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reeding dominant genic male sterility restorer line of Brassica napus L.
1
作者 Junying Zhang Jianxia Jiang +6 位作者 Liyong Yang Meiyan Jiang Yanli Li Weirong Wang Chaocai Sun Jifeng Zhu Xirong Zhou 《Oil Crop Science》 2020年第2期90-95,共6页
To facilate breeding process of Brassica napus,a microspore culture and molecular marker-assisted screening combined system were proposed in this research.At early flowering stage,F1 offspring of hybridized combinatio... To facilate breeding process of Brassica napus,a microspore culture and molecular marker-assisted screening combined system were proposed in this research.At early flowering stage,F1 offspring of hybridized combination HY15 A×HF06 was used as donor for microspore culture to analyze effects of colchicine concentration on embryogenic and diploid rates of microspore.Treatment with 50 mg/L colchicine resulted in embryogenic rate of3.56 embryos/bud,which was substantially higher than control(0.78 embryos/bud).A total of 1,387 embryos and 862 single plants were obtained after induction culture.Ploidy detection was performed for the regenerated plants by flow cytometry.Diploid rates of microspores treated with 50 mg/L and 70 mg/L colchicine were 17.2%and 21.0%respectively,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10.5%).Totally 108 single plants that doubled successfully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screened using molecular marker BE10.Approximately 54 of108 plants generated a 305 bp amplification product,whereas the other 54 plants showed a 398 bp band,thereby satisfying 1:1 separation ratio(x0.052=0.0093).These coincided with field identification results.Findings of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homozygous breeding material could be obtained by microspore culture in a short time,thereby remarkably accelerate bree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ssica napus L. MICROSPORES double haploid Restorer line COLCHICINE
下载PDF
高效生物诱导玉米单倍体及其加倍方法研究初报 被引量:72
2
作者 文科 黎亮 +1 位作者 刘玉强 陈绍江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7-20,共4页
利用中国农业大学选育的高油型孤雌生殖单倍体诱导系(CAUHOI)对提高玉米单倍体诱导率和加倍率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单倍体诱导试验表明,花丝长短和授粉时间对单倍体诱导率有重要影响:延迟授粉(长花丝≥8 cm)的平均单倍体诱导率为3.86%,约... 利用中国农业大学选育的高油型孤雌生殖单倍体诱导系(CAUHOI)对提高玉米单倍体诱导率和加倍率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单倍体诱导试验表明,花丝长短和授粉时间对单倍体诱导率有重要影响:延迟授粉(长花丝≥8 cm)的平均单倍体诱导率为3.86%,约为正常授粉(短花丝≤5 cm)条件下的1.5倍;伏后授粉的诱导率平均为4.70%,约为伏期授粉的2倍。证明延迟授粉时间和较低的温度有利于提高单倍体诱导率。秋水仙素加倍试验表明,浸根法和注射法对植株伤害较严重,存活率低于50%;浸种法(0.6 mg/mL)和注射法(0.4 mg/mL)的散粉率较高(48.35%,28.09%),相应的结实率也较高(14.29%,10.11%),说明浸种法处理效果最好,注射法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单倍体诱导系 孤雌生殖 诱导率 加倍率
下载PDF
籼粳交DH群体和RIL群体的构建及籼粳分化 被引量:19
3
作者 程式华 毛传澡 +2 位作者 占小登 斯华敏 孙宗修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57-260,共4页
对籼粳杂交组合“0 2 42 8(粳 ) /特青 (籼 )”F1 进行一步成苗法花药培养 ,对该组合的分离世代采用连续自交随机选择 ,分别获得由 132个株系组成的加倍单倍体 (DH)群体和由 15 7个株系组成的重组自交系 (RIL )群体。通过形态指数法和... 对籼粳杂交组合“0 2 42 8(粳 ) /特青 (籼 )”F1 进行一步成苗法花药培养 ,对该组合的分离世代采用连续自交随机选择 ,分别获得由 132个株系组成的加倍单倍体 (DH)群体和由 15 7个株系组成的重组自交系 (RIL )群体。通过形态指数法和分子标记法对两个群体的籼粳分化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无论是 DH群体还是 RIL群体 ,各株系的籼粳形态指数和分子标记指数分布均呈正态分布 ,但 RIL群体的偏态性强于 DH群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倍单倍体 重组自交系 籼粳分化 籼粳杂交 水稻
下载PDF
稻米垩白三维切面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23
4
作者 曾大力 钱前 +4 位作者 阮刘青 滕胜 国广泰史 藤本 宽 朱立煌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14,共4页
以典型的籼 /粳交 (窄叶青 8号 /京系 17) DH群体为材料 ,采用视频显微扫描技术和计算机图形分析相结合的技术手段 ,从横切面、侧面和腹面 3个层面对 12 7个 DH株系的垩白大小进行了立体分析 ;并结合该群体业已构建的染色体图谱检测控... 以典型的籼 /粳交 (窄叶青 8号 /京系 17) DH群体为材料 ,采用视频显微扫描技术和计算机图形分析相结合的技术手段 ,从横切面、侧面和腹面 3个层面对 12 7个 DH株系的垩白大小进行了立体分析 ;并结合该群体业已构建的染色体图谱检测控制垩白的数量性状位点 (QTL)。对横切面的分析检测到 3个 QTL s,分别位于第 8、11和 12染色体上的 RZ6 17~G2 132、ATT42 B~ RG98和 CT46 2~ RG5 74标记区间内。对侧面的分析也检测到 3个 QTL s,其 L OD值的最高峰位点与横切面分析完全一致。对腹面的分析检测到 3个 QTL s,分别位于第 8、11和 12染色体上的 GA376~ CT195、RZ6 38~ RG30 4和CT46 2~ RG5 74标记区间内 ,其加性效应来源与横切面和腹面分析的一致。 3个切面的有关 QTL的 LOD值的分布峰区和最高峰位点的一致或相互覆盖也表明 ,应用视频显微扫描技术分析稻米垩白任一切面的数据均可定位控制垩白大小的 QT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米垩白 三维切面 加倍单倍体 数量性状位点 视频显微扫描技术 遗传分析
下载PDF
不同处理条件下小麦胚芽鞘长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钱雪娅 景蕊莲 +1 位作者 王辉 昌小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436-2441,共6页
以小麦双单倍体(DH)群体(旱选10号×鲁麦14)的150个株系及其亲本为材料,对不同处理条件下的胚芽鞘长、幼苗株高和幼苗生物学产量进行遗传分析,以探讨胚芽鞘长、幼苗株高及幼苗生物学产量的遗传基础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随着播种... 以小麦双单倍体(DH)群体(旱选10号×鲁麦14)的150个株系及其亲本为材料,对不同处理条件下的胚芽鞘长、幼苗株高和幼苗生物学产量进行遗传分析,以探讨胚芽鞘长、幼苗株高及幼苗生物学产量的遗传基础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随着播种深度的增加,胚芽鞘长、幼苗株高显著增加,16.1%PEG-6000处理条件下的幼苗株高显著低于对照,干旱胁迫条件下的幼苗生物学产量显著低于正常供水对照;(2)胚芽鞘长、幼苗株高、幼苗生物学产量的遗传力分别为92.5%、90.3%和78.1%;(3)胚芽鞘长、幼苗株高及幼苗生物学产量均受多基因控制,决定各性状的基因估计数目分别为7、8和14对;(4)根据对性状偏度和峰度系数的估算结果,控制这3个性状的多基因之间均有互补作用;胚芽鞘长与幼苗株高、生物学产量及成熟期株高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DH群体 胚芽鞘 遗传力 基因互作
下载PDF
玉米单倍体诱导材料的鉴定和快速选系技术研究 被引量:44
6
作者 刘治先 杨菲 +1 位作者 丁照华 刘朋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2-14,18,共4页
对5个玉米单倍体诱导材料以及7个选系基础材料的单倍体诱导、自然加倍等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诱导材料的单倍体诱导率存在较大差异,单倍体诱导率可能存在超亲优势。同一诱导材料不同的基础材料间单倍体诱导率差异不显著,单倍... 对5个玉米单倍体诱导材料以及7个选系基础材料的单倍体诱导、自然加倍等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诱导材料的单倍体诱导率存在较大差异,单倍体诱导率可能存在超亲优势。同一诱导材料不同的基础材料间单倍体诱导率差异不显著,单倍体诱导率不因基础材料的不同而异。单倍体自然加倍率的高低与种植环境关系密切,与基础材料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单倍体诱导 诱导率 自然加倍率 快速选系技术
下载PDF
同一基础材料的玉米双单倍体(DH)系配合力的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段民孝 赵久然 +8 位作者 王元东 邢锦丰 张华生 王继东 张雪原 CHANG Ming-Tang 何瑞娟 王乃顺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4-17,共4页
利用高频玉米单倍体诱导系,对选系材料M35/F35的F1代进行诱导获得大量单倍体籽粒,经自然加倍获得一批纯合双单倍体(DH)系,用测验系京24组配杂交组合分析DH系的配合力表现。结果表明,来源于同一基础材料的不同DH系之间,配合力差异较大,部... 利用高频玉米单倍体诱导系,对选系材料M35/F35的F1代进行诱导获得大量单倍体籽粒,经自然加倍获得一批纯合双单倍体(DH)系,用测验系京24组配杂交组合分析DH系的配合力表现。结果表明,来源于同一基础材料的不同DH系之间,配合力差异较大,部分DH系的配合力比亲本增加,说明采用单倍体育种可以选育到高配合力的优良玉米自交系,组配出优良品种,从而加快育种进程,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单倍体诱导系 双单倍体(DH)系 配合力
下载PDF
不同遗传背景下水稻剑叶形态性状的QTL分析 被引量:23
8
作者 彭茂民 杨国华 +2 位作者 张菁晶 安保光 李阳生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47-252,共6页
以典型的籼粳交窄叶青8号/京系17的加倍单倍体(DH)群体和籼籼交珍汕97/明恢63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材料,并应用这两种群体已构建的分子图谱,对剑叶形态性状中的叶面积、周长、叶长、叶宽、长宽比等进行了QTL分析。在这两个群体中,剑... 以典型的籼粳交窄叶青8号/京系17的加倍单倍体(DH)群体和籼籼交珍汕97/明恢63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材料,并应用这两种群体已构建的分子图谱,对剑叶形态性状中的叶面积、周长、叶长、叶宽、长宽比等进行了QTL分析。在这两个群体中,剑叶的这些形态性状均呈连续性分布,存在一定数量的超亲分离。在DH群体中,4个剑叶性状共检测到8个QTL,分布在4条染色体上,其中第4、8染色体上各有1个QTL同时影响了叶长、叶周长和面积。在RIL群体中,5个剑叶性状共检测到16个QTL,分布在5条染色体上。其中第1染色体上有1个QTL同时影响叶长、叶周长、长宽比3个性状,第6染色体上有2个影响叶面积的QTL同时也影响叶宽,还有1个QTL同时影响叶长、叶周长2个性状,第11染色体上有1个QTL同时影响叶长、叶周长、叶面积3个性状。研究表明,不同群体的QTL初级定位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影响叶片相关性状的一些QTL位于同一染色体的相同或者相邻区域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剑叶 形态性状 加倍单倍体群体 重组自交系群体 数量性状位点
下载PDF
水稻苗期耐淹相关性状QTL分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张光恒 曾大力 +4 位作者 胡时开 苏岩 阿加拉铁 郭龙彪 钱前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280-1286,共7页
以相同淹水条件下存活率差异较大的籼稻TN1与粳稻春江06(CJ06)为亲本构建的DH群体为试材,考察了DH群体及其双亲与苗期耐淹相关的5个性状,各性状均表现为连续分布,且都存在一定数量的双向超亲遗传类型,受多基因控制。使用分子连锁... 以相同淹水条件下存活率差异较大的籼稻TN1与粳稻春江06(CJ06)为亲本构建的DH群体为试材,考察了DH群体及其双亲与苗期耐淹相关的5个性状,各性状均表现为连续分布,且都存在一定数量的双向超亲遗传类型,受多基因控制。使用分子连锁图谱进行QTL分析,共检测到16个与苗期耐淹有关的QTL,包括4个中胚轴长度QTL、3个株高QTL、3个存活率QTL、3个干重相对受害率QTL和3个叶绿素受损指数QTL,分别位于第1、2、3、4、6、8、9和12染色体。所有QTL的LOD值介于2.26~4.64;存活率qL-4、qL-8和qL-9的LOD值分别为3.10、3.02和3.78,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分别为17.2%、14.3%和41.1%。在第一染色体上的RM3412~RM6716区间同时检测到控制株高和干重相对受害率的QTL,说明株高与干重相对受害率在水稻苗期淹水条件下存在密切的遗传关系。揭示水稻的耐淹特性是一个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加倍单倍体(DH)群体 数量性状基因座(QTL) 耐淹
下载PDF
玉米植株结构分析及其QTL定位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丁 刘志增 +3 位作者 张淑贞 黄亚群 祝丽英 陈景堂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9-52,共4页
选用83个玉米DH系及其亲本作为试验材料,对其植株结构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受中部节间长度影响最显著;穗位高主要是由基部节间长度控制;相邻节间长在发育上具有协同性。对DH系的株高、穗位高和节间长性状进行QTL定位,共检测到4... 选用83个玉米DH系及其亲本作为试验材料,对其植株结构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受中部节间长度影响最显著;穗位高主要是由基部节间长度控制;相邻节间长在发育上具有协同性。对DH系的株高、穗位高和节间长性状进行QTL定位,共检测到40个QTL,贡献率为7.98%~43.24%。每个性状检测到1~5个QTL,其中株高、穗位高和节间长检测到1个共同的QT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DH系 植株结构 QTL定位
下载PDF
玉米单倍体高效加倍技术规范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杰文 刘长虹 +5 位作者 刘治先 杨菲 李文才 孙琦 于艳丽 丁照华 《山东农业科学》 2013年第10期121-124,130,共5页
根据多年来玉米单倍体育种研究的理论和实践,结合国内外单倍体育种的成功经验,组装集成了"玉米单倍体高效加倍技术规范"(仅供参照试用)。本规范是玉米单倍体人工(化学)加倍的基本操作程序,适用于利用杂交诱导单倍体快速选育... 根据多年来玉米单倍体育种研究的理论和实践,结合国内外单倍体育种的成功经验,组装集成了"玉米单倍体高效加倍技术规范"(仅供参照试用)。本规范是玉米单倍体人工(化学)加倍的基本操作程序,适用于利用杂交诱导单倍体快速选育玉米自交系技术,主要包括单倍体种植、单倍体植株确认、高效加倍技术、单倍体植株的授粉与收获、获得DH系等5个技术环节。按此技术规程操作,可显著提高单倍体的加倍率和育种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单倍体 标记性状 DH系 化学加倍 注意事项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千粒重性状的QTL定位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赵卫国 王灏 +3 位作者 穆建新 田建华 李保军 李龙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78-485,共8页
该研究利用油菜双单倍体株系(348份)群体和已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2009~2013年连续5年的千粒重性状表型数据进行QTL初步定位和分析,结果共获得46个显著性千粒重QTL,主要分布在A7、C1和C6等11条染色体上;其中qTSW-09... 该研究利用油菜双单倍体株系(348份)群体和已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2009~2013年连续5年的千粒重性状表型数据进行QTL初步定位和分析,结果共获得46个显著性千粒重QTL,主要分布在A7、C1和C6等11条染色体上;其中qTSW-09 DL11-1的表型变异最高(19.63%),qTSW-11 DL9的表型变异最小(2.73%)。通过元分析方法将所获得的46个QTL进行整合,结果显示:cqTSW-C1-2的表型变异最大(10.64%),并发现多个整合后的一致性QTL能够在连续多年试验中被检测到,其中cqTSW-C1-3连续5年被检测到,表明控制千粒重的QTL在种植环境中能够稳定表达;同时,新发现位于C1染色体上的千粒重主效QTL cqTSW-C1-2,解释表型变异达到10.64%。油菜千粒重性状的QTL分析和主效QTL的获得,为进一步实现油菜大籽粒的分子育种和高产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双单倍体株系 千粒重性状 QTL分析
下载PDF
一个小黑麦附加-双代换花粉株系(M16)的创制与鉴定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相岐 王献平 +5 位作者 景建康 季静 张文俊 牟金叶 韩收 胡含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91-396,共6页
报道了一个遗传组成复杂的小麦/小黑麦杂种花粉株系M16的创制、形态性状、遗传稳定性、染色体组成以及抗白粉病的鉴定结果。M16植株形态为普通小麦型,染色体数目为2n=44,具有很高的遗传稳定性,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染色体稳定性分... 报道了一个遗传组成复杂的小麦/小黑麦杂种花粉株系M16的创制、形态性状、遗传稳定性、染色体组成以及抗白粉病的鉴定结果。M16植株形态为普通小麦型,染色体数目为2n=44,具有很高的遗传稳定性,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染色体稳定性分别为91.05%和93.23%。接种鉴定表明M16高抗小麦白粉病。原位杂交、C-分带和同工酶标记分析证明M16有3对黑麦染色体,是一个4R附加、3R(3D)和6R(6D)代换的小黑麦附加-双代换系。讨论了遗传结构复杂的花粉植株类型产生的机制、遗传稳定性及意义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花药培养 双单体体系 抗白粉病 染色体组成
下载PDF
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简介 被引量:3
14
作者 马海林 樊智翔 +3 位作者 安伟 米小红 卢保红 王计虎 《山西农业科学》 2012年第5期442-444,共3页
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是一种快速获得玉米自交系的新方法,它的显著特点能大大缩短自交系的选育时间。利用常规育种方法一般要经过6~7代(3~4 a时间),而利用单倍体技术只需2代(1 a时间)就可以得到自交系。目前,该项技术在国内的应用还不... 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是一种快速获得玉米自交系的新方法,它的显著特点能大大缩短自交系的选育时间。利用常规育种方法一般要经过6~7代(3~4 a时间),而利用单倍体技术只需2代(1 a时间)就可以得到自交系。目前,该项技术在国内的应用还不是很广泛,有许多问题还需要研究探索。从3个方面简要介绍了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有关程序,包括基础选系材料准备与诱导、单倍体的挑选与加倍、DH系的管理与测配,并就单倍体育种技术未来发展的趋势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系 DH系 单倍体育种技术
下载PDF
甘芥种间杂交后代DH系花期抗旱性评价 被引量:5
15
作者 原小燕 铁朝良 +4 位作者 符明联 李根泽 字德华 张云云 王敬乔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9-88,共10页
本试验以22份甘蓝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种间杂交后代DH株系为供试材料,在油菜花期降雨量约5.7 mm、6.7 mm的情况下,连续两年设置正常灌水、花期干旱胁迫2个处理,考察产量及与产量相关农艺性状,应用抗旱指数法、灰色关联度综合分析法结合... 本试验以22份甘蓝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种间杂交后代DH株系为供试材料,在油菜花期降雨量约5.7 mm、6.7 mm的情况下,连续两年设置正常灌水、花期干旱胁迫2个处理,考察产量及与产量相关农艺性状,应用抗旱指数法、灰色关联度综合分析法结合聚类分析,筛选优异的抗旱种质资源。结果表明,多数甘芥杂交后代材料抗旱性高于常规甘蓝型品种,共获得7份抗旱性较强的材料;无论采用直接评价或关联系数综合评价,两种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条件下,约有42.55%的材料抗旱等级分类一致,同一材料在不同程度干旱胁迫条件下,其抗旱性表现有差别,通过不同程度干旱胁迫条件下综合评价其抗旱性结果更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芥杂交后代 DH株系 干旱胁迫 抗旱指数 关联系数
下载PDF
抗疫病加工型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的创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怡斐 杨小苗 +3 位作者 王春萍 段敏杰 黄任中 张世才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637-1643,共7页
为加快抗疫病加工型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恢复系的创制,该试验以单生、长果自交系481-4-10为母本,以抗疫病的恢复系939-1和1021(1)-1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采用花药培养技术将抗疫病恢复系的Rf基因和抗疫... 为加快抗疫病加工型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恢复系的创制,该试验以单生、长果自交系481-4-10为母本,以抗疫病的恢复系939-1和1021(1)-1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采用花药培养技术将抗疫病恢复系的Rf基因和抗疫病基因导入单生、长果自交系中,并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olecular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MAS)技术鉴定DH系(Double Haploid line)的Rf基因以及抗病性,进一步用室内苗期抗性鉴定的方法验证MAS筛选的含Rf DH系对疫病的抗性。结果表明:(1)花药培养的供体亲本(481-4-10×939-1)F_(1)诱导出22个胚状体,成苗后经倍性鉴定获得11个花培DH系;而由供体亲本[481-4-10×1021(1)-1]F_(1)获得9个DH系。(2)分子标记CRF-SCAR对花培DH系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验证结果表明,来自供体(481-4-10×939-1)F_(1)的DH系中有7个可扩增出870 bp的特异条带,占63.6%;而供体[481-4-10×1021(1)-1]F_(1)获得的DH系中则有8个能扩增出870 bp的特异条带,占88.9%。(3)分子标记FQ01/RQ01对DH系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筛选结果发现,来自供体(481-4-10×939-1)F_(1)的DH系有5个能扩增出717 bp的特异条带,占45.5%;而来自供体[481-4-10×1021(1)-1]F_(1)的DH系有4个可扩增出717 bp的特异条带,占44.4%。(4)MAS技术初步筛选到7个携带Rf的抗疫病DH系,分别命名为‘渝辣选3-2/3-3/3-5/7-1/7-5/7-6/7-9’;苗期抗性鉴定结果显示,7个DH系中5个DH系抗疫病,2个中抗疫病;农艺性状调查和测交实验表明,‘渝辣选3-2’和‘渝辣选7-1’是单生朝天椒、果实较长,味辣,均为CMS恢复系。该研究创制的2个DH系为利用辣椒CMS三系配套选育抗病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细胞质雄性不育 恢复系 疫病 花药培养 双单倍体
下载PDF
甘蓝型与芥菜型油菜种间杂交后代DH系抗旱性评价 被引量:4
17
作者 原小燕 符明联 +3 位作者 李根泽 王敬乔 魏生广 程德荣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2-71,共10页
为评价和利用种间杂交的抗旱新种质,以24份甘芥(甘蓝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种间杂交后代DH株系为材料,在全生育期降水量约60mm的情况下,设置正常灌水、苗期干旱胁迫、薹花期干旱胁迫、角果生长期干旱胁迫4个处理,考察产量及与产量相关的4... 为评价和利用种间杂交的抗旱新种质,以24份甘芥(甘蓝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种间杂交后代DH株系为材料,在全生育期降水量约60mm的情况下,设置正常灌水、苗期干旱胁迫、薹花期干旱胁迫、角果生长期干旱胁迫4个处理,考察产量及与产量相关的4个农艺性状和5个品质性状,应用抗旱指数法、灰色关联度综合分析法结合聚类分析,筛选优异的抗旱种质资源。结果表明,多数甘芥杂交后代材料抗旱性均高于常规甘蓝型品种,其中角果生长期、苗期更显著,共获得10份抗旱性较强的材料,其中2份在全生育期抗旱性均较强。3个时期抗旱性相关分析表明,苗期和薹花期抗旱性显著相关,而角果生长期和苗期、薹花期的相关性不显著。在苗期、薹花期、角果生长期的任一时期发生干旱均能严重影响油菜地上部鲜重、株高、芥酸及油酸含量,同时薹花期发生干旱对产量影响最大,其次为苗期。植株在苗期、薹花期、角果生长期的抗旱性与地上部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薹花期抗旱性与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间杂种 甘蓝型油菜 芥菜型油菜 DH株系 抗旱鉴定 抗旱指数 关联系数
下载PDF
小孢子培养技术纯化与选育Pol TCMS不育两用系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立勇 刘平武 杨光圣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5-118,124,共5页
利用甘蓝型油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获得了4个甘蓝型Pol细胞质温敏雄性不育两用系(Pol TCMS)的DH系,说明通过小孢子培养技术纯化选育Pol TCMS不育两用系是可行的。研究结果表明:Pol TCMS不育两用系的最佳取样时期为第一朵花开放前... 利用甘蓝型油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获得了4个甘蓝型Pol细胞质温敏雄性不育两用系(Pol TCMS)的DH系,说明通过小孢子培养技术纯化选育Pol TCMS不育两用系是可行的。研究结果表明:Pol TCMS不育两用系的最佳取样时期为第一朵花开放前的4—7d;在NLN培养基中补充0.05mg/L的细胞分裂素6-BA可以显著提高出胚频率;游离小孢子首先在35℃高温条件下热激48h,然后转入到22℃恒温箱中连续暗培养效果最佳,其出胚频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温度组合;胚状体在8—10%条件下低温诱导两星期,能够显著提高其再生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Pol细胞质温敏雄性不育两用系 小孢子培养 DH系
下载PDF
油菜和甘芥杂交后代薹花期耐旱性鉴定 被引量:3
19
作者 原小燕 符明联 +4 位作者 张云云 刘珏 铁朝良 李燕 王绍能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4-93,共10页
为筛选远缘杂交后代中的抗旱材料,连续4年于生殖生长关键时期(薹花期),设正常灌水及干旱胁迫处理,考察包括甘蓝型油菜、芥菜型油菜及甘芥杂交后代共计43份材料成熟期产量及12个产量相关性状,采用经典抗旱指数法结合连锁聚类分析,筛选优... 为筛选远缘杂交后代中的抗旱材料,连续4年于生殖生长关键时期(薹花期),设正常灌水及干旱胁迫处理,考察包括甘蓝型油菜、芥菜型油菜及甘芥杂交后代共计43份材料成熟期产量及12个产量相关性状,采用经典抗旱指数法结合连锁聚类分析,筛选优异抗旱资源,并分析干旱对产量相关因子,尤其是产量组成因子的影响,筛选关键的抗旱性鉴定指标。结果表明,3个产量构成因子中,角果数对薹花期干旱最敏感,千粒重及每角粒数变化不大,干旱使得一次分枝数、侧枝角果数显著减少,导致总角果数下降,成为影响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相关分析表明,干旱条件下相对总角果数、相对侧枝角果数、相对株高与抗旱指数呈显著正相关,相对侧枝角果数、相对总角果数可作为油菜薹花期抗旱性筛选指标,相对一次分枝数、相对株高也可作为初筛指标;同一材料在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其抗旱性表现有差别,4年共筛选出17份抗旱材料,抗旱性比较稳定的有3份,其中1份甘芥杂交后代材料抗旱性稳定且干旱条件下产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芥菜型油菜 甘芥杂交后代 DH株系 抗旱鉴定 抗旱指数
下载PDF
春性甘蓝型油菜几个细胞质雄性不育DH恢复系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星晓蓉 杜德志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6-149,共4页
春性甘蓝型油菜3个不育系与小孢子培养获得的10个DH恢复系,按3×10 NCⅡ双列杂交法组配成30个杂交组合,分析了8个主要数量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恢复系E-3、E-5、E-10、E-16在4个产量性状上具有较高的配合力,其中E-10的一般配合... 春性甘蓝型油菜3个不育系与小孢子培养获得的10个DH恢复系,按3×10 NCⅡ双列杂交法组配成30个杂交组合,分析了8个主要数量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恢复系E-3、E-5、E-10、E-16在4个产量性状上具有较高的配合力,其中E-10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较高,性状较好。105 A是一个较为理想的不育系,在多个产量性状上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并且综合性状优良,应用潜力大。最佳组合是105A×E-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小孢子培养 DH系 一般配合力 特殊配合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