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 of Random Search Methods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Learning Rate for Training Container Dwell Time Data Us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1
作者 Justice Awosonviri Akodia Clement K. Dzidonu +1 位作者 David King Boison Philip Kisembe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Automation》 2024年第4期109-124,共16页
Purpose: This study aimed to enhance the prediction of container dwell time, a crucial factor for optimizing port operations,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supply chain efficiency. Determining an optimal learning rate for ... Purpose: This study aimed to enhance the prediction of container dwell time, a crucial factor for optimizing port operations,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supply chain efficiency. Determining an optimal learning rate for train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ANNs) has remained a challenging task due to the diverse sizes, complexity, and types of data involved. Design/Method/Approach: This research used a RandomizedSearchCV algorithm, a random search approach, to bridge this knowledge gap. The algorithm was applied to container dwell time data from the TOS system of the Port of Tema, which included 307,594 container records from 2014 to 2022. Findings: The RandomizedSearchCV method outperformed standard training methods both in terms of reducing training time and improving prediction accuracy, highlighting the significant role of the constant learning rate as a hyperparameter. Research Limitations and Implications: Although the study provides promising outcomes, the results are limited to the data extracted from the Port of Tema and may differ in other contexts. Further research is needed to generalize these findings across various port systems. Originality/Value: This research underscores the potential of RandomizedSearchCV as a valuable tool for optimizing ANN training in container dwell time prediction. It also accentuates the significance of automated learning rate selection, offering novel insights into the optimization of container dwell time prediction, with implications for improving port efficiency and supply chain oper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ainer dwell time Predicti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ANNs) Learning Rate Optimization RandomizedSearchCV algorithm and Port Operations Efficiency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和分选识别需求的频段驻留时间优化设计
2
作者 颉宏宇 李侃 +2 位作者 向川云 郭祥平 侯官茂 《自动化应用》 2024年第17期216-219,共4页
为有效提高信号接收系统前端截获概率并加快系统调试进度,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和分选识别需求的频段驻留时间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首先基于窗口函数模型获得前端截获概率计算公式,其次将优化频段驻留时间最大值问题抽象为约束条件下... 为有效提高信号接收系统前端截获概率并加快系统调试进度,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和分选识别需求的频段驻留时间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首先基于窗口函数模型获得前端截获概率计算公式,其次将优化频段驻留时间最大值问题抽象为约束条件下的非线性优化问题,并基于遗传算法进行迭代优化,最后结合辐射源信号正确分选和识别需求优化频段驻留时间最小值,从而得到最优频段驻留时间范围。结果表明,该优化设计方法可实现频段驻留时间范围的最优化,在提高系统前端截获概率的同时可解决现场调试费事费力问题,加快系统调试进度,适用于实际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端截获概率 频段驻留时间 遗传算法 窗口函数模型 非线性优化
下载PDF
计算机控制光学表面成形驻留时间算法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李全胜 成晔 +2 位作者 蔡复之 冯之敬 张伯鹏 《光学技术》 EI CAS CSCD 1999年第3期56-59,共4页
光学非球面的使用可以提高光学系统的性能、简化系统结构、减小系统体积,减轻系统重量,计算机控制光学表面成形(CCOS)方法是加工光学非球面的重要方法。介绍了CCOS原理,给出了CCOS中关键技术驻留时间计算的三种算法—... 光学非球面的使用可以提高光学系统的性能、简化系统结构、减小系统体积,减轻系统重量,计算机控制光学表面成形(CCOS)方法是加工光学非球面的重要方法。介绍了CCOS原理,给出了CCOS中关键技术驻留时间计算的三种算法———基于加工仿真的算法、基于傅立叶变换的算法和基于滑动平均与傅立叶变换的算法。基于加工仿真的驻留时间算法需要做大量的卷积计算,计算时间较长,残余误差较大;基于傅立叶变换的驻留时间算法与基于滑动平均和傅立叶变换的驻留时间算法计算时间短,计算后的残余误差小。磨头单位去除函数形状与磨头大小对误差的去除也有明显的影响,小的磨头和陡峭的单位去除函数对于去除局部误差更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控制 光学表面成形 驻留时间算法
下载PDF
基于最优化思想的磁流变抛光驻留时间算法 被引量:5
4
作者 张云飞 王洋 +2 位作者 王亚军 何建国 吉方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57-662,共6页
基于最优化思想研究磁流变抛光驻留时间算法。将驻留时间反卷积运算变换成矩阵运算,以实际加工要求为约束条件,建立关于驻留时间的最优化数学模型,利用最小二乘逼近和最佳一致逼近数学解法器对优化模型进行数值求解。仿真结果显示:该算... 基于最优化思想研究磁流变抛光驻留时间算法。将驻留时间反卷积运算变换成矩阵运算,以实际加工要求为约束条件,建立关于驻留时间的最优化数学模型,利用最小二乘逼近和最佳一致逼近数学解法器对优化模型进行数值求解。仿真结果显示:该算法收敛幅度大,计算效率较高,所求解满足数控加工要求。在自行研制的磁流变抛光机床上进行抛光实验,对有效口径为50 mm的圆形平面工件,经过4.7min抛光,PV值从0.191λ降至0.087λ,收敛54.5%,RMS值从0.041λ降至0.010λ,收敛7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抛光 驻留时间算法 反卷积 最优化数学模型
下载PDF
基于矩阵运算的光学零件磁流变加工的驻留时间算法 被引量:9
5
作者 石峰 戴一帆 +1 位作者 彭小强 宋辞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3-106,共4页
提出了一种光学零件磁流变加工的驻留时间计算方法。该算法以矩阵运算为基础,首先确定工件上各个控制节点的高度余量,并将磁流变抛光模对各控制节点的材料去除能力体现到去除矩阵中,然后利用非负最小二乘法求解驻留时间向量。采用该算... 提出了一种光学零件磁流变加工的驻留时间计算方法。该算法以矩阵运算为基础,首先确定工件上各个控制节点的高度余量,并将磁流变抛光模对各控制节点的材料去除能力体现到去除矩阵中,然后利用非负最小二乘法求解驻留时间向量。采用该算法在自行研制的磁流变抛光机床上进行抛光实验,经过2次迭代加工后,有效口径为145mm的球面镜P-V值达到40.5nm(约为λ/15),RMS值达到5nm(约为λ/125),表面粗糙度Ra值达到0.57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抛光 计算机控制光学表面成型(CCOS) 驻留时间算法
下载PDF
优化地铁时刻表减少列车制动电阻能耗 被引量:5
6
作者 胡文斌 王勇博 +2 位作者 吕建国 余良辉 吴超飞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0-94,共5页
合理调整地铁时刻表就能合理调整线路上列车的启动、制动情况,可使尽可能多的再生制动能量流向需要能量的车辆,避免其消耗在制动电阻上。以降低所有列车制动电阻能耗为目标,对列车在所有车站的停站时间进行优化。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 合理调整地铁时刻表就能合理调整线路上列车的启动、制动情况,可使尽可能多的再生制动能量流向需要能量的车辆,避免其消耗在制动电阻上。以降低所有列车制动电阻能耗为目标,对列车在所有车站的停站时间进行优化。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优化算法。以南京地铁1号线为例,进行了制动电阻能耗计算和优化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发车间隔4min和8min两种情况,优化之后的停站时间与优化之前相比,制动电阻能耗分别减少了16.1%和16.3%,节能效果显著,算法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时刻表调整 再生制动能量 停站时间 遗传算法
下载PDF
计算机控制光学抛光驻留时间求解中两类优化算法的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张云飞 何建国 +3 位作者 王亚军 罗丽丽 吉方 黄文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239-3244,共6页
建立了基于矩阵计算的驻留时间计算模型,根据实际加工要求建立了最小二乘和最佳一致逼近最优化求解数学模型,总结了两类优化问题的求解方法。根据自研数学解法器,利用数值计算分析了这两类算法的计算特点。仿真结果显示,两种自研算法具... 建立了基于矩阵计算的驻留时间计算模型,根据实际加工要求建立了最小二乘和最佳一致逼近最优化求解数学模型,总结了两类优化问题的求解方法。根据自研数学解法器,利用数值计算分析了这两类算法的计算特点。仿真结果显示,两种自研算法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最小二乘逼近算法计算效率有待提高,对外界扰动和计算模型等误差不敏感,最佳一致逼近算法计算效率较高,但对误差比较敏感。实际加工时,如果面形精度已经比较高时,建议多采用最小二乘逼近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控制光学表面成形技术 驻留时间 优化算法 最小二乘法 最佳一致逼近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网络组合模型的公交驻站时间预测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建 邓卫 《城市交通》 2012年第5期78-83,5,共7页
公交驻站时间是公交行程时间的主要组成部分,其预测精度直接影响智能公交系统中公交信息发布的准确性。为了提高公交驻站时间的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的组合预测模型,它由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和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组成。首... 公交驻站时间是公交行程时间的主要组成部分,其预测精度直接影响智能公交系统中公交信息发布的准确性。为了提高公交驻站时间的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的组合预测模型,它由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和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组成。首先利用两种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公交驻站时间;然后利用改进后的等宽数据离散方法,将两种神经网络的预测结果和观测的驻站时间数据离散后用于贝叶斯网络学习;最后通过贝叶斯网络推理得到驻站时间组合预测结果。实例分析表明,贝叶斯网络组合模型驻站时间预测结果的误差指标均优于单一模型,证明其可有效提高单一模型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系统 公共交通 驻站时间 贝叶斯网络 神经网络 组合算法
下载PDF
基于DS扩频信号的自适应门限双积分滑动相关捕获算法 被引量:1
9
作者 江太辉 王甲池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4-77,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直接序列扩频信号的双积分滑动相关捕获算法,同时使用两组相关器联合进行码相位的捕获,捕获的门限采用CAFR(常虚警率)自适应控制方式。文中给出了这个捕获方案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具体分析。实验表明,利用FPGA实现这种捕... 提出了一种基于直接序列扩频信号的双积分滑动相关捕获算法,同时使用两组相关器联合进行码相位的捕获,捕获的门限采用CAFR(常虚警率)自适应控制方式。文中给出了这个捕获方案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具体分析。实验表明,利用FPGA实现这种捕获算法,不仅具有较高的性价比,而且衡量PN码捕获的最关键指标平均捕获时间也大大少于常规捕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扩频信号 自适应门限 双积分滑动 捕获算法 直接序列扩频 PN码同步
下载PDF
进动气囊抛光的驻留时间优化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利鹏 杨辉 +1 位作者 鲍龙祥 李静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303-3309,共7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进动气囊抛光驻留时间算法,用于实现高精度的光学玻璃零件的加工。首先,通过抛光工艺试验确定抛光去除率函数;在矩阵迭代算法的基础上,给定一个合适的驻留时间初值函数。然后,采用分层阈值去除法进行驻留时间的优化求解,... 提出了一种新的进动气囊抛光驻留时间算法,用于实现高精度的光学玻璃零件的加工。首先,通过抛光工艺试验确定抛光去除率函数;在矩阵迭代算法的基础上,给定一个合适的驻留时间初值函数。然后,采用分层阈值去除法进行驻留时间的优化求解,并加上残余误差方差最小的判定条件,从而得到完整的驻留时间函数。该算法适用于非球面、自由曲面等光学玻璃元件的抛光加工。用MATLAB对残余面形误差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残余误差精度PV值可以收敛到0.1μm左右。最后,对光学玻璃平面进行了抛光。实际抛光后,该玻璃表面粗糙度Ra从抛光前的0.159μm减小到0.024μm,面形精度PV值由抛光前的0.756μm减小到0.158μm。得到的结果验证了提出驻留时间算法的合理性,表明该算法可为以后进行复杂面形工件的气囊抛光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玻璃 进动气囊抛光 驻留时间算法 矩阵迭代 残余误差
下载PDF
融合用户兴趣表征与注意力机制的推荐算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静 孙静宇 +1 位作者 李璨 魏东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14-821,共8页
为利用用户行为挖掘用户的兴趣,提出一种融合用户兴趣表征与注意力机制的推荐算法。利用CVR算法将传统的用户-项目表征转换为用户-兴趣表征;构建一种应用于用户兴趣预测的深度森林模型,引入兴趣簇重要性作为特征选择权重,融合时间注意... 为利用用户行为挖掘用户的兴趣,提出一种融合用户兴趣表征与注意力机制的推荐算法。利用CVR算法将传统的用户-项目表征转换为用户-兴趣表征;构建一种应用于用户兴趣预测的深度森林模型,引入兴趣簇重要性作为特征选择权重,融合时间注意力机制进行兴趣预测,将用户-兴趣模型结合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算法预测推荐结果。两个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提高用户兴趣预测准确率,提升推荐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森林 向量表征 停留时间 兴趣预测 推荐算法
下载PDF
回转对称非球面气囊抛光控制算法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云飞 姚英学 余顺周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2006年第8期9-11,14,共4页
介绍一种新型的非球面光学零件抛光方法———气囊抛光,这种方法可以得到高质量的光学表面。针对气囊抛光加工回转对称非球面的特点,进行抛光路径规划,对去除函数进行降维处理,提出抛光驻留时间的计算方法。最后,给出抛光算法的实现框图... 介绍一种新型的非球面光学零件抛光方法———气囊抛光,这种方法可以得到高质量的光学表面。针对气囊抛光加工回转对称非球面的特点,进行抛光路径规划,对去除函数进行降维处理,提出抛光驻留时间的计算方法。最后,给出抛光算法的实现框图,并按照实现框图指导实际的玻璃非球面加工,取得满意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囊抛光 回转对称非球面 路径规划 去除函数 驻留时间
下载PDF
融合项目嵌入表征与注意力机制的推荐算法 被引量:4
13
作者 都奕冰 孙静宇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82-688,共7页
为挖掘用户行为信息的隐性反馈,提出一种融合项目嵌入表征与注意力机制的深度学习序列化推荐算法。由于项目间的相关性特征和用户行为特征对提高推荐算法准确性有重要意义,在GRU网络模型的基础上,考虑点击序列中项目间的相关性,通过word... 为挖掘用户行为信息的隐性反馈,提出一种融合项目嵌入表征与注意力机制的深度学习序列化推荐算法。由于项目间的相关性特征和用户行为特征对提高推荐算法准确性有重要意义,在GRU网络模型的基础上,考虑点击序列中项目间的相关性,通过word2vec将浏览项目表征为高维向量,弥补传统项目表征的不足;用停留时间优化注意力机制刻画用户兴趣偏好,提高推荐准确性。通过实例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召回率达到了69.61%,分类效果优于其它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荐算法 注意力机制 停留时间 项目嵌入 深度学习
下载PDF
离子束抛光轨迹段划分及进给速度求解 被引量:1
14
作者 邓文辉 唐才学 +2 位作者 陈贤华 王健 钟波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292-3296,共5页
针对光学元件高精度确定性加工,提出并实现了基于自适应步长算法实现离子束抛光轨迹段划分及进给速度求解。首先,对常规的等步长算法实现抛光轨迹段划分所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其次,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等效驻留时间轮廓计算... 针对光学元件高精度确定性加工,提出并实现了基于自适应步长算法实现离子束抛光轨迹段划分及进给速度求解。首先,对常规的等步长算法实现抛光轨迹段划分所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其次,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等效驻留时间轮廓计算方法及自适应步长算法,有效地避免了等步长法所存在的问题。然后,采用新算法对600mm平面反射元件进行了实例计算,经加工后,元件98%口径内的面形精度峰谷(PV)值由110.22nm(λ/5.7,λ=632.8nm)收敛至4.81nm(λ/131.6)。最后,基于自研的离子束抛光设备,实现了光学元件在100mm口径内面形PV值小λ/70的超高面形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束抛光 等效驻留时间 去除函数 等步长法 自适应步长法
下载PDF
基于Clean算法的离子束抛光技术的驻留时间求法
15
作者 杨伯平 郭伟远 《天文研究与技术》 CSCD 2009年第2期124-129,共6页
离子束抛光技术的关键在于对驻留时间进行求解,通常通过反卷积运算来完成。这在理论上可以实现,但是当需要加工量很小或趋于零时,加工时间就变为无穷大,此时变成一个病态问题。因此驻留时间的求解变得困难,出现的奇异值使加工难以实现。... 离子束抛光技术的关键在于对驻留时间进行求解,通常通过反卷积运算来完成。这在理论上可以实现,但是当需要加工量很小或趋于零时,加工时间就变为无穷大,此时变成一个病态问题。因此驻留时间的求解变得困难,出现的奇异值使加工难以实现。以Clean算法为基础提出了天文望远镜离子束抛光技术中对驻留时间求解的一种新的有效方法,并通过拟合来处理数据,理论上可以实现任何精度。更好地方便计算机控制的实现,为加工提供了基础。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法所求驻留时间符合天文光学镜面离子束抛光技术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束抛光 驻留时间 CLEAN算法 加工精度
下载PDF
离散切换系统H_∞非脆弱滤波器设计
16
作者 吴慧明 郭嗣琮 吴小雪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685-2688,共4页
研究离散线性切换系统非脆弱H_∞滤波器设计问题,假设滤波器增益含有区间不确定性,采用平均驻留时间技术,并利用LMIs给出非脆弱H_∞滤波器的设计方案。当采用经典的顶点方法时,需要求解的LMI数量呈指数级增长,系统维数较高时,可能超过... 研究离散线性切换系统非脆弱H_∞滤波器设计问题,假设滤波器增益含有区间不确定性,采用平均驻留时间技术,并利用LMIs给出非脆弱H_∞滤波器的设计方案。当采用经典的顶点方法时,需要求解的LMI数量呈指数级增长,系统维数较高时,可能超过当前的运算能力,故提出一种明确有效的概率算法。预先制定的概率水平可以保证鲁棒性,并给出为达到所需概率水平而需要的采样数量。该算法可以显著减少参与设计的LMI的数量。最后用数值仿真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切换系统 平均驻留时间 非脆弱H∞滤波器 概率算法
下载PDF
公交停靠站多线路换乘协同调度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新标 刘心雨 +2 位作者 夏晓梅 项俊平 赵靖 《智能计算机与应用》 2023年第11期202-207,共6页
城市公交运行过程中,当在同一站点的多条线路之间相互换乘的需求都较大时,常规调度方式无法满足此需求。因此本研究提出对公交车辆在换乘站点的驻站时间进行控制,延长先到站车辆在换乘站点的驻站时间,促使先到站车辆可在换乘站点等待有... 城市公交运行过程中,当在同一站点的多条线路之间相互换乘的需求都较大时,常规调度方式无法满足此需求。因此本研究提出对公交车辆在换乘站点的驻站时间进行控制,延长先到站车辆在换乘站点的驻站时间,促使先到站车辆可在换乘站点等待有换乘关系车辆,从而使得非同时到站车辆依然可以实现多线路乘客相互换乘。本研究首先以乘客平均行程时间最小为优化目标,考虑发车间隔以及驻站时间的限制,提出非线性规划模型,对多线路公交的发车频率以及在换乘站点的驻站时间进行优化。其次,设计了分步优化算法,考虑发车间隔组合不同时,可行解结构不一致的情况。从约束条件出发,首先生成可行解集,再依据发车间隔组合的不同,将解集分成多个子集,运用邻域搜索算法分别对每个子集进行搜索,从而避免搜索过程中对可行解结构进行重复判断。最后基于算例验证模型与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与常规调度策略相比,本研究提出的调度策略可使乘客平均行程时间减少11.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多线路调度 驻站时间控制 分步优化算法
下载PDF
考虑集装箱停留时间的码头堆垛决策支持系统
18
作者 俞丹俊 《莆田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86-90,108,共6页
提出了一种考虑集装箱停留时间的堆垛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 considering dwell time,DSS-DT),利用集装箱停留时间的历史数据信息预测拟出场集装箱的停留时间。基于此,针对水平堆垛制定了区域内集装箱堆垛策略,利用数学... 提出了一种考虑集装箱停留时间的堆垛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 considering dwell time,DSS-DT),利用集装箱停留时间的历史数据信息预测拟出场集装箱的停留时间。基于此,针对水平堆垛制定了区域内集装箱堆垛策略,利用数学模型和启发式算法选择集装箱场箱位,并通过仿真模拟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结果表明:DSS-DT可明显减少再搬运次数,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港口服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装箱运输 堆垛作业 停留时间 启发式算法
下载PDF
基于分子动力学的后装治疗计划驻留时间优化算法
19
作者 黄静 吴骏翔 +4 位作者 吴章文 龙凤翔 文玉梅 何冬林 勾成俊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4期325-329,共5页
介绍一种新的基于分子动力学的用于求解驻留时间的优化算法。为了获得后装治疗中驻留时间的最优序列,本文对用于放射治疗的基于分子动力学的调强优化算法进行了进一步发展。将投放到参考点的实际剂量与其处方剂量的差值的平方和作为目... 介绍一种新的基于分子动力学的用于求解驻留时间的优化算法。为了获得后装治疗中驻留时间的最优序列,本文对用于放射治疗的基于分子动力学的调强优化算法进行了进一步发展。将投放到参考点的实际剂量与其处方剂量的差值的平方和作为目标函数,同时考虑到后装治疗对驻留时间的特殊要求,引入时间平滑因子的概念,以约束驻留时间的差异,并将其合并到总的目标函数中,在优化过程中予以综合考虑。优化过程中,目标函数为分子系统的系统能量,驻留时间为分子位置。驻留时间达到最优结果时,其系统能量最低。利用临床病例对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临床病例中的数据验证表明,该优化算法能够满足临床应用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装治疗计划 分子动力学 优化算法 时间平滑因子 驻留时间
下载PDF
列车运行能耗与乘客换乘时间协同优化研究
20
作者 赵凯丽 范贤 +1 位作者 徐小明 朱冬冬 《山东科学》 CAS 2020年第5期73-83,共11页
为减少轨道交通系统运营总能耗和乘客换乘时间,以列车的在站停留时间为决策变量,建立了一种协同优化的时刻表优化模型,并设计了求解该模型的遗传算法。应用北京地铁五号线和亦庄线的实际数据展开算例研究,验证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结果... 为减少轨道交通系统运营总能耗和乘客换乘时间,以列车的在站停留时间为决策变量,建立了一种协同优化的时刻表优化模型,并设计了求解该模型的遗传算法。应用北京地铁五号线和亦庄线的实际数据展开算例研究,验证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研究较优化前的轨道交通系统总能耗减少5.15%,乘客换时间减少17.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时刻表 运行能耗 换乘时间 停留时间 遗传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