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6篇文章
< 1 2 8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cattering of Water Waves by Dual Symmetric Inclined Floating Porous Barriers Using the DBEM
1
作者 WANG Li-xian DENG Yan-wen +1 位作者 YE Yang-sha DENG Zheng-zhi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24年第1期156-168,共13页
The scattering of normally incident water waves by two surface-piercing inclined perforated barriers in water with a uniform finite depth is investigated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linear water wave theory.Considering th... The scattering of normally incident water waves by two surface-piercing inclined perforated barriers in water with a uniform finite depth is investigated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linear water wave theory.Considering that thin barriers are zero-thickness,a novel numerical method involving the the coupling of the dual boundary element method(DBEM)with damping layers is applied.In order to effectively damp out the reflected waves,two damping layers,instead of pseudoboundaries are implemented near the two side boundaries of the computational domain.Thus,the modified linearized free surface boundary conditions are formulated and used for solving both the ordinary boundary integral equation as well as the hypersingular boundary integral equation for degenerate boundaries.The newly developed numerical method is validated against analytical methods using the matched eigenfunction expansion method for the special case of two vertical barriers or the inclined angle to the vertical being zero.The influence of the length of the two damping layers has been discussed.Moreover,these findings are also validated against previous results for several cases.After validation,the numerical results for the reflection coefficient,transmission coefficient and dissipation coefficient are obtained by varying the inclination angle and porosity-effect parameter.The effects of both the inclination angle and the porosity on the amplitudes of wave forces acting on both the front and rear barriers are also investigated.It is found that the effect of the inclination angle mainly shifts the location of the extremal values of the reflection and the transmission coefficients.Additionally,a moderate value of the porosity-parameter is quite effective at dissipating wave energy and mitigating the wave loads on dual barri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al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inclined perforated floating breakwater reflection coefficient transmission coefficient damping layer
下载PDF
Geometric Conversion Approach for the Numerical Evaluation of Hypersin gular and Nearly Hypersingular Boundary Integrals over Curved Surface Boundary Elements
2
作者 马杭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2年第2期101-110,共10页
With the aid of the properties of the hypersingular kernels, a geometric conversion approach wa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 conversion leads to a general approach for the accurate and reliable numerical evaluation o... With the aid of the properties of the hypersingular kernels, a geometric conversion approach wa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 conversion leads to a general approach for the accurate and reliable numerical evaluation of the hypersingular surface boundary integrals encountered in a variety of applications with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Based on the conversion, the hypersingularity in the boundary integrals could be lowered by one order, resulting in the simplification of the computer code. Moreover, an integral transformation was introduced to damp out the nearly singular behavior of the kernels by the distance function defined in the local polar coordinate system for the nearly hypersingular case. The approach is simple to use, which can be inserted readily to computer code, thus getting rid of the dull routine deduction of formulae before the numerical implementations, as the expressions of these kernels are in general complicated. The numerical examples were given in three dimensional elasticity, verify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which makes it possible to observe numerically the behavior of the boundary integral values with hypersingular kernels across the bounda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numerical evaluation hypersingular boundary integral nearly hypersingular boundary integral geometric conversion.
下载PDF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reating Problem-Solving Complexes from Individual Elements
3
作者 Bernhard Mitterauer 《Advances in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2014年第4期311-315,共5页
Based on the biological key-lock-principle common in various biological systems such as the human brain, this paper relates to a method and device for creating problem-solving complexes from individual elements that c... Based on the biological key-lock-principle common in various biological systems such as the human brain, this paper relates to a method and device for creating problem-solving complexes from individual elements that can be coupled with one another and that have different properties to solve problems. The problem solution can be carried out either serially with a large computer, or with several independent, hierarchically joined computers. In this system, an independent control unit that assumes a multitude of tasks and also acts as an interface with access to all participating computers, is assigned to each problem or object class according to the amount of potential problem-oriented solutions. Such a unit prepares the partial solutions found in its computer for the totality of the solutions computed in the associated computers, finally leading to a total problem s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y-Lock-Principle geometricAL elements Computer System Composition Problem-Solving
下载PDF
基于“三教”改革的职业教育活页式教材开发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潘红恩 段向军 郎旭东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34-39,共6页
校企“双元”协作开发活页式教材是职业院校深化“三教”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对职业教育活页式教材形态、编写机制、内容组织模式、育人模式及教学模式变革的分析与归纳,提出活页式教材正朝着形态“活”、教师“活”、内容“活”... 校企“双元”协作开发活页式教材是职业院校深化“三教”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对职业教育活页式教材形态、编写机制、内容组织模式、育人模式及教学模式变革的分析与归纳,提出活页式教材正朝着形态“活”、教师“活”、内容“活”、思想“活”、教法“活”的方向发展。在对“活页式”教材实践探索的基础上,设计职业教育活页式教材开发流程,构建融“三教”为一体的活页式教材建设框架,提出活页式教材体例格式,详解案例活页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页式教材 职业教育 “三教”改革 职业能力 校企双元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液压缸密封圈磨损分析
5
作者 师玉璞 杜娴 +2 位作者 赵帆 唐梓巍 杜慧玲 《液压气动与密封》 2024年第1期74-78,共5页
液压缸密封圈磨损原因较多,难以通过肉眼直观观察,很难找到直接原因,提出基于有限元的液压缸密封圈磨损量分析方法。基于液压缸密封圈几何模型、材料模型和物理模型,分析了橡胶密封圈在应力和应变上的非线性,通过定义应变密度函数,构建... 液压缸密封圈磨损原因较多,难以通过肉眼直观观察,很难找到直接原因,提出基于有限元的液压缸密封圈磨损量分析方法。基于液压缸密封圈几何模型、材料模型和物理模型,分析了橡胶密封圈在应力和应变上的非线性,通过定义应变密度函数,构建了液压缸密封圈的有限元模型。根据液压缸活塞的密封结构,分析了液压缸活塞的运动特点,利用Archard模型描述密封圈的外观特征变化,通过计算密封圈接触面上任意一点的磨损深度,分析液压缸密封圈的磨损量。试验结果表明,所研究方法可以对液压缸密封圈的裂纹深度与裂纹扩展角度进行有效分析,两项指标的试验分析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裂纹深度的试验分析误差最大值仅为0.002 mm。方法有助于提高液压缸设计的密封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分析 几何模型 密封圈 网格划分 液压缸 磨损量
下载PDF
“双碳”愿景下CO_(2)驱强化采油封存技术工程选址指标评价
6
作者 张成龙 王瑞景 +4 位作者 罗翔 张斌斌 刘廷 马梓涵 刁玉杰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8-167,共10页
在国家能源安全和“双碳”战略愿景下,CO_(2)驱强化采油封存技术(CO_(2)-EOR)因能助力油气行业转型发展,成为“低碳化”乃至“负碳化”的首选技术和最现实的选择。无论是实验、数值模拟还是现场实践,目前国内外学者对CO_(2)-EOR研究侧重... 在国家能源安全和“双碳”战略愿景下,CO_(2)驱强化采油封存技术(CO_(2)-EOR)因能助力油气行业转型发展,成为“低碳化”乃至“负碳化”的首选技术和最现实的选择。无论是实验、数值模拟还是现场实践,目前国内外学者对CO_(2)-EOR研究侧重于CO_(2)作为高效的驱油“催化剂”本身及油藏CO_(2)-EOR适应性认识,对于工程选址评价缺乏统一标准和系统研究。在充分调研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中国CO_(2)-EOR应用进展和工程实践,明确了CO_(2)-EOR工程选址可行性评价所需的通用依据,指出了CO_(2)-EOR工程选址遵循“CO_(2)封存与驱油双统一”、安全性、经济性的专属性原则,并从CO_(2)-EOR工程选址的地质、工程、安全、经济4个要素开展了较详尽系统的研究,定性-定量构建了“4+8+27”CO_(2)-EOR工程选址三级指标评价体系(GESE),以期为油藏开展CO_(2)-EOR工程选址提供借鉴,助力中国碳减排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碳中和 CO_(2)-EOR工程 场地选址 评价指标 地质要素 工程要素 安全要素 经济要素
下载PDF
城市低碳转型背景下绿色交通内涵解析与发展路径
7
作者 王继峰 郝媛 +3 位作者 赵珺玲 刘冉 王森 田思晨 《城市交通》 2024年第3期52-57,共6页
发展绿色交通是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和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实现“双碳”目标、促进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引导城市低碳转型的关键举措。针对当前绿色交通实践工作主要聚焦于交通工具或交通设施的局限性,提出绿色交通的内涵是基于以... 发展绿色交通是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和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实现“双碳”目标、促进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引导城市低碳转型的关键举措。针对当前绿色交通实践工作主要聚焦于交通工具或交通设施的局限性,提出绿色交通的内涵是基于以人为本、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以追求低能耗、低排放为核心目标,同时满足交通与城市发展协调、交通运输效率和效益改善以及人民群众出行品质提升的发展新范式。基于全生命周期、全要素系统发展路径,从交通运输节能降碳、高品质服务人的需求和塑造低耗城市空间形态3个方面提出发展绿色交通的措施建议,助力城市加快实现“双碳”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交通 “双碳”目标 低碳转型 全生命周期 全要素系统
下载PDF
多维视角下乡村社区空间减碳策略综述
8
作者 徐峰 杨清欣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9-136,共8页
乡村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场域,但其社区层面的空间低碳策略在理论探索与实践验证方面尚存在诸多不足。为进一步明确乡村社区空间减碳路径,有必要厘清相关领域研究现状进展,识别未来研究方向。本文针对乡村社区空间减碳领域进行政... 乡村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场域,但其社区层面的空间低碳策略在理论探索与实践验证方面尚存在诸多不足。为进一步明确乡村社区空间减碳路径,有必要厘清相关领域研究现状进展,识别未来研究方向。本文针对乡村社区空间减碳领域进行政策梳理和文献综述,从规划、景观、建筑的多维视角梳理了研究进展并识别当前研究不足。研究综述的结果突出了强化多维视角、完善数据框架、量化生态价值、深化数字赋能及注重文脉保护等未来极具潜力的研究方向。研究成果有助于在双碳目标的扎实推进中挖掘更多的乡村力量,为乡村社区低碳转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乡村社区 多维视角 空间要素 减碳策略
下载PDF
室内实景三维重建技术综述
9
作者 康志忠 杨俊涛 《时空信息学报》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构建语义丰富、几何精确且拓扑完备的室内三维模型是实景三维中国建设中一项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在室内导航与位置服务、虚拟现实、智能家居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室内空间结构布局复杂、实体要素类型多样及杂乱遮挡等因素给室内实... 构建语义丰富、几何精确且拓扑完备的室内三维模型是实景三维中国建设中一项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在室内导航与位置服务、虚拟现实、智能家居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室内空间结构布局复杂、实体要素类型多样及杂乱遮挡等因素给室内实景三维重建带来诸多挑战。近些年,室内实景三维重建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关于现有方法的系统性总结仍较为欠缺。本文对室内实景三维重建最新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整理和归纳。首先,简要总结当前主流的室内空间三维数据采集手段;其次,从室内实景三维模型构建过程中涉及的关键环节出发,从实体要素语义识别和分类、实体要素几何模型生成、空间拓扑特征组织与表达方面对现有方法及其优缺点进行综述;最后,对室内实景三维重建相关研究现存的技术挑战进行分析总结,并对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实景三维 数据配准 实体要素分类 空间拓扑模型 实体要素几何模型
下载PDF
外包钢壳混凝土拱形桥塔节段拼装几何姿态预测研究
10
作者 桂水荣 李勇康 +1 位作者 尹樟勇 杨龙贵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6-73,共8页
赣州市集结大桥主桥为外包钢壳混凝土拱形桥塔斜拉桥,为确保钢混组合拱形桥塔节段拼装精准合龙,采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拱形桥塔空间几何模型,分析外包钢壳和混凝土湿重对桥塔变形的影响,采用切线初始位移法对桥塔施工阶段位移进行预测... 赣州市集结大桥主桥为外包钢壳混凝土拱形桥塔斜拉桥,为确保钢混组合拱形桥塔节段拼装精准合龙,采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拱形桥塔空间几何模型,分析外包钢壳和混凝土湿重对桥塔变形的影响,采用切线初始位移法对桥塔施工阶段位移进行预测,通过求解制造线形对桥塔待拼装节段进行预偏修正,并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外包钢壳能显著减小桥塔变形;施工阶段桥塔变形主要由混凝土湿重引起,临时支撑能有效减小混凝土浇筑产生的横向变形。基于切线初始位移法的几何姿态预测方法能有效预测桥塔拼装全过程几何姿态,实测成桥阶段桥塔各节段最大偏位为6 mm,小于施工控制要求,具有较高的实施精度,可保证成桥状态下桥塔几何姿态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外包钢壳混凝土拱形桥塔 几何姿态预测 切线初始位移法 混凝土湿重 变形影响 线形控制 有限元法
下载PDF
基于几何特征约束的煤矸DE-XRT精准识别方法
11
作者 何磊 郭永存 +4 位作者 支亚 王爽 李德永 胡坤 程刚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2-275,共14页
双能X射线透射识别煤矸仍存在厚度、硬化、余辉和扇形效应等缺陷,面向5~150 mm宽厚度煤矸分选参数波动大、识别率低。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几何特征约束的煤矸双能X射线透射多维度识别方法。该方法通过目标图像最小外接圆直径和区域面积两... 双能X射线透射识别煤矸仍存在厚度、硬化、余辉和扇形效应等缺陷,面向5~150 mm宽厚度煤矸分选参数波动大、识别率低。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几何特征约束的煤矸双能X射线透射多维度识别方法。该方法通过目标图像最小外接圆直径和区域面积两个几何特征区分煤矸厚度,约束X射线透射响应特征的空间分布,进而从多个维度特征削弱缺陷影响。以少量低密度煤和高密度矸石,获取X射线透射响应特征、位置特征和几何特征,结合Relief-F特征选择建立强特征组合。检验多种分类器的识别性能,选取中等高斯SVM作为多维度方法的分类模型。以强特征组合作为输入,自动创建最终决策模型并分类未知煤矸像素点,通过像素变换图像处理方法获取分选参数p值。结果显示,p值与煤矸密度呈强线性相关,利用密度可选取p值调控分选。而p值与煤矸厚度呈现弱线性相关,宽厚度范围内p值离散程度小、可分性好,赋予分选参数较大调整空间。批量试验验证结果显示,多维度法预排矸分选参数p值为33.01%,以此分选参数对不同密度、不同煤种煤矸识别,整体识别率达99.57%。对5~150 mm厚度范围原煤预排矸整体识别率达99.37%。相比较H-L法、RL法,多维度法识别率更高,面向不同厚度煤矸计算得到的p值精度高、一致性更好。印证了几何特征约束下多维度识别方法的有效性及分选参数调控优势,为现有双能X射线煤矸分选装置识别算法提供了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识别 双能X射线 几何特征 多维度 分选参数
下载PDF
基于S-R和分解定理的二维几何非线性问题的虚单元法求解
12
作者 江巍 尹豪 +3 位作者 吴剑 汤艳春 李坤鹏 郑宏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35,共13页
应变-旋转(Strain-Rotation,S-R)和分解定理为分析几何非线性问题提供了合理可靠的理论基础,但用有限元求解时会遇到大变形发生后的网格畸变问题。近年提出的虚单元法(Virtual element method,VEM)适用于一般的多边形网格,因此,该文尝... 应变-旋转(Strain-Rotation,S-R)和分解定理为分析几何非线性问题提供了合理可靠的理论基础,但用有限元求解时会遇到大变形发生后的网格畸变问题。近年提出的虚单元法(Virtual element method,VEM)适用于一般的多边形网格,因此,该文尝试使用一阶虚单元求解基于S-R和分解定理的二维几何非线性问题,以克服网格畸变的影响。基于重新定义的多项式位移空间基函数,推演获得一阶虚单元分析线弹性力学问题时允许位移空间向多项式位移空间的投影表达式;按照虚单元法双线性格式的计算规则,分析处理基于更新拖带坐标法和势能率原理的增量变分方程;进而建立离散系统方程及其矩阵表达形式,并编制MATLAB求解程序;采用常规多边形网格和畸变网格,应用该文算法分析均布荷载下的悬臂梁和均匀内压下的厚壁圆筒变形。结果与已有文献和ANSYS软件的对比表明:该文算法在两种网格中均可有效执行且具备足够数值精度。总体该文算法为基于S-R和分解定理的二维几何非线性问题求解提供了一种鲁棒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和分解定理 虚单元法 几何非线性 网格畸变 多边形网格
下载PDF
浅海双深度Warping变换融合无源测距
13
作者 陈孟奇 郭良浩 +1 位作者 刘建军 张灵珊 《声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3-273,共11页
针对浅海环境中利用单深度接收信号自相关函数的Warping变换方法测距时易出现的多值性问题,提出一种双深度Warping变换融合测距方法。该方法将双深度测量场的Warping变换提取结果与具有深度差异的拷贝场本征函数信息融合,判别简正波干... 针对浅海环境中利用单深度接收信号自相关函数的Warping变换方法测距时易出现的多值性问题,提出一种双深度Warping变换融合测距方法。该方法将双深度测量场的Warping变换提取结果与具有深度差异的拷贝场本征函数信息融合,判别简正波干涉项模态,提高测距的准确度。此外,针对实际海洋环境中测量场Warping变换特征峰位置难以准确提取的问题,将Warping变换的频率不变性与图像形态学方法结合以增强特征频率结构,提高后续测距的稳健性。海试数据处理结果显示,测距结果与实际距离符合较好,表明所提方法具有实际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rping变换 无源测距 垂直双阵元 浅海波导
下载PDF
基于双几何相位超表面的三频全空间波前调控
14
作者 徐健 王彦朝 +2 位作者 罗慧玲 史浩洋 许河秀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6-406,共11页
为解决全空间超表面的多通道串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几何相位超表面的三频段透射-反射-透射全空间波前调控方法.采用频率选择表面与多层超表面子结构级联来获得三个频段的独立调控,并基于双几何相位原理实现了透、反射全空间幅相同调... 为解决全空间超表面的多通道串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几何相位超表面的三频段透射-反射-透射全空间波前调控方法.采用频率选择表面与多层超表面子结构级联来获得三个频段的独立调控,并基于双几何相位原理实现了透、反射全空间幅相同调.为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设计、加工并测试了一款工作于C,X,Ku三频段的圆极化全空间多功能超表面器件.仿真和实验结果均显示左旋圆极化波激励下该器件在7 GHz和10.2 GHz分别产生了沿y轴和x轴的透、反射双涡旋波束,而在15.7 GHz实现了双焦点透镜功能.该全空间多频幅相同调方法为新型多功能器件和集成电磁波调控提供了新思路,在大容量通信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几何相位 幅相同调 超表面 全空间 多频
下载PDF
Response simulation and theoretical calibration of a dual- induction resistivity LWD tool 被引量:8
15
作者 许巍 柯式镇 +3 位作者 李安宗 陈鹏 朱军 张维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14年第1期31-40,116,共11页
In this paper, responses of a new dual-induction resistivity logging-while-drilling (LWD) tool in 3D inhomogeneous formation models are simulated by the vectorfinite element method (VFEM), the influences of the bo... In this paper, responses of a new dual-induction resistivity logging-while-drilling (LWD) tool in 3D inhomogeneous formation models are simulated by the vectorfinite element method (VFEM), the influences of the borehole, invaded zone, surroundingstrata, and tool eccentricity are analyzed, and calibration loop parameters and calibrationcoefficients of the LWD tool a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ol has a greater depthof investigation than that of the existing electromagnetic propagation LWD tools and is moresensitive to azimuthal conductivity. Both deep and medium induction responses have linearrelationships with the formation conductivity, considering optimal calibration loop parametersand calibration coefficients. Due to the different depths of investigation and resolution, deepinduction and medium induction are affected differently by the formation model parameters,thereby having different correction factor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can provide theoreticalreferences for the research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dual-induction resistivity LWD too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al-induction RESISTIVITY LWD tool vector finite element method toolcalibration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体育产业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机制、困境与路径 被引量:5
16
作者 任波 黄海燕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93,共12页
数字经济通过数据要素赋能、布局体育“新基建”、创新体育数字化治理、推动体育服务贸易数字化发展等,促进体育产业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当前,数字经济赋能体育产业融入新发展格局存在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水平较低、数字基础设施建... 数字经济通过数据要素赋能、布局体育“新基建”、创新体育数字化治理、推动体育服务贸易数字化发展等,促进体育产业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当前,数字经济赋能体育产业融入新发展格局存在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水平较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数字技术人才不足、数字治理体系不完善、跨境数据流动政策不完善等问题。提出:推进体育“新基建”,厚植体育产业融入“双循环”的发展动能;培育体育数据要素市场,扩大体育产业融入“双循环”的要素供给;加强体育数字化人才培养,筑牢体育产业融入“双循环”的人才支撑;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体育共治格局,夯实体育产业融入“双循环”的基础保障;加快发展体育数字贸易,打通体育产业融入“双循环”的外部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数字技术 数据要素 大市场 体育产业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用PET-Cu复合集流体拉伸性能研究
17
作者 肖峰 程福来 +2 位作者 罗雪梅 张广平 张滨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55-1766,共12页
随着锂离子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复合集流体因其具有显著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和安全性高等优势而引起了产业界的广泛关注。而复合集流体的力学性能可靠性是保证其安全服役的前提,为此,本文针对商业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铜(PET-Cu)复合集... 随着锂离子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复合集流体因其具有显著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和安全性高等优势而引起了产业界的广泛关注。而复合集流体的力学性能可靠性是保证其安全服役的前提,为此,本文针对商业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铜(PET-Cu)复合集流体的拉伸性能开展了系统性的研究。利用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X射线衍射等技术手段对复合集流体材料的表面形貌、微观结构及拉伸断裂行为进行了表征与分析。借助有限元模拟分析了不同几何形状试样在拉伸过程中的应力分布状态;通过数字图像相关技术辅助的拉伸实验研究了取样方向、应变速率及试样几何尺寸对PET-Cu复合集流体拉伸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对其应变测量进行了校正。结果表明,采用狗骨状试样并进行应变校正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复合集流体的拉伸性能;PET-Cu复合集流体的拉伸性能表现出试样取样方向相关性和应变速率敏感性。此外,PET-Cu复合集流体的断裂伸长率表现出明显的试样几何尺寸效应,通过引入几何尺寸系数K可以对不同尺寸的试样拉伸性能进行合理的预测。本研究为聚合物复合集流体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可靠性的论证,也为相关试验标准的建立提供了参考,有望推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集流体 拉伸性能 有限元模拟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 应变速率敏感性 几何尺寸效应
下载PDF
几何特征重要度算法支持下的大规模线状要素地图综合方法
18
作者 陆向珍 康二梅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6-181,共6页
面向地理信息单个矢量瓦片数据在地图缩放级别较低时出现的大规模线状要素地图渲染效率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几何特征重要度算法支持下的大规模线状要素地图综合方法。该方法提出了线要素几何特征重要度指数,作为线要素删除时的排序... 面向地理信息单个矢量瓦片数据在地图缩放级别较低时出现的大规模线状要素地图渲染效率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几何特征重要度算法支持下的大规模线状要素地图综合方法。该方法提出了线要素几何特征重要度指数,作为线要素删除时的排序依据,从而实现顾及数据全局特征的线要素自动综合,既保留了单个矢量瓦片上的主要几何信息,又有效提高了地图渲染的效率。以“天地图·甘肃”矢量数据为例的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应用本文方法,线要素渲染速度比原来提升了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重要度 大规模 线状要素 地图综合 矢量瓦片技术
下载PDF
光轴稳定探测系统无热化光机结构设计
19
作者 宋长孝 于信 +4 位作者 白素平 姜冬旭 刘才 关淼心 韩佳昊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09-920,共12页
在星地领域,激光通讯设备的发射光轴和接收光轴的对准度至关重要,而温度变化会导致光学元件和机械结构变形,影响光轴对准度,使系统探测精度降低。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用于探测的高精度光轴稳定系统,根据宽波段和共轭成像的技术... 在星地领域,激光通讯设备的发射光轴和接收光轴的对准度至关重要,而温度变化会导致光学元件和机械结构变形,影响光轴对准度,使系统探测精度降低。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用于探测的高精度光轴稳定系统,根据宽波段和共轭成像的技术要求,使用具有像传递的离轴反射式开普勒望远系统压缩光束,经过分光镜后分别进入到探测子单元中,并设计了长焦距光轴稳定探测系统以提高探测精度;为校正反射系统的热差,根据光学被动无热化技术利用折射镜组补偿反射镜组的热致像差;设计机械结构并进行有限元分析;对有限元数据进行处理并带回到光学软件中仿真温度变化引起的光轴偏移角度;最后搭建平台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光轴稳定探测系统在-10℃时光轴偏移角度为3.90″,在45℃时光轴偏移角度为4.23″,降低了温度变化对光轴偏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轴双反系统 光轴稳定性 无热化设计 有限元分析 泽尼克多项式
下载PDF
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切削加工三维有限元模拟研究进展
20
作者 范建勋 李国和 +2 位作者 王丰 王大春 闫冬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123,138,共13页
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因具有高模量、高强度及高耐磨等优异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事、汽车等领域。但在其切削加工过程中,由于增强相颗粒的存在,导致刀具磨损严重,容易产生碎片瘤及被加工表面缺陷。有限元模拟可以实现对颗... 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因具有高模量、高强度及高耐磨等优异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事、汽车等领域。但在其切削加工过程中,由于增强相颗粒的存在,导致刀具磨损严重,容易产生碎片瘤及被加工表面缺陷。有限元模拟可以实现对颗粒剥离及颗粒破碎等微观细节的分析,是切削加工试验研究的重要补充。对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切削加工的三维有限元模拟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介绍了几何模型、界面模型和本构模型建立,以及网格划分和边界条件处理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初步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研究结果有助于推动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切削加工三维有限元模拟的研究,更好地揭示其切削加工机理,为工艺参数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增强复合材料 有限元模拟 几何模型 界面模型 本构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