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ree-Dimensional Conjugate Tooth Surface Design and Contact Analysis of Harmonic Drive with Double-Circular-Arc Tooth Profle
1
作者 Chaosheng Song Feihong Zhu +1 位作者 Xinzi Li Xuesong Du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5期248-265,共18页
A three-dimensional conjugate tooth surface design method for Harmonic Drive with a double-circular-arc tooth profle is proposed. The radial deformation function of the fexspline (FS), obtained through Finite Element ... A three-dimensional conjugate tooth surface design method for Harmonic Drive with a double-circular-arc tooth profle is proposed. The radial deformation function of the fexspline (FS), obtained through Finite Element (FE) analysis, is incorporated into the kinematics model. By analyzing the FS tooth enveloping process,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overlapping conjugate tooth profle is achieved. By utilizing the hobbing process, the three-dimensional machinable tooth surface of FS can be acquired. Utilizing the coning deformation of the FS, simulations are conducted to analyze the multi-section assembly and meshing motion of the machinable tooth surface. The FE method is utilized to analyze and compare the loaded contact characteristics.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design method can achieve an internal gear pair consisting of a circular spline with a spur gear tooth surface and the FS with a machinable tooth surface. With the rated torque, approximately 24% of the FS teeth are engaged in meshing, and more than 4/5 of the tooth surface in the axial direction carries the load. The contact patterns, maximum contact pressure, and transmission error of the machinable tooth surface are 227.2%, 40.67%, and 71.24% of those on the spur gear tooth surface, respectively. It clearly demonstrates exceptional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ee-dimensional conjugate tooth surface Coning deformation Double-circular-arc tooth profle Harmonic Drive contact characteristics
下载PDF
齿轮啮合周期内摩擦载荷变化有限元仿真分析
2
作者 闫晓丽 崔钺 孟丽丽 《计算机仿真》 2024年第4期512-516,共5页
为能更好地分析齿轮啮合周期中摩擦载荷变化,建立齿轮分析模型,研究齿轮间传动关系,区分齿轮输入端和输出端的阻力扭矩,搭建有限元分析模型。为保证模型的精确度,在前期预处理阶段针对齿轮不同位置的实际情况构建对应网格,区分不同位置... 为能更好地分析齿轮啮合周期中摩擦载荷变化,建立齿轮分析模型,研究齿轮间传动关系,区分齿轮输入端和输出端的阻力扭矩,搭建有限元分析模型。为保证模型的精确度,在前期预处理阶段针对齿轮不同位置的实际情况构建对应网格,区分不同位置的网格密度,根据齿轮的轮动比和角位移得出旋转自由度。在齿轮啮合过程中,搭建动力学分析模型,研究摩擦载荷的变化情况,考虑齿轮啮合频率,根据长度线条确定摩擦因数,利用摩擦函数明确齿轮间的最大接触应力和弯曲应力,完成摩擦载荷变化分析。经仿真验证可知,所研究方法能准确描述齿轮啮合周期内摩擦载荷的实时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转动 啮合周期 摩擦载荷 主动轴 齿轮接触面
下载PDF
小轴交角面齿轮副齿面展成与啮合特性分析
3
作者 周如传 吴文敏 +2 位作者 冯曼曼 郭辉 蔺彦虎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31-640,共10页
为了增强直升机传动系统中小角度齿轮传动副的啮合性能,对小轴交角面齿轮副进行齿面几何与啮合特性研究。建立了小轴交角面齿轮副展成坐标系,并基于齿轮啮合原理推导了其齿面方程。基于蜗杆推导了拓扑修形的圆柱齿轮齿面方程,并将该圆... 为了增强直升机传动系统中小角度齿轮传动副的啮合性能,对小轴交角面齿轮副进行齿面几何与啮合特性研究。建立了小轴交角面齿轮副展成坐标系,并基于齿轮啮合原理推导了其齿面方程。基于蜗杆推导了拓扑修形的圆柱齿轮齿面方程,并将该圆柱齿轮应用到小轴交角面齿轮副中。进行了轮齿接触分析,并研究了安装误差对啮合的影响规律。为评价小轴交角面齿轮副的传动性能,进行了应力计算分析,并与锥形渐开线-圆柱齿轮副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圆柱齿轮齿向修形,拓扑修形可有效避免小轴交角面齿轮副的边缘接触,减小接触应力和弯曲应力;相同参数下,小轴交角面齿轮副的接触应力和弯曲应力均比锥形渐开线齿轮-圆柱齿轮副小约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轴交角面齿轮副 齿面展成 轮齿接触分析 应力分析
下载PDF
直齿面齿轮修形及承载接触分析 被引量:40
4
作者 赵宁 郭辉 +1 位作者 方宗德 魏冰阳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142-2146,共5页
提出了直齿面齿轮副齿廓修形的设计方法.通过对齿条刀具的直廓失配修形,获得了类似抛物线型的传动误差.建立了直齿面齿轮副轮齿接触分析(TCA)和承载接触分析(LTCA)的计算模型.啮合性能分析表明:齿廓修形能够使直齿面齿轮接触路径发生倾... 提出了直齿面齿轮副齿廓修形的设计方法.通过对齿条刀具的直廓失配修形,获得了类似抛物线型的传动误差.建立了直齿面齿轮副轮齿接触分析(TCA)和承载接触分析(LTCA)的计算模型.啮合性能分析表明:齿廓修形能够使直齿面齿轮接触路径发生倾斜从而增大齿面有效重合度,还能避免边缘接触、改善齿面载荷分布与承载传动误差、提高传动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载接触分析 直齿面齿轮传动 齿面修形 传动误差
下载PDF
三角网格表面等残留高度刀轨生成算法 被引量:13
5
作者 陈晓兵 廖文和 +2 位作者 吴海兵 孙全平 陈前亮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800-1804,共5页
针对截平面法规划的三角网格表面的刀轨长度较长、加工表面残留高度不均匀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截平面法的等残留高度刀轨生成算法.首先在估算刀触点轨迹线垂直方向曲率半径的基础上,计算刀触点轨迹投影线并对其进行修正,去除其中冗... 针对截平面法规划的三角网格表面的刀轨长度较长、加工表面残留高度不均匀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截平面法的等残留高度刀轨生成算法.首先在估算刀触点轨迹线垂直方向曲率半径的基础上,计算刀触点轨迹投影线并对其进行修正,去除其中冗余的投影点;然后由修正后的刀触点轨迹投影线构造驱动表面,利用驱动表面和网格表面迭代计算刀触点轨迹线;最后由刀触点轨迹线计算无干涉刀轨.与截平面法生成的刀轨进行比较分析的结果表明,文中算法生成的刀轨长度较小且获得的残留高度保持均匀,适合于三角网格表面表示的复杂表面的精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网格表面 等残留高度 刀触点轨迹投影线 驱动表面 数控加工
下载PDF
特种车辆驾驶人机界面匹配评价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祁丽霞 白雅娟 毛恩荣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4819-4821,共3页
特种车辆驾驶人机界面匹配问题是复杂而重要的问题。根据人机工程学原理和研究方法,对特种车辆驾驶人机界面匹配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一套定量化的驾驶人机界面综合评价计算模型。以此为依据研发了特种车辆驾驶人机界面的计算机评... 特种车辆驾驶人机界面匹配问题是复杂而重要的问题。根据人机工程学原理和研究方法,对特种车辆驾驶人机界面匹配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一套定量化的驾驶人机界面综合评价计算模型。以此为依据研发了特种车辆驾驶人机界面的计算机评价计算系统,介绍了系统的设计思想及数据处理方法。运用该系统对某军用车辆进行了评价,得出了与实际情况非常吻合的评价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种车辆 人机工程 驾驶人机界面 计算模型 评价系统
下载PDF
齿轮传动中的齿面接触斑点分析与质量控制 被引量:13
7
作者 罗太景 《机械传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4-117,共4页
介绍新、旧国家齿轮标准齿面接触斑点质量评定方法并加以比较,列举齿轮加工、装配中几种齿面接触斑痕的形式并进行专业分析,指出这几种齿面接触斑点和传动噪声的关系,提请专业人员根据齿面接触斑痕形成的原因,采取相对应的质量控制方法。
关键词 齿轮质量 齿面 传动噪声 接触斑点 接触斑点的评定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齿轮容差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桂华 井海龙 +1 位作者 史妍妍 陈云霞 《航空发动机》 2016年第3期1-6,共6页
随着附件传动系统不断向高速、重载方向发展,齿面接触可靠性问题越来越受关注。为提高齿轮可靠性,分析了齿轮传动系统常见误差类型及影响,开展了齿轮容差设计初步探讨。根据齿轮制造、加工及系统动态误差的产生原理和作用方式,基于齿轮... 随着附件传动系统不断向高速、重载方向发展,齿面接触可靠性问题越来越受关注。为提高齿轮可靠性,分析了齿轮传动系统常见误差类型及影响,开展了齿轮容差设计初步探讨。根据齿轮制造、加工及系统动态误差的产生原理和作用方式,基于齿轮接触应力仿真结果,确定了影响齿轮接触应力随机性的5种主要误差形式及其特征量分布规律,提出了基于响应面法的齿轮容差设计方法,给出了齿轮系统公差设计的改进方向:在进行齿轮公差设计时,重点控制H、V方向的轴向平行度公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 容差设计 可靠性 接触应力 随机性 响应面 传动系统 敏感性分析
下载PDF
直廓环面蜗杆副理论接触线与实际接触线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小林 尤其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14-419,共6页
为研究直廓环面蜗杆副理论接触线与实际接触线的关系,通过考察蜗轮滚刀轨迹面与理论接触线的关系,以及求解刀具轨迹面和蜗轮齿面包络面在中央棱线任意点处的单位法线向量,证明了刀具轨迹面和蜗轮齿面包络面在中央棱线处相切。阐明了直... 为研究直廓环面蜗杆副理论接触线与实际接触线的关系,通过考察蜗轮滚刀轨迹面与理论接触线的关系,以及求解刀具轨迹面和蜗轮齿面包络面在中央棱线任意点处的单位法线向量,证明了刀具轨迹面和蜗轮齿面包络面在中央棱线处相切。阐明了直廓环面蜗杆副理论接触线与实际接触线的关系,证明了中央棱线右侧存在理论接触线,解释了原始型直廓环面蜗杆传动副在共轭传动中仅有一半齿面参与接触且第二条接触线集中在蜗轮齿面的左半部分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廓环面蜗杆副 接触线 刀具轨迹面 包络面
下载PDF
双压力角非对称齿形直齿面齿轮副有限元应力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淑艳 郭辉 +1 位作者 张蒙祺 孙晓玲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90-495,共6页
根据齿轮啮合原理,推导了双压力角非对称齿形面齿轮的齿面方程.在有限元软件ANSYS中建立了面齿轮副轮齿接触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有限元接触压力计算结果与基于点接触Hertz理论接触压力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确定了有限元模型的网格密度.... 根据齿轮啮合原理,推导了双压力角非对称齿形面齿轮的齿面方程.在有限元软件ANSYS中建立了面齿轮副轮齿接触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有限元接触压力计算结果与基于点接触Hertz理论接触压力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确定了有限元模型的网格密度.由若干组算例的计算结果表明,适当增大工作侧齿面压力角可以明显降低面齿轮副接触压力和齿根弯曲应力,因此,非对称齿形设计可以获得更高的轮齿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设计 面齿轮传动 有限元法 齿面接触压力 齿根弯曲应力
下载PDF
激光表面处理提高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 被引量:8
11
作者 黄华梁 玉如峰 《中国机械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21-24,共4页
对40Cr钢调质辊子进行对比试验的结果表明,激光表面相变硬化处理能较显著地提高蔗糖压榨机齿轮等滚滑接触表面的疲劳寿命,并分析了其机理。
关键词 齿轮 接触疲劳强度 激光表面处理
下载PDF
长环形驻波直线超声电机振子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宏祥 马园园 何勍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9-71,共3页
提出了一种长环形直线驻波超声电机振子,并对该超声电机振子进行了研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振子的工作模态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振子的工作原理。对支撑结构、影响振子振动模态固有频率的主要结构参数,进行了数值分析,确定了振子的结构... 提出了一种长环形直线驻波超声电机振子,并对该超声电机振子进行了研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振子的工作模态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振子的工作原理。对支撑结构、影响振子振动模态固有频率的主要结构参数,进行了数值分析,确定了振子的结构形式。振子与支撑结构采用柔性铰链连接,利用第18阶正交的两个面内弯曲模态工作,实现了电机振子双接触面驱动、正反两个方向运动。证明了该类振子利用面内弯曲振动模态可以实现双面驱动、正反双向直线运动。为环型驻波直线超声电机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电机 驻波 直线电机 压电驱动 环梁 双接触面
下载PDF
电涡流传感器的稳定工作条件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宏 吴建德 +1 位作者 邵帅 邓焰 《科教导刊》 2019年第7期43-47,共5页
为了研究电涡流传感器测量系统的工作稳定性,提出了采用试验设计和响应曲面方法分析电涡流传感器的稳定工作条件。通过对电涡流传感器测量系统影响因子的研究,分析显著影响因子的工作特性,建立工作模型,研究电涡流传感器对微小位移的检... 为了研究电涡流传感器测量系统的工作稳定性,提出了采用试验设计和响应曲面方法分析电涡流传感器的稳定工作条件。通过对电涡流传感器测量系统影响因子的研究,分析显著影响因子的工作特性,建立工作模型,研究电涡流传感器对微小位移的检测能力。研究表明,在电涡流传感器测量系统中,激励源和测试距离是显著影响因子,当激励源频率在(15Hz,27.5Hz)之间,激励源电压幅度在(4V,28V)之间,电涡流传感器在(2mm,10mm)之间的测试距离内检测微小位移,线性度最好,性能可靠,这对于改善实验设备的质量水平提供了科学的实验分析,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涡流传感器 非接触测量 激励源 试验设计 响应曲面方法
下载PDF
面齿轮啮合过程中齿面温度仿真 被引量:3
14
作者 邓小宝 何国旗 +2 位作者 陈小文 杨帆 彭正林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2011年第6期56-60,65,共6页
齿面温度及其变化是计算轮齿变形和判断齿轮是否胶合的主要依据。根据面齿轮传动以及传热学的基本原理,通过对面齿轮啮合接触区进行分析,运用表面温度法,介绍了面齿轮点接触区润滑数学模型、油膜厚度方程和油膜能量方程,建立了面齿轮传... 齿面温度及其变化是计算轮齿变形和判断齿轮是否胶合的主要依据。根据面齿轮传动以及传热学的基本原理,通过对面齿轮啮合接触区进行分析,运用表面温度法,介绍了面齿轮点接触区润滑数学模型、油膜厚度方程和油膜能量方程,建立了面齿轮传动的齿面瞬时接触温度的计算方程。研究了啮合齿面间的接触应力、齿面相对滑动速度以及齿面间的摩擦系数等相关参数的计算。对面齿轮传动的啮合过程中不同啮合位置时,齿面温升进行有限元分析,研究面齿轮齿面温度的分布规律,为面齿轮的设计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齿轮啮合 齿面方程 齿面温度 接触应力
下载PDF
面齿轮啮合过程中齿面接触应力分布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舒陶亮 何国旗 +1 位作者 孙晓 卢祥江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2012年第3期52-57,共6页
利用微分几何学原理推导了面齿轮传动的齿面主曲率与主方向,由此得出面齿轮传动中诱导法曲率的2个主值。分析了面齿轮传动中的主要参数对曲率的影响,并根据面齿轮接触点主曲率和两弹性体弹性系数与接触椭圆区域的关系,确定了面齿轮啮合... 利用微分几何学原理推导了面齿轮传动的齿面主曲率与主方向,由此得出面齿轮传动中诱导法曲率的2个主值。分析了面齿轮传动中的主要参数对曲率的影响,并根据面齿轮接触点主曲率和两弹性体弹性系数与接触椭圆区域的关系,确定了面齿轮啮合的接触域;同时,分析了面齿轮在理想啮合状态下的齿面接触压力的分布和变化,并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面齿轮啮合过程中,齿面接触应力沿齿宽方向,靠近边缘两端的应力较大,靠近外边缘的应力最大,而齿面中部的应力最小。因此,面齿轮传动设计中应考虑齿面修型,使面齿轮啮合的接触点靠近齿面中部,以提高面齿轮的承载能力,改善轮齿啮入啮出时的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齿轮传动 齿面曲率 接触应力 诱导法曲率 啮合轨迹
下载PDF
基于齿面通用模型的不同齿廓内啮合章动锥齿轮建模与接触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林铮 姚立纲 《机械传动》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8-63,113,共7页
内啮合章动弧齿锥齿轮齿面数学模型推导过程较为复杂。为了建立不同齿廓章动锥齿轮模型并进行加载接触分析,利用通用法向基本齿廓建立了假想媒介冕齿轮齿面通用数学模型。根据冕齿轮与章动内啮合弧齿锥齿轮的啮合关系,推导得到适于不同... 内啮合章动弧齿锥齿轮齿面数学模型推导过程较为复杂。为了建立不同齿廓章动锥齿轮模型并进行加载接触分析,利用通用法向基本齿廓建立了假想媒介冕齿轮齿面通用数学模型。根据冕齿轮与章动内啮合弧齿锥齿轮的啮合关系,推导得到适于不同齿廓的章动弧齿锥齿轮齿面通用数学模型。再以渐开线与双圆弧为法向基本齿廓,分别建立了渐开线和双圆弧两种齿廓的章动弧齿锥齿轮齿面模型及其三维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分别对高低功率、不同齿廓的章动内啮合弧齿锥齿轮进行了加载接触分析。结果表明,负载大小对渐开线弧齿锥齿轮的加载接触特性影响较大;双圆弧弧齿锥齿轮相对于渐开线弧齿锥齿轮具有承载能力更大、传动更平稳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面通用模型 章动传动 弧齿锥齿轮 渐开线 双圆弧 加载接触分析
下载PDF
双圆弧谐波减速器共轭啮合区混合润滑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家序 胡如康 +2 位作者 周广武 张振华 裴欣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69-176,共8页
为了给轮齿啮合区的加速寿命试验提供理论依据,更好地指导产品优化设计,以某型号谐波减速器为分析对象,基于包络理论求出柔轮与刚轮的齿廓方程,分析了啮合点的曲率半径、卷吸速度以及啮合区受载情况,综合考虑啮合区的宏观几何、真实表... 为了给轮齿啮合区的加速寿命试验提供理论依据,更好地指导产品优化设计,以某型号谐波减速器为分析对象,基于包络理论求出柔轮与刚轮的齿廓方程,分析了啮合点的曲率半径、卷吸速度以及啮合区受载情况,综合考虑啮合区的宏观几何、真实表面粗糙度等因素,建立了柔轮与刚轮啮合区的混合润滑模型,通过分析润滑区膜厚比、摩擦因数等参数,定量研究了转速和温度对润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转速越高,平均油膜厚度和膜厚比越大,接触载荷比和接触面积比越小,润滑性能越好.当转速高于2 200 r/min时,啮合区由边界润滑变为混合润滑,接触载荷比和接触面积比较50 r/min时减小90%以上,摩擦因数减小一半以上,将转速控制在2 200 r/min以上有利于改善润滑状况;随着啮合区温度的升高,平均油膜厚度和膜厚比逐渐减小,接触载荷比和接触面积比逐渐增大,润滑状况逐渐变差.温度为60℃时,摩擦因数较10℃增加一倍以上,接触载荷比和接触面积比增加一倍以上,需严格控制谐波减速器工作温度在60℃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波减速器 双圆弧齿廓 共轭区域 表面接触 混合润滑
下载PDF
基于齿面拓扑修形的驱动桥主减齿轮啸叫分析与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赖长发 聂少武 +2 位作者 徐国祥 张学冉 唐思成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15-19,共5页
针对某轻型客车在减速滑行阶段出现的驱动桥齿轮啸叫问题,提出一种齿面拓扑修形方法来优化驱动桥齿轮啸叫噪声。利用LMS Test.Lab设备进行路试测试,识别出噪声源来自驱动后桥主减齿轮的啮合振动。对主减齿轮当前齿面接触性能进行分析,... 针对某轻型客车在减速滑行阶段出现的驱动桥齿轮啸叫问题,提出一种齿面拓扑修形方法来优化驱动桥齿轮啸叫噪声。利用LMS Test.Lab设备进行路试测试,识别出噪声源来自驱动后桥主减齿轮的啮合振动。对主减齿轮当前齿面接触性能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采用齿面拓扑修形方法对当前齿面接触区和传动误差进行修正。对修形前后的齿面加载啮合性能和NVH仿真曲线进行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修形后齿轮啮合性能和NVH性能都得到了提升。对修形前后的主减齿轮进行了路试测试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齿面修形后齿轮啸叫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动桥 齿面拓扑修形 加载传动误差 接触区修正 NVH仿真
下载PDF
粗糙表面微凸体对液黏传动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虎 崔建中 +1 位作者 孟利民 马如宏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4-102,共9页
为研究液黏传动过程中粗糙表面的承载特性,将分形理论引入到两粗糙表面摩擦过程之中,分析传动过程中混合摩擦和边界摩擦两阶段的微凸体承载过程,考虑微凸体弹塑性变形,对M-B模型进行修正,建立修正的微凸体承载模型。建立基于修正M-B模... 为研究液黏传动过程中粗糙表面的承载特性,将分形理论引入到两粗糙表面摩擦过程之中,分析传动过程中混合摩擦和边界摩擦两阶段的微凸体承载过程,考虑微凸体弹塑性变形,对M-B模型进行修正,建立修正的微凸体承载模型。建立基于修正M-B模型的微凸体承载模型。通过数值仿真得到有效面积系数、分形参数对液黏调速离合器传动过程的影响规律;对修正的微凸体承载模型的计算结果与M-B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微凸体接触载荷和传递转矩随着面积比的增大而增大,当有效面积系数与尺度系数增大时,接触载荷与传递转矩均有所增大;分形维数为1.5时,微凸体接触载荷与传递转矩最小且随面积比的变化最为缓慢;在整个接触区域内,弹性变形区域的面积、接触载荷以及传递转矩最大,其次是弹塑性变形区域,塑性变形区域最小;考虑弹塑性变形时,微凸体接触载荷与传递转矩均有所下降;修正M-B模型和M-B模型间的修正系数范围在25%以内,修正系数随着有效面积系数、尺度系数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黏传动 粗糙表面 微凸体 弹塑性变形 分形理论
下载PDF
表面波纹度对工业链套筒-销轴铰链副热弹流润滑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明宇 王静 +2 位作者 刘毅 戴龙杰 尚召华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0-76,共7页
运用弹流润滑理论,针对工业链中套筒和销轴之间的接触,采用无限长线接触热弹流模型研究表面波纹度对不同型号链条接触区的油膜厚度、压力及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波纹度会引起油膜压力、膜厚和温升的显著波动;对于小的当量曲率半径... 运用弹流润滑理论,针对工业链中套筒和销轴之间的接触,采用无限长线接触热弹流模型研究表面波纹度对不同型号链条接触区的油膜厚度、压力及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波纹度会引起油膜压力、膜厚和温升的显著波动;对于小的当量曲率半径,膜厚波动的振幅同表面波纹度的差距很大,接近100%,但是随着当量曲率半径的不断增大,膜厚波动的振幅逐渐降低,最后表面波纹度已不发生弹性变形;膜厚的波纹度振幅变化还与波纹度的波长有关,波长越长,波纹度振幅变化的速度越慢;在某些特定接触条件下,波纹度表面可以形成比光滑表面更厚的油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流润滑 无限长线接触 表面波纹度 链传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