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在土壤中的解吸动力学 被引量:55
1
作者 晏维金 亢宇 +1 位作者 章申 唐以剑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7-101,共5页
选择我国华北农田一种典型钙质土壤-草甸褐土,在实验室运用水静态浸提方法研究了对于不同的磷加入量,土壤磷在不同振荡时间(t)和不同水土比(W)条件下的解吸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水土比条件下,土壤通过解吸释放的磷... 选择我国华北农田一种典型钙质土壤-草甸褐土,在实验室运用水静态浸提方法研究了对于不同的磷加入量,土壤磷在不同振荡时间(t)和不同水土比(W)条件下的解吸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水土比条件下,土壤通过解吸释放的磷与振荡时间呈指数关系;在一定的振荡时间条件下,磷的解吸与水土比也呈指数关系;在一定的振荡时间和水土比条件下,磷的解吸与土壤初始可浸提磷量成正比.通过实验,建立了一个简单的经验模型:p_d=0.33P_0t+(0.09)W+(0.28),描述磷的解吸过程,并给出了该模型的条件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草甸褐土 解吸动力学 水土比
下载PDF
褐土施N i对小白菜的生物效应及临界值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马建军 朱京涛 +2 位作者 于凤鸣 刘永军 张淑侠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5-79,共5页
研究了褐土施镍(Ni)对小白菜生长发育及矿质营养吸收与积累的影响。依据小白菜生物量的变化,用茎叶Ni含量及土壤有效态Ni含量来表征土壤Ni污染的毒性临界值。结果表明,施Ni量在0—25mg·kg^-1范围促进小白菜鲜重增加、干物质积... 研究了褐土施镍(Ni)对小白菜生长发育及矿质营养吸收与积累的影响。依据小白菜生物量的变化,用茎叶Ni含量及土壤有效态Ni含量来表征土壤Ni污染的毒性临界值。结果表明,施Ni量在0—25mg·kg^-1范围促进小白菜鲜重增加、干物质积累降低;随施Ni量增加,生物量呈极显著下降。褐土施Ni影响矿质营养元素的吸收和积累,且随施Ni量的增加表现出一定的协同和拮抗作用。以生物量减产10%为依据,确定褐土施Ni的毒性临界值为:土壤全Ni含量57.22mg·kg^-1,土壤有效态Ni含量8.59mg·kg^-1(用DTPA提取液)和茎叶Ni含量20.51m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土 NI 小白菜 生物效应 毒性临界值
下载PDF
潮土和石灰性褐土缓冲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陈翠玲 张麦生 +1 位作者 杨雪芹 连瑞丽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6-57,共2页
对豫北地区的 2个土类 3种不同土壤的缓冲性能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供试土壤对酸、碱的缓冲性强弱依次为高肥潮土 >褐土 >潮土。且对酸的缓冲能力强于对碱的缓冲能力。此外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高低与其对酸碱的缓冲能力成相关。
关键词 土壤 中性 潮土 石灰性褐土 有机质
下载PDF
土壤中铅镉的作物效应研究 被引量:38
4
作者 刘云惠 魏显有 +1 位作者 王秀敏 肖崇斌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4-28,共5页
研究了有效铅、镉与玉米根、茎、叶的吸收相关性,及有效镉与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相关性,通过玉米根、茎、叶的伤流、蒸腾等试验,探讨了玉米对铅、镉的吸收和运输机制。水稻体内对镉的积累与分布规律为根>茎叶>籽粒,当镉质量比为... 研究了有效铅、镉与玉米根、茎、叶的吸收相关性,及有效镉与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相关性,通过玉米根、茎、叶的伤流、蒸腾等试验,探讨了玉米对铅、镉的吸收和运输机制。水稻体内对镉的积累与分布规律为根>茎叶>籽粒,当镉质量比为32mg/kg时,水稻糙米里镉质量比超标,测出了褐土有效镉临界质量比:水稻为594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土 玉米 水稻 有效态 土壤
下载PDF
钙、铁肥施用量对烟叶矿物质营养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赵竞英 符云鹏 +1 位作者 吴克宁 谢德平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S1期81-83,共3页
试验表明,烟叶中的钙和铁含量随钙和铁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烟叶中钙含量达到612g·kg-1,铁含量最高达到15575mg·kg-1随土壤施钙量、施铁量增加,中部烟叶中锰、锌、镁等含量随之增加,烟叶中铜的... 试验表明,烟叶中的钙和铁含量随钙和铁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烟叶中钙含量达到612g·kg-1,铁含量最高达到15575mg·kg-1随土壤施钙量、施铁量增加,中部烟叶中锰、锌、镁等含量随之增加,烟叶中铜的含量随之减少。钙和铁的施用对烟叶中钾的含量影响不大。在石灰性土壤上,施钙、镁肥对烟草都是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褐土 钙肥 铁肥 矿物质营养含量
下载PDF
酸性物质对石灰性褐土上小麦吸磷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郭堃梅 韩和平 +2 位作者 黄学芳 王改兰 池宝亮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10-113,共4页
探讨了硫磺粉、硫酸亚铁和糠醛渣 3种物质对石灰性褐土上小麦产量及其地上部吸磷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单施酸性物质或与氮磷肥配合施用均可提高小麦产量及其地上部吸磷量 ,增产幅度可达 6 2 %~ 12 0 % ,吸磷量可增加 3 7%~ 2 7 7% ,... 探讨了硫磺粉、硫酸亚铁和糠醛渣 3种物质对石灰性褐土上小麦产量及其地上部吸磷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单施酸性物质或与氮磷肥配合施用均可提高小麦产量及其地上部吸磷量 ,增产幅度可达 6 2 %~ 12 0 % ,吸磷量可增加 3 7%~ 2 7 7% ,其中硫酸亚铁与氮磷肥配合施用的增产效果最好 ,单施硫酸亚铁的处理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性褐土 酸性物质 小麦 产量 吸磷能力
下载PDF
外源痕量Zn进入土壤迁移转化的过程 被引量:2
7
作者 邹邦基 李书鼎 朱玺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4期399-400,共2页
采用放射性核素示踪法和分级提取相结合的技术,研究了外源痕量Zn(65Zn)进入土壤迁移转化的过程.发现褐土中的65Zn在初始阶段其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最多,残余态最少;2周后碳酸盐结合态也大量转化为结晶氧化铁结合态和... 采用放射性核素示踪法和分级提取相结合的技术,研究了外源痕量Zn(65Zn)进入土壤迁移转化的过程.发现褐土中的65Zn在初始阶段其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最多,残余态最少;2周后碳酸盐结合态也大量转化为结晶氧化铁结合态和残余态;4个月后氧化锰结合态和结晶氧化铁结合态明显向残余态转化;6个月后仍有大量存在于较易变动的碳酸盐结合态和非结晶氧化铁结合态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外源痕量 迁移转化过程
下载PDF
北京地区棕壤与褐土研究工作的发展及现状 被引量:1
8
作者 戴伟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25-128,共4页
本文阐明了自50年代将褐土引入中国土壤分类系统中的经过和对该土壤进行的一系列研究.同时,也对各种不同的学术见解和目前研究工作的进展进行了叙述.
关键词 棕壤 褐土 分类
下载PDF
硅磷混施对褐土无机磷形态的影响
9
作者 杨丹 张宝东 +5 位作者 李鑫 马楠 张慧锦 顾霞 张旭 颜丽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4期251-254,共4页
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配比硅磷混施对褐土无机磷素存在形态的影响。结果显示:在60d的培养期间内,前20d各施磷处理有效磷、Ca2-P含量急剧下降,Ca8-P、Ca10-P、O-P、Al-P、Fe-P含量都有增加趋势;20~60d内,随时间的延长,有效磷、... 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配比硅磷混施对褐土无机磷素存在形态的影响。结果显示:在60d的培养期间内,前20d各施磷处理有效磷、Ca2-P含量急剧下降,Ca8-P、Ca10-P、O-P、Al-P、Fe-P含量都有增加趋势;20~60d内,随时间的延长,有效磷、Ca2-P含量下降趋势减缓,Ca8-P、Al-P含量继续增加,O-P、Fe-P含量开始减少,Ca10-P变化不大。硅磷混施各处理与单施磷相比,有效磷、Ca2-P、Fe-P含量均减少;Al-P、O-P含量增加。硅磷混施各处理中,随硅磷比例的增加,有效磷、Ca2-P、Fe-P、Al-P、O-P含量均减少,Ca8-P含量增加,对Ca10-P的影响不大。实验表明:在褐土中,硅磷混施非但不能提高磷素有效性,反而降低其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磷混施 褐土 无机磷形态 影响
下载PDF
外源镉在褐土中的迁移和形态转化
10
作者 王旭 陈凤臻 +2 位作者 郭丽 刘云超 关连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9期5298-5299,共2页
采用实验室土柱法和连续浸提法,研究了外源镉在褐土中的迁移和形态转化。结果表明:在水分不饱和的条件下,在外源镉进入褐土90 d后,没有从表土向15~30 cm土层迁移,而主要累积在0~15 cm层次;外源镉进入褐土30 d后,水溶态镉迅速向其他形... 采用实验室土柱法和连续浸提法,研究了外源镉在褐土中的迁移和形态转化。结果表明:在水分不饱和的条件下,在外源镉进入褐土90 d后,没有从表土向15~30 cm土层迁移,而主要累积在0~15 cm层次;外源镉进入褐土30 d后,水溶态镉迅速向其他形态转化,各形态所占比例大小依次为交换态>残渣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态>有机结合态>水溶态。在其后的60 d,外源镉各形态的百分比随时间的推移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其中交换态分别占总量的43.86%和44.68%,说明外源镉进入土壤90 d后大部分未转化为相对稳定的形态,对土壤—植物体系危害性很大。褐土对外源镉的吸附主要通过离子交换和络合(或螯合)作用,其中通过离子交换机制吸附的镉数量均高于通过络合(或螯合)机制吸附的镉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镉 褐土 迁移 形态转化
下载PDF
土壤镍污染对小麦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建军 《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17-20,共4页
研究了褐土土壤中添加镍对盆栽小麦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并通过小麦地上部分的含Ni量、生物减产量和幼苗POD活性突变点所对应的土壤含Ni量表征土壤Ni污染。结果表明 ,土壤中全Ni量与土壤有效态Ni和幼苗中Ni含量呈极显著正相... 研究了褐土土壤中添加镍对盆栽小麦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并通过小麦地上部分的含Ni量、生物减产量和幼苗POD活性突变点所对应的土壤含Ni量表征土壤Ni污染。结果表明 ,土壤中全Ni量与土壤有效态Ni和幼苗中Ni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幼苗含Ni量与叶绿素含量及幼苗POD活性变化呈显著负相关 ,土壤中有效态Ni含量与小麦幼苗生物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同时苗叶绿素含量和POD活性均与小麦幼苗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据以上 3个毒性指标表征土壤Ni污染 ,其减产临界值为 :土壤中有效态Ni的质量分数为 5mg/kg (CaCl2 提取 ) ;小麦茎叶中Ni的质量分数为 2 5mg/kg ;POD活性转折临界值为 40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临界值 土壤污染 镍污染 作物 生长发育
下载PDF
有机质与粘粒复合对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贡献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明岗 安战士 张建新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4期79-84,共6页
对棕壤、黄棕壤、黄褐土和(土娄)土344个样品阳离子交换量(CEC)与有机质、粘粒用方程y(CEC)=b_0+b_1χ_1(粘粒%)+b_2χ_3(有机质%)+b_3χ_1χ_2进行回归分析表明,在粘粒与有机质数量比为3~16(平均为8左右接近有机质与粘粒CEC之比)时... 对棕壤、黄棕壤、黄褐土和(土娄)土344个样品阳离子交换量(CEC)与有机质、粘粒用方程y(CEC)=b_0+b_1χ_1(粘粒%)+b_2χ_3(有机质%)+b_3χ_1χ_2进行回归分析表明,在粘粒与有机质数量比为3~16(平均为8左右接近有机质与粘粒CEC之比)时,有机粘粒复合显著影响土壤CEC,且复合消耗有机质与粘粒总交换点的数量分别为41.8%,26.7%,31.9%和1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交换量 有机质 粘粒 有机-粘粒复合 棕壤 塿土 黄棕壤 黄褐土
全文增补中
晋南冬小麦施用硅钙肥增产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解丑 孟晓民 +1 位作者 臧延生 刘文辉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87-88,共2页
在晋南褐土区土壤有效 Si O2 357~ 60 2 mg· kg-1,Ca+2 0 .2 5~ 0 .6cmol· kg-1含量的情况下 ,冬小麦施用硅钙肥后 ,有促进生长发育作用和明显的增产效果。
关键词 褐土 冬小麦 硅钙肥 施肥 增产效应
下载PDF
运城七县典型褐土肥力类型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秦作栋 赵修齐 解美良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9年第2期79-84,共6页
本文以运城七县24个农用典型褐土耕层样品的5项主要肥力指标为依据,运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得出4个主要肥力类型。在分析各类型农业生产特征及分布特点的基础上,初步揭示了本地区褐土肥力状况与成土母质的关系.
关键词 典型褐土 肥力类型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天山东段干旱山间盆地第四纪古土壤与气候波动
15
作者 高存海 唐肖宇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21-27,共7页
古土壤作为地质时期或历史时期自然景观的产物,是古环境和古气候的一种良好记录,通过对吐鲁番盆地和柴窝堡盆地内保存的古土壤的微形态特征,化学性质,结合气候变化,认为在更新世间冰期或暖期时,天山东段干旱山间盆地的气候同我国中部和... 古土壤作为地质时期或历史时期自然景观的产物,是古环境和古气候的一种良好记录,通过对吐鲁番盆地和柴窝堡盆地内保存的古土壤的微形态特征,化学性质,结合气候变化,认为在更新世间冰期或暖期时,天山东段干旱山间盆地的气候同我国中部和东部地区的差别较现代小。盆地内发育的古土壤类型类似于现代的褐土型。古土壤的发育可能同间冰期印度洋季风的增强和增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土壤 褐土 第四纪 干旱盆地 东天山
下载PDF
不同土壤类型下长期施肥对土壤养分与小麦产量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7
16
作者 董鲁浩 李玉义 +1 位作者 逄焕成 孙庆泉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28,共7页
基于湖南、北京两地19年的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开展了不同土壤类型下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养分、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影响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褐潮土和红壤2种不同土壤类型上,有机无机均衡施肥(NPKM)均能够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 基于湖南、北京两地19年的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开展了不同土壤类型下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养分、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影响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褐潮土和红壤2种不同土壤类型上,有机无机均衡施肥(NPKM)均能够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而长期不均衡施用无机肥土壤中N、P、K养分在2种土壤上则表现出较低的水平,尤以红壤上降低最为明显。有机无机肥配施能够显著提高小麦产量,与对照处理(CK)相比,在红壤上增产788.32%,对产量形成的贡献率为88.74%;在褐潮土上增产828.05%,对产量形成的贡献率为89.22%。在2种土壤类型上无机均衡施肥(NPK)小麦产量差异比较明显,在褐潮土上的增产潜力高于红壤,而不施P的NK处理小麦则有不同程度的减产:在褐潮土上减产15.86%,在红壤上则绝产。研究同时发现,在2种土壤上小麦增产途径有所不同,在褐潮土上应以增施磷肥和提高小麦的单位面积穗数为主,而红壤则以增施有机肥和提高小麦的穗粒数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褐潮土 红壤 长期施肥 产量构成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