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4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btaining 2D Soil Resistance Profiles from the Integration of Electrical Resistivity Data and Standard Penetration Test (SPT) and Light Dynamic Penetrometer (DPL) Resistance Tests—Applications in Mass Movements Studies
1
作者 Cassiano Antonio Bortolozo Tatiana Sussel Gonçalves Mendes +10 位作者 Mariana Ferreira Benessiuti Motta Silvio Jorge Coelho Simões Tristan Pryer Daniel Metodiev Marcio Roberto Magalhães de Andrade Maiconn Vinicius de Moraes Danielle Silva de Paula Nélio José Bastos Luana Albertani Pampuch Rodolfo Moreda Mendes Marcio Augusto Ernesto de Mora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sciences》 2023年第9期840-854,共15页
In Brazil and various regions globally, the initiation of landslides is frequently associated with rainfall;yet the spatial arrangement of geological structures and stratification considerably influences landslide occ... In Brazil and various regions globally, the initiation of landslides is frequently associated with rainfall;yet the spatial arrangement of geological structures and stratification considerably influences landslide occurrences. The multifaceted nature of these influences makes the surveillance of mass movements a highly intricate task, requiring an understanding of numerous interdependent variables. Recent years have seen an emergence in scholarly research aimed at integrating geophysical and geotechnical methodologies. The conjoint examination of geophysical and geotechnical data offers an enhanced perspective into subsurface structures. Within this work, a methodology is proposed for the synchronous analysis of electrical resistivity geophysical data and geotechnical data, specifically those extracted from the Light Dynamic Penetrometer (DPL) and Standard Penetration Test (SPT). This study involved a linear fitting process to correlate resistivity with N10/SPT N-values from DPL/SPT soundings, culminating in a 2D profile of N10/SPT N-values predicated on electrical profiles. The findings of this research furnish invaluable insights into slope stability by allowing for a two-dimensional representation of penetration resistance properties. Through the synthesis of geophysical and geotechnical data, this project aims to augment the comprehension of subsurface conditions, with potential implications for refining landslide risk evaluations. This endeavor offers insight into the formulation of more effective and precise slope management protocols and disaster prevention strate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PHYSICS Geotechnical Data Electrical Resistivity Method Standard penetration test (SPT) Light dynamic penetrometer (DPL) Mass Movements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for predicting the impact of rolling dynamic compaction using dynamic cone penetrometer test results 被引量:7
2
作者 R.A.T.M. Ranasinghe M.B. Jaksa +1 位作者 Y.L. Kuo F. Pooya Nejad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17年第2期340-349,共10页
Rolling dynamic compaction(RDC),which involves the towing of a noncircular module,is now widespread and accepted among many other soil compaction methods.However,to date,there is no accurate method for reliable predic... Rolling dynamic compaction(RDC),which involves the towing of a noncircular module,is now widespread and accepted among many other soil compaction methods.However,to date,there is no accurate method for reliable prediction of the densification of soil and the extent of ground improvement by means of RDC.This study presents the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ANNs) for a priori predic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RDC.The models are trained with in situ dynamic cone penetration(DCP) test data obtained from previous civil projects associated with the 4-sided impact roller.The predictions from the ANN model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measured field data,as indicated by the model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approximately 0.8.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ANN models developed in this study can be successfully employed to provide more accurate prediction of the performance of the RDC on a range of soil typ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lling dynamic compaction(RDC) Ground improvement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 dynamic cone penetration(DCP) test
下载PDF
基于足尺加速加载试验的高速公路沥青面层力学性能与高温性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光伟 马永磊 +3 位作者 马千越 郑炳锋 吕正龙 吴威伟 《现代交通技术》 2024年第2期10-16,共7页
针对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老路沥青面层,在120万次足尺加速加载试验条件下,采用动态模量试验评价其力学性能,采用贯入强度试验与汉堡车辙试验评价其高温性能。动态模量试验结果表明,20℃、10 Hz条件下沥青面层芯样0~120万次的动态模量维... 针对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老路沥青面层,在120万次足尺加速加载试验条件下,采用动态模量试验评价其力学性能,采用贯入强度试验与汉堡车辙试验评价其高温性能。动态模量试验结果表明,20℃、10 Hz条件下沥青面层芯样0~120万次的动态模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最大值与最小值偏差约为6.9%。贯入强度试验结果表明,0~120万次的沥青面层芯样的单轴贯入强度相对稳定,老路的加铺层、上面层、中面层、下面层的贯入强度变化量分别为-0.04 MPa、0.11 MPa、-0.03 MPa、0.18 MPa。汉堡车辙试验结果表明,加铺层和上面层的芯样总体维持在稳定的状态,中面层和下面层芯样试验结果有一定程度的波动,下面层变化相对明显:汉堡车辙深度的变化率为114.56%,蠕变斜率的变化率为150%。根据120万次足尺加速加载试验结果,该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老路沥青面层在力学性能和高温性能方面表现稳定,扩建后的路面能够满足交通荷载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 沥青面层 足尺加速加载试验 动态模量 贯入强度 汉堡车辙
下载PDF
Predic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rolling dynamic compaction us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and cone penetration test data 被引量:1
4
作者 R.A.T.M.Ranasinghe M.B.Jaksa +1 位作者 F.Pooya Nejad Y.L.Kuo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3-170,共18页
Rolling Dynamic Compaction(RDC),which is a ground improvement technique involving non-circular modules drawn behind a tractor,has provided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with an improved ground compaction capability,especi... Rolling Dynamic Compaction(RDC),which is a ground improvement technique involving non-circular modules drawn behind a tractor,has provided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with an improved ground compaction capability,especially with respect to a greater influence depth and a higher speed of compaction,resulting in increased productivity. However,to date,there is no reliable method to predict the effectiveness of RDC in a range of ground conditions.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and unique predictive tool developed by means of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ANNs) that permits a priori prediction of density improvement resulting from a range of ground improvement projects that employed 4-sided RDC modules;commercially known as"impact rollers". The strong coefficient of correlation(i.e. R>0.86) and the parametric behavior achieved in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the model is successful in providing reliable predictions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RDC in various ground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MECHANICS ROLLING dynamic COMPACTI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CONE penetration test ground improvement
原文传递
道砟嵌入路基土三轴试验及离散元模拟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杰 聂如松 +2 位作者 黄茂桐 谭永长 李亚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20-1730,共11页
有砟轨道道砟嵌入对路基服役性能具有显著影响。基于此设计上层为道砟、下层为路基土的单元试样,通过室内动三轴试验和离散元法(discrete element method,简称DEM)数值仿真研究了动荷载作用下道砟嵌入路基土的宏观变形行为和局部变形特... 有砟轨道道砟嵌入对路基服役性能具有显著影响。基于此设计上层为道砟、下层为路基土的单元试样,通过室内动三轴试验和离散元法(discrete element method,简称DEM)数值仿真研究了动荷载作用下道砟嵌入路基土的宏观变形行为和局部变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动荷载作用下,道砟与路基土之间仅通过接触面上有限数量的离散接触传递应力,随动应力幅值增加,道砟嵌入深度也不断增加,嵌入深度与动应力呈指数函数变化。道砟嵌入路基土变形过程分为局部挤压阶段、剪切带形成阶段及剪切带发展阶段,道砟嵌入会使得道砟−路基土接触界面的土样孔隙率显著增加,同时也会使得接触界面发生显著的侧向变形。孔隙率较高的饱和试样在较低的动应力作用下会发生翻浆冒泥现象,道砟嵌入导致的路基面孔隙率升高是既有路线发生翻浆冒泥的重要原因,防治翻浆冒泥需重点防止道砟嵌入导致的土样局部孔隙率升高。该研究成果可加深对道砟嵌入现象以及由此引发的路基表层变形行为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砟轨道 道砟嵌入 变形特征 动三轴试验 离散元模拟
下载PDF
强夯法加固可液化砂质粉土地基试验研究
6
作者 王家磊 张合青 +3 位作者 余虔 韩进宝 刘洋 姚妙娴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1-369,共9页
针对北京大兴机场飞行区地基存在可液化砂质粉土层,研究采用低能级、小夯距和少击数的强夯法对其进行处理。为了评价夯击效果,确定强夯过程中的夯击参数,选择1000 kN·m和2000 kN·m两个能级的夯击能,每个夯击能级设定4、6、8... 针对北京大兴机场飞行区地基存在可液化砂质粉土层,研究采用低能级、小夯距和少击数的强夯法对其进行处理。为了评价夯击效果,确定强夯过程中的夯击参数,选择1000 kN·m和2000 kN·m两个能级的夯击能,每个夯击能级设定4、6、8、10和12击数。同时,设置夯击能1000 kN·m条件下夯击数4、6和8,用以研究地表冻土层对夯击效果的影响,在试验区分别进行了全深度标准贯入、面波、干密度试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强夯后的砂质粉土地基具有更大的密实度、传播波速和抗液化能力。其中,夯击能1000 kN·m和2000 kN·m作用下的最佳夯击数分别为10和8,对应的强夯影响深度为4.5 m和5.5 m,消除液化的深度则为4.3 m和5.3 m。而在检测指标上,标准贯入试验要求在1000 kN·m和2000 kN·m夯击能作用下,4.5 m和5.5 m全深度标准贯入击数平均值不少于10和12。最佳夯击次数作用下原地基表层的干密度不低于1.45 g/cm3。研究结果推荐在机场跑道区域采用2000 kN·m强夯能级进行地基处理,而停机坪和滑行道区域采用1000 kN·m强夯能级进行地基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地基 强夯法 标准贯入 面波检测
下载PDF
不同类型DPT试验锤击能量稳定性及锤击数转化关系探讨 被引量:5
7
作者 陈龙伟 王云龙 陈玉祥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41-1049,共9页
采用现场能量标定和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类型DPT锤击数之间的相关性,探讨DPT试验锤击能量的稳定性。分析结果显示:DPT试验是一种锤击能量稳定且锤击效率较好的现场测试方法,不同类型的DPT锤击能量传递率(ETR)均值均能超过80%,且落锤越重... 采用现场能量标定和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类型DPT锤击数之间的相关性,探讨DPT试验锤击能量的稳定性。分析结果显示:DPT试验是一种锤击能量稳定且锤击效率较好的现场测试方法,不同类型的DPT锤击能量传递率(ETR)均值均能超过80%,且落锤越重,探杆直径尺寸越大,能量传递率越高。通过能量传递率标定锤击数和现场试验的方法,分别获取了不同类型DPT锤击数之间的转化关系,且二者得到的不同类型DPT锤击数之间的转化系数较一致,重型DPT试验得到的锤击数约为超重型DPT试验锤击数2.5倍。能量测试仪获取的ETR实为锤击有效能量的传入率,经过探杆的能量损耗才是贯入的实际有效能量,而探头贯入能量测试是一项尚需解决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触探 能量测试 锤击数 转化系数
下载PDF
汉江新集水电站土石坝水下抛填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8
作者 李锐 张方涛 +3 位作者 李波 张著彬 余伟 黄继平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1-156,共6页
由于压实度的不可控性,水下抛填一直较少作为土石坝等永久建筑物的施工方案,而采取水下抛填可大大提高工程经济性,研究土石坝水下抛填施工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以汉江新集水电站主河床土石坝水下抛填施工为例,引入离心模型试验对其进行了... 由于压实度的不可控性,水下抛填一直较少作为土石坝等永久建筑物的施工方案,而采取水下抛填可大大提高工程经济性,研究土石坝水下抛填施工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以汉江新集水电站主河床土石坝水下抛填施工为例,引入离心模型试验对其进行了前期论证,并在坝体填筑完成后通过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对水下抛填密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水下抛填密度与抛填料颗粒级配、上覆堆载、水深等因素密切相关,且经强夯处理后抛填体的有效加固深度在6.0 m范围内;离心模型试验和超重型动力触探检测成果相关性较好,可作为研究土石坝水下抛填密度的有效手段。研究成果给后续坝体设计、安全监测方案优化提供了数据支撑,对同类工程设计施工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坝 水下抛填 离心模型试验 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 新集水电站
下载PDF
多种检测方法在冲填土强夯检测中的联合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周宏博 《四川建材》 2024年第6期57-58,共2页
强夯是处理沿海滩涂冲填土地基的有效方法,而强夯加固后地基的检测是场地能否用于建设的重要依据。通过静载试验、静力触探原位测试、室内土工试验及轻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这4种方法联合检测强夯效果,并对4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以供同类... 强夯是处理沿海滩涂冲填土地基的有效方法,而强夯加固后地基的检测是场地能否用于建设的重要依据。通过静载试验、静力触探原位测试、室内土工试验及轻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这4种方法联合检测强夯效果,并对4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以供同类型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载试验 静力触探 土工试验 轻型圆锥动力触探
下载PDF
地震序列对砂土液化场地条件影响的试验研究
10
作者 李金宇 王伟 +3 位作者 王浩宇 齐亚坤 张晓庆 赵梦瑶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7-225,共9页
地震序列作用下砂土液化和再液化趋势研究,对于工程场地的地震地质灾害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振动台试验,分析模拟地震序列作用下多次液化后场地条件的变化情况。基于试验过程中各类传感器的采集记录,结合轻型动力触探测试和液化前后... 地震序列作用下砂土液化和再液化趋势研究,对于工程场地的地震地质灾害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振动台试验,分析模拟地震序列作用下多次液化后场地条件的变化情况。基于试验过程中各类传感器的采集记录,结合轻型动力触探测试和液化前后的土工试验数据,得到场地模型土层振动液化过程中孔隙水压力、土压力、加速度、土壤含水率和土体相对密实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模拟地震序列作用下,随着振动次数的增加,相同深度的砂土密实度显著增加,增量逐渐变小,孔压增量逐渐降低;而不同深度的砂土密实度和孔压增量由深部到浅部逐渐降低,导致深部砂土的液化势显著低于浅部砂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序列 砂土液化 密实度 孔隙水压力 轻型动力触探测试
下载PDF
采用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检测天然地基承载力若干问题的思考
11
作者 冯志敏 徐伟科 《工程质量》 2024年第9期30-33,共4页
圆锥动力触探作为原位测试技术之一,具有设备简单、方便快捷、成本低等优点,成为检测地基承载力的首选方法。由于一些天然地基的特殊性不适用于静载试验,业主单位选择动力触探进行地基承载力的检测,针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如何确保数据的... 圆锥动力触探作为原位测试技术之一,具有设备简单、方便快捷、成本低等优点,成为检测地基承载力的首选方法。由于一些天然地基的特殊性不适用于静载试验,业主单位选择动力触探进行地基承载力的检测,针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如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检测深度和碎石土承载力判定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锥动力触探 天然地基 承载力 检测
下载PDF
孔内深层超强夯法处理厚层人工回填土的应用研究
12
作者 李越 《中国建材科技》 CAS 2024年第1期83-86,78,共5页
介绍了孔内深层超强夯法(SDDC)的基本原理,并将SDDC工法运用于处理某机场内厚层人工回填土地基,对无机固体废料进行了资源化回收利用。通过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对SDDC施工质量进行检测,对SDDC桩体和桩间... 介绍了孔内深层超强夯法(SDDC)的基本原理,并将SDDC工法运用于处理某机场内厚层人工回填土地基,对无机固体废料进行了资源化回收利用。通过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对SDDC施工质量进行检测,对SDDC桩体和桩间土的承载力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经SDDC工法处理后的复合地基均匀性较好,承载力显著提高,达到工程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内深层超强夯法 厚层人工回填土 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标准贯入试验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
下载PDF
轻型动力触探在可塑状黏性土天然地基验槽中的应用分析
13
作者 葛瑞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1-25,共5页
对合肥地区天然基槽中可塑状黏性土同时进行静力触探试验和轻型动力触探试验,按照同一个行业检测规范,2种试验值估算的承载力特征值相差较大;通过拟合静力触探值与轻型动力触探数值的对应关系,利用安徽省地方标准中静力触探和承载力特... 对合肥地区天然基槽中可塑状黏性土同时进行静力触探试验和轻型动力触探试验,按照同一个行业检测规范,2种试验值估算的承载力特征值相差较大;通过拟合静力触探值与轻型动力触探数值的对应关系,利用安徽省地方标准中静力触探和承载力特征值的推荐公式,给出在合肥地区可塑状黏性土天然地基验槽中轻型动力触探数值与承载力特征值对应的关系表格,用于指导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动力触探 承载力特征值 天然地基验槽
下载PDF
原位测试技术在不均匀地基项目中的应用与质量控制研究
14
作者 钟宏祯 《福建建筑》 2024年第8期59-62,共4页
为了研究原位测试技术在不均匀地基项目中的主要技术措施和质量管控措施,对宁德某幼儿园项目进行研究。对原位测试技术的特征、分类、应用项目概况和地层分布情况进行梳理,根据现场地质情况,进行原位测试的方案设计和测试方法分析。最后... 为了研究原位测试技术在不均匀地基项目中的主要技术措施和质量管控措施,对宁德某幼儿园项目进行研究。对原位测试技术的特征、分类、应用项目概况和地层分布情况进行梳理,根据现场地质情况,进行原位测试的方案设计和测试方法分析。最后,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对原位测试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进行研究。通过研究表明,该工程项目土层较松散,应配合设计要求进行基础方案设计。在进行原位测试实验时,应结合多种质量控制措施,综合保障原位测试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测试 标准贯入试验 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不均匀地基
下载PDF
降水强夯加固软土地基的质量控制参数研究
15
作者 张钦 《重庆建筑》 2024年第3期57-58,62,共3页
该文以强夯施工后地基承载力为研究对象,针对原位检测手段标准贯入和静力触探试验,在规范及区域承载力推荐值的基础上,建立标贯击数N与比贯入阻力p_s之间的经验关系。将现场实测数据纳入关系式对比,评估现场实测数据的可靠性。
关键词 强夯 地基承载力 静力触探 标准贯入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
下载PDF
高能级强夯在碎石土填海地基处理的应用
16
作者 林耀华 许茂坤 卢宏飞 《价值工程》 2024年第12期108-110,共3页
近几年国内强夯和强夯置换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地基处理工程中,且有向高能级发展的趋势。本文研究辽宁省某碎石土填海地基处理中10000kN·m能级强夯、10000kN·m能级强夯置换、12000kN·m能级强夯以及15000kN·m能级... 近几年国内强夯和强夯置换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地基处理工程中,且有向高能级发展的趋势。本文研究辽宁省某碎石土填海地基处理中10000kN·m能级强夯、10000kN·m能级强夯置换、12000kN·m能级强夯以及15000kN·m能级强夯等地基处理施工过程和地基处理效果,提出在碎石土填海地区高能级强夯和强夯置换适宜的主夯点间距和单点夯击次数,以及地基处理效果,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相关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级强夯置换 碎石土地基 地面变形监测 动力触探试验 平板载荷试验
下载PDF
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应用研究
17
作者 许魏 《工程技术研究》 2024年第14期48-50,共3页
为可靠掌握复杂地形地质条件情况,文章以珠海大道(金湾互通以西段)快速化提升工程为例,通过PS波速测试方法和圆锥动力触探勘测技术分别实现土层物理力学参数和地基承载力、变形模量测量,依据测量结果为施工提供可靠依据,旨在最大限度地... 为可靠掌握复杂地形地质条件情况,文章以珠海大道(金湾互通以西段)快速化提升工程为例,通过PS波速测试方法和圆锥动力触探勘测技术分别实现土层物理力学参数和地基承载力、变形模量测量,依据测量结果为施工提供可靠依据,旨在最大限度地保证施工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勘察 PS波速测试方法 圆锥动力触探勘测技术
下载PDF
侵彻引信过载特征等效低成本考核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蓉 施坤林 +3 位作者 牛兰杰 杜长河 贺一轩 刘伟钊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21,共5页
围绕对高速侵彻引信在不同工况下功能充分考核的需求,针对全尺寸弹体侵彻试验成本高且难以实现多工况考核的问题,提出基于低成本火炮缩比弹和原型弹在过载峰值、持续时间以及粘连度三个特征量等效的引信等效试验方法。建立了基于125 mm... 围绕对高速侵彻引信在不同工况下功能充分考核的需求,针对全尺寸弹体侵彻试验成本高且难以实现多工况考核的问题,提出基于低成本火炮缩比弹和原型弹在过载峰值、持续时间以及粘连度三个特征量等效的引信等效试验方法。建立了基于125 mm加长弹的等效缩比试验,通过仿真和试验验证表明在低成本火炮基础上,可通过构建弹、靶、工况的缩比模型,实现全尺寸战斗部侵彻过程中引信动态响应特性的等效,实现引信不依赖全尺寸战斗部的独立考核试验,为引信多工况下功能考核验证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信 高速侵彻 等效 动态响应 试验
下载PDF
考虑道砟嵌入作用的有砟轨道基床表层变形行为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聂如松 李亚峰 +3 位作者 冷伍明 黄茂桐 周思危 董俊利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8-137,共10页
为研究有砟轨道道砟嵌入现象及其对基床表层变形行为的影响,开展以道砟碎石-基床粉土双层试样为研究对象的动三轴试验,分析道砟嵌入对基床表层变形行为的影响,探讨基于道砟嵌入指标的基床表层变形行为标准。试验结果表明,道砟嵌入使得... 为研究有砟轨道道砟嵌入现象及其对基床表层变形行为的影响,开展以道砟碎石-基床粉土双层试样为研究对象的动三轴试验,分析道砟嵌入对基床表层变形行为的影响,探讨基于道砟嵌入指标的基床表层变形行为标准。试验结果表明,道砟嵌入使得道砟碎石-基床粉土试样的粉土表层出现道砟槽痕并发生侧向变形,同时承受动荷载的能力降低;提高动应力水平和增加粉土含水率会加剧道砟嵌入程度;道砟碎石-基床粉土试样的破坏模式可分为剪切破坏型和软化破坏型;基床粉土含水率较低时,道砟碎石-基床粉土试样整体变形主要源于道砟和粉土的压缩变形,而当粉土含水率较高时,道砟嵌入引起的轴向和侧向变形则较为显著;当粉土处于最优含水率时,道砟嵌入速率为2.9×10^(-5) mm/s时道砟碎石-基床粉土试样达到塑性安定极限,而当粉土处于天然含水率和饱和含水率时,塑性安定极限对应的道砟嵌入速率则为1.4×10^(-4) m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砟嵌入 动三轴试验 基床表层 变形行为 塑性安定极限
下载PDF
列车动荷载作用下有砟轨道道砟嵌入现象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亚峰 聂如松 +3 位作者 冷伍明 孙宝莉 高旭峰 郭一鹏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7-208,共12页
为研究有砟轨道出现的道砟嵌入现象,开展以道砟与路基土双结构层试样为研究对象的动三轴试验。分析不同动应力和路基含水率条件下的道砟嵌入现象,提出定量表征道砟嵌入程度的指标,构建其与动应力和路基含水率间的经验模型,并对试样的侧... 为研究有砟轨道出现的道砟嵌入现象,开展以道砟与路基土双结构层试样为研究对象的动三轴试验。分析不同动应力和路基含水率条件下的道砟嵌入现象,提出定量表征道砟嵌入程度的指标,构建其与动应力和路基含水率间的经验模型,并对试样的侧向变形进行探讨。采用道砟嵌入深度、道砟嵌入质量和细粒土迁移质量等指标对道砟嵌入程度进行定量表征,并构建道砟嵌入指标与动应力间的经验模型;最后基于细粒土迁移质量和道砟嵌入深度间接表征并分析试样的侧向变形。研究结果表明:在循环动荷载作用下,道砟与细粒土接触部位会发生道砟嵌入现象;动应力和细粒土层含水率增加会加剧道砟嵌入程度,当动应力较低、细粒土层含水率增加至15.8%时,含水率的变化对道砟嵌入程度的影响减小,而当动应力较高时,细粒土层含水率增加能显著加剧道砟嵌入程度,甚至导致试样破坏;以道砟-细粒土双结构层试样为研究对象可考虑碎石道床-土质路基接触部位应力的离散性和局部增大效应,可为研究道床-路基的层间作用和整体变形特性提供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砟轨道 道砟嵌入 动三轴试验 表征指标 侧向变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