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迷失在“爱的港湾”——试析《长日入夜行》一剧的人物情感心理历程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姗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25-30,共6页
美国作家尤金.奥尼尔是情感心理悲剧创作的杰出代表。其剧作《长日入夜行》深刻揭示出蒂龙一家四口隐秘内心的微妙斗争,集中展现了人物复杂情感的变化历程,在整个戏剧发展史上具有深远影响。全剧既反复再现了"责怪——后悔"... 美国作家尤金.奥尼尔是情感心理悲剧创作的杰出代表。其剧作《长日入夜行》深刻揭示出蒂龙一家四口隐秘内心的微妙斗争,集中展现了人物复杂情感的变化历程,在整个戏剧发展史上具有深远影响。全剧既反复再现了"责怪——后悔"节奏模式中的人物爱怨情感与心理冲突,又着力探究各种矛盾产生的本质成因,显示出悲剧人物情感心理历程的独特之处,使《长日入夜行》一剧获得了极为深刻的现实内涵和社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责怪——后悔”节奏模式 家与梦 恋土与吝金 奥剧的特质
下载PDF
西柏坡精神与民族复兴“中国梦” 被引量:5
2
作者 王立芳 陈艳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74-78,共5页
民族复兴"中国梦"是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新中国成立以前,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中华民族最大的梦想。二者处在相同的历史坐标位、拥有相似的道路指向和内涵。曾经指引中华民... 民族复兴"中国梦"是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新中国成立以前,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中华民族最大的梦想。二者处在相同的历史坐标位、拥有相似的道路指向和内涵。曾经指引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独立之梦的西柏坡精神,可助力民族复兴"中国梦"尽快进入普通民众的视域并成为精神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复兴 “中国梦” 西柏坡精神 两个务必 《中国土地法大纲》
下载PDF
饮宴·盛筵·家族叙事--试论太虚幻境作为《红楼梦》核心意象的结构功能 被引量:4
3
作者 马明奎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7-112,6,共7页
从《红楼梦》中找到一个核心意象用以概括全部题材并体现其叙事的基本结构,是笔者长期探索的一个课题。本文将论证:这个核心意象就是太虚幻境,它与贾府题材互相结构,形成《红楼梦》的文本。这同时需要建构。本文的论述包括三个方面:(1)... 从《红楼梦》中找到一个核心意象用以概括全部题材并体现其叙事的基本结构,是笔者长期探索的一个课题。本文将论证:这个核心意象就是太虚幻境,它与贾府题材互相结构,形成《红楼梦》的文本。这同时需要建构。本文的论述包括三个方面:(1)饮宴的原型内部结构的分析;(2)太虚幻境作为核心意象的生成和转换;(3)太虚幻境的四个维度与《红楼梦》文本的四个层面之间的同构。这是一个大纲性质的表述,具体详实的论述在这里不能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饮宴 盛筵 太虚幻境 核心意象
下载PDF
帘幕意象与李商隐诗境诗风
4
作者 曾艳红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111-114,共4页
帘、幕、帷等是我国古代生活中重要的日常用品,也是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审美意象。它们以较高的频率在李商隐的诗歌中出现,是构成他诗歌中的"隔"与"幻"境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李商隐形成"深邃遥邈"诗风... 帘、幕、帷等是我国古代生活中重要的日常用品,也是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审美意象。它们以较高的频率在李商隐的诗歌中出现,是构成他诗歌中的"隔"与"幻"境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李商隐形成"深邃遥邈"诗风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帘幕意象 李商隐诗歌 隔境 幻境 诗风
下载PDF
酒店那些事——度假型酒店创作思维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凌克戈 《城市建筑》 2010年第5期26-32,共7页
本文基于作者对自身创作过程的深度分析,试图探讨度假型酒店的创作思维,并将之转化为具体的实践。
关键词 精神境界 个性化 土地性质 筑梦 原创
下载PDF
弗洛伊德学说与艾略特诗作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万敬 《青海师专学报》 2003年第5期62-63,共2页
本文试用弗洛伊德“释梦”及本能论的观点对英国诗人艾略特的作品进行分析。艾略特的作品中充满了重叠的意象与象征 ,长诗《荒原》就采用梦幻式的象征手法表现出诗人精神的幻灭和对社会的绝望。弗洛伊德学说为艾略特的诗作提供了形式及... 本文试用弗洛伊德“释梦”及本能论的观点对英国诗人艾略特的作品进行分析。艾略特的作品中充满了重叠的意象与象征 ,长诗《荒原》就采用梦幻式的象征手法表现出诗人精神的幻灭和对社会的绝望。弗洛伊德学说为艾略特的诗作提供了形式及理论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伊德学说 本能论 “释梦” 艾略特 英国 《荒原》 文学分析 影响
下载PDF
榕树:乡土记忆和田园梦想的双重符码——对黄河浪《故乡的榕树》的深层解读
7
作者 林平乔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32-34,共3页
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是乡土文学中的一朵奇葩,他以榕树为中心意象,通过对故乡闽东土地上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乡俗民情及纯朴人性的描绘,传达出对都市文明合理性的深刻质疑,对精神返乡的强烈渴望,从而使他文本中的"乡土"成... 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是乡土文学中的一朵奇葩,他以榕树为中心意象,通过对故乡闽东土地上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乡俗民情及纯朴人性的描绘,传达出对都市文明合理性的深刻质疑,对精神返乡的强烈渴望,从而使他文本中的"乡土"成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含意丰富的文化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记忆 田园梦想 符码 地域文化 乡土闽东
下载PDF
净土观念与中国农村社会的变迁
8
作者 田云刚 张元洁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1-6,共6页
从关乎人生和社会的进路与走向,具有目的论性质的净土观念来看,中国佛教理论发展贯穿的一条主线,就是从人间与净土的隔绝对立,走向人间与净土的深度融合。这条主线的现实转化就是通过文化运动、治国护国、乡村建设、生态建设、统筹城乡... 从关乎人生和社会的进路与走向,具有目的论性质的净土观念来看,中国佛教理论发展贯穿的一条主线,就是从人间与净土的隔绝对立,走向人间与净土的深度融合。这条主线的现实转化就是通过文化运动、治国护国、乡村建设、生态建设、统筹城乡等实践,使农与非、城与乡以及天与人、心与物、身与家等从对立走向融合。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相应,反映了佛教的慈悲济世、众生平等、利乐有情等价值追求以及化否定为肯定的逻辑方法、化出世为入世的行为方式、化内在为外在的超越路径,在改变中国农村社会面貌和农民生存状态中的具体运用;反映了中国佛教在与儒道西学等互动中的与时俱进,以及最终走向适应和支持社会主义的理论自觉。中国梦是人间净土观念的转化表达,中国佛教能适应和支持中国梦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佛教 净土观念 农村社会 变迁 中国梦
下载PDF
论李清照词中的“梦”意象
9
作者 侯智芳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3,共3页
“梦”作为一种独特的精神现象很早便进入中国文人的视野进而成为诗人表情达意的常用题材,宋代词人李清照就创作了大量的“梦”意象。代表着词人生命律动的青春之梦、相思之梦和怀乡之梦,让人们体味着词人一生的情感脉动。
关键词 李清照 “梦”意象 青春之梦 相思之梦 怀乡之梦
下载PDF
永恒的梦境——谈曹文轩《根鸟》的象征意蕴 被引量:3
10
作者 金岚 《黄山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55-57,共3页
《根鸟》是曹文轩继《草房子》、《红瓦》之后又推出的一部力作。《根鸟》是一部阐释梦境的寓言诗似的长篇小说,作者构建的梦境包括了三部曲:一、梦因;二、梦境的追逐;三、梦境的隐遁。
关键词 梦境 象征意蕴 曹文轩 寓言诗 三部曲 长篇小说 永恒 《草房子》 构建 作者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步虚词初探 被引量:1
11
作者 孟庆阳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126-128,共3页
“:步虚词”这种文学样式,从题材内容至文体起源都与道教有着密切的联系。该文体大约出现于东晋,大致可以分为道教徒创作和教外文人创作两大类。搞清步虚词的起源、内容特征、与道教的联系、存在的现实功能等,对全面了解把握步虚词这种... “:步虚词”这种文学样式,从题材内容至文体起源都与道教有着密切的联系。该文体大约出现于东晋,大致可以分为道教徒创作和教外文人创作两大类。搞清步虚词的起源、内容特征、与道教的联系、存在的现实功能等,对全面了解把握步虚词这种文体,及其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都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文学 步虚词 魏晋南北朝
下载PDF
反认他乡是故乡——论曹雪芹的文化反思与终极关怀 被引量:1
12
作者 贺信民 《唐都学刊》 2004年第6期132-136,共5页
从生命本体论、生命认识论和生命价值论三个层次破读《红楼梦》"好了歌"及"解",分析曹雪芹文化反思意识生成的原因,检讨《红楼梦》语境中"他乡"、"故乡"概念的意义隐含,推究出曹雪芹诗性加神... 从生命本体论、生命认识论和生命价值论三个层次破读《红楼梦》"好了歌"及"解",分析曹雪芹文化反思意识生成的原因,检讨《红楼梦》语境中"他乡"、"故乡"概念的意义隐含,推究出曹雪芹诗性加神性的人生理想及对"人"的终极生命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雪芹 《红楼梦》 文化反思 故乡 诗性 终极 神性 生命关怀 三个层次 意识
下载PDF
梦与现实叠加的怨愤——《秦梦记》思想主题新论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承铭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26-31,94,共7页
《秦梦记》主要是描述梦境中的"我"因没有遭逢明君圣主而郁郁不得志的经历,写的是秦国梦,也是秦地梦,是秦国梦与秦地梦的叠加,是梦幻与现实的相互映照,是作者为官长安终被无辜放逐的人生噩梦的曲折表现。主题是通过对梦中君... 《秦梦记》主要是描述梦境中的"我"因没有遭逢明君圣主而郁郁不得志的经历,写的是秦国梦,也是秦地梦,是秦国梦与秦地梦的叠加,是梦幻与现实的相互映照,是作者为官长安终被无辜放逐的人生噩梦的曲折表现。主题是通过对梦中君主的不满发泄对现实皇帝的不满,藉梦中怨愤以摅写现实怨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亚之 《秦梦记》 秦地梦 穆公 放逐 怨愤
下载PDF
土地、梦与乡村的两种景观──论《陌上》的乡土书写
14
作者 李保森 《石家庄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86-93,共8页
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社会景观和以梦为代表的精神景观是《陌上》主要的书写对象和内容,两者从不同角度对迄今仍处于流动状态的乡村进行了观照和素描。这两者的历时性演变和彼此参照传达着丰富的社会文化信息:乡村的历史重心已经从生产、... 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社会景观和以梦为代表的精神景观是《陌上》主要的书写对象和内容,两者从不同角度对迄今仍处于流动状态的乡村进行了观照和素描。这两者的历时性演变和彼此参照传达着丰富的社会文化信息:乡村的历史重心已经从生产、劳动转向生活、消费。后者开始以压迫性的力量参与和支配着民众的日常。这种转变不仅导致了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了情感对象、情感方式等方面的变化。乡村民众的生活场域正在经历解构和重构的历史过程。置身其中的他们既不得不开始新的追逐,接受、适应和反抗新的规则,但又常常感到进退失据、盲目不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陌上》 土地 乡村景观 付秀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