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tmosphere-earth angular momentum exchange and ENSO cycle 被引量:1
1
作者 钱维宏 丑纪范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1996年第2期215-224,共10页
The time series of the earth’s rotation rate, eastern equatorial Pacific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Tss), sea level pressure (Psl) and atmospheric angular momentum (Maa) during 1976 -1989 are used to study the relation... The time series of the earth’s rotation rate, eastern equatorial Pacific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Tss), sea level pressure (Psl) and atmospheric angular momentum (Maa) during 1976 -1989 are used to study the relation between atmosphere-earth angular momentum exchange and ENSO cycle. The result shows that (i) there are synerg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variations of solid earth’s rotation, eastern equatorial Pacific T,, Psl, different latitude zonal Maa and global Maa; (ii) local atmosphere-ocean interaction over low-latitude area can form ENSO-like cycle through Hadley circulation; (iii) the solid earth and global atmosphere-ocean interaction can form some aperiodic behavior and asynchronous oscillations by mountain torque and earth spin anomalous friction torque acting on each component of solid earth-ocean-atmosphere system; and (iv) actual ENSO cycle is a phenomenon reflecting in Pacific basin through interaction among solid earth, global ocean and the atmosphe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MOSPHERE solid earth angular MOMENTUM EXCHANGE F.NSO cycle.
原文传递
The Investigation of Atmospheric Angular Momentum as a Contributor to Polar Wobble and Length of Day Change with AMIP II GCM Data 被引量:1
2
作者 钟敏 闫昊明 朱耀仲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2期287-296,共10页
The atmospheric angular momentum (AAM) functions in terms of contribution to polar wobble and length of day change, are calculated from the output data of GSM9603 global circulation model (GCM) of Japan Meteorological... The atmospheric angular momentum (AAM) functions in terms of contribution to polar wobble and length of day change, are calculated from the output data of GSM9603 global circulation model (GCM) of Japan Meteorological Agency (JMA), from the reanalysis data of the National Centers for the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 (NCEP)/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NCAR), and from the operational objective analysis data of JMA, respectively. The comparison shows that during the period from 1985 to 1995, the values of the pressure terms in the equatorial components of AAM functions calculated from three data sets agree with each other better along 90°E longitude than along Greenwich meridian direction. The axial component of relative AAM function estimated from GSM 9603 agrees well with those from the other two data sets in terms of seasonal variations with the moderate amplitudes, but not so well with the composite axial component of relative AAM functions estimated from 23 GCM models anticipating in the first phase of AMIP. In addition, its interannual variation from 1979 to 1996 show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ENSO evolution, just as does the axial component of relative AAM function estimated from NCEP reanalysis data except for the period of anomalous ENSO from 1991 to 19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mospheric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AMIP) Atmospheric angular Momentum (AAM) earth rotation
下载PDF
Multichannel singular spectrum analysis of the axial atmospheric angular momentum 被引量:4
3
作者 Leonid Zotov N.S.Sidorenkov +2 位作者 Ch.Bizouard C.K.Shum Wenbin Shen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2017年第6期433-442,共10页
Earth's variable rotation is mainly produced by the variability of the AAM(atmospheric angular momentum). In particular, the axial AAM component X_3, which undergoes especially strong variations,induces changes in ... Earth's variable rotation is mainly produced by the variability of the AAM(atmospheric angular momentum). In particular, the axial AAM component X_3, which undergoes especially strong variations,induces changes in the Earth's rotation rate. In this study we analysed maps of regional input into the effective axial AAM from 1948 through 2011 from NCEP/NCAR reanalysis. Global zonal circulation patterns related to the LOD(length of day) were described. We applied MSSA(Multichannel Singular Spectrum Analysis) jointly to the mass and motion components of AAM, which allowed us to extract annual, semiannual, 4-mo nth, quasi-biennial, 5-year, and low-frequency oscillations. PCs(Principal components) strongly related to ENSO(El Nino southern oscillation) were released. They can be used to study ENSO-induced changes in pressure and wind fields and their coupling to LOD. The PCs describing the trends have captured slow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changes possibly related to climate vari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th's variable rotation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AM(Atmospheric angular momentum) MSSA(Multichannel singular spectrum analysis) ENSO(El Nino southern oscillation) LOD(Length of day)
下载PDF
基于地球流体有效角动量函数的UT1分段预报
4
作者 杨新宇 吴元伟 +2 位作者 赵鑫 杨旭海 张首刚 《时间频率学报》 CSCD 2023年第2期94-104,共11页
世界时UT1的变化受到大气、海洋、陆地水圈等多种激发因素的影响,这些激发因素可以由地球流体有效角动量函数EAM(effective angular momentum)描述。基于德国地学研究中心地球系统建模小组ESMGFZ(Earth System Modeling at GeoForschung... 世界时UT1的变化受到大气、海洋、陆地水圈等多种激发因素的影响,这些激发因素可以由地球流体有效角动量函数EAM(effective angular momentum)描述。基于德国地学研究中心地球系统建模小组ESMGFZ(Earth System Modeling at GeoForschungsZentrum)的有效角动量函数和国际地球自转和参考系服务IERS(International Earth Rotation and Reference Systems Service)的EOP(Earth orientation parameters)数据,使用最小二乘法LS(least square)和自回归模型AR(auto regression)方法,通过一系列实验,参数搜索,最终,针对不同的预报跨度,采用不同的参数对世界时UT1进行预报。在2019年至2021年进行的495次预报实验中,对比IERS的预报结果,在未来第6天,第30天,第90天,平均绝对误差MAE(mean absolute error)分别降低了0.0874 ms,0.4999 ms,1.4764 ms,提升分别为37.43%、14.72%、11.82%;对比传统LS+AR的预报结果,在未来第6天,第30天,第90天,MAE分别降低了0.6315 ms,1.1347 ms,2.3761 ms,提升分别为81.21%、28.15%、17.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自转 UT1预报 地球流体有效角动量函数
下载PDF
小型准直式红外地球模拟器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张国玉 张帆 +4 位作者 徐熙平 王凌云 刘旭力 黄澜 岳世新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45-549,共5页
地球模拟器是卫星姿态测量控制关键部件—摆动扫描式红外地球敏感器的一种重要地面模拟试验与精度标定仪器。本文针对卫星同步轨道高度(35786km),采用准直式方案,研制了一种口径为Φ150mm的准直式红外地球模拟器,它能提供17.46°的... 地球模拟器是卫星姿态测量控制关键部件—摆动扫描式红外地球敏感器的一种重要地面模拟试验与精度标定仪器。本文针对卫星同步轨道高度(35786km),采用准直式方案,研制了一种口径为Φ150mm的准直式红外地球模拟器,它能提供17.46°的地球张角,实现了地面上模拟卫星在太空中所看到的地球。文中详细介绍了准直式红外地球模拟器的组成和总体结构,采用红外光学技术,设计了锗准直透镜,通过理论分析得出地球光阑、热地球位置和大小与地球张角、锗准直透镜光学参数之间的关系,为地球模拟器的研制提供了设计依据。地球张角是衡量地球模拟器精度的指标,通过实验对地球张角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地球张角误差小于±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模拟器 红外地球敏感器 地球张角 锗准直透镜
下载PDF
红外地球敏感器电磁兼容性测试用地球模拟器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凌云 张国玉 +2 位作者 王醒华 徐熙平 苏拾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317-322,共6页
红外地球敏感器地面标定试验的精度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卫星在轨道上的工作精度.地球模拟器是卫星姿态测量控制关键部件红外地球敏感器的一项重要地面模拟试验与精度标定设备.详细介绍了摆动扫描式红外地球敏感器整机电磁兼容性试验专用... 红外地球敏感器地面标定试验的精度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卫星在轨道上的工作精度.地球模拟器是卫星姿态测量控制关键部件红外地球敏感器的一项重要地面模拟试验与精度标定设备.详细介绍了摆动扫描式红外地球敏感器整机电磁兼容性试验专用性能测试甩的地球模拟器的组成和总体结构,针对用于同步和较低的轨道卫星地面测试,研究的地球模拟器针对卫星二个轨道高度35 786 km 和21 500 km,采用可更换地球光阑的方案,能够提供两种地球张角(17.46°和26.54°),实现了地面上模拟卫星在太空中所看到的地球.该问题的研究对提高摆动扫描式红外地球敏感器卫星地面性能测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地球敏感器 地球张角 地球模拟器
下载PDF
由地球自转的年际变化预测El Nino事件 被引量:14
7
作者 韩延本 李志安 赵娟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2000年第3期112-114,共3页
分析了地球自转、大气角动量和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年际变化与ElNino的关系 .结果表明 :当地球自转速率的年际变化由快向慢转变 ,即表示年际变化的ΔLOD1 的数值由极小逐渐增加并转变为正值约半年后 ,ElNino的初期开始出现 .此期间大气角... 分析了地球自转、大气角动量和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年际变化与ElNino的关系 .结果表明 :当地球自转速率的年际变化由快向慢转变 ,即表示年际变化的ΔLOD1 的数值由极小逐渐增加并转变为正值约半年后 ,ElNino的初期开始出现 .此期间大气角动量的年际变化也呈现从小到大的过程 .通过分析新的地球自转变化测值 ,预测 2 0 0 1年将出现ElNino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自转 大气角动量 厄尔尼诺事件 年际变化
下载PDF
大气角动量变化以及对地球自转季节变化的激发 被引量:11
8
作者 钟敏 闫昊明 +1 位作者 朱耀仲 雷小平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0-98,共9页
利用日本气象局 AMIPⅡ大气数值模式的输出结果,基于BP方法和 SP方法计算了1979年至1996年大气角动量变化以及对地球自转季节变化激发的差异.利用最小二乘谐波拟合方法和气候平均图方法,分析了大气角动量的季节变化... 利用日本气象局 AMIPⅡ大气数值模式的输出结果,基于BP方法和 SP方法计算了1979年至1996年大气角动量变化以及对地球自转季节变化激发的差异.利用最小二乘谐波拟合方法和气候平均图方法,分析了大气角动量的季节变化,并与同时期采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JMA客观分析资料计算的大气角动量进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解动量 地球自转 大气环流模式比较计划 AMIP 季节变化
下载PDF
地球扁率在其历史上的变化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君恒 郭雷 +1 位作者 王健楠 王彦国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3-150,共8页
地球的形状变化是地球演化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为了确定地球形状的变化需要了解各个地质历史时期其扁率的变化.根据地球的扁率公式,得到扁率与地球的半径、质量和角速度关系.通过推测地球的半径、质量和角速度的变化量,计算出地球各个... 地球的形状变化是地球演化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为了确定地球形状的变化需要了解各个地质历史时期其扁率的变化.根据地球的扁率公式,得到扁率与地球的半径、质量和角速度关系.通过推测地球的半径、质量和角速度的变化量,计算出地球各个时期的扁率.地球的扁率自形成以来总体趋势在减小.地球是个固液混合的椭球体,在各个地质历史时期中地球扁率的真实值应该小于计算的扁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扁率 半径 质量 角速度
下载PDF
静态紫外地球模拟器光学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达 张国玉 孙高飞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5-89,共5页
静态紫外地球模拟器是一种对紫外导航敏感器进行地面标定和精度测试的设备。本文设计了一种静态紫外地球模拟器光学系统,提出大视场静态紫外地球模拟器光学系统设计方案,对光学系统的参数进行了分析,系统选用七片透镜进行设计,有效孔径... 静态紫外地球模拟器是一种对紫外导航敏感器进行地面标定和精度测试的设备。本文设计了一种静态紫外地球模拟器光学系统,提出大视场静态紫外地球模拟器光学系统设计方案,对光学系统的参数进行了分析,系统选用七片透镜进行设计,有效孔径为D=10 mm,焦距为f=100 mm,视场角为Φ40°。全视场相对畸变小于0.036%,MTF在50 lp/mm处大于0.7,波像差均方根值小于0.037λ,地球张角偏差??<0.006 7°,达到了高精度的指标要求,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地球模拟器 光学设计 准直物镜 地球张角
下载PDF
恒星地球模拟器的光学系统设计与精度模拟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高飞 张国玉 +2 位作者 刘石 王凌云 高玉军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41-646,共6页
为实现对敏感器的地面标定与精度测试,需研制一套恒星地球模拟器,要求其星间角距模拟精度优于10″,地球张角模拟精度优于0.05°.通过设计高精度准直光学系统与高精度紫外准直光学系统,实现了对星点位置与地球图像的无穷远距离模拟;... 为实现对敏感器的地面标定与精度测试,需研制一套恒星地球模拟器,要求其星间角距模拟精度优于10″,地球张角模拟精度优于0.05°.通过设计高精度准直光学系统与高精度紫外准直光学系统,实现了对星点位置与地球图像的无穷远距离模拟;提出了星点位置模拟误差修正方法与地球图形模拟误差修正方法,提高星间角距和地球张角的模拟精度.实测星间角距与地球张角模拟结果表明,该模拟器的星间角距模拟精度优于10″,地球张角模拟精度优于0.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星地球模拟器 光学系统 星间角距 地球张角
下载PDF
基于磁通门传感器的弹丸姿态角测量系统设计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康谊 李世中 薛鹏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3-284,288,共3页
基于地磁场方向性的磁探测技术是弹药系统实现姿态控制的重要方向之一。以磁通门传感器为敏感器件,提出了弹丸姿态角测量系统的电路组成,重点分析了电路设计中所涉及的相关问题及解决途径。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电路的功能达到了预期目标。
关键词 磁通门传感器 地磁场 姿态角测量 电路设计
下载PDF
全球海洋角动量变化及其大地测量的约束 被引量:3
13
作者 钟敏 闫昊明 +1 位作者 朱耀仲 俞永强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97-702,共6页
海洋角动量变化与洋流、海水质量分布变化密切相关。基于美国马里兰大学SODA海洋同化资料 ,研究了 1985~ 2 0 0 1年期间全球赤道海洋角动量的变化。从数月到年际时间尺度 ,固体地球、大气、陆地水和海洋总角动量守恒。从固体地球角动... 海洋角动量变化与洋流、海水质量分布变化密切相关。基于美国马里兰大学SODA海洋同化资料 ,研究了 1985~ 2 0 0 1年期间全球赤道海洋角动量的变化。从数月到年际时间尺度 ,固体地球、大气、陆地水和海洋总角动量守恒。从固体地球角动量变化中扣除大气和陆地水角动量变化的影响 ,可以为海洋角动量的变化提供约束 ,用于检验所得全球海洋角动量变化的准确性。季节尺度上的分析比对显示 ,在赤道的格林尼治方向上 ,海洋角动量变化大于大气角动量变化 ,并与约束序列的变化具有高度一致性 ;在赤道东经 90°方向上 ,海洋角动量变化比大气角动量变化小一个数量级 ,并与 19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角动量 大地测量 约束 地球自转
下载PDF
地球自转对大气、海洋运动的响应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志安 林巧 郑大伟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1年第2期192-197,共6页
分析了地球自转的年际变化和异常变化,说明它们与热带太平洋的大气、海洋大尺度范围的年际变化——厄尔尼诺(ElNio)事件相当一致,而地球自转的异常变慢稍迟后于厄尔尼诺事件.可能由于伴随着厄尔尼诺事件大气角动量异常增加,引起了地球... 分析了地球自转的年际变化和异常变化,说明它们与热带太平洋的大气、海洋大尺度范围的年际变化——厄尔尼诺(ElNio)事件相当一致,而地球自转的异常变慢稍迟后于厄尔尼诺事件.可能由于伴随着厄尔尼诺事件大气角动量异常增加,引起了地球自转的变慢.可用天文测时资料的归算,监视日长年际变化的极小值,来预测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 自转 大气运动 海洋运动
下载PDF
海洋角动量对地球自转变化的激发 被引量:5
15
作者 虞南华 郑大伟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5-40,共6页
介绍了海洋角动量模型的现状和发展,以及地球自转变化和海洋之间的关系的一些预研究成果.有关的预研究结果表明,海洋可能是地球自转变化的一个激发源,海洋和地球自转变化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但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作用机制都有... 介绍了海洋角动量模型的现状和发展,以及地球自转变化和海洋之间的关系的一些预研究成果.有关的预研究结果表明,海洋可能是地球自转变化的一个激发源,海洋和地球自转变化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但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作用机制都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角动量 地球 自转变化
下载PDF
菲律宾海板块西缘强震活动与地球自转角加速度变化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田韬 冯志生 +3 位作者 祝涛 李鸿宇 王维 叶碧文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79-384,共6页
统计分析了1962~2016年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挤压带俯冲带强地震活动与地球自转角加速度变化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研究时段菲律宾海板块西边缘带的25次强地震活动(MS≥7.5)有21次都发生在地球自转角加速度上升期,表明该地区强地震活动... 统计分析了1962~2016年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挤压带俯冲带强地震活动与地球自转角加速度变化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研究时段菲律宾海板块西边缘带的25次强地震活动(MS≥7.5)有21次都发生在地球自转角加速度上升期,表明该地区强地震活动与地球自转角加速度之间存在相关性,最后讨论了这种相关性可能的力学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自转 角加速度 强震活动 菲律宾海板块
下载PDF
地球引力场与地球自转变化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斌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9,共4页
本文根据现代空间技术测定地球引力场变化的进展 ,提出了用实测的地球自转参数和实测的低阶重力场变化结合的方法以研究地球角动量变化。其突出的优点是可以使引起地球角动量变化的质量项和速度场项解耦 ,使原来较复杂的问题简化。作为... 本文根据现代空间技术测定地球引力场变化的进展 ,提出了用实测的地球自转参数和实测的低阶重力场变化结合的方法以研究地球角动量变化。其突出的优点是可以使引起地球角动量变化的质量项和速度场项解耦 ,使原来较复杂的问题简化。作为本文提出的方法的实例 ,我们用 L ageos-1和 Lageos-2两颗卫星的 SLR资料求解 ΔC2 0 ,计算出 ΔLOD序列 ,与(ΔLOD-Wind)残差序列相比 ,有较好的一致性 ,显示出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引力场 地球自转 角动量 重力场 空间大地测量
下载PDF
日地关系与地球磁场及有关地质变动的讨论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学祥 刘淑琴 +3 位作者 张中信 宋秀环 陈殿友 刘书芬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1997年第1期95-102,共8页
太阳风的质量外流率不是固定不变的,目前太阳风的质量外流率是10-14Mθ/a(Mθ为太阳现在的质量),在104a的幼年时期,太阳风的质量外流率为10-5~10-6Mθ/a。因此在天文演化阶段,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现在更... 太阳风的质量外流率不是固定不变的,目前太阳风的质量外流率是10-14Mθ/a(Mθ为太阳现在的质量),在104a的幼年时期,太阳风的质量外流率为10-5~10-6Mθ/a。因此在天文演化阶段,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现在更近,受太阳风的作用更为强烈。对作差异旋转的地球内核而言,地质时期的太阳辐射量变化可以影响核幔角动量交换、电磁耦合和内核振动,控制核幔边界的能量交换过程,造成超级热幔柱的形成与喷发。这是天文周期与地质旋回一一对应的原因。对地球内核差异旋转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地关系 地幔对流 角动量 地质变动 地球磁场
下载PDF
大气对地球自转季节性变化的贡献 被引量:6
19
作者 虞南华 郑大伟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8-152,共5页
采用 1 979- 1 995年期间新的大气角动量资料 ,研究了大气在季节性时间尺度上对日长变化和极移的贡献 .结果表明 ,考虑了风和大气压的贡献后 ,大气在周年和半年时间尺度上对日长变化的贡献分别可达 95%和 88% .同时还给出了大气对极移... 采用 1 979- 1 995年期间新的大气角动量资料 ,研究了大气在季节性时间尺度上对日长变化和极移的贡献 .结果表明 ,考虑了风和大气压的贡献后 ,大气在周年和半年时间尺度上对日长变化的贡献分别可达 95%和 88% .同时还给出了大气对极移激发的定量结果 .其中 ,大气在周年尺度上对极移X分量的贡献为 1 6% ,对Y分量的贡献为 43% ;在半年尺度上对极移X分量的贡献为 9% ,对Y分量的贡献为 30 % .根据以上的研究结果 ,表明还需考虑海洋的贡献 ,才能进一步解决地球自转激发的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角动量 地球自转变化 季节性时间尺度 大气
下载PDF
大气对地球自转变化的影响-方法和数据的深入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闫昊明 钟敏 朱耀仲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2-459,共8页
大气相对固体地球的运动产生大气相对角动量,它的变化可以激发地球自转多 时间尺度的变化.计算大气相对角动量现在采用两种不同的垂直积分高度,一种为从地形 表面积分到顶层大气,称之为SP方法;另一种为从1000 hPa积分到顶层大气,称之为... 大气相对固体地球的运动产生大气相对角动量,它的变化可以激发地球自转多 时间尺度的变化.计算大气相对角动量现在采用两种不同的垂直积分高度,一种为从地形 表面积分到顶层大气,称之为SP方法;另一种为从1000 hPa积分到顶层大气,称之为 BP方法,对采用这两种方法所得到的大气相对角动量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应用欧洲中距 气象预报中心(ECMWF)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大气再分析数据,重新研究 了大气相对角动量变化的时空特征.通过对大气相对角动量季节平均,季节振幅和时空特 征的分析,得出ECMWF和NCEP的大气相对角动量变化对地球自转周年极移的影响, 在亚洲季风区域和南极洲区域差别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自转 大气相对角动量 BP方法 SP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