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病毒性心肌炎和扩张性心肌病中Dystrophin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3
1
作者 许弘飞 李永宏 +1 位作者 陈阳 程利宝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2-14,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和扩张性心肌病的发病机制及相互关系,从而提高心性猝死法医学鉴定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方法对17例对照(包括正常心脏、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25例病毒性心肌炎和28例扩张性心肌病的心肌组织进行改良的病理学dys...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和扩张性心肌病的发病机制及相互关系,从而提高心性猝死法医学鉴定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方法对17例对照(包括正常心脏、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25例病毒性心肌炎和28例扩张性心肌病的心肌组织进行改良的病理学dystrophin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dystrophin蛋白在对照组,病毒性心肌炎组和扩张性心肌病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88%,57%,三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在病毒性心肌炎和扩张性心肌病组间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呈显著负相关(r=-0.526)。结论病毒性心肌炎和扩张性心肌病心肌中细胞骨架蛋白均有破坏,且随着由病毒性心肌炎进展为扩张性心肌病,dystrophin蛋白表达逐渐降低,说明在病毒性心肌炎和扩张性心肌病的发病机制中可能与dystrophin的被破坏有关,病毒感染并破坏心肌细胞骨架蛋白并最终导致心肌细胞坏死,心功能受损,从而使病毒性心肌炎进展为扩张性心肌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猝死 dystrophin蛋白 病毒性心肌炎 扩张性心肌病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患儿肌膜抗肌萎缩蛋白-糖蛋白复合物表达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赵蕾 胡超平 +3 位作者 王艺 周水珍 施亿赟 李西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448-452,共5页
研究背景离心运动或高张力运动可以损伤骨骼肌结构,使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缺失,并继发性引起抗肌萎缩蛋白-糖蛋白复合物(DGC)缺乏,表明dystrophin蛋白表达下降是离心运动对骨骼肌损伤的关键标记之一。DMD基因突变致dystrophin蛋白... 研究背景离心运动或高张力运动可以损伤骨骼肌结构,使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缺失,并继发性引起抗肌萎缩蛋白-糖蛋白复合物(DGC)缺乏,表明dystrophin蛋白表达下降是离心运动对骨骼肌损伤的关键标记之一。DMD基因突变致dystrophin蛋白缺失继而导致Duchennne型肌营养不良症,表明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患儿自出生起即处于骨骼肌离心运动所承载的高张力力量传递通路的自然状态。本研究探讨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患儿骨骼肌功能进行性下降与DGC复合物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共197例9天至12岁Duchen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患儿,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肱二头肌肌膜DGC复合物中的肌营养不良蛋白聚糖(α-和β-DG),肌聚糖蛋白(α-、β-、γ-和δ-SG),互生蛋白(syntrophin)表达变化。结果各年龄段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患儿肌膜α-和β-DG,α-、β-、γ-和δ-SG,syntrophin蛋白均呈现不同程度缺乏,但与增龄伴随的肌力下降并无关联性。结论 DGC复合物缺乏可能在出生前即已发生,建议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患儿在日常生活活动和康复训练中避免离心运动和抗高阻力动作对骨骼肌的进一步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营养不良 杜氏 肌营养不良蛋白相关蛋白复合物 运动损伤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椎旁肌的病理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郑丹枫 李君禹 +3 位作者 李佳曦 张英爽 钟延丰 于淼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3-291,共9页
目的:研究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椎旁肌病理改变,并进一步探讨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在该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病因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8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诊断为AIS并... 目的:研究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椎旁肌病理改变,并进一步探讨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在该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病因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8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诊断为AIS并接受后路侧弯矫形手术,术中行凹侧顶椎椎旁肌活检患者18例。对肌肉活检组织进行规范化处理并切片进行常规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多种组织化学染色以及抗肌萎缩蛋白各亚型、肌球蛋白、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1(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1,MHC-1)、CD4、CD8、CD20、CD68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结果判读分析。此外,根据Cobb角大小(≥55°或<55°)和Nash-Moe分类将活检标本分为不同组别,进行相应病理改变的组间差异统计学比较。结果:18例患者中,重度AIS组(Cobb角≥55°)8例,轻度AIS组(Cobb角<55°)10例,两组患者椎旁肌均出现不同程度萎缩、变性,Dystrophin-3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不同程度缺失且表达模式异常。两组活检肌纤维的Dystrophin-2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切片中的表达模式存在显著差异,重度AIS组的Dystrophin-2表达异常或缺失更显著。根据Nash-Moe分型分组,患者椎旁肌的Dystrophin-2表达模式也有显著差异,表现为侧凸程度越重,Dystrophin-2表达异常越显著。此外,椎旁肌肉组织的肌肉和肌腱中存在CD4^(+)细胞和CD8^(+)细胞的浸润,而CD20^(+)细胞为阴性。全部患者椎旁肌均有部分肌纤维呈MHC-1肌膜阳性表达。结论:AIS患者椎旁肌活检的组织学具有相似的特征性改变,抗肌萎缩蛋白的表达不同程度降低或缺失,并且与脊柱侧凸程度有一定相关性,提示抗肌萎缩蛋白功能障碍在脊柱侧凸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一定的意义。同时,AIS的炎症改变以T细胞浸润为主要表现,炎症细胞浸润、MHC-1表达与抗肌萎缩蛋白异常表达之间似有一定的相关性。沿此结果进一步的研究可能为AIS的诊断和针对椎旁肌病变的治疗开辟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椎旁肌 活组织检查 青少年 抗肌萎缩蛋白
下载PDF
不同年龄阶段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患儿肌细胞膜上DGC关联复合物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4
4
作者 李西华 徐苓 +5 位作者 刘晓青 赵蕾 吴燕 沈莹 吴洁 顾学范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40-1044,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阶段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患儿肌细胞膜上DGC关联复合物蛋白的表达。方法将24例已确诊的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患儿根据儿童发育年龄分成3组,0.5~3岁为幼儿期组,~6岁为学龄前期组,~13岁为学龄期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阶段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患儿肌细胞膜上DGC关联复合物蛋白的表达。方法将24例已确诊的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患儿根据儿童发育年龄分成3组,0.5~3岁为幼儿期组,~6岁为学龄前期组,~13岁为学龄期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肌细胞膜上与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组成相关DGC复合体的蛋白进行分析。结果dystrophin蛋白的缺失可引起不同年龄阶段的肌细胞膜上α-SG、β-SG、γ-SG、δ-SG、β-DG和dysferlin不同程度的缺乏或完全缺乏;肌细胞膜上的nNOS蛋白在3组中完全缺乏,而caveolin-3蛋白表达增加。结论与dystrophin组成相关DGC复合体的蛋白在不同年龄阶段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患儿均呈现不同程度的缺乏或完全缺乏,这些蛋白的缺乏可能发生在胚胎时期,而caveolin-3蛋白表达增高与肌纤维再生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 抗肌萎缩蛋白 DGC关联复合物蛋白
下载PDF
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不同年龄mdx鼠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松林 张成 +1 位作者 黄文 张为西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2046-2049,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的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鼠(mdx鼠)与骨髓干细胞移植后缺失蛋白表达的关 系。方法:获取4-5周C57BL/6小鼠的骨髓干细胞,体外培养3 d,静脉移植到7Gy γ射线预处理的6周龄、8周龄两 组各6只mdx鼠。移植12周后,对移植鼠骨...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的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鼠(mdx鼠)与骨髓干细胞移植后缺失蛋白表达的关 系。方法:获取4-5周C57BL/6小鼠的骨髓干细胞,体外培养3 d,静脉移植到7Gy γ射线预处理的6周龄、8周龄两 组各6只mdx鼠。移植12周后,对移植鼠骨骼肌dystrophin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6周龄、8周龄两组mdx 鼠,静脉移植1.2×107骨髓干细胞,3个月后,分别有16%和7%的骨骼肌纤维表达了dystrophin蛋白。结论:静脉移 植同种、同系鼠骨髓干细胞的mdx鼠,3个月之后,不同年龄mdx鼠骨骼肌细胞dystrophin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不同, 幼年鼠骨髓干细胞移植有较高比率的缺失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干细胞 肌营养不良 肌营养不良蛋白 utrophin蛋白
下载PDF
运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肌营养不良相关蛋白2(DRP2)相互作用蛋白(英文) 被引量:1
6
作者 谭斯品 肖献忠 Roland.G Roberts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3-137,共5页
目的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小鼠、大鼠、人类大脑文库中与DRP2相互作用的蛋白,分析中枢神经系统中DRP2分子复合体的组成成分。方法设计3个含有DRP2不同蛋白结构域的诱饵质粒,在完成诱饵质粒的自激活性的鉴定后,对小鼠、大鼠、人类脑MAT... 目的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小鼠、大鼠、人类大脑文库中与DRP2相互作用的蛋白,分析中枢神经系统中DRP2分子复合体的组成成分。方法设计3个含有DRP2不同蛋白结构域的诱饵质粒,在完成诱饵质粒的自激活性的鉴定后,对小鼠、大鼠、人类脑MATCHMAKER cDNA文库进行筛选。结果运用DRP2蛋白N-Bait筛选大鼠脑MATCHMAKER cDNA文库,笔者获得了一个阳性文库质粒。该质粒的插入子编码一种SNAP25相互作用的蛋白质Scoilin。Scoilin又被命名为Zwint-1蛋白。同时笔者还确定了这两种相互作用蛋白质的精确结构域:DRP2蛋白以其含有两个Spectrin重复和一个WW蛋白结构域的氨基端与Scoilin(Zwint-1)全蛋白相互作用。结论应用酵母双杂交,笔者于大鼠大脑中找到了DRP2的相互作用的蛋白质Scoilin(Zwint-1),并且确定了这两种相互作用蛋白质的精确结构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strophin-related protein2(DRP2) 酵母双杂交 Scoilin蛋白 Zwint-1蛋白
下载PDF
骨髓移植治疗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模型鼠后dystrophin相关蛋白表达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晓蓉 王展航 +1 位作者 张成 冯洁贞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7期666-668,共3页
目的观察骨髓移植治疗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模型鼠—mdx鼠后,β-dystroglycan和α-sarcoglycan在肌膜上的表达情况。方法以正常C57鼠作为供体,以mdx鼠作为受体进行骨髓移植,在移植后2、4、6个月分别进行mdx鼠骨骼肌的β-dystrogl... 目的观察骨髓移植治疗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模型鼠—mdx鼠后,β-dystroglycan和α-sarcoglycan在肌膜上的表达情况。方法以正常C57鼠作为供体,以mdx鼠作为受体进行骨髓移植,在移植后2、4、6个月分别进行mdx鼠骨骼肌的β-dystroglycan和α-sarcoglycan免疫荧光染色,计算阳性细胞的荧光积分光密度,与C57鼠及未移植的mdx鼠进行比较。结果在骨髓移植后2、4、6个月mdx鼠骨骼肌肌膜上β-dystroglycan和α-sarcoglycan的表达量均有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的趋势,至移植后6个月时,二者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未治疗的mdx鼠。结论骨髓移植可使mdx鼠的dystrophin相关蛋白在病损骨骼肌细胞膜上表达增加,其对维持肌膜的稳定性、促进肌肉的恢复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 骨髓移植 dystrophin相关蛋白
原文传递
女性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家系的临床病理和基因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冯慧宇 张成 +2 位作者 李中 姚晓黎 曾缨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5-67,共3页
目的研究女性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musculardystrophy,DMD)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对一个女性DMD家系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跟踪随访,并作肌肉组织的免疫组化检测及基因分析。结果该家系的DMD患儿临床表现及辅助检... 目的研究女性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musculardystrophy,DMD)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对一个女性DMD家系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跟踪随访,并作肌肉组织的免疫组化检测及基因分析。结果该家系的DMD患儿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均符合典型的DMD特征。先证者母亲的临床特点类似良性假性肥大型肌营养不良(Beckermusculardystrophy,BMD),肌肉免疫荧光分析提示dystrophin蛋白染色阳性的纤维与阴性纤维并存。该家系的dystrophin基因分析为非缺失型。先证者母亲核型分析正常。结论本家系中的39岁女性具有类似BMD的临床表现,病理检查及图像分析提示dystrophin蛋白为正常的1/3。此例女性患者的核型分析正常,故倾斜的X染色体模式为其可能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系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 正常 女性 先证者 临床表现 BMD 基因分析 核型分析 X染色体
原文传递
应用免疫荧光技术诊断肌营养不良 被引量:1
9
作者 吴华成 于文 +4 位作者 申海莲 潘瑞福 宋永建 谢君 樊绮诗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6期332-334,共3页
目的 用免疫荧光技术对迪谢内 (DMD)、贝克 (BMD)、肢带 2D(LGMD2D)和肢带 2C(LGMD2C)型肌营养不良的致病基因编码产物dystrophin、α 肌聚糖和γ 肌聚糖进行检测 ,为临床对肌营养不良的确诊和分型建立特异性的实验诊断手段。方法 用... 目的 用免疫荧光技术对迪谢内 (DMD)、贝克 (BMD)、肢带 2D(LGMD2D)和肢带 2C(LGMD2C)型肌营养不良的致病基因编码产物dystrophin、α 肌聚糖和γ 肌聚糖进行检测 ,为临床对肌营养不良的确诊和分型建立特异性的实验诊断手段。方法 用抗dystrophin中央棒状区、C 末端和抗α 、γ 肌聚糖单克隆抗体 ,借助免疫荧光技术对患者骨骼肌细胞膜上的致病基因表达产物进行研究。结果 在 15例临床拟诊为肌营养不良的患者中确诊 9例为DMD ,4例BMD ,1例LGMD2D和 1例LGMD2C。结论 分析骨骼肌细胞膜上DMD、α 肌聚糖和γ 肌聚糖基因表达产物是诊断DMD/BMD、LGMD2D和LGMD2C型肌营养不良的可靠和特异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抗体技术 肌营养不良 肌营养不良蛋白 膜糖蛋白 诊断
原文传递
肌肉萎缩相关蛋白Syncoilin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辰艳 沈何放 +1 位作者 呼延霆 尹大川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18期3587-3590,共4页
肌肉萎缩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研究与肌肉萎缩相关的重要生理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将有利于从分子和细胞层面阐明肌肉萎缩致病的机理,是预防和治疗肌肉萎缩的重要途径。Syncoilin是2001年发现的一种新的Ⅲ型中间纤维,与其它中间... 肌肉萎缩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研究与肌肉萎缩相关的重要生理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将有利于从分子和细胞层面阐明肌肉萎缩致病的机理,是预防和治疗肌肉萎缩的重要途径。Syncoilin是2001年发现的一种新的Ⅲ型中间纤维,与其它中间纤维蛋白不同,syncoilin在体内以单体形式存在。它是肌肉萎缩蛋白复合物的成员,直接连接肌萎缩关联蛋白复合物成员之一dystrobrevin和中间纤维desmin,以此将基底膜和细胞骨架组成一个整体,该体系的完整性是肌肉伸长和收缩所必须的,该体系被破坏会影响肌肉运动中侧向力的传导,进而诱发肌肉萎缩的发生。同时,syncoilin参与肌纤维再生,其表达量的下调会影响肌纤维的重建。Syncoilin表达的紊乱,将会导致肌营养不良症、desmin相关肌病和肌肉萎缩侧索硬化症等疾病的发生。本文就近年来关于syncoilin的分子结构、组织分布、生理功能、参与的信号通路及相关疾病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深入理解syncoilin参与的肌肉萎缩发生的分子机制,预防和治疗肌肉萎缩提供积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萎缩 Syncoilin 肌萎缩关联复合物 中间纤维 分子机制
原文传递
Duchenne肌营养不良基因突变与智力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丽波(综述) 麻宏伟(审校)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0年第5期537-539,共3页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对Duchenne肌营养不良(DMD)基因突变类型与智力发育关系的研究不断深入.DMD患儿的智力水平与基因突变类型存在一定的联系,DMD基因突变发生在45号外显子后,尤其是63号外显子后的患者发生智力...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对Duchenne肌营养不良(DMD)基因突变类型与智力发育关系的研究不断深入.DMD患儿的智力水平与基因突变类型存在一定的联系,DMD基因突变发生在45号外显子后,尤其是63号外显子后的患者发生智力低下的程度大于发生在45号之前外显子的突变,提示DMD基因突变越接近3'端越有可能导致智力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CHENNE肌营养不良 dystrophin基因 dystrophin蛋白 Dp-71 智力
原文传递
杜兴型肌营养不良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兆飞 肖兴军 《华西医学》 CAS 2020年第7期873-877,共5页
杜兴型肌营养不良症是一种由抗肌萎缩蛋白基因突变引起的X连锁遗传的进行性变性肌肉疾病,是最常见的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之一。该文就杜兴型肌营养不良症基因诊断的方法选择、实验动物模型的选择、针对原发病因的治疗(包括基因替代疗法... 杜兴型肌营养不良症是一种由抗肌萎缩蛋白基因突变引起的X连锁遗传的进行性变性肌肉疾病,是最常见的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之一。该文就杜兴型肌营养不良症基因诊断的方法选择、实验动物模型的选择、针对原发病因的治疗(包括基因替代疗法、外显子跳跃疗法、基因组编辑、终止密码子通读治疗、干细胞疗法)、针对继发病理反应的治疗以及评估疾病进展的方法等进行综述,旨在丰富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知,为杜兴型肌营养不良症相关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兴型肌营养不良症 抗肌萎缩蛋白 基因治疗 外显子跳跃 干细胞疗法
原文传递
针吸型肌肉活检联合免疫荧光在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诊断中的应用
13
作者 宋楠 王红梅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6年第3期177-179,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针吸型肌肉活检结合免疫荧光染色诊断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的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应用针吸型活检术取533例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415例DMD,118例BMD)的肌组织,采用HE染色观察肌细胞形态,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抗肌营养... 目的探讨应用针吸型肌肉活检结合免疫荧光染色诊断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的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应用针吸型活检术取533例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415例DMD,118例BMD)的肌组织,采用HE染色观察肌细胞形态,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抗肌营养不良蛋白,以2例正常人的肌细胞作为对照。结果正常人肌细胞膜上抗肌萎缩蛋白染色阳性,可见沿肌细胞膜分布完整的荧光条带;DMD患者肌膜染色阴性,肌细胞膜完全不显色;BM D患者染色弱阳性,可见沿肌细胞膜分布的间断斑片状荧光带。结论应用针吸型活检术联合免疫荧光染色可以有效的检测抗肌营养不良蛋白的表达,有助于DMD和BMD的确诊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肌萎缩蛋白 免疫荧光 针吸型肌肉活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