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ssure and Drip Rate in a Vertical Polypropylene Infusion Bag
1
作者 Weiwei Duan Lingfeng Tang 《Fluid Dynamics & Materials Processing》 EI 2021年第6期1143-1164,共22页
Vertical infusion(self-emptying)bags used for Intravenous infusion are typically obtained by moulding a soft envelope of polypropylene.In normal conditions a continuous flow of liquid can be obtained with no need to u... Vertical infusion(self-emptying)bags used for Intravenous infusion are typically obtained by moulding a soft envelope of polypropylene.In normal conditions a continuous flow of liquid can be obtained with no need to use a pump.In the present study,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ir pressure effects and the drug drip rate have been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 and numerically.After determining relevant experimental data about the descending height of liquid level,the dropping speed and pressure,the ordinary least square method and MATLAB have been used to reconstruct the related variation and interrelation laws.Numerical simulations have been performed to determine the best gas-liquid volume ratio and improve the overall performances of these bags.According to these results,that the biggest effect on the drip rate is produced by the diameters of the used need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propylene infusion bag numerical simulations gas-liquid volume ratio overall performances drip rate
下载PDF
Effects of emitter discharge rates on soil salinity distribution and cotton(Gossypium hirsutum L.) yield under drip irrigation with plastic mulch in an arid region of Northwest China 被引量:15
2
作者 Sulitan DANIERHAN Abudu SHALAMU +1 位作者 Hudan TUMAERBAI DongHai GUAN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3年第1期51-59,共9页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emitter discharge rates under drip irrigation on soil salinity distribution and cotton yield in an extreme arid region of Tarim River catchmen...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emitter discharge rates under drip irrigation on soil salinity distribution and cotton yield in an extreme arid region of Tarim River catchment in Northwest China. Four treatments of emitter discharge rates, i.e. 1.8, 2.2, 2.6 and 3.2 L/h, were designed under drip irrigation with plastic mulch in this paper. The salt distribution in the range of 70-cm horizontal distance and 100-cm vertical distance from the emitter was measured and analyzed during the cotton growing season. The soil salinity is expressed in terms of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dS/m) of the saturated soil extract (ECe), which was measured using Time Domain Reflector (TDR) 20 times a year, including 5 irrigation events and 4 measured times before/after an irrigation event. All the treatments were repeated 3 times. The groundwater depth was observed by SEBA MDS Dipper 3 automatically at three experimental sit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rder of reduction in averaged soil salinity was 2.6 L/h 〉 2.2 L/h 〉 1.8 L/h 〉 3.2 L/h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irrigation for the 3-year cotton growing season. Therefore, the choice of emitter discharge rate is considerably important in arid silt loam. Usually, the ideal emitter discharge rate is 2.4-3.0 L/h for soil desalinization with plastic mulch, which is advisable mainly because of the favorable salt leaching of silt loam and the climatic conditions in the studied arid area. Maximum cotton yield was achieved at the emitter discharge rate of 2.6 L/h under drip irrigation with plastic mulch in silty soil at the study site. Hence, the emitter discharge rate of 2.6 L/h is recommended for drip irrigation with plastiic mulch applied in silty soil in arid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ip irrigation soil salinity salt balance cotton yield emitter discharge rate
下载PDF
施氮量对滴灌水稻根系形态构型和分形特征的影响
3
作者 唐清芸 杨晶晶 +3 位作者 赵蕾 宋志文 王国栋 李玉祥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40-1553,共14页
旨在探明水稻在膜下滴灌下根系形态、构型、氮利用效率变化及其与分形维数的关系。于2021—2022年,以氮高效品种(T-43)和氮低效品种(垦-26)为材料,设置滴灌(drip irrigation,DI)、淹灌(flooding irrigation,FI)2种方式与4种施氮水平(0、... 旨在探明水稻在膜下滴灌下根系形态、构型、氮利用效率变化及其与分形维数的关系。于2021—2022年,以氮高效品种(T-43)和氮低效品种(垦-26)为材料,设置滴灌(drip irrigation,DI)、淹灌(flooding irrigation,FI)2种方式与4种施氮水平(0、150、300和450 kg hm^(–2))的盆栽试验。基于盒维数法结合根系图像分形分析程序计算根系形态的分形维数和分形丰度,研究滴灌及施氮对水稻产量、氮素利用效率、根系形态、构型、分形维数、分形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相同施氮水平下,与淹灌相比,滴灌处理下T-43和垦-26细根百分比、根长密度(root length density,RLD)β值、氮肥农学利用效率(nitrogen agronomic efficiency,NAE)显著提高(分别为6.8%~14.5%和9.9%~17.2%、0.65%~5.45%和0.32%~3.43%、12.1%~22.4%和12.2%~20.5%);>0.5 mm RLD、0~40 cm土层表面积密度(surface area density,SAD)和根体积密度(RLD)、分形维数(fractal dimension,FD)、分形丰度(fractal abundance,FA)显著降低,造成产量降低(3.8%~37.4%和7.6%~48.3%)。(2)滴灌模式下,施氮显著提高了水稻根系FD和FA,T-43在施氮量为300 kg hm^(–2)时,FD和FA最高(分别为1.55和14.07);垦-26在施氮量为450 kg hm^(–2)时最高(分别为1.62和14.78)。(3)相关分析表明,FD、FA与直径0.1~0.3 mm RLD、0~10 cm土层根长和根质量密度、产量、氮素稻谷生产效率呈显著正相关,与30~40 cm土层表面积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在滴灌条件下,氮高效品种“T-43”配施300 kg hm^(–2)氮肥,能够增加细根根长密度比例,优化表层根系形态分布,提高根系分形维数和丰度,进而实现滴灌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协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滴灌 施氮量 根系形态 分形维数
下载PDF
织物中液态水传输与快干行为表征
4
作者 李淑静 王改改 +2 位作者 卢思童 王钰程 刘让同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0-47,共8页
为了能够保持运动中大汗淋漓时的舒适状态,研究液态水在织物中传输与快干性能是必要的。文章提出了织物中液态水传输与快干评价的指标,即滴水扩散时间、最大面积传输耗时、最大传输面积、经纬向最大传输跨距、蒸发速度等。液态水在织物... 为了能够保持运动中大汗淋漓时的舒适状态,研究液态水在织物中传输与快干性能是必要的。文章提出了织物中液态水传输与快干评价的指标,即滴水扩散时间、最大面积传输耗时、最大传输面积、经纬向最大传输跨距、蒸发速度等。液态水在织物中的传输行为通过观察其传输域变化来反映,呈现出与织物组织、纱线排列密度、纱线线密度、织物厚度、织物平方米质量等结构因素相关的初始阶段、增速阶段、稳定阶段和减缓阶段四个时期。通过对10种不同规格织物进行滴水扩散测试和水分蒸发速率测试,织物中液态水传输与织物厚度密切相关,织物厚度为液态水的渗漏提供空间但弱化了液态水的铺展和快干;纱线线密度影响织物表面孔隙,成为影响液态水铺展蒸发的主要因素;经纬密度通过与纱线线密度的匹配形成对液态水传输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于高品质运动服装面料的研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湿快干 图像处理技术 滴水扩散 蒸发速率 评价指标 多元回归
下载PDF
阻燃抗熔滴PET纤维的制备及其染色性能
5
作者 范公霆 白桢慧 +1 位作者 李发学 周先何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31,共9页
为减少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熔滴造成的危害,以六氯环三磷腈和对羟基苯甲醛为原料合成阻燃剂HBCP,并将其与PET共混后经熔融纺丝制得阻燃抗熔滴PET纤维。探究了3种分散染料(分散黄3G、分散蓝2BLN、分散红3B)对纯... 为减少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熔滴造成的危害,以六氯环三磷腈和对羟基苯甲醛为原料合成阻燃剂HBCP,并将其与PET共混后经熔融纺丝制得阻燃抗熔滴PET纤维。探究了3种分散染料(分散黄3G、分散蓝2BLN、分散红3B)对纯PET纤维与阻燃抗熔滴PET纤维的上染工艺,包括染料质量分数、染色温度、上染时间以及pH值对纤维染色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分散黄3G与分散红3B均在染料质量分数为1.0%、上染温度为130℃、染色时间为60 min、染液pH值为5时上染率最高,染色效果较好;分散蓝2BLN在染料质量分数为2.0%、上染温度为120℃、染色时间为60 min、染液pH值为5的条件下达到最高上染率;在相同染色工艺条件下,相比纯PET纤维,阻燃抗熔滴PET纤维对3种分散染料的上染率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抗熔滴PET纤维 染色 分散染料 上染率
下载PDF
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出苗率的最佳生物质炭施用量
6
作者 李毅 梁嘉平 +2 位作者 王小芳 杨哲 樊向阳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76,共13页
确定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出苗率的最佳生物质炭施用量,可为田间管理提供依据。以新疆盐碱土为研究对象,在生物质炭施用量分别为0、10、50及100t·hm^(-2)条件下,开展了膜下滴灌田间小区试验,对比了生物质炭施用量对土壤容重、温... 确定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出苗率的最佳生物质炭施用量,可为田间管理提供依据。以新疆盐碱土为研究对象,在生物质炭施用量分别为0、10、50及100t·hm^(-2)条件下,开展了膜下滴灌田间小区试验,对比了生物质炭施用量对土壤容重、温度、有机碳等理化性质和作物出苗率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作物出苗率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生物质炭施用量增加显著降低了0~30 cm土层的容重,棉花和甜菜的土壤容重分别降低0~0.32和0.04~0.25 g·cm^(-3)。与不施用处理比较,100 t·hm^(-2)的生物质炭施用量显著增加了棉花和甜菜不同生育期的5 cm深度地温,但10和50 t·hm^(-2)的施用量只显著增加了棉花蕾期和铃期的5 cm深度地温。施用生物质炭增加了棉花和甜菜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不区分年份和生育期增幅相应为0.98~13.2和0.66~12.1g·kg^(-1);苗期和收获期(不区分年份和作物)增幅分别为1.20~7.43和0.66~13.2 g·kg^(-1),苗期各施用量下有机碳均显著增加,收获期部分施用量下有机碳显著增加。出苗率大致随容重增加而增加,随土壤温度增加先增加后减小,最适宜作物出苗的温度为22~26℃;出苗率随土壤有机碳增加先增加后减小,但高生物质炭施用量导致的土壤有机碳增加过高抑制了作物出苗。当生物质炭施用量为10t·hm^(-2)时,棉花和甜菜的出苗率大于0.7,高于其他3种生物质炭处理,因此推荐10 t·hm^(-2)作为最优生物质炭施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土壤温度 膜下滴灌 棉花 甜菜 出苗率
下载PDF
滴灌棉花产量及构成因素对关键生育期施氮量的响应
7
作者 蒲胜海 马红红 +5 位作者 马兴旺 李磐 涂永峰 李小伟 艾合买提·哈力克 李江峰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0-357,共8页
旨在探讨棉花产量及构成因素对关键生育期施氮量的响应,为棉花氮肥精准调控提供理论支撑。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分别在棉花蕾期、盛花期、盛铃期按同时期农户常规施氮量(CNF)的75%、100%、125%、150%和200%设计5个施氮水平,共13个处理,研... 旨在探讨棉花产量及构成因素对关键生育期施氮量的响应,为棉花氮肥精准调控提供理论支撑。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分别在棉花蕾期、盛花期、盛铃期按同时期农户常规施氮量(CNF)的75%、100%、125%、150%和200%设计5个施氮水平,共13个处理,研究氮肥调控对棉花三桃个数、单铃质量、单株有效铃数、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常规蕾期14.29 kg·hm^(-2)和盛铃期35.63 kg·hm^(-2)的施氮量较为合理,棉花单铃质量、单株有效铃数和产量较高。盛花期增施氮肥有利于棉花高产形成,农户常规盛花期施氮量的2倍(Nflower-200)处理与CNF相比,单铃质量、单株有效铃数和产量分别显著增加16.49%、15.75%和11.24%。CNF处理氮肥偏生产力最大为21.28 kg·kg^(-1),Nflower-200处理经济效益最高为7370.17元·hm^(-2)。可见,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实现棉花关键生育期精细化氮肥调控,建议当地农户在棉花盛花期适当加大氮肥施用量,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期 施氮量 膜下滴灌 棉花 产量
下载PDF
额定流量与毛管位置对纽扣式滴头堵塞的影响及机理分析
8
作者 喻黎明 曹丽 +3 位作者 李娜 伍大利 黄国安 陈祖根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123-131,共9页
为探究引用高含沙水滴灌时额定流量与毛管位置对纽扣式滴头堵塞风险的影响及相应机理,该研究对3种不同额定流量(2、4、8 L/h)的纽扣式滴头按照不同的毛管安装位置(毛管进水口处的支管长度分别为w、2w、3w,毛管间距w=204 mm;依次为内侧... 为探究引用高含沙水滴灌时额定流量与毛管位置对纽扣式滴头堵塞风险的影响及相应机理,该研究对3种不同额定流量(2、4、8 L/h)的纽扣式滴头按照不同的毛管安装位置(毛管进水口处的支管长度分别为w、2w、3w,毛管间距w=204 mm;依次为内侧、中间和外侧)进行浑水堵塞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滴头额定流量与毛管位置会影响毛管与支管内的断面平均流速,从而对管中沉积泥沙的起动产生影响,影响滴头堵塞进程。额定流量为4 L/h的滴头,其平均相对流量和灌水均匀度系数下降速率最慢,即抗堵塞性能最优,且其有效灌水次数最多,平均使用寿命比2和8 L/h的滴头分别提高了11.84%和49.11%。滴头额定流量越小,毛管位置对滴头使用寿命影响越明显,其毛管内滞留泥沙质量越大、沉积的大颗粒泥沙占比越多,大颗粒泥沙相对小颗粒泥沙更容易被滞留在毛管中。滴头额定流量越大、在单根毛管上的安装位置越靠近前段,其排出的泥沙粒径越大。毛管中沉积泥沙的起动是导致大流量滴头更快堵塞的主要原因。试验为滴灌系统堵塞机理的研究提供了思路,为实际应用中滴头额定流量的选用与滴头堵塞的预防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额定流量 毛管位置 纽扣式滴头 泥沙起动 系统寿命
下载PDF
滴头流量对压砂土壤水盐分布及西瓜生长、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宗凯 谭军利 +1 位作者 王西娜 马瑞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0-37,共8页
【目的】探明微咸水灌溉条件下滴头流量对压砂地土壤水盐分布及西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设置Q1(2 L/h)、Q2(3 L/h)、Q3(4 L/h)3种滴头流量,研究滴头流量对灌水前后土壤水盐分布特征、西瓜生长、产量、果实品质及水... 【目的】探明微咸水灌溉条件下滴头流量对压砂地土壤水盐分布及西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设置Q1(2 L/h)、Q2(3 L/h)、Q3(4 L/h)3种滴头流量,研究滴头流量对灌水前后土壤水盐分布特征、西瓜生长、产量、果实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滴头流量越大,土壤水平湿润范围越大,膜间土壤含水率越高,滴头下方垂直湿润深度越浅。各处理0~100 cm土壤盐分经过一个全生育期均呈下降趋势,盐分减少量随滴头流量增大而增加。果实可溶性糖量随滴头流量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Q2处理最大,分别较Q1、Q3处理提高了54.3%和22.3%;维生素C量随滴头流量增加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Q3处理最高,较Q2处理提高了53.7%。西瓜产量与灌溉水利用效率均随滴头流量增大而增加,Q3处理产量分别较Q1、Q2处理提高了6.20%和3.56%,Q3处理的灌溉水利用效率分别较Q1、Q2处理提高了6.49%和3.72%。【结论】综合考虑土壤水盐再分布形式与西瓜产量、品质,适用于压砂地西瓜微咸水滴灌流量为Q3(4 L/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滴头流量 压砂地 微咸水 水盐分布 西瓜
下载PDF
不同微灌溉施肥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10
作者 邢素丽 杨文方 +9 位作者 杨军芳 聂浩亮 杨慧敏 张静 任艺 王敬霞 张洁 黄少辉 贾良良 杨云马 《河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5期45-51,81,共8页
研究不同微灌溉施肥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和效益的影响,可为冬小麦高效灌溉施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微灌溉施肥模式(微喷灌施肥、滴灌施肥)为主区,氮磷施用量(N_(0)P_(120)、N_(180)P_(0)、N_(120)P_(120)、N_(180)P_(120)、N... 研究不同微灌溉施肥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和效益的影响,可为冬小麦高效灌溉施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微灌溉施肥模式(微喷灌施肥、滴灌施肥)为主区,氮磷施用量(N_(0)P_(120)、N_(180)P_(0)、N_(120)P_(120)、N_(180)P_(120)、N_(240)P_(120)、N_(180)P_(60)和N_(180)P_(150))为副区,随机排列,重复3次,研究了不同灌溉施肥模式和氮磷肥料运筹对冬小麦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施肥水平下,微喷灌溉施肥模式的小麦产量和经济效益均高于滴灌施肥模式,2 a指标平均值分别提高了8.24%和12.00%;相同灌溉施肥模式下,均以N_(180)P_(120)处理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但滴灌施肥模式较微喷灌施肥模式平均节水187.5 m3/hm^(2),节水率9.26%。微喷灌施肥模式的冬小麦增产增收效果较好,该模式下N施用量为180 kg/hm^(2)、P_(2)O_(5)施用量为120 kg/hm^(2)时产量达到最高,为9405.04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微喷灌施肥 滴灌施肥 产量 经济效益 氮磷用量
下载PDF
水盐耦合对滴灌棉花出苗率及苗期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菲 吕德生 +5 位作者 王振华 张金珠 刘健 温越 秦程 胡贵荣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1-97,105,共8页
为探究不同初始土壤含盐量和灌水定额条件下,土壤水盐的变化特征、棉花出苗率及幼苗生长。通过桶栽试验,设置2个出苗水灌水定额168.8 m^(3)/(hm^(2)·次)(W1),225.0 m^(3)/(hm^(2)·次)(W2),5个初始土壤含盐量0.05%(T0,0.45 mS/... 为探究不同初始土壤含盐量和灌水定额条件下,土壤水盐的变化特征、棉花出苗率及幼苗生长。通过桶栽试验,设置2个出苗水灌水定额168.8 m^(3)/(hm^(2)·次)(W1),225.0 m^(3)/(hm^(2)·次)(W2),5个初始土壤含盐量0.05%(T0,0.45 mS/cm)、0.2%(T1,1.79 mS/cm)、0.4%(T2,3.58 mS/cm)、0.6%(T3,5.37 mS/cm)、0.8%(T4,7.16 mS/cm),共10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下滴灌棉田水盐分布对出苗率及幼苗时期株高、茎粗及叶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出苗水灌溉对棉花根区产生显著淋洗作用,高灌水定额处理淋洗的程度大于低灌水定额。W2T4处理相较于W1T4处理出苗时间提前4 d,出苗率增加13.33%,W2T0处理相较于W2T4处理出苗时间提前2 d,出苗率增加66.67%。W1T0处理株高、茎粗、叶面积相较于W1T1处理增加5.33%、35%、74.92%,W2T0处理株高、茎粗、叶面积相较于W1T0处理增加1.27%、14.81%、18.78%,W2T1处理株高、茎粗、叶面积相较于W2T0处理增加56.25%、6.45%、56.48%。针对电导率和棉花出苗率进行关系拟合,得出棉花出苗时期耐盐阈值为土壤含盐质量分数0.56%。在W1灌水定额下,随初始土壤含盐量增大幼苗生长呈现下降的趋势,在W2灌水定额下,随初始土壤含盐量增大幼苗生长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在盐渍土条件下,提高灌水定额,可以合理调控水盐分布,减轻盐分对棉花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土壤含盐量 灌水定额 出苗率 滴灌 棉花
下载PDF
水-肥-盐耦合对滴灌加工番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宣志 张金珠 +2 位作者 王振华 刘健 谭明东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3-140,共8页
为探求北疆地区微咸水滴灌条件下加工番茄高效生产的水肥耦合模式,以加工番茄‘金番3166’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灌水量水平:5200(W1)、4500(W2)、3600 m^(3)·hm^(-2)(W3),3个施氮量水平:300(N1)、240(N2)、180 kg·hm^(-2)(N3),... 为探求北疆地区微咸水滴灌条件下加工番茄高效生产的水肥耦合模式,以加工番茄‘金番3166’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灌水量水平:5200(W1)、4500(W2)、3600 m^(3)·hm^(-2)(W3),3个施氮量水平:300(N1)、240(N2)、180 kg·hm^(-2)(N3),3个矿化度水平:1(S1)、3(S2)、5 g·L^(-1)(S3),采用L9(33)正交试验设计,研究灌水量、灌水矿化度、施氮量耦合对滴灌加工番茄的生长、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微咸水灌溉时,W1N2S2处理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在果实膨大期达到最大(195.52 g·株^(-1))。与W1N1S1相比,W1N2S2、W1N3S3处理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分别降低17.85%、27.19%和17.84%、27.16%,氮肥偏生产力分别增加6.11%和25.40%。综合考虑加工番茄生长、品质、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各因素影响大小表现为:灌水量>矿化度>施氮量。基于综合评分法对各指标进行评价,得出较优的水肥盐耦合模式为W1N3S3和W1N2S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咸水 灌水量 施氮量 滴灌 加工番茄 产量 综合评价
下载PDF
聚磷酸盐与水溶性磷酸二铵不同比例掺混施用对滴灌棉花产量形成和经济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江席亮 马林 +7 位作者 马伟栋 甘子华 张静雯 危常州 李俊华 普正仙 王芳 张新疆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9-117,共9页
探究聚磷酸盐与常规水溶磷肥在滴灌棉田中最佳的掺混方式,以期达到磷肥施用兼顾经济和高效利用的目的。在等磷施用量下(P_(2)O_(5)120 kg/hm~2),将聚磷酸铵1(APP1)、聚磷酸铵2(APP2)和三聚磷酸钾(KTPP)按照含P_(2)O_(5)占总磷用量的10%... 探究聚磷酸盐与常规水溶磷肥在滴灌棉田中最佳的掺混方式,以期达到磷肥施用兼顾经济和高效利用的目的。在等磷施用量下(P_(2)O_(5)120 kg/hm~2),将聚磷酸铵1(APP1)、聚磷酸铵2(APP2)和三聚磷酸钾(KTPP)按照含P_(2)O_(5)占总磷用量的10%、30%和50%与水溶性磷酸二铵掺混,形成9种不同种类的聚磷酸掺混磷肥,依次表示为APP1-10、APP2-10、KTPP-10、APP1-30、APP2-30、KTPP-30、APP1-50、APP2-50和KTPP-50。同时设置不掺混聚磷酸盐的常规水溶磷肥(DAP)和不施磷肥(P0)为对照。于滴灌棉花盛花期和盛铃期分别测定土壤深度0~20和20~40 cm土壤有效磷含量、棉花植株生物量和磷吸收量。同时监测棉花结铃动态,成熟期测定产量及产量构成。0~20 cm土壤有效磷含量、棉花地上部生物量、磷吸收量、棉花单株结铃数、籽棉产量、伏前桃数、磷肥农学利用率和产投比均随聚磷酸盐掺混比例的增加表现出增加趋势。3种不同聚磷酸盐在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棉花地上部生物量、磷吸收量、棉花单株结铃数、籽棉产量、伏前桃数、磷肥农学利用率和产投比上总体表现为APP2最优,其次是KTPP,最后为APP1。在棉花盛花期和盛铃期,APP2-50处理0~20 cm土壤有效磷含量和棉花磷吸收量均显著高于DAP和其他施磷处理,20~40 cm土壤有效磷在所有施肥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盛花期APP2-50处理棉花生物量与DAP无显著差异,但在盛铃期APP2-50棉花生物量显著高于DAP和其他施磷处理。所有聚磷酸掺混磷肥处理棉花结铃数均显著高于DAP,但棉花单铃重在各施磷处理间无差异。APP2-50处理籽棉产量、磷肥农学利用率和产投比最高。与DAP相比,APP2-50处理籽棉产量、磷肥农学利用率和产投比分别增加了10.7%、88.3%和7.6%。以上结果表明,将APP2按照含P_(2)O_(5)占总磷用量的50%与水溶性磷酸二铵掺混施用,可以提高滴灌棉田土壤有效磷含量,且对棉花产量和产投比增加有积极作用,是一种兼顾磷肥高效和经济施用的施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磷酸铵 滴灌棉花 磷肥农学利用率 产投比
下载PDF
对甲苯磺酸三氟乙酯合成的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姚卫国 胡凯瑞 +4 位作者 高鹏飞 王心可 宫聿泽 郑刚 刘勇营 《浙江化工》 CAS 2023年第4期1-3,8,共4页
为了提高对甲苯磺酸三氟乙酯的收率,本研究主要对其合成工艺进行优化,通过对甲苯磺酰氯和三氟乙醇的投料比、液碱滴加速率、静置时间的优化,有效提高酯的收率,最后考察试验的稳定性。得到以下结果:三氟乙醇和对甲苯磺酰氯的质量比为0.56... 为了提高对甲苯磺酸三氟乙酯的收率,本研究主要对其合成工艺进行优化,通过对甲苯磺酰氯和三氟乙醇的投料比、液碱滴加速率、静置时间的优化,有效提高酯的收率,最后考察试验的稳定性。得到以下结果:三氟乙醇和对甲苯磺酰氯的质量比为0.56,液碱的滴加速率为0.77 kg/min,最优静置时间为2 h,产品收率大于95%,水分含量小于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甲苯磺酸三氟乙酯 优化 投料比 滴加速率 稳定性
下载PDF
不同水分处理干播湿出水热盐效应对棉花出苗率的影响
15
作者 丁宇 张江辉 +5 位作者 白云岗 赵经华 郑明 刘洪波 肖军 韩政宇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380-2389,共10页
【目的】研究适合双膜覆盖条件下棉花干播湿出的灌溉方案。【方法】在新疆阿克苏市沙雅县设置大田试验,设计3个灌水定额处理(S_(1):675 m^(3)/hm(2),S_(2):900 m^(3)/hm(2),S_(3):1125 m^(3)/hm(2))、2个滴水频次处理(S_(4):675 m^(3)/h... 【目的】研究适合双膜覆盖条件下棉花干播湿出的灌溉方案。【方法】在新疆阿克苏市沙雅县设置大田试验,设计3个灌水定额处理(S_(1):675 m^(3)/hm(2),S_(2):900 m^(3)/hm(2),S_(3):1125 m^(3)/hm(2))、2个滴水频次处理(S_(4):675 m^(3)/hm(2)+450 m^(3)/hm(2),S 5:675 m^(3)/hm(2)+300 m^(3)/hm(2)+150 m^(3)/hm(2))和1个冬灌对照处理(CK:2700 m^(3)/hm(2)),共6个处理。分析不同灌溉定额及滴水频次对土壤水盐运移、水热效应及出苗率的影响。【结果】(1)在0~40 cm土层,滴水频次相同,随灌水定额增加土壤平均含水率逐渐增加,表现为S_(1)<S_(2)<S_(3);灌水定额相同,随滴水频次增加土壤平均含水率逐渐增加,表现为S 5>S_(4)>S_(3);CK处理土壤平均含水率显著小于各干播湿出处理。(2)0~40 cm土层,滴水频次相同,灌水定额越大灌后土壤脱盐率越高;灌水定额相同,滴水频次越少,土壤脱盐率越高;CK处理脱盐率显著大于各干播湿出处理。(3)0~40 cm土层,滴水频次相同,随灌水定额增加土壤日均温度逐渐减小,表现为S_(1)>S_(2)>S_(3);灌水定额相同,随滴水频次增加土壤日均温度逐渐降低,表现为S_(3)>S_(4)>S 5;CK处理土壤日均温度与S_(1)处理无明显差异,且显著大于其余各干播湿出处理。(4)出苗率随灌水定额的减少而升高,随滴水频次的减少而降低。各处理出苗率表现为CK≈S_(1)>S_(2)≈S 5>S_(4)>S_(3)。【结论】综合各处理土壤水盐、地温及出苗情况,S_(1)(675 m^(3)/hm(2))为最佳出苗水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播湿出 双膜覆盖 灌水定额 滴水频次 出苗率 水盐运移 土壤温度
下载PDF
基于^(15)N标记的干旱区滴灌肥料氮的去向和效益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尹豪杰 孔丽婷 +6 位作者 王荣荣 车子强 刘建国 蒋桂英 谢冰莹 姜丰 张婷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4-426,共13页
【目的】采用^(15)N示踪法,研究滴灌肥料氮与土壤氮素的转化和去向以及在土壤中的残留分布,为新疆滴灌春小麦氮肥优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于2019年在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试验站进行,供试春小麦材料为强筋型‘新春38’(XC38)和... 【目的】采用^(15)N示踪法,研究滴灌肥料氮与土壤氮素的转化和去向以及在土壤中的残留分布,为新疆滴灌春小麦氮肥优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于2019年在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试验站进行,供试春小麦材料为强筋型‘新春38’(XC38)和中筋型‘新春49’(XC49)。试验设7个施氮(N)水平:300、285、270、255、240、225和0 kg/hm^(2),分别记作N300、N285、N270、N255、N240、N225和N0处理。每个试验小区内,安装未封底的PVC管(直径11 cm,高65 cm),管内施用与该处理等量的^(15)N标记尿素。于小麦成熟期,测定PVC管内植株样品与土壤样品中的^(15)N丰度,同时在小区内测定产量,计算氮素利用效率。【结果】两品种春小麦吸收的氮素来自肥料的比例为30.49%~36.06%,对土壤氮的依赖程度在60%以上。随着氮肥施用量的降低,对土壤氮的依赖程度逐渐增加。^(15)N标记氮肥在土壤中的总残留率为24.05%~31.60%,主要集中在0—40 cm土层,土壤^(15)N残留量与^(15)N总回收率随施氮量的降低而逐渐降低,^(15)N吸收利用率随施氮量的降低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XC38强筋小麦各器官对肥料氮的吸收量为43.1~61.3 kg/hm^(2),占总吸氮量的30.94%~36.06%,高于中筋小麦XC49的42.3~54.5 kg/hm^(2)和30.81%~34.39%。XC38小麦在N270处理下产量最高,为7384.0 kg/hm2;XC49小麦在N255处理下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最高,为7236.1 kg/hm^(2)。【结论】在滴灌施肥条件下,作物当季肥料氮吸收量占比平均为19.79%,0—60 cm土层中的平均残留率为27.86%,平均总回收率为47.64%。提高施氮量可提高小麦对肥料氮的吸收及其比例,且增加土壤中氮素的残留率,有效补充土壤氮库。虽然强筋型小麦XC38对肥料氮素的吸收强于中筋型小麦XC49,但对肥料氮的基本去向没有显著影响。综合考虑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益,春小麦XC38和XC49适宜的施氮量分别为N 270 kg/hm^(2)和225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滴灌 ^(15)N示踪 施氮量 土壤氮素依赖度 氮肥利用率 肥料氮去向
下载PDF
氮盐调控对膜下滴灌加工番茄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宣志 张金珠 +2 位作者 王振华 刘健 梁洪榜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6-194,共9页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干旱地区微咸水资源,以加工番茄品种金番3166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灌水矿化度1(S1)、3(S2)、5(S3)g/L和施氮量180(N1)、240(N2)、300(N3)kg/hm^(2)处理,探究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矿化度微咸水与施氮量协同调控对加工番茄...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干旱地区微咸水资源,以加工番茄品种金番3166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灌水矿化度1(S1)、3(S2)、5(S3)g/L和施氮量180(N1)、240(N2)、300(N3)kg/hm^(2)处理,探究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矿化度微咸水与施氮量协同调控对加工番茄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同一施氮量水平下,随着灌水矿化度的增加,加工番茄叶片的SPAD值、蒸腾速率(transpiration rate,Tr)、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tic rate,Pn)、气孔导度(stomatal conductance,Gs)和产量均逐渐减小,在成熟期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增大。在S1和S2水平下,施氮量增加(N3)显著提高叶片SPAD值、Tr、Pn和Gs;在S3水平下,以N2处理的促进效果最好,且产量相较于N1水平分别提高11.46%、8.69%和5.17%。在N3处理下,S1和S2水平下加工番茄的产量无显著差异。综合考虑滴灌加工番茄的光合特性和产量变化,灌水矿化度为3 g/L、施氮量为300 kg/hm^(2)时能促进加工番茄的光合作用并保证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咸水 施氮量 矿化度 膜下滴灌 加工番茄 光合特性 产量
下载PDF
加压滴灌系统灌水时间及轮灌组优化模型研究
18
作者 许翼飞 刘洪光 +4 位作者 梅华 李丹 柳幸爽 常玉荣 李玉芳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3-89,共7页
【目的】探究加压滴灌系统灌水时间及轮灌组优化模型。【方法】通过水力解析的方法,分析轮灌制度参数与管网主要水力性能参数的关系,提出了灌水量偏差最小为目标的数学模型,考虑了灌水时间及轮灌周期约束、滴头压力约束以及轮灌组流量... 【目的】探究加压滴灌系统灌水时间及轮灌组优化模型。【方法】通过水力解析的方法,分析轮灌制度参数与管网主要水力性能参数的关系,提出了灌水量偏差最小为目标的数学模型,考虑了灌水时间及轮灌周期约束、滴头压力约束以及轮灌组流量等约束,采用遗传算法求解模型。【结果】在同一工程案例中,与W1方案相比,W2、W3方案滴灌系统完成1次灌水过程灌水量偏差率分别降低27%、37%,缩短滴灌系统1次灌水延续时间约15、20 h,节约用电能耗15%、20%,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约14%、19%,减少作物生育期所水费80、111元/hm^(2),电费72~86、100~120元/hm^(2)。【结论】基于传统滴灌工程设计采用加压滴灌系统灌水时间及轮灌组优化模型,可降低滴灌系统灌水量偏差率,缩短滴灌系统1次灌水延续时间,减少作物生育期水费和电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压滴灌 轮灌组 灌水均匀度 灌水量偏差率 灌水延续时间 遗传算法
下载PDF
施氮量耦合密度对塔额垦区滴灌甜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19
作者 崔瑜 刘燕 +1 位作者 和海秀 白如霄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94-1204,共11页
为探索适用于干旱区滴灌甜菜的施氮量及种植密度,于2020-2021年在新疆塔额盆地进行3个施氮量[低氮60 kg/hm^(2)(N1)、中氮180 kg/hm^(2)(N2)、高氮270 kg/hm^(2)和3个种植密度[高密度13.3万株/hm^(2)(D1)、中密度11.3万株/hm^(2)(D2)、... 为探索适用于干旱区滴灌甜菜的施氮量及种植密度,于2020-2021年在新疆塔额盆地进行3个施氮量[低氮60 kg/hm^(2)(N1)、中氮180 kg/hm^(2)(N2)、高氮270 kg/hm^(2)和3个种植密度[高密度13.3万株/hm^(2)(D1)、中密度11.3万株/hm^(2)(D2)、低密度9.6万株/hm^(2)的双因素大田试验,研究施氮量与密度互作对滴灌甜菜生长、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甜菜的单株根质量、块根产量和糖产量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但随种植密度增加而降低。与低氮低密处理(N1D3)相比,高氮低密处理(N3D3)的单株根质量、块根产量和糖产量显著提高63.48%、32.81%、22.11%。虽然增加施氮量和种植密度使甜菜在生育期内的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但显著降低出苗后90 d和120 d冠层的总叶绿素含量(Chl)及RubisCO活性,使冠层的净光合速率及气孔导度显著低于低密度处理。而高施氮量处理(N3)与中施氮量(N2)之间的光合特性的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在干旱区滴灌甜菜种植过程中,建议的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分别为9.6万株/hm^(2)和180 kg/hm^(2),该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可通过提高冠层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碳同化过程增加单株根质量和块根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甜菜 施氮量 种植密度 光合作用
下载PDF
内镶贴片式滴头流道结构参数对水力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20
作者 巫奎君 杨路华 +3 位作者 王金毅 张玮婷 薛德鹏 郑迎春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3-97,104,共6页
研究内镶贴片式滴头流道结构参数对水力性能的影响,对滴灌带灌水器流道优化具有重要意义。以节水灌溉工程中常用的6款贴片滴灌带为研究对象,利用UG软件与三维实体建模软件Space claim对滴头流道的7个主要结构参数进行测量,并通过主元分... 研究内镶贴片式滴头流道结构参数对水力性能的影响,对滴灌带灌水器流道优化具有重要意义。以节水灌溉工程中常用的6款贴片滴灌带为研究对象,利用UG软件与三维实体建模软件Space claim对滴头流道的7个主要结构参数进行测量,并通过主元分析法对其影响力进行排序。在0.02~0.15 MPa不同压力下开展压力流量试验,在0.1 MPa下开展含砂率为5、15 g/L的抗堵试验,并通过回归分析研究内镶贴片式滴头流量与流道结构参数的关系。表征梯形流道结构的7个参数对贴片流道的水力性能的影响力排序为:齿间距>流道宽度>齿尖弧长>流道深度>齿高>流道周长>齿数。压力流量试验时,相较于其他滴灌带,二号滴灌带滴头流道周长最短,齿间距与流道深度较小,流量的变化幅度较小,水力性能较好。浑水试验含砂率为5 g/L时,相对流量与滴头流道面积和齿尖弧长呈正相关关系,与齿间距呈负相关关系。齿间距、齿尖弧长、流道面积是影响滴灌带流道水力性能及抗堵塞性能的主要结构参数,对滴灌带滴头的设计生产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镶贴片式滴头 流道结构参数 水力性能 流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