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寒旱区苜蓿根瘤菌抗逆性评价 被引量:11
1
作者 师尚礼 刘建荣 +1 位作者 张勃 曹致中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6,共6页
对31个分离自甘肃5个不同生态区域的苜蓿根瘤菌株耐酸、耐碱和耐盐能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武威菌株耐盐能力最强,天水菌株耐酸能力最强,定西菌株大多数表现出突出的单一抗性,甘南菌株大多数兼备抗酸、抗碱等多抗能力;筛选出1... 对31个分离自甘肃5个不同生态区域的苜蓿根瘤菌株耐酸、耐碱和耐盐能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武威菌株耐盐能力最强,天水菌株耐酸能力最强,定西菌株大多数表现出突出的单一抗性,甘南菌株大多数兼备抗酸、抗碱等多抗能力;筛选出12个抗逆能力较强的菌株,其中WA24菌株能在55g/LNaCl盐培养基上生长,DA53、QL31B和TL47菌株能在pH3.5的酸性培养基上生长,DL67和GA26菌株能在pH12的碱性培养基上生长。QA33B菌株既能在50g/LNaCl盐培养基上生长,又能在pH12的碱性培养基上生长,DA42、GL21和WA32可在pH4.0~12的环境中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旱区 苜蓿 根瘤菌 抗逆能力 评价
下载PDF
北方旱寒区冬油菜种植密度对生态条件的响应 被引量:5
2
作者 方彦 孙万仓 +4 位作者 李强 周继红 叶剑 杨仁义 武军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6-50,共5页
在北方旱寒区不同生态条件下开展了冬油菜适宜种植密度试验,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冬油某越冬率、生育期、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越冬率随种植密度增大而降低;密度对生育期存在一定的影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分枝部位增高,... 在北方旱寒区不同生态条件下开展了冬油菜适宜种植密度试验,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冬油某越冬率、生育期、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越冬率随种植密度增大而降低;密度对生育期存在一定的影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分枝部位增高,株高、植株总分枝数、主花序长度、千粒重、单株产量均降低。角粒数也受种植密度影响,随密度增大,角粒数基本呈抛物线状变化。冬油菜在新疆、酒泉、靖远和北京地区适宜种植密度范围不同,分别为60~120、60~75、60~90万株/hm2和60~90万株/hm2。北方旱寒区冬油菜适宜的种植密度范围在60~90万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油菜 适宜种植密度 北方旱寒区
下载PDF
西北寒旱地区铁路绿色施工等级评价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鲍学英 张健 王起才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39,共7页
基于我国西北寒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且铁路工程施工阶段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严重的现状,首先,从"四节一环保"5个方面建立了西北寒旱地区铁路绿色施工等级评价的指标体系。其次,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分别计算了各个评价指... 基于我国西北寒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且铁路工程施工阶段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严重的现状,首先,从"四节一环保"5个方面建立了西北寒旱地区铁路绿色施工等级评价的指标体系。其次,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分别计算了各个评价指标的主、客观权重,并对其进行加权平均,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最终权重。运用灰色聚类法评定其绿色施工等级,运用雷达图分析法实现各评价指标的相对优劣分析。最后,选取兰新高速铁路施工项目为例对其绿色施工效果进行了评价。通过与工程项目实际施工中所采取的绿色施工措施进行对比分析,对评价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寒旱地区 铁路施工 绿色等级 灰色聚类法 雷达图分析法
下载PDF
叶面喷施硼肥对西北旱寒区冬油菜保护酶、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方彦 孙万仓 武军艳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446-1450,共5页
本试验研究了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硼肥对西北旱寒区冬油菜(Brassica napus)保护酶、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施硼可以诱导旱寒区冬油菜保护酶SOD、POD、CAT和APX活性提高,硼浓度为0.16%时SOD、CAT和APX活性最高。喷施硼肥处理... 本试验研究了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硼肥对西北旱寒区冬油菜(Brassica napus)保护酶、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施硼可以诱导旱寒区冬油菜保护酶SOD、POD、CAT和APX活性提高,硼浓度为0.16%时SOD、CAT和APX活性最高。喷施硼肥处理的冬油菜,其株高、分枝部位、主花序长度、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全株有效角果数、角果长度、角果粒数、千粒重和单株产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硼肥浓度为0.16%时冬油菜产量和含油量最高,较对照分别高36.85%和14.52%。西北旱寒区冬油菜最佳叶面喷施硼肥浓度为0.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旱寒区 冬油菜 产量 含油量
下载PDF
紫花苜蓿新品系区域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红 杨伟光 +1 位作者 黄新育 高海娟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24,共6页
2006~2008年在黑龙江省3个不同生态区以肇东苜蓿为对照,对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选育的100号苜蓿新品系进行了区域试验。结果表明,100号苜蓿新品系适应性广、生长速度快、抗寒、抗旱、抗病虫性能显著,草质柔软,初花期蛋白质含量20.19%,饲... 2006~2008年在黑龙江省3个不同生态区以肇东苜蓿为对照,对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选育的100号苜蓿新品系进行了区域试验。结果表明,100号苜蓿新品系适应性广、生长速度快、抗寒、抗旱、抗病虫性能显著,草质柔软,初花期蛋白质含量20.19%,饲草品质好。新品系平均干草产量为8210.06~10188.78kg/hm2,比对照(5680.92~6723.86kg/hm2)增产24.74%~27.50%;平均种子产量为225.39~325.97kg/hm2,比对照(215.17~289.50kg/hm2)增产6.56%~12.60%,是寒冷干旱地区建立人工苜蓿草地和良种生产的优良种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区域试验 抗逆性 产量
下载PDF
孕穗期干旱胁迫对寒地粳稻籽粒氮素形成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赵宏伟 张博 +3 位作者 贾琰 王卓茜 孙斌 谷海涛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0,共10页
为探究孕穗期干旱胁迫对寒地粳稻籽粒氮素形成及产量影响,以水稻松粳6(不耐旱型)和东农425(耐旱型)为材料,通过盆栽控水方式于孕穗期不同梯度干旱处理(土壤水势分别为:0、-10、-25、-40 k Pa),20 d后恢复正常管理。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 为探究孕穗期干旱胁迫对寒地粳稻籽粒氮素形成及产量影响,以水稻松粳6(不耐旱型)和东农425(耐旱型)为材料,通过盆栽控水方式于孕穗期不同梯度干旱处理(土壤水势分别为:0、-10、-25、-40 k Pa),20 d后恢复正常管理。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轻度干旱胁迫下(土壤水势为-10 k Pa)籽粒氮代谢关键酶(GS、GPT、GOT)活性显著升高,东农425增幅高于松粳6;重度干旱胁迫(土壤水势为-40 k Pa)下酶活性显著降低,东农425降幅小于松粳6,品种间差异显著。干旱胁迫可提高籽粒蛋白质及各组分含量,籽粒清蛋白、球蛋白含量升高主要受GS、GPT和GOT活性变化影响,醇蛋白含量升高与籽粒GS活性关系密切,谷蛋白含量变化主要受籽粒GPT、GOT活性影响。孕穗期干旱胁迫显著降低寒地粳稻产量,随土壤水势降低,产量降幅逐渐增大,东农425降幅显著低于松粳6,产量降低主要影响因素是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文章从氮代谢关键酶调控角度分析孕穗期干旱胁迫对寒地粳稻籽粒灌浆过程中蛋白质及各组分含量和产量影响,为揭示干旱胁迫下寒地粳稻产量及品质形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粳稻 孕穗期 干旱胁迫 氮代谢 蛋白质 产量
下载PDF
关于西北地区的自然灾害链 被引量:9
7
作者 贾慧聪 王静爱 +3 位作者 杨洋 潘东华 杨佩国 张万昌 《灾害学》 CSCD 2016年第1期72-77,共6页
基于灾害系统理论,根据中国省级报刊灾害数据库(1949-2005年),构建了我国西北地区主要的灾害链:干旱灾害链(分为高温-干旱灾害链、旱灾-虫灾-病害灾害链、旱灾-大风-沙尘暴灾害链)、地震灾害链和寒潮-雪灾灾害链的成灾模式。分析表明:... 基于灾害系统理论,根据中国省级报刊灾害数据库(1949-2005年),构建了我国西北地区主要的灾害链:干旱灾害链(分为高温-干旱灾害链、旱灾-虫灾-病害灾害链、旱灾-大风-沙尘暴灾害链)、地震灾害链和寒潮-雪灾灾害链的成灾模式。分析表明:降水少、纬度高、沙漠戈壁广布、山脉与盆地、高原与平川相间等是旱灾灾害链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灾情随灾害链过程放大,受承灾体脆弱性累积加重。提出干旱内陆区的上游山区加强水源保护,半干旱草原区防治荒漠化、沙化,黄河流域中上游区防治水土流失等区域模式。同时以案例形式分析了地震灾害链和寒潮-雪灾灾害链的致灾、成灾模式,提出了相应的减灾对策,为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链 干旱 地震 寒潮-雪灾 致灾 成灾 区域减灾 西北地区
下载PDF
控制灌溉对寒地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丁国华 曹良子 +15 位作者 周劲松 白良明 王彤彤 洛育 杨光 李柱刚 陈磊 姜辉 刘凯 刘昊飞 王雪扬 孙艳玲 黄彦 殷大伟 孙世臣 来永才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3-96,共4页
以龙稻18及新品系龙稻17006、龙稻17009、龙稻17011、龙稻17016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控制灌溉(控灌)和常规灌溉(常灌)对这些材料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寒地节水栽培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各参试材料产量和品质对控灌反应不一致。控灌下,龙... 以龙稻18及新品系龙稻17006、龙稻17009、龙稻17011、龙稻17016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控制灌溉(控灌)和常规灌溉(常灌)对这些材料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寒地节水栽培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各参试材料产量和品质对控灌反应不一致。控灌下,龙稻17009、龙稻18产量升高,而龙稻17006、龙稻17011、龙稻17016产量下降;龙稻17009产量在控灌条件下显著高于其他材料,有效分蘖和穗实粒数提升是其增产的主因。控灌降低了龙稻17009、龙稻18、龙稻17011的食味值,提升了龙稻17006食味值。蛋白质含量升高是龙稻17009食味下降的主要原因。此外,控灌有利于水稻在灌浆期维持较高叶色值,维持叶片生理活性。控制灌溉结合适宜水稻品种不但可以实现节水,还能在保持水稻良好品质的情况下提升水稻产量,实现节本增效,有利于寒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抗旱稻 控制灌溉 产量 品质 寒地
下载PDF
寒地玉米幼苗早发增产技术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刘玉涛 王宇先 +3 位作者 郑丽华 贯春雨 连永利 郭巍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1年第3期37-38,共2页
以玉米品种吉单517为试材,于2010年在黑龙江省半干旱地区进行了玉米幼苗早发抗旱增产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生育期均较对照提前2 d,分别增产10.7%、6.7%、12.5%、4.9%、5.5%、4.5%,其中,磷酸二铵水处理、磷酸二铵+活化剂水处理与... 以玉米品种吉单517为试材,于2010年在黑龙江省半干旱地区进行了玉米幼苗早发抗旱增产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生育期均较对照提前2 d,分别增产10.7%、6.7%、12.5%、4.9%、5.5%、4.5%,其中,磷酸二铵水处理、磷酸二铵+活化剂水处理与对照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寒地 抗旱 增产
下载PDF
寒地节水抗旱水稻新种质食味品质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丁国华 来永才 +18 位作者 孙世臣 刘凯 曹良子 周劲松 洛育 杨光 谢婷婷 夏天舒 孙兵 王彤彤 白良明 王雪扬 王荣升 陈磊 姜辉 刘媛媛 刘昊飞 殷大伟 湛立伟 《种子》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5-132,共8页
以寒地节水抗旱水稻新品系及黑龙江省首个国标一级米龙稻18为试材,分析其在正常栽培条件下产量和品质,并利用主成分分析(PCA)的方法对品质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921产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材料(p<0.01);917稻米蛋白质含量最低... 以寒地节水抗旱水稻新品系及黑龙江省首个国标一级米龙稻18为试材,分析其在正常栽培条件下产量和品质,并利用主成分分析(PCA)的方法对品质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921产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材料(p<0.01);917稻米蛋白质含量最低,硬度最小,米饭弹性最好,食味值最高且极显著高于龙稻18及其他材料(p<0.01)。通过PCA提取了3个主成分(PC),PC 1方差贡献率最大,为49.3%,综合了蛋白质、弹性、直链淀粉含量;PC 2方差贡献率为23.112%,综合了外观、口感、综合评分;PC 3方差贡献率为19.774%,综合了硬度、食味值。品质综合评价值排序为:917(0.887)、928(0.701)、龙稻18(0.675)、913(0.481)、921(0.358)、914(0.219)。结合人工品尝可知,917食味优于龙稻18,928食味与龙稻18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 节水抗旱稻 品质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寒地粳稻抗旱性鉴定指标筛选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红宇 夏玉莹 +1 位作者 刘梦红 郑桂萍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38-1145,共8页
【目的】为评价寒地水稻种质资源移栽至成熟期抗旱性,并筛选抗旱性鉴定指标。【方法】水稻返青后开始全生育期干旱处理,以穗数、穗粒数、结实率等17个性状的抗旱系数为指标,采用对数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1... 【目的】为评价寒地水稻种质资源移栽至成熟期抗旱性,并筛选抗旱性鉴定指标。【方法】水稻返青后开始全生育期干旱处理,以穗数、穗粒数、结实率等17个性状的抗旱系数为指标,采用对数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12份种质资源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利用主成分分析将水分胁迫下17个单项指标的抗旱系数转化为5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累积贡献率达84.215%。依据参试材料抗旱综合评价值进行聚类分析,将12个参试材料划分强抗旱型、中抗旱型和敏感型。强抗旱类型包括DPB71和莹稻2;抗旱类型包括DPB120、DPB70、绥稻3号等9份材料;敏感类型仅包括绥育146。以综合抗旱S_(f)值为因变量,17个单项指标的抗旱系数为自变量建立逐步回归方程,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伤流量、胞间隙CO_(2)浓度、气孔导度、SPAD、过氧化物酶、游离脯氨酸含量等9个指标的抗旱系数进入方程。【结论】DPB71和莹稻2为强抗旱水稻种质资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伤流量、胞间隙CO_(2)浓度、气孔导度、SPAD、过氧化物酶、游离脯氨酸含量的抗旱系数适宜作为寒地粳稻抗旱性的鉴定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 水稻 主成分分析 抗旱性 综合评价
下载PDF
北方寒旱区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与抗旱性评价及其关系 被引量:50
12
作者 刘海卿 孙万仓 +7 位作者 刘自刚 武军艳 钱武 王志江 郭仁迪 马骊 侯献飞 刘林波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3743-3756,共14页
【目的】研究冬油菜的抗寒性和抗旱性,探讨抗寒与抗旱之间的关系,为中国北方白菜型冬油菜的改良及抗寒性和抗旱性的综合评价提供可借鉴的方法和理论依据。【方法】分别通过自然降温处理(15℃—-5℃)和人工控制水分的方法(干旱胁迫4、7和... 【目的】研究冬油菜的抗寒性和抗旱性,探讨抗寒与抗旱之间的关系,为中国北方白菜型冬油菜的改良及抗寒性和抗旱性的综合评价提供可借鉴的方法和理论依据。【方法】分别通过自然降温处理(15℃—-5℃)和人工控制水分的方法(干旱胁迫4、7和10 d)分别对6份不同抗寒等级冬油菜摸拟低温和干旱胁迫,分析其形态、生理生化和生长指标的变化,采用隶属函数法、相关性分析法、聚类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品种的抗寒性和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6份冬油菜品种越冬率相差很大(20.1%—94.7%)。抗寒性强的品种植物学形态特征表现为幼苗匍匐贴地生长、生长点洼陷低于地表、叶色深绿色、真叶刺毛多。且低温胁迫之后抗寒生理生化指标变化明显,相对电导率和MDA(丙二醛)含量增加,且抗寒性强的品种增加幅度小;SOD、POD、CAT酶活性升高,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等调节性物质含量明显增加,且抗寒性强的品种变化明显,差异显著。随着干旱胁迫时间延长,膜结构首先遭到破坏,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升高,细胞失水,叶片相对含水量、束缚水/自由水、叶绿素含量降低(光合作用降低),幼苗苗长、叶片和根鲜干重降低,直到幼苗萎蔫,且抗旱性强的品种变化幅度小,同时抗旱性强的品种叶片保水能力强、土壤耗水少、萎蔫系数小。通过主成分分析,6份冬油菜的抗寒性强弱依次为陇油7号>陇油6号>陇油9号>延油2号>天油2号>Vision,而抗旱性强弱依次为陇油6号>陇油7号>陇油9号>延油2号>Vision>天油2号。【结论】中国北方寒旱区低温、干旱并存,不同冬油菜品种间抗寒性和抗旱性差异较大,由于产生了交叉适应性,在抵御低温冻害的同时提高了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因此,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强的品种一般抗旱性也比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旱区 白菜型冬油菜 抗寒性 抗旱性
下载PDF
基于GGE双标图的北方旱寒区冬油菜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瑞 杨刚 +1 位作者 张华 孙万仓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21,共10页
为评判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的抗寒性以及在北方地区越冬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对北方11个省(区、市)两年25个试点43点次试验的12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的越冬率进行了GGE双标图法分析。结果表明,品种效应为55.12%,远远大于环境效应和品种与环... 为评判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的抗寒性以及在北方地区越冬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对北方11个省(区、市)两年25个试点43点次试验的12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的越冬率进行了GGE双标图法分析。结果表明,品种效应为55.12%,远远大于环境效应和品种与环境互作效应,为环境效应、品种与环境互作效应的2.5倍,因此,北方旱寒区冬油菜生产关键是选择超强抗寒品种。陇油6号、7号和12号品种抗寒性优良、越冬率稳定、广适性好,以‘陇油6号’和‘陇油7号’为最佳。GGE双标图分析还表明,本试验25个试点除祁县和天水两个试点外,其余试点对白菜型冬油菜品种抗寒性的鉴别力均较好,可作为北方冬油菜抗寒性鉴定的试点,以泾源、临河和靖边为最佳试点。同时将所有试点划分成不同的生态区,并筛选出了适宜不同生态区的特异适应性品种。‘陇油6号’和‘陇油7号’适于在参试的所有试点栽培;‘07皋兰DQW-1-3’和‘07兰州MXW-1-3’适于在拉萨、酒泉、定州、顺义、延边等地栽培;‘06468’适于在天水栽培。本研究表明,品种效应对冬油菜越冬率的影响占主导地位,但环境效应和品种与环境互作效应对冬油菜越冬率的影响也占较大比重,故在北方旱寒区冬油菜生产中,要综合考虑品种、环境及品种与环境互作效应,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宜地区以及不同地区的种植品种,才能保证其安全越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油菜 越冬率 品种适应性 生态适宜地 GGE双标图法 北方旱寒区
下载PDF
寒地水稻抗旱相关性状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15
14
作者 张巩亮 李逸 +5 位作者 魏媛媛 赵海成 陈可馨 黄纪情 刘梦红 李红宇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11-819,共9页
【目的】建立寒地水稻移栽至成熟期抗旱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筛选抗旱水稻种质资源。【方法】以穗重、穗粒数、结实率等13个性状为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对30个寒地水稻种质资源(样本)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用25个样本以抗... 【目的】建立寒地水稻移栽至成熟期抗旱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筛选抗旱水稻种质资源。【方法】以穗重、穗粒数、结实率等13个性状为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对30个寒地水稻种质资源(样本)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用25个样本以抗旱力特征指标值为输入,对应抗旱综合评价值为输出,利用误差反向传播(Error 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算法构建学习模型;其余5个样本为验证样本,评价学习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变换3组学习样本构建3个学习模型,对比3个模型的预测准确性,验证建模方法的合理性与稳定性。【结果】利用主成分分析将干旱胁迫下13个单项指标转化为5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累积贡献率达83.761%。依据参试材料抗旱综合评价值进行聚类分析,将30个参试样本划分为强抗旱型、抗旱型、中间抗旱型、旱敏感型4类。第1类强抗旱型的有1个(农丰3055),第2类抗旱型的有12个,第3类中间抗旱型的有6个,第4类旱敏感型的有11个。基于水稻性状指标与抗旱综合评价值相关性分析结果,筛选出穗重、穗粒数、结实率、产量、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6项指标作为水稻抗旱适宜性评价的特征指标。以特征指标值为输入层,综合评价值为输出层,建立BP神经网络学习模型,可实现水稻抗旱指标适宜性的定量预测。该方法建立的学习模型有较高的预测准确性与稳定性,变换学习样本得到的3个学习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相对误差均不超过10%,实际值与模型预测值线性拟合后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结论】构建的BP神经网络学习模型,可以实现水稻抗旱指标适宜性的定量预测,且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性与稳定性,可比单一的回归分析更准确地预测水稻抗旱适宜性评价的特征指标;穗重、穗粒数、结实率、产量、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可作为水稻农业抗旱能力鉴定的综合指标;参试的30个寒地水稻样本中,农丰3055为强抗旱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水稻 抗旱性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BP神经网络
下载PDF
低温和干旱胁迫下牧草的抗逆性机制 被引量:8
15
作者 韩福松 余成群 +1 位作者 付刚 彭依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856-2864,共9页
低温和干旱是限制牧草生长发育和产量的两个非生物胁迫因子。掌握牧草抗逆性机制,选育具有强抗寒性和抗旱性的牧草是寒旱地区草牧业高质量发展和退化草地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基础。在形态学层面,低温和干旱胁迫条件下牧草会形成多种抗逆... 低温和干旱是限制牧草生长发育和产量的两个非生物胁迫因子。掌握牧草抗逆性机制,选育具有强抗寒性和抗旱性的牧草是寒旱地区草牧业高质量发展和退化草地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基础。在形态学层面,低温和干旱胁迫条件下牧草会形成多种抗逆性形态结构,这些结构的变化能很好地反映牧草对逆境的响应和适应能力。在生理生化层面,牧草通过调节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脱落酸、乙烯、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等的响应,以适应低温和干旱胁迫。在分子水平层面,牧草通过信号转导、应答和抵御基因的表达等综合作用,以适应寒旱胁迫。总之,本研究从牧草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水平三个层面综述了牧草对低温和干旱胁迫的响应和适应机制,以期为全面认识牧草抗逆机制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干旱 抗逆性 寒旱地区 草地生态系统
下载PDF
吉林西部桑树主要虫害生物药剂防治试验 被引量:1
16
作者 冷志巍 陈淑华 +3 位作者 王漫 杜海波 孙鹏 奚爱忠 《防护林科技》 2018年第4期31-32,40,共3页
通过对吉林西部干旱寒冷地区桑树虫害开展生物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使用1.8%阿维菌素乳油防治可使红蜘蛛虫口减退率大大提高,均高于对照,以2 000倍液处理效果最好,虫口减退率达76.32%以上;使用苦烟乳油防治野蚕和桑毛虫也取得较好的... 通过对吉林西部干旱寒冷地区桑树虫害开展生物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使用1.8%阿维菌素乳油防治可使红蜘蛛虫口减退率大大提高,均高于对照,以2 000倍液处理效果最好,虫口减退率达76.32%以上;使用苦烟乳油防治野蚕和桑毛虫也取得较好的效果,以1 800倍液处理最佳,虫口减退率达85.8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西部 干旱寒冷地区 桑树 虫害 生物药剂 防治
下载PDF
寒区农业流域综合干旱指数构建及其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邢贞相 李根 +4 位作者 付强 王嘉麒 段维义 王红利 刘昊奇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2-51,78,共11页
以挠力河流域为寒区农业流域典型区,构建融合多源信息的综合干旱指数用于寒区农业流域干旱特征的评估,并分析其适用性。基于构建的SWAT模型模拟挠力河流域水文气象要素,计算单一的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标准化土壤湿度指数(SSI)... 以挠力河流域为寒区农业流域典型区,构建融合多源信息的综合干旱指数用于寒区农业流域干旱特征的评估,并分析其适用性。基于构建的SWAT模型模拟挠力河流域水文气象要素,计算单一的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标准化土壤湿度指数(SSI)和标准化径流指数(SRI),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熵权法分别对3种单一干旱指数赋权,通过最小偏差法计算最优组合权重,构建融合气象干旱、农业干旱和水文干旱信息的综合干旱指数(OCDI)。结果表明:OCDI的干旱事件监测结果与历史干旱事件吻合度较高,综合考虑多时间尺度下的OCDI对于挠力河流域干旱状况描述更为准确和全面;3种单一干旱指数监测的干旱程度空间分布差异明显,融合多源信息的OCDI能够从气象干旱、农业干旱和水文干旱多角度揭示挠力河流域综合干旱特征;OCDI与不同类型单一干旱指数均有较高的相关性,在挠力河流域上游对于干旱的综合表征能力更优且年尺度的OCDI综合表征能力优于季尺度和月尺度;OCDI能够较好地识别和区分该流域的综合干旱程度,随着OCDI所识别综合干旱程度的加重,流域实际受旱面积相应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T模型 最优组合权重 综合干旱指数 寒区农业流域 挠力河流域
下载PDF
18个油葵品种在安定区的引种表现及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俊杰 席旭东 《甘肃农业科技》 2019年第7期69-74,共6页
以当地油葵主栽品种BF999为对照,研究了引进的18个油葵品种其在定西市安定区的适应性、丰产性及其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参试油葵品种生育期113~123d,品种间差异不大,在当地均能够完全成熟;均属中高秆型、中等型盘径,... 以当地油葵主栽品种BF999为对照,研究了引进的18个油葵品种其在定西市安定区的适应性、丰产性及其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参试油葵品种生育期113~123d,品种间差异不大,在当地均能够完全成熟;均属中高秆型、中等型盘径,茎粗、叶片数、百粒重、单盘粒重等性状均属中等型。其中Syn0011、Syn0002、Syn0004平均折合产量表现突出,比对照品种BF999分别增产24.6%、22.01%、15.23%,适宜在定西旱寒区种植。从油葵6个主要农艺性状之间及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单盘粒重和茎粗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盘径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单盘粒重越重,茎粗越粗,盘径越大,产量也就越高。单盘粒重、茎粗、盘径可作为油葵丰产性选育的田间考察指标,在高产品种的选择上要注意选择单盘粒重、茎粗、盘径表现突出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寒区 油葵 产量 农艺性状
下载PDF
基于GRACE及GRACE-FO重力卫星的北方寒区干旱分析与评估
19
作者 王子龙 田子卿 孙昌鸿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3-79,90,共8页
中国北方寒区水资源紧缺、干旱事件频发,研究一种准确高效干旱监测方法尤为重要。研究利用GRACE及GRACE-FO重力卫星数据计算得到一种标准化水储量赤字指数(GRACE-DSI),据此对北方寒区2002~2022年干旱事件进行量化,探究其干旱变化特征。... 中国北方寒区水资源紧缺、干旱事件频发,研究一种准确高效干旱监测方法尤为重要。研究利用GRACE及GRACE-FO重力卫星数据计算得到一种标准化水储量赤字指数(GRACE-DSI),据此对北方寒区2002~2022年干旱事件进行量化,探究其干旱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2~2022年研究区内共发生8次干旱事件,其中2007年7月至2009年12月干旱事件历时最长、旱情最为严重且波及面积最广。GRACE-DSI监测结果与现有记载吻合程度高,可准确监测干旱事件发生节点、持续时间与严重程度,与PDSI、SPI、SPEI等传统干旱指数相比具有良好一致性。因此,GRACE-DSI对于推动北方寒区干旱监测研究进展意义重大,在跨流域尺度干旱监测方面优势显著,同时为水资源优化配置、农业生产水量调配、生态水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CE GRACE-FO 干旱 干旱指数 北方寒区
下载PDF
寒区旱区间歇性干旱对接种根瘤菌苜蓿草地土壤养分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姚新春 师尚礼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57-462,共6页
通过盆栽法模拟田间土壤的干湿交替变化过程和强度,研究了寒区旱区间歇性干旱条件对接种根瘤菌(Rhizobia)苜蓿(Medicago sativa L.)草地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年龄苜蓿接种根瘤菌能显著提高土壤全N、有机质、速效N、速效K和速效P含... 通过盆栽法模拟田间土壤的干湿交替变化过程和强度,研究了寒区旱区间歇性干旱条件对接种根瘤菌(Rhizobia)苜蓿(Medicago sativa L.)草地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年龄苜蓿接种根瘤菌能显著提高土壤全N、有机质、速效N、速效K和速效P含量,而对土壤pH和全P含量影响不大,间歇性干旱处理能显著降低土壤全N、有机质、全P、速效N、速效P和速效K含量,且土壤养分下降量总体上为有机质>全P>全N>速效K>速效N>速效P;通过相关和回归分析,土壤全P和有机质含量的下降量与干湿交替间隔周期呈显著直线正相关(P<0.05),土壤速效K和速效P含量的下降量与干湿交替间隔周期呈显著直线负相关(P<0.05);当干湿交替间隔周期相同时,土壤全N、全P、速效N和有机质含量的下降量,50%田间持水量的处理大于80%田间持水量的处理,而土壤速效K和速效P含量的下降量,50%田间持水量的处理小于80%田间持水量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区旱区 间歇性干旱 接种根瘤菌 苜蓿草地 土壤养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