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8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ry Matter Partitioning and Harvest Index Differ in Rice Genotypes with Variable Rates of Phosphorus and Zinc Nutrition 被引量:7
1
作者 Amanullah Inamullah 《Rice science》 SCIE CSCD 2016年第2期78-87,共10页
Phosphorus (P) and zinc (Zn) deficiencies are the major problems that decrease crop productivity under rice-wheat cropping system.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impacts of P (0, 40, 80 and 120 k... Phosphorus (P) and zinc (Zn) deficiencies are the major problems that decrease crop productivity under rice-wheat cropping system.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impacts of P (0, 40, 80 and 120 kg/hm^2) and Zn levels (0, 5, 10 and 15 kg/hm^2) on dry matter (DM) accumulation and partitioning, and harvest index of three rice genotypes 'fine (Bamati-385) vs. coarse (F-Malakand and Pukhraj)' at various growth stages (tiliering, heading and physiological maturity). Th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at farmers' field at Batkhela in Northwestern Pakistan for two years in summer 2011 and 2012. The two year pooled data reveled that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in percent of DM partitioning into leaves and culms with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 P and Zn levels, and genotypes at tillering. The highest P level (120 kg/hm^2) partitioned more DM into panicles than leaves and culms at heading and physiological maturity stages. The highest Zn level (15 kg/hm^2) accumulated more DM and partitioned more DM into panicles than leaves and culms at heading and physiological maturity stages. The hybrid rice (Pukhraj) produced and partitioned more DM into panicles than F-Malakand and Bamati-385 at heading and physiological maturity stages. Higher DM accumulation and greater amounts of partitioning into panicles at heading and physiological maturity stages was noticed with increase in P and Zn levels, and the increas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coarse rice genotypes than fine. We concluded that the growing hybrid rice with application of 120 kg/hm^2 P + 15 kg/hm^2 Zn not only increases total DM accumulation and partitioned greater amounts into the reproductive plant parts (panicles) but also results in higher harvest inde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y matter partitioning growth stage harvest index phosphorus level RICE zinc level
下载PDF
Effects of Fermentation and Drying on the Fermentation Index and Cut Test of Pulp Pre-conditioned Ghanaian Cocoa (Theobroma cacao) Beans
2
作者 John Edem Kongor Jemmy Felix Takrama +2 位作者 Agnes Simpson Budu Henry Mensah-Brown Emmanuel Ohene Afoakwa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3年第11期625-634,共10页
关键词 发酵时间 干燥时间 剪切试验 试验效果 可可豆 加纳 指数和 存储处理
下载PDF
Differences in Browning Index and CIELAB Coordinates of the Two Grape Drying Processes, Traditional Sun-Drying and Chamber-Drying and during the Ageing of Pedro Ximenez Sweet Wine 被引量:1
3
作者 Maria P. Serratosa Ana Marquez Azahara Lopez-Toledano Manuel Medina Julieta Merida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 2011年第11期974-980,共7页
关键词 干燥过程 人口老龄化 葡萄酒 CIELAB 传统 商会 指数和 老化系统
下载PDF
An improved temperature vegetation dryness index(iTVDI) and its applicability to drought monitoring 被引量:3
4
作者 YANG Ruo-wen WANG Hai +2 位作者 HU Jin-ming CAO Jie YANG Yu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7年第11期2284-2294,共11页
Using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 data from the dry season during 2010–2012 over the whole Yunnan Province, an improved temperature vegetation dryness index(iTVDI), in which a parabolic dry-e... Using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 data from the dry season during 2010–2012 over the whole Yunnan Province, an improved temperature vegetation dryness index(iTVDI), in which a parabolic dry-edge equation replaces the traditional linear dry-edge equation, was developed, to reveal the regional drought regime in the dry season. After calculating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oot-mean-square error, and standard deviation between the iTVDI and observed topsoil moisture at 10 and 20 cm for seven sit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new index in depicting topsoil moisture conditions was verified. The drought area indicated by iTVDI mapping was then compared with the drought-affected area reported by the local government.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iTVDI can monitor drought more accurately than the traditional TVDI during the dry season in Yunnan Province. Using iTVDI facilitates drought warning and irrigation scheduling, and the expectation is that this new index can be broadly applied in other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PROVED TEMPERATURE vegetationdryness index (iTVDI) Drought monitoring Lineardry-edge EQUATION Parabolic dry-edge EQUATION Soilmoisture
下载PDF
陇东旱地冬小麦品种抗旱性鉴定
5
作者 杨虓 刘自成 夏先春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522-526,共5页
为研究陇东特殊干旱气候条件下抗旱育种的进展与现状,选取近20 a陇东旱地选育的14个冬小麦新品种(系)为材料,以籽粒产量抗旱指数等为全生育期抗旱性鉴定指标,在旱棚进行全生育期干旱胁迫试验。结果表明,陇育4号和宁麦5号抗旱指数在1.100... 为研究陇东特殊干旱气候条件下抗旱育种的进展与现状,选取近20 a陇东旱地选育的14个冬小麦新品种(系)为材料,以籽粒产量抗旱指数等为全生育期抗旱性鉴定指标,在旱棚进行全生育期干旱胁迫试验。结果表明,陇育4号和宁麦5号抗旱指数在1.100~1.299范围内,抗旱级别为2级;陇育7号和陇鉴387抗旱指数在0.700~0.899范围内,抗旱级别为4级;其余10个材料抗旱指数在0.900~1.099范围内,抗旱级别为3级。抗旱性级别在2~3级的材料占85.7%。产量性状主因子分析发现,抗旱级别为2级的陇育4号和宁麦5号,在干旱胁迫下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无明显变化;抗旱级别为4级的陇育7号和陇鉴387,在干旱胁迫下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减幅较大;抗旱级别为3级的其余10个材料在干旱条件下,其产量性状三要素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中只有一项发生变化,没有两项叠加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旱地 冬小麦 抗旱性 抗旱指数 产量因子
下载PDF
干燥温度对磨煤机出力的影响
6
作者 陈铁石 李新生 +1 位作者 吴鹏 蒋华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74,共5页
煤的可磨性指数表征的是破碎煤的难易程度,影响到制粉系统能耗。通过一组干燥试验,研究了干燥强度对大同烟煤和元宝山褐煤的哈氏可磨性指数的影响规律,归集出干燥强度对哈氏可磨性指数影响趋势线。干燥对可磨性指数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水... 煤的可磨性指数表征的是破碎煤的难易程度,影响到制粉系统能耗。通过一组干燥试验,研究了干燥强度对大同烟煤和元宝山褐煤的哈氏可磨性指数的影响规律,归集出干燥强度对哈氏可磨性指数影响趋势线。干燥对可磨性指数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水分的变化,干燥过程中会使煤的结构变化,也影响着可磨性指数。研究结果可以指导火电厂磨煤机运行中,各干燥介质风量组成及一次风温度等参数的调整。通过煤的干燥强度的调整,可以有效降低制粉系统的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强度 可磨性指数 水分 干燥出力 磨煤机调整
下载PDF
1962—2021年闽江流域干湿演变特征及其对ENSO事件的响应
7
作者 甘贝贝 刘梅冰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5-556,共12页
基于1962—2021年闽江流域29个气象观测站的日降水量数据,运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tandard precipitation index,SPI),Mann-Kendal趋势检验(M-K检验)以及Morlet小波分析等多种方法,深入分析不同时间尺度下闽江流域干湿演变特征,同时,结合... 基于1962—2021年闽江流域29个气象观测站的日降水量数据,运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tandard precipitation index,SPI),Mann-Kendal趋势检验(M-K检验)以及Morlet小波分析等多种方法,深入分析不同时间尺度下闽江流域干湿演变特征,同时,结合海温异常指数(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SSTA),进一步探究闽江流域干湿对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事件的响应。结果表明:近60年来,闽江流域整体呈不显著湿润化趋势,夏季在20世纪90年代后显著湿润化,秋季在1995年后有干旱化倾向,冬季比其他季节更容易出现极端干湿事件;从空间上看,流域东南部湿润化趋势明显,具有春季流域中部干旱化,夏季北部以及东南部湿润化,秋季南部干旱化的态势;全流域各级湿润和干旱事件均呈增加趋势,湿润事件多出现在夏季,干旱事件多出现在秋、冬季;闽江流域在20~30 a的范围内存在干—湿—干的周期变化。ENSO对闽江流域干湿有显著影响,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暖、冷事件的影响分别在滞后1~4个月和3~5个月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降水指数 干湿事件 干湿演变特征 ENSO事件 闽江流域
下载PDF
基于日尺度旱涝急转指数的重庆市旱涝急转事件演变特征分析
8
作者 刘玉冰 刘波 +4 位作者 王文鹏 邱鹏 黎春蕾 仵新燕 刘缘晴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28,共9页
为准确地反映旱涝急转事件的“突发性”与“交替性”特征,对重庆市34个气象站采用日尺度旱涝急转指数DWAAI提取1960—2018年旱涝急转事件,根据重庆市的实际情况划分不同强度旱涝急转事件对应的DWAAI数值范围,探究不同强度旱涝急转事件... 为准确地反映旱涝急转事件的“突发性”与“交替性”特征,对重庆市34个气象站采用日尺度旱涝急转指数DWAAI提取1960—2018年旱涝急转事件,根据重庆市的实际情况划分不同强度旱涝急转事件对应的DWAAI数值范围,探究不同强度旱涝急转事件发生频次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重庆市旱涝急转事件以旱急转涝为主,旱急转涝事件占旱涝急转事件累计次数的85%,主要发生在4—9月,多年平均次数为22.64站次,其中,中度、重度事件占所有旱急转涝事件的11.7%、2.9%;旱急转涝事件频发于重庆市西部、中部及东北部区域,发生频次的变化趋势不显著;涝急转旱事件主要发生在7—9月,多年平均次数为5.60站次,轻度、中度事件占所有涝急转旱事件的92.9%、7.1%;涝急转旱事件在重庆市东南部、中部以及东北部区域的西部地区(如开县)频发,频发地区的发生频次总体呈增加的趋势。研究成果可为保障重庆市及相关地区水安全、加强防旱抗涝减灾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涝急转事件 日尺度旱涝急转指数 方差校正的Sen趋势检验 时空演变 重庆市
下载PDF
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模式中2种作物的互作关系
9
作者 李耀宇 李富忠 +3 位作者 张吴平 邓子正 屈腾腾 赵其昕 《山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16-20,共5页
定量化探索中国北方在平水年下,不同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模式的种间竞争与种间互惠关系,以期为旱作条件下选择合理的牧草种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用我国中南部春播区推荐的作物品种大豆铁丰31和玉米强盛199,在旱作区域开展不同大豆玉... 定量化探索中国北方在平水年下,不同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模式的种间竞争与种间互惠关系,以期为旱作条件下选择合理的牧草种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用我国中南部春播区推荐的作物品种大豆铁丰31和玉米强盛199,在旱作区域开展不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大田栽培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4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同时以大豆与玉米清种作为对照,测定不同种植模式下的生物量、邻体效应指数(RII),比较不同种植模式下大豆和玉米的互作关系。结果显示,大豆RII为-0.28~0.13,玉米RII为-0.28~0.12。在6行大豆3行玉米(S6M3)复合种植模式下,大豆和玉米的生物量较清种对照分别增加了28.95%和27.79%,且高于其他复合种植模式下作物生物量;大豆和玉米的RII分别为0.13和0.12,二者存在正相互作用。综上,在与试验区年降雨量相差不明显的旱作区域,选择S6M3复合种植模式有望提高青贮饲料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玉米复合种植 生物量 邻体效应指数 旱作
下载PDF
大豆脲酶诱导碳酸钙固化黄河泥沙水稳定性试验研究
10
作者 王钰轲 陈浩 +3 位作者 宋迎宾 王振海 钟燕辉 张蓓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79,共9页
随着国家“交通强国”战略的提出,沿黄工程建设发展迅速,填筑用土需求剧增。黄河泥沙作为填筑材料的可行性已被证实,但其在多雨地区的服役性能需要改善,探索一种生态、高效的泥沙加固方法提高其水稳定性十分关键。本文基于酶诱导碳酸钙... 随着国家“交通强国”战略的提出,沿黄工程建设发展迅速,填筑用土需求剧增。黄河泥沙作为填筑材料的可行性已被证实,但其在多雨地区的服役性能需要改善,探索一种生态、高效的泥沙加固方法提高其水稳定性十分关键。本文基于酶诱导碳酸钙沉淀(EICP)技术固化黄河泥沙的方法,分别开展了常规浸水条件和干湿循环条件下固化黄河泥沙的水稳定性试验,研究了浸水后试样的质量损失及强度折损情况,分析了干湿循环对固化后黄河泥沙试样强度软化系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EICP技术固化的黄河泥沙试样浸水崩解过程相比原状试样更加缓慢;胶结液浓度1.5 mol/L的黄河泥沙试样长期(56 d)浸水后,几乎保持完整,质量损失率仅为6.36%,强度折损率仅为6.21%;10次干湿循环后,不同胶结液浓度处理后的黄河泥沙试样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颗粒松散和脱落现象,胶结液浓度1.5 mol/L、灌浆10次的黄河泥沙试样的抗压强度损失仅为9.96%,抗干湿循环能力最强。利用EICP技术可以有效的固化黄河泥沙并提升其水稳定性,这对推进黄河泥沙的资源化利用进程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泥沙 EICP 干湿循环 质量损失 强度损失 软化系数
下载PDF
基于复合事件指数的西北地区高温干旱复合事件风险评估
11
作者 钱潭锐 逯家彤 +1 位作者 粟晓玲 吴海江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89,共8页
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标准化温度指数STI构建了两个监测高温干旱复合事件指数:标准化复合事件指数SCEI和混合干热事件指数BDHI,并评估了SCEI和BDHI在西北地区高温干旱复合事件中的监测能力。以严重程度、面积覆盖百分比和发生频率分... 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标准化温度指数STI构建了两个监测高温干旱复合事件指数:标准化复合事件指数SCEI和混合干热事件指数BDHI,并评估了SCEI和BDHI在西北地区高温干旱复合事件中的监测能力。以严重程度、面积覆盖百分比和发生频率分析了高温干旱复合事件的风险变化。结果表明:由于BDHI充分考虑了不同干热条件之间的相关性,其在西北地区监测高温干旱复合事件的能力明显优于SCEI,而SCEI存在将湿热状况误判为高温干旱复合事件的情况。相较于1982—1993年,1994—2022年西北地区发生高温干旱复合事件的严重程度、范围和频率更高;1994—2022年西北地区发生轻度、中度、重度等级以上的高温干旱复合事件的面积占比分别为35%、25%、10%;新疆中部、甘肃北部和东部、青海南部和陕西大部分地区在1982—1993年几乎未发生过重度等级以上的高温干旱复合事件,但上述地区在1994—2022年的发生频率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干旱复合事件 风险评估 复合事件指数 西北地区
下载PDF
气象因子对高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12
作者 于大伟 成慧娟 +4 位作者 王立新 葛占宇 隋虹杰 潘映雪 周学超 《北方农业学报》 2024年第2期115-125,共11页
【目的】探究气象因子对高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及规律。【方法】以内蒙古赤峰市种植区不同年份气象因子为主因素,连续3年以高粱品种辽粘3号、辽杂37为材料开展试验,利用相关性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研究气象因子对高粱各生育阶段株高、叶... 【目的】探究气象因子对高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及规律。【方法】以内蒙古赤峰市种植区不同年份气象因子为主因素,连续3年以高粱品种辽粘3号、辽杂37为材料开展试验,利用相关性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研究气象因子对高粱各生育阶段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单穗粒重、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并揭示关键气象因子。【结果】播种—出苗阶段生长期与日均积温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平均日照时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出苗—开花阶段生长期与平均日照时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全生育期与日均积温呈显著负相关(P<0.05)。叶面积指数在出苗后10~60 d的增长速率与降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株高在出苗后10~70 d的增长速率与积温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干物质积累量在苗期—拔节期与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拔节期—开花期与积温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开花后40 d与积温和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对单穗粒重影响最大的3个气象因子分别是生育期有效积温、开花前日均温、开花前有效积温,对千粒重影响最大的3个气象因子分别是开花前日均温、生育期有效积温、开花前有效积温,对产量影响最大的3个气象因子分别是开花后有效积温、生育期日均温、开花后日均温。【结论】影响高粱各生育阶段的生长期、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单穗粒重、千粒重、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不同,生产中应充分利用影响各指标的关键气象因子,通过调整播种期等措施调节高粱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因子 高粱 产量 叶面积指数 干物质积累量
下载PDF
关中地区土壤干湿变化及对气候的响应
13
作者 杨雅青 张翀 +1 位作者 张婕 王玉丹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1-271,共11页
关中地区是陕西省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但频发的旱灾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壤湿度作为反映旱灾的一个重要指标,进行土壤湿度对气候因子响应的研究,可为科学认识干旱规律及制定政策提供依据。以关中地区为研究区,采用2001—2020年... 关中地区是陕西省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但频发的旱灾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壤湿度作为反映旱灾的一个重要指标,进行土壤湿度对气候因子响应的研究,可为科学认识干旱规律及制定政策提供依据。以关中地区为研究区,采用2001—2020年的MODIS-NDVI与MODIS-LST长时间序列数据,构建了关中地区地表土壤干湿状况(TVDI)特征空间,采用线性趋势法、相关性分析、敏感性分析等统计方法对关中地区土壤干湿状况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TVDI能够较为准确的反演出关中地区的土壤湿度状况。近20 a来,关中地区土壤干湿状况存在变干趋势;其中,春季最旱、冬季次之。(2)土壤干湿状况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整体上呈现西南向东北干旱递增的趋势。(3)土壤干湿状况与降水和气温存在相关性。与降水呈正相关关系,随着降水量增加,土壤湿度增加;与气温呈负相关关系,随着气温升高,土壤湿度降低。(4)降水对土壤干湿状况的敏感性较高,而气温对土壤干湿状况的变化程度起着较大的影响。降水决定了土壤湿度值的增加或减少的方向,而气温则决定了增加或减少的程度。土壤干湿状况是一个综合指标,其值受降水和气温的影响。降水是决定增减趋势的主要因素,而气温则决定了增减的幅度。因此,仅研究气温和降水的影响时,降水是控制土壤干湿状况增减趋势的主要因素,而气温则调节了这种增减的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干湿状况 地表温度-植被指数 降水 气温 关中地区
下载PDF
不同干燥方法下厚朴温中汤物质基准关键质量属性的差异
14
作者 冯健英 陈雪婷 +1 位作者 徐文杰 张建军 《中医康复》 2024年第6期35-39,共5页
目的:对比研究厚朴温中汤煎煮液在不同干燥方法下得到的物质基准关键质量属性(指纹图、指标成分含量、干粉性状),优化干燥工艺,为厚朴温中汤颗粒制备工艺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超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提取液及不同干燥方法所得物质基准... 目的:对比研究厚朴温中汤煎煮液在不同干燥方法下得到的物质基准关键质量属性(指纹图、指标成分含量、干粉性状),优化干燥工艺,为厚朴温中汤颗粒制备工艺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超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提取液及不同干燥方法所得物质基准的指纹图,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物质基准的指标成分(厚朴酚、和厚朴酚、橙皮苷)含量,对提取液以及真空干燥、喷雾干燥、冷冻干燥制得的厚朴温中汤物质基准的UPLC指纹图、指标成分含量、干粉性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三种干燥方法所得物质基准关键质量属性与提取液比较,发现各物质基准UPLC指纹图与提取液的相似度均大于0.9,喷雾干燥与冷冻干燥所得物质基准指标成分含量高于真空干燥,冷冻干燥所得干粉疏松多孔、流动性差、复溶性好,真空干燥、喷雾干燥所得干粉流动性较好,复溶速率较慢。结论:冷冻干燥、喷雾干燥所得物质基准化学成分轮廓与煎煮液相似度高,指标成分保留率较高,前者粉末复溶性好,适用于制备厚朴温中汤物质基准,后者粉体流动性好,利于制剂成型,适用于厚朴温中颗粒工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朴温中汤 干燥方法 UPLC指纹图 指标成分
下载PDF
污泥干化焚烧技术经济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15
作者 刘超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45,共8页
干化焚烧可集约、高效地实现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和无害化,是目前污泥处理处置的主流技术之一。干化焚烧工艺构成相对复杂、设备仪表众多,客观评估工程设计和运行情况难度较大。结合我国污泥干化焚烧主流工艺“间接干化+流化床焚烧”... 干化焚烧可集约、高效地实现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和无害化,是目前污泥处理处置的主流技术之一。干化焚烧工艺构成相对复杂、设备仪表众多,客观评估工程设计和运行情况难度较大。结合我国污泥干化焚烧主流工艺“间接干化+流化床焚烧”的特点和评估需求,研究提出了适用于污泥干化焚烧工程状态表征、问题识别、优化方向辨识和优化空间预估的技术经济评估指标体系,并以某污泥干化焚烧工程为例对该指标体系用于其不同时间的运行状态评估进行了简要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处理处置 干化焚烧 技术经济评估 指标体系
下载PDF
织物中液态水传输与快干行为表征
16
作者 李淑静 王改改 +2 位作者 卢思童 王钰程 刘让同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0-47,共8页
为了能够保持运动中大汗淋漓时的舒适状态,研究液态水在织物中传输与快干性能是必要的。文章提出了织物中液态水传输与快干评价的指标,即滴水扩散时间、最大面积传输耗时、最大传输面积、经纬向最大传输跨距、蒸发速度等。液态水在织物... 为了能够保持运动中大汗淋漓时的舒适状态,研究液态水在织物中传输与快干性能是必要的。文章提出了织物中液态水传输与快干评价的指标,即滴水扩散时间、最大面积传输耗时、最大传输面积、经纬向最大传输跨距、蒸发速度等。液态水在织物中的传输行为通过观察其传输域变化来反映,呈现出与织物组织、纱线排列密度、纱线线密度、织物厚度、织物平方米质量等结构因素相关的初始阶段、增速阶段、稳定阶段和减缓阶段四个时期。通过对10种不同规格织物进行滴水扩散测试和水分蒸发速率测试,织物中液态水传输与织物厚度密切相关,织物厚度为液态水的渗漏提供空间但弱化了液态水的铺展和快干;纱线线密度影响织物表面孔隙,成为影响液态水铺展蒸发的主要因素;经纬密度通过与纱线线密度的匹配形成对液态水传输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于高品质运动服装面料的研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湿快干 图像处理技术 滴水扩散 蒸发速率 评价指标 多元回归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法的指标气体优选与自燃临界值研究
17
作者 崔明皓 王月红 王凯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62-69,共8页
针对唐山某煤矿自燃问题,对主采煤层(5#、7#、8#、9#、12#)取样,进行煤的程序升温实验,采集实验气样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研究煤自燃过程中气体产生物变化规律;运用灰色关联法分析指标气体浓度与煤温变化的关联性,计算指标气体灰色关联度... 针对唐山某煤矿自燃问题,对主采煤层(5#、7#、8#、9#、12#)取样,进行煤的程序升温实验,采集实验气样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研究煤自燃过程中气体产生物变化规律;运用灰色关联法分析指标气体浓度与煤温变化的关联性,计算指标气体灰色关联度并进行优选。结果表明:该煤矿5#、8#、12#煤层临界温度为70~80℃,干裂温度为160~180℃;7#、9#煤层临界温度为80~90℃,干裂温度为160~180℃;通过温度梯度将煤自燃划分为潜伏期(30~90℃)、自热期(90~180℃)与燃烧期(高于180℃);通过灰色关联法计算与优选,得到以CO为主,C2H4为辅的指标气体预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程序升温 灰色关联法 指标气体 临界温度 干裂温度
下载PDF
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术前无症状性眼表异常的特征分析
18
作者 朱承芳 林志荣 +7 位作者 方颉 肖显文 谢智文 罗顺荣 刘彬 商旭敏 董诺 吴护平 《国际眼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31-135,共5页
目的:探索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术前的眼部症状并分析其无症状性眼表异常的特点。方法:采取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2022-08/10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诊断为原发性翼状胬肉并拟行手术治疗的住院患者,进行主观症状评分[眼表疾病指数问卷量... 目的:探索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术前的眼部症状并分析其无症状性眼表异常的特点。方法:采取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2022-08/10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诊断为原发性翼状胬肉并拟行手术治疗的住院患者,进行主观症状评分[眼表疾病指数问卷量表(OSDI)]、六项客观检查(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Schirmer I试验、泪河高度、睑缘异常评分、睑板腺腺体缺失程度评分、泪膜脂质层厚度)以及眼前节相干断层扫描等检查。结果:共纳入患者178例178眼,其中男75例(42.1%),女103例(57.9%),平均年龄54.39±10.75岁,平均OSDI为11.47±9.69分,泪膜破裂时间为7.10±3.86 s,泪河高度为0.16±0.07 mm,泪液分泌量为14.39±7.29 mm/5 min,翼状胬肉平均厚度为504.74±175.87μm。161眼(90.4%)存在睑缘异常,44眼(24.7%)睑板腺腺体缺失程度评分≥4分,52眼(29.2%)脂质层变薄。在六项客观检查中出现4项及以上异常的患眼比例为85.4%。根据翼状胬肉形态将患者分为四级:Ⅰ级10眼(5.6%),Ⅱ级93眼(52.2%),Ⅲ级60眼(33.7%),Ⅳ级15眼(8.4%)。翼状胬肉分级越高,其泪膜破裂时间越短,睑缘异常的比例越高。根据OSDI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正常组(OSDI<13分,121眼,68.0%)和异常组(OSDI≥13分,57眼,32.0%),两组患者睑板腺功能障碍患眼比例无差异(71.9%vs 71.9%,P=0.872);眼表检查异常项目数量有差异(4.11±0.85项vs 4.91±0.99项,P<0.001)。结论:原发性翼状胬肉住院患者术前存在无症状性眼表异常。无眼部不适症状的翼状胬肉患者其睑板腺结构或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与存在眼部不适症状者基本相当。临床医师应重视原发性翼状胬肉术前无症状患者的眼表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眼表疾病指数 眼表特征 睑板腺功能障碍 干眼
下载PDF
Interdecadal fluctuation of dry and wet climate boundaries in China in the past 50 years 被引量:5
19
作者 Yang Jian-ping Ding Yong-jian +1 位作者 Chen Ren-sheng Liu Lian-you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2年第2期87-93,共5页
Based on the mean yearly precipitation and the total yearly evaporation data of 295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China in 1951-1999, the aridity index is calculated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aridity index, the cli... Based on the mean yearly precipitation and the total yearly evaporation data of 295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China in 1951-1999, the aridity index is calculated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aridity index, the climatic regions in China are classified into three types, namely, arid region, semi-arid region and humid region. Dry and wet climate boundaries in China fluctuate markedly and differentiate greatly in each region in the past 50 years. The fluctuation amplitudes are 20-400 km in Northeast China, 40-400 km in North China, 30-350 km in the eastern part of Northwest China and 40-370 km in Southwest China. Before the 1980s (including 1980), the climate tended to be dry in Northeast China and North China, to be wet in the eastern part of Northwest China and very wet in Southwest China. Since the 1990s there have been dry signs in Southwest China, the eastern part of Northwest China and North China. The climate becomes wetter in Northeast China. Semi-arid region is the transitional zone between humid and arid regions, the monsoon edge belt in China, and the susceptible region of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At the end of the 1960s dry and wet climate in China witnessed abrupt changes, changing wetness into dryness. Dry and wet climate boundaries show the fluctu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hole shifts and the opposite fluctuations of eastward, westward, southward and northward directions. The fluctuations of climatic boundaries and the dry and wet variations of climate have distinctive interdecadal fea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a the index of aridity dry and wet climate boundary FLUCTUATION
下载PDF
金沙江流域1961—2020年干湿日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20
作者 程清平 任钇潼 金韩宇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51,共10页
准确地观测降水数据在揭示干湿日指数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等方面极其关键。金沙江流域是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地区之一。由于风速、湿润和蒸发损等可能导致标准雨量器观测的降水量远小于实际降水量,而降水资料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金沙... 准确地观测降水数据在揭示干湿日指数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等方面极其关键。金沙江流域是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地区之一。由于风速、湿润和蒸发损等可能导致标准雨量器观测的降水量远小于实际降水量,而降水资料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金沙江流域水文过程分析和模拟研究。利用修订的Mann-Kendall、空间场显著性检验等,识别金沙江流域1961—2020年降水校正前后干湿日指数时空演变。结果表明:1)观测降水(Po)和校正降水(Pc)识别的干湿日指数值差异明显,但其空间分布近似一致;相较于Po,Pc识别的干湿日指数趋势在金沙江上段主要表现为减少,中下段主要表现为增加,雅砻段则表现为干日指数减少,而湿日指数增加。2)空间场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Po和Pc识别的干湿日指数显著变化趋势主要由气候系统内部变率引起,仅Po和Pc识别的平均干日事件持续时间趋于显著增长的站点比例存在明显差异。这表明该流域干湿日指数变化趋势主要由气候变化主导,因而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综上,Po和Pc识别的金沙江流域干湿日指数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因此,为准确在该流域进行水文研究和模拟,应考虑矫正降水资料的应用;同时极端干湿日的变化可能对金沙江流域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造成极其严重的威胁,应引起足够重视;基于Po和Pc识别的干湿日演变特征的相关研究,能为该流域滑坡、泥石流的预防,水资源安全规划与水土保持工作部署等,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正降水 干湿日指数 演变差异 大尺度环流指数 金沙江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