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itrogen Uptake by Corn and N Recovery in Grainin Dry Farmland 被引量:1
1
作者 Wang Xiao-bin, Cai Dian-xiong, Zhang Jing-qing and Gao Xu-ke(Soil and Fertilizer Institute ,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 P. R. China)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3年第8期898-905,共8页
There have been considerable concerns with the reduced beneficial yield response to fertilizer and the less efficient use of fertilizers with the fast growth in fertilizer consumption in China, as well as problems wit... There have been considerable concerns with the reduced beneficial yield response to fertilizer and the less efficient use of fertilizers with the fast growth in fertilizer consumption in China, as well as problems with low and unstable fertilizer use effectiveness in dry farmland.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effect of precipitation , corn stover incorporation and fertilizer management on N uptake by corn and fertilizer N use efficiency in dry farml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areas with 520 mm rainfall under the cropping system of one crop of spring corn per year, N uptake and N recovery by corn, and yields were higher at rates of 105 kg fertilizer N, 1 500 kg cattle manure and 6 000 kg corn stover incorporated per hectare. N uptake wa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precipitation during growing periods and soil moisture at sowing, fertilizer N apparent recovery varied from 58% in a rainy year to 7% in the year with a very dry soil, and the average of 7 years(1993 -1999)was about 30%. The 15N tracer experiment showed that around 40% of N uptake was derived form fertilizer N and 60% from soil N. The results from 3-year 15N tracer study(1997 - 1999)indicated that the 1st year's N recovery in grain with and without stover incorporated was about 24% and 17%, respectively, the accumulative 3-year total about 36% and 25%, the percentage of N recovery with stover incorporated increased about 11. The accumulative 3-year N loss with and without stover incorporated was about 26% and 45%, respectively, the percentage of N loss with stover decreased about 19. The studies supply information on land applications of fertilizer N and corn stover in dry farml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n dryland corn stover N recovery N uptake
下载PDF
基于WOFOST模型与遥感数据的旱作玉米估产及精度评价
2
作者 侯晨连 张吴平 +1 位作者 王国芳 李富忠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8期209-215,共7页
选取黄土高原东部地区的山西省灵丘县、介休县、隰县与盐湖县为研究区域,利用2005—2012年研究区域的田间观测数据,采用EFAST方法分析模型参数敏感性,采用试错法对玉米的生长发育参数进行调整;在此基础上融合MCD15A3H遥感数据,以叶面积... 选取黄土高原东部地区的山西省灵丘县、介休县、隰县与盐湖县为研究区域,利用2005—2012年研究区域的田间观测数据,采用EFAST方法分析模型参数敏感性,采用试错法对玉米的生长发育参数进行调整;在此基础上融合MCD15A3H遥感数据,以叶面积指数为耦合变量,采用SUBPLEX算法将遥感叶面积指数(LAI)数据同化到校准的WOFOST模型中,并再次模拟各区域玉米的生长发育过程。结果表明,校准后的WOFOST模型对生育期和产量的模拟结果较好,生育期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平均误差均小于3 d,产量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r)为0.80,均方根误差(RMSE)为956 kg/hm^(2);将遥感数据与WOFOST模型同化后,产量的模拟值和实测值的r由0.80提高至0.91,RMSE从956 kg/hm^(2)降低到66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同化 WOFOST模型 遥感数据 旱作玉米 精度评价
下载PDF
旱地玉米垄沟周年覆膜栽培增产效应研究 被引量:38
3
作者 李志军 赵爱萍 +2 位作者 丁晖兵 李科 简毓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17,共6页
针对陇东旱作农业区年降水量少、季节分布不均,特别是玉米生产中干旱和苗期低温等问题,从改善旱地玉米生长环境和栽培条件、提高降水利用率入手,将小垄沟集水和覆膜增温保墒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了旱地玉米垄沟周年覆膜栽培新模式... 针对陇东旱作农业区年降水量少、季节分布不均,特别是玉米生产中干旱和苗期低温等问题,从改善旱地玉米生长环境和栽培条件、提高降水利用率入手,将小垄沟集水和覆膜增温保墒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了旱地玉米垄沟周年覆膜栽培新模式试验研究。结果使旱地玉米水热条件明显改善,增产效果显著,是陇东旱地玉米自然降水高效利用,实现高产稳产的最佳栽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玉米 垄沟集水 覆膜栽培 增产效应
下载PDF
秸秆还田和秋施肥对旱地玉米生长发育及水肥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59
4
作者 周怀平 杨治平 +1 位作者 李红梅 关春林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7期1231-1235,共5页
在我国北方半湿润偏旱区的晋东豫西 (寿阳 )旱农试验区 ,持续 10年进行了多种方式秸秆还田与秋季深施肥配合定位试验 ,探讨秸秆还田秋施肥对旱地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土壤水肥高效利用和土壤肥力变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 ,秸秆还田秋施肥... 在我国北方半湿润偏旱区的晋东豫西 (寿阳 )旱农试验区 ,持续 10年进行了多种方式秸秆还田与秋季深施肥配合定位试验 ,探讨秸秆还田秋施肥对旱地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土壤水肥高效利用和土壤肥力变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 ,秸秆还田秋施肥较好地解决了深施肥与春季保墒捉全苗的矛盾 ,以及秸秆腐解与幼苗争夺水分养分而影响玉米幼苗生长的矛盾 ,秸秆资源丰富的区域优势得以充分利用 ,土壤微生物活动更为活跃 ,土壤水肥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表现为玉米苗全苗壮 ,根系发达 ,植株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提高 ,水分利用效率年平均提高了 3 2 6~ 4 5 1kg·hm-2 ·mm-1,生育期耗水量累计减少 8 1~ 2 6 4 5mm ,氮、磷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 3 9%~ 13 9%和 3 0 %~ 9 1% ,水肥资源得到了高效利用 ,10年累计增加12 10~ 17 2 7t·hm-2 玉米籽粒 ,增产幅度达 2 5 6 %~ 36 5 % ,玉米产量年际间波动减小 ,同时维持了较高的土壤肥力和生产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秋施肥 水肥效应 旱地玉米
下载PDF
旱作地膜玉米密植增产用水效应及土壤水分时空变化 被引量:27
5
作者 樊廷录 李永平 +3 位作者 李尚中 刘世新 王淑英 马明生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3721-3732,共12页
【目的】干旱缺水是黄土高原旱作农业最大的限制因素,研究覆膜、增密和品种对旱作玉米增产和水分利用的影响,有助于揭示未来旱作粮食持续增产与水环境的关系。【方法】试验于2012—2015年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宁夏彭阳进行,在全膜双垄... 【目的】干旱缺水是黄土高原旱作农业最大的限制因素,研究覆膜、增密和品种对旱作玉米增产和水分利用的影响,有助于揭示未来旱作粮食持续增产与水环境的关系。【方法】试验于2012—2015年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宁夏彭阳进行,在全膜双垄沟(FPRF)和半膜平铺盖(HPFC)2种种植方式下,选择耐密中晚熟先玉335和吉祥1号及不耐密早熟酒单4号3个杂交种,低密度(4.5万株/hm^2)、中密度(6.75万株/hm^2)和高密度(9.0万株/hm^2)3个水平,随机区组设计,玉米连作定位观测。采用烘干法监测不同降水年型玉米生育时期0—200 cm土层土壤水分,通过Surfer软件绘制土壤水分等值线图,研究旱作覆膜连作玉米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及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结果】在地膜覆盖条件下各因素对旱作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对籽粒产量和WUE的影响顺序依次为降水年型>密度>覆膜方式>品种,降水年型从干旱、正常、丰水年的变化,玉米产量由7.72和8.79 t·hm^(-2)增加到11.86和11.15 t·hm^(-2),但WUE最高值并不在降水较多的年份,而在正常年型。密度由4.5万株/hm^2增加到6.67万株/hm^2,耗水量、产量、WUE增加10.6 mm、20.0%和3.45 kg·mm^(-1)·hm^(-2),但密度从6.67万株/hm^2增加到9.0万株/hm^2时,耗水量不再增加,而产量和WUE提高12.0%和2.97 kg·mm^(-1)·hm^(-2);FPRF处理较HPFC处理平均增产15.72%,WUE提高21.09%;耐密中晚熟品种吉祥1号和先玉335较耐密性弱早熟品种酒单4号增产15.46%—24.45%,WUE提高13.35%—15.55%。在全膜双垄沟种植条件下,玉米生育期内土壤剖面水分含量始终高于半膜平覆盖种植,尤其是玉米灌浆期0—200 cm土层多蓄积了50—90 mm的土壤水分,在严重伏旱年份发挥了明显的抗旱增产作用。不论降雨年型如何,4年期间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产量增加和WUE提高并没有多消耗土壤水分,土壤深层未形成低湿层,也未观察到增密增产对土壤剖面水分循环的负效应,而干旱年份半膜平铺盖形成了一个土壤水分<8%的明显干土层,并且随着玉米生长时间的推后干土层厚度增加、范围扩大。【结论】在目前地膜覆盖和生产平均密度5.3万株/hm^2基础上,"全膜双垄沟播+耐密品种+增密1.5万株/hm^2"是年降雨450 mm以上旱作区玉米持续增产和水分高效利用的技术关键,增密增产不会导致土壤深层形成干土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玉米 覆膜 密植增产 水分利用效率 土壤水分
下载PDF
旱地玉米双垄全膜覆盖“一膜用两年”免耕栽培模式研究 被引量:31
6
作者 张雷 牛建彪 +2 位作者 张成荣 许维诚 张继祖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11,16,共5页
在推广应用旱地玉米双垄面集雨全膜覆盖沟播技术基础上,从减少投入、提高经济效益入手,进行了旱地玉米双垄全膜覆盖“一膜用两年”免耕栽培模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项技术玉米农艺性状明显优于常规覆膜栽培,玉米产量比常规栽培增产9... 在推广应用旱地玉米双垄面集雨全膜覆盖沟播技术基础上,从减少投入、提高经济效益入手,进行了旱地玉米双垄全膜覆盖“一膜用两年”免耕栽培模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项技术玉米农艺性状明显优于常规覆膜栽培,玉米产量比常规栽培增产956.1 kg/hm2,增加16.31%;前期土壤含水量显著提高,玉米出苗率比双垄面集雨全膜覆盖沟播和常规覆膜栽培分别提高2.58%、14.5%;比双垄面集雨全膜覆盖沟播栽培和常规覆膜栽培分别减少投入1 350元/hm21、860元/hm2,纯收入分别增加703.9元/hm2、3 055.1元/hm2,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玉米 双垄全膜覆盖 “一膜用两年” 免耕栽培
下载PDF
旱地玉米垄膜沟种微集水种植技术研究 被引量:52
7
作者 段喜明 吴普特 +1 位作者 白秀梅 冯浩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3-146,共4页
为提高我国北方旱地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和土壤温度,以达到进一步增产的目的。设计出一套旱地玉米的垄膜沟种微集水种植技术。通过对比试验发现:单向丁风垄(D2)种植沟间的含水量,较对照和平铺膜提高2.87%和1.82%;水分利用效率... 为提高我国北方旱地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和土壤温度,以达到进一步增产的目的。设计出一套旱地玉米的垄膜沟种微集水种植技术。通过对比试验发现:单向丁风垄(D2)种植沟间的含水量,较对照和平铺膜提高2.87%和1.82%;水分利用效率也最高,达18.05kg/hm^2·mm,较对照和平铺膜提高48.70%和25.54%。整个生育期种植行间各层平均地温.垄膜沟种技术高出对照1.4℃.高出平铺膜0.1℃;总积温在2901.0~2984.7℃之间,平铺膜为2908.7℃,对照仅为2699.3℃。垄膜沟种平均产量为7237.26kg/hm^2,其中单向顺风垄(D1)的产量最高。达7569.62kg/hm^2.较对照和平铺膜提高47.72%和21.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地玉米 垄膜沟种技术 单向垄 弧形垄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下载PDF
寿阳旱农试区保护耕作体系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蔡典雄 王小彬 +2 位作者 张志田 高绪科 张镜清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1-46,共6页
试验设在半湿润偏旱的山西寿阳旱农试区,主要探讨了旱地春玉米地采取少耕、免耕及覆盖等不同保护耕作措施的抗风蚀作用、保持土壤水分的效果及其对春玉米出苗、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从而提出适于寿阳及其同类型区的两套春玉米地... 试验设在半湿润偏旱的山西寿阳旱农试区,主要探讨了旱地春玉米地采取少耕、免耕及覆盖等不同保护耕作措施的抗风蚀作用、保持土壤水分的效果及其对春玉米出苗、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从而提出适于寿阳及其同类型区的两套春玉米地保护耕作体系:(1)少(免)耕秸秆覆盖结合喷施除草剂,即当年玉米秸秆站立收穗后,秸秆推倒免耕或秸秆推倒间隔深松,次年采用免耕播种机施肥和播种并结合喷除草剂。(2)秋耕结合翻压秸秆和肥料,次年春季返浆期耙耱,并在播前进行地表镇压,采用机播或畜播。这两套保护耕作体系有利于减轻水土流失,节省能源,增加作物产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耕作 玉米 旱地 耕作措施
下载PDF
不同种植密度对旱地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1
9
作者 史向远 周静 +2 位作者 张晓晨 李永平 籍增顺 《山西农业科学》 2012年第5期459-461,469,共4页
为了筛选羊粪深施条件下旱地玉米的合适种植密度,以当地玉米主栽品种先玉335为研究对象,设置了5个密度水平,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农艺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 为了筛选羊粪深施条件下旱地玉米的合适种植密度,以当地玉米主栽品种先玉335为研究对象,设置了5个密度水平,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农艺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穗位高度、凸尖长均显著增加,茎粗、穗长、穗粗、百粒质量均显著减少,产量则呈先增后减趋势;并获得旱地玉米产量与种植密度的回归方程为Y=-504.73X2+6 241.3X-7 234.1,R2=0.816 2,合理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其理论产量可达到12 326.2 kg/hm2,且水分利用效率(WUE)最大,为27.06 kg(/mm.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玉米 农艺性状 种植密度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生物质炭对旱作春玉米农田N_2O排放的效应 被引量:10
10
作者 黄海洲 肖茜 +1 位作者 沈玉芳 李世清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063-2070,共8页
通过田间试验,采用密闭式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不同生物质炭添加量(0、10、20、30 t·hm-2)对黄土旱塬旱作春玉米农田 N2O 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质炭添加降低了施氮农田春玉米生长季 N2O 排放通量峰值和排放总量,添加3... 通过田间试验,采用密闭式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不同生物质炭添加量(0、10、20、30 t·hm-2)对黄土旱塬旱作春玉米农田 N2O 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质炭添加降低了施氮农田春玉米生长季 N2O 排放通量峰值和排放总量,添加30、20、10 t·hm-2生物质炭的三个处理 N2O 排放总量比不添加生物质炭的处理分别降低19.24豫、9.89豫、3.40豫,其中添加30 t·hm-2生物质炭处理降低显著(P〈0.05),但添加20 t·hm-2的生物质炭未对不施氮农田 N2O 排放通量和总量产生显著影响。无论添加生物质炭与否,生长季不施氮处理的 N2O 排放通量和总量均显著低于施氮处理。添加生物质炭不同程度提升了农田0 cm 和10 cm 土壤温度,减少了施氮处理0~20 cm 土壤 NH+4-N 和 NO-3-N 含量,但对农田0~20 cm 土层土壤含水量影响不显著。相关分析表明,试验农田 N2O 的排放通量与0~20 cm 土层土壤 NO-3-N 和 NH+4-N 含量、含水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与0 cm 与10 cm 土壤温度呈负相关关系。添加生物质炭后矿质氮含量的减少可能是旱作春玉米农田 N2O 排放减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氧化亚氮 旱作玉米 氮肥
下载PDF
旱塬地玉米耗水特点及提高水分利用率途径 被引量:17
11
作者 晋凡生 李素玲 +1 位作者 萧复兴 刘凤鸣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6-80,共5页
研究结果表明 ,农田耗水主要在 1m以上土层 ,玉米对 0~ 50cm土层的水分利用率达6 0 % ;玉米农田棵间土壤水分蒸发占农田蒸散的 4 7 6 %~ 77 5% ,整个生育期棵间蒸发与叶面积指数呈负相关 ,玉米产量与蒸腾量呈正相关 ;秸秆覆盖可有... 研究结果表明 ,农田耗水主要在 1m以上土层 ,玉米对 0~ 50cm土层的水分利用率达6 0 % ;玉米农田棵间土壤水分蒸发占农田蒸散的 4 7 6 %~ 77 5% ,整个生育期棵间蒸发与叶面积指数呈负相关 ,玉米产量与蒸腾量呈正相关 ;秸秆覆盖可有效减少棵间土壤水分蒸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塬地 玉米 棵间蒸发 耗水特点 水分利用率
下载PDF
黄土旱塬旱作覆膜春玉米农田N2O排放通量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阎佩云 刘建亮 +1 位作者 沈玉芳 李世清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278-2285,共8页
采用密闭式静态箱法研究黄土高原旱作玉米不同栽培模式下氧化亚氮(N2O)的排放通量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施氮是影响N2O排放的主要因素,高氮处理〉中氮+有机肥处理〉不施氮肥处理,且排放高峰出现在施肥后的4~10d,施氮处理N2... 采用密闭式静态箱法研究黄土高原旱作玉米不同栽培模式下氧化亚氮(N2O)的排放通量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施氮是影响N2O排放的主要因素,高氮处理〉中氮+有机肥处理〉不施氮肥处理,且排放高峰出现在施肥后的4~10d,施氮处理N2O排放通量呈季节动态变化,共出现3次排放高峰,均出现在施氮及降雨后。等量施肥条件下,覆膜处理并没有显著影响NzO排放量,N:O排放通量与硝态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黄土高原旱作玉米农田,土壤硝化过程是导致N2O排放的主要因素,反硝化作用对N2O排放的贡献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氮 旱作玉米 氮肥 覆膜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不同技术措施对降水利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23
13
作者 武继承 王志和 +2 位作者 何方 杨稚娟 薛毅芳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3-76,共4页
研究了豫西丘陵旱作区不同技术措施对降水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技术措施对玉米生育性状、子粒产量、土壤含水量和降水利用具有积极作用.其中,玉米产量增产1.92%~20.51%,以秸秆覆盖+营养型抗旱保水剂处理增产效果最显著,增产15.38%... 研究了豫西丘陵旱作区不同技术措施对降水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技术措施对玉米生育性状、子粒产量、土壤含水量和降水利用具有积极作用.其中,玉米产量增产1.92%~20.51%,以秸秆覆盖+营养型抗旱保水剂处理增产效果最显著,增产15.38%~20.51%;其次为营养型抗旱保水剂处理,增产11.53%~14.10%.降水利用效率分别提高0.45~3.60kg/(mm·hm2),其中,以秸秆覆盖+营养型抗旱保水剂处理最好,提高2.70~3.60kg/(mm·hm2);说明合理的技术集成是提高降水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化学节水技术以营养型抗旱保水剂处理效果最好.同时,合理的秸秆覆盖可以提高土壤耕层的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否则将导致有效钾和有机质含量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旱地 降水利用 土壤养分
下载PDF
不同耕作措施对旱作春玉米农田土壤呼吸影响的研究--土壤温度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26
14
作者 代快 蔡典雄 +5 位作者 王燕 赵全胜 张丁辰 冯宗会 张晓明 王小彬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4-69,共6页
以山西省寿阳县长期耕作试验为基础,采用碱吸收法研究不同耕作土壤呼吸,结果表明,在中国北方旱作玉米地不同耕作土壤呼吸速率动态变化趋势皆与土壤温度季节变化规律一样,呈单峰抛物线型,峰值出现在7月上旬,达C 1 253 mg/(m2.d);不同时... 以山西省寿阳县长期耕作试验为基础,采用碱吸收法研究不同耕作土壤呼吸,结果表明,在中国北方旱作玉米地不同耕作土壤呼吸速率动态变化趋势皆与土壤温度季节变化规律一样,呈单峰抛物线型,峰值出现在7月上旬,达C 1 253 mg/(m2.d);不同时期土壤呼吸速率均值,少耕为C 650 mg/(m2.d)和免耕为C 658 mg/(m2.d),分别比传统耕作C 649 mg/(m2.d)高0.1%和1.4%;不同耕作下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免耕>传统耕作>少耕;免耕能显著增加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免耕Q10值为2.26,比传统耕作高出40.1%,与少耕Q10值1.41相比则降低12.6%;15 cm和10 cm土层Q10均值分别为2.05和1.98,比5 cm土层Q10值分别显著高出64.7%和59.1%。可以看出,耕作措施改变土壤温度是影响旱作农田CO2排放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措施 旱作农田 春玉米 土壤温度 土壤呼吸速率
下载PDF
不同耕作模式下旱作玉米氮磷肥产量效应及水分利用效率 被引量:33
15
作者 代快 蔡典雄 +6 位作者 张晓明 王燕 赵全胜 张丁辰 冯宗会 谢晓红 王小彬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4-82,共9页
为了探讨不同耕作模式下氮磷肥施用量对旱作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于2003-2008年在山西寿阳旱农试验站进行了免耕、少耕和传统耕作下氮磷肥用量(105、179和210 kg/hm2 N;N∶P2O5=1∶1)试验。6 a结果显示,该区推荐氮磷用量为105 ... 为了探讨不同耕作模式下氮磷肥施用量对旱作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于2003-2008年在山西寿阳旱农试验站进行了免耕、少耕和传统耕作下氮磷肥用量(105、179和210 kg/hm2 N;N∶P2O5=1∶1)试验。6 a结果显示,该区推荐氮磷用量为105 kg/hm2,传统耕作模式下玉米平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5 234 kg/hm2和12.4 kg/(hm2.mm);少耕模式下玉米平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达到5 751 kg/hm2和13.6 kg/(hm2.mm),较传统耕作提高9.9%和9.7%。而免耕模式下氮磷用量为179 kg/hm2时玉米平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分别为5 336 kg/hm2和13.2 kg/(hm2.mm),较传统耕作提高6.1%和9.7%。免耕模式下土壤保水效果最佳,干旱年增产作用尤为明显。3种耕作模式下玉米平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以少耕为最高,免耕次之,传统耕作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磷肥 耕作 玉米产量 旱地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旱地玉米秸秆还田秋施肥的增产培肥效应 被引量:17
16
作者 杨治平 周怀平 +2 位作者 李红梅 王久志 马玉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0-15,共6页
在晋东豫西寿阳旱农试区连续5 年进行了多种方式秸秆还田与秋季深施肥配合定位试验,主要探讨秸秆还田秋施肥对旱地玉米产量、土壤肥力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证明,秸秆还田秋施肥较好的解决了深施肥与春季保墒促全苗以及秸秆腐解与... 在晋东豫西寿阳旱农试区连续5 年进行了多种方式秸秆还田与秋季深施肥配合定位试验,主要探讨秸秆还田秋施肥对旱地玉米产量、土壤肥力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证明,秸秆还田秋施肥较好的解决了深施肥与春季保墒促全苗以及秸秆腐解与幼苗争水争肥影响幼苗生长的矛盾,秸秆资源丰富的优势得到充分利用,土壤水肥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具体表现为玉米苗全苗壮,根系发达,植株叶片光合、蒸腾速率提高,玉米产量大幅度增长。同时维持了较高的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秋施肥 旱地玉米 玉米
下载PDF
黄土塬区旱作玉米生产潜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文兆 魏翔 李玉山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39-142,共4页
在黄土高原南部长武旱塬所做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玉米的水分效应函数为 :Pw =1 .0 0 - 5.2 93( 1 -k) 2 .把式中k取为农田干湿指数 (旱作玉米全生育期内高肥水平下耗水量与需水量的比值 ) ,则Pw即为旱作玉米生产潜力指数 .试验中k值的... 在黄土高原南部长武旱塬所做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玉米的水分效应函数为 :Pw =1 .0 0 - 5.2 93( 1 -k) 2 .把式中k取为农田干湿指数 (旱作玉米全生育期内高肥水平下耗水量与需水量的比值 ) ,则Pw即为旱作玉米生产潜力指数 .试验中k值的表现区间为0 .78至 1 .1 0 ,k值的理论上界与局部农田潜在蒸散有关 .1 985~ 1 988年 ,旱作玉米的Pw的平均值为 0 .87.旱作玉米生产潜力的远期值与近期值变化趋势相似 ,前者 4年平均值为1 1 2 4 7kg·hm- 2 ,后者为 7696kg·hm- 2 .由于试区近年来物质能量向农田的不断强化投入以及对作物品种的改良 ,试区大田实际产量连年来向潜力值逼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 生产潜力 玉米 黄土高原
下载PDF
不同覆膜方式对旱地春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秀领 闫旭东 +4 位作者 徐玉鹏 芮松青 肖宇 刘震 岳明强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9期126-128,共3页
以露地平作为对照,在4种不同覆膜播种方式下,研究不同覆膜播种方式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对玉米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均有促进作用,并且穗粒数、百粒质量均有所增加,故而籽粒产量明显提高,其中以垄作膜... 以露地平作为对照,在4种不同覆膜播种方式下,研究不同覆膜播种方式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对玉米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均有促进作用,并且穗粒数、百粒质量均有所增加,故而籽粒产量明显提高,其中以垄作膜侧种植模式效果最优,比对照增产20.53%。综合分析认为,垄作膜侧种植模式具有促根壮苗、稳产增产作用,在严重缺水的华北旱作区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方式 旱地 春玉米 生长 产量
下载PDF
调控旱地玉米生长发育及其土壤环境的几种覆盖方式的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卢布 段桂荣 +2 位作者 冯利平 周国玉 张智宸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1995年第4期352-356,共5页
我们于1990—1991在山西省榆次市的黄土垣区对旱地玉米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地膜加秸秆覆盖等几种覆盖栽培形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地膜加秸秆覆盖能明显改善土壤环境,促进玉米生长发育,产量提高达23.4%,能有效... 我们于1990—1991在山西省榆次市的黄土垣区对旱地玉米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地膜加秸秆覆盖等几种覆盖栽培形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地膜加秸秆覆盖能明显改善土壤环境,促进玉米生长发育,产量提高达23.4%,能有效结合单独使用地膜和单独使用秸秆的优势,克服其不足,是黄土高原旱地玉米增产丰收的一项先进技术,宜向该地区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玉米 覆盖 生长发育 土壤环境
下载PDF
旱地玉米免耕覆盖土壤温度效应 被引量:30
20
作者 张乃生 薛宗让 +2 位作者 洛希图 张象俊 武金芳 《山西农业科学》 1994年第3期13-16,共4页
旱地玉米采用免耕覆盖技术后,全生育期0~20cm土壤温度降低3.15~2.34℃;玉米孕穗期延长4~6天;覆盖秸秆造成的“低温效应”对提高作物抗旱能力和形成高产结构是有利的。
关键词 旱地 玉米 免耕 土壤温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