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 situ detection of the electron diffusion region of collisionless magnetic reconnection at the high-latitude magnetopause 被引量:3
1
作者 Qiu-Gang Zong Hui Zhang 《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 2018年第3期231-237,共7页
Magnetic reconnection is the most fundamental energy-transfer mechanism in the universe that converts magnetic energy into heat and kinetic energy of charged particles.For reconnection to occur,the frozen-in condition... Magnetic reconnection is the most fundamental energy-transfer mechanism in the universe that converts magnetic energy into heat and kinetic energy of charged particles.For reconnection to occur,the frozen-in condition must break down in a localized region,commonly called the ‘diffusion region'.In Earth's magnetosphere,ion diffusion regions have already been observed,while electron diffusion regions have not been detected due to their small scales(of the order of a few km)(Paschmann,2008).In this paper we report,for the first time,in situ observations of an active electron diffusion region by the four Cluster spacecraft at the Earth's highlatitude magnetopause.The electron diffusion region is characterized by nongyrotropic electron distribution,strong field-aligned currents carried by electrons and bi-directional super-Alfvénic electron jets.Also observed were multiple micro-scale flux ropes,with a scale size of about 5 c/ω_(pe)(12 km,with c/ωpe the electron inertial length),that are crucial for electron acceleration in the guide-field reconnection process(Drake et al.,2006 a).The data demonstrate the existence of the electron diffusion region in collisionless guide-field reconnection at the magnetopau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N diffusion region magnetic RECONNECTION high-latitudE MAGNETOPAUSE
下载PDF
有压与无压烧结雪无侧限抗压强度对比试验研究
2
作者 霍海峰 杨雅静 +3 位作者 孙涛 樊戎 蔡靖 胡彪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0-45,共6页
雪层烧结是全球高纬度寒区雪跑道建造的重要环节,是指雪颗粒间胶结强度随时间不断增长的过程。为确定压实雪层烧结时间设计值,并深入对比有压烧结和无压烧结雪层烧结强度变化规律,自主研发加压设备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研究表明,无... 雪层烧结是全球高纬度寒区雪跑道建造的重要环节,是指雪颗粒间胶结强度随时间不断增长的过程。为确定压实雪层烧结时间设计值,并深入对比有压烧结和无压烧结雪层烧结强度变化规律,自主研发加压设备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研究表明,无侧限压缩应力-应变曲线呈现有峰值强度和无峰值强度两种形式,有峰值的情况更易发生在高压和长烧结时间下。有压烧结时雪颗粒不断受到挤压,促进雪融化成水,有利于冰的形成,故雪的密度随烧结时间延长先快后慢不断增长,而无压烧结时密度基本不发生变化,进而造成有压烧结雪样的强度和弹性模量均大于无压烧结雪样。无压烧结15 d后雪的强度增长显著放缓,故雪跑道建设过程中,在烧结温度为-10℃左右,建议取15 d作为压实雪层烧结时间设计值。研究成果可用来指导雪跑道建造中雪层强度指标和变形指标的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纬度寒区 压实雪层 烧结 抗压强度 弹性模量
下载PDF
不同施肥措施对高纬地区小麦生长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3
作者 朱宾宾 孙双红 +6 位作者 伟军 赵晓龙 张廉昀 张世强 白玉 屈越权 丛书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3期148-150,共3页
为揭示不同施肥措施对高纬地区小麦生长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选取内蒙古呼伦贝尔为研究区,采用野外观测和室内测定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2种缓释肥和1种缺氮处理对高纬地区小麦生长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有腐殖质的缓释肥对地... 为揭示不同施肥措施对高纬地区小麦生长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选取内蒙古呼伦贝尔为研究区,采用野外观测和室内测定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2种缓释肥和1种缺氮处理对高纬地区小麦生长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有腐殖质的缓释肥对地上生物量的作用最大,增产了4.93%,使小麦产量增产了1.77%,含腐殖质的缓释肥提高了氮肥贡献率和氮肥农学效率,分别为8.71%和5.48 kg/kg,缺氮处理对小麦地上干生物量副作用最大,较常规施肥减产了4.9%。说明含腐殖质的缓释肥可有效促进高纬地区小麦的生产和提高氮肥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地上生物量 产量 高纬地区
下载PDF
黑龙江省高纬寒地大豆辐照诱变效应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闫洪睿 张雷 +3 位作者 鹿文成 梁吉利 刘英华 刘发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30-433,共4页
用60 Coγ射线不同剂量辐照大豆品系、品种及F1风干种子 ,探讨其对F1M1 F1M6、LM1 LM6及BM1 BM6植株的出苗、苗高、株高、熟期、半孕、不孕、双茎、存活及倒伏等的影响 ,选出了一些有益的稳定突变类型 ,有望在黑龙江北部高纬寒地推广应用。
关键词 黑龙江 高纬寒地 大豆 辐照诱变 钴60γ射线 辐射育种 出苗率 苗高性状 熟期 不孕株率
下载PDF
高纬度寒区浅埋隧道的温度场及防寒抗冻探讨 被引量:24
5
作者 周小涵 曾艳华 +2 位作者 杨宗贤 杨昌贤 方伟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1-128,共8页
专门针对东北高纬度寒区浅埋隧道冻害机理的研究较少,对东北寒区隧道进行了现场温度实测,讨论了东北高纬度寒区浅埋隧道的冻害形成机理和防寒抗冻措施.现场温度实测表明,传统的保温措施无法保证隧道不发生冻害,合理的防排水措施是高维... 专门针对东北高纬度寒区浅埋隧道冻害机理的研究较少,对东北寒区隧道进行了现场温度实测,讨论了东北高纬度寒区浅埋隧道的冻害形成机理和防寒抗冻措施.现场温度实测表明,传统的保温措施无法保证隧道不发生冻害,合理的防排水措施是高维度寒区浅埋隧道的主要防寒抗冻方法.建议在高维度寒区浅埋隧道全长设置中心深埋水沟、排水盲沟和保温侧沟,在冻结深度很大和月平均气温极低的寒区隧道排水设计中建议尝试使用顶进中心深埋水沟的施工方法,以降低工程造价及提高施工安全.中心深埋水沟直径应在80 cm以上,以保证维护的便利.根据洞口地形选择合理的出水口形式,且做好保温防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纬度寒区 浅埋隧道 温度场 防寒抗冻 顶进法
下载PDF
北半球高纬海冰主要气候特征的全球海冰气耦合模式数值模拟 被引量:9
6
作者 刘喜迎 张学洪 俞永强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419-426,共8页
利用一个全球海冰气耦合模式对北半球高纬海冰的主要气候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模拟结果中海冰的季节变化特征合理 ,冬季海冰的主要地理分布特征都模拟得很好 ,但夏季北冰洋内部靠近欧亚大陆部分边缘海区海冰密集度模拟得偏大... 利用一个全球海冰气耦合模式对北半球高纬海冰的主要气候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模拟结果中海冰的季节变化特征合理 ,冬季海冰的主要地理分布特征都模拟得很好 ,但夏季北冰洋内部靠近欧亚大陆部分边缘海区海冰密集度模拟得偏大。模拟结果中 ,北半球高纬地区冬季海冰密集度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 ,变化最显著区域位于格陵兰海 ,其次是巴伦支海 ,这些特征均与观测结果一致。对这个海冰气耦合模式在北半球海冰平均气候状况、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方面模拟能力的检验结果表明 ,当前的研究工作为下一步进行长期变化趋势的模拟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半球 海冰 海-冰-气耦合模式 数值模拟 季节变化 年际变化 冬季
下载PDF
高纬寒地水稻品种比较 被引量:7
7
作者 商全玉 杨秀峰 +1 位作者 吕国依 王万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33期36-37,43,共3页
[目的]筛选适合在高纬寒地黑河市种植的水稻品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对13个水稻品种物候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绥育117349、龙生02015、龙盾311-1496、育龙11709、田友9865、庆09-686、龙盾08-111、龙交13S6、龙丰... [目的]筛选适合在高纬寒地黑河市种植的水稻品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对13个水稻品种物候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绥育117349、龙生02015、龙盾311-1496、育龙11709、田友9865、庆09-686、龙盾08-111、龙交13S6、龙丰12393、龙育06087这10个水稻品种较适应黑河市气候条件。[结论]该研究可为高纬寒地水稻种植品种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纬寒地 水稻 比较
下载PDF
低纬高原地区UV-B辐射对报春花丙二醛、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8
作者 罗丽琼 陈宗瑜 +2 位作者 周平 温永琴 丁金玲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0-135,3,共7页
以同期种植的云南报春花为试验材料,利用获得的云南不同纬度、不同海拔高度,而经度差异不大的4个试验点的UV—B辐射观测资料,初步研究了低纬高原地区不同UV—B辐射强度变化对云南报春花丙二醛、可溶性蛋白质的影响。结果表明,UV—B... 以同期种植的云南报春花为试验材料,利用获得的云南不同纬度、不同海拔高度,而经度差异不大的4个试验点的UV—B辐射观测资料,初步研究了低纬高原地区不同UV—B辐射强度变化对云南报春花丙二醛、可溶性蛋白质的影响。结果表明,UV—B辐射强度从2~5月呈上升趋势,辐射值最高为丽江点,5月份达12.90w·m^-2,相对来说高海拔地区的紫外辐射强度较强,各试验点报春花叶片的丙二醛含量以3、4月份较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2、4月份较高。随着UV—B辐射强度增强,报春花丙二醛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叶片丙二醛含量也较高,不同生育期丙二醛含量不同,其含量以开花期和结实期最高;而随着uV—B辐射强度的变化,各实验点报春花叶片蛋白质含量变化不一致,不同生育期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不同,其含量以开花期为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纬高原地区 UV—B辐射 报春花 丙二醛 可溶性蛋白质
下载PDF
高纬度寒冷地区水稻育种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6
9
作者 商全玉 刘安晋 +4 位作者 王松 张习文 刘显元 吴俊彦 张文忠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9-132,共4页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粳米的需求在稳步增长。黑龙江是我国粳稻主产区,对于保障我国粳稻市场稳定和全国人民的口粮安全具有重要作用。黑龙江以四、五积温带为代表的高纬度寒冷地区粳稻种植面积在70万hm^(2)左...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粳米的需求在稳步增长。黑龙江是我国粳稻主产区,对于保障我国粳稻市场稳定和全国人民的口粮安全具有重要作用。黑龙江以四、五积温带为代表的高纬度寒冷地区粳稻种植面积在70万hm^(2)左右,这一地区生态条件特殊,气候寒冷,无霜期短,对水稻育种有特殊需求。文章小结了高纬度寒冷地区水稻育种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并提出了今后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纬度寒冷地区 水稻 育种 早熟品种 极早熟品种
下载PDF
近33a亚洲高纬地区地面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红红 章新平 +1 位作者 孙广禄 吴华武 《干旱气象》 2011年第1期23-27,共5页
利用1973~2005年地面气温资料,对亚洲高纬地区长期变化趋势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33 a亚洲高纬度地区平均温度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只有极少数站有明显的降温趋势;在逐站分析温度的年际变化后发现,亚洲高纬度地区年平均温度的变化又... 利用1973~2005年地面气温资料,对亚洲高纬地区长期变化趋势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33 a亚洲高纬度地区平均温度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只有极少数站有明显的降温趋势;在逐站分析温度的年际变化后发现,亚洲高纬度地区年平均温度的变化又存在着明显的区域特征,105°E~110°E,55°N~65°N之间是增温最快的地区,而年平均温度较高的西西伯利亚的西南部分地区的温度则存在明显的降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高纬地区 地面气温 季节变化 趋势变化
下载PDF
不同纬向区域条件下高品质陆地棉纤维品质的特点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桂生 章祥玲 +3 位作者 封超年 张网定 周青 于建平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3-27,共5页
不同纬向区域的温光条件存在显著差异,对棉纤维分化和发育有着直接作用,并对最终纤维品质产生影响。以高品质棉科棉1号为试验品种,在邳州、淮安、扬州和启东等四个江苏不同纬向区域分别种植,研究了该品种在不同纬向区域条件下纤维品质... 不同纬向区域的温光条件存在显著差异,对棉纤维分化和发育有着直接作用,并对最终纤维品质产生影响。以高品质棉科棉1号为试验品种,在邳州、淮安、扬州和启东等四个江苏不同纬向区域分别种植,研究了该品种在不同纬向区域条件下纤维品质表现。结果表明,纤维品质总体表现为,从北向南随着纬度的降低,纤维长度、伸长率和黄度有降低的趋势,比强度和麦克隆值增加,长度整齐度有提高的趋势,反射率和纺纱均匀度的变化缺乏规律性。品质在年度间的差异明显。优化麦克隆值是品质进一步改善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纬向区域 高品质棉 纤维品质
下载PDF
中国第9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科考队员睡眠质量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倪俊声 王丽萍 +5 位作者 陈曦 侯国军 李鹏鹏 朱建刚 张体军 黄罡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296-1299,共4页
目的了解北极特殊环境对科考队员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对参加我国第9次北极科学考察的科考队员(131人)在出行前、北极考察期间、考察结束后的睡眠情况进行调查,并记录队员的入睡时间点、晨起时间点、... 目的了解北极特殊环境对科考队员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对参加我国第9次北极科学考察的科考队员(131人)在出行前、北极考察期间、考察结束后的睡眠情况进行调查,并记录队员的入睡时间点、晨起时间点、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结果共发放问卷131份,回收有效问卷88份。88名队员中男77名、女11名,年龄为22~50(48.1±17.9)岁,包括船员18人、科考队员70人。考察期间队员的中位晨起时间点比出行前早180 min,入睡时间长于出行前及考察结束3个月后[(45.23±25.84)min vs(18.45±14.34)min、(19.50±12.57)min,P均<0.01],夜晚睡眠时间短于出行前及考察结束3个月后[(6.83±2.24)h vs(8.36±1.45)h、(8.14±1.45)h,P均<0.01]。根据PSQI量表评分,考察期间队员的睡眠质量下降、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缩短、睡眠效率下降、催眠药物使用增加,与出行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极地极昼及低温环境显著影响北极科学考察时科考队员的睡眠节律,导致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缩短、助眠药物使用增加,这可能影响到队员的工作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地区 极昼 入睡和睡眠障碍 高纬度
下载PDF
后屋面水平投影长度对日光温室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郭艳玲 李石 陈国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5期1555-1557,共3页
为了研究后屋面水平投影长度对节能型日光温室性能的影响,以北方高纬度日光温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哈尔滨日光温室合理的前屋面角。在确保日光温室采光性能的基础上,应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温室结构进行了三维分析,讨论了后屋面水平... 为了研究后屋面水平投影长度对节能型日光温室性能的影响,以北方高纬度日光温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哈尔滨日光温室合理的前屋面角。在确保日光温室采光性能的基础上,应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温室结构进行了三维分析,讨论了后屋面水平投影长度对日光温室结构安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北方高纬度地区常用的脊跨比为1:2的日光温室,当后屋面水平投影长与脊高之比为24%~25%时,日光温室结构比较合理。前屋面角大于哈尔滨最小前屋面角29.2°,有利于日光温室的采光和积雪的滑落,钢结构承栽能力比较好,是适合课题组即将建设的北方高纬度地区的日光温室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屋面水平投影 日光温室 ANSYS 高纬度地区
下载PDF
动态冠层模型ICM的改进及其对中高纬地区植被季节和年际变化的模拟试验 被引量:3
14
作者 俞淼 陈海山 孙照渤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71-588,共18页
植被动态冠层模型Interactive Canopy Model(ICM)考虑了生态系统中较完整的碳氮循环过程,能够较为客观真实地描述较短时间尺度上植被的动态变化特征。本文在ICM原有碳氮分配方案基础上,考虑了植物花、果实等新生组织对碳氮分配的影响,... 植被动态冠层模型Interactive Canopy Model(ICM)考虑了生态系统中较完整的碳氮循环过程,能够较为客观真实地描述较短时间尺度上植被的动态变化特征。本文在ICM原有碳氮分配方案基础上,考虑了植物花、果实等新生组织对碳氮分配的影响,假设新生组织碳库是花期以后植物的主要碳汇之一,并利用物候模型Forc-Sar预测花期,调控碳氮分配过程;用卫星观测的LAI(Leaf Area Index)产品对模拟的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植被的季节和年际变化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ICM能够更好地模拟北半球中高纬植被的季节变化过程。7月前后是模拟的植被生长最旺盛的时间,与实际情况更为一致,从而较好修正了原方案中模拟的植被生长落后于实际观测的问题;模拟与观测值的季节变化相关系数有了显著提高,各类型植被的模拟误差也都不同幅度减小。改进后模拟与观测的年际变化相关性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年际变化趋势的改进效果稍弱。模拟的LAI变化改变了地表能量平衡和水汽收支状况,对于美国东部温带落叶阔叶林来说,植被吸收太阳辐射、叶面和地面的感热、潜热通量在植被生长前期的变化量最大,说明改进后的ICM将会引起模拟下垫面物理状况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动态冠层模型 碳分配 物候模型 模型改进 中高纬地区
下载PDF
天然气水合物泥浆制冷系统的野外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林 赵大军 +3 位作者 郭威 贾瑞 刘卫卫 韩凌宇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13年第12期25-27,31,共4页
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取样过程中,泥浆制冷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介绍了吉林大学研制的天然气水合物泥浆制冷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通过在西藏羌塘盆地、祁连山木里盆地和东北漠河盆地大兴安岭地区的野外应用试验,表明该套系统应用范围... 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取样过程中,泥浆制冷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介绍了吉林大学研制的天然气水合物泥浆制冷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通过在西藏羌塘盆地、祁连山木里盆地和东北漠河盆地大兴安岭地区的野外应用试验,表明该套系统应用范围广,工作性能稳定可靠,可用于高海拔、高纬度的冻土带等特殊地区的水合物钻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泥浆制冷 冻土区 高海拔 高纬度
下载PDF
高寒区现代日光温室结构设计与建造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京社 柴文臣 《山西农业科学》 2012年第8期870-873,885,共5页
针对高纬度、严寒地区(太原以北地区)日光温室蔬菜生产效益不高的问题,研究制定出适合高寒地区现代日光温室结构设计与建造规程。日光温室骨架采用"几"字型钢增加温室的安全性;墙体用加气混凝土砌块提高温室的蓄热性;前屋面... 针对高纬度、严寒地区(太原以北地区)日光温室蔬菜生产效益不高的问题,研究制定出适合高寒地区现代日光温室结构设计与建造规程。日光温室骨架采用"几"字型钢增加温室的安全性;墙体用加气混凝土砌块提高温室的蓄热性;前屋面用双膜覆盖提高温室的保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区 日光温室 结构 几字型钢骨架 双层覆盖设计 建造 标准
下载PDF
一次陕西关中强暴雨环境条件及中尺度系统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慕建利 谌云 李泽椿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91-604,共14页
综合利用T213再分析资料和高时空分辨率观测资料包括地面区域逐时加密观测资料,对2007年8月8—9日陕西关中特大暴雨过程的环境条件和中尺度系统进行了分析。天气学分析表明:500 h P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青藏高原高压形成的高压坝在陕... 综合利用T213再分析资料和高时空分辨率观测资料包括地面区域逐时加密观测资料,对2007年8月8—9日陕西关中特大暴雨过程的环境条件和中尺度系统进行了分析。天气学分析表明:500 h P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青藏高原高压形成的高压坝在陕西中部断裂形成东北—西南向切变线、250 h Pa西风急流入口区右侧发散场和700 h Pa东西向切变线相互配合是特大暴雨形成的有利环境条件;低层风向快速变化使关中暴雨区低空水汽经历了减小—突然增加—快速减小的过程,关中周围水汽通过偏东气流输送至暴雨区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水汽和位势不稳定条件,而水汽的快速变化又形成关中暴雨的突发性和历时短而强的特征;高空反气旋涡度的发展形成强烈的"抽吸作用"、双圈垂直次级环流和强垂直上升运动及其两侧的弱下沉运动形成的不对称结构是暴雨形成的动力机制。强降水的中尺度特征分析显示:强暴雨是由一个中α尺度对流系统(MαCS)的发生发展产生的,MαCS又是由2个中β尺度对流系统(MβCS)合并发展而成,其内部对流单体的发展合并和独立加强形成岐山、礼泉和高陵3个大暴雨中心,这些对流单体的发展是由地面中尺度辐合系统产生的,强降水的强弱与地面中尺度辐合系统的强弱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地面中尺度辐合系统的形成和加强可能是强降水的触发机制和增幅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雨 环境条件 中纬度高压坝 中启尺度对流系统
下载PDF
高纬度半干旱地区年际间气象因子变化及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俊河 王宇先 +6 位作者 刘玉涛 徐莹莹 杨慧莹 高盼 赵蕾 闫锋 胡继芳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6年第12期18-22,共5页
制定半干旱地区玉米栽培技术措施以及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品种,对连续6a玉米产量和气象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气象因素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近6年生长季气温变化幅度较小,活动积温受霜期影响较大;降雨量高于往年平均水平... 制定半干旱地区玉米栽培技术措施以及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品种,对连续6a玉米产量和气象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气象因素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近6年生长季气温变化幅度较小,活动积温受霜期影响较大;降雨量高于往年平均水平,各月份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匀,易发生春旱、夏涝现象。降雨量的多少及其时空分布情况、个别年份的早霜和晚霜等灾害性天气是玉米年际间产量波动的主要限制性气象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纬度半干旱地区 气象因子 玉米 产量
下载PDF
可降解地膜对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生育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崎峰 巩双印 +3 位作者 李金良 陈海军 陈凤芝 蔡鑫鑫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3年第5期24-28,共5页
地膜覆盖具有提高地温、保持水分、促早熟、增加产量的作用,而普通地膜不环保。现针对"白色污染"情况,进行了可降解地膜、普通地膜和露地栽培玉米的对比试验,探讨可降解地膜的降解性能及对土壤水分、温度和玉米生长发育的影... 地膜覆盖具有提高地温、保持水分、促早熟、增加产量的作用,而普通地膜不环保。现针对"白色污染"情况,进行了可降解地膜、普通地膜和露地栽培玉米的对比试验,探讨可降解地膜的降解性能及对土壤水分、温度和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可降解地膜的土壤温度明显高于露地对照,使玉米出苗率提高,生育进程加快,产量也相应增加。研究认为,可降解地膜在功能上可替代普通地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早熟 高纬度地区 可降解地膜
下载PDF
黑龙江省北部高纬高寒地区水稻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4
20
作者 吴振明 衣洪岩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2年第9期130-132,共3页
通过分析黑龙江省北部高纬高寒地区水稻发展现状,总结了该地区水稻发展存在的适宜品种少、缺乏水稻相关配套栽培技术、低温冷害频发、"旱改水"第一年投入生产成本过高、旱田除草剂残留药害、灌溉工程配套程度低、水利工程性... 通过分析黑龙江省北部高纬高寒地区水稻发展现状,总结了该地区水稻发展存在的适宜品种少、缺乏水稻相关配套栽培技术、低温冷害频发、"旱改水"第一年投入生产成本过高、旱田除草剂残留药害、灌溉工程配套程度低、水利工程性建设缓慢,以及水稻科技支撑力度不够等问题,提出了促进高寒区水稻生产发展的建议和对策,包括加大对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地区水稻品种审定力度、建立水稻高产示范带、加大抵御低温冷害研究、制定相关惠农政策、应对除草剂药害残留的影响以及针对黑龙江省北部独特气候特点采取配套栽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高纬高寒地区 黑龙江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