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无棣县发现晚商至西周早期煮盐遗存
1
作者 游丽霞 燕生东 《盐业史研究》 CSSCI 2024年第3期70-80,F0003,共12页
近年来,位于古黄河及其支流入海处的无棣境内发现了一批商周、金元时期的盐业遗址群,邓王东北、傅山子一带规模较大的晚商至西周时期盐业遗址群为首次发现。这些盐业遗址群规模较大,成群分布,时代从殷墟各时期至西周早期,均与相邻地区... 近年来,位于古黄河及其支流入海处的无棣境内发现了一批商周、金元时期的盐业遗址群,邓王东北、傅山子一带规模较大的晚商至西周时期盐业遗址群为首次发现。这些盐业遗址群规模较大,成群分布,时代从殷墟各时期至西周早期,均与相邻地区沾化以及莱州湾南岸近同。调查和钻探发现了地下卤水坑井,面积较大的盐灶,煮盐后形成的草木灰、红烧土、盔形器碎片堆积,以及各类坑池堆积,其规模、结构和布局与莱州湾南岸同时期盐业遗址相同,说明其制盐工艺流程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棣 晚商至西周早期 盐业遗址群 盔形器
下载PDF
晚商文化在东方地区的分布态势与周初东封 被引量:3
2
作者 燕生东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0-116,共7页
晚商时期,当商王朝的势力在北方、西方、南方和东南部退缩时,唯有东方地区聚落分布密集,文化繁荣,与殷墟文化关系也最为密切。周初所分封在东方地区的近二十个姬姓、功臣及姻亲邦国均位于晚商文化的分布区内,说明这些封国主要是管控东... 晚商时期,当商王朝的势力在北方、西方、南方和东南部退缩时,唯有东方地区聚落分布密集,文化繁荣,与殷墟文化关系也最为密切。周初所分封在东方地区的近二十个姬姓、功臣及姻亲邦国均位于晚商文化的分布区内,说明这些封国主要是管控东方地区势力强大的殷遗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商文化 东方地区 周初东封
下载PDF
论清末民初西方文化对中国女子服饰的影响——以近代上海女子服饰变迁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再丽 《怀化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17-21,共5页
1840年鸦片战争打破了古老帝国封闭的大门,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开始冲击中国社会,人们的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开始接受着西方文化的洗涤,得风气之先者莫过于服饰的变革。服饰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人们对美追求的表现之一。受洋装的冲击... 1840年鸦片战争打破了古老帝国封闭的大门,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开始冲击中国社会,人们的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开始接受着西方文化的洗涤,得风气之先者莫过于服饰的变革。服饰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人们对美追求的表现之一。受洋装的冲击与异化,城市女子服饰从传统走向现代,呈现多样化。特别是上海妇女的服饰,已形成独特的文化风格——海派,构成了近代服饰革新的开端。上海妇女服饰的变化始终伴随着时代变迁的脚步,并从中折射出社会变迁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西方文化 女子服饰 思想解放
下载PDF
襄樊邓城黄家村遗址2005年东区周代遗存发掘简报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先福 范文强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3-44,共12页
2005年12月,襄樊邓城城址东侧的黄家村遗址东区发掘9个10×10米探方,清理出周代灰坑10座,水井1口,出土较多的陶器,器类主要有鬲、甗、盆、盂、豆、罐等,其时代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属邓国文化遗存。
关键词 黄家村遗址 邓国村落 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
下载PDF
陕西西咸新区大原村西周时期制陶遗址2020~2021年发掘简报
5
作者 徐良高 付仲杨 +7 位作者 崔凡(绘图/摄) 井冯丽(绘图) 彭子源(绘图/摄) 浦泽心(绘图/摄) 钟泽宇(绘图) 匡正潇(绘图) 王一凡 王迪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57,F0002,共22页
2020~2021年,大原村制陶遗址的发掘,遗迹有陶窑、灰坑、墓葬、水井、灶等,遗物有大量陶器及少量骨器、蚌器、石器等。该遗址是主烧夹砂褐陶分裆鬲的制陶手工业作坊,主体年代为西周晚期偏早,遗迹有“工居葬合一”的特点。这些发现有助于... 2020~2021年,大原村制陶遗址的发掘,遗迹有陶窑、灰坑、墓葬、水井、灶等,遗物有大量陶器及少量骨器、蚌器、石器等。该遗址是主烧夹砂褐陶分裆鬲的制陶手工业作坊,主体年代为西周晚期偏早,遗迹有“工居葬合一”的特点。这些发现有助于进一步研究丰镐遗址的聚落布局、手工业生产模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西咸新区 丰京遗址 制陶作坊 手工业生产模式 西周晚期偏早阶段
原文传递
山东寿光市双王城盐业遗址2008年的发掘 被引量:45
6
作者 燕生东 党浩 +2 位作者 王守功 李水城 王德明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36,I0004-I0010,共26页
2008年的发掘2008年对寿光市双王城07、014、SS8三处制盐遗址进行了发掘,并全面揭露了014A遗址。揭露出殷墟晚期至西周早期的完整制盐作坊单元,其结构和布局较为清楚,卤水坑井、盐灶、灶棚以及附属于盐灶的工作间、储卤坑等位于地势最... 2008年的发掘2008年对寿光市双王城07、014、SS8三处制盐遗址进行了发掘,并全面揭露了014A遗址。揭露出殷墟晚期至西周早期的完整制盐作坊单元,其结构和布局较为清楚,卤水坑井、盐灶、灶棚以及附属于盐灶的工作间、储卤坑等位于地势最高的中部,以之为中轴线,卤水沟和成组的沉淀池、蒸发池对称分布于两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双王城遗址 制盐作坊 制盐工艺流程 殷墟晚期至西周早期
原文传递
浙江德清县独仓山及南王山土墩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5
7
作者 田正标 陈元甫 +1 位作者 孙荣华 许慈波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46-58,共13页
These tombs lie in the center and north of Deqing County on the southern shore of the Taihu Lake, and altogether 11 mounds were excavated on Ducang and Nanwang hills. The mounds are made oval or round in plan, arrange... These tombs lie in the center and north of Deqing County on the southern shore of the Taihu Lake, and altogether 11 mounds were excavated on Ducang and Nanwang hills. The mounds are made oval or round in plan, arranged in lines along the hill ridges, and raised distinctly on the surface.They contain burials in stone chambers or those without such furniture; the latter can further be divided into several classes, such as the stone-framed, stone-bedded and on-the-ground types. No human skeleton and coffin were found in the tombs. The funeral objects include proto-porcelain, hard pottory with impressed pattern and a small amount of plain hard pottery and clay one. In date the tombs can be roughly assigned to the time from the early Western Zhou to the late Spring-and-Autumn period. With the variety of burial forms, the importance of some remains and the exquisiteness of numerous grave goods, the discovery provides valuable material for studying in depth the regionalization, periodization and burial custom of mounded tombs, as well as the evolution of proto-porcel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 土墩墓群 出土器物 历史文化 丧葬习俗
原文传递
湖北襄阳周家岗遗址周代文化遗存2008年发掘简报 被引量:2
8
作者 孟华平 杨一 +3 位作者 王先福 符德明(绘图) 詹世清(绘图) 杨力(摄/图)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17,共15页
2008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襄阳邓城遗址东南侧的周家岗遗址部分区域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灰坑6座、灰沟1条、房址1座、水井1口,出土了大量陶质生活用器。遗存分为三期,西周中期、西周晚期及春秋早期,属周代南土邓国文化遗存... 2008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襄阳邓城遗址东南侧的周家岗遗址部分区域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灰坑6座、灰沟1条、房址1座、水井1口,出土了大量陶质生活用器。遗存分为三期,西周中期、西周晚期及春秋早期,属周代南土邓国文化遗存,为研究古邓国提供了新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家岗遗址 西周中期 西周晚期 春秋早期 古邓国
原文传递
鸠兹新证——兼论西周春秋时期吴国都城的性质 被引量:7
9
作者 张敏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0-88,127,共11页
鸠兹是见诸先秦文献的吴国最早的城。吴国地名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之人对吴人语言的文字记录,只可音训而不可义解,鸠兹古音与句吴相同;吴国没有完善的职官体系和行政建制,吴国的城只有都而没有邑;鸠兹扼西伐荆楚、东控於越的中江水道之要... 鸠兹是见诸先秦文献的吴国最早的城。吴国地名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之人对吴人语言的文字记录,只可音训而不可义解,鸠兹古音与句吴相同;吴国没有完善的职官体系和行政建制,吴国的城只有都而没有邑;鸠兹扼西伐荆楚、东控於越的中江水道之要冲,周边的汤家山西周墓为吴国王陵,附近的大工山铜矿为吴国的经济命脉。通过与古代都城基本要素的比较研究,鸠兹应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吴国都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鸠兹 吴国都城 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 中江水道 汤家山西周墓 吴国王陵 句吴 芜湖
原文传递
殷墟王陵上的晚期遗迹及早期盗掘坑年代辨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敏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7-38,共12页
本文通过对殷墟王陵区大墓之上晚期遗迹的系统梳理,一方面重新论证了王陵区大墓早期盗掘坑的形成年代,认为其形成当在报告所认为的"小屯文化期"的"灰堆"、"灰坑"及墓葬之后,年代上限不早于西周中期,下限... 本文通过对殷墟王陵区大墓之上晚期遗迹的系统梳理,一方面重新论证了王陵区大墓早期盗掘坑的形成年代,认为其形成当在报告所认为的"小屯文化期"的"灰堆"、"灰坑"及墓葬之后,年代上限不早于西周中期,下限不晚于汉代;另一方面为"殷墟文化第四期最末阶段的部分遗存,尽管文化属性仍可归于商文化,但其年代应已进入西周初年"的观点,补充了相关证据,即周公二次东征之后,殷墟王陵区大墓之上有人类活动,所遗留的部分器物,虽与殷墟第四期器物相似,但其年代已进入西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墟王陵 晚期遗迹 早期盗掘坑 西周中期
原文传递
郭家庙曾国墓地的性质 被引量:13
11
作者 方勤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6-88,F0002,F0003,共5页
本文通过简要介绍分析郭家庙曾国墓地的布局、年代、大墓特征及墓地周边同时期遗址情况,认为郭家庙曾国墓地是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以曾侯墓为核心的曾国公墓地,郭家庙一带是两周之际曾国都城的所在地。
关键词 郭家庙曾国墓地 性质 两周之际 曾国公墓地
原文传递
牺首鼎的年代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爱冰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0-91,共12页
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江淮和皖南沿长江地区,一种造型独特且形态基本一致的铜牺首鼎在多个地点出土,令人瞩目。因此,在讨论江淮等地区的青铜文化发展进程中,牺首鼎及其所标志的族群与文化自不能为我们所忽略。
关键词 江淮地区 牺首鼎 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 群舒文化
原文传递
论商周之际的乳钉夔纹盆形簋——关中地区先周时期铜器群探索之三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宏飞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6-56,共11页
乳钉夔纹盆形簋主要出土于关中地区,是探索先周文化铜器群的重要研究对象。根据乳钉、夔纹特征及其组合关系可判断乳钉夔纹盆形簋的年代上限为殷墟文化第四期。根据纹饰特征可将关中地区商周之际的乳钉夔纹盆形簋分为三式,Ⅰ式的年代上... 乳钉夔纹盆形簋主要出土于关中地区,是探索先周文化铜器群的重要研究对象。根据乳钉、夔纹特征及其组合关系可判断乳钉夔纹盆形簋的年代上限为殷墟文化第四期。根据纹饰特征可将关中地区商周之际的乳钉夔纹盆形簋分为三式,Ⅰ式的年代上限相当于殷墟文化第四期早段,Ⅱ式的年代跨先周晚期至西周初年,Ⅲ式的年代为西周早期。Ⅱ式簋主要出自关中地区商周之际的中小型墓葬,其背后反映的是关中地区在先周晚期的社会复杂化,中小贵族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为西土集团的崛起奠定了重要的礼制基础。乳钉夔纹圆鼎也是探索先周文化铜器群的重要对象,与乳钉夔纹盆形簋的关系密切,两者以一鼎一簋方式构成的随葬铜器组合有可能早至先周晚期。随着西土集团的东进灭商,乳钉夔纹盆形簋和乳钉夔纹圆鼎在东方地区的出现已晚至西周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钉夔纹 盆形簋 先周文化 商末周初
原文传递
晚商和西周早期兽面纹大圆鼎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岳洪彬 王祁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2-90,共9页
晚商时期的兽面纹大圆鼎,不仅形体硕大,花纹特征明显,在墓葬中的出土位置特殊,且只出一件,在当时社会生活和丧葬礼仪活动中,应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西周早期兽面纹大圆鼎也较多见,使用规制延用殷礼。此类兽面纹大圆鼎多自名为■。据... 晚商时期的兽面纹大圆鼎,不仅形体硕大,花纹特征明显,在墓葬中的出土位置特殊,且只出一件,在当时社会生活和丧葬礼仪活动中,应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西周早期兽面纹大圆鼎也较多见,使用规制延用殷礼。此类兽面纹大圆鼎多自名为■。据此判断,此类大圆鼎应为蒸煮牲体之器,与东周时期高级贵族墓中的特大型圆鼎有着渊源关系,应具有相同的功能和称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代晚期 西周早期 青铜器 兽面纹大圆鼎 礼制
原文传递
陕西岐山县孔头沟遗址西周墓葬M10的发掘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占奎(领队) 王保平(摄影) +4 位作者 董红卫(绘图) 刘军幸(绘图) 王洋 种建荣 雷兴山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4-26,I0001-I0004,27-42,F0002,共24页
孔头沟遗址M10为一座西周晚期偏早的双墓道大墓。该墓虽遭盗扰,但仍出土铜器、玉石器、骨角器、蚌贝器等随葬品近800件(组),尤以各类车马器最为丰富,其中车轮与铜牌形韅饰的数量为已知西周墓葬之最。该墓主人为男性,属非姬姓西土族群高... 孔头沟遗址M10为一座西周晚期偏早的双墓道大墓。该墓虽遭盗扰,但仍出土铜器、玉石器、骨角器、蚌贝器等随葬品近800件(组),尤以各类车马器最为丰富,其中车轮与铜牌形韅饰的数量为已知西周墓葬之最。该墓主人为男性,属非姬姓西土族群高级贵族,可能为孔头沟西周采邑的一代采邑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岐山县 孔头沟遗址 宋家墓地 M10 西周晚期偏早
原文传递
陕西宝鸡石鼓山墓地出土铜器仿制现象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龙俊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1-108,共8页
商代晚期和西周初年青铜器的甄别,一直是学术界争议比较大的热点和难点。日本学者难波纯子甚至认为在青铜器编年研究中,“最难的问题是殷墟时期的青铜器和武王克商以后西周初期的青铜器的鉴别”'李宏、孙英民先生将商周交替时的青... 商代晚期和西周初年青铜器的甄别,一直是学术界争议比较大的热点和难点。日本学者难波纯子甚至认为在青铜器编年研究中,“最难的问题是殷墟时期的青铜器和武王克商以后西周初期的青铜器的鉴别”'李宏、孙英民先生将商周交替时的青铜器界定为殷式铜器、殷系铜器和周器三种归属'并引白川静先生的观点,认为根据款识、形制、出土地点、日月祀倒叙形式纪年、以十干为人名等五个条件中的一条,即可区分殷系铜器和周器[3]。这种划分在理论上可行,放在商代和周代的长时段里来看也确实存在一定的有效性,但是置于商周之际较短的时间内,则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因为并不是所有的铜器都有铭文行款,而且“西周早期铜器总的来说是商末铜器风格的延展,具有周人特点的全新的风格要等穆王时才确立”[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末周初 石鼓山墓地 铜器 仿制 铸造工艺
原文传递
江苏丹阳马家双墩D1发掘简报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书敏 刘敏 +1 位作者 居法荣 许鹏飞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2-45,I0004,共5页
2015年镇江博物馆对位于江苏镇江丹阳胡桥集镇的马家双墩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1号墩(即D1)中有墓葬一座(M1),其整个墩体底部扇形堆筑形式以及墓室采用片状石块堆筑成"石椁"的形式,尚属首次发现。M1内出土原始瓷豆等随葬品。... 2015年镇江博物馆对位于江苏镇江丹阳胡桥集镇的马家双墩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1号墩(即D1)中有墓葬一座(M1),其整个墩体底部扇形堆筑形式以及墓室采用片状石块堆筑成"石椁"的形式,尚属首次发现。M1内出土原始瓷豆等随葬品。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遗物,推测土墩及墓葬形成年代约为西周晚期偏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家双墩 扇形堆筑 石椁 西周晚期偏早
原文传递
湖南宁乡罗家冲遗址1号建筑基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3
18
作者 何佳 曹栋洋 +2 位作者 尚金山(绘图) 曾心鑫(绘图) 高铁(绘图)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1,共18页
2014和2016年,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宁乡罗家冲遗址进行了两次主动性考古发掘工作。该工地发现的1号建筑基址(F1)为东西向大型长方形三连间地面式建筑,采用垫土层作为房基,再在其上开挖墙基基槽,东西两侧建筑结构略有差异,其中西侧主... 2014和2016年,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宁乡罗家冲遗址进行了两次主动性考古发掘工作。该工地发现的1号建筑基址(F1)为东西向大型长方形三连间地面式建筑,采用垫土层作为房基,再在其上开挖墙基基槽,东西两侧建筑结构略有差异,其中西侧主体建筑墙基基槽内填充红烧土,东侧附属建筑墙基基槽内未填充红烧土,该建筑规模较大,出土文物非常丰富,推测建筑基址的时代为商晚至西周早中期,性质为聚落中心大型公共建筑,该建筑基址的发现及遗址中其他遗存的发掘,对研究沩水流域乃至湘江流域的文化谱系及与周边地区的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家冲遗址 1号建筑基址 商晚至西周早中期
原文传递
商周时期南北方铜矿开采技术比较研究--以鄂赣交界地带和辽西地区为例
19
作者 和菲菲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2-112,101,共12页
本文选取了鄂赣交界地带和辽西地区的4座晚商至西周早中期的古铜矿遗址,分别从探矿技术、开采技术、开采工具、相关配套设施和选矿技术等方面对南北两区域古铜矿的开采技术进行全面比较,并试图从两地的自然环境、矿物品质以及生产组织... 本文选取了鄂赣交界地带和辽西地区的4座晚商至西周早中期的古铜矿遗址,分别从探矿技术、开采技术、开采工具、相关配套设施和选矿技术等方面对南北两区域古铜矿的开采技术进行全面比较,并试图从两地的自然环境、矿物品质以及生产组织方式等不同方面来解释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铜矿 开采技术 鄂赣交界 辽西地区 晚商至西周早中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