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商代中后期的北土经略--以北京平谷刘家河墓葬遗存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坤鹏 《中原文化研究》 2023年第3期46-54,共9页
礼制在早期政治统治中发挥着基础作用,刘家河墓葬所出青铜礼器系统可作为判断其与商王国之间存在政治统辖关系的关键证据。刘家河铜器群数量多且具组合关系,与商礼器属同一系统,具有礼器功能。墓中所出铁刃铜钺亦具礼器性质,其时王赐地... 礼制在早期政治统治中发挥着基础作用,刘家河墓葬所出青铜礼器系统可作为判断其与商王国之间存在政治统辖关系的关键证据。刘家河铜器群数量多且具组合关系,与商礼器属同一系统,具有礼器功能。墓中所出铁刃铜钺亦具礼器性质,其时王赐地方贵族以钺即赋予其管理地方之职权。刘家河墓主活跃于商代前后期转进之际,商核心区由今郑州—洛阳一线徙至安阳地区,商王国重新规划王畿区并向北扩展,与太行山两侧及燕山南北的族群建立了密切联系,由内至外形成了面、块、点相结合的疆域经略方式。商王国通过刘家河这类据点与北方地区展开了广泛的物质、文化交流。商代后期的燕山南麓地区一直活跃着一批臣属于商的地方贵族。商在燕南地区的政治控制虽在范围及强度上存有变化,但从未缺席。这也为其后周王国在这一地区进行分封奠定了文化、政治与经济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家河墓葬 商代 北土 疆域
下载PDF
三峡地区土坑洞室墓初探 被引量:7
2
作者 孟华平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8-54,共7页
本文在分析三峡地区土坑洞室墓的基本特征与年代的基础上,通过与中国西北地区发现的洞室墓进行比较,认为土坑洞室墓是唐代晚期至北宋时期出现于三峡地区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它与中国西北地区同时期的洞室墓存在密切联系,可能是回鹘人的... 本文在分析三峡地区土坑洞室墓的基本特征与年代的基础上,通过与中国西北地区发现的洞室墓进行比较,认为土坑洞室墓是唐代晚期至北宋时期出现于三峡地区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它与中国西北地区同时期的洞室墓存在密切联系,可能是回鹘人的遗存,进一步证明了三峡地区古代文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 土坑洞室墓 特征 年代 回鹘
下载PDF
秦与三晋战争对中原葬俗文化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滑宇翔 宋杰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2013年第3期101-106,共6页
春秋时期各国的葬俗文化特征相异,三晋主要是土坑竖穴墓,仰身直肢葬,墓主头北向,随葬鬲、盆、罐等陶器;秦国主要是洞室墓,屈肢葬,墓主头西向,随葬蒜头壶、茧形壶等。战国时期三晋的葬俗文化特征开始与秦趋同,表现为中原战国墓中洞室墓... 春秋时期各国的葬俗文化特征相异,三晋主要是土坑竖穴墓,仰身直肢葬,墓主头北向,随葬鬲、盆、罐等陶器;秦国主要是洞室墓,屈肢葬,墓主头西向,随葬蒜头壶、茧形壶等。战国时期三晋的葬俗文化特征开始与秦趋同,表现为中原战国墓中洞室墓、屈肢葬、头西向、秦式陶礼器组合等秦文化元素增加。战国晚期,随秦灭六国战争的推进,各地不同程度地接受了秦文化,文化面貌呈现趋同的趋势。秦对三晋战争产生的文化影响,体现了空间上的扩展性、时间上的延续性和发展方向上的强制性;同时,秦文化也受到东方文化的影响而产生文化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 三晋 洞室墓 屈肢葬 陶礼器
下载PDF
六朝武昌城试掘简报 被引量:2
4
作者 冯务建 笪浩波 《江汉考古》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3,共11页
六朝武昌城位于湖北省鄂州市区中部,长江南岸。2000年,为配合古城遗址保护规划的实施,我们对古城遗址的南城垣进行了首次发掘,同时发掘清理北宋墓葬10座,六朝早期古水井1座。通过此次发掘,弄清了城墙的结构和建筑方法。墓葬中出土了陶... 六朝武昌城位于湖北省鄂州市区中部,长江南岸。2000年,为配合古城遗址保护规划的实施,我们对古城遗址的南城垣进行了首次发掘,同时发掘清理北宋墓葬10座,六朝早期古水井1座。通过此次发掘,弄清了城墙的结构和建筑方法。墓葬中出土了陶瓷器、铜器、银器和铜钱30余件(枚);古水井中出土遗物丰富,以陶瓷器为主,数量达100多件。古墓葬和古水井的发现,为了解研究六朝武昌城的发展历史,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昌城 城垣 六朝 土坑竖穴墓 北宋时期
下载PDF
土坑墓整体切割与搬迁 被引量:7
5
作者 张光敏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4年第3期55-57,共3页
在三峡巫山新石器时代遗址中 ,除大量精美的器物外 ,还有形制多样的葬式、葬俗。是大自然留给华夏子孙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为了科学研究的需要和陈列的需要 ,必须对其整体切割搬迁。在切割装箱的工艺中采用了新型合成材料聚氨脂发泡剂 ... 在三峡巫山新石器时代遗址中 ,除大量精美的器物外 ,还有形制多样的葬式、葬俗。是大自然留给华夏子孙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为了科学研究的需要和陈列的需要 ,必须对其整体切割搬迁。在切割装箱的工艺中采用了新型合成材料聚氨脂发泡剂 ,它重量轻 ,不受水源限制 ,顺利地完成了土坑墓整体切割与搬迁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坑墓切割 搬迁 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
下载PDF
海龙屯遗址明代黄氏墓及其后土神研究
6
作者 卢训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15-17,21,共4页
海龙屯遗址调查发现的明代黄氏墓,为遵义少见的墓葬形制。经对其进行研究,不仅判断了墓葬大致年代和墓主缘何在此的动因,而且还通过对“后土神”的探究,管窥了明末播州社会的民间信仰。
关键词 海龙屯遗址 明墓 后土神
下载PDF
河南洛阳伊滨区宿家窑村西晋墓C11M265发掘简报
7
作者 严辉 何慧芳(执笔/摄影) +2 位作者 王咸秋 张海涛(绘图) 芦洋洋(摄影)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65,161,共15页
2021年4月,为配合洛阳市伊滨区基建项目建设,洛阳市考古研究院于宿家窑村西北清理出西晋时期墓葬1座(编号C11M265)。该墓葬未被盗扰,保存情况较好。墓葬形制为斜坡土洞墓,见有侧室和后室,有7具人骨痕迹,出土器物55件,分区摆放在墓室内... 2021年4月,为配合洛阳市伊滨区基建项目建设,洛阳市考古研究院于宿家窑村西北清理出西晋时期墓葬1座(编号C11M265)。该墓葬未被盗扰,保存情况较好。墓葬形制为斜坡土洞墓,见有侧室和后室,有7具人骨痕迹,出土器物55件,分区摆放在墓室内。其墓葬形制和随葬品与西晋中晚期中小型墓葬特征一致,为研究西晋时期丧葬文化及社会背景提供了丰富的文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市 伊滨区 土洞墓 西晋中晚期
原文传递
山东龙口西三甲墓地二期战国墓的发掘
8
作者 孙兆锋(执笔/拍摄) 赵娟 +5 位作者 赵斯田 周丽 朱俊颖(执笔/拍摄) 钱科技(执笔/绘图) 孙衍(绘图) 马新聪(绘图)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2024年第9期40-71,共32页
西三甲墓地位于龙口市新嘉街道西三甲村和东三甲村南侧,墓地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约600米。2022年烟台市博物馆对该墓地进行第二次考古发掘,共发掘墓葬133座,包括战国墓86座,以M100、M101、M136、M137及M214为典型墓例。其中,M100、M10... 西三甲墓地位于龙口市新嘉街道西三甲村和东三甲村南侧,墓地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约600米。2022年烟台市博物馆对该墓地进行第二次考古发掘,共发掘墓葬133座,包括战国墓86座,以M100、M101、M136、M137及M214为典型墓例。其中,M100、M101及M136、M137为2对并穴合葬墓,除成组彩绘陶器外,M101、M137出土多件青铜兵器,M137出土车马器,M100、M136出土荒帷串饰。M214出土外表华丽逼真、造型高大威猛的陶神鸟,此种陶器在其他墓地尚未发现。另外,据M100和M214人骨DNA检测结果,西三甲人群在战国时期为山东本地人群后裔,极有可能为莱人。这批墓葬为战国时期士人葬俗、尚鸟传统等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三甲墓地 战国墓 土坑竖穴墓 ?县古城
原文传递
浙江湖州市方家山第三号墩汉墓 被引量:13
9
作者 黎毓馨 徐军 郑嘉励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4-46,共13页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方家山第三号墩清理的13座汉墓,为竖穴土坑墓或木椁墓。墓葬为东西向,个别有墓道或耳室,均单棺葬,有四组墓葬为并穴合葬或紧邻的异穴合葬墓。共出土各类器物180件(组),以陶、瓷器为主,还有铜器、铁器和漆器。这1...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方家山第三号墩清理的13座汉墓,为竖穴土坑墓或木椁墓。墓葬为东西向,个别有墓道或耳室,均单棺葬,有四组墓葬为并穴合葬或紧邻的异穴合葬墓。共出土各类器物180件(组),以陶、瓷器为主,还有铜器、铁器和漆器。这13座汉墓可分为三期,年代在西汉中期后段至东汉初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 湖州市 方家山 第三号墩汉墓 中国 文物考古 形制 随葬器物
原文传递
湖南永州市鹞子岭二号西汉墓 被引量:56
10
作者 郑元日 唐青雕 +5 位作者 邓少年 郭伟民 唐森忠 许永安 郭悦荣 张双北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5-62,共18页
There is the Quanling Marquis family graveyard of the Western Han period at Yaoziling 2km northeast of Yongzhou city proper, Hunan province. Tomb No. 2 excavated there in 1995 is a wooden-chambered earth shaft shaped ... There is the Quanling Marquis family graveyard of the Western Han period at Yaoziling 2km northeast of Yongzhou city proper, Hunan province. Tomb No. 2 excavated there in 1995 is a wooden-chambered earth shaft shaped like the character “甲” with the tomb-passage pointing to the west. The rectangular tomb-plt contains a double-walled beam chamber, which is partitioned into a front and a rear rooms, The peculiar structure of the chamber and coffin reflects the new burial institution for the dead of marquis rank in the Han period. Tomb 2 was robbed many times, still a lot of valuable cultural relics were found through this excavation, including bronze, lacquer, pottery, jade, gold and semi-transparent vitreous wares, Some lacquered wooden objects bear dated long inscriptions, providing important evidence for studying Han period handicrafts. Judging from the unearthed objects as well as the fact that the tomb pit is parallel to that of Quanling Marquis Liu Qing, which was excavated previously,shares the same shape with the latter, and is constructed under the barrow which is linked with that of the latter, the tomb-owner must have been Liu Qing's wife, who died at the end of the Western H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墓 西汉 永州市
原文传递
河南洛阳市中州路北东周墓葬的清理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良伟 石自社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9-33,共5页
1998年5月,在配合洛阳市第一汽车运输公司住宅楼基本建设过程中,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队发现并清理了1座东周时期的墓葬(编号98LM535,以下简称为M535)。墓葬位于洛阳市老城区西关中州路北侧第一汽车运输公司家属院内(图... 1998年5月,在配合洛阳市第一汽车运输公司住宅楼基本建设过程中,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队发现并清理了1座东周时期的墓葬(编号98LM535,以下简称为M535)。墓葬位于洛阳市老城区西关中州路北侧第一汽车运输公司家属院内(图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洛阳市 中州路 东周墓葬 中国 文物考古 形制 随葬器物
原文传递
洛阳市木材公司春秋墓 被引量:2
12
作者 俞凉亘 胡小宝 +5 位作者 胡瑞 高向楠 徐芳 高虎 侯秀敏 陈谊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5-23,共9页
1992年3月,在洛阳市木材公司家属楼基建工地发掘一座春秋墓ClM3529,位于东周王城遗址内中部偏北。墓中出土有青铜礼器鼎、敦、罍、盘、(?)及玉器、骨贝等,具有春秋中期器物特点。该墓为研究春秋时期的社会习俗与墓葬制度提供了实物资料。
关键词 洛阳市 西工区 竖穴土坑木椁墓 春秋中期
原文传递
洛南新区龙盛小区B区唐墓M27 被引量:2
13
作者 潘付生 胡小宝 +2 位作者 胡瑞 高向楠 薛方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4-67,共14页
2009年,在洛阳市洛南新区龙盛小区B区发掘108座唐宋时期墓葬,这些墓葬大多数被盗严重。其中,唐墓M27保存完好,为长方形墓道土洞墓,出土有陶瓷器、三彩器、银钗、铜镜及铁剪等。
关键词 洛阳市 洛南新区 土洞墓 盛唐时期
原文传递
四川崖墓起源再论 被引量:5
14
作者 索德浩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4-44,共21页
关于四川崖墓的起源问题一直未有定论。新津瑞麟寺山墓地新发现的一批早期崖墓,为四川崖墓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将这批崖墓与关中土洞墓、峡江地区土洞墓、中原西汉崖墓等进行比较可知,四川崖墓起源于关中土洞墓,是土洞墓适应四川地... 关于四川崖墓的起源问题一直未有定论。新津瑞麟寺山墓地新发现的一批早期崖墓,为四川崖墓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将这批崖墓与关中土洞墓、峡江地区土洞墓、中原西汉崖墓等进行比较可知,四川崖墓起源于关中土洞墓,是土洞墓适应四川地理环境而产生的一种具有地域特点的洞室墓。商洛崖墓地处交通要道,晚于关中土洞墓,早于四川崖墓,形制上承上启下,完善了关中土洞墓到四川崖墓的传播链。峡江地区土洞墓的分布以巫山为中心,该区域并未发现崖墓,不仅与四川崖墓起源无关,相反还阻碍崖墓的东传。四川崖墓起源与西方崖墓并无直接关系。四川崖墓的某些构造理念受到了以徐州为中心的西汉崖墓影响。四川崖墓的出现与汉代鬼魂信仰变革、中原移民大量入蜀、墓内祭祀和合葬习俗的兴起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崖墓 起源 土洞墓 商洛崖墓 徐州崖墓
原文传递
考古学文化、文献文本与吴越早期历史的构建 被引量:5
15
作者 徐良高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1-92,共12页
本文探讨的是分布于东南地区,以土墩墓、原始瓷和印纹硬陶为基本特征的考古学文化。这一考古学文化上承后马桥文化和湖熟文化,后期为春秋中期以后的吴、越两国文化,彼此之间一脉相承。由于无论是文献记载,还是如木渎古城[1]、阖闾城[2]... 本文探讨的是分布于东南地区,以土墩墓、原始瓷和印纹硬陶为基本特征的考古学文化。这一考古学文化上承后马桥文化和湖熟文化,后期为春秋中期以后的吴、越两国文化,彼此之间一脉相承。由于无论是文献记载,还是如木渎古城[1]、阖闾城[2]、宁镇与环太湖东周土墩墓、绍兴一带越王陵[3]以及多件铸有与文献记载吴越王名字一致铭文青铜器等考古发现,都证明春秋中晚期以后吴、越两国的兴起及其明确的存在,直至战国中晚期以后被楚国和楚文化取代[4],故我们将本文讨论的时间范围设定为吴、越两国历史面貌不清、不同观点聚讼纷呈的早期历史阶段,即商末周初至春秋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地区 西周时期 土墩墓文化 吴越早期历史
原文传递
洛阳地区秦墓探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建安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6-94,120,共10页
本文首先从洛阳地区秦墓发现情况与地缘不相配称引出思考,然后将已知秦墓同关中秦墓进行简要对比找出洛阳秦墓探索的突破口——土洞墓;通过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的分析归纳出土洞墓蕴含的一般丧制,并在此基础上对器物组合进行分组分期和验... 本文首先从洛阳地区秦墓发现情况与地缘不相配称引出思考,然后将已知秦墓同关中秦墓进行简要对比找出洛阳秦墓探索的突破口——土洞墓;通过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的分析归纳出土洞墓蕴含的一般丧制,并在此基础上对器物组合进行分组分期和验证,最后对周秦文化的融和过程作了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洞墓 陶器组合 仿铜陶礼器 文化融合
原文传递
安徽安庆市夫子城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 被引量:3
17
作者 宫希成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29,共16页
1990年10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安徽省安庆市皖河农场龙口村的夫子城遗址进行了发掘。该遗址地层堆积的下部属新石器时代文化层,发现11座土坑竖穴墓及灰坑、柱洞等遗迹,出土遗物包括陶器、玉器、石器等。该遗址的文化性质属薛... 1990年10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安徽省安庆市皖河农场龙口村的夫子城遗址进行了发掘。该遗址地层堆积的下部属新石器时代文化层,发现11座土坑竖穴墓及灰坑、柱洞等遗迹,出土遗物包括陶器、玉器、石器等。该遗址的文化性质属薛家岗文化,年代相当于薛家岗遗址第二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掘 新石器时代 遗址 安庆市
原文传递
三峡地区土洞墓年代与源流考 被引量:11
18
作者 吴敬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37,共5页
根据青瓷盘口壶的演变规律,1997年湖北省巴东县雷家坪遗址发现的一座土坑洞室墓的年代应为晚唐或五代时期。土坑洞室墓在三峡地区出现和流行可能与安史之乱有关。
关键词 巴东雷家坪 三峡地区 土坑洞室墓 年代与源流 安史之乱
原文传递
二里头遗址“1号大墓”学案综理 被引量:5
19
作者 许宏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7-43,76,共8页
著名的二里头遗址"1号大墓",一直以来被当作研究二里头国家"金字塔"式社会结构的重要资料。2002年的再发掘以及相关比较分析表明,该遗存并非墓葬,而应是带有夯土井坑的水井。类似遗存多见于二里岗文化时期的郑州商... 著名的二里头遗址"1号大墓",一直以来被当作研究二里头国家"金字塔"式社会结构的重要资料。2002年的再发掘以及相关比较分析表明,该遗存并非墓葬,而应是带有夯土井坑的水井。类似遗存多见于二里岗文化时期的郑州商城,而二里头遗址二里头文化晚期所见,应是此类水井遗存中最早的。该遗存定性上的种种问题,都可以从对原始材料的分析梳理中窥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里头 大型墓葬 夯土井 学术史
原文传递
洛南新区广利街唐墓
20
作者 潘付生 胡小宝 +5 位作者 胡瑞 高向楠 徐芳 邢建洛 田玉娥 方莉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1-53,共13页
2009年,在洛阳市洛南新区广利街发掘45座唐宋时期墓葬,大多数被盗严重。其中,唐代土洞墓C7M3905保存完整,出土较多三彩器,为研究洛阳地区盛唐墓葬提供了实物资料。
关键词 洛阳市 洛南新区 土洞墓 盛唐时期 唐三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