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数控螺旋锥齿轮铣齿机双电机消隙技术研究
1
作者 李开行 李英 张伟 《黑龙江科学》 2024年第22期115-117,共3页
作为加工螺旋锥齿轮的专用设备,螺旋锥齿轮铣齿机在数控加工过程中由于齿隙的存在易出现卡死问题,引致冲击与震荡等现象,降低齿轮加工精度。对比消隙技术,构建基于PMAC的螺旋锥齿轮铣齿机传动系统双电机消隙方法,应用IPC+PMAC运动控制... 作为加工螺旋锥齿轮的专用设备,螺旋锥齿轮铣齿机在数控加工过程中由于齿隙的存在易出现卡死问题,引致冲击与震荡等现象,降低齿轮加工精度。对比消隙技术,构建基于PMAC的螺旋锥齿轮铣齿机传动系统双电机消隙方法,应用IPC+PMAC运动控制器的双电机驱动应用系统对该消隙方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此方法能有效消除齿隙,提升整个数控系统的稳定性,利用双电机伺服消隙方法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锥齿轮铣齿机 双电机消隙 传动系统
下载PDF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腮腺占位性病变的应用价值分析
2
作者 赵雪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9期10-12,共3页
目的探索腮腺占位性病变临床诊断中应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的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腮腺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研究。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256层螺旋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诊断,将患者诊断的病理结果作为金... 目的探索腮腺占位性病变临床诊断中应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的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腮腺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研究。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256层螺旋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诊断,将患者诊断的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效能,对比良性组与恶性组影像学资料,观察并分析腮腺占位性病变特点。结果60例腮腺占位性病变患者术后病理检查,确诊12例恶性肿瘤(20%)和48例良性肿瘤(80%);经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60例腮腺占位性病变患者,检查确诊恶性病变9例(15%),良性病变51例(85%),特异度为95.83%(46/48),敏感度为58.33%(7/12),准确度为88.33%(53/60),一致性为0.762>0.74,具备良好一致性;良性和恶性组患者影像学资料对比,病灶形态、边界存有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腺淋巴瘤平扫CT值最高,平扫CT最低为多形性腺瘤,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明中,腺淋巴瘤动脉期强化程度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脉期各病理类型腮腺肿瘤强化程度有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能够准确诊断腮腺占位性病变性质,为疾病诊断提供依据。结论CT技术采取双期增强扫描方式在诊断腮腺占位性病变中,准确性较高,能准确诊断病灶边界、形态,具有临床诊断与应用的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双期增强扫描 腮腺占位性病变 临床诊断
下载PDF
基于EDEM的双螺旋奶牛饲喂装置给料性能分析与试验 被引量:20
3
作者 戚江涛 蒙贺伟 +2 位作者 坎杂 李成松 李亚萍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65-71,共7页
奶牛精确饲喂技术的实施不仅能够促进奶牛业健康发展,而且还能够提高牛场经济效益。基于牛场现状,该文在设计的等径双螺旋精确给料的奶牛饲喂装置基础上,理论分析了物料输送速度与给料时间,通过Solidworks对双螺旋给料装置进行了三维建... 奶牛精确饲喂技术的实施不仅能够促进奶牛业健康发展,而且还能够提高牛场经济效益。基于牛场现状,该文在设计的等径双螺旋精确给料的奶牛饲喂装置基础上,理论分析了物料输送速度与给料时间,通过Solidworks对双螺旋给料装置进行了三维建模,并利用EDEM软件分别对40 mm搅龙和70 mm搅龙不同转速(80、100及120 r/min)的给料过程进行了离散元仿真,分析了装置给料稳定性,结果表明,40 mm搅龙在转速为120 r/min时变异系数为0.052 2,70 mm搅龙在转速为100 r/min时变异系数为0.105 2,给料稳定性最优。为进一步验证仿真结果,在搭建的双螺旋给料饲喂装置上,对40 mm搅龙和70 mm搅龙进行了给料试验,试验结果显示,40 mm螺距搅龙转速120 r/min和70 mm搅龙转速100 r/min时给料稳定性最优,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在验证装置给料稳定性基础上,对给料精度进行了试验,结果显示:40 mm搅龙和70 mm搅龙在80、100、120 r/min等不同工作转速组合下,给料精度均大于95%,当40 mm搅龙转速为120 r/min,70 mm搅龙转速为100 r/min时,给料时间为14.1 s,给料量为6.009 kg,装置给料精度不低于99.835%,符合奶牛精确饲喂效率与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系统 模型 试验 奶牛 双螺旋 饲喂装置 给料速度 稳定性
下载PDF
双源CT冠状动脉斑块与冠心病临床类型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4
作者 韩丹 牛慧慧 +1 位作者 张俊 谢晓洁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12-916,930,共6页
目的评价双源CT(DSCT)冠状动脉斑块性质、形态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冠心病临床类型的关系。方法 35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患者,据临床标准分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稳定型心绞痛(SAP)两组,均接受DSCT冠状动脉成像与血管内超声(IVUS)... 目的评价双源CT(DSCT)冠状动脉斑块性质、形态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冠心病临床类型的关系。方法 35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患者,据临床标准分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稳定型心绞痛(SAP)两组,均接受DSCT冠状动脉成像与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以IVUS检查为标准,测量斑块的性质、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并评估斑块偏心性及血管重构。结果 35例(105支血管)59支病变血管共200段,对146个DSCT和IVUS对应病变节段分别行DSCT与IVUS测量,两项检查在血管重构指数、斑块偏心指数测量结果方面具有很好的一致性(P>0.05)。ACS组及SAP组之间的脂质斑块、钙化斑块节段数目有统计学差异(P<0.05),ACS组及SAP组之间的斑块偏心性、血管重构指数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SAP对照,ACS在DSCT多显示为脂质斑块,斑块呈偏心性分布,病变血管多为正性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粥样硬化斑块 双源螺旋CT 血管内超声 偏心指数 重构指数
下载PDF
派比安台风(0606)登陆期间雨带中尺度结构的双多普勒雷达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赵坤 周仲岛 +1 位作者 胡东明 潘玉洁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06-620,共15页
2006年8月3日派比安台风(0606)接近登陆时,在距离台风中心东北180km处有一强螺旋雨带生成,并随台风往陆地方向移动.本研究利用位于广州和深圳的新一代天气雷达所收集到的双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该螺旋雨带的回波结构和中尺度风场,并探讨... 2006年8月3日派比安台风(0606)接近登陆时,在距离台风中心东北180km处有一强螺旋雨带生成,并随台风往陆地方向移动.本研究利用位于广州和深圳的新一代天气雷达所收集到的双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该螺旋雨带的回波结构和中尺度风场,并探讨其维持机制.雷达回波分析显示,雨带由多个对流单体组织成西北—东南走向的带状结构,长约200km,宽约35km.同过去研究中台风雨带气流结构呈准二维相比,该雨带在成熟时期的气流结构呈明显的三维特征.从雨带上游至下游,沿雨带方向风速显著减弱,而跨雨带方向风速则明显加强.在雨带上游,雨带内侧为外流,而雨带外侧3km以下为内流.其中2km以下气流进入雨带时逐渐减速并在雨带内形成强辐合,部分内流转为倾斜往外的气流.1km以下,部分内流穿过雨带的强回波中心与雨带内侧的外流在雨带内边缘形成另一强辐合区.在雨带下游,在5km高度以下雨带内外均侧为内流,其中2km以下气流从雨带外部进入雨带时先加速,随后逐渐减速,在雨带内侧边缘形成最强的辐合上升运动后,随高度向外倾斜并在雨带外部形成下沉,部分下沉气流转为内流重新进入到雨带.由于雨带上、下游分别位于海洋和陆地上,因此海陆摩擦差异是造成雨带上、下游气流结构差异一个重要原因.而另一个原因是雨带上、下游同以台风中心为圆心的圆周切线间夹角不同.此外,雨带内的气流也表明由倾斜上升在雨带外侧下沉转化成的内流,对于雨带上、下游内流的加强和维持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多普勒雷达 螺旋雨带 三维特征
下载PDF
双螺旋给料奶牛精确饲喂装备研制 被引量:3
6
作者 蒙贺伟 高振江 +1 位作者 坎杂 林海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0-93,101,共5页
不当的饲喂工艺和方法会造成奶牛瘤胃pH值波动大和饲喂成本增加等问题,并影响奶牛对饲料的消化和吸收,降低奶牛单产。为此,设计了一种基于双螺旋给料的奶牛精确饲喂装备,实现了奶牛饲喂的自动化、精确化。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可靠性高,稳... 不当的饲喂工艺和方法会造成奶牛瘤胃pH值波动大和饲喂成本增加等问题,并影响奶牛对饲料的消化和吸收,降低奶牛单产。为此,设计了一种基于双螺旋给料的奶牛精确饲喂装备,实现了奶牛饲喂的自动化、精确化。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可靠性高,稳定性好,最大投料量程下投料时间12s,与采用TMR饲喂技术相比,奶牛日产奶量平均提高了3.8kg/头,日产奶量波动值减少1.17 kg,降低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精确饲喂 双螺旋
下载PDF
双排螺旋CT对肝脓肿的诊断作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周华平 杨国良 +4 位作者 彭建涛 施丽华 王舒芳 朱小雷 翁芳明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6期6-7,F0003,共3页
目的分析肝脓肿的CT征象,以提高临床上CT对肝脓肿的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3月~2010年4月收治的经手术证实的46例肝脓肿患者的术前CT平扫及增强扫描表现,分析其CT征象。结果本组肝脓肿单发32例,多发14例;脓肿位于肝右叶2... 目的分析肝脓肿的CT征象,以提高临床上CT对肝脓肿的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3月~2010年4月收治的经手术证实的46例肝脓肿患者的术前CT平扫及增强扫描表现,分析其CT征象。结果本组肝脓肿单发32例,多发14例;脓肿位于肝右叶29例,肝左叶13例,同时累积两叶4例;CT平扫显示,46例均呈圆形或卵圆形低于邻近正常肝实质组织的低密度影,CT值为7~30Hu;42例边缘模糊,4例边缘较为清楚;6例病灶内可见气-液平面。CT增强扫描显示,26例表现为细菌性肝脓肿典型的"环靶征",其中"单环征"5例,"双环征"17例,"三环征"4例;病灶呈"簇状征"或"花瓣征"15例;5例示腔内无强化。结论双排螺旋CT辅助诊断肝脓肿具有典型的CT征象,其诊断准确率高,可为临床诊断肝脓肿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脓肿 双排螺旋CT 诊断
下载PDF
双源变螺距螺旋计算机断层成像重建算法 被引量:4
8
作者 赵俊 刘尊钢 +1 位作者 金燕南 庄天戈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49-1253,共5页
计算机断层成像血管造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是诊断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我们提出了一种适用于CTA的双源变螺距螺旋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重建算法,投影数据由双源双多层螺旋CT进行采集,采集过程... 计算机断层成像血管造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是诊断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我们提出了一种适用于CTA的双源变螺距螺旋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重建算法,投影数据由双源双多层螺旋CT进行采集,采集过程中,螺旋CT的螺距不再是固定的常数,而是随着时间不断地改变。变螺距的双源螺旋CT的重建算法与定螺距的双源双多层螺旋CT重建算法不同之处主要在于采用了新的更一般的轴内插公式。双源变螺距螺旋CT能够更有效地跟踪造影剂,获得具有更高时间分辨率的重建图像。仿真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螺距 双源螺旋计算机断层成像 计算机断层成像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双源64层螺旋CT在肺动脉成像中的扫描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季乐新 尚同祥 王效刚 《中国医学装备》 2012年第11期83-84,共2页
目的:探讨双源64层螺旋CT在肺动脉成像(CTPA)中的扫描技术。方法:对184例临床拟诊为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CTPA检查,采用团注实验法(bolustest)测试循环峰值时间,以峰值时间加1s作为肺动脉扫描的延迟时间,再对肺动脉进行成像扫描。结果:18... 目的:探讨双源64层螺旋CT在肺动脉成像(CTPA)中的扫描技术。方法:对184例临床拟诊为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CTPA检查,采用团注实验法(bolustest)测试循环峰值时间,以峰值时间加1s作为肺动脉扫描的延迟时间,再对肺动脉进行成像扫描。结果:184例均成功完成CTPA扫描检查,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强化均匀,通过后处理技术均清晰显示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结论:双源64层螺旋CT进行CTPA检查,选择恰当的延迟时间至关重要,而恰当的延迟时间又能使对比剂的用量减到最低。此方法简便快捷,达到延迟时间个体化,可作为CTPA的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 螺旋CT CT血管造影 肺动脉栓塞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成像体外分析泌尿系结石成分 被引量:38
10
作者 曾宪春 江杰 +2 位作者 吴莉 赵迅冉 韩丹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对体外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97例已知化学成分的泌尿系结石标本,结石成分包括草酸钙55例、羟基磷灰石13例、尿酸9例、胱氨酸4例、磷酸铵镁2例、混合结石14例,将结石编号后放入猪肾中...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对体外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97例已知化学成分的泌尿系结石标本,结石成分包括草酸钙55例、羟基磷灰石13例、尿酸9例、胱氨酸4例、磷酸铵镁2例、混合结石14例,将结石编号后放入猪肾中进行双源CT双能量扫描,测量80 k V及140 k V下结石CT值,计算CT值差值及双能量指数(DEI),分析结石成分,计算每种结石利用双能量技术分析结石成分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双能量分析结石成分结果为草酸钙59例、羟基磷灰石11例、尿酸9例、胱氨酸4例,混合结石14例。2例羟基磷灰石、2例磷酸镁铵双能量分析均为草酸钙结石,准确率为95.88%(93/97)。不同成分结石双能量扫描(80 k V与140 k V)CT值差值及DEI大小依次为:草酸钙结石>羟基磷灰石>尿酸结石>胱氨酸结石(F=24.09、11.80,P<0.01);双能量扫描分析草酸钙、羟基磷灰石、尿酸、胱氨酸结石的敏感度分别为100.00%、84.60%、100.00%、100.00%,特异度分别为85.70%、100.00%、100.00%、100.00%,准确度分别为95.18%、97.59%、100.00%、100.00%。结论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可以准确分析体外泌尿系结石成分,对体内结石成分分析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结石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双能量成像 化学 分析 体外研究
下载PDF
双源256层螺旋CT双能量扫描对主动脉壁间血肿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1
作者 罗光华 周宏 +3 位作者 刘文洪 刘智俊 刘进才 王燕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31-1034,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256层螺旋CT双能量扫描对主动脉壁间血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0月至2014年8月期间主动脉壁间血肿CT影像检查资料。41例主动脉壁间血肿患者,均行双源256层螺旋CT双能量直接增强扫描诊断,并对原始数据进行图像后处... 目的探讨双源256层螺旋CT双能量扫描对主动脉壁间血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0月至2014年8月期间主动脉壁间血肿CT影像检查资料。41例主动脉壁间血肿患者,均行双源256层螺旋CT双能量直接增强扫描诊断,并对原始数据进行图像后处理,包括虚拟平扫、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等。结果主动脉壁间血肿致主动脉壁增厚,增厚主动脉壁均大于5 mm,其中新月形增厚39例,环形增厚2例。30例主动脉壁可见钙化斑块,25例可见钙化内膜内移,32例可见主动脉壁溃疡龛影,3例见内膜渗漏,无1例见内膜撕裂破口。合并单纯胸腔积液8例,胸腔积液并心包积液2例。结论双源256层螺旋CT双能量扫描能快速、准确、无创地诊断主动脉壁间血肿,可为临床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壁间血肿 双源256层螺旋CT 双能量扫描 图像后处理技术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双期扫描与生长抑素受体显像在胰腺内分泌肿瘤诊断中的比较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辉 李平 +1 位作者 潘卫东 薛华丹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2-317,共6页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与生长抑素受体显像(SRS)对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 NET)诊断的敏感性。方法收集2012年5月至2015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经病理确诊的28例p NET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CT及SRS检查,分析并对比CT双期扫描及SRS...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与生长抑素受体显像(SRS)对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 NET)诊断的敏感性。方法收集2012年5月至2015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经病理确诊的28例p NET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CT及SRS检查,分析并对比CT双期扫描及SRS对p NET的诊断能力。结果 CT双期扫描和SRS对p NET患者总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92.8%(26/28)和71.4%(2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对功能性p NET患者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94.1%(16/17)和58.8%(10/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8);对无功能性p NET患者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90.9%(10/11)和90.9%(10/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0)。对无转移p NET患者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90.4%(19/21)和57.1%(12/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5);对合并转移p NET患者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100%(7/7)和100%(7/7)。对G1级患者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84.6%(11/13)和53.8%(7/13),对G2级患者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100%(12/12)和83.3%(10/12),对G3级患者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100%(3/3)和100%(3/3)。CT双期扫描和SRS对病灶直径≤2.0 cm的p NET诊断敏感性分别94.7%(18/19)和52.6%(1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CT双期扫描和SRS对病灶直径>2.0 cm的p NET诊断敏感性分别为92.8%(13/14)和100%(14/14)。结论 CT双期扫描对p NET患者的诊断敏感性高于SRS。p NET患者的病理分级越低,CT双期扫描与SRS相比优势越明显。对于直径≤2.0 cm的病灶,SRS容易出现假阴性,需同时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双期扫描 生长抑素受体显像 胰腺内分泌肿瘤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肿瘤边缘螺旋CT肝双期扫描的表现 被引量:4
13
作者 谭理连 李扬彬 +3 位作者 李树欣 陈德 江金带 李志铭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4期251-253,共3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 (PHCC)边缘螺旋CT肝双期扫描表现特点。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84例经临床、DSA及病理证实的PHCC边缘肝双期扫描表现。结果 :肝癌边缘形态分为四个类型 :( 1)边缘清楚型 ( 19例 ) ,6例肝动脉期边缘见强化肿瘤血管...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 (PHCC)边缘螺旋CT肝双期扫描表现特点。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84例经临床、DSA及病理证实的PHCC边缘肝双期扫描表现。结果 :肝癌边缘形态分为四个类型 :( 1)边缘清楚型 ( 19例 ) ,6例肝动脉期边缘见强化肿瘤血管 ,3例门静脉期边缘部分强化 ;( 2 )完整包膜型 ( 14例 ) ,包膜环形强化门静脉期多见 ;( 3)边缘不清型( 2 7例 ) ,2 4例肝动脉边缘见强化肿瘤血管 ,7例门静脉期边缘部分强化 ;( 4 )混合型 ( 2 4例 )。结论 :螺旋CT肝双期扫描可较好显示PHCC边缘形态特点及血供 ,对了解其生物学特性、介入治疗效果预测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肿瘤边缘 螺旋CT 双期扫描 CT表现 PHCC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胰腺癌诊断及手术评价中的价值 被引量:23
14
作者 周坤 刘君凤 +2 位作者 徐双武 金重 宋微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1年第4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胰腺癌诊断及手术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32例胰腺癌患者行64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扫描延时时间分别定位30S(胰腺期)和70S(门脉期),造影剂(碘普罗胺注射液)用量60ml,盐水20ml,双筒高压注射器注入,速率4.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胰腺癌诊断及手术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32例胰腺癌患者行64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扫描延时时间分别定位30S(胰腺期)和70S(门脉期),造影剂(碘普罗胺注射液)用量60ml,盐水20ml,双筒高压注射器注入,速率4.0-4.5ml/s。结果 32例肿瘤位于胰头颈20例,钩突9例,体部3例。其中直径小于2.0cm病灶3例。肿瘤与胰腺对比胰腺期与门脉期相比差异显著(P<0.01)。胰腺期肿瘤增强后呈相对低密度,为特征性CT表现。胰周大血管受侵多见,表明肿瘤不可手术切除,胰腺周围小静脉迂曲扩张及肝脏、淋巴结转移常见。结论 64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胰腺癌诊断及手术评价中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64排螺旋CT 双期增强扫描 手术评价
下载PDF
双源螺旋CT可评价PCI后支架通畅性及左心室功能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裔忠 杨明 +2 位作者 张繁之 曹乾嫱 盛国太 《江西医药》 CAS 2013年第6期495-497,共3页
目的观察双源螺旋CT(dual source spiral CT,DSSCT)评价冠心病患者PCI后支架通畅性及左心室功能。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入选的90例患者,共植入支架162枚,于PCI术后第12个月分别行冠状动脉造影及DSCT检查(两者相隔5-7d)。利用DSCT... 目的观察双源螺旋CT(dual source spiral CT,DSSCT)评价冠心病患者PCI后支架通畅性及左心室功能。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入选的90例患者,共植入支架162枚,于PCI术后第12个月分别行冠状动脉造影及DSCT检查(两者相隔5-7d)。利用DSCT分析冠状动脉支架狭窄,应用左心室功能分析软件测定和计算左室功能相关指标: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利用超声心动图测量上述指标。结果全部患者共植入162枚支架中,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共有11枚支架出现再狭窄(6.8%);DSCT显示共有10枚支架出现再狭窄(6.2%,P>0.05)。相比冠状动脉造影,DSCT的敏感性为72.7%,特异性为98.7%,准确性为96.9%,阳性预测值80.0%,阴性预测值98.0%。EDV、ESV、SV、LVEF的结果在心脏超声和DSCT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P<0.05)。结论双源CT可用于PCI术后支架通畅性及左室功能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螺旋CT PCI 支架通畅性 左心室功能
下载PDF
双排螺旋CT在颅内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华平 杨国良 +4 位作者 彭建涛 施丽华 王舒芳 朱小雷 翁芳明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7期6-7,共2页
目的分析颅内脑膜瘤患者的CT征象,总结其CT表现,以提高脑膜瘤的CT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颅内脑膜瘤患者的CT表现,对其CT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肿瘤位于矢状窦10例,大脑镰8例,鞍结节5例,筛窦4例,... 目的分析颅内脑膜瘤患者的CT征象,总结其CT表现,以提高脑膜瘤的CT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颅内脑膜瘤患者的CT表现,对其CT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肿瘤位于矢状窦10例,大脑镰8例,鞍结节5例,筛窦4例,海绵窦2例,桥小脑角2例,小脑幕1例;圆形或类圆形21例,不规则形8例,哑铃型3例;CT平扫结果显示,高密度25例,等密度5例,混合密度2例;块状钙化6例,点状钙化8例;21例有瘤周水肿;10例瘤组织与周围脑组织界限不清,22例与周围脑组织界限清楚;27例患者行CT增强扫描,其中23例瘤体呈明显均匀强化;术前CT诊断为脑膜瘤29例(90.63%),误诊3例(9.37%)。结论脑膜瘤的CT表现具有较典型的影像学特点,且诊断准确率高,可作为术前诊断脑膜瘤的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双排螺旋CT 诊断
下载PDF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结合胸痛表现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17
作者 李建华 王璟 +6 位作者 王磊 何松清 刘挺松 谢亮 刘晶 周长圣 宫剑滨 《安徽医药》 CAS 2019年第4期651-653,共3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及与典型胸痛临床表现结合在诊断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序贯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行64排或128排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并同期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及与典型胸痛临床表现结合在诊断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序贯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行64排或128排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并同期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AG)的病人410例。收集病人一般临床资料,冠脉CTA及CAG结果。结果双源CT诊断总符合率为94.06%,其中血管狭窄程度>75%的病变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价值、阴性预测价值分别为86.22%(269/312)、95.90%(1 221/1 272)、84.06%(269/320)、96.60%(1 221/1 264)。结合典型胸痛症状,诊断准确率可提高至96.97%(384/396),诊断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价值、阴性预测价值分别为96.92%、97.02%、97.78%、95.88%。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重度狭窄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准确率较高,可进一步指导介入或外科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治疗。其与典型胸痛临床表现结合可进一步提高其诊断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胸痛 冠状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
下载PDF
^(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5
18
作者 谢红军 宋文忠 +2 位作者 刘浩 刘兆辉 郑洪银 《四川医学》 CAS 2015年第3期407-410,共4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02例恶性肿瘤患者及29例良性疾病患者全身PET/CT显像后2h后行局部延迟显像,得到病灶早期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和延迟SUVmax,计算滞留指数(RI)。结果恶性肿瘤中,55例RI≥20...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02例恶性肿瘤患者及29例良性疾病患者全身PET/CT显像后2h后行局部延迟显像,得到病灶早期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和延迟SUVmax,计算滞留指数(RI)。结果恶性肿瘤中,55例RI≥20%,30例5%≤RI<20%,17例RI<5%。良性疾病有7例RI≥20%,7例5%≤RI<20%,15例RI<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显像肿瘤病灶相对固定,生理性摄取灶消失;发现部分SUVmax<2的隐匿性病灶。结论双时相显像可以提高PET/CT对良恶性疾病鉴别的准确性,鉴别病灶与生理性摄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双时相
下载PDF
双源螺旋CT诊断冠脉易损斑块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7
19
作者 李红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分析6 4层双源螺旋CT(DSCT)与冠脉造影(CAG)在冠脉易损斑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因典型症状于我院就诊的63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作64层双源螺旋CT检查与冠脉造影检查,评估64层双源螺旋CT在冠脉易损... 目的分析6 4层双源螺旋CT(DSCT)与冠脉造影(CAG)在冠脉易损斑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因典型症状于我院就诊的63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作64层双源螺旋CT检查与冠脉造影检查,评估64层双源螺旋CT在冠脉易损斑块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DSCT检出冠脉狭窄病变141处,CAG检出156处,两者检出冠脉病变节段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CAG作为标准,DSCT检测敏感度为93.6%,特异性为94.3%,阴性预测值为97.0%,阳性预测值为84.6%;DSCT检出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软斑块、纤维斑块、硬斑块分别占16.7%、26.7%、56.7%,其中软斑块所占比例显著低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硬斑块比例则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DSCT共检出156处冠脉斑块病变,与CAG检出率无差异,其中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分别为21处、66处与57处,轻度、中度狭窄均以软斑块为主,重度狭窄以硬斑块为主,重度组硬斑块所占比例显著高于轻中度狭窄组(P<0.05)。结论DSCT对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程度、斑块性质的诊断均有较高的准确性,与CAG有较高的符合度,对指导冠心病相关心血管并发症的防治有积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斑块 64层双源螺旋CT 冠脉造影 诊断
下载PDF
常规螺旋CT、DSCT及MRI在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王芳 张辉 +3 位作者 杨小英 李保卫 李志加 贺晓磊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2年第9期49-53,共5页
目的:探讨常规螺旋CT、双源CT(dual-source CT,DSCT)及MRI在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患者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术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 目的:探讨常规螺旋CT、双源CT(dual-source CT,DSCT)及MRI在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患者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术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经TACE术治疗的85例(93个病灶)PL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螺旋CT、DSCT、MRI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等方法进行病灶残留的检测,以DSA作为金标准,采用四格表法计算常规螺旋CT、DSCT及MRI检测病灶残留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误诊率、漏诊率;采用ROC曲线模型分析常规螺旋CT、DSCT、MRI评估PLC患者TACE术后疗效的AUC值。结果:常规螺旋CT检出病灶残留的阳性预测值为63.83%、阴性预测值为65.22%,与DSA的一致性较差(Kappa=0.290,P<0.05);DSCT检出病灶残留的阳性预测值为82.22%、阴性预测值为81.25%,与DSA的一致性一般(Kappa=0.634,P<0.05);MRI检出病灶残留的阳性预测值为93.48%、阴性预测值为93.62%,与DSA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71,P<0.05)。MRI检出病灶残留的准确率高于常规螺旋CT与DSCT(P<0.05),而误诊率、漏诊率低于常规螺旋CT(P<0.05)和DSCT(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常规螺旋CT、DSCT、MRI评估PLC患者TACE术后疗效的AUC值分别为0.645、0.817、0.935。结论:在PLC患者TACE术后疗效评估中,MRI较常规螺旋CT、DSCT更有优势,能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螺旋CT 双源CT MRI 原发性肝癌 TACE术 病灶残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