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2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ctresses, Gender, and 1920s Theater in China: A Discussion Concerning "Female Involvement in Art Performances"
1
作者 LIU Xun-qian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8年第2期288-294,共7页
In 1923, Wu Ruiyan, a schoolgirl at the Beijing People's Art Drama School, starred in a play titled Hero and Beauty, written by Chert Dabei. This was the first joint performance of male and female performers in the h... In 1923, Wu Ruiyan, a schoolgirl at the Beijing People's Art Drama School, starred in a play titled Hero and Beauty, written by Chert Dabei. This was the first joint performance of male and female performers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drama. The incident immediately triggered a debate in the Morning Newspaper Supplement between a group of middle-class intellectuals concerning "female involvement in art performances". This paper sees the boom in female participation in politics in the 1920s, as well as the "improvement in traditional drama" during the early republican period in China as the reasons behind the discussion. This incident shows how the New Cultural Movement shaped intellectuals' views on females and art performa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w Culture Movement Beijing People's art drama School spoken drama
下载PDF
Design Concept of Drama Stage-style Architecture
2
作者 CHENG Xiao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6年第4期27-29,34,共4页
Homology of drama and architecture in the early development stage decides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th,drama stage design and architectural structural design always apply different approaches but achieve equall... Homology of drama and architecture in the early development stage decides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th,drama stage design and architectural structural design always apply different approaches but achieve equally satisfactory results.Stage layout and structural design often use architectural symbols,and application of architectural symbols in drama is a common approach of stage art design.But the designer of Jiuzhai Paradis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and Resort Center-the project won Lu Ban Award did exactly the opposite by taking drama elements such as time,figures,location and plot to the "stage" of architecture,and telling visitors a story between traditional Tibetan,Qiang culture and primitive forest life over one thousand years,he indeed created a unique classic architecture using the concept of drama stage desi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ama stage concept Stage art design Architectural aesthetics Jiuzhai Paradis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and Resort Center Jiuzhaigou
下载PDF
传统戏剧艺术在皮革产品中的应用策略
3
作者 赵敏晶 《中国皮革》 CAS 2024年第9期135-138,142,共5页
以传统戏剧艺术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在现代皮革产品中的运用价值和策略。介绍了传统戏剧艺术的内涵及其与现代皮革设计的联系,阐述了传统戏剧艺术在皮革产品中的应用价值,认为传统戏剧艺术在皮革产品中的运用可以增强皮革产品的市场竞... 以传统戏剧艺术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在现代皮革产品中的运用价值和策略。介绍了传统戏剧艺术的内涵及其与现代皮革设计的联系,阐述了传统戏剧艺术在皮革产品中的应用价值,认为传统戏剧艺术在皮革产品中的运用可以增强皮革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皮革产品的综合价值、促进现代皮革产品的民族性创作。并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传统戏剧艺术在皮革产品中的应用策略,包括深度挖掘传统戏剧艺术元素、逐步形成现代皮革设计元素以及有效融合传统戏剧艺术元素和现代皮革设计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戏剧艺术 皮革产品 文化传承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教学改革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美容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4年第8期27-38,共12页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中国现当代文学进行“文学+”教学改革,需要突出原典阅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核心学科素养,守正课程特性。为适应数字时代对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戏剧影视学科交叉融合,建立跨媒介的大表达观,培...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中国现当代文学进行“文学+”教学改革,需要突出原典阅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核心学科素养,守正课程特性。为适应数字时代对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戏剧影视学科交叉融合,建立跨媒介的大表达观,培养在不同媒介之间自由创作的人才。新文科建设要立足中国现实、体现中国特色,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要融入课程思政,服务于新文科建设建构中国特色人文社会科学体系与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中国现当代文学 戏剧影视学 课程思政
下载PDF
中国台湾新剧运动的发生及影响
5
作者 刘丽 《闽台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50-57,共8页
肇始于日本殖民时期的中国台湾新剧,既是传统戏曲向现代话剧的过渡阶段,剧本创作逐渐取代幕表制,不断革新剧场艺术,也是对中、日戏剧资源的转化,在不同时期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堪称中国台湾新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锋。蓬勃发展的民族运动加速... 肇始于日本殖民时期的中国台湾新剧,既是传统戏曲向现代话剧的过渡阶段,剧本创作逐渐取代幕表制,不断革新剧场艺术,也是对中、日戏剧资源的转化,在不同时期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堪称中国台湾新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锋。蓬勃发展的民族运动加速了新剧运动的兴起,借助“剧场”这一舞台,新剧运动以思想启蒙为已任,尝试寻求自由、平等、解放的路径,以其反殖民主义精神在中国台湾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据时期 中国台湾新剧运动 剧场艺术 思想启蒙
下载PDF
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何为“京味话剧”与“京味话剧”何为
6
作者 褚云侠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4-91,共8页
“京味话剧”这一说法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被批评家广泛使用,后作为一种话剧类型进入中国当代戏剧史。但“京味话剧”的概念一直较为模糊,这和“京味”内涵的复杂性及其发展变化密切相关。探讨何为“京味话剧”,不仅要反思何为“京味”... “京味话剧”这一说法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被批评家广泛使用,后作为一种话剧类型进入中国当代戏剧史。但“京味话剧”的概念一直较为模糊,这和“京味”内涵的复杂性及其发展变化密切相关。探讨何为“京味话剧”,不仅要反思何为“京味”,还要将话剧这种舞台艺术放在与剧场的互动关系中加以理解。而何为“京味话剧”也决定了“京味话剧”何为,从“京味话剧”到21世纪之后衍生出的“新京味话剧”,其产生的历史情境虽然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核心精神特质和审美功能是一以贯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味” “京味话剧” 北京人艺
下载PDF
“政治任务”与“文化任务”的交错——新见1940年代中期三篇李健吾集外佚作考释
7
作者 高强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92-100,共9页
《论历史和现时(致俞)》《舞台和文学—法国十七世纪》《看司徒乔的画》是新发现的李健吾创作于1940年代中期的三篇集外佚作。《论历史和现时(致俞)》引出了李健吾和俞两人关于戏剧《金小玉》的争辩,从中可见历史性创作日渐被现时性创... 《论历史和现时(致俞)》《舞台和文学—法国十七世纪》《看司徒乔的画》是新发现的李健吾创作于1940年代中期的三篇集外佚作。《论历史和现时(致俞)》引出了李健吾和俞两人关于戏剧《金小玉》的争辩,从中可见历史性创作日渐被现时性创作取代的迹象。梳理考辨《舞台和文学—法国十七世纪》《看司徒乔的画》可以发现,尊重现实和对抗现实这两种立场态度共存于李健吾笔端。这三篇佚作既揭示了“政治人”所宣扬的“政治任务”逐渐取代“文化人”所看重的“文化任务”的过程,也表明“政治人”与“文化人”的身份认同共存于李健吾这样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作家身上,进而使其对“政治任务”与“文化任务”同表关切。“政治任务”与“文化任务”的交错,最终折射出抗战结束后文艺嬗变转型的繁复面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健吾 佚作 文艺转型 戏剧
下载PDF
戏剧教学法中具身学习的达成
8
作者 孙菲 裴淼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6-140,共5页
戏剧教学法因其戏剧性要素的具身属性,成为近年来具身学习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对具身属性多从认知科学和教育学的角度展开研究,缺少戏剧视角,导致对戏剧性要素发挥具身作用的条件认识不足。戏剧教学法中的具身学习是指参与者以假装的... 戏剧教学法因其戏剧性要素的具身属性,成为近年来具身学习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对具身属性多从认知科学和教育学的角度展开研究,缺少戏剧视角,导致对戏剧性要素发挥具身作用的条件认识不足。戏剧教学法中的具身学习是指参与者以假装的游戏本能,依照活动的规则,在与可体认的情境的互动中,产生吻合或能导向教学目标的体验。戏剧教学法中具身学习的达成要满足三方面条件,即能将教学目标转换为激发互动的环境,设定能够复合多项教学需求的空间,选择难度相宜的教学工具。戏剧教学法在运用中要选择适切的教学目标,以问题和反馈促进活动体验的迁移,构建适宜协作学习的活动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教学法 具身学习 中小学艺术教育
下载PDF
校园话剧中的隐性育人功能与实施路径研究
9
作者 唐忠宝 王志康 《现代教育科学》 2024年第1期34-39,共6页
校园话剧以双向教育、实践教育和艺术教育的方式契合青年的成长规律,并因其主体广泛性、过程现实性和系统完整性的特点使朋辈教育、氛围营造和寓教于乐更好地贯通隐性教育的过程。其引领学生主体对自身道德品行、人文素质、艺术审美、... 校园话剧以双向教育、实践教育和艺术教育的方式契合青年的成长规律,并因其主体广泛性、过程现实性和系统完整性的特点使朋辈教育、氛围营造和寓教于乐更好地贯通隐性教育的过程。其引领学生主体对自身道德品行、人文素质、艺术审美、实践品格和创新精神进行自我培育、自我发展,对新时代高校育人工作赋能提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话剧 隐性教育 高校育人 双向教育 艺术育人
下载PDF
新东方主义语境下十二章纹内涵及组织传播功能分析——以历史剧《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人物服饰为例
10
作者 王沛然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8期89-92,共4页
新东方主义作为一种通过影视剧中服饰的创新设计来渗透东方独特审美意象的美学理念,源于对传统“东方主义”的超越,旨在消除对东方文化的偏见与误解。而具有深刻文化底蕴和艺术特征的中国传统图案十二章纹,常常被作为图形的经典样式广... 新东方主义作为一种通过影视剧中服饰的创新设计来渗透东方独特审美意象的美学理念,源于对传统“东方主义”的超越,旨在消除对东方文化的偏见与误解。而具有深刻文化底蕴和艺术特征的中国传统图案十二章纹,常常被作为图形的经典样式广泛运用于影视剧的服饰当中。以历史剧《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为例,其人物服饰所体现的十二章纹,提供了一个剖析视角,以此探讨在古装影视剧中十二章纹的展现形式,以及在新东方主义美学理念下的服饰传播功能和文化内涵。这一探讨旨在深化对古装影视文化的理解,彰显其独特艺术魅力,并为新东方主义美学的理论探讨提供实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章纹 新东方主义 冕服 影视剧服饰 组织传播 比较艺术
下载PDF
《兰心大剧院》:改编处理和风格重塑
11
作者 杨波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9-45,共7页
电影《兰心大剧院》是娄烨导演的近作,也是华语电影美学的又一重要收获。《兰心大剧院》充分利用小说《上海之死》所提供的素材而又进行全面改写,电影主创高度尊重原著,同时又希望摆脱原著的束缚,使两个文本形成对话与合作关系,踏出流... 电影《兰心大剧院》是娄烨导演的近作,也是华语电影美学的又一重要收获。《兰心大剧院》充分利用小说《上海之死》所提供的素材而又进行全面改写,电影主创高度尊重原著,同时又希望摆脱原著的束缚,使两个文本形成对话与合作关系,踏出流畅而精彩的舞步。将《兰心大剧院》与娄烨以往作品比较,不难发现风格上的承继关系,许多娄烨签名式手法较易被辨识出来,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变化。因为风格元素的重复与变奏,娄烨通过《兰心大剧院》继续扩大个人电影世界,强化同时调整其风格面目。《兰心大剧院》的改编创作是成功的,娄烨的电影技法与风格日趋成熟。娄烨电影在当下社会环境中仍属稀缺品种,具有较高艺术、审美与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娄烨 艺术片 类型转化 “片中戏” 电影生态 文化价值
下载PDF
戏曲音乐、戏曲舞蹈、戏曲舞美摭论 被引量:10
12
作者 于平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16,共10页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定义"戏曲"为"以歌舞演故事"。"戏"指的是演出内容,"曲"指的是演出形态。笔者认为,戏曲艺术是一种彻头彻尾的"歌舞艺术",同时,它的发展演进并没有让自己停留在&...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定义"戏曲"为"以歌舞演故事"。"戏"指的是演出内容,"曲"指的是演出形态。笔者认为,戏曲艺术是一种彻头彻尾的"歌舞艺术",同时,它的发展演进并没有让自己停留在"以歌舞演故事"上,而是更深入地承担了"借故事演歌舞"、"以歌舞演情境"的任务和指向。戏曲是一种以"行动决定情境"的歌舞艺术,其"歌舞"兼有"演故事"和"演情境"的功能。这分别牵涉戏曲音乐、戏曲舞蹈、戏曲舞美三个关键词。关于曲牌联套、板式变化的戏曲音乐,本文认为戏曲艺术是有别于歌剧艺术的音乐戏剧,戏曲音乐是一种建立在方言基础上的声腔体系,曲牌联套和板式变化构成了戏曲音乐的基础形态,在当代,戏曲音乐发展中尤其要实现历史范型的创造性转换。关于圆流周转、得意忘形的戏曲舞蹈,本文认为戏曲舞蹈的基本范型源自昆曲艺术,其基本形态体现出游牧与农耕文明的交融,其中蕴涵着中国人对应着"大化"意识的人体运动时空观和"得意忘形"的人体造美观;中国当代民族舞蹈的建设,主要是舞蹈演剧功能及围绕这一演剧功能的系统建设;当代中国的舞蹈设计有借鉴现代编舞理念的必要以实现戏曲舞蹈设计的"与时俱进"。关于以人为本、以物为用的戏曲舞美,本文认为戏曲艺术的"虚拟动作"拒绝舞美设计的"时空组织",要把握戏曲艺术"我演故我在"的内在规定性,戏曲舞美活用道具的同时更要运用"活道具",以及必须面对现代戏与现代科技的创新发展。要想突破当代戏曲舞美发展的"两难"境地,戏曲艺术就要为现代科技在舞台表现中的运用探索新空间,要保持舞台的空灵感并为表演的虚拟性提供自由,要加强灯光技术营造情感氛围的研究,还要考虑多媒体技术拓展有限时空的研究。戏曲舞美创新不能忽略固本,要在固"虚拟时空"之本的基础上去创"程式表现"之新。戏曲音乐、戏曲舞蹈和戏曲舞美互有各自的历史沿革和文化沉积,同时又在戏曲整体审美观念的统领下以"不同"趋"大同"。面对"戏曲"这门集多种演艺手段为一体的"综合"艺术,认清不同手段各自的特征,有助于恰到好处地把握它们之间默契的基础,有助于戏曲艺术在手段的"综合"中真正实现文化的"整合",以及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音乐 戏曲舞蹈 戏曲舞美 本质 歌舞艺术 文化特征 审美 发展 创新
下载PDF
全球化格局与中国戏曲发展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9
13
作者 楚小庆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24,共8页
全球化过程对世界各民族戏剧发展是一次无法回避的挑战。面对全球化格局,中国戏曲艺术既要发扬其优秀的艺术传统,又要善于吸收新的艺术因素,在创新中求得发展机遇。如何处理继承与创新的矛盾,是中国戏曲在近现代以来的现代化历史进程中... 全球化过程对世界各民族戏剧发展是一次无法回避的挑战。面对全球化格局,中国戏曲艺术既要发扬其优秀的艺术传统,又要善于吸收新的艺术因素,在创新中求得发展机遇。如何处理继承与创新的矛盾,是中国戏曲在近现代以来的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特别是在全球化影响下东西方文化碰撞交融生长的格局中长期存在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创新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中国戏曲的创新应着力于剧目、表演程式和科技进步影响下舞美服饰的创新、发展以及戏曲传播途径、方式的创新这三个方面。中国戏曲独特的艺术魅力足以引起我们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自信。在当代中国,戏曲艺术要努力引领文化建设的艺术发展方向,要以厚重的中华戏曲传统文化和艺术精神为依托,在全球化的今天为重建中国文化的主体性作出应有的努力,要通过戏曲舞台艺术的精品创作鼓舞和重建我们对民族文化的自信,进而在构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的伟大事业中贡献力量。真正实现戏曲艺术创作的"三贴近",是实现中国戏曲艺术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与戏曲表现古代题材的成就相比,中国戏曲在表现现代题材方面尚需更多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戏曲艺术 当代中国 传统文化 艺术精神 继承 创新 发展
下载PDF
戏剧艺术的发生及其现代多元之路——从人类自我主体心理动因视角的考察 被引量:6
14
作者 楚小庆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1-110,共10页
本文从人类自我艺术主体心理动因的视角出发,对戏剧艺术的产生、兴起、发展延续以及现当代戏剧艺术风格的变化与社会文化心理影响下戏剧艺术的未来走向作了史论方面的探讨,认为人类主体心理需求是戏剧艺术形态发展变化的内在决定力量。... 本文从人类自我艺术主体心理动因的视角出发,对戏剧艺术的产生、兴起、发展延续以及现当代戏剧艺术风格的变化与社会文化心理影响下戏剧艺术的未来走向作了史论方面的探讨,认为人类主体心理需求是戏剧艺术形态发展变化的内在决定力量。本文认为,人类创造艺术基于心理的需要、源于受到压制的欲望和情绪,心理内容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而原始自我的分离与社会自我的分离是"佯装"与"扮演"的前提条件。自戏剧诞生以来,其自身发展中始终占主导地位的是"客体结构"的戏剧美学观;而"主体静观"的戏剧美学观,源于20世纪心理学的蓬勃发展和战后存在主义哲学的盛行,在不足百年间已与前者平分秋色。相对于条理清晰、特征鲜明的古希腊罗马戏剧、人文主义戏剧、古典主义戏剧、浪漫主义戏剧和现实主义戏剧艺术风格,后现代戏剧形成了一个庞杂的存在,对后现代戏剧的艺术思想和美学的文化特征进行描述也是十分困难的。当代戏剧界多元、多变、多维审美以及自觉寻求"自由"、"平等"的纷繁复杂状态,和艺术的发生与人类争取自由意志以及肯定自我人格的社会文化心理有着必然的联系。艺术发展的主推力是人类对于自由人格的无限追求。由此,人类同一切包括自然的、社会的等等限制自身自由的力量的斗争,成就了艺术作品的先天性的本质。人类历史上不朽的艺术精品,莫不高扬着伟大的自由人性。这些自然构成了文艺创作的本质内容,同时也在继续推动着当代社会发展中的文化自觉。戏剧艺术的发展之路,基础于人类争取自由意志和肯定自我人格的社会文化心理。这些一起,又在共同塑造着不朽艺术作品的伟大文化品格。艺术萌生于人类的自由意志之上,艺术未来发展所承担的必然也是为人类寻求更高的意志自由的历史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艺术 戏剧美学 艺术发生 心理动因 现当代戏剧 多元发展 文化特征 审美 文化品格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戏曲传播的时代背景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廷信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4-139,共6页
20世纪戏曲传播离不开其特殊的背景。支撑20世纪中国戏曲传播的社会背景主要体现在变革的主调、现代传媒的兴盛和社会结构的转型三个方面。20世纪变革的主调把戏曲艺术引入现代社会,成为社会话题广泛传播。现代传媒的兴盛使戏曲传播摆... 20世纪戏曲传播离不开其特殊的背景。支撑20世纪中国戏曲传播的社会背景主要体现在变革的主调、现代传媒的兴盛和社会结构的转型三个方面。20世纪变革的主调把戏曲艺术引入现代社会,成为社会话题广泛传播。现代传媒的兴盛使戏曲传播摆脱了以往单纯的人际实有空间,找到了新的传播渠道和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20世纪戏曲传播伴随着本时期社会结构转型的过程与结果,在社会结构转型过程中,戏曲的表现内容、表现形式、组织形式和传播形式都发生了重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变革 媒介 社会结构 戏曲传播 背景
下载PDF
从经典电影理论看戏剧与电影的关系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焱 张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55-157,共3页
从电影诞生之初,戏剧与电影的关系就为人所关注。经典电影理论时期,在不同年代不同国度的理论家的著述中,关于电影与戏剧关系,有不同程度、不同角度的论述。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电影业也出现了"与戏剧离婚"现象。
关键词 戏剧 电影 艺术 关系
下载PDF
教育戏剧——基础教育的明日之星 被引量:63
17
作者 徐俊 《基础教育》 2011年第3期68-74,共7页
教育戏剧是以教育为主要目的的带有戏剧与剧场性质的教学方法与教育模式。教育戏剧发源于英美,在西方和我国港台地区的基础教育中已经得到长足的发展与广泛的应用。我国大陆的教育戏剧刚刚起步,其当前发展最现实的切入点应是面向中小学... 教育戏剧是以教育为主要目的的带有戏剧与剧场性质的教学方法与教育模式。教育戏剧发源于英美,在西方和我国港台地区的基础教育中已经得到长足的发展与广泛的应用。我国大陆的教育戏剧刚刚起步,其当前发展最现实的切入点应是面向中小学教师的戏剧教学法的培训以及面向师范生的"教育戏剧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戏剧 戏剧教学法 戏剧教育 艺术教育
下载PDF
强化艺术真实 注重创新探索——关于新世纪国产谍战剧创作的艺术断想 被引量:4
18
作者 周斌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8-115,共8页
新世纪以来,中国国产谍战剧的创作有了长足发展,相继拍摄了一批各具艺术特点的好作品,这些剧作在题材、内容、人物和形式等方面,都进行了多元化的艺术探索,既较好地概括反映了艰苦曲折、错综复杂的革命斗争历史,又成功地塑造了一批具有... 新世纪以来,中国国产谍战剧的创作有了长足发展,相继拍摄了一批各具艺术特点的好作品,这些剧作在题材、内容、人物和形式等方面,都进行了多元化的艺术探索,既较好地概括反映了艰苦曲折、错综复杂的革命斗争历史,又成功地塑造了一批具有较鲜明个性特点的各类人物形象;同时,在叙事形式和技巧手法等方面也有一些新的拓展,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国产谍战剧的艺术质量。但是,当下国产谍战剧的创作也存在着一些较明显的问题,如有些剧作只重视故事的传奇性而忽略了艺术的真实性,有些剧作情节漏洞百出、细节经不起推敲,还有些作品则跟风模仿、缺乏新意,同质化倾向十分明显。因此,如何进一步在创作中强化艺术真实,注重创新探索,不断提高剧作的艺术质量,确保国产谍战剧具有较高的艺术品质,应该是今后创作发展中需要着重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艺术 电视剧创作 国产谍战剧 艺术真实 人物塑造 同质化 概念化 创新探索
下载PDF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J8戏剧、曲艺、杂技艺术”类目修订评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滕玉石 《图书馆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7-49,共3页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第5版)在戏剧艺术、戏剧文学等有关类目的设置上对《中图法》(第4版)做了一定的修订,但仍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之处,如类名的一致性、类目体系的完整性、注释表述的规范化等问题。在对《中图法...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第5版)在戏剧艺术、戏剧文学等有关类目的设置上对《中图法》(第4版)做了一定的修订,但仍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之处,如类名的一致性、类目体系的完整性、注释表述的规范化等问题。在对《中图法》(第5版)修订时,《中图法》编辑委员会应使类目更加清晰,避免概念混淆,保证其文献分类体系的合理性、科学性,以便于文献的分类标引和读者的检索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 戏剧艺术 戏剧文学 文献分类 类目设置
下载PDF
元代夏庭芝《青楼集》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俞为民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0-147,共8页
元代夏庭芝的《青楼集》记载了一百多位杂剧艺人的生平与表演技艺,卷首的《青楼集志》简要论述了元代杂剧的渊源与产生过程,总结了杂剧在内容与艺术形式上的特征。作者参照史传的体例,以人立目,系以小传。在小传中,一方面翔实地记载了... 元代夏庭芝的《青楼集》记载了一百多位杂剧艺人的生平与表演技艺,卷首的《青楼集志》简要论述了元代杂剧的渊源与产生过程,总结了杂剧在内容与艺术形式上的特征。作者参照史传的体例,以人立目,系以小传。在小传中,一方面翔实地记载了杂剧艺人的生平与生态,另一方面,也记载她们的表演技艺,并提出了自己的戏曲表演艺术理论。《青楼集》虽是以记载史料为主,但在这些史料中,也闪烁出一些理论的光彩,为我们在当下研究元代戏曲演员们的生活以及表演技艺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也为中国古代戏曲表演理论体系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和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夏庭芝 元杂剧 《青楼集》 表演理论 中国传统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