力腐蚀行为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40CrNi2Si2MoVA钢DCB试样在不同溶液介质中产生的应力腐蚀裂纹易在预制裂纹尖端出现分叉,且在生长... 采用双悬臂(DCB)试样和恒载荷拉伸应力腐蚀试验,研究环境介质及充氢时间对40CrNi2Si2MoVA超高强度钢应力腐蚀行为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40CrNi2Si2MoVA钢DCB试样在不同溶液介质中产生的应力腐蚀裂纹易在预制裂纹尖端出现分叉,且在生长过程中与预制裂纹轴线方向的夹角不断增大,最后趋近垂直于预制裂纹;Cl−比SO_(4)^(2−)对40CrNi2Si2MoVA钢应力腐蚀的影响更大,能更加明显地加速裂纹的萌生扩展;随充氢时间的增加,40CrNi2Si2MoVA钢断裂时间缩短,材料的塑性降低、脆性增加,断裂逐渐由韧性断裂转变为脆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强度钢 应力腐蚀 双悬臂试样 恒载荷 氢脆
下载PDF
双激励压电悬臂梁的力电响应分析
9
作者 高铭阳 刘文光 +3 位作者 吴兴意 方孟翔 陈红霞 冯逸亭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1-57,共7页
压电能量收集器因其结构简单、能量密度高、不受电磁干扰、能够在较低的频率收集振动能等优点,在机械、电子和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针对提高压电振动能量收集器发电效率的动力学设计,旨在研究双激励环境下压电悬臂梁的力... 压电能量收集器因其结构简单、能量密度高、不受电磁干扰、能够在较低的频率收集振动能等优点,在机械、电子和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针对提高压电振动能量收集器发电效率的动力学设计,旨在研究双激励环境下压电悬臂梁的力电响应特性。根据Euler-Bernoulli梁理论、压电材料本构关系以及克希霍夫定律,建立双激励压电悬臂梁的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应用Galerkin法与模态叠加原理推导压电悬臂梁的力电响应表达式,建立根部应变与输出电压的关系模型。测试不同参数下单/双激励压电悬臂梁的力电响应特性,验证理论推导的合理性。最后,分析相位对双激励下压电悬臂梁输出电压的影响。结果表明:压电悬臂梁在双激励下的应变幅频响应变化规律与电压响应规律基本吻合;双激励下压电悬臂梁的力电响应曲线均呈现先增大,在接近共振频率达到极值时减小的变化趋势;激励幅值的增大导致压电悬臂梁的刚度和共振频率降低,试验测得的压电悬臂梁最大频率降为1.5 Hz;调节2种激励信号的相位,会影响输出电压响应,而且在一个周期内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悬臂梁 力电响应 双激励 能量收集
下载PDF
AN ANALYTICAL MODEL OF THE CANTILEVER BEAM SUBJECTED TO OBLIQUE IMPACT
10
作者 余同希 《Science China Mathematics》 SCIE 1991年第2期191-200,共10页
Oblique impact of projectiles onto structures is of importance in engineering. As thefirst step i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is problem, an analytical model is proposed in thispaper for a rigid-linear hardening ca... Oblique impact of projectiles onto structures is of importance in engineering. As thefirst step i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is problem, an analytical model is proposed in thispaper for a rigid-linear hardening cantilever beam subjected to oblique impact of a rigidprojectile at its tip. This is a "double-hinge model" combining Parkes’ model and Tailor’smodel; and its response is governed by a system of non-linear algebraical equations. Examplesare given to show the travelling of both hinges and the response history of the velocity atthe ti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LIQUE impact cantilever beam rigid-linear HARDENING double-kinge model.
原文传递
双悬臂梁光纤Bragg光栅应力传感器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钦朋 乔学光 +2 位作者 贾振安 王向宇 李婷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645-1647,共3页
报道了一种新颖的光纤Bragg光栅应力传感器.理论分析和实验证明了这种传感器Brrag光栅中心波长随应力变化的线性工作区.将光纤Bragg光栅贴于双悬梁的梁端面,在双悬梁的自由端部施加载荷,对光纤Bragg光栅的应力响应特性测试.当所加载荷为... 报道了一种新颖的光纤Bragg光栅应力传感器.理论分析和实验证明了这种传感器Brrag光栅中心波长随应力变化的线性工作区.将光纤Bragg光栅贴于双悬梁的梁端面,在双悬梁的自由端部施加载荷,对光纤Bragg光栅的应力响应特性测试.当所加载荷为300 g时,光纤Bragg光栅中心波长变化了0 .156 nm.从实验上获得了-0 .05 nm/N的应力响应灵敏度.该结构具有应力增敏作用,且应力响应的线性、重复性和迟滞性较好.应力响应灵敏度随着梁的大小以及材料的力学参量的改变而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 BRAGG光栅 双悬梁 应力传感
下载PDF
平纹编织C/SiC复合材料层间断裂行为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刘定 童小燕 +1 位作者 程起有 姚磊江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7-101,共5页
通过双悬臂梁和端部切口弯曲试验分别对平纹编织C/SiC复合材料的Ⅰ型(张开型)和Ⅱ型(滑开型)层间断裂行为进行试验研究,得到该材料以临界能量释放率GⅠC和GⅡC表征的层间断裂韧度值。试验后利用光学显微镜对两组试验的试样断口进行显微... 通过双悬臂梁和端部切口弯曲试验分别对平纹编织C/SiC复合材料的Ⅰ型(张开型)和Ⅱ型(滑开型)层间断裂行为进行试验研究,得到该材料以临界能量释放率GⅠC和GⅡC表征的层间断裂韧度值。试验后利用光学显微镜对两组试验的试样断口进行显微观察,以分析其破坏机理。结果表明:Ⅰ型层间断裂韧度值GⅠC和Ⅱ型层间断裂韧度值GⅡC分别为(737.2±57)J/m2和(1 082.7±90)J/m2;Ⅰ型开裂为层间SiC基体沿初始裂纹方向的断裂破坏;Ⅱ型开裂与Ⅰ型开裂相似,但裂纹上下表面包裹碳纤维束的SiC基体发生脱落,并且出现碳纤维束中部分碳纤维剪切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纹编织 C/SIC 断裂韧度 双悬臂梁 端部切口弯曲
下载PDF
材料阻尼测试方法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温金鹏 杨智春 +2 位作者 李斌 孙浩 姚千斌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2008年第3期220-224,共5页
采用基础激励下的共振驻留法,研究了用双悬臂梁试件测试材料阻尼的原理方法和实施途径,通过数值仿真计算分析了双悬臂梁试件两臂的不平衡程度对阻尼测试精度的影响,提出了用双悬臂梁试件测试材料阻尼时提高测试精度的方法。
关键词 材料阻尼 双悬臂梁 共振驻留 数值仿真
下载PDF
双三角形结构的光纤光栅压力和温度双参量传感器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锦龙 余重秀 +1 位作者 王葵如 李成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70-774,共5页
为解决压力和温度同时测量时的交叉敏感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三角形悬臂梁结构的光纤光栅压力、温度双参量测量传感器.在外界压力作用下,光纤布喇格光栅反射谱分裂成双峰结构,悬臂梁的应变调制传感光纤光栅双峰间距,温度变化转变成反射... 为解决压力和温度同时测量时的交叉敏感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三角形悬臂梁结构的光纤光栅压力、温度双参量测量传感器.在外界压力作用下,光纤布喇格光栅反射谱分裂成双峰结构,悬臂梁的应变调制传感光纤光栅双峰间距,温度变化转变成反射谱整体的移动.实验结果表明该结构可实现单光栅双参量测量,且具有良好的线性和可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栅 双三角形 双峰结构 传感器
下载PDF
温度-荷载作用下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泡沫夹层结构Ⅰ型断裂韧性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浩 王璐 +3 位作者 刘伟庆 霍瑞丽 马亚利 方园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3-99,共7页
以玻璃纤维增加塑料(GFRP)-泡沫夹层结构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采用拉伸试验确定聚氨酯泡沫芯材料的拉伸性能;经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DSC)测试GFRP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通过双悬臂梁(DCB)试验研究,测试不同温度(30、50、70和90℃... 以玻璃纤维增加塑料(GFRP)-泡沫夹层结构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采用拉伸试验确定聚氨酯泡沫芯材料的拉伸性能;经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DSC)测试GFRP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通过双悬臂梁(DCB)试验研究,测试不同温度(30、50、70和90℃)条件下,夹层结构的I型裂纹扩展形态和界面应变能释放率,分析温度对GFRP-泡沫夹层结构界面数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GFRP树脂的玻璃化温度为90℃;温度对聚氨酯泡沫的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影响较小;随着温度的升高,GFRP-泡沫夹层结构的荷载呈下降趋势,界面应变能释放率的峰值越来越大。运用能量释放率断裂准则判别裂纹扩展符合理论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层结构 双悬臂梁 Ⅰ型 拉伸模量 应变能释放率
下载PDF
Z-pins几何分布对其增强复合材料双悬臂梁Ⅰ型层间韧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孙先念 刘书田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60-166,共7页
复合材料Z-pinning增强技术通过在层合板内嵌入体分比小于5%的Z-pins,能大幅度提高层合板的层间断裂韧性,减少因低能量冲击所产生的分层损伤。本文作者基于细观力学模型,构造了相应的Z-pin单元;结合梁单元,建立了用于分析含Z-pins的双... 复合材料Z-pinning增强技术通过在层合板内嵌入体分比小于5%的Z-pins,能大幅度提高层合板的层间断裂韧性,减少因低能量冲击所产生的分层损伤。本文作者基于细观力学模型,构造了相应的Z-pin单元;结合梁单元,建立了用于分析含Z-pins的双悬臂梁(Double cantilever beam,DCB)的有限元模型;在分层裂纹面上引入接触单元以防止分析过程中2个分层子梁在分层前缘处的相互嵌入。通过数值算例分析了Z-pins对层间韧性增强效果的影响及其原因。数值计算结果表明,Z-pins的几何分布对其增强层间韧性的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pinning 复合材料 双悬臂梁 层间韧性
下载PDF
7020铝合金应力腐蚀开裂特征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荣 陈冰川 李光福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88-690,693,共4页
采用断裂力学双悬臂梁(DCB)试样,对高强度7020铝合金的应力腐蚀开裂(SCC)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020铝合金在含Cl-的水溶液中对SCC敏感,板料的Z-X和Z-Y方向有SCC裂纹萌生,裂纹开始萌生的时间较长,扩展速度较慢;温度升高后,裂纹扩展... 采用断裂力学双悬臂梁(DCB)试样,对高强度7020铝合金的应力腐蚀开裂(SCC)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020铝合金在含Cl-的水溶液中对SCC敏感,板料的Z-X和Z-Y方向有SCC裂纹萌生,裂纹开始萌生的时间较长,扩展速度较慢;温度升高后,裂纹扩展速度明显加快。SCC裂纹的特征为水平扩展,表面有呈台阶式不连续扩展和群集现象,开裂面为沿晶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20铝合金 双悬臂梁(dcb)试样 沿晶扩展 应力腐蚀开裂(SCC)
下载PDF
基于双悬臂梁结构的应变测量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王建华 敬大德 曹少飞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89-592,595,共5页
在研究各种工程结构实际受力状态时,必须测量构件上关键部位的应变值,常用的方法是采用应变片,但其测量值受环境温度和湿度影响较大。本文分析了双悬臂梁结构的工作特性,从理论上证明了这种结构用于制作应变测量传感器的可行性与优点,... 在研究各种工程结构实际受力状态时,必须测量构件上关键部位的应变值,常用的方法是采用应变片,但其测量值受环境温度和湿度影响较大。本文分析了双悬臂梁结构的工作特性,从理论上证明了这种结构用于制作应变测量传感器的可行性与优点,研制出了基于双悬臂梁结构的应变测量传感器,给出了标定试验和混凝土棱柱体试件对比试验结果。实测数据表明,该应变传感器输出数据线性关系好,最大线性误差0.25%;测量数据重复性好,最大误差0.28%。该传感器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物构件的应变测量,也可用于大型金属构件的应变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悬臂梁 混凝土构件 应变测量
下载PDF
缝合层合板的Ⅰ型层间断裂韧性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瑞 王广峰 +1 位作者 郭兴峰 张梅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123-1128,共6页
通过缝合的方法改善织物增强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层间断裂韧性.采用双悬臂梁(DCB)试验测试和研究了缝合层合板的层间断裂韧性与断裂行为.为了评价缝合工艺参数(缝合密度)对层间断裂韧性的影响,用改进的插入型夹具在实测不同缝合工艺层合板... 通过缝合的方法改善织物增强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层间断裂韧性.采用双悬臂梁(DCB)试验测试和研究了缝合层合板的层间断裂韧性与断裂行为.为了评价缝合工艺参数(缝合密度)对层间断裂韧性的影响,用改进的插入型夹具在实测不同缝合工艺层合板的Ⅰ型层间断裂韧性值(GIC)的基础上,分析和阐明了缝合工艺参数(缝合密度)与GIC间的关系;以提高层合板的平均层间断裂韧性值为目标,以拉伸和弯曲强度为约束条件优化了缝合工艺;采用摄影显微镜对分层断裂面进行了观察,分析和考察了缝合对其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进的插入型夹具可方便地完成缝合层合板的Ⅰ型层间断裂韧性测试;缝合后裂纹不连续扩展,缝合密度对裂纹扩展行为有较大影响;随着缝合密度的增大,层间断裂韧性值增大,但拉伸和弯曲强度降低,缝合密度存在最佳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层合板 缝合工艺参数 双悬臂梁(dcb)试验 Ⅰ型层间断裂韧性
下载PDF
一种六维加速度传感器的测量属性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孙治博 刘晋浩 于春战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67-473,共7页
本文研究的六维加速度传感器为并联机构,旨在用于低频作业装备下的小量程加速度测量。为了能够准确地获取传感器的测量属性,采用并联机构的守恒转换的方法求解传感器的刚度矩阵,通过对传感器的简化建立系统的无阻尼自由振动模型,获得传... 本文研究的六维加速度传感器为并联机构,旨在用于低频作业装备下的小量程加速度测量。为了能够准确地获取传感器的测量属性,采用并联机构的守恒转换的方法求解传感器的刚度矩阵,通过对传感器的简化建立系统的无阻尼自由振动模型,获得传感器固有频率求解的理论表达式,对双悬臂梁弹性元件进行分析,计算获得悬臂梁弯曲应力与上平台加速度加载的关系曲线,利用有限元分析仿真确定传感器的测量范围,经过实验验证,证明该传感器在16 Hz,x轴方向0-10 m/s2的加载状态下传感器测量电压与加速度加载量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传感器的线加速度精度为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维加速度传感器 并联机构 双悬臂弹性梁 固有频率 弯曲应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