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ew Type of Double-Lumen Catheter to Replace Current One in RCA 被引量:1
1
作者 Yingfeng Xue Zhenguo Y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2016年第9期620-627,共8页
Objective: To replace the peripheral venous puncture for blood sampling with taking blood samples extracorporally from arterial line before predilution during RCA-CRRT performed. Methods: A new type of double-lumen fe... Objective: To replace the peripheral venous puncture for blood sampling with taking blood samples extracorporally from arterial line before predilution during RCA-CRRT performed. Methods: A new type of double-lumen femoral catheter was used instead of the current tubes. The new type of double-lumen tube had a greater distance from the inner venous ports to the inner arterial ports than current tubes. The minimum distance from the venous port to the arterial port was greatly lengthened. Replacement solution contained citrate, zero Ca<sup>2+</sup>, zero bicarbonate, low Na<sup>+</sup>. Blood samples were synchronously collected from the arterial line before the infusion of citrate replacement fluid and from the peripheral vein. The iCa concentration data of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to observ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iCa concentration levels in the arterial line and in peripheral vein;the anticoagulant effect of RCA and possible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 such as bleeding, clottings and hypocalcaemia. Results: 28 times of RCA-CRRT were performed on17 AKI and CRF patients with active bleeding or at the high risk of bleeding;336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Statistics showed that the difference of iCa concentration between arterial line group and the peripheral vein group was not significant (P = 0.9), there is a high degree of similarity between the iCa concentration of arterial line blood and the peripheral venous blood. None of the patients developed citrate toxicity or metabolic alkalosis. None induced bleeding, or bleeding aggravated. No obvious clotting occurred. Systemic calcium concentration was achieved in the ideal range. Conclus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the data of iCa concentration from arterial line can be used to replace that from peripheral vein when the new type of double-lumen femoral catheter is placed in femoral vein. RCA-CRRT therapy is safe and effec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A-CRRT Ionized Calcium Arterial Line Peripheral Vein New Type of double-lumen Femoral catheter
下载PDF
Coopdech封堵支气管导管用于胸椎结核患者经胸入路手术单肺通气麻醉的效果: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万海方 罗宏 +4 位作者 汪国香 汪翼凡 曲丕盛 黄丽霞 陶凡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2-295,共4页
目的比较Coopdech封堵支气管导管(Coopdech管)和双腔支气管导管(双腔管)用于胸椎结核患者经胸入路手术单肺通气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4月—2012年7月在本院择期全麻下行经胸入路病灶清除术联合胸椎后路内固定术的胸椎结核患者40例... 目的比较Coopdech封堵支气管导管(Coopdech管)和双腔支气管导管(双腔管)用于胸椎结核患者经胸入路手术单肺通气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4月—2012年7月在本院择期全麻下行经胸入路病灶清除术联合胸椎后路内固定术的胸椎结核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Coopdech管组(A组)和双腔管组(B组),全身麻醉诱导后分别插入单腔加强气管导管和双腔管,A组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引导下插入Coopdech管,两组均由纤支镜确定或调整导管位置。记录麻醉前(T1)、俯卧位后双肺通气15 min(T2)、侧卧位单肺通气15 min(T3)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气道峰压增加率;改变体位后导管移位率;术后由骨科医师评价肺萎陷和术野暴露情况,由麻醉医师记录术后患者咽痛、声嘶情况。结果 (1)两组患者术中各时点PaO2、PaCO2及导管移位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气道峰压增加率低于B组〔(0.15±0.02)%与(0.36±0.03)%,P<0.05〕。(2)术中A组肺萎陷和术野暴露优17例,良3例,差0例;B组优19例,良1例,差0例,两组患者肺萎陷和术野暴露程度间无差异(P=0.626)。(3)术后A组咽痛、声嘶发生率20.0%(4/20),低于B组55.0%(11/20)(χ2=5.227,P=0.022)。结论在胸椎结核经胸入路手术时,Coopdech管可以安全地应用于单肺通气麻醉,且比双腔管能降低气道峰压增加率及术后咽痛、声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胸椎 导管插入术 麻醉 Coopdech封堵支气管导管
下载PDF
实测门齿到气管隆突的距离在肺外科手术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蒋毅 朱伟 +3 位作者 王开祥 昂春臣 刘伟 王艳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6期1323-1324,共2页
目的寻求一种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的双腔支气管导管(DLT)的插管方法。方法将90例择期行肺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在术前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同时测量门齿到隆突的距离和DLT管端到支气管套囊近缘的长度,用以指导DLT插管;对照组... 目的寻求一种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的双腔支气管导管(DLT)的插管方法。方法将90例择期行肺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在术前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同时测量门齿到隆突的距离和DLT管端到支气管套囊近缘的长度,用以指导DLT插管;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插管。比较两种方法插管的1次成功率、单肺通气60min时SpO2的变化以及术后与插管有关的并发症。结果试验组的1次插管成功率、单肺通气60min时SpO2<95%的发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92%、4%和6%,对照组分别为60·0%、17·5%和22·5%,两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实测门齿到隆突的距离指导DLT插管操作简便,安全可靠,适用于基层医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支气管 肺外科手术 气管隆突
下载PDF
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插管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3
4
作者 姚仕康 林元问 +3 位作者 张郢华 顾乃群 魏锡云 张会保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8年第2期95-97,123,共4页
为给临床提供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插管的应用解剖资料,在33具成尸上,对支气管动脉的支数、起始、位置、外径和角度进行了观测。讨论了避免脊髓损伤的应用要点。
关键词 支气管动脉 插管
下载PDF
支气管动脉插管致脊髓损伤的预防与治疗 被引量:5
5
作者 虞希祥 李阳 +3 位作者 黄林芬 谢忠林 冯晓峰 金高周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2年第5期56-58,共3页
目的 探讨支气管动脉造影 (BAG)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 (BAI)及支气管动脉栓塞 (BAE)过程中并发脊髓动脉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 12例经BAG ,BAI ,BAE后出现脊髓损伤症状的患者分别采取普通方法和推荐方法治疗 ,并进行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支气管动脉造影 (BAG)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 (BAI)及支气管动脉栓塞 (BAE)过程中并发脊髓动脉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 12例经BAG ,BAI ,BAE后出现脊髓损伤症状的患者分别采取普通方法和推荐方法治疗 ,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用普通方法治疗 4例中 1例永久性截瘫 ,腰部及两下肢感觉完全丧失 ,肌力 0级 ,大小便失禁 ,并发褥疮 ,3个月后因肺癌恶化而死亡。 2例遗留单侧下肢麻木 ,肌力下降至Ⅲ~Ⅳ级 ,1例基本恢复。用推荐方法治疗 8例中 2例在开始治疗后半小时内脊髓损伤症状明显改善 ,2天内症状消失。 6例在开始治疗后一天内明显好转 ,其中 4例一周内基本恢复无后遗症 ,2例在 10天内下肢感觉基本恢复遗留右下肢肌力Ⅳ + 级。结论 早期贯序性应用扩血管药 ,足量激素 ,脱水剂 ,神经营养药能有效地治疗脊髓动脉损伤 ,并使之恢复正常 ,脊髓损伤治疗时间窗为术后5小时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预防 治疗 支气管动脉插管术 并发症
下载PDF
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插管药物治疗中、晚期肺癌 被引量:2
6
作者 徐志明 茅爱武 +2 位作者 高中度 段德甫 吴兆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1994年第3期138-140,共3页
对34例中晚期肺癌进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插管药物灌注.药物为 LAK 细胞,IL-2、卡铂、表阿霉素。结果显示,肿块明显消退12例占35.2%,部分消退18例占52.5%、无变化4例占12.7%、总有效率为87.3%。通过对支气管动脉插管技术,灌注疗法同其它... 对34例中晚期肺癌进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插管药物灌注.药物为 LAK 细胞,IL-2、卡铂、表阿霉素。结果显示,肿块明显消退12例占35.2%,部分消退18例占52.5%、无变化4例占12.7%、总有效率为87.3%。通过对支气管动脉插管技术,灌注疗法同其它治疗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认为本疗法优于周围静脉给药且无严重并发症,副作用轻,不失为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动脉插管 肺肿瘤 药物疗法 灌注法
下载PDF
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插管术
7
作者 颜红兵 黄志程 +1 位作者 范占明 高勇安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1990年第1期29-31,共3页
对93例肺部疾病患者进行了188次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插管合计成功率为92.6%,其中右侧成功率和左侧成功率分别为95.2%和、87.9%。对支气管动脉插管技术、导管和影响插管成功的因素进行了探讨。本文还介绍了支气管... 对93例肺部疾病患者进行了188次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插管合计成功率为92.6%,其中右侧成功率和左侧成功率分别为95.2%和、87.9%。对支气管动脉插管技术、导管和影响插管成功的因素进行了探讨。本文还介绍了支气管动脉插管“弹入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管术 支气管动脉
下载PDF
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插管药物治疗中晚期肺癌
8
作者 徐志明 茅爱武 +2 位作者 高中度 段德甫 吴兆麟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CAS 1995年第3期49-51,共3页
对84例中晚期肺癌进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插管药物灌注。药物为LAK细胞,IL-2、卡铂、表阿霉素。结果显示,肿块明显消退12例占35.2%,部分消退18例占52.5%、无变化4例占12.7%、总有效率为87.3%。通过对支气管动脉插管技术,灌注疗法同其... 对84例中晚期肺癌进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插管药物灌注。药物为LAK细胞,IL-2、卡铂、表阿霉素。结果显示,肿块明显消退12例占35.2%,部分消退18例占52.5%、无变化4例占12.7%、总有效率为87.3%。通过对支气管动脉插管技术,灌注疗法同其它治疗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认为本疗法优于周围静脉给药且无严重并发症,副作用轻,不失为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动脉插管 LAK细胞灌注 中晚期肺癌
下载PDF
胸外科手术麻醉中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叶波林 喻平 梁佩玲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249-252,共4页
目的:研究胸外手术麻醉中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方法。方法:在2012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行胸外科手术患者中随机抽取82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行气管插管全麻,根据插管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听诊法... 目的:研究胸外手术麻醉中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方法。方法:在2012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行胸外科手术患者中随机抽取82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行气管插管全麻,根据插管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听诊法插管,最后采用纤维支气管镜精确定位;观察组患者则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进行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分析两组患者准确定位成功率、定位耗费时间、不同时间点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等指标值。结果:观察组准确定位成功率(95.24%)比对照组高(62.5%),而定位耗时更短(P均<0.05);术中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波动小,插管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波动较大,插管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结束即刻、插管结束3 min,观察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中低氧血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P>0.05;观察组术后气管插管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用于胸外科手术麻醉中效果显著,能快速准确定位,对患者的影响小,有助于保证手术的顺利开展,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 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 低氧血症
下载PDF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急性大咯血的临床应用
10
作者 谢思新 吴文强 +3 位作者 张翔 柴锐 黎逢弟 黄凤仙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18期464-465,共2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急性大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大咯血或顽固性咯血患者,先行支气管动脉造影,再超选择支气管动脉插管,注入不同栓塞剂行支气管动脉栓塞。结果所有患者经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及对症处理,栓塞后24h内...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急性大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大咯血或顽固性咯血患者,先行支气管动脉造影,再超选择支气管动脉插管,注入不同栓塞剂行支气管动脉栓塞。结果所有患者经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及对症处理,栓塞后24h内咯血完全停止26例(74.29%),1~3天内咯血完全停止5例(14.29%),6天内咯血完全停止4例(11.43%),其中1例术中未能寻找到出供血动脉外,栓塞止血有效率为94.4%。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是治疗急性大咯血的安全、简便、有效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咯血 支气管动脉 超选择插管 栓塞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反向握持式置管方法对行左侧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置入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冰涵 张伟 +3 位作者 李陈茜 丛旭晖 郝欣蕊 张加强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第4期390-393,共4页
目的探讨反向握持式置管对行左侧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video double-lumen bronchial tube,VDLT)置入术患者置管时间、血流动力学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行胸腔镜下右肺叶切除术患者90例,均行左侧VDLT置入,根据置管握持手法分为执笔组3... 目的探讨反向握持式置管对行左侧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video double-lumen bronchial tube,VDLT)置入术患者置管时间、血流动力学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行胸腔镜下右肺叶切除术患者90例,均行左侧VDLT置入,根据置管握持手法分为执笔组30例,正向组30例,反向组30例。比较3组患者体质量指数、ASA分级、双腔管型号、手术时间、首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定位时间等临床资料,比较3组麻醉诱导前(T_(0))、置管前即刻(T_(1))、置管后即刻(T_(2))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术后48 h时咽喉疼痛、声音嘶哑发生情况。结果反向组置管时间[4.0(2.8,6.0)s]短于执笔组[8.0(6.0,12.0)s]、正向组[9.0(7.0,12.0)s](P<0.05),执笔组与正向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年龄、性别比例、体质量指数、ASA分级、双腔管型号、手术时间、首次置管成功率、定位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T_(2)时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高于T_(0)、T_(1)时(P<0.05),3组T_(1)时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低于T_(0)时(P<0.05),心率与T_(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2)时反向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低于执笔组、正向组(P<0.05),执笔组与正向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0)、T_(1)时3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时,反向组咽喉疼痛发生率(6.7%)低于执笔组(33.3%)、正向组(30.0%)(χ^(2)=6.667,P=0.010;χ^(2)=5.455,P=0.020),执笔组与正向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7,P=0.781)。反向组、执笔组、正向组声音嘶哑发生率(6.7%、10.0%、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02,P=0.868)。结论反向握持式置管行左侧VDLT置入术较传统执笔式和正向握持式置管时间短,血流动力学波动小,术后咽喉疼痛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 胸科手术 置管手法 反向握持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