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ysferlin肌病11例临床与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周华勇 阳斌 +2 位作者 林贞仿 陈卉娇 徐严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讨Dysferlin肌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的11例Dysferlin肌病患者(男8例,女3例)的临床特点,肌酸激酶、肌电图、病理活检及治疗,门诊随访2年判断肌力提高或降低至少1级为明显改变标准。结果 11例dysferlin肌... 目的探讨Dysferlin肌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的11例Dysferlin肌病患者(男8例,女3例)的临床特点,肌酸激酶、肌电图、病理活检及治疗,门诊随访2年判断肌力提高或降低至少1级为明显改变标准。结果 11例dysferlin肌病患者平均发病年龄(29.2±9.1)岁,男性居多,至确诊平均病程7年,主要表现为肌无力、肌萎缩。肢带型营养不良2B型(limb girdle muscle dystrophy 2B,LGMD2B)首发部位多为四肢近端,主要为下肢近端;Miyoshi肌病(miyoshi myopathy,MM)首发部位多为双下肢远端。所有患者肌酸激酶均升高平均5126 IU/L,肌电图显示肌源性损害,肌肉活检免疫组化染色肌纤维膜Dysferlin缺乏。目前无根治药物,Dysferlin肌病进展缓慢,随访2年病情无明显变化。结论 Dysferlin肌病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特点及相应辅助检查,可以早期诊断,避免漏诊、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sferlin肌病 肢带型营养不良2B型 MIYOSHI肌病 dysferlin蛋白
下载PDF
按摩对大鼠骨骼肌急性钝挫伤后膜修复蛋白dysferlin和annexin A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田源 唐成林 +6 位作者 黄思琴 张毅 袁海洲 曹净 高睿琦 唐念珍 杨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41-846,共6页
目的:研究大鼠骨骼肌急性钝挫伤后,按摩对细胞膜特异性修复蛋白dysferlin和annexin A1表达的影响,探讨按摩促进骨骼肌急性损伤修复的可能机制。方法:42只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抽取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36只为模型组。模型组在建立右下... 目的:研究大鼠骨骼肌急性钝挫伤后,按摩对细胞膜特异性修复蛋白dysferlin和annexin A1表达的影响,探讨按摩促进骨骼肌急性损伤修复的可能机制。方法:42只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抽取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36只为模型组。模型组在建立右下肢急性腓肠肌钝挫伤模型后,随机分为自然恢复组和按摩治疗组,根据治疗时间分为损伤后7d、14d、21d三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6只。正常对照组和自然恢复组不做治疗;按摩治疗组在建模后48h开始每天于损伤局部行按摩治疗。免疫荧光双标法标记dysferlin和annexin A1,运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摄片,观察其在细胞内分布及表达;运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其表达量。结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果显示:正常肌细胞中两种荧光信号主要分布于近细胞膜周围,强度较弱,无共表达现象;模型组各时间点,两种荧光信号强度均明显增加,胞浆内也有弥散性分布,随时间的延长,信号强度逐渐减弱,细胞膜共表达现象增加;其中按摩治疗组荧光信号强度较同时期自然恢复组减弱明显,细胞膜上共表达现象增多。蛋白质印记结果显示:模型组各时间点较正常对照组,dysferlin和annexin A1蛋白表达升高,差异显著;随着时间的延长,模型组蛋白表达量均下降,自然恢复组和按摩治疗组在损伤后14d和21d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损伤后21d,自然恢复组较按摩治疗组dysferlin表达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损伤后14d和21d,自然恢复组较按摩治疗组annexin A1表达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这可能是其促进肌细胞膜修复相关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sferlin ANNEXIN A1 急性钝挫伤 按摩 膜修复
下载PDF
Dysferlinopathy临床、病理学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张丽冉 胡静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3年第2期139-142,共4页
Dysferlinopathy是由DYSF突变导致dysferlin蛋白表达异常的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骨骼肌疾病。Dysferlin及其相关蛋白在膜损伤修复过程有重要作用。本文对dysferlinopathy临床及病理学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dysferlinOPATHY dysferlin蛋白 发病机制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下载PDF
Dysferlinopathy的免疫病理与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董明睿 汪伟 +4 位作者 卢昕 舒晓明 焦劲松 刘尊敬 郭淮莲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90-493,共4页
目的通过PCR-测序技术确定Dysferlinopathy患者的致病突变并探讨其分子免疫病理特点。方法收集临床拟诊肢带型肌营养不良及Miyoshi肌病患者,所有患者肌肉活检后进行组织学、酶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对从外周血中提取的基因组... 目的通过PCR-测序技术确定Dysferlinopathy患者的致病突变并探讨其分子免疫病理特点。方法收集临床拟诊肢带型肌营养不良及Miyoshi肌病患者,所有患者肌肉活检后进行组织学、酶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对从外周血中提取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测序。结果 4例患者肌肉组织IHC染色证实肌纤维膜dysferlin蛋白缺失。基因检测发现1例患者含有DYSF(dysferlin基因)纯合突变、另3例患者含有复合杂合突变,其中c.2693del G、c.5511C>A、c.5516A>T、c.863A>T、c.1617C>A为首次报道的新发突变。3例患者IHC染色显示:肌纤维细胞膜区域存在不同程度的MHC-1免疫沉积,坏死肌纤维部位有C5b-9补体沉积。所有病例均有肌纤维内脂滴轻度增加。结论发现5种DYSF基因新发突变;免疫病理特点的研究有助于本病与炎性肌肉病的鉴别;脂滴增加现象支持继发于膜修复损伤的脂肪转运障碍参与病理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sferlin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B MIYOSHI肌病 基因突变
下载PDF
Dysferlin在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郑丹 邹敏芸 《江西医药》 CAS 2012年第11期1017-1019,共3页
子痫前期是一种严重的妊娠并发症.发病率约为2%-8%,是孕产妇和围产儿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母婴健康,然而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有研究表明,胎盘在子痫前期的发生中是一个关键。在整个孕期.母婴物质交换... 子痫前期是一种严重的妊娠并发症.发病率约为2%-8%,是孕产妇和围产儿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母婴健康,然而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有研究表明,胎盘在子痫前期的发生中是一个关键。在整个孕期.母婴物质交换位于胎盘的合体滋养层顶端质膜,同时,免疫和细胞修复也发生于此^[1]。因此在胎盘滋养细胞中寻找与子痫前期相关基因成为病因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dysferlin 胎盘 滋养层细胞膜修复
下载PDF
Dysferlin蛋白缺陷的Miyoshi肌病的临床与病理学特点
6
作者 王敏 笪宇威 +3 位作者 卢岩 徐敏 刘璐 贾建平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dysferlin蛋白缺陷的Miyoshi肌病(MM)的临床与病理学特点。方法对3例MM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例患者均为青少年起病,临床主要表现均为下肢远端无力伴肌肉明显萎缩,其中1例发病初期伴有小腿肌肉疼痛肿胀,1例下肢... 目的探讨dysferlin蛋白缺陷的Miyoshi肌病(MM)的临床与病理学特点。方法对3例MM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例患者均为青少年起病,临床主要表现均为下肢远端无力伴肌肉明显萎缩,其中1例发病初期伴有小腿肌肉疼痛肿胀,1例下肢近端肌肉无力;3例患者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均明显升高,分别为7543IU/L、5657IU/L、8721IU/L;2例乳酸脱氢酶升高,分别为465IU/L、636IU/L。3例肌肉病理均为肌源性损害,肌细胞膜dysferlin蛋白明显缺失,dystrophin表达正常;其中1例肌肉病理有炎细胞浸润。结论MM患者均为青少年起病,临床以下肢无力及肌萎缩为特点,病理可见肌细胞膜dysferlin蛋白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YOSHI肌病 临床表现 dysferlin蛋白
下载PDF
8例Dysferlinopathy临床病理与基因突变分析
7
作者 廖冰 黑梦莹 +4 位作者 魏丽红 侯晓涛 叶志高 董愉 姚晓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18-522,共5页
目的总结Dysferlinopathy的临床病理和基因突变特征。方法回顾分析8例Dysferlinopathy患者临床资料、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电图、肌肉病理、基因检测结果。结果8例患者,男、女各4例,起病年龄(22±7)岁,病史20 d至12年,... 目的总结Dysferlinopathy的临床病理和基因突变特征。方法回顾分析8例Dysferlinopathy患者临床资料、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电图、肌肉病理、基因检测结果。结果8例患者,男、女各4例,起病年龄(22±7)岁,病史20 d至12年,其中3例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B型(limb-girdle muscular dystrophy type 2B,LGMD2B),3例Miyoshi肌病(miyoshi myopathy,MM)。CK明显升高,肌电图为肌源性损害。肌肉病理见肌纤维大小不等、萎缩和变性坏死,其中3例伴炎症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Dsyferlin表达缺失。基因检测均发现DYSF基因变异,变异位点多样。结论Dysferlinopathy有不同临床表现,易误诊漏诊,肌肉活检病理Dyferlin免疫组织化学、DYSF基因检测可助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病 dysferlinopathy(dysferlin肌病) 肌肉活检 免疫组织化学 基因突变
下载PDF
Dysferlinopathy患者临床表现与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张莹 李懋 +4 位作者 张小兰 陈朝晖 凌丽 蒲传强 黄旭升 《北京医学》 CAS 2015年第5期415-418,共4页
目的探讨dysferlinopathy患者基因突变与临床表现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捕获第二代测序技术对25例临床诊断为肌营养不良患者进行基因检测,用Sanger法进行家系验证。通过肌肉活检酶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部分患者行病理... 目的探讨dysferlinopathy患者基因突变与临床表现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捕获第二代测序技术对25例临床诊断为肌营养不良患者进行基因检测,用Sanger法进行家系验证。通过肌肉活检酶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部分患者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10例患者存在19个不同位点的DYSF基因突变,其中10个为新位点,错义突变占53%。除1例患者为携带者外,9例诊断为dysferlinopathy,包括4例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B型、4例Miyoshi远端型肌营养不良、1例小腿前部无力的远端前群肌病,其中8例为复合杂合突变。结论通过本研究,丰富了中国人群中DYSF突变的基因型,进一步加深了对dysferlinopathy临床和遗传高度异质性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sferlinOPATHY DYSF基因 第二代测序 复合杂合突变
下载PDF
Dysferlin在子痫前期胎盘中的表达 被引量:2
9
作者 黄小玲 王自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767-1768,共2页
目的:探讨Dysferlin在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胎盘中的表达及可能意义。方法:随机选择PE患者20例,其中轻度PE10例(轻度PE组),重度PE10例(重度PE组),正常对照10例(对照组),取其胎盘中央母体面组织制成石蜡块。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Dysfe... 目的:探讨Dysferlin在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胎盘中的表达及可能意义。方法:随机选择PE患者20例,其中轻度PE10例(轻度PE组),重度PE10例(重度PE组),正常对照10例(对照组),取其胎盘中央母体面组织制成石蜡块。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Dysferlin在各组胎盘的表达及分布,并作定量分析。结果:Dysferlin在胎盘绒毛合体滋养细胞层表达阳性,亦在内皮细胞出现阳性表达。其表达强度在对照组为27.31±14.09,轻度PE组为39.64±17.29,重度PE组为48.35±12.83,各组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ysferlin在胎盘表达阳性,可能跟PE发病有关,并随病情加重表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兆子痫 dysferlin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大鼠膜修复蛋白dysferlin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巧婷 许杰 林家仕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2502-2507,共6页
背景:目前关于dysferlin的研究多集中在肌肉疾病(如肌营养不良)上,而针对运动后肌损伤发生后细胞膜的修复与dysferlin的关系鲜有研究。目的:观察急性离心运动后大鼠腓肠肌细胞膜通透性及膜修复蛋白dysferlin及calpain3表达变化,为深化... 背景:目前关于dysferlin的研究多集中在肌肉疾病(如肌营养不良)上,而针对运动后肌损伤发生后细胞膜的修复与dysferlin的关系鲜有研究。目的:观察急性离心运动后大鼠腓肠肌细胞膜通透性及膜修复蛋白dysferlin及calpain3表达变化,为深化肌组织再生分子机制及肌肉疾病的运动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运动后24,48,72 h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及qRT-PCR等方法检测大鼠腓肠肌细胞膜完整性和dysferlin,calpain3蛋白及基因表达。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运动后24 h组血清肌酸激酶活性、Calpain3 mRNA,dysferlin蛋白表达及骨骼肌细胞膜损伤程度均增高(P<0.05或P<0.01);运动后24,48 h组大鼠dysferlin mRNA表达量高于运动后72 h组(P<0.05)。结果说明,离心运动后24 h,骨骼肌细胞膜损伤最为严重,人体通过Ca^(2+)内流,激活了细胞内钙激活酶calpain3基因表达,进而通过促进膜特异性修复蛋白dysferlin表达修复受损的骨骼肌细胞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运动医学 细胞膜 运动性肌损伤 离心运动 肌酸激酶 dysferlin Calpain3 延迟性肌肉酸痛 SNARE复合体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Western BLOT RT-QPCR
下载PDF
超早期推拿对骨骼肌急性钝挫伤模型大鼠肌细胞膜修复相关蛋白dysferlin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郭全虎 唐成林 +5 位作者 黄思琴 曹净 高睿琦 罗翱 赵丹丹 张安宁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1-157,共7页
目的:观察超早期推拿对骨骼肌急性钝挫伤模型大鼠肌细胞膜修复相关蛋白dysferlin表达的影响,探寻dysferlin在骨骼肌钝挫伤肌细胞膜修复中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5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5)、自然恢复组(n=25)、推拿组(n=25)。根据... 目的:观察超早期推拿对骨骼肌急性钝挫伤模型大鼠肌细胞膜修复相关蛋白dysferlin表达的影响,探寻dysferlin在骨骼肌钝挫伤肌细胞膜修复中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5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5)、自然恢复组(n=25)、推拿组(n=25)。根据推拿治疗的天数计时,自然恢复组和推拿组分别在1d、2d、3d、5d、7d五个时间点处死,每亚组每个时间点5只,在腓肠肌标记的区域内取肌肉组织,HE观察组织的形态变化,运用Western blot检测蛋白dysferlin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E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骨骼肌钝挫伤后,1d和2d肌纤维出现肿胀;3d出现炎性细胞浸润且自然恢复组比推拿组更加严重;5d炎性细胞浸润更加明显;7d推拿组炎性细胞较5d明显减少,结缔组织形成较少,7d自然恢复组有大量的结缔组织填充在肌纤维之间。WB结果显示:dysferlin在模型组中比在正常对照组中的表达明显增多;各个相应时间点推拿组较自然恢复组表达量明显增多(P<0.05),且随着时间的推移dysferlin在推拿组各亚组、自然恢复组各亚组中的表达量呈逐渐上升趋势。结论:在骨骼肌急性钝挫伤模型大鼠腓肠肌修复过程中,超早期推拿可增加膜修复蛋白dysferlin的表达,促进破裂的肌细胞膜及时修复,可能有利于损伤肌细胞的修复,从而帮助受损的骨骼肌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 骨骼肌钝挫伤 膜修复 CA^2+
下载PDF
Dysferlin缺陷:肢带2B型肌营养不良与Miyoshi肌病的致病原因 被引量:7
12
作者 孙顺昌 樊绮诗 +6 位作者 吴华成 France Leturcq 张炳峰 于文 Nathalie Deburgrave 刘明 宋永建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 对临床怀疑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肌营养不良一家系进行分析 ,以明确肌病类型并寻找其致病基因的分子缺陷。方法 用与 8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肌营养不良基因连锁的短串联重复序列标记进行连锁分析 ,用与 5种肌营养不良相关的单克... 目的 对临床怀疑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肌营养不良一家系进行分析 ,以明确肌病类型并寻找其致病基因的分子缺陷。方法 用与 8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肌营养不良基因连锁的短串联重复序列标记进行连锁分析 ,用与 5种肌营养不良相关的单克隆抗体作多重免疫印迹分析检测相应致病基因的编码产物 ;通过逆转录 - PCR扩增先证者致病基因的编码序列并测序 ,确定基因突变。结果 家系连锁分析显示在 DYSF基因附近的 D2 S337位点的优势对数记分值为 1.85 ,提示致病基因与 D2 S337连锁 ;免疫印迹分析提示患者DYSF基因的编码产物 dysferlin缺陷 ;测序证明先证者DYSF基因的c DNA第 6 4 2 9位发生纯合性del G突变。结论 综合研究结果和临床资料 ,这一家系中的先证者被诊断为 Miyoshi肌病 ,由DYSF基因纯合性缺失突变所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sferlin缺陷 肢带2B型肌营养不良 MIYOSHI肌病 致病原因
原文传递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和Miyoshi肌病dysferlin表达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任守臣 焉传祝 +5 位作者 李茂绪 刘淑萍 吴金玲 赵玉英 李伟 李大年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1486-1490,共5页
目的探讨 dysferlinopathy 的临床、病理及分子病理特征。方法对45例临床病理诊断为肢带型肌营养不良(LGMD)和 Miyoshi 肌病(MM)患者的冰冻肌肉标本通过免疫组化染色(IHC)观察 dysfedin、α-肌聚糖和肌营养不良蛋白(dystrophin)的表达,... 目的探讨 dysferlinopathy 的临床、病理及分子病理特征。方法对45例临床病理诊断为肢带型肌营养不良(LGMD)和 Miyoshi 肌病(MM)患者的冰冻肌肉标本通过免疫组化染色(IHC)观察 dysfedin、α-肌聚糖和肌营养不良蛋白(dystrophin)的表达,进一步用 Western 印迹分析法(WB)测定肌肉组织中 dysfedin 含量。结果在39例 LGMD 和6例 MM 患者肌肉标本中发现5例dysferlin 完全缺失,另有3例 dysferlin 表达量在正常对照值的15%以下,这8例患者符合dysferlinopathy 的诊断,其中 LGMD 3例,MM 5例。平均发病年龄为18.8岁,2例 LGMD 患者为同胞兄妹,1例 MM 患者的父母为姑表兄妹,提示本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血清 CK585~21 280IU/L,平均6240 IU/L,肌电图均显示肌源性损害,肌肉病理为典型肌营养不良改变,3例有炎细胞浸润。结论 dysferlinopathy 临床和普通肌肉病理缺乏特异性,部分患者肌组织中伴有炎细胞浸润,容易误诊为炎症性肌病。应用免疫组化和蛋白印迹方法对 dysferlin 的表达进行分析是诊断本病以及与炎症性肌病鉴别的必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B型 MIYOSHI肌病 dysferlin蛋白 Westem印迹
原文传递
Dysferlin肌病下肢肌群MRI特点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劲 褚梅花 +5 位作者 朱雯华 罗苏珊 赵重波 卢家红 梁宗辉 奚剑英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25-530,共6页
目的探讨中国Dysferlin肌病及不同临床亚型的下肢肌群MRI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42例经免疫印迹或DYSF基因确诊的Dysferlin肌病患者资料,包括性别、发病年龄、病程、肌酸激酶(CK)、改良Gardner-Medwin和Walton(GM—W)评分以及MRI T1W... 目的探讨中国Dysferlin肌病及不同临床亚型的下肢肌群MRI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42例经免疫印迹或DYSF基因确诊的Dysferlin肌病患者资料,包括性别、发病年龄、病程、肌酸激酶(CK)、改良Gardner-Medwin和Walton(GM—W)评分以及MRI T1WI及短时间反转恢复(STIR)序列图像。按照Mercuri脂肪替代评分标准对各肌肉评分。按临床亚型分为Miyoshi肌病(MM)、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B型(LGMD2B)及临床症状前期(2例无症状高肌酸激酶血症及2例运动不耐受患者)。采用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比较MM和LGMD2B组上述指标及肌肉脂肪替代评分的差异,Spearman等级相关法分析脂肪化评分与病程及GM—W的相关性。结果本组患者39例行大腿MRI扫描,36例行小腿MRI扫描。在大腿层面,Dysferlin肌病的MRI脂肪化缺乏特异性,前后组肌群均可受累,而股直肌、缝匠肌及股薄肌受累相对较轻;在小腿层面,受累最明显的为比目鱼肌,其次为腓肠肌,形成前组(胫前肌、胫后肌以及腓长肌)肌群和后组(腓内、外肌)肌群受累轻而中间的比目鱼肌受累重的“三明治”样结构。4例临床症状前期患者中3例STIR提示小腿后群肌水肿,以比目鱼肌最明显。38例有症状患者中14例为MM,24例为LGMD2B。除内收肌(F=5.239,P=0.028)、半膜肌(F=6.703,P=0.014)、半腱肌(F=7.689,P=0.009)外,MM组和LGMD2B组的肌群脂肪化评分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F=0.066~3.907,P均〉0.05)。4例临床症状前期患者中,3例STIR提示小腿后群肌水肿,以比目鱼肌最明显。42例患者下肢肌脂肪化评分与病程(rs=0.732,P=0.000)及GM—W评分(rs=0.485,P=0.001)呈正相关。结论中国Dysferlin肌病MRI大腿层面股直肌、缝匠肌及股薄肌受累较轻;小腿层面呈特征性的“三明治”样改变。Dysferlin肌病肌肉受累模式MRI特征有助与炎性肌病和其他类型肌营养不良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疾病 磁共振成像 dysferlin肌病
原文传递
Dysferlin肌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分析(附6例报道) 被引量:3
15
作者 奚剑英 任惠民 +4 位作者 卢家红 汪寅 黄俊 朱雯华 林洁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07年第3期296-301,共6页
目的:探讨dysferlin肌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对9例患者的肌肉病理标本进行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查,并对肌肉组织进一步行dysferlin蛋白的Westernblot分析。结果:9例患者中确诊6例为dysferlin肌病,病理表现均为肌源性损害,无边... 目的:探讨dysferlin肌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对9例患者的肌肉病理标本进行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查,并对肌肉组织进一步行dysferlin蛋白的Westernblot分析。结果:9例患者中确诊6例为dysferlin肌病,病理表现均为肌源性损害,无边缘空泡,其中2例患者的病理分析有炎细胞浸润。根据临床表现特点,6例患者中有3例为Miyoshi肌病(MM),2例为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B型(LGMD2B),1例为远端前群肌病(DACM)。结论:Dysferlin肌病在肌电图上为肌源性损害、肌酶显著升高,其临床表现多样,dysferlin免疫组化染色联合Westernblot有着重要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sferlin肌病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B型 MIYOSHI肌病 远端前群肌病
原文传递
Dysferlinopathy早期误诊为多发性肌炎一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崔文帅 任洁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63-64,共2页
患者,女,27岁,因“双下肢无力2年,加重1年”于2019年3月1日入院。入院前2年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无力,近端较重,蹲下起身困难,未予重视。1年前上述症状加重,步行1 km自觉乏力明显,并逐渐出现双上肢抬举困难。病程中患者无发热、胸... 患者,女,27岁,因“双下肢无力2年,加重1年”于2019年3月1日入院。入院前2年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无力,近端较重,蹲下起身困难,未予重视。1年前上述症状加重,步行1 km自觉乏力明显,并逐渐出现双上肢抬举困难。病程中患者无发热、胸闷、关节肿痛等不适。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患者既往身体健康,否认家族中类似病史及风湿性疾病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sferlinOPATHY dysferlin蛋白 DYSF基因 多发性肌炎
原文传递
Dysferlin Gene Mutation Spectrum in a Large Cohort of Chinese Patients with Dysferlinopathy 被引量:6
17
作者 Su-Qin Jin Meng Yu +3 位作者 Wei Zhang He Lyu Yun Yuan Zhao-Xia Wa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9期2287-2293,共7页
Background:Dysferlinopathy is caused by mutations in the dysferlin (DYSF) gene.Here,we described the genetic features of a large cohort of Chinese patients with this disease.Methods:Eighty-nine index patients were... Background:Dysferlinopathy is caused by mutations in the dysferlin (DYSF) gene.Here,we described the genetic features of a large cohort of Chinese patients with this disease.Methods:Eighty-nine index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DYSF gen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by Sanger sequencing in 41 patients and targeted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 in 48 patients.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 (MLPA) was performed to detect exon duplication/deletion in patients with only one pathogenic mutation.Results:Among the 89 index patients,79 patients were demonstrated to carry two disease-causing (73 cases) or possibly disease-causing mutations (6 cases),including 26 patients with homozygous mutations.We identified 105 different mutations,including 59 novel ones.Notably,in 13 patients in whom only one pathogenic mutation was initially found by Sanger sequencing or NGS,3 were further identified to carry exon deletions by MLPA.The mutations identified in this study appeared to cluster in the N-terminal region.Mutation types included missense mutations (30.06%),nonsense mutations (1 7.18%),frameshift mutations (30.67%),in-frame deletions (2.45%),intronic mutations (17.79%),and exonic rearrangement (1.84%).No genotype-phenotype correlation was identified.Conclusions:DYSF mutations in Chinese patients clustered in the N-terminal region of the gene.Exonic rearrangements were found in 23% of patients with only one pathogenic mutation identified by Sanger sequencing or NGS.The novel mutations found in this study greatly expanded the mutational spectrum of dysferlinopath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sferlin Gene dysferlinOPATHY Exonic Rearrangements China's Mainland Novel Mutation
原文传递
刺激心肌细胞整联蛋白和Dysferlin增加其对大分子物质的摄取
18
作者 于东汇 张祥林 +3 位作者 李中言 荀平 祖权 郭春花 《中国地方病防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41-542,共2页
目的研究刺激新生大鼠心肌细胞(NRCMs)整联蛋白及dysferlin是否增加NRCMs对某些大分子物质的摄取及其机制。方法以甘氨酸-精氨酸-甘氨酸-天冬酰胺-色氨酸序列(Gly-Arg-Gly-Asp-Ser,RGD)刺激NRCMs整联蛋白及dysferlin,同时加入不同浓度... 目的研究刺激新生大鼠心肌细胞(NRCMs)整联蛋白及dysferlin是否增加NRCMs对某些大分子物质的摄取及其机制。方法以甘氨酸-精氨酸-甘氨酸-天冬酰胺-色氨酸序列(Gly-Arg-Gly-Asp-Ser,RGD)刺激NRCMs整联蛋白及dysferlin,同时加入不同浓度德克萨斯红标记的卵蛋白(OTR)、右旋糖苷(DTR),孵育8、16、24 h,研究NRCMs对OTR、DTR的摄取及Dysferlin面积。n=30。结果 RGD增加NRCMs对OTR、DTR的摄取(与对照组比较P<0.001)。并与孵育时间呈正相关(P<0.001)。OTR、DTR的摄取与其浓度呈正相关(P<0.001)。RGD组Dysferlin面积为无RGD组的3倍。结论 RGD刺激整联蛋白及dysferlin增加NRCMs对OTR、DTR的摄取。Dysferlin参与RGD诱导的心肌细胞膜损伤的修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 整联蛋白 dysferlin 甘氨酸-精氨酸-甘氨酸-天冬酰胺-色氨酸序列
原文传递
日本血吸虫dysferlin基因的克隆及重组蛋白免疫原性的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熊雅念 魏梅梅 +6 位作者 洪炀 黄莉妮 孟培培 艾德宙 韩艳辉 傅志强 林矫矫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99-604,共6页
为评估日本血吸虫dysferlin重组蛋白(rSjDF)的免疫原性,利用PCR技术扩增SjDF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SjDF,诱导表达重组蛋白rSjDF,并用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体。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对SjDF进行蛋白组织定位。应用West... 为评估日本血吸虫dysferlin重组蛋白(rSjDF)的免疫原性,利用PCR技术扩增SjDF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SjDF,诱导表达重组蛋白rSjDF,并用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体。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对SjDF进行蛋白组织定位。应用Western-blot、ELISA及Bio-Plex悬液芯片技术检测重组蛋白诱导的免疫反应。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表明SjDF主要分布于血吸虫体被表膜。Western-blot结果显示rSjDF能被该重组蛋白免疫小鼠血清识别,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rSjDF能诱导小鼠产生高水平的特异性IgG、IgG1、IgG2a抗体和IL-2、IL-4、IL-12p70、IL-10、IFN-g等细胞因子。结果表明,制备的重组抗原能刺激小鼠产生较强的免疫反应,为筛选新的血吸虫疫苗候选分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dysferlin 表膜蛋白 基因克隆 免疫应答
原文传递
Dysferlin肌病误诊为多发性肌炎1例
20
作者 张冬梅 洪登校 +3 位作者 王信 范晓云 梅永君 谢长好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7-119,共3页
Dysferlin肌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由编码Dysferlin蛋白的DYSF基因突变引起,主要在青年中起病,临床特点是缓慢进展性肌无力,血清肌酸激酶显著升高。Dysferlin肌病在临床上易误诊,本文报道Dysferlin肌病被误诊为肝炎和多发性肌... Dysferlin肌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由编码Dysferlin蛋白的DYSF基因突变引起,主要在青年中起病,临床特点是缓慢进展性肌无力,血清肌酸激酶显著升高。Dysferlin肌病在临床上易误诊,本文报道Dysferlin肌病被误诊为肝炎和多发性肌炎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肌炎 基因测序 dysferlin肌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