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leo-earthquake studies on the eastern section of the Kunlun fault
1
作者 李春峰 贺群禄 赵国光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EI CSCD 2005年第1期64-71,124,共9页
Roughly along the Animaqing Maji peak, the Kunlun fault section between the Tuosuo Lake and Kendingna (east Maqin) can be subdivided into two geometric segments: the Huashixia and the Maqin segments. These two segment... Roughly along the Animaqing Maji peak, the Kunlun fault section between the Tuosuo Lake and Kendingna (east Maqin) can be subdivided into two geometric segments: the Huashixia and the Maqin segments. These two segments behave differently in their Holocene slip rates and paleo-earthquake activities, with obviously higher paleo-seismic activity on the Huashixia segment than on Maqin segment. As many as four strong Holocene earthquakes are identified on the Huashixia segment from trenching and geomorphic studies. The recurrent interval for the latest three earthquakes are at about 500 a and 640 a, respectively. On the Maqin segment, at least three paleo-earthquake events can be defined from trenching, with a recurrent interval for the latest two events at about 1000 a. M = 7.5 earthquakes on Huashixia segment recur at every 411 a to 608 a with a characteristic slip at 5.75±0.57 m. Although the Maqin segment is less active, its accumulated strain energy during the long time period since last earthquake occurred (about 1070 a BP) deserves enough notice on its future earthquake probabil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unlun fault Holocene slip rate paleo-earthquake earthquake recurrent interval risk estima- tion of strong earthquake
下载PDF
Fault plane parameters of Tancheng M81/2 earthquake on the basis of present-day seismological data 被引量:10
2
作者 Cuiying Zhou Guiling Diao +4 位作者 Jie Geng Yonghong Li Ping Xu Xinliang Hu Xiangdong Feng 《Earthquake Science》 CSCD 2010年第6期567-576,共10页
The great Tancheng earthquake of M81/2 occurred in 1668 was the largest seismic event ever recorded in history in eastern China. This study determines the fault geometry of this earthquake by inverting seismological ... The great Tancheng earthquake of M81/2 occurred in 1668 was the largest seismic event ever recorded in history in eastern China. This study determines the fault geometry of this earthquake by inverting seismological data of present-day moderate-small earthquakes in the focal area. We relocated those earthquakes with the double-difference method and found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using gird test method. The inversion results are as follows: the strike is 21.6°, the dip angle is 89.5°, the slip angle is 170°, the fault length is about 160 km, the lower-boundary depth is about 32 km and the buried depth of upper boundary is about 4 km. This shows that the seismic fault is a NNE-trending upright right-lateral strike-slip fault and has cut through the crust. Moreover, the surface seismic fault, intensity distribution of the earthquake, earthquake-depth distribution and seismic-wave velocity profile in the focal area all verified our study resu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ncheng M81/2 earthquake present-day moderate-small earthquakes double-difference earthquake loca-tion method focal mechanism fault plane parameters
下载PDF
区域地震记录揭示的2023年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震源破裂过程 被引量:4
3
作者 罗艳 朱音杰 高原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9-194,共6页
基于有限断层模型反演方法,利用区域宽频带地震波形数据,反演了2023年12月18日甘肃临夏积石山6.2级地震的震源破裂过程,获得了积石山地震破裂滑动时空分布:此次地震是逆冲兼少量走滑型地震,破裂持续时间约为9 s,主体能量在前6 s释放,地... 基于有限断层模型反演方法,利用区域宽频带地震波形数据,反演了2023年12月18日甘肃临夏积石山6.2级地震的震源破裂过程,获得了积石山地震破裂滑动时空分布:此次地震是逆冲兼少量走滑型地震,破裂持续时间约为9 s,主体能量在前6 s释放,地震破裂主要沿断层走向向NW方向拓展,计算得到的标量地震矩为1.39×10^(18)N·m,相当于M_(W)6.02,破裂尺度约10 km左右,最大同震滑动量为35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3年积石山6.2级地震 震源破裂过程 滑动分布 有限断层
下载PDF
对强震地形变监测预报方法的思考
4
作者 薄万举 张立成 +2 位作者 苏国营 徐东卓 赵立军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77,共14页
简要回顾了中国地形变用于强震监测预报领域的发展过程及现状。对几次强震前得到的比较突出的地形变异常进行了分析,收集了大面积形变异常与强震中长期预测、地震前兆分布存在时间有序和空间配套,强震前发现巨幅形变异常,InSAR给出强震... 简要回顾了中国地形变用于强震监测预报领域的发展过程及现状。对几次强震前得到的比较突出的地形变异常进行了分析,收集了大面积形变异常与强震中长期预测、地震前兆分布存在时间有序和空间配套,强震前发现巨幅形变异常,InSAR给出强震前地面垂向形变,强震前地倾斜异常,慢地震和预滑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综合分析认为,强震前震中区附近存在与孕震体尺度相当的巨幅快速地面异常隆升。及时有效地捕捉强震前巨幅快速地面异常隆升的时间有序和空间配套的异常信息,可望针对人口稠密区域未来发生的强震给出具有减灾实效的预测预报意见,值得尝试。基于本研究提出了针对人口稠密的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开展高密度、大量程、低精度地倾斜观测的设想,并初步给出了观测方案、基本原理和数据计算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预报 地形变监测 巨幅形变 地倾斜 地面隆起
下载PDF
内蒙古通辽地震观测井水位和水温准同步变化机理分析
5
作者 丁风和 韩晓雷 +1 位作者 戴勇 朱鹏涛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6-95,共10页
利用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水温梯度测试结果、区域地下水开采和降水等数据,分析了影响内蒙古通辽地震观测井水位和温度多年与年际变化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水动力地质模型,探讨了该井水位和水温准同步变化的机理。结果表明,区域地下... 利用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水温梯度测试结果、区域地下水开采和降水等数据,分析了影响内蒙古通辽地震观测井水位和温度多年与年际变化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水动力地质模型,探讨了该井水位和水温准同步变化的机理。结果表明,区域地下水开采和降雨是影响该井水位和温度准同步变化的主要因素,冷水渗透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该井水位和水温的准同步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位 水温 影响因素 冷水渗透 地下水运移 通辽地震观测井
下载PDF
国家地震烈度速报江苏子系统参数测定能力评估
6
作者 钱婷 王俊 +3 位作者 魏梦婉 何奕成 杜航 倪昊琦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5-729,共5页
分析了2023年3月以来江苏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震源参数测定的可靠性和精度。研究选取2022年3月1日至2023年12月20日期间江苏地区发生的98条M_(L)≥2.0地震事件,对比了新旧两套系统对同一事件的定位结果。结果显示,震中位置偏差大多数... 分析了2023年3月以来江苏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震源参数测定的可靠性和精度。研究选取2022年3月1日至2023年12月20日期间江苏地区发生的98条M_(L)≥2.0地震事件,对比了新旧两套系统对同一事件的定位结果。结果显示,震中位置偏差大多数在0.3~12.1 km范围内,大部分误差属于正常范围。两套系统的震级偏差普遍较小,只有少数结果因定位台站的数量、钟差、数据噪声和干扰等因素导致偏差较大。此外,监测能力方面,新系统的监测能力整体提升M_(L)0.5,二维模拟地震定位测试方法显示定位精度也有所提升,整体来看,新系统展现出良好的实效性,能为地震分析和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地震烈度速报预警系统 震级偏差 震中位置 定位精度
下载PDF
天津市地震局应急视频会议系统组网研究
7
作者 马蕴玢 赵士达 +3 位作者 杨朝 朱宏 孙选超 赵博宇 《华南地震》 2024年第1期100-104,共5页
为全面提升地震应急指挥能力和协同应急通讯效率,天津市地震局应急指挥大厅基于跨网段多层级视频融合技术完善天津市地震应急视频指挥调度网络,构建“平战结合”双模式。通过探究跨网段通讯、多层级音视频信号转发、多点控制单元(MCU)... 为全面提升地震应急指挥能力和协同应急通讯效率,天津市地震局应急指挥大厅基于跨网段多层级视频融合技术完善天津市地震应急视频指挥调度网络,构建“平战结合”双模式。通过探究跨网段通讯、多层级音视频信号转发、多点控制单元(MCU)级联等技术,实现天津局与中国局、市政府、市应急管理局以及辖区内各应急视频节点互连互通,为天津市地震应急快速响应提供高效的通信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会议 地震应急 应急通讯 跨网段组会 音视频转发
下载PDF
2021年江苏盐城海域MS5.3地震震源机制中心解及基于震源机制的区域应力场反演
8
作者 黄少华 万永革 +4 位作者 孙业君 许鑫 余海琳 冯淦 李枭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66-1274,共9页
2021年11月17日江苏盐城近海区域发生MS5.3地震,该地震的发震机制及其原因引起地球科学家的广泛关注,为分析地震发生的原因,本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区域应力场的精确确定是必要的。本研究综合多种机构的震源机制解数据确定了可信的震源... 2021年11月17日江苏盐城近海区域发生MS5.3地震,该地震的发震机制及其原因引起地球科学家的广泛关注,为分析地震发生的原因,本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区域应力场的精确确定是必要的。本研究综合多种机构的震源机制解数据确定了可信的震源机制中心解。为保证震源区域应力场求解的精度,本文搜集了地震周围2016年以前的历史震源机制解数据,并利用地震观测报告,得到22个2016年之后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使用结合后的震源机制解数据求解了江苏盐城海域MS5.3地震周围的应力场。最终结果为:江苏盐城海域MS5.3地震的震源机制中心解节面Ⅰ走向104.95°,倾角70.91°,滑动角26.45°,节面Ⅱ走向5.70°,倾角65.11°,滑动角158.86°;研究区域的主压应力呈ENE-WSW向分布,主张应力呈NWN-SES向分布。将应力场投影到震源机制中心解节面上,发现两个节面均处于相对剪应力很高的水平,说明此次地震是在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发生在剪应力最大释放节面上的地震,是应力积累后的一次正常释放,周边再次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减小。考虑到应力场投影到节面Ⅱ的相对剪切应力较节面Ⅰ大,并且节面Ⅱ与苏北—滨海断裂走向更为接近,确定节面Ⅱ为本次地震的发震断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1江苏盐城大丰海域地震 震源机制中心解 P波初动 应力场 发震构造
下载PDF
东江水库诱发地震的地震地质背景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杨主恩 林传勇 +4 位作者 高振寰 史兰斌 韩竹君 俞理宝 鲍秀瑛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41-252,共12页
从区域地质、断裂活动性、构造岩溶等研究入手,应用多种断层活动年龄测定分析、岩组分析、显微构造和小构造分析、构造岩溶和应力场综合分析,提出,东江水库诱发地震与库区主要断裂带的活动性无直接联系,而是受岩溶地层分布和多种构... 从区域地质、断裂活动性、构造岩溶等研究入手,应用多种断层活动年龄测定分析、岩组分析、显微构造和小构造分析、构造岩溶和应力场综合分析,提出,东江水库诱发地震与库区主要断裂带的活动性无直接联系,而是受岩溶地层分布和多种构造复合引起的复杂薄弱带的制约。当水库蓄水,水位上升,导致渗水,孔隙压力增大,致使薄弱带内部由于小规模破裂或薄弱面的重新滑动而进行的应力调整引起诱发地震。随着水库蓄水的稳定,内部应力逐渐调整趋于平衡,水库诱发地震活动性将逐渐趋于平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活动性 地震 地质背景 水库 诱发地震
下载PDF
GIS支持下基于AHP方法的2013年芦山地震区滑坡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31
10
作者 刘丽娜 许冲 +1 位作者 徐锡伟 陈剑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83-191,共9页
在详细综述国内外有关滑坡危险性评价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选取芦山7.0级地震区一个大致以震中为中心的100 km×100 km正方形区域作为研究区域,以GIS技术作为操作平台,确定地震滑坡影响因子,结合芦山地震滑坡特征将滑坡影响因子分级,... 在详细综述国内外有关滑坡危险性评价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选取芦山7.0级地震区一个大致以震中为中心的100 km×100 km正方形区域作为研究区域,以GIS技术作为操作平台,确定地震滑坡影响因子,结合芦山地震滑坡特征将滑坡影响因子分级,分析高程、坡度、坡向、斜坡曲率、地层岩性和PGA等6个影响因子经分级概化后所代表的区域与滑坡的分布关系,采用区域分布面积百分比指标与滑坡密度指标来衡量影响滑坡的各个影响因子分级所代表的研究区间对地震滑坡影响程度;其次,使用AHP法对研究区内地震滑坡建立6个影响因子两两比较的6个关系矩阵,对6个关系矩阵分别进行各个参数权重的综合分析,所形成的影响因子权重分布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地面峰值加速度PGA是影响地震滑坡最严重的因子,影响因子对芦山地震区滑坡影响程度关系为PGA>地层岩性>坡度>高程>斜坡曲率>坡向;取6组数据的平均值作为最终所确定的影响因子权重,以构建研究区内滑坡危险度阈值栅格图,接着将滑坡危险性阈值栅格图划分为与评价因子分级赋值时对应的极高危险区、高危险区、中危险区、低危险区和极低危险区,同时给出研究区滑坡危险性分区图。最后,根据芦山地震实际所触发的滑坡构建滑坡易发性评价结果检验曲线验证评价结果的合理性,验证结果表明:AUC值为85.41%,即定量衡量滑坡评价结果的准确率为85.41%,表明评价结果准确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7.0级地震 滑坡 层次分析法 GIS 危险性评价
下载PDF
震级频度与古登堡-里克特关系式偏离的前兆意义 被引量:8
11
作者 路鹏 李志雄 +3 位作者 陶本藻 李圣强 吴婷 泽仁志玛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8,共8页
地震震级频度的古登堡-里克特关系式(简称G-R关系式)一直是许多地震学问题研究的重要前提之一,然而实际分布常常与这一关系式有一定的偏离。文中利用已有的对含有凹凸体、挤压雁列破裂及Ⅲ型剪切破裂等三种类型的岩石实验结果,对接收到... 地震震级频度的古登堡-里克特关系式(简称G-R关系式)一直是许多地震学问题研究的重要前提之一,然而实际分布常常与这一关系式有一定的偏离。文中利用已有的对含有凹凸体、挤压雁列破裂及Ⅲ型剪切破裂等三种类型的岩石实验结果,对接收到的声发射事件序列分别进行了分段地震震级频度的G-R关系式拟合,重点考察了每一时间窗内表征实际地震震级频度与这一关系式偏离程度的线性拟合系数r值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含有凹凸体、挤压雁列破裂的岩石声发射序列在加压-破裂过程中,分段扫描分别计算得出的r值在标本失稳前出现数字下降的现象,表明临近岩石失稳,实际地震震级频度与G-R关系式偏离程度有加大的趋势;而含Ⅲ型剪切破裂的岩石在标本失稳前,声发射序列r值数字下降的现象不明显。部分实际震例也表明,在一些中强地震前也存在着这种偏离。研究结果可能对利用区域地震活动资料探求部分类型的中强地震前可能存在的前兆信息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破裂实验 震级频度关系 偏离 地震预测
下载PDF
基于条件均值反应谱的特大地震强震记录的选取及调整方法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李琳 温瑞智 +1 位作者 周宝峰 史大成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80-389,450,共10页
在PEER地震动数据库(PGMD)的基础上,结合近几年国内外特大地震的地面运动记录,建立了地面运动数据库,同时根据日本MW9.0特大地震获得的141组记录进行统计回归建立加速度反应谱衰减关系,并采用条件均值反应谱法,即设定地震与结构概率需... 在PEER地震动数据库(PGMD)的基础上,结合近几年国内外特大地震的地面运动记录,建立了地面运动数据库,同时根据日本MW9.0特大地震获得的141组记录进行统计回归建立加速度反应谱衰减关系,并采用条件均值反应谱法,即设定地震与结构概率需求结合的方法选择地面运动.选波实例表明,当设定地震为特大地震时,基于条件均值反应谱法选取地面运动记录时,扩展数据库中大震记录并建立符合大震记录加速度反应谱的衰减关系是十分必要与迫切的.该思路为进一步研究结构动态时程分析中地面运动记录选取问题及所选记录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Mw9.0地震 条件均值反应谱 强震记录
下载PDF
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的荷载增强分析方法 被引量:8
13
作者 孙进忠 赵体 +2 位作者 李高 徐明明 刘远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51-759,共9页
岩土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是岩土工程和地震工程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明确区别了两种不同意义的边坡地震稳定性概念:一是按一定的抗震设防地震作用考虑,边坡现状强度与边坡强度退化到发生地震破坏时的临界强度相比较而言的储备强度稳定... 岩土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是岩土工程和地震工程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明确区别了两种不同意义的边坡地震稳定性概念:一是按一定的抗震设防地震作用考虑,边坡现状强度与边坡强度退化到发生地震破坏时的临界强度相比较而言的储备强度稳定性;二是对于一定的边坡强度状态,使边坡发生动力破坏的地震作用与设防地震作用相比较而言的地震动力超载稳定性。考虑边坡强度退化的边坡稳定性概念已经得到普遍采用,分析方法较为熟知;而按动力超载考虑的边坡地震稳定性概念以往几乎没有提及,边坡稳定性判别标准和分析方法尚有待探讨。本文主要针对第二种边坡地震稳定性——地震动力超载稳定性的衡量标准和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边坡地震动力超载稳定性评判的临界地震峰值加速度准则,并提出了边坡地震动力超载稳定性分析的荷载增强法:针对边坡的现状强度状态,由小到大逐渐增加地震作用的强度,搜索导致边坡失稳的临界地震峰值加速度,最后根据边坡临界地震峰值加速度与边坡所在区域的设防地震峰值加速度比较情况确定边坡的地震稳定性。论文采用荷载增强法对中国陕西宝鸡蟠龙塬黄土边坡地震动力超载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针对宝鸡地区未来50a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动作用,该边坡具有较高的地震动力超载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动力超载稳定性 荷载增强法 临界地震峰值加速度 设防地震峰值加速度
下载PDF
汶川地震生态治理区土壤种子库及其与地上植被的关系 被引量:19
14
作者 张广帅 邓浩俊 +5 位作者 杜锟 林勇明 马瑞丰 俞伟 吴承祯 洪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9-79,共11页
为了比较地震灾区不同气候类型植被恢复区土壤种子库时空分布特征,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四川省汶川县威州镇和绵竹市汉旺镇4类生态治理区[干旱干暖河谷受损治理区(DHD)、干旱干暖河谷未受损区(DHU)、亚热... 为了比较地震灾区不同气候类型植被恢复区土壤种子库时空分布特征,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四川省汶川县威州镇和绵竹市汉旺镇4类生态治理区[干旱干暖河谷受损治理区(DHD)、干旱干暖河谷未受损区(DHU)、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受损治理区(HMD)、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未受损区(HMU)]土壤种子库的萌发动态、数量特征、物种组成、多样性特征及其与地上植被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未受损区具有2个萌发高峰期,受损治理区只有1个萌发高峰期,不同气候类型治理区土壤种子库在不同土壤深度表现出不同的萌发潜力;4类治理区土壤种子库平均密度为192-1544粒·m?2,表层密度和平均密度均为未受损区&gt;受损治理区,干旱干暖河谷气候区&gt;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4类治理区共有50种植物萌发,草本植物占显著优势; HMU、HMD、DHU、DHD地上植被与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的S?rensen相似性系数分别为26.23%、44.9%、30.77%、16.00%, Jaccard相似性系数分别为15.09%、28.95%、18.18%、9.09%;不同类型样地土壤种子库特有种和共有物种均表现出不同的生活型格局。基于以上分析结果,在灾区进行植被恢复时,应该考虑治理区的气候环境,因地制宜的进行人工引种和制定恢复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区 气候带 生态治理区 土壤种子库 地上植被
下载PDF
汶川地震诱发滑坡的地震动加速度评判标准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秀英 聂高众 王松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2-90,共9页
通过对汶川MS8.0地震强震记录资料的计算分析,给出一个与地震诱发滑坡关系比较密切的地震动加速度参数最大临界加速度.分析表明,最大临界加速度与地震滑坡的相关性高于峰值加速度,而且可以消除峰值加速度作为判据使用时存在的问题.利用... 通过对汶川MS8.0地震强震记录资料的计算分析,给出一个与地震诱发滑坡关系比较密切的地震动加速度参数最大临界加速度.分析表明,最大临界加速度与地震滑坡的相关性高于峰值加速度,而且可以消除峰值加速度作为判据使用时存在的问题.利用汶川地震强震资料建立了该参数在震区的衰减关系,由衰减关系得到的地震滑坡影响区域与汶川地震滑坡实际分布情况非常接近,表明该参数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利用最大临界加速度直接与斜坡的临界加速度比较,可以给出斜坡是否发生破坏变形的最终结果,简化地震滑坡判别过程.因此认为可将该参数作为地震影响因素引入到地震滑坡灾害判别工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地震滑坡 地震动加速度 强震记录 最大临界加速度
下载PDF
2015年塔吉克斯坦M_S7.4地震的InSAR观测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宁 赵强 孙赫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3-47,110,共6页
利用欧空局提供的Sentinel-1A卫星差分干涉数据为约束,对2015-12-07塔吉克斯坦MS7.4地震的震源机制进行反演。首先运用两轨法对卫星雷达影像进行差分干涉处理,获取覆盖塔吉克斯坦地震震区的同震形变场,然后运用分布式滑动模型反演获取... 利用欧空局提供的Sentinel-1A卫星差分干涉数据为约束,对2015-12-07塔吉克斯坦MS7.4地震的震源机制进行反演。首先运用两轨法对卫星雷达影像进行差分干涉处理,获取覆盖塔吉克斯坦地震震区的同震形变场,然后运用分布式滑动模型反演获取较精细的断层滑动分布。结果显示,分布式滑动模型与观测结果有很高的拟合度。反演结果表明,发震断层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此次地震断层的最大滑移量为4.42m,同震的地震矩为73.71×1018 Nm,矩震级为MW7.19,与震后USGS、GCMT、IPGP等机构给出的震源机制解结果一致,是在具有左旋走滑运动特征的显著构造背景下的一次正常、必然的破裂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吉克斯坦Ms7.4地震 雷达干涉测量 同震形变 滑动分布 位错反演
下载PDF
汶川地震极重灾区公众减灾意识调查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陈容 崔鹏 +3 位作者 苏志满 李云贵 曾超 余健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8-233,共6页
采用问卷调查和入户深入访谈的方式了解汶川8.0级地震极重灾区都江堰市虹口乡和紫坪铺镇11个村的群众减灾意识、减灾需求和建议,并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三个方面分析比较减灾行为倾向,初步反映汶川地震灾后重建4年后极重灾区民众的山... 采用问卷调查和入户深入访谈的方式了解汶川8.0级地震极重灾区都江堰市虹口乡和紫坪铺镇11个村的群众减灾意识、减灾需求和建议,并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三个方面分析比较减灾行为倾向,初步反映汶川地震灾后重建4年后极重灾区民众的山地灾害减灾意识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多数被调查者的减灾意识较强,尤其是接受过减灾培训的地质灾害监测员和群众,但也反映大部分群众尤其是中青年对二次灾害存在侥幸心理,对避灾技能的理解还有待加强,社区减灾能动性有待进一步发挥。最后结合当地实际提出改进防灾避险明白卡、注重宣传培训效果,强化民众减灾意识,充分调动群众减灾能动性和完善风险沟通协调机制等对策和建议,从而为有关部门开展山地灾害防治的宣传培训提供参考,同时为促进社区减灾提供社会心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极重灾区 山地灾害 减灾意识 社区减灾 问卷调查
下载PDF
甘东南至陕甘宁交界中强震危险区地震活动能量场时空特征 被引量:12
18
作者 罗国富 屠泓为 +1 位作者 马禾青 杨明芝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2-137,共6页
运用随机函数理论将甘东南至陕甘宁交界地区的地震活动能量场看作时间和空间的随机函数,用自然正交函数展开方法,系统研究主要典型能量场的时间权重系数变化曲线以及典型能量场的空间等值线图。结果发现,目标曲线较大幅度的升、降变化... 运用随机函数理论将甘东南至陕甘宁交界地区的地震活动能量场看作时间和空间的随机函数,用自然正交函数展开方法,系统研究主要典型能量场的时间权重系数变化曲线以及典型能量场的空间等值线图。结果发现,目标曲线较大幅度的升、降变化预示了可能发生中强地震的时间段,而等值线图的高值变化对应了可能发生中强地震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能量场 随机函数 地震危险区 时空分布 甘东南至陕甘宁交界地震区
下载PDF
利用GPS时间序列对块体运动进行空间信息分离 被引量:8
19
作者 武艳强 江在森 杨国华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6-311,共6页
利用GPS时间序列对块体运动的信息进行了分离,发现块体的刚性运动、应变贡献部分变形和非规则变形所占的比重有明显差异,其中第一部分比重最大,其余两部分比重相当。从与地震孕育关系的角度看,后两部分与地震孕育的联系更紧密一些,它们... 利用GPS时间序列对块体运动的信息进行了分离,发现块体的刚性运动、应变贡献部分变形和非规则变形所占的比重有明显差异,其中第一部分比重最大,其余两部分比重相当。从与地震孕育关系的角度看,后两部分与地震孕育的联系更紧密一些,它们反映了地震孕育过程的能量积累和震前的快速形变。最后,利用BJFS,BJSH,JIXN和KC014个GPS连续站数据计算了不同部分的信息分离结果,并分析了2006年河北文安5.1级地震前块体的变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体运动 GPS 刚性运动 应变贡献部分变形 非规则变形 地震孕育
下载PDF
南北地震带北段强震形变异常特征与预测指标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王双绪 张希 +3 位作者 祝意青 张晓亮 张四新 薛富平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5-113,共9页
利用南北地震带北段及附近地区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区域水准、跨断层短测线和90年代以来的GPS、流动重力等监测资料,结合地质构造和监测区发生的几次6级左右及以上震例,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研究了与地震有关的构造形变异常的... 利用南北地震带北段及附近地区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区域水准、跨断层短测线和90年代以来的GPS、流动重力等监测资料,结合地质构造和监测区发生的几次6级左右及以上震例,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研究了与地震有关的构造形变异常的基本特征及可能的机理,初步总结了基于这些不同尺度(类型)的构造形变异常进行强震中期预测的一些指标判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地震带北段 强震形变异常特征 预测判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