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芥子穴位给药配伍对延胡索乙素药效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1
作者 高远 李冀 +1 位作者 韩东卫 周梦丹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探讨“冬病夏治”全方配伍和无白芥子配伍延胡索乙素在模型家兔“肺俞”穴皮下药代动力学特征及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K-PD)模型的相关性。方法:支气管哮喘模型家兔随机分成延胡索单方组、缺白芥子组、全方组,微透析技术收集14 ... 目的:探讨“冬病夏治”全方配伍和无白芥子配伍延胡索乙素在模型家兔“肺俞”穴皮下药代动力学特征及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K-PD)模型的相关性。方法:支气管哮喘模型家兔随机分成延胡索单方组、缺白芥子组、全方组,微透析技术收集14 h穴位皮下透析液,液相色谱-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LCMS)法检测方中君药延胡索主要成分延胡索乙素浓度,获得药代动力学参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对应时间点模型动物血清中IgE水平,获得药效学参数;对药动学、药效学参数进行PK-PD模型拟合。结果:白芥子配伍后的药峰浓度(C_(max))、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t))、平均滞留时间(MRT_(0-t))均显著增加(P<0.01,P<0.01,P<0.05),达峰时间(T_(max))提前(P<0.01);“浓度-时间-效应”三维曲线表明,方中有白芥子配伍时,药效出现更快、消退更慢,起效时间晚于峰浓度,具有一定滞后性。结论:动力学参数、PK-PD模型结果表明,白芥子配伍能够改变“方中君药”——延胡索的主要成分延胡索乙素穴位局部的皮下分布,促进方中君药有效成分快速吸收,延长滞留时间,在方剂中起到主药、改善其他药物分布的“双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芥子 穴位给药 配伍研究 延胡索乙素 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模型 “冬病夏治”方 “浓度-时间-效应”三维关系 滞后曲线
下载PDF
丙戊酸盐治疗成人双相情感障碍中的血药浓度与疗效分析
2
作者 罗骞 张乐群 +1 位作者 廖丹 占海燕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丙戊酸盐治疗成人双相情感障碍中的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成人双相情感障碍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丙戊酸盐治疗,观察患者年龄、性别、体重、合并用药及给药剂量对丙戊... 目的探讨丙戊酸盐治疗成人双相情感障碍中的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成人双相情感障碍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丙戊酸盐治疗,观察患者年龄、性别、体重、合并用药及给药剂量对丙戊酸盐血药浓度的影响,探讨丙戊酸盐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关系。结果患者年龄、体重、性别对丙戊酸血药浓度影响不明显;给药剂量在0.75~1 g/d时,平均血药浓度为(95.97±24.26)μg/mL,可达到最佳量效;合并用药数量增加,丙戊酸血药浓度降低;丙戊酸盐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8.75%,血药浓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成正相关性,丙戊酸血浓度>120μg/mL时,不良反应显著增加;经spearman相关分析,浓度与疗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当丙戊酸钠浓度处于50~120μg/mL时可达到最佳疗效。结论丙戊酸盐治疗阈浓度在50~120μg/mL范围内安全有效。定期监测血药浓度可作为使用丙戊酸盐的成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及时合理调整药物剂量的参考,为实施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盐 血药浓度 疗效 双相情感障碍
下载PDF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自体血体外隔离期间血浆中麻醉药物浓度变化及回输后对麻醉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柳彤 徐佳明 +3 位作者 王金伙 尹磊 陈永权 郭建荣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3年第4期413-418,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cute normovolemic hemodilution,ANH)自体血体外隔离期间血浆中麻醉药物浓度变化及回输后对麻醉深度、肌松效应和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多节段脊柱手术患者40例,性别不限,年龄20~60岁,ASA分级Ⅰ或Ⅱ级...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cute normovolemic hemodilution,ANH)自体血体外隔离期间血浆中麻醉药物浓度变化及回输后对麻醉深度、肌松效应和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多节段脊柱手术患者40例,性别不限,年龄20~60岁,ASA分级Ⅰ或Ⅱ级,Hb≥120 g/L,Hct≥35%。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n=20)。ANH组:麻醉诱导平稳后行ANH,目标Hct值28%~30%,主要手术操作步骤结束后回输自体血;对照组:常规输液输血处理。在麻醉诱导平稳(T1)、诱导平稳30 min(T2)、术毕(T3)、术毕30min(T4)、术毕1 h(T5)、术毕2 h(T6)观察并记录BIS和TOF值;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检测T1~6时点和储存血1 h(TS1)、2 h(TS2)、回输前(TS3)血浆中丙泊酚、苯磺酸顺阿曲库铵的药物浓度。记录患者拔管时间以及T4~6时点苏醒评分。结果:两组丙泊酚血药浓度各时点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NH组苯磺酸顺阿曲库铵血药浓度在T3时较对照组高(P<0.05);采集血中两种麻醉药物浓度随时间延长略有降低,但各时点无统计学差异(P>0.05)。ANH组BIS值在T4时、TOF值在T3时明显低于对照组。ANH组苏醒评分在T4时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拔管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ANH自体血体外隔离期间血浆中丙泊酚、苯磺酸顺阿曲库铵药物浓度基本不变,术中主要手术步骤结束后回输仅短暂地影响患者血浆苯磺酸顺阿曲库铵浓度,但未对术后的肌松恢复以及苏醒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麻醉深度 肌松效应 血药浓度 自体血回输
下载PDF
左乙拉西坦仿制药与原研药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真实世界研究
4
作者 宋婷婷 黄绍平 +2 位作者 王雪莹 余静洁 李丹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6-9,共4页
目的:评价真实世界左乙拉西坦(LEV)仿制药与原研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使用LEV治疗的600例癫痫患儿临床资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LEV仿制药和原研药血药浓度,并分析两种药物... 目的:评价真实世界左乙拉西坦(LEV)仿制药与原研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使用LEV治疗的600例癫痫患儿临床资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LEV仿制药和原研药血药浓度,并分析两种药物剂量与血药浓度关系以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600例癫痫患儿中,使用LEV仿制药125例,单药治疗71例,联合用药54例;使用LEV原研药475例,单药治疗266例,联合用药209例。LEV仿制药单药治疗血药浓度为(9.31±3.34)μg/mL,与肝酶诱导剂(奥卡西平、苯巴比妥)联用时血药浓度分别为(10.26±4.72)μg/mL和(11.05±2.41)μg/mL,与肝酶抑制剂(丙戊酸、托吡酯)联用时血药浓度分别为(10.69±5.78)μg/mL和(8.16±4.37)μg/mL,与肝酶诱导剂、抑制剂(奥卡西平+丙戊酸)联用时血药浓度为(8.74±5.56)μg/mL,与LEV原研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EV仿制药单药治疗有效率为78.9%,原研药为74.1%;联用肝酶诱导剂,LEV仿制药有效率为64.3%,原研药为62.7%;联用肝酶抑制剂,LEV仿制药有效率为59.3%,原研药为78.2%;联用肝酶诱导剂、抑制剂,LEV仿制药有效率为69.2%,原研药为71.4%。LEV仿制药与原研药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EV仿制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原研药相似,常见不良反应均为异常行为及入睡困难。结论:LEV仿制药和原研药在真实世界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EV仿制药替换原研药是安全且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乙拉西坦 仿制药 抗癫痫药物 血药浓度 有效率
下载PDF
丙戊酸钠治疗不同年龄段癫痫患儿的疗效及血药浓度监测分析
5
作者 刘瑞婷 崔娜娜 《哈尔滨医药》 2023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 探究丙戊酸钠治疗不同年龄段癫痫患儿的疗效及血药浓度监测效果。方法 选择90例癫痫患儿作为试验对象,所有患儿均接受丙戊酸钠治疗,并进行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监测,分析不同年龄段患儿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分布情况,并评估不同丙戊酸钠... 目的 探究丙戊酸钠治疗不同年龄段癫痫患儿的疗效及血药浓度监测效果。方法 选择90例癫痫患儿作为试验对象,所有患儿均接受丙戊酸钠治疗,并进行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监测,分析不同年龄段患儿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分布情况,并评估不同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结果显示,<3岁年龄段患儿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50μg/mL的占比与其他两组年龄段患儿相比明显升高(P<0.05);丙戊酸钠血药浓度(50~100μg/mL)占比中,3~5岁、6~12岁年龄段患儿明显高于<3岁年龄段患儿(P<0.05)。其中血药浓度>100μg/mL的中毒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血药浓度<50μg/mL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不同年龄段癫痫患儿接受丙戊酸钠治疗后,其血药浓度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而对于不同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患儿而言,其治疗效果也存在较大差异,故临床需结合患儿具体情况调整用药方案,并及时开展血药浓度监测,以提高丙戊酸钠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丙戊酸钠 血药浓度 监测 疗效
下载PDF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应用调查及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杰 孙萍萍 +2 位作者 夏延哲 曹媛 高翔 《中国药事》 CAS 2014年第8期899-903,共5页
目的 通过对154例患者434例次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结合疗效、不良反应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应用万古霉素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本院2012年154例434例次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监测结果,结合临床病历资料、病原学检查、肾功能指... 目的 通过对154例患者434例次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结合疗效、不良反应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应用万古霉素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本院2012年154例434例次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监测结果,结合临床病历资料、病原学检查、肾功能指标、合并用药及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同时分析万古霉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与疗效的关系.结果 434例次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监测结果中,血药谷浓度10~20 μg·mL^-1共有214例次(占49.29%),<10 tg·mL^-1共有81例(占18.69%),>20 μg·mL^-1共有139例(占32.02%);单独使用万古霉素共12例(占7.79%),联合使用一种抗感染药物共40例(占24.03%),联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抗感染药物共102例(占68.1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47%.结论 应加强对万古霉素临床治疗药物的监测,根据测得的血药浓度对给药剂量进行适当的调整,实现个体化给药,从而达到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发生率,实现合理用药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血药浓度 药物不良反应 量效关系 调查分析 合理用药
下载PDF
罗哌卡因在幼儿尿道下裂成形术中的半数有效浓度测定 被引量:4
7
作者 曾静贤 车月娟 +1 位作者 李杰 吴涯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3976-3978,共3页
目的:测定罗哌卡因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幼儿尿道下裂成形术的半数有效浓度(effective concentration in50%pediatric congenital hypospadias angioplasty,EC50)。方法:选择硬膜外麻醉下行尿道下裂修复术的幼儿23例,年龄12~36个月,根据序... 目的:测定罗哌卡因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幼儿尿道下裂成形术的半数有效浓度(effective concentration in50%pediatric congenital hypospadias angioplasty,EC50)。方法:选择硬膜外麻醉下行尿道下裂修复术的幼儿23例,年龄12~36个月,根据序贯试验的方法,硬膜外罗哌卡因初始浓度为0.4%,总剂量为1~1.5mL/kg,如镇痛完善,下一幼儿则把罗哌卡因浓度降低一个阶梯;如镇痛不完善,能用1.2%利多卡因改善则下一幼儿把罗哌卡因浓度提高一个阶梯;如镇痛不完善,不能用1.2%利多卡因改善,下一幼儿继续使用该浓度。罗哌卡因的浓度视前一幼儿麻醉效果而序贯地按等比级数1.4递增或递减配置。结果:共3例幼儿麻醉效果可疑而被排除,余20例呈有效或无效而进入分析。罗哌卡因在幼儿硬膜外麻醉EC50为0.168%,其95%的置信区间是0.163%~0.175%。结论:利用序贯试验方法测得罗哌卡因在小儿硬膜外麻醉下行尿道下裂成形术的EC50为0.1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剂量效应关系 药物 尿道下裂 麻醉 硬膜外 罗哌卡因 小儿 半数有效浓度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改构白细胞介素11在食蟹猴体内药代动力学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8
作者 马杉姗 汤晓闯 +2 位作者 李开通 马素永 赵广荣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51-354,358,共5页
目的通过建立聚乙二醇(PEG)抗体结合ELISA法检测PEG化重组人改构白细胞介素11(PEG-m IL11)的血药浓度,PEG-m IL11在食蟹猴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血药浓度与量效关系。方法食蟹猴皮下注射PEG-m IL11后,在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采用PE... 目的通过建立聚乙二醇(PEG)抗体结合ELISA法检测PEG化重组人改构白细胞介素11(PEG-m IL11)的血药浓度,PEG-m IL11在食蟹猴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血药浓度与量效关系。方法食蟹猴皮下注射PEG-m IL11后,在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采用PEG抗体结合ELISA法(双抗体夹心免疫法)测定血清中的PEG-m IL11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并检测不同时间点的血小板计数,探索血药浓度与量效关系。结果方法特异性良好,准确度与精密度均满足要求,线性范围26.34~200 ng/ml,可用于样品检测。PEG-m IL11在食蟹猴体内的消除T_(1/2)为(13.4±2.4)h,T_(max)为(6.7±2.3)h,C_(max)为(2.4±0.5)μg/ml,AUC_((0-t))值为(77.7±15.6)μg?h/ml,CL为(4.6±0.8)ml/(h·kg);而且PEG-m IL11血药浓度达峰先于药效达峰,药效明显滞后。结论 PEG抗体结合ELISA法测定PEG-m IL11浓度,方法稳定可靠,可满足药代动力学研究的需要。PEG修饰m IL-11达到了延长其体内代谢的效果,可减少给药次数,提高治疗便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化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 药代动力学 血药浓度与效应关系 食蟹猴
下载PDF
1551例癫痫患者使用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郑荔莉 方剑英 翁爱彬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9年第6期758-760,共3页
目的:探讨莆田学院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抗癫痫药血药浓度监测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15—2017年我院1551例患者(单独使用丙戊酸钠1107例,单独使用卡马西平403例,二者联合应用41例)抗癫痫药血药浓度监... 目的:探讨莆田学院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抗癫痫药血药浓度监测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15—2017年我院1551例患者(单独使用丙戊酸钠1107例,单独使用卡马西平403例,二者联合应用41例)抗癫痫药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观察血药浓度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1107例单独使用丙戊酸钠的患者中,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为有效血药浓度(50~100μg/ml)的患者有722例(占65.22%),其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丙戊酸钠血药浓度<50μg/ml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3例单独使用卡马西平的患者中,卡马西平血药浓度为有效血药浓度(4~12μg/ml)的患者有292例(占72.46%),其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卡马西平血药浓度<4μg/ml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治疗癫痫患者时,为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必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以及时调整给药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癫痫药 血药浓度监测 丙戊酸钠 卡马西平 治疗效果
下载PDF
2000-2004年我院4种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曼 郭代红 +2 位作者 石莉 宁静 裴保香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223-225,共3页
目的:通过对4种抗癫痫药血药浓度有效率和高于及低于有效浓度的百分率的统计分析,有针对性的指导临床,合理调整给药方案。方法:运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2000年1月-2004年12月所监测的4种抗癫痫药物的血药浓度结果进行分析。结... 目的:通过对4种抗癫痫药血药浓度有效率和高于及低于有效浓度的百分率的统计分析,有针对性的指导临床,合理调整给药方案。方法:运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2000年1月-2004年12月所监测的4种抗癫痫药物的血药浓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种药物的监测结果中,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结果占年监测例次的百分率以卡马西平为最高,但总体上均较低;而低于有效浓度范围的结果在年监测例次中所占比例较大。结论: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是指导临床用药的依据之一,应综合分析患者的用药方案、用药史、实验室数据和临床疗效, 真正做到个体化给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有效浓度范围 抗癫痫药
下载PDF
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与抗癫癎作用的相关性 被引量:8
11
作者 唐荣福 于星 《医药导报》 CAS 2003年第3期165-166,共2页
目的 :了解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仪测定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结果 :有效血药浓度为 50~1 0 0 μg·mL 1 ,在此浓度范围抗癫作用较好 ,低于此范围抗癫作用较差 ,高于此范围可增加不良反应。结论
关键词 丙戊酸钠 血药浓度 抗癫痫作用
下载PDF
精神药物的治疗药物监测 被引量:15
12
作者 付培鑫 王传跃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7年第3期176-179,共4页
目的:对精神药物的治疗药物监测(TDM)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从TDM的历史、临床意义、测定方法、药物与TDM的关系、成本效益分析等方面进行了评价。结果:一些精神药物如氟哌啶醇、氟奋乃静、... 目的:对精神药物的治疗药物监测(TDM)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从TDM的历史、临床意义、测定方法、药物与TDM的关系、成本效益分析等方面进行了评价。结果:一些精神药物如氟哌啶醇、氟奋乃静、碳酸锂、多塞平、米帕明、地昔帕明、去甲替林、氯氮平的药效关系及治疗窗已经确定,临床中应进行TDM。奥氮平和利培酮在临床中推荐使用TDM。结论:精神药物的TDM对临床有积极的意义,但临床实施尚有待加强,随着药动学-药效学等的发展,更多的精神药物的TDM将被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药物监测 精神药物 血药浓度 临床效应 合理用药
下载PDF
氯化筒箭毒碱抑制蟾蜍椎旁神经节胆碱能传递的时反应量-效关系 被引量:4
13
作者 汪萌芽 郑健全 刘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67-70,共4页
应用离体蟾蜍椎旁神经节(PVG)细胞内记录技术,测得灌流氯化筒箭毒碱(d-TC)15min抑制PVG快突触反应(f-EPSP)的ECS50±L95(斜率)为21±8(3.198)μmol·L-1,并发现作... 应用离体蟾蜍椎旁神经节(PVG)细胞内记录技术,测得灌流氯化筒箭毒碱(d-TC)15min抑制PVG快突触反应(f-EPSP)的ECS50±L95(斜率)为21±8(3.198)μmol·L-1,并发现作用的潜伏期和时程呈浓度依赖性关系(P<0.05).其双曲线型四参数模型的拟合方程分别为:=189.0054/(ln+O.2972)1.9537-2.4806和=152.8388/(6.3945-ln)2.2199-0.3209。结果表明d-TC对离体蟾蜍PVG胆碱能传递的抑制作用存在双曲线型时反应量─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筒箭毒碱 交感神经节 细胞内记录 时反应
下载PDF
小剂量芬太尼对老龄女性喉罩置入丙泊酚半数有效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少勇 张广华 李锦诚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04-607,共4页
目的:测定小剂量(50μg)芬太尼在老龄女性喉罩置入时丙泊酚半数有效浓度(EC50)的影响,探讨合理的诱导药物配伍。方法:择期行全麻下乳腺手术女性患者84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65岁)和中青年组(<65岁),每组再随机分为芬太尼复合丙泊... 目的:测定小剂量(50μg)芬太尼在老龄女性喉罩置入时丙泊酚半数有效浓度(EC50)的影响,探讨合理的诱导药物配伍。方法:择期行全麻下乳腺手术女性患者84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65岁)和中青年组(<65岁),每组再随机分为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及单纯丙泊酚组,应用Dixon序贯法预设丙泊酚效应部位靶控输注浓度,并计算各组EC50值。结果:中青年(N)组、中青年复合芬太尼(N+f)组、老年(G)组、老年复合芬太尼(G+f)组EC50分别为(4.03±0.21)、(3.07±0.24)、(3.76±0.42)、(2.38±0.22)mg/L,除N组、G组外,其余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合芬太尼2组诱导过程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与对应未加芬太尼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插入喉罩无知晓事件,但G+f组呼吸暂停发生率较G组增加。结论:小剂量芬太尼可有效降低喉罩插入所需丙泊酚靶控输注的EC50,这种协同作用对于老年人更明显且不增加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 老年人 剂量效应关系 药物 二异丙酚 喉面罩 呼吸功能不全 半数有效浓度
下载PDF
375例次药物浓度监测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鲁玉珍 卢荣枝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26-227,共2页
目的:统计分析375例次药物浓度测定结果及监测目的,探讨治疗药物监测(TDM)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调查中山市人民医院2002年8月~2003年8月进行的TDM共375例次(302人次),统计患者基本情况,以及TDM的目的和结果。结果:375例次TDM中... 目的:统计分析375例次药物浓度测定结果及监测目的,探讨治疗药物监测(TDM)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调查中山市人民医院2002年8月~2003年8月进行的TDM共375例次(302人次),统计患者基本情况,以及TDM的目的和结果。结果:375例次TDM中,监测目的用于判断是否中毒的13例次,判断是否曾经用药的55例次,判断疗效及调整剂量的286例次,去除毒物过程监测的21例次。未达有效浓度范围的158例次(42.1%),高于有效浓度范围的72例次(19.2%)。地高辛高于有效浓度例次最多。结论:TDM不仅能监测药物疗效、调整药物剂量,而且能帮助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发挥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浓度监测 有效浓度范围 中毒
下载PDF
阿苯达唑乳剂治疗肝囊型包虫病患者血药浓度的观察 被引量:9
16
作者 柴君杰 王鸣杰 +1 位作者 付承 肖树华 《地方病通报》 2001年第3期64-66,共3页
8 4例肝囊型包虫病患者每天用阿苯达唑乳剂 12 .5 mg/ kg治疗 7天后测定稳态血药浓度 ,结果显示阿苯达唑亚砜( Alb SO)的血清浓度为 ( 1.86± 0 .88) mg/ L( 0 .62 3~ 4 .710 mg/ L) ,70 .2 %病人的血药浓度为 1.0~ 2 .5 mg/ L,... 8 4例肝囊型包虫病患者每天用阿苯达唑乳剂 12 .5 mg/ kg治疗 7天后测定稳态血药浓度 ,结果显示阿苯达唑亚砜( Alb SO)的血清浓度为 ( 1.86± 0 .88) mg/ L( 0 .62 3~ 4 .710 mg/ L) ,70 .2 %病人的血药浓度为 1.0~ 2 .5 mg/ L,血药浓度不同的病人治疗 6~ 12个月的近期疗效和停药 1~ 3年随访的远期疗效均无差别 ,提示采用较小剂量阿苯达唑乳剂治疗可获得较高的血药浓度 ,个体之间的差别亦较小 ,说明通过改善剂型提高了药物的吸收和血药浓度 ,并缩小不同个体之间的显著差别。血药浓度不同的病人在疗效上无差异 ,表明本组病例测得的 Alb SO浓度范围是治疗包虫病患者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囊型包虫病 药物疗法 阿苯达唑乳剂 血药浓度 疗效 治疗
下载PDF
连续肾脏替代疗法与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及疗效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莉 孙南 王义俊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7年第5期407-411,415,共6页
选取某三甲医院2014年1月~2017年3月接受万古霉素治疗的患者,根据是否接受血液净化治疗分为CRRT组和非CRRT组。记录患者给药方案、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值以及用药前后的生命体征、临床生化指标,评价临床疗效。分析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 选取某三甲医院2014年1月~2017年3月接受万古霉素治疗的患者,根据是否接受血液净化治疗分为CRRT组和非CRRT组。记录患者给药方案、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值以及用药前后的生命体征、临床生化指标,评价临床疗效。分析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与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及临床疗效的相关性;判定不同的给药方法对患者血药浓度、疗效以及肾功能的影响,为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肾脏替代疗法 万古霉素 血药谷浓度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溶出度测定方法与布洛芬缓释胶囊体内血药浓度和退热效应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耿东升 马光霞 赵婷 《中国药业》 CAS 2017年第2期8-12,共5页
目的建立测定布洛芬缓释胶囊药物溶出度的新方法,并评价其与体内血药浓度和退热效应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布洛芬缓释胶囊,采用药物溶出度测定的新方法,即溶出介质为p H=7.6的磷酸盐缓冲液,溶出装置为桨法装置,转速为50 r/min;用光纤在线... 目的建立测定布洛芬缓释胶囊药物溶出度的新方法,并评价其与体内血药浓度和退热效应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布洛芬缓释胶囊,采用药物溶出度测定的新方法,即溶出介质为p H=7.6的磷酸盐缓冲液,溶出装置为桨法装置,转速为50 r/min;用光纤在线药物溶出度测定仪分别实时测定布洛芬缓释胶囊的药物溶出度,并与201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的方法比较;家兔单剂量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测定其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利用内毒素致家兔发热模型,检查布洛芬缓释胶囊的退热效应。结果新方法测定的体外药物溶出过程呈现失缓释作用;近最大药物累积溶出百分率的时间与体内达到血药峰浓度的时间相关性更好,血药峰浓度与家兔同时段最大退热效应一致。结论增大溶出介质p H,可改变布洛芬缓释胶囊的体外缓释行为,其体内外相关性可能较《中国药典》相关方法的结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洛芬缓释胶囊 药物溶出度 测定方法 血药浓度 退热效应 体内外相关性
下载PDF
2009—2010年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数据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曾妙甜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278-280,共3页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癫痫患者血清中丙戊酸浓度,并回顾性分析1220例次患者的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734(60.16%)例次在有效浓度范围内,377(30.90%)例次小于有效浓度范围...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癫痫患者血清中丙戊酸浓度,并回顾性分析1220例次患者的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734(60.16%)例次在有效浓度范围内,377(30.90%)例次小于有效浓度范围,109(8.94%)例次高于有效浓度范围;不同年龄段患者的血药浓度有效治疗范围无明显差异;给药剂量与血药浓度的相关性不稳定。结论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因此在服药期间应适时监测血药浓度,并及时调整给药剂量,以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钠 血药浓度 临床疗效
下载PDF
52例重症患儿万古霉素应用合理性评价及血药浓度监测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季兴 孙尧 许静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9年第2期123-127,共5页
收集我院PICU内使用万古霉素的重症患儿52例,分析万古霉素的用药合理性、病原学检查、血药浓度检测和有效率等。结果显示,患儿应用万古霉素多为治疗用药,以经验性用药为主(66.7%),TDM送检率为46%,初次TDM的平均血药谷浓度为14.1 mg·... 收集我院PICU内使用万古霉素的重症患儿52例,分析万古霉素的用药合理性、病原学检查、血药浓度检测和有效率等。结果显示,患儿应用万古霉素多为治疗用药,以经验性用药为主(66.7%),TDM送检率为46%,初次TDM的平均血药谷浓度为14.1 mg·L^(-1),初次TDM谷浓度达标率仅为33.3%,经给药剂量调整后,谷浓度达标率上升至62.5%且治疗有效率提高至78.95%,与剂量调整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TDM组和非TDM组的临床疗效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ICU万古霉素的临床应用基本合理,但TDM送检率较低,经验给药剂量的目标血药浓度达标率较低。医生和药师应积极配合,提高TDM样本送检率,并根据结果及时调整给药方案,促进万古霉素的个体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 血药浓度 治疗药物监测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